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西药可以一起吃吗
中药西药可以一起吃吗
一部分可以,一部分不可以。 正确的中西药结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结合”不当的中西药,轻则降低疗效,重则导致医源性疾病。下面介绍几种不能同用的中西药。
1.含金属离子的中药与某些抗生素不能同用。石膏、珍珠母、磁石等中药含金属离子以及含有此类药物的中成药不能与卡那霉素、新霉素等联合应用,否则会在胃肠道形成不溶性盐类和络合物而失效。如必须联用,其相隔时间以3~4小时为宜。
2.含钙的中药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不能同用。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奈替米星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能与钙离子结合,若与含钙中药联用,会增加氨基糖苷类药物的神经毒性。含钙中药有龙骨、牡蛎、海螵蛸、鹿角、枸杞等。
3.含有机酸的中药与碳酸氢钠(小苏打)不能同用。确切地说,是含有机酸的中药如乌梅、五味子、金樱子、山茱萸等,以及由它们参与配伍制成的中成药,不能与磺胺药和小苏打同服。因为服磺胺药需同时服用小苏打碱化尿液,以防止磺胺药代谢产物在尿中析出沉淀形成尿道结石,而有机酸可以对抗小苏打碱化尿液的作用,从而增加磺胺药对肾脏的毒性。
4. 茵陈与氯霉素不能同用。茵陈是胆囊炎、胆管炎、胆石症及肝病患者的常用中药,但它对氯霉素的抗菌效应有拮抗作用,可降低甚至抵消氯霉素的疗效。因此,这两者不要同用。
5.含鞣质的中药与酶类西药不能同用。胃蛋白酶、胰酶、淀粉酶等酶类西药可以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加强胃肠道活动,增进食欲。地榆、石榴皮、五倍子、老鹳草及其制剂中的鞣质,可与酶类药物的酰胺键或肽键结合,形成牢固的氢键络合物,使酶降低疗效或失效。
6. 含砷的中药与酶类西药不能同用。硫磺、雄黄及其制剂中的砷,可以与酶的氨基酸分子结构上的酸性基形成不溶性沉淀,从而抑制酶的活性,降低酶的生物利用度,减低疗效。
7.大黄及煅炭类中药与酶类西药不能同用。大黄、血余炭、荷叶炭、地榆炭、煅蛤壳、煅瓦楞子等,能吸附酶类,削弱其促进消化的作用。
8.甘草、鹿茸与降血糖西药不能同用。甘草的分子结构与糖皮质激素相似,因而有类似的作用,鹿茸也有同样作用。糖皮质激素可增加肝糖原,升高血糖,与甲苯磺丁脲、苯乙双胍(降糖灵)等等降血糖药物在药理作用上是相对抗的。所以,合用甘草、鹿茸,会降低这些降血糖药物的疗效。 为了提高疗效,避免毒副反应,中西药同用时一定要慎重。有学者提出的建议可作参考:在不了解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情况下,中西药服用时间应间隔4小时为宜。
进补不当毁了肝
因为用人参、鹿茸等中药进补,30岁的李先生出现恶心、呕吐,到医院检查后确诊为重症药物性肝炎。他的经历提醒人们,进补必须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可听信一些所谓的民间偏方擅自进补,以免对身体造成伤害。
李先生身材较瘦小,家人觉得他需要补补身子。于是,在亲戚的介绍下,李先生买了一些滋补药材,包括人参、鹿茸等。李先生就这样每天用这些药材泡茶喝。开始喝时,因为不适症状不明显,他并未在意。可是过了几个月后,李先生突然出现乏力的症状,到医院一检查,才发现肝功能已经受到严重损害,肝功能出现衰竭,被紧急收入医院救治。
其实,除了病毒及饮酒过量之外,药物也是引发肝炎常见的原因之一。药物进入人体后由肝脏代谢,用药不当就可能伤害肝脏,从而引起药物性肝炎。很多人认为西药才会伤肝,但对草药或补品却没有警惕性,认为多吃对身体无害。其实,中药、西药、草药、补药都是药,吃得不恰当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自备自选感冒药注意3大误区
很多人在感冒的时候,都会选择自行治疗。现在药店又这么普及,买个感冒药还是十分方便。但是专家提醒患者在自备自选感冒药注意3大误区。
误区1:中药配西药 不等于好得快
感冒药品大致分为4类:含解热镇痛药的复方制剂,如感康、康泰克、泰诺、感冒通等;抗菌药物,如头孢类药物等;中药汤剂类;中成药,如清热解毒口服液等。
感冒自行服药的患者中,约有一半为了感冒能好得快有过西药配中药,西药配中成药,或者同时服用几种感冒药等行为。事实上,同时服用几种感冒药会加大药物剂量,出现不良反应的危险性也成倍增加,长期大剂量的服用甚至会严重损害肝肾。
此外,其实一些中药抗感冒药中同时含有西药成分,如精制银翘解毒片、速感宁胶囊,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因此,最好尽量避免同时服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抗感冒药,如果同时服用中西抗感冒药,一定要看清说明书,弄清药的成分是否一样。
误区2:高血压患者 慎用“麻黄碱”
有很多感冒患者就诊时反映,自己买了一些感冒药,吃了以后流鼻涕、鼻塞、咳嗽的症状没有好转,血压却“一路飙升”。专家表示,对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一定要慎用含麻黄碱的药物,服用麻黄碱会导致这类患者心率加快,血压短时间内上升,出现各种不适症状。此外,麻黄碱药物同样不适用于糖尿病、青光眼、甲亢等慢性疾病患者以及对麻黄碱敏感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老年患者。
蜂胶能否与中药、西药一起服用
蜂胶与中药一起食用没有任何问题,它本身就是一种20余类,300多种成分的大融合,正因为如此,蜂胶制品几乎可以同任何天然的、人为加工的食品、保健品一起食用。中药本身就是一种纯天然产物,蜂胶与其同时服用一般不会有什么不良反应,甚至蜂胶还可以帮助中药发挥更好的治疗作用。
但为了安全起见,每当与一种新的药物混合服用之前,最好先征求有关大夫或专家的意见,也可以先少量试服,待无异常情况后,再加大到正常食用量。而对于毒副作用较大的西药,还是与蜂胶分开服用为好,一般间隔半个小时以上即可。
对于糖尿病患者,如果蜂胶与西药一起服用时,约1/3的患者血糖下降很快。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糖尿病患者每天注意自己血糖的变化情况,适时减少西药的用量。迄今为止,尚未发现蜂胶的配伍禁忌和症状禁忌。
自备自选感冒药注意3大误区
误区1:中药配西药 不等于好得快
感冒药品大致分为4类:含解热镇痛药的复方制剂,如感康、康泰克、泰诺、感冒通等;抗菌药物,如头孢类药物等;中药汤剂类;中成药,如清热解毒口服液等。
感冒自行服药的患者中,约有一半为了感冒能好得快有过西药配中药,西药配中成药,或者同时服用几种感冒药等行为。事实上,同时服用几种感冒药会加大药物剂量,出现不良反应的危险性也成倍增加,长期大剂量的服用甚至会严重损害肝肾。
此外,其实一些中药抗感冒药中同时含有西药成分,如精制银翘解毒片、速感宁胶囊,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因此,最好尽量避免同时服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抗感冒药,如果同时服用中西抗感冒药,一定要看清说明书,弄清药的成分是否一样。
误区2:高血压患者 慎用“麻黄碱”
有很多感冒患者就诊时反映,自己买了一些感冒药,吃了以后流鼻涕、鼻塞、咳嗽的症状没有好转,血压却“一路飙升”。专家表示,对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一定要慎用含麻黄碱的药物,服用麻黄碱会导致这类患者心率加快,血压短时间内上升,出现各种不适症状。此外,麻黄碱药物同样不适用于糖尿病、青光眼、甲亢等慢性疾病患者以及对麻黄碱敏感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老年患者。
感冒发烧用药西药类
1、阿斯匹林:主要用于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而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用于高热、感冒、头痛、肌肉痛等。不良反应: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患者应慎用或不用,可引起胎儿异常,孕妇、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
2、扑热息痛:有解热镇痛作用,用于发热、头痛、关节痛及神经痛等。不良反应:久服可致肾损害,过量可致肝损害,3岁以下的儿童最好不用。成人日服量不能大于2克,每次服0.25—0.5克,日服3次。
3.、病毒灵:主要能抑制病毒增殖,对流感、副流感有较强的抑毒作用,用于治疗感冒、流感、病毒性气管炎、腮腺炎、水痘、麻疹及病毒性角膜炎、结膜炎。不良反应:会引起出汗、食欲不振等。成人日服3次,每次0.18-0.2克。
4、布洛芬:用于解热、镇痛、抗风湿、痛经、牙痛、腰背痛及风湿性关节炎。不良反应:有轻微胃肠道不适,宜饭后服用。成人日服3次,每次0.2克。
5、消炎痛:有较强的抗风湿、消炎镇痛作用,用于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发热等。不良反应:可有胃肠道反应及胃穿孔,溃疡病、精神病、癫痫、孕妇禁用。成人口服3次,每次25毫克,儿童每日每公斤体重0.5?.0毫克一次。
6、扑炎痛:抗炎、解热、镇痛、抗风湿药,用于风湿、 类风湿、头痛、发热及神经痛。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凡有肝、 肾功能损害者慎用,阿斯匹林过敏者禁用。成人日服3?次,每次0.5?.5克,儿童按年龄递减或遵医嘱。
7、板蓝根冲剂:主要用于清热解毒、凉血,治疗扁桃腺炎、流 行性腮腺炎及预防和治疗小儿麻疹。成人每次口服10克,日服4次;儿童每次5克,日服4次。
8、感冒通片:具有一定抗病毒和退热作用,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引起的头痛,咽喉痛、发热,并减轻由于感冒引起的上呼吸道变态反应。成人每次服2片,日服3次。
9、六神丸: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抗病毒。用于治疗咽喉疼痛、感冒发热、疮、肿毒,成人每次服8一10粒,儿童1岁一次1粒,4-8岁一次5粒,9-15岁一次6粒,孕妇忌用。
准妈妈为什么会咳嗽
为什么孕妇会咳个不停呢?可能的原因之一是感冒引起,所以其治疗方法就如同治疗一般的感冒一样。但是千万别自作聪明,乱服成药(中药、西药都一样),因为有些治疗咳嗽的中药、西药对胎儿会有影响。要治疗,一定要到医院找医生诊治,这样才不会祸及胎儿。
然而有些孕妇咳嗽却不是感冒引起的。依照中医的说法,这些准妈妈原本体质就比较阴虚,只要一怀孕就会咳嗽,一直咳到胎儿出生为止,大大损害了胎儿健康。这时的治疗方法就不同于感冒所引起的咳嗽,必须着重于止嗽、养阴润肺。
便秘会导致宝宝容易感冒
许多父母一见孩子咳嗽、发烧,就急忙给小儿吃药,中药、西药吃了不少也不管事儿,只好又到医院打针输液,如此反复,孩子的病情还是时好时坏,弄得父母直挠头。
爱吃炸鸡腿常感冒
据专家生介绍:许多父母一见孩子咳嗽、发烧,就急忙给小儿吃药,中药、西药吃了不少也不管事儿,只好又到医院打针输液,如此反复,孩子的病情还是时好时坏,弄得父母直挠头。病因就是没给孩子“通便”。
原来,小儿感冒的发生很多都与平常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造成小儿食积、便秘有关。一些孩子常吃洋快餐,尤其是炸鸡腿等油炸食品,还有的爱吃烤羊肉串、巧克力、花生,这些热性食物一旦食用过多,便内热丛生、使肠热少水、大便干结。研究表明,一旦大肠粪食燥结,往往能够引起肺泡巨噬细胞死亡率增高,肺组织抵抗力下降,进而引起反复的肺及呼吸道感染。
便秘使感冒易复发
临床统计发现,小儿感冒症状有三种:咳嗽不停、挟痰;发热、挟滞;发高热,挟惊。其中发热、挟滞患者占绝大多数。有八成小儿感冒大便不通,消化不良、大便干结,感冒容易反复发生。
分析宝宝容易形成积滞便秘的原因,专家认为:成长中的小儿食欲较好,新陈代谢旺盛,但肠功能发育尚不成熟;自控能力较差,因贪玩、集体活动约束、贪睡等导致大便无规律,加之冬季寒凉,户外活动减少,肠蠕动相应减弱;小儿心理素质及适应能力较差,在幼儿园集体生活中大便不习惯,或是冬天穿着较多,大便后提裤穿衣不方便等原因会让小儿忍便,从而引起便秘。但最主要因素是许多家庭给孩子“美食”过多,养成小儿偏食,饮食结构中粗纤维偏少,造成肠中水分不足,三天两头拉不出大便。
防感冒需节制饮食
专家提醒,预防感冒最主要需注意节制饮食。现在生活中不用担心孩子吃得少、吃不饱,实际上孩子更容易吃多,几天下来形成了食积便秘。选择适当和适量的饮食,可避免“美食”的副作用,减轻胃肠负担,使肠蠕动始终处于一种活跃状态,有利于大便的通畅,同样也就减少了感冒的机会。
孕妇咳嗽会影响胎儿吗
孕妇得感冒以后,对胎儿有两方面的影响:一是病毒直接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有可能造成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以及兔唇,脑积水,无脑和小头畸形;二是感冒造成的高热和代谢紊乱产生的毒素的间接影响,高热及毒素会刺激子宫收缩,造成流产和早产,新生儿的死亡率也增高。
为什么孕妇会咳个不停呢?引起孕妇咳嗽的可能的原因之一,是感冒,所以其治疗方法就如同治疗一般的感冒一样。但是千万别自作聪明,乱服成药(中药、西药都一样),因为有些治疗咳嗽的中药、西药对胎儿会有影响。要治疗,一定要到医院找医生诊治,这样才不会祸及胎儿。
喝盐水对缓解支气管炎、咽喉炎和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有较好的效果,并能起到预防作用。孕妇在整个怀孕期间内,除非遇到特殊情况外,应尽量避免使用药物预防或治疗疾病。那就适当用些镇咳药吧,一般无副作用,另外,注意保持房间湿度。
中药与西药的区别
中药:我国传统使用的植物,动物,矿物药及其成药称中药。 西药:有机化学药品,无机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称西药。 成药:按疗效显著的常用处方, 将药物制成一定规格的制剂,给予通俗的名称,患者可不经医生处方直接购用,这种药品称为成药。 中药的来源有植物,动物,矿物三大类。一般认为,中药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补泻归经及其配伍禁忌等方面
孕妇咳嗽的原因
可能的原因之一是感冒引起,所以其治疗方法就如同治疗一般的感冒一样。但是千万别自作聪明,乱服成药(中药、西药都一样),因为有些治疗咳嗽的中药、西药对胎儿会有影响。要治疗,一定要到医院找医生诊治,这样才不会祸及胎儿。
然而有些孕妇咳嗽却不是感冒引起的。依照中医的说法,这些准妈妈原本体质就比较阴虚,只要一怀孕就会咳嗽,一直咳到胎儿出生为止,大大损害了胎儿健康。这时的治疗方法就不同于感冒所引起的咳嗽,必须着重于止嗽、养阴润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