婴儿发烧39.5度的治疗方法
婴儿发烧39.5度的治疗方法
1酒精擦浴是以前人们常用的退烧方法,但是现在不提倡给宝宝用这种方法,用酒精擦拭宝宝的身体,会造成孩子皮肤快速舒张及收缩,对宝宝刺激大,另外还有可能造成小宝宝酒精中毒。
2用冰枕或冰敷额头方式退烧,是许多家长经常采用的。但六个月以内的孩子不宜使用这种方式,因为小宝宝易受外在温度影响,使用冰枕会导致温度下降太快,让宝宝难以适应。另外,宝宝发烧时全身的温度都升高,局部的冰敷只能有局部降温作用,倒不如温水擦拭宝宝全身效果好。
3温水擦浴就是用37℃左右的温水毛巾擦孩子的四肢和前胸后背。使皮肤的高温(约39℃)逐渐降低,让宝宝觉得比较舒服。这时还可以再用稍凉的毛巾(约25℃)擦拭额头脸部。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这些降温处理时,如果孩子有手脚发凉、全身发抖、口唇发紫等所谓寒冷反应,要立即停止。为什么呢?当病源侵入人体后,体温都要升到一个相应的温度,这就是设定温度。降低设定温度是给孩子退烧的关键。因为设定温度若不改变,散热的同时,身体仍然会发动产热作用来达到目标体温。这时用冷水给孩子擦澡,企图通过散热来退烧,不但无效,反而让孩子发抖寒战,非常痛苦,所以必须先用退烧药物,降低设定温度,这时再辅助物理散热,体温才会真正降下来。
药物降温我个人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当宝宝病情体温无法用物理降温降下来是应及时到医院就医。我们应该一起想办法解决这个大家都会面对的问题家里有宝宝的家长一定要注意阅读这篇文章欧,一定会受益匪浅的。大家加油欧。
经常发烧怎么办
1.体温在37.5~38.5℃时,不必用药,休息好、多喝水;对有高热惊厥史的患者,体温达38℃时应用退热和镇静药;
2.体温在39.5℃以上
(1)应松解衣被,不可厚捂,以便散热。
(2)物理降温,可用温水浴(水温低于体温1~2度)或温湿巾擦浴。
(3)药物降温,常用百服宁、泰诺、对乙酰氨基酚等。常用的退热药-阿斯匹林、感冒通、速效伤风感冒胶囊可给患者用。
不过,既然感冒了,做好预防是上策!
2岁小儿发烧39.5度会不会引起高热惊厥
高热惊厥多见于6个月到2岁婴幼儿,主要是由于大脑发育尚不完善,对外界刺激反应能力差导致。可在高热时出现抽搐,口吐白沫,意识障碍等,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出现。建议您平时注意孩子保暖。避免着凉,多饮水,适时增减衣物,同时可口服布洛芬使体温恢复正常以免导致高热惊厥的发生。,并应该查明发热的病因,对因治疗
小孩发烧怎么急救
小孩发烧怎么急救?小孩子免疫力比较低下,容易感冒发烧,一旦发烧令家长紧张不已,不知道所措,下面放心医苑网专家就为大家介绍儿童发烧怎么处理?
●儿童发烧的定义和判断
发烧是一种症状,它是白细胞、健康的菌群和脑部的体温调节中枢协力帮助免疫系统击退外来病原体的表现。面颊发红和出汗常常伴随着发烧,这是人体散发身体热量的方式。
医生通常对小儿发烧的定义:
口腔温度肛门温度
低热>37.5度>38.0度
高热>39.0度>39.5度
小孩发烧怎么急救?通常,孩子的发烧是通过触摸前额发现的(这种方法的正确率约75%),但使用体温计是确认体温和追踪病程的较好方法。口腔、肛门、腋下和耳道是身体的四个能够正确反应体温的部位。但测口腔体温不适合小于5岁的儿童,你可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另外三种方法,如测量肛门或腋下的体温,则可使用玻璃体温计或数字式体温计,如通过耳朵测体温可使用数字式电子耳道体温计。
●儿童高烧的处理原则
小孩发烧怎么急救?发热往往是人体在受到外界各种因素如细菌、病毒等侵袭后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从某种意义上讲发热不是坏事,可使人体内部产生抗体。但发热也会给病儿带来许多不利,部分病儿在高热初期会出现“抽风”,医学上称为“热惊厥”,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
对于高热,一般不选用打退热针,因这往往会使体温降得太快,大汗淋漓,失水,有的退热针维持退热效果仅4小时,有时会使体温突然再升高时,再次引起抽风。可选用间断定时服降温时间长的口服退热药,使体温降下后并维持较长时间,以减少热惊厥的发生。
对有“热惊厥”病史的病儿,一旦发热,应及时用退热药降温,然后送医院诊治,以防在去医院的路上体温过高引起抽风。
●减少臀部肌肉注射,避免臀肌损伤
一些家长带着孩子来看病时,我们发现:孩子站立时,两下肢的膝部不能完全并拢,呈轻度外旋;坐位时,双腿不能翘“二郎腿”;下蹲时,双膝不能靠拢如“蛙式样”;行走时,步态呈“外八字”状等等。这些症状应考虑为由于臀部肌肉受损而引起臀肌挛缩症。引起臀肌挛缩症主要原因是长期反复多次臀部注射药物,引起化学性和物理性损伤,使臀部皮下组织纤维化变性而挛缩所致。婴幼儿期减少臀部肌肉注射,是有效的预防臀肌挛缩症的关键。
●高热退烧的好帮手——代替退烧针的新药
小孩发烧怎么急救?对于孩子发烧,特别是高热,家长们往往十分恐慌,常常不分昼夜,赶去医院,要求医生给予注射退烧针。其实,肌肉注射有许多不尽如意的地方:儿童对打针非常恐惧而常常吵闹不安;肌肉注射会使局部产生红肿、疼痛,有时也会引起臀部肌肉注射性的损伤、感染,甚至产生臀部肌肉萎缩或麻痹等并发症。因此我们认为并建议:不主张为儿童肌肉注射退烧针,选用专为儿童设计,即能迅速退高烧的新药——美林口服退烧糖浆。美林口服退烧糖浆,退烧效果与退烧针同样的迅速且安全并持续时间长达8小时,可使患儿减少服药的次数,并在夜间帮助孩子整夜都能安睡;再者,口服退烧糖浆,可减少和避免孩子皮肉之苦及紧张心理,达到配合医生细致检查、明确诊断和治疗,帮助孩子早日恢复健康的目的。
如何判断吃退烧药后孩子病情是否好转
家长以为我吃了药就应该立马应该退,或者我今天看过针,或者我今天打了针,明天还在烧就觉得非常担心,是不是药没有用,或者他潜在更严重的疾病,就很焦虑,其实这也是一个误区,疾病是有一个过程的,要看一下热峰间隔的时间和热峰的高度去衡量疾病的走向。
热峰的高度就是看诊之前体温最高峰达到的温度,如患者在就诊前最高体温测得有40度,然后用过药之后,每天再烧的时候它就是39.5或者39度,这个热峰是有所下降,这个疾病应该是朝着好的方向有所恢复。
第二个就是间隔时间,就是两次热峰,原来吃完美林两个小时、4个小时或者6个小时就烧的很高了,要吃第二趟了。但是我在用过药之后间隔成一天只吃两次了,或者只吃一次了,那这就是热峰间隔时间延长,那这种情况也是说明宝宝用药后有吸收了,那这种情况就不用频繁地跑去医院了,他尽管还有烧,你就继续用药,观察他的精神状况,除非在退烧的过程中,精神状况出现了异常,比如高烧的时候精神还好一些,现在烧退了反而嗜睡了,顾着睡觉,也不起来吃东西,也不起来玩了。
如果宝宝出现了以上不适的并发症,那么这时候就要赶快去医院了。如果宝宝精神比原来好了,进食也比原来好了,热峰间隔时间也延长了,热峰的最高温度也下降了,那说明他的病情有好转,那再次去就医就耽误了时间和宝宝要休息的时间。
夏天如何判别宝宝是否中暑
1皮肤状况
当宝宝是因为脱水产生热衰竭的情况时,宝宝会大量出汗,因此宝宝的皮肤表面会黏黏湿湿的;如果是中暑,宝宝因为汗排不出去,所以皮肤的情况会很干燥,但是皮肤摸起来却很烫!
2身体温度
身体温度一般来说,热衰竭时的温度是在37度至39.5度间,中暑时宝宝的体温会超过39.5度。
3神智意识
当宝宝热衰竭时,虽然会哭闹不安,但意识仍是清醒的,倘若发现宝宝进入昏睡状态,很可能就是中暑了,这时家长们就要赶紧将宝宝送医急救。
宝宝脱水了吗?
要判断宝宝是否有脱水现象,最简单的方法是观察宝宝换尿布次数,如果宝宝每天平均换5次尿布,却突然明显减少,就表示宝宝的水份从皮肤蒸发掉了,很有可能就是脱水的警讯,这时家长要赶快让宝宝补充水份喔!
许多家长会拿一般市面上的运动饮料,自行加水稀释给宝宝喝,这样的方式并不正确喔。稀释的比例多寡在医学上要透过精算,一般家长无法正确拿捏,正确的作法是到药房购买婴幼儿专用的电解质液,因为4、5岁以前的婴幼儿肾脏还不成熟,处理过多电解质的能力也不足,如果比例拿捏不当,可是会造成宝宝肾脏的负担唷!
温度太低时的伤害
不只太热会造成宝宝不适,太冷时宝宝也会不舒服,严重时还会产生其他伤害喔!宝宝的循环很好,当发现宝宝手脚开始冰冷,甚至出现打喷涕、流鼻水的症状,就要注意宝宝,是否因为受不了冷气低温,产生不适的现象喔!
CHCCK1
症状 眼睛干涸 皮肤干燥
空气太干、温度太低,宝宝眼睛容易干涩,皮肤也会变干燥,甚至会因此觉得很痒不舒服。
治疗 可以给宝宝擦点保湿乳液,增加宝宝皮肤的湿度。
CHCCK2 咳嗽、流鼻水
症状
室内环境干燥会刺激呼吸道血管收缩,降低鼻黏膜的抵抗力,室内空气与户外交换减少,宝宝容易产生咳嗽、流鼻水的症状。
治疗
当宝宝因为冷气温度太低而开始咳嗽或流鼻水时,家长不用太过慌张,只要把温度调高一点,让宝宝觉得舒适即可;观察一阵子后,宝宝的症状若仍没有减轻,家长再考虑带宝宝就医治疗。
CHCCK3 诱发过敏、气喘
症状
过敏、气喘体质的宝宝,在冷的环境下易诱发气喘因子,虽然冷空气本身不会加重过敏的体质,但可能会诱发原有过敏者的症状。
治疗
症状轻时,只要控制冷气的温度与室内湿度,就可以缓解宝宝的不适,在饮食上则不要给宝宝喝澄汁,或是吃花生、巧克力、坚果类与海鲜类食物;但症状严重时,就必须透过药物控制了。
如何判断宝宝是否中暑了
皮肤状况对于我们判断宝宝中暑有着极大的关系,究竟用这样的方法如何判断宝宝是否中暑了,此时出现了宝宝脱水的情况或者是产生了热衰竭的状况的时候,宝宝身体上会经常出汗,因此宝宝的皮肤表面会黏黏湿湿的;如果是中暑,宝宝因为汗排不出去,所以皮肤的情况会很干燥,但是皮肤摸起来却很烫!
身体温度,身体温度一般来说,热衰竭时的温度是在37度至39.5度间,中暑时宝宝的体温会超过39.5度。神智意识,当宝宝热衰竭时,虽然会哭闹不安,但意识仍是清醒的,倘若发现宝宝进入昏睡状态,很可能就是中暑了,这时家长们就要赶紧将宝宝送医急救。
要判断宝宝是否有脱水现象,最简单的方法是观察宝宝换尿布次数,如果宝宝每天平均换5次尿布,却突然明显减少,就表示宝宝的水份从皮肤蒸发掉了,很有可能就是脱水的警讯,这时家长要赶快让宝宝补充水份喔!
清楚了如何判断宝宝是否中暑了之后,不少的家长都会在市面上购买运动饮料,自己加水稀释让宝宝喝以求降温解暑,其实这种方式不是很正确。且稀释的比例在医学上必须要经过精算才可以,一般家长无法做到更好,还是别使用。
小儿夜晚发烧的有哪些紧急方法
●儿童发烧的定义和判断医生通常对小儿发烧的定义:口腔温度肛门温度低热》37.5度》38.0度高热》39.0度》39.5度通常,孩子的发烧是通过触摸前额发现的(这种方法的正确率约75%),但使用体温计是确认体温和追踪病程的较好方法。口腔、肛门、腋下和耳道是身体的四个能够正确反应体温的部位。但测口腔体温不适合小于5岁的儿童,你可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另外三种方法,如测量肛门或腋下的体温,则可使用玻璃体温计或数字式体温计,如通过耳朵测体温可使用数字式电子耳道体温计。●儿童高烧的处理原则发热往往是人体在受到外界各种因素如细菌、病毒等侵袭后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从某种意义上讲发热不是坏事,可使人体内部产生抗体。但发热也会给病儿带来许多不利,部分病儿在高热初期会出现“抽风”,医学上称为“热惊厥”,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对于高热,一般不选用打退热针,因这往往会使体温降得太快,大汗淋漓,失水,有的退热针维持退热效果仅4小时,有时会使体温突然再升高时,再次引起抽风。可选用间断定时服降温时间长的口服退热药,使体温降下后并维持较长时间,以减少热惊厥的发生。对有“热惊厥”病史的病儿,一旦发热,应及时用退热药降温,然后送医院诊治,以防在去医院的路上体温过高引起抽风。●减少臀部肌肉注射,避免臀肌损伤一些家长带着孩子来看病时,我们发现:孩子站立时,两下肢的膝部不能完全并拢,呈轻度外旋;坐位时,双腿不能翘“二郎腿”;下蹲时,双膝不能靠拢如“蛙式样”;行走时,步态呈“外八字”状等等。这些症状应考虑为由于臀部肌肉受损而引起臀肌挛缩症。引起臀肌挛缩症主要原因是长期反复多次臀部注射药物,引起化学性和物理性损伤,使臀部皮下组织纤维化变性而挛缩所致。婴幼儿期减少臀部肌肉注射,是有效的预防臀肌挛缩症的关键。●高热退烧的好帮手——代替退烧针的新药对于孩子发烧,特别是高热,家长们往往十分恐慌,常常不分昼夜,赶去医院,要求医生给予注射退烧针。其实,肌肉注射有许多不尽如意的地方:儿童对打针非常恐惧而常常吵闹不安;肌肉注射会使局部产生红肿、疼痛,有时也会引起臀部肌肉注射性的损伤、感染,甚至产生臀部肌肉萎缩或麻痹等并发症。因此我们认为并建议:不主张为儿童肌肉注射退烧针,选用专为儿童设计,即能迅速退高烧的新药——美林口服退烧糖浆。美林口服退烧糖浆,退烧效果与退烧针同样的迅速且安全并持续时间长达8小时,可使患儿减少服药的次数,并在夜间帮助孩子整夜都能安睡;再者,口服退烧糖浆,可减少和避免孩子皮肉之苦及紧张心理,达到配合医生细致检查、明确诊断和治疗,帮助孩子早日恢复健康的目的。
一岁宝宝发烧39.5度怎么办 送医治疗
一岁的宝宝偶尔发烧是可以帮助白血球抵抗细菌,有帮助杀菌及提升抵抗力的作用,可以在家扛过去,但这是在宝宝腋温不超过38.5度的前提下,一旦宝宝发烧超过38.5度,那就非常危险了,需要及时送医治疗。
婴儿发烧 婴儿多少度算发烧
婴儿多少度算发烧
对于家长朋友来说,婴儿发烧始终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如果护理不当的话,甚至会导致更为严重的并发症,那么到底婴儿多少度算发烧?
正常小儿的腋下体温为36℃-37℃之间,超过37.4℃即可认为是发热。在正常情况下,小儿的体温可以波动于一定范围。体温在37℃以上就算是发烧了。37.5℃-38.4℃是低烧,38.5℃以上就是高烧了。但每个子孩子身体状况都不一样,要依孩子的体质而定。
如果是按直肠温度来算,正常宝宝的基础体温为36.9℃-37.5℃。一般当体温超过基础体温1℃以上时,可认为发热。其中,低热是指体温波动于38℃左右,高热时体温在39℃以上。连续发热两个星期以上称为长期发热。
一般来说,口腔温度较直肠温度低0.3℃-0.5℃,腋下温度又较口腔温度低0.3℃-0.5℃。
宝宝发烧时首先要用物理方法降温,如果体温超过38.5℃,才选用药物降温。在使用药物降温的同时,也要配合物理降温。物理降温适用于高热而循环良好的宝宝,还有就是平时注意给宝宝提供全面的营养,提高宝宝的免疫力。
孩子发烧39.5度是手足口病吗
不一定。
手足口病是病毒感染引起,应该及时使用利巴韦林、阿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治疗,体温高可以口服美林等退热药治疗,也可以采取物理降温治疗,具体治疗可以到正规医院儿科就诊检查治疗,防止出现并发症。
轻症患者:可给与抗病毒、抗感染、全身支持治疗;重症患者还应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尤其是脑、肺、心等重要脏器功能;危重病人特别注意监测血压、血气分析及胸片。抗病毒药物治疗:常用的有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中药等,它们作为高效广谱的抗病毒药物,具有明显缩短发热及皮损愈合时间,减轻口腔疱疹疼痛作用。免疫调节药物治疗: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可以抵抗病毒感染和防止病毒性疾病的复发。
常用的药物有转移因子、胸腺肽等药物。抗感染治疗:局部可用漱口药物含漱、涂抹。支持疗法:加强营养、补液。并加强对症治疗,做好口腔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