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给3岁儿童讲故事适宜的时间

给3岁儿童讲故事适宜的时间

以下5个时间都是适宜给宝宝讲故事的时间:

1、用奶瓶喝牛奶的时间

2、用奶瓶喝水的时间

3、睡觉之前(包括午睡)

4、累了躺在床上无所事事时

5、孩子早上刚醒来,还乖乖躺在床上时

其实,每天腾出那么点时间,就可以给宝宝讲故事了,为什么不试试呢。只要做好计划,那么不仅能在适宜的时间给宝宝讲故事,也不会耽误自己其他事情了。

口吃可以避免吗

1.儿童自身:儿童日常的生活要有规律,要按照规定的时间吃饭,保证足够的睡眠和休息。有节奏的唱歌、朗诵对儿童语言训练有一定的帮助。

2.外界帮助:首先要帮助患儿克服因口吃而引起的自卑、紧张的情绪,可采取平静地缓慢讲话,逐步掌握流利讲话的规律。不要强迫3~7岁的儿童牢记各种长篇故事或不适应他们语言能力的诗歌。父母或学校、幼儿园老师对患口吃的儿童要给予多方面的温暖和帮助,周围的人也不要戏弄、嘲笑或故意模仿儿童的口吃。需要注意的是, 家长、老师要有耐心, 同时要求口吃的儿童也心平气和, 不慌不忙。每次时间不要过长, 时间长了容易使患口吃的儿童感到精神疲倦, 一般2 0 ~ 3 0 分钟即可。

结巴应该如何预防

为了防止儿童口吃, 安排好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很重要的。儿童日常的生活要有规律, 要按照规定的时间吃饭, 保证足够的睡眠和休息。不要强迫3 ~ 7 岁的儿童牢记各种长篇故事或不适应他们语言能力的诗歌。

矫正儿童口吃的关键是要培养一个良好的讲话习惯。对于患口吃的儿童, 父母、老师应耐心教导, 告诉他怎样把话讲清楚, 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如果他讲对了, 就要鼓励他“讲得好”, 帮助他树立学习掌握讲话技巧的信心。如果他讲话不清楚或不流畅, 也要耐心听完, 不要中途打断或随意责骂, 使孩子以后在人前不敢讲话, 或造成精神紧张, 一说话就口吃。

音乐可以在矫正儿童口吃方面发挥良好的作用。有节奏的唱歌、朗诵对儿童语言训练有一定的帮助, 儿童听了音乐之后, 因心情愉快, 分散说话时的注意力, 不是仅关注讲话的动作, 这样, 就能使儿童容易讲出自己要说的话。讲故事也是帮助儿童矫正口吃的一种方法。家长可以让孩子叙述幼儿园、学校里的事情; 与孩子对话, 讲看的新书、新电视剧。需要注意的是, 家长、老师要有耐心, 同时要求口吃的儿童也心平气和, 不慌不忙。每次时间不要过长, 时间长了容易使患口吃的儿童感到精神疲倦, 一般2 0 ~ 3 0 分钟即可。

父母或学校、幼儿园老师对患口吃的儿童要给予多方面的温暖和帮助, 周围的人也不要戏弄、嘲笑或故意模仿儿童的口吃。

儿童口吃应该如何预防

为了防止儿童口吃, 安排好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很重要的。儿童日常的生活要有规律, 要按照规定的时间吃饭, 保证足够的睡眠和休息。不要强迫3 ~ 7 岁的儿童牢记各种长篇故事或不适应他们语言能力的诗歌。

矫正儿童口吃的关键是要培养一个良好的讲话习惯。对于患口吃的儿童, 父母、老师应耐心教导, 告诉他怎样把话讲清楚, 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如果他讲对了, 就要鼓励他“讲得好”, 帮助他树立学习掌握讲话技巧的信心。如果他讲话不清楚或不流畅, 也要耐心听完, 不要中途打断或随意责骂, 使孩子以后在人前不敢讲话, 或造成精神紧张, 一说话就口吃。

音乐可以在矫正儿童口吃方面发挥良好的作用。有节奏的唱歌、朗诵对儿童语言训练有一定的帮助, 儿童听了音乐之后, 因心情愉快, 分散说话时的注意力, 不是仅关注讲话的动作, 这样, 就能使儿童容易讲出自己要说的话。讲故事也是帮助儿童矫正口吃的一种方法。家长可以让孩子叙述幼儿园、学校里的事情; 与孩子对话, 讲看的新书、新电视剧。需要注意的是, 家长、老师要有耐心, 同时要求口吃的儿童也心平气和, 不慌不忙。每次时间不要过长, 时间长了容易使患口吃的儿童感到精神疲倦, 一般2 0 ~ 3 0 分钟即可。

父母或学校、幼儿园老师对患口吃的儿童要给予多方面的温暖和帮助, 周围的人也不要戏弄、嘲笑或故意模仿儿童的口吃。

适合3岁儿童故事类型

类型一、接龙故事

接龙故事其实就是“你一句,我一句”地讲故事,要靠你和宝宝共同完成,有一定的难度,对年龄稍大的宝宝更适合。比如:妈妈:“从前有一只虎妈妈,生了6只小老虎。”宝宝:“小老虎个个都很可爱。”妈妈:“有一天,虎妈妈带着小老虎们去找吃的。”

类型二、介绍概念的图画书

这类读物能促进宝宝认知能力的发展。一般来说,2-3岁的宝宝就开始学习一些抽象概念,如分类、颜色、形状、空间、数字、相反等。还有大、小、近、远等概念,年轻父母可一边利用读物,一边利用身边的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素材来说明。也有一些事物在宝宝的生活范围内一时还无法接触到,生活经验不足的宝宝就能够从具体的图像中快速地理解事物,从而跨入一个更宽广的领域,认识各种己知和未知的事物,在接触真实的图像时,渐渐形成自己的间接经验。

类型三、图画故事

图画书具有丰富生动的视觉图像与活泼有趣的故事情节,不但可启发宝宝对美的领悟,还能培养宝宝在故事情节中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像,因为只要你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好的图画故事书本身就有一大片的空白,可供宝宝从不同的角度自由想像。事实上,图画故事书的智慧对成人来说,也是一笔财富,你在跟宝宝分享故事的同时,并不只有内容的传达,宝宝的情绪也同时被释放了,通过亲子共读的互动,能使宝宝慢慢地发展出了解与表达自己情绪的能力,这对宝宝的人际智能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类型四、儿歌童谣类读物

这类读物节奏韵律很接近宝宝,即使宝宝不能理解内容也能朗朗上口,是宝宝发展语言能力的基础。

类型五、填充故事

对于宝宝非常熟悉的故事,你不妨在讲到最有趣或最惊险的地方停下来,要求他把这个情节讲完。比如:“哎呀,小猪就要被大灰狼抓住了。那它有没有被大灰狼吃掉呢?后来又发生了哪些事?”用这种提问的方式,让他参与到讲故事的过程中,他不仅能获得许多乐趣与挑战,还可以提高记忆力和表达力。

3岁儿童故事大全

适合3岁儿童故事大全一:

《小蝌蚪找妈》、《鲤鱼跳龙门》、《小牧童与小猴的故事》、《不爱吃药的小老鼠》、《狐狸家的晚餐》、《不睡觉的星星》、《胖奶奶和三只小猫》、《快乐的小鸡欢欢》、《鼹鼠找面包》、《老鼠学猫叫》、《三只小猪上幼儿》、《小兔多多过新年》、《小螃蟹找工作》、《勇敢的小刺猬》、《雀鹰和小鸟的故事》、《母鸡妈妈下的大鸡蛋》、《小猪家的摇钱树》、《机智的小灰兔》、《小乌鸦学艺》、《乌龟与野鸭》、《金发姑娘和三只熊》、《野兔和刺猬赛跑》、《小灰狼和狼妈妈》、《小熊红红的苹果》、《花羽毛的小松鸡》、《天空将要塌下来了》、《小老鼠打电话》。

适合3岁儿童故事大全二:

淘气宝宝(全12册)、不一样的卡梅拉(全6册)、花格子大象艾玛系列(全10册)、小兔汤姆系列(第一辑)(全六册)、兔子小白系列(全10册)、爷爷一定有办法——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逃家小兔——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不一样的卡梅拉(第二辑全三册)、青蛙弗洛格的成长故事(3-6岁)(全12册)、斯凯瑞金色童书•第一辑(共四册)、庆子绘本(全4册)、嘟嘟和巴豆系列(共10册)、派老头和捣乱猫的开心故事(全8册)、蹦蹦和跳跳的故事(全10册)、大拇指无字书(全8册)、阿罗系列(全7册)、可爱的鼠小弟(全12册)。

睡前讲故事孩子人生大不同

睡前讲故事时父母和孩子的身体会自然而然地亲密依偎,给孩子讲的图画和故事都是美好的,父母读书的声音和平时说话相比,也更柔和。

这一切,都能传递给孩子安全感和美好感,自然睡得也更香。

语言能力和想象力明显提升

著名的儿童阅读推广人王林博士说:“睡前给孩子读5~15分钟的书,比你跟他说一天话都有效。”坚持给孩子读睡前故事,你会发现孩子的词汇量有明显的增加,语言感觉也变得敏锐起来,孩子的想象力和知识量都会有所提升。

越早开始亲子阅读,孩子的语言发展就越早,而且会一生都拥有较强的语言能力。在幼儿时期就常常和书愉快交流的孩子,会对学习抱有积极轻松的心态。

怎样给孩子讲故事

互动

小小孩特别喜欢互动,这也是语言能力提高的过程。适时的指着绘本上的动物提问:“这是什么?”“狮子!”小宝宝可能最初还不会说话,但再大一点,他就能说出奇妙的答案。

给孩子讲故事可以安排在固定时间。睡前是亲子阅读的最佳时间,亲密温馨的时光,会让孩子安静下来,带着美好的感觉进入梦乡。

故事不怕重复

幼儿喜欢在睡前让父母给他们讲同一个故事。重复性故事是辅助孩子入睡的最佳手段,也是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的很好途径。

给孩子讲故事,最重要的不是数量,而是质量,一个故事起码要重复5~6遍,甚至20遍,或者可以一周只讲一个故事。重复的频率要根据孩子的年龄作相应调整,越小的孩子重复率应该越高。

听故事时,孩子的大脑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思考状态。如果妈妈在微弱的灯光、幽暗的环境中讲,孩子会根据妈妈说的每一句话,结合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事物和体验,在脑海中完成一幅属于自己的画面,这其实比识字或被一幅别人创作的图画束缚住更重要、更有意义。这种内心图景对于儿童心灵和智力的发展至关重要。

不要说穿故事含义

宝爸宝妈需要注意,给宝宝讲故事不要说穿故事的意义。

优秀的绘本从不在最后归纳中心思想。“妈宝帮帮帮”曾看过不少这样的出版物,在最后一页写着,这个故事说明了……的道理。其实,故事的意义很多时候不是一眼就看出来的,很多故事是几千年古老智慧的积累,其人物和情节都具有隐藏的象征意义。成人由于受社会阅历的影响,已经不能很好地理解了。孩子的心灵是单纯的、透明的,他们虽然说不出口,但会本能地从故事里汲取养分。这些养分会深深地植入孩子的心灵,给孩子一生精神上的支持和引领。

无意义的故事最适合3岁前的宝宝

一般来说,累加故事和无意义故事,更符合学龄前孩子的身心韵律,这样的故事情节简单,甚至没有情节,只是动作和语言的不断重复。

有些复杂的童话故事可以等宝宝大一些再讲,那时孩子的心智已经发展到可以理解故事里复杂的人物关系、激烈的冲突和深层的意义,并且能逐步区分童话世界与现实世界。

如何预防口吃

每一个家长肯定都希望自家的孩子能说会道,口齿伶俐,如何才能预防孩子口吃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口吃的预防方法!

口吃不是先天性疾病,如能做到以下几点,口吃是可以预防的。

1、安排好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儿童日常的生活要有规律,要按照规定的时间吃饭,保证足够的睡眠和休息。不要强迫3~7岁的儿童牢记各种长篇故事或不适应他们语言能力的诗歌。

2、矫正儿童口吃的关键是要培养一个良好的讲话习惯。

对于患口吃的儿童,父母、老师应耐心教导,告诉他怎样把话讲清楚,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如果他讲对了,就要鼓励他“讲得好”,帮助他树立学习掌握讲话技巧的信心。如果他讲话不清楚或不流畅,也要耐心听完,不要中途打断或随意责骂,使孩子以后在人前不敢讲话,或造成精神紧张,一说话就口吃。

3、音乐可以在矫正儿童口吃方面发挥良好的作用。

有节奏的唱歌、朗诵对儿童语言训练有一定的帮助,儿童听了音乐之后,因心情愉快,分散说话时的注意力,不是仅关注讲话的动作,这样,就能使儿童容易讲出自己要说的话。

4、讲故事也是帮助儿童矫正口吃的一种方法。

家长可以让孩子叙述幼儿园、学校里的事情;与孩子对话,讲看的新书、新电视剧。需要注意的是,家长、老师要有耐心,同时要求口吃的儿童也心平气和,不慌不忙。每次时间不要过长,时间长了容易使患口吃的儿童感到精神疲倦,一般20~30分钟即可。父母或学校、幼儿园老师对患口吃的儿童要给予多方面的温暖和帮助,周围的人也不要戏弄、嘲笑或故意模仿儿童的口吃。

儿童乘坐安全座椅

安全座椅能大大降低交通事故儿童死亡率

中国每年1.85万儿童伤亡于交通事故,而使用安全座椅能减少96%的儿童交通事故伤亡率。发达国家普遍立法强制使用安全座椅,欧洲安全座椅的使用率达到95%。根据美国资料显示,没有使用或没有正确使用安全座椅的婴幼儿,交通事故死伤风险比正确使用者高出8倍。车内正确安装儿童座椅,在碰撞事故中,能够大大降低事故死亡率。

购买安全座椅要看孩子年龄

1岁以下:1岁以下或体重10公斤以下婴儿的脊椎和脑部发育尚未成熟,应乘坐婴儿用卧床或后向式安全座椅,以减少婴儿摇晃症候群的伤害。

1-4岁:1-4岁或体重达10-18公斤的幼儿,则需乘坐前向式幼童或学童座椅。

4-12岁:4-12岁或18-36公斤体重,需搭配使用学童用座椅的学童,若直接系车子安全带会有勒脖子的现象,应使用前向式学童用座椅增加高度,以免行车造成脖子不适和伤害。

让孩子接受安全座椅学学这几招

有不少家长反映,买了安全座椅,但孩子根本不愿坐,最后安全座椅也成了摆设。怎样让孩子接受安全座椅?学学这几招吧。

1.让孩子先跟安全座椅做朋友

家长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挑选安全座椅,买回来以后就当成孩子的新玩具,并强调这是宝宝的专属椅子,让孩子适应一段时间,有些妈妈表示尝试了一两个月以后,宝宝就很适应了,也愿意坐安全座椅。

2.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其实很多家长都会使用转移注意力这一招,有的给孩子讲故事唱儿歌,有的跟孩子玩游戏,甚至有的给孩子看平板电脑,但是目的都是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而且效果也都不错。需要注意的是,转移注意力时使用的方法非常重要,如果方法不好可能会助长孩子的恶习。

3.每次上车务必要坐安全座椅

如果宝宝坐在安全座椅上大哭,家长们是不是会很心疼地让孩子解放,然后抱在怀里,其实这样并不利于孩子适应安全座椅。如果是不满一岁的孩子可能还好,但是1岁以后尤其是2岁以后的孩子其实是能听懂道理的,家长应该要告诉孩子不坐这个椅子就不能坐车,每次坚持,孩子自然就能接受安全座椅。

4.让孩子形成安全意识

家长可以经常给孩子讲道理,比如可以带孩子出门坐公交,由于公交车经常会晃动,如果不坐好扶稳就可能会摔倒,可以让孩子感受一下车身的晃动,并趁机告诉他安全知识。只要家长经常抓住机会跟孩子讲道理,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慢慢有了安全的意识。

由于现代交通便利,家长带孩子出门乘车的频率大大提升,让孩子乘坐安全座椅能避免发生严重的交通事故。

给3岁儿童讲故事的方法

1、 故事要funny

父母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不要只是把这件事作为例行公务,语气枯燥、干巴巴地念课文。因为宝宝虽然在听故事,他同时也在学习,家长应该力求不断渲染故事环境,比如角度形象创设,努力摆脱或掩蔽自己的身份,按故事角色形象的个性及特点来寓情于景。家长如果能够同时调动他的各种学习器官,如眼睛、耳朵、鼻子、双手、大脑等,就会很好地吸引宝宝的注意力。所以,在选择故事书的时候,最好选择那些图文并茂的。在开始阶段,以图画为主,色彩鲜艳,形式多样,会吸引宝宝的注意。

2、 鼓励宝宝参与讲故事

每次讲故事,都可以由宝宝自己选择想听的故事。当宝宝对于一个故事比较熟悉的时候,就可以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设计各种问题,鼓励宝宝回答和参与,甚至发挥宝宝的创造力来改写故事。

3、讲故事要养成习惯

每天可以选择一个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场合,给宝宝讲故事。比如在每天临睡前,为宝宝讲一些睡前故事。一旦养成了习惯,就容易长期执行了。同时研究指出,家长如果能每天花些时间给孩子讲故事,那么这些孩子长大后行为出现问题的风险可能会降低。此外,如果家长能够认识到在婴幼儿时期开发智力的重要性,并每天在孩子身上投入一点时间,那么孩子日后的认知和学习能力都会得到改善与提高。

给3岁儿童讲故事好处

方法一、通过讲故事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

(1)讲故事时,爸爸妈妈应用亲切的语气,把故事情节生动、形象地描述出来,尽量避免词不达意、缺乏条理,给孩子造成错觉。

(2)应该以故事内容这个特定环境,充分给孩子提供模仿、练习的机会,如模仿故事中某些对话、声响等。

(3)讲完故事后,可让孩子复述故事(故事中部分情节或故事大意),以培养孩子的概括能力,发展孩子的创造力。

(4)故事讲到某一关键处,中断讲述,启发引导孩子用自己的想像,创编出以后的情节。

(5)根据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孩子借助选图、拼图、绘画、粘贴图片来表达故事情节。可充分利用旧图书,旧画报中的某些图片,让孩子挑选人物、动物、景物等拼成有情节的画面,再编成小故事讲出来。

方法二、通过听故事训练孩子的语言

(1)成人给孩子讲故事首先要坚持说普通话,禁用方言,要以清晰、准确、规范的语言为孩子做好学习语音的楷模。

(2)给孩子讲故事时要注重视听结合,借助实物、口形示范和手势等直观手段,形象具体地向孩子示范发音,并让孩子反复的辨别和体验。

(3)在讲完一个故事后,可把故事中生动、有趣、可游戏的情节,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编成游戏,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游戏过程中掌握语言。

方法三、通过讲故事丰富孩子的词汇

(1)讲故事过程中,可借助于表情、手势等来演示一些常见的、浅显的词,帮助孩子理解词义。

(2)讲故事时所涉及的词义要浅近、准确,尽可能让孩子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来解释词义。

(3)把故事中的某些常用词让孩子用同义词(或相近词)换一换,爸爸妈妈适时地加以启发并做出评价(肯定或否定)。

(4)边讲边启发孩子填出部分关键词,如:“树林中窜出一只(凶猛)的老虎,三只小白兔(飞快)地跑去……”

儿童晚睡有什么危害 影响智力发育

睡得晚或睡觉时间不规律会影响儿童智力发育,降低其反应、阅读和算术等能力。

研究人员还调查了3岁和5岁儿童的睡眠情况,发现3岁儿童睡觉时间最不规律,约五分之一的3岁儿童没有固定睡觉时间。总体而言,睡眠不规律对所有年龄段儿童都有影响,他们的反应能力、空间认知能力会有所降低。

相关推荐

儿童口吃预防

为了防止儿童口吃, 安排好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很重要的,儿童日常的生活要有规律, 要按照规定的时间吃饭, 保证足够的睡眠和休息,不要强迫3 ~7 岁的儿童。 牢记各种长篇故事或不适应他们语言能力的诗歌,矫正儿童口吃的关键是要培养一个良好的讲话习惯,对于患口吃的儿童,父母,老师应耐心教导,告诉他怎样把话讲清楚,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

家长该怎样教孩子读书

家长要做好三件事 1、首先要鼓励孩子多读书,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段及其兴趣爱好,为孩子提供合适的书籍。 2、提供图书后,还要督促孩子读书。家长最好和孩子一起读书,多和孩子交流图书的内容,以培养孩子的兴趣。 3、要为孩子创造读书的氛围。可以考虑在固定的时间,为孩子提供安静的读书环境,让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 不同年龄段选不同的书 孩子9个月时,就会对图书产生兴趣。 1岁左右,孩子能够说话了,家长就可以他提供以图为主的儿童图书,并陪伴他阅读。 1岁半后,孩子会有读书的愿望,家长为其增加图文并茂的图书,并孩子讲

讲胎教小故事的方式

做事讲究方式方法,只有方式对了才能事半功倍,否之就是无用功,讲胎教故事也不例外。那么,妈咪们在胎宝宝讲胎教故事时,需要遵循什么方法?下面一起来了解下吧。 一般来说,胎儿讲故事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由母亲任意发挥,讲随意编就的故事;一种是读故事书,最好是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内容宜短,宜轻快和谐。较易引起恐惧和伤感,以及使人感到压抑的故事,如《灰姑娘》、《白雪公主》等就不宜选用。 另外,讲故事时,母亲应取一个自己感到舒服的姿势,精力要集中,吐字要清楚,声音要和缓,并且要防止平淡乏味地读书,以极大的兴趣绘声绘

儿童口吃的原因

造成儿童口吃的原因 很多人在儿童阶段其实就已经有口吃了,但家长没有引起重视,导致成年之后,口吃严重,影响自信心,影响人际交往等,那么,儿童口吃的治疗应该怎样做呢?首先应该弄清楚儿童口吃的原因,才好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其原因如下: 1、神经系统弱化。儿童或婴幼儿期曾受到有害因素作用,如胎儿期母体患妊娠毒血症、出血或躯体性疾病,或发育过程中患某些传染病使神经系统功能弱化,言语功能受累而致口吃。 2、基因遗传因素。口吃患者家族发病率可达36%~55%,故有人认为与遗传因素有关,可能为单基因遗传。也有人发现口吃患

怎样孩子讲故事

孩子讲故事,要尽量做到有声有色,富于感情,尽可能用普通话讲述。故事中的对话要力求用不同的语调,以引起孩子的注意。具体来说,应做到以下几点: 1.内容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 由于儿童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所决定男孩子爱听打仗的故事,女孩子爱听童话,大孩子爱听成语和历史故事,所有的孩子都爱听神话故事和科幻故事。讲解时要形象生动,使孩子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讲故事时,用词必须为孩子所理解 尽量使用明白准确、生动的语言,对那些难懂的词或较长的名字,要相应换成孩子容易理解的词,并把长名分解成短名,使孩子一听就懂。

复杂语言环境会导致宝宝金口难开

1、妈妈疑惑:复杂语言环境对宝宝说话有影响? 爷爷奶奶在家里说方言,爸爸说广东话,妈妈是说普通话。家里复杂的语言环境让妈妈很担忧,儿子宁宁已经两岁了,除了喊“爸爸妈妈”比较清楚之 外,其他话都是依依呀呀的口齿不清。看着一些同龄的小朋友语言流利,妈妈真是很焦急。医院检查并没发现有什么异常,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是不是因为家里人 “各说各话”对宝宝学说话有影响? 有研究指出,讲两种以上的方言的家庭的孩子,比单讲一种语言的家庭的孩子更多地出现发育性语言障碍,且以2至3岁年龄的儿童较为突出。所以家庭语言环境过于复杂,

宝宝多大不会尿裤子 宝宝多大可以不尿床

3岁以后宝宝神经系统发育逐渐完善,对排尿控制力增强,多数孩子已经不会再尿床,或者只是偶尔有尿床现象。 我国学者对3344名中国儿童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50%的儿童3岁时停止尿床,93%的儿童5岁停止尿床。 外国学者对美国10960名儿童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5岁儿童夜间遗尿的发生率为33%,8岁儿童为11%,11岁儿童为7%。

睡前故事有利于宝宝智力发育

在临睡前宝宝将一两个小故事,让宝宝在浮想联翩的想象力中渐渐进入睡眠的状态,这有效的刺激了宝宝的想象力,也能培养宝宝独立入睡的习惯。 有的孩子很少去动物园,但是却认识很多动物的名称。这就是讲故事的功劳了。 有的孩子在幼儿园认字不多,反反复复都是那几个,但是却认识不少课外的生字,这也都是讲故事的功劳。 可见,讲故事能让孩子学到不少知识呢。 孩子喜欢听故事,这个特点,几乎没有家长可以反对,不过孩子喜欢的程度有所不同,所以这和家长的习惯有很大的关系。 如果父母喜欢看书的话,最好在有了宝宝以后,多看一些儿童书,首

儿童绘本3-7岁最新排行榜

鸭子骑车记 儿童书籍 儿童幼儿园经典套装绘本图书3-4-5-6-7岁TJ ¥:3.81元 月销售45 平装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 儿童绘本故事图书幼儿经典套装3-6岁7岁 ¥:3.50元 月销售32 2折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 儿童绘本故事图书幼儿经典套装3-6岁7岁TJ ¥:3.81元 月销售14 成长的烦恼 正版手绘本图书套装经典读物幼儿童书籍畅销书3-6-7岁 ¥:79.90元 月销售1 大卫不可以 大卫上学去 大卫惹麻烦 系列儿童绘本 图书 全3册 ¥:12.00元 月销售0 月亮的味道平装儿童书绘本故事

睡前故事

睡前故事就是专门在宝宝睡觉之前小孩讲的故事,这类故事统称睡前故事,一般适合2-6岁的宝宝。睡前故事一般都是以童话为主题,故事的情节一般不会有过于激烈的情节,且大多数都以美好的结局结尾。在宝宝睡觉之前,通过妈妈宝宝讲故事,将宝宝慢慢带入梦乡,不仅能让宝宝体验故事中的情节,更让宝宝觉得有一种安全感,让宝宝知道宝宝即使在睡觉的时候也有妈妈的陪伴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