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投诉建议我要投稿

心脏病患者需警惕5个习惯

心脏病患者需警惕5个习惯

1、闹市骑车

无论是病毒性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还是冠心病、风心病,都与病毒感染有关,即便是心力衰竭也常常由于上呼吸道感染而引起急性加重。因此要注意避免到人员拥挤的地方去,尤其是在感冒流行季节,以免受到感染。

比利时哈塞尔特大学研究人员发现,无论开车、骑车或步行上班,只要经过车辆密集的路段,都会增加心脏病发作危险,主要原因是空气污染。

2、大力解便

解干大便、搬桶装水这些突发动作,让人从静态中突然发力,瞬间内血压迅速升高,心脏承受的压力也会随之剧增。此外,血压不稳时,血管斑块的活动性就会增加,容易脱落。

3、吸食毒品

吸食可卡因的人,患心脏病的风险是常人的23倍。

4、心情抑郁

坏情绪是心脏大敌,而抑郁首当其冲。因为抑郁通常和焦虑相伴,晚上的睡眠质量会很差,而心脏得不到休息,使得血压、心率都会升高,对心脏健康非常不好。建议有了困难多和家人朋友沟通,避免发怒、大悲大喜,控制好情绪。

5、暴饮暴食

人在过量进餐后,胃肠道需要大量的血液消化食物,而流入心脑血管的血液大大减少,对于血管本来就有供血不足的人,一顿饱餐很容易就诱发了心梗、脑梗。

心脏病患者需远离生活禁忌

一、急剧性的减肥:急剧性的减肥是最常见的心脏病患者的禁忌之一。闪电式的饥饿减肥法,会引起体重下降速度过快,导致消耗大量蛋白质、肌肉组织减少,造成心肌组织衰退,诱发心力衰竭,心脏病患者在平时就要防止身体过于肥胖!

二、饮食过饱:饱食是一种较容易被忽视的心脏病患者的禁忌。如果三餐进食过饱,引起心脏代谢增加,诱发致命性的心肌梗塞,心脏病患者在饮食上要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这对身体是有利的!

三、频繁起夜:心脏患者半夜起夜有一定的危险性,也是心脏病患者的一个严重禁忌,心脏病患者在患病后尽量养成不要在夜间起夜的习惯,防止诱因心脏病突发!

四、摄入过量食用盐:心脏病的患发和患者生活中食用盐的摄入量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患者在饮食中一定要注意盐量的摄入,慢慢的习惯少盐的饮食,对疾病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老人最忌讳的10个动作

起居:起床、如厕是危险时段

1.用力排便

“我见过不少脑出血、急性心梗患者,都是在厕所里发病,其诱发因素就是用力排便。”北京老年医院中医科主任刘德泉说,老人用力排便时,会导致腹内压、血压升高,增加脑出血的风险,此时心脏的负担也会加大,容易诱发心梗。如果有便秘症状,应多吃富含纤维的果蔬,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或借助药物排便,切忌过度用力。

警惕人群:冠心病、高血压患者。

2.久坐不动

久坐不动会影响到消化功能,使胃肠蠕动缓慢,日久容易诱发消化不良、便秘甚至痔疮的发生。有些老人习惯在室外打牌、下棋,如果气温低再加上久坐不起,会导致下肢血液循环不良,诱发或加重膝关节的退行性病变。因此,老人打牌、看书、看电视,应每隔四五十分钟就站起来走动一会,活动一下膝关节和腰腹部。

警惕人群:消化不良、关节炎患者。

3.起床太猛

老人起床过猛可能造成血压升高,发生暂时性晕厥甚至脑出血。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医师白玉龙指出,老人起床一定要遵从“宁慢三分、不抢一秒”的原则,醒后可静卧3分钟,慢起身在床上坐3分钟,放下双脚在床边坐3分钟,然后再下床慢慢活动。

警惕人群:高血压、有脑出血病史者。

生活:吃得快、嗓门大都危险

4.狼吞虎咽

“不少老人自年轻时就养成了吃饭快的习惯,三口两口一碗饭就‘扒拉’完了。但是年纪大了,吃饭的速度可得降下来。”刘德泉说,老人的消化功能和吞咽功能不如年轻人,吃饭过快一来不利消化,还容易噎着,对食管造成损伤。二是容易给心脏带来过大负担。

警惕人群:消化系统、心脏病患者。

5.嗓门过大

“老人说话声音每提高一次,就是对身体的一次刺激,此时会伴随着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如果是在和他人发生争执、抬杠的场合,血压波动就会更大。”刘德泉建议,老人平时尽量轻声细语的说话,少与人争执。如果是朗读诗词、唱歌,声音大一点没关系。

警惕人群:高血压患者。

6.站着穿裤子

老人平衡能力差,站着穿裤子很容易发生意外,造成骨折。所以,老人穿裤子时好坐在床上或倚靠在固定处。除此之外,老人起床、如厕、洗澡,都是容易发生跌倒的“高危时段”,一定要手扶固定物,慢慢行动。

警惕人群:所有老人。

运动:上楼、弯腰该留神

7.上楼梯过快

人上了年纪,不仅肌肉骨骼衰老,神经系统也退化。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院运动医学研究室教授陆一帆表示,比如上一个20厘米的台阶,老人的脚很可能并没抬那么高,但负责指挥运动的神经系统会出现“滞后”,这时就很容易发生摔伤了。陆一帆建议,老人走楼梯,好侧着身子、扶着扶手,宁慢勿快,等一个脚掌完全着地后再迈另一只脚。

警惕人群:骨质疏松、神经系统疾病患者。

8.强行弯腰

美国梅奥诊所提醒,所有过度弯屈的动作都不适合老人。“老人的平衡能力差,关节较硬,肌肉萎缩对关节的保护变少,大幅度弯腰易造成牵拉伤和关节错位。”陆一帆说,如果弯腰过快过猛,会导致脑部血压剧烈变化,诱发脑出血。“在弯腰捡东西时,也应尽量放缓动作,扶住椅子或其他固定物,直腰蹲下再捡。”

警惕人群:高血压、低血压、脑血管病、关节炎患者。

9.提重过重

老人的肌肉和骨骼功能都会减弱,因此在负重的情况下很容易损伤肌肉或造成骨折。所以,不但要在生活中减少负重,比如提重物、搬家具,在锻炼时也要量力而行,用哑铃、拉力器等选择合适的强度。尤其是骨质疏松患者,扛重物或举过重的哑铃,容易导致骨折。

警惕人群:骨质疏松患者。

10.忽然回头

老人颈动脉血管会变窄、管壁变脆,突然转脖子会压迫颈动脉,影响脑供血,导致昏厥。转脖子的时候如果把握不好平衡,也非常容易跌倒。陆一帆提醒,老人运动颈部,可以将头向前后左右四个方向摆动,但幅度不宜太大。“老人平时还忌讳猛回头,比如走在路上,听到有人在后面叫自己时,一定要慢慢回头。”白玉龙说。

警惕人群:脑血管疾病患者,平衡能力较差者。

生活中腹泻只是单纯的腹泻吗

很多人都知道腹泻在生活中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一旦这种病出现会给患者的身上带了极大的伤害,患者要多加注意这种病的危害性,那么,生活中腹泻只是单纯的腹泻?下面让专家来解答一下。

专家指出,腹泻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很多疾病的一个共同表现。它同时可伴有呕吐、发热、腹痛、腹胀、黏液便、血便等症状。伴有发热、腹痛、呕吐等常提示急性感染;伴大便带血、贫血、消瘦等需警惕肠癌;伴腹胀、食欲差等需警惕肝癌;伴水样便则需警惕霍乱弧菌感染。此外,腹泻还可引起脱水、营养不良,表现为皮肤干燥、眼球下陷、舌干燥、皮肤皱褶。

生活中腹泻只是单纯的腹泻吗?

另外腹泻还常见于三种严重疾病的表现之一,它们分别是肠炎、肠息肉和直肠癌。

1、肠炎:腹泻为肠炎最主要的症状,也是常见的症状,常常反复发作或持续不愈,轻者每天2-5次,重者20-30次,粪便性质个体差异极大,软便,稀糊状、水样、粘液便不一,但大便以粘液脓血便多见,有的表现为痢疾样脓血便。早上起床后腹泻及餐后腹泻最常见。个别病人还会出现便秘、腹泻交替进行的现象。

2、肠息肉:肠息肉会导致大便习惯改变,包括大便时间、次数的改变,以及便秘或不明原因的腹泻。特别是便秘与腹泻反复交替出现,更要引起警惕。

3、直肠癌:直肠癌作为一种危害严重的肠道恶变,会出现不明原因大便习惯改变或粪便异常。大便习惯改变:如大便次数增多,便秘腹泻交替、排便后仍有便意,里急后重等。粪便异常:如血便、粘液便(大便带鼻涕状物)、脓血便等

温馨提醒:所以,腹泻患者应该重视起来,不要自己在家盲目用yao,以免掩盖病情,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原因并及时治疗。

警惕恶习突发心脏病

喝酒引发心脏病

专家认为,每天喝白酒150ml,持续5年以上,就可能引起酒精性心肌病。常在不知不觉中发病,多见于30~55岁的男性。多有5~10年以上的嗜酒史。症状多种多样,如疲乏无力,活动后咳嗽,夜尿增多,甚至心慌、气短、胸闷、心前区不适。

空腹吃香蕉可增加心脏负荷

空腹时,胃肠内几乎没有可供消化的食物,若此时吃香蕉,将会加快肠胃的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心脏负荷,易导致心肌梗死。专家提醒,不要空腹时吃香蕉,一般应选择在饭后或不是饥饿状态时吃香蕉。

日摄油量超过25克易诱发心脏病

专家建议成年人每人每天摄取的油脂别超过25克。食用油选择不当或进食过量都会增加心脏病发病风险。油中对人体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偏少,另外,烹炸时油的温度过高,油温越高,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氧化越快,有些脂溶性维生素被破坏,营养成分流失也就越多。

专业人士建议市民,把大油壶换成小油壶,或者使用有刻度的油壶,提醒自己注意食用油的摄入量。

突然的高强度运动让心脏不堪重负

运动讲究循序渐进和适量,过量运动会给心脏照成巨大压力,容易发生意外,尤其是本身心脏就有这样那样问题的人群,更应提高警惕。却不可盲目运动以免给自己带来危险!

缺乏运动让心脏更脆弱

运动无论对于心血管病的高危人群还是心血管病病人都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可以减轻体重,另一方面可以改善血管内皮的功能,具有一定的抗动脉硬化的作用。要求每天运动40分钟到1小时,每周至少五次中等强度的活动,要达到轻微出汗。老年人或者已经有病的患者活动量可能需要医生的指导。

减肥药可使心脏受损

专家告诫,减肥药不是减肥的灵丹妙药,一些质量不过关的减肥产品会危害人体健康,其实,控制体重最好的良“药”是从现在开始养成合理膳食、勤于运动的习惯,尤其是膳食结构要合理,避免摄入高热量、高盐类的食物。

警惕心脏病发作的5个症状

1、胃部不适

有些人由于患过胃病,所以很容易把胃病与心脏病引起的胃部不适混为一谈。与一般的胃病不同,心脏病引起的胃痛很少会出现绞痛和剧痛,压痛也不常有,只是有一种憋闷、胀满的感觉,有时还伴有钝痛、火辣辣的灼热感及恶心欲吐感,大便后虽会有一些缓解,但不适的感觉不会完全消失。

2、下颌骨疼痛

下颌骨两侧疼痛,有时扩散到颈部一侧或双侧。

3、前臂和肩膀疼痛

尽管左臂和左肩受到影响最为常见,但严重时也会放射到右臂,当然仅右臂一侧出现疼痛者是极为常见的。尽管疼痛不太严重,但要举手抬臂也很困难。疼痛一般为钝痛,而不是剧痛,也不会扩散到腕部和手指,通常仅限于前臂内侧,这个一定要和颈椎病相鉴别。

4、呼吸困难

有些心脏病患者除了常见的症状外,还会出现呼吸急促、喘不过气来的现象,这种呼吸困难常被人们称为“气不够用”。静坐几分钟后,呼吸似乎可恢复正常,但是当患者重新走动时,喘息又开始。这种喘息常常被人忽视,尤其是患有肺病老年人,更易被忽视。

5、严重疲劳

急走之后出现严重疲劳,疲劳得连伸直身子的力量都没有。疲劳并不局限于身体的某个部位,而是全身性的。如感到前所未有的严重疲劳,就应立即上医院检查。 对此,专家们警告说,如果你的身体有异样的不适感觉,就应该找医生检查。

如果你自己或你身边的人出现了上述症状,该怎么办呢? 专家认为,首先注意观察,如果症状持续时间超过15-20分钟,不管疼痛或不适多么轻微,都应请医生诊断。有些人觉得自己无心脏病史,因此没有引起警惕,结果贻误了治疗时机,引起了严重后果。

警惕这些不利于心脏健康的习惯

1、饥饿减肥

饥饿减肥会导致体重过快下降,大量蛋白质因此被消耗,肌肉组织不断减少,造成心肌组织的衰退,诱发心力衰竭。

2、吸烟酗酒

烟中的尼古丁不仅会导致癌症的发生,还是导致血管硬化的罪魁祸首之一。酒可以适量喝一些。每天饮一两杯红葡萄酒,可以软化血管,对心脏有一定的好处。如果过量会使心肌梗塞的危险率大大增加。

3、拒绝脂肪

有资料显示,心脏病人如果拒绝摄入脂肪,死亡率比部分限制脂肪摄入者高30%左右。所以,脂肪是生命不可或缺的营养成分,拒绝脂肪只导致身体正常的需要受到损害。

4、过饱饮食

进食过饱,胃壁扩张,会使肺内压力升高,导致心脏代谢增加,容易诱发心肌梗塞。所以每餐不宜吃的太多,大约有七八成饱就可以了。

5、过度劳累

避免过度疲劳、紧张和激动生活节奏应以轻松、自然为主,防止任何导致精神过于紧张、兴奋的情况发生。尤其是从事脑力劳动的冠心病患者,在一天紧张工作之余,松弛一下尤为必要。

6、过量饮水

一次喝太多的开水,给心脏带来负担。茶、汤、粥、汽水等饮料,会迅速增加肠容量,使胃肠胀满,隔肌上升,胸腔容积缩小,影响心脏跳动。

生活中腹泻只是单纯的腹泻吗

专家指出,腹泻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很多疾病的一个共同表现。它同时可伴有呕吐、发热、腹痛、腹胀、黏液便、血便等症状。伴有发热、腹痛、呕吐等常提示急性感染;伴大便带血、贫血、消瘦等需警惕肠癌;伴腹胀、食欲差等需警惕肝癌;伴水样便则需警惕霍乱弧菌感染。此外,腹泻还可引起脱水、营养不良,表现为皮肤干燥、眼球下陷、舌干燥、皮肤皱褶。

另外腹泻还常见于三种严重疾病的表现之一,它们分别是肠炎、肠息肉和直肠癌。

1、肠炎:腹泻为肠炎最主要的症状,也是常见的症状,常常反复发作或持续不愈,轻者每天2-5次,重者20-30次,粪便性质个体差异极大,软便,稀糊状、水样、粘液便不一,但大便以粘液脓血便多见,有的表现为痢疾样脓血便。早上起床后腹泻及餐后腹泻最常见。个别病人还会出现便秘、腹泻交替进行的现象。

2、肠息肉:肠息肉会导致大便习惯改变,包括大便时间、次数的改变,以及便秘或不明原因的腹泻。特别是便秘与腹泻反复交替出现,更要引起警惕。

3、直肠癌:直肠癌作为一种危害严重的肠道恶变,会出现不明原因大便习惯改变或粪便异常。大便习惯改变:如大便次数增多,便秘腹泻交替、排便后仍有便意,里急后重等。粪便异常:如血便、粘液便(大便带鼻涕状物)、脓血便等

温馨提醒:所以,腹泻患者应该重视起来,不要自己在家盲目用yao,以免掩盖病情,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原因并及时治疗。

糖尿病患者需警惕眼睑浮肿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早上醒来,发现自己眼睑浮肿,你没有在意它,不知不觉中,浮肿就自然消退了。但是,糖尿病患者需警惕眼睑浮肿。据专家介绍,眼睑浮肿可能是糖尿病肾病的危险信号。

糖尿病人出现眼睑或下肢浮肿,首先要考虑糖尿病肾病的可能。无论是哪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都随着病程的延长而增加,病程超过25年,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将达到50%左右。糖尿病肾病引起的浮肿首先是双下肢肿,其次是眼睑和面部浮肿,最后发展到全身浮肿。

由于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人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早期肾病的定期筛查非常必要。即使在肾功能正常、没有临床表现时,每年至少也要进行一次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如果出现眼睑或下肢的浮肿,就更应引起注意,立刻去医院进行详细检查。

通过上述介绍所以糖尿病患者需警惕眼睑浮肿,虽然目前的医疗水平,还无法根除糖尿病肾病,但是通过眼睑浮肿及早的发现及早的控制也是不过办法,如果没有及时的发现那就有可能危及我们的生命了。

心脏病患者需做的检查

1.心脏病患者应做化验有:血脂、心肌酶谱、血糖、肝肾功能、血常规等。

2.心脏病患者应做检查有:

(1)常规心电图,只能作短时静态记录。

(2)动态心电图又称长程心电图,可提供受检者全日的动态心电活动的信息。有效地补充常规心电图的不足,不仅可以获得连续24小时甚至48小时的心电图资料,结合病人的活动日记,还可以明确病人的症状、活动状态及服用药物等与心电变化之间的关系。

(3)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是用以发现早期冠心病的一种诊断方法,虽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比有一定比例的假阴性和假阳性,但由于其方便、无创伤、安全,仍被公认为一项重要的临床检查手段。其中平板运动试验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运动负荷试验方法。

(4)超声心动图检查俗称心脏B超。超声心动图利用雷达扫描技术和声波反射的特性,在荧光屏上显示超声波通过心各层结构时发生的反射,形成灰阶图像,借以观察心、大血管的形态结构和搏动状态,了解房室收缩、舒张与瓣膜的关闭和开放活动的规律,为临床提供具有重要价值的参考资料。

(5)服用药物时应注意的检查项目例如长期口服抗凝剂如华法令的患者,为避免出血发生,须检测出凝血功能。

夏季控油需警惕5个误区

误区1 过度去除皮脂

即使皮脂过剩,也不能粗暴地胡乱去除皮脂。正确对待皮脂的态度应该是保留住适当的量、而抑制过剩的部分,锁住皮肤内部的润泽同时保护皮肤表面的清爽感觉。

对策:不要过多使用控油产品

误区2 一味控油却不补水

很多油性皮肤的人因为怕粘腻,所以常常在清洁后不抹乳液。建议你在控油的时候,别忘了补水。

对策:减油加水+保湿面膜

误区3 频繁洗脸

我们的皮肤自身就具有把握“水油平衡”的功能,太过频繁的洗脸,只会使肌肤表面更缺少水分。

对策:洗脸重质不重量,去油只针对T字部位

误区4 油性彩妆

如果只是在基础保养上加强控油,化妆时却使用一些油腻腻的彩妆品,皮肤依然会泛油光。因此要把在冬天使用的那些霜状、膏状、油状的彩妆品先收藏起来,给自己添置些清爽型的产品。防水型的彩妆品,质地油腻,尤其不适合油性肌肤。

对策:选对彩妆品,画一个清爽彩妆

误区5 不正常生活习惯

皮肤的状态最敏感,当压力过大、身体疲惫、生活品质变差,体内荷尔蒙分泌会呈现暂时性的失调,肌肤就会出现失衡的状态,对于T字部位,出油的现象就会变得更为明显。而那些辛辣、油炸的食物,虽然美味,却易使皮肤燥热,所以还是少吃为妙。

对策:保证优质睡眠,远离不健康食物

很多人面对油性皮肤大都选择洗来祛除油脂,只有正确的去控油才能让我们的皮肤水油达到平衡。有时间一味的去过度去油,很可能会损害到我们的皮肤,反而让我们越来越油。所以我们要科学的去控油,才能让我们的皮肤变得尽善尽美。

糖尿病患者需警惕血压低

一、糖尿病患者的血压不是越低越好:

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最好保持在130~139 / 80~85mmHg之间。

来自英国的研究发现,严格控制血压并不能使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受益,血压水平过低甚至可能增加其死亡风险。研究人员表示,虽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可以暗示这些联系,但本次研究的结果表明,“越低越好”的方法可能并不适用于血压控制超过临界水平的高风险患者。

研究表示,由于目前没有强有力的证据可证明糖尿病患者血压降低至130 / 80mmHg能够产生的效益,所以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最好保持在130~139 / 80~85mmHg之间,并辅以其他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转归。

事实上,相对于常规的血压控制水平,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实际上增加了各种原因死亡率风险。对伴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相对于常规的血压控制水平,当收缩压低于110mmHg时,患者各种原因死亡率的危险比为2.79,舒张压为70~74mmHg时危险比为1.32,舒张压低于70mmHg时危险比为1.89。而对于无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当收缩压为110~119mmHg时,患者各种原因死亡率的危险比为1.58,收缩压低于110mmHg时危险比为2.42,舒张压为70-74mmHg时危险比为1.17,舒张压低于70mmHg时危险比为1.54 。

二、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压的症状与原因:

并不是每个糖尿病低血压患者都有症状,只有当立位的收缩血压比卧位时低50mmHg时,才会出现站立后的头昏、眼前发黑或晕厥,因此很难被发现。这种低血压叫体位性低血压,由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植物神经病变,导致内脏血管收缩的障碍,它的发生在糖尿病患者中比较普遍。

直立性低血压糖尿病所致低血压多为直立性低血压,是糖尿病性自主神经病变中出现得比较迟的一个征象,往往发现很偶然,不一定伴有低血压的临床症状,如头昏、无力、眼前发黑或晕厥等,一般在站立后收缩期血压比平卧时降低50mmHg以上时才出现。

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交感神经介导的一些血管运动反射功能丧失,导致内脏血管收缩的障碍,四肢血管收缩的削弱以及直立所引起的心率与心脏输出反应的降低起着次要的作用。许多药物如降压药、利尿药、血管扩张剂、硝酸酯类药物等都有可能加重直立性低血压的症状;而心脏与肾脏功能障碍引起的液体潴留则可能掩盖直立性低血压的症状。

警惕九大恶习会导致心脏病

1、饮食太单一

要想控制血压,不仅要控制食盐量,还需要各种营养素如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等。特别要强调,增加钾的补充也非常重要,因为钾能抑制钠的作用,从而帮助降低血压。柑橘类水果、香蕉、土豆、西红柿和豆类都含有丰富的钾,此外,白色的水果和蔬菜如苹果、梨和菜花等也具有降低脑卒中风险的作用。

2、乳制品吃得不够

医生们发现乳制品吃得最多的人群比最少人群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小50%。如果担心脂肪过多,可以选择脱脂或半脱脂的牛奶。

3、豆类吃得少

黑豆、蚕豆等各种豆类都是很好的蛋白质来源,且不含饱和脂肪。豆类也是可溶性纤维的良好来源,这种纤维在降低胆固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它能帮助人体将胆固醇清除出血管之外。

4、一到周末放开喝酒

有人觉得,平时不喝酒,到了周末好好喝一回应该没问题。健康专家认为,这同样有害,一次性的大量饮酒也会损伤心脏肌肉,引起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又会对肝脏造成损害。

5、不爱晒太阳

身体需要阳光的作用来合成维生素D。最近的研究发现,缺乏维生素D的人血管中更易形成斑块。因此,医生建议每天接受5至30分钟的阳光照射,理想时间是上午10点至下午3点,以便让身体产生足够的维生素D。

6、不重视刷牙

牙龈的慢性炎症很可能引发全身炎症,增加的细菌可能进入血液,对心脏造成不利。经常刷牙并且用牙线,不仅可以有效保护牙齿健康,也会降低心脏病风险。

7、一心多用

忙忙碌碌、同时做很多事,整天焦头烂额会让自己压力倍增,也给心脏增加负担。不妨调整一下生活节奏,做瑜伽、静坐冥想、深呼吸等都是很好的减压方式。

8、总也不体检

很多心脏病人起初并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而定期的体检会帮助我们及早发现问题,预防疾病。

9、忽略家族病史

要想了解自己患心脏病的风险如何,首先要了解家族病史,不仅包括父母、祖父母,如果兄弟姐妹患上心脏病,也要引起注意。另外,还要了解家人的生活习惯,可能的致病因素等,尽可能避免不利因素。

年轻人普遍忽视养护心脏的重要性,一定要警惕以上九大恶习导致心脏病,心脏疾病不仅夺去了许多人的生命,而且治疗极为麻烦,只要大家在平日生活中多加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就可以做到预防心脏病,远离心脏病。

老年朋友有10个动作要注意

1、用力排便要避免。“我见过不少脑出血、急性心梗患者,都是在厕所里发病,其诱发因素就是用力排便。”北京老年医院中医科主任刘德泉说,老人用力排便时,会导致腹内压、血压升高,增加脑出血的风险,此时心脏的负担也会加大,容易诱发心梗。如果有便秘症状,应多吃富含纤维的果蔬,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或借助药物排便,切忌过度用力。警惕人群:冠心病、高血压患者。

2、看报打牌不宜久坐。久坐不动会影响到消化功能,使胃肠蠕动缓慢,日久容易诱发消化不良、便秘甚至痔疮的发生。有些老人习惯在室外打牌、下棋,如果气温低再加上久坐不起,会导致下肢血液循环不良,诱发或加重膝关节的退行性病变。因此,老人打牌、看书、看电视,应每隔四五十分钟就站起来走动一会,活动一下膝关节和腰腹部。警惕人群:消化不良、关节炎患者。

3、起床太猛伤血管。老人起床过猛可能造成血压升高,发生暂时性晕厥甚至脑出血。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医师白玉龙指出,老人起床一定要遵从“宁慢三分、不抢一秒”的原则,醒后可静卧3分钟,慢起身在床上坐3分钟,放下双脚在床边坐3分钟,然后再下床慢慢活动。警惕人群:高血压、有脑出血病史者。

4、狼吞虎咽伤心伤胃。“不少老人自年轻时就养成了吃饭快的习惯,三口两口一碗饭就‘扒拉’完了。但是年纪大了,吃饭的速度可得降下来。”刘德泉说,老人的消化功能和吞咽功能不如年轻人,吃饭过快一来不利消化,还容易噎着,对食管造成损伤。二是容易给心脏带来过大负担。警惕人群:消化系统、心脏病患者。

5、血压跟着嗓门一块升。“老人说话声音每提高一次,就是对身体的一次刺激,此时会伴随着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如果是在和他人发生争执、抬杠的场合,血压波动就会更大。”刘德泉建议,老人平时尽量轻声细语的说话,少与人争执。如果是朗读诗词、唱歌,声音大一点没关系。警惕人群:高血压患者。

6、站着穿裤子最易摔倒。老人平衡能力差,站着穿裤子很容易发生意外,造成骨折。所以,老人穿裤子时最好坐在床上或倚靠在固定处。除此之外,老人起床、如厕、洗澡,都是容易发生跌倒的“高危时段”,一定要手扶固定物,慢慢行动。警惕人群:所有老人。

7、上楼梯宁慢勿快。人上了年纪,不仅肌肉骨骼衰老,神经系统也退化。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院运动医学研究室教授陆一帆表示,比如上一个20厘米的台阶,老人的脚很可能并没抬那么高,但负责指挥运动的神经系统会出现“滞后”,这时就很容易发生摔伤了。陆一帆建议,老人走楼梯,最好侧着身子、扶着扶手,宁慢勿快,等一个脚掌完全着地后再迈另一只脚。警惕人群:骨质疏松、神经系统疾病患者。

8、弯腰不能逞能。美国梅奥诊所提醒,所有过度弯屈的动作都不适合老人。“老人的平衡能力差,关节较硬,肌肉萎缩对关节的保护变少,大幅度弯腰易造成牵拉伤和关节错位。”陆一帆说,如果弯腰过快过猛,会导致脑部血压剧烈变化,诱发脑出血。“在弯腰捡东西时,也应尽量放缓动作,扶住椅子或其他固定物,直腰蹲下再捡。”警惕人群:高血压、低血压、脑血管病、关节炎患者。

9、提重物量力而行。老人的肌肉和骨骼功能都会减弱,因此在负重的情况下很容易损伤肌肉或造成骨折。所以,不但要在生活中减少负重,比如提重物、搬家具,在锻炼时也要量力而行,用哑铃、拉力器等选择合适的强度。尤其是骨质疏松患者,扛重物或举过重的哑铃,容易导致骨折。警惕人群:骨质疏松患者。

10、忽然回头警惕晕倒。老人颈动脉血管会变窄、管壁变脆,突然转脖子会压迫颈动脉,影响脑供血,导致昏厥。转脖子的时候如果把握不好平衡,也非常容易跌倒。陆一帆提醒,老人运动颈部,可以将头向前后左右四个方向摆动,但幅度不宜太大。“老人平时还忌讳猛回头,比如走在路上,听到有人在后面叫自己时,一定要慢慢回头。”白玉龙说。警惕人群:脑血管疾病患者,平衡能力较差者。

5个小习惯最伤心脏

1,打鼾。

很多人认为打鼾不是大问题,而实际上经常打鼾说明心脏不好,更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标志。这种状态极易危及血压和心脏。

2,不按时刷牙。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学者进行一项大型试验,调查每日卫生状况对寿命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每天刷两次牙能将寿命延长10年以上,而不注意牙齿卫生则会影响健康。

3,过于热爱运动。

散步和游泳是锻炼心脏的最好的运动方式,但是过量的运动则会产生反作用,心率的急剧变化对健康是十分危险的。很多人为了快速减肥而做大量运动,随后去蒸桑拿,这种急速的变化对人的整个机体和心血管系统都会构成很大压力。

4,饮食过量。

即便天生身材好,不怕胖,也不要吃得太多。因为饮食过量会增加血管及心脏的负荷量。

5,食肉过多且不吃水果。

牛肉、猪肉、羊肉等肉类脂肪含量高,会增加心脏疾病和血管动脉硬化的风险。专家建议,每一餐中的肉类含量不能超过10%。此外,老年病医生也指出,肉类食品容易使人变老,因为其色素会加快人体机能的氧化过程。

相关推荐

心脏疼痛要警惕心脏病

心脏病的症状有很多,其中有一种症状,就是心脏疼痛,这种情况也有可能是心脏病,大家一定要警惕心脏病的典型症状,专家为您介绍:心肌不能获得足够的血液和氧(称为心肌缺血)以及过多代谢产物堆积都能导致痉挛。常说的心绞痛就是由于心肌不能获得足够的血液供应而产生的一种胸部紧缩感或压榨感。然而,在不同的个体之间,这种疼痛或不适感的类型和程度都有很大的差异。有些患者在心肌缺血时,可能始终没有胸痛发生(称为隐匿性

糖尿病人能吃苹果吗

研究人员分析发现,每周至少吃5个苹果的人,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比不吃苹果者低23%。苹果富含天然化合物类黄酮——一种强力抗氧化剂,它存在于水果、蔬菜和谷物中,有研究已经证实,类黄酮对人体健康有益,可降低患心脏病和癌症的风险。因此,糖尿病人是可以吃苹果的。苹果能提高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而苹果酸可以稳定血糖,但患者要根据病情来抉择是否能食用苹果,从而使病情更好的恢复。

指甲上有横纹怎么办 指甲横纹且凸起:可能心脏有问题

要引起警惕的是,比较少见的指甲有横纹但伴有凸起的现象,这种情况在临床上多见于心脏有病症的患者居多,如果是非常明显的凸起,则可能提示自身的心脏存在问题,特别是对于那些本身就患有心脏病患者,如指甲突然出现凸起的横纹,则警惕心肌梗死发作的信号。一旦患者发现自己心脏器官有什么不适的,要立即就医诊治,日常不要过于劳累,避免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及运动,尤其是本身就患有心脏疾病的患者,最好按时吃药,避免心情

老人须警惕起床如厕等10个动作

狼吞虎咽地吃饭,兴致高时嗓门提高八度,这些对年轻人来说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对老人却是“危险因子”。随着年龄增加,骨骼变“松”、关节变“硬”、肌肉变“少”、心脑血管变“脆”,一些生活中不经意的小动作可能会变成老人的安全陷阱。为此,我们采访了老年病学、康复及运动方面的专家,总结出10个老人最忌讳的动作。起居:起床、如厕是危险时段用力排便要避免。“我见过不少脑出血、急性心梗患者,都是在厕所里发病,其诱发因

不良习惯警惕肥胖危机

睡眠不足体重增加如果一个人睡眠不足,每天只在凌晨四点到早上八点这段时间睡觉,睡眠只有四小时,持续五个晚上,体重就会大幅增加,体重上升幅度比每晚从十点睡到早上八点的人来得大。这是一项美国大型研究显示的结果为什么长期熬夜的人容易发胖这是因为半夜不睡觉这段时间,很多人会多吃东西、多摄取热量,以保持清醒,与其他时间相比,半夜常会吃下更多高脂肪食物,所以,慢慢导致发胖。特别是男性,如果一旦睡眠不足,体重比女

乙肝患者冬季护肝常识

专家5招让乙肝病人安全过冬专家指出,既然与乙肝打持久战已经不可避免,患者就一定要重视自我保养,坚持以下护肝原则。原则1:谨慎用药,护肝第一。“是药三分毒”,肝脏是负责解毒的脏器,任何药物都可能加重肝脏的负担。因此,不论是何种药,能不用则尽量不用;确实要用,应该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谨慎选用,切忌滥用、多用。原则2:劳逸适度,保证休息。在工作和学习中,应该劳逸适度,切忌加班加点,少睡熬夜。原则3:饮

5个最脏的生活习惯

睡前刷牙比早晨更重要,不仅可清除口腔积物,并且有利于保护牙齿,对安稳入睡也有帮助。43%的人承认,她们睡前偶尔忘记刷牙。专家提醒,人在睡眠过程中,唾液分泌量会大大减少,而这些唾液是杀灭细菌的主要力量。所以,偶然的一次不刷牙,也许就会造成口腔细菌趁虚而入,其结果是龋齿及牙周病危险大增。另外,许多研究证实,导致牙周病的细菌同样会导致你的心脏出现问题。每天晚上睡觉前来一个温水浴(35℃-45℃),能使全

警惕!这八个习惯最毁腰

工作、上网、游戏,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电脑,而且普遍长时间使用,缺乏活动,长时间一个姿势,肌肉势必僵硬劳损。而且有的显示屏不在正中间,而是偏左或偏右,看屏幕时要拧头转腰,长期的姿势惯性,造成脊柱的旋转、侧弯,日久成病。工作时低头是无法避免的,但人们工作之外依然在长时间低头看手机,阅读,当每天低头的时间超过了抬头的时间,颈椎的生理曲度就会变直、反张。如果有沙发和硬椅,大部分人会选择坐沙发,因为沙发确实

心脏病人最好不要晨练

心脏病人最好不要晨练,可是心脏病患者不可以做激烈运动,但不是不能运动。只有采取正确健身运动方式,才可以有效帮助心脏病患者要提醒心脏病人不要在上午进行锻炼,否则达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反而对心脏有害。国外的研究发现4000名曾有心脏病发作史的患者作调查后发现,清晨是心脏病发作的高峰时间。在一天24小时中,心脏病发作有一个时间节律,每天上午6~9时为发作的“高峰期”,心绞痛和猝死都倾向于上午9时左右

警惕五个不良喝汤习惯

要喝纯汤很多人认为炖排骨汤、鸡汤,所有的营养都在汤内,所以就只喝汤,不吃肉。其实,这样是不对的,不管是哪种汤,就算是熬煮很长时间,汤很浓郁,汤的蛋白质也只有约6%~15%,85%以上的蛋白质营养仍是在肉的本身。所以仅喝汤不吃肉会有很大的损失。用餐最后才喝汤中国人的生活习惯是先用餐,后喝汤,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喝汤习惯。而西方的出餐顺序一般是先喝汤,再用餐,这才是健康的喝汤习惯。因为先用餐的话,就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