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选牛肉丸 牛肉丸含多少肉
怎么选牛肉丸 牛肉丸含多少肉
肉丸中,并非肉含量达100%的才是合格产品!
2011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贸易行业标准·肉丸》将丸子分为三类。特级:含肉量应大于65%,淀粉的含量小于6%;优级:含肉量大于55%、淀粉含量小于8%;普通:含肉量大于45%、淀粉含量小于10%.此外,肉丸中主料肉的占比要大于10%. 对于牛肉丸来说,只要牛肉含量超过10%,肉量超过45%就可以称之为合格的牛肉丸了。
然而广东省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汕头牛肉丸》对于汕头牛肉丸的规定更加严格:“以牛源性肉类为主原料,添加适量水、盐、淀粉及其他辅料,成品中牛源性肉类含量不低于90%.”
怎么做出来的牛肉丸子好吃呢
现实之中,关于牛肉丸子的做法,那是五花八门的。可以这么说,不同人做出来的牛肉丸子,一般味道都是不一样的,当然,有很多人做出来的牛肉丸子是非常好吃的。其实,要想把牛肉丸子做得好吃,抓住几个关键点就可以了。如果你自己做的话,需要特别留意一下在原材料里面加点蛋清,这样可以使牛肉丸子吃起来有嚼劲;此外,在炸的时候,还需要注意火候,一般炸成金黄色的时候是最好的。因为之后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来选择牛肉丸子的吃法。
如何挑选肉丸
市面上的各类丸子虽然都叫肉丸,但细究起来确实有很大区别。”王晓波解释说,在普通消费者的概念中,各类肉丸应该就是用各种肉类做成的丸子,而事实上,在食品加工业中,肉丸按不同标准分别对主料含量有不同的要求。
其中一个标准是根据含肉量多少将肉丸分为特级、优级和普通级三级,特级的含肉量要求大于65%,优级的含肉量要大于55%,而普通肉丸的含肉量则要求大于45%。此外,这类肉丸使用的淀粉应为马铃薯淀粉、木薯淀粉、玉米淀粉等;三个等级的淀粉含量分别是特级不高于6%、优级不高于8%和普通级不高于10%。因这类肉丸含肉量高,被消费者称作“真肉丸”。
另有一类肉丸,就是林女士接触的“风味”冻丸子,它其实属于速冻调制食品,是混合肉,如果一定要跟肉丸“攀亲”,可姑且称作“仿生”肉丸。根据《速冻调制食品》标准的规定,猪肉、鸡肉丸子的主料肉含量要大于10%,牛肉、羊肉丸子肉含量大于8%。
“所以,只要符合相关的标准合格生产,都是真丸子。”王晓波指出,上述两个标准差很远,但消费者一般了解不多。
牛肉丸食材
牛肉、淀粉、盐、味精、油、白糖、胡椒粉。
潮汕(潮州)牛肉丸食材:牛肉(牛腿包肉)、雪粉、精盐、味精、鱼露、白糖、胡椒粉、芝麻油、番茄酱/沙茶酱/辣椒酱。
撒尿牛肉丸食材:牛肉(瘦肉)、濑尿虾(虾姑)、糖、盐、味精、胡椒、高汤、老酒。
玉林牛肉丸食材:黄牛后腿嫩肉、生粉、盐、油、水、胡椒、少许生抽、芜荽、豉油膏。
牛肉丸食材:牛腿包肉、雪粉、精盐、鱼露、味精、白肉粒、适量味精、芝麻油、胡椒粉、芹菜粒、沙茶酱/辣椒酱。
龙岩牛肉丸食材:上等牛肉、淀粉、盐水、味精、油。
广式牛肉丸食材:牛肉、淀粉、黄酒、荸荠、陈皮、姜、食盐、生抽、水、香菜、胡萝卜。
牛肉丸有牛肉吗
这个不一定,得看商家具体加多少牛肉了。毕竟肉丸中,并非肉含量达100%的才是合格产品!Q弹也可能是有食品添加剂,而牛肉丸牛肉成分少也是正常的,因为没有什么硬性要求。以及只要它里面有牛肉的成分,它就可以叫牛肉丸,它里面也可以添加一些比如说鸡肉、猪肉等其他一些肉的成分,这个是可以的。加猪肉是正常的,即便是最传统的制作工艺上都会加一点点猪肉,加猪肉主要是为了提升口感,提升牛肉丸的脆度。
冷冻牛肉丸要煮多久才熟
因不同情况煮熟时间有所差异。
1、将冰冻的牛肉丸直接下锅煮的话,煮制过程会先经过解冻,然后热水慢慢渗透再煮熟,大约需要煮10-15分钟才能熟,如看到牛肉丸漂浮在水面上,个头变大膨胀则说明牛肉丸熟了。
2、如果冷冻牛肉丸是解冻后再下锅煮的话,那一般煮5-8分钟就能熟,不能煮太久,否则牛肉丸口感会变柴。
冰冻牛肉丸冷水下锅煮还是开水煮 冷冻的牛肉丸需要解冻吗
无需解冻可以直接煮。
冷冻的牛肉丸可以直接下锅煮,无需解冻,而且冰冻的牛肉丸不解冻煮,一旦吃不完还能继续保存,以免牛肉丸解冻后容易滋生细菌等出现变质现象。
不过冰冻的牛肉丸直接煮口感会差一些,有时间的话,建议将冷冻的牛肉丸解冻后再煮,口感软嫩Q弹一些,使其跟新鲜牛肉丸口感差不多。
牛肉丸菜品历史
潮汕手捶牛肉丸,起源于客家。因广东客家地区山地多,饲养黄牛、水牛较普遍,所以客家常以牛肉作为日常食用的肉类,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客家人逐渐摸索出,将牛肉制成牛肉丸来食用这种形式。
在清末及民国初期,便有许多客家人挑着小担,在汕头走街串巷,叫卖牛肉丸汤。潮汕人看到客家的牛肉丸很有特色,便吸取其优点,不足之处加以改进,以此将它移植过来。
如客家人捶打牛肉丸,用菜刀的刀背,效果差且力度不够,影响打出的肉浆质量,潮汕人便改用两根特制的铁棒,每根3斤重,面呈方形或三角形,用双手轮流捶打,左右开弓,直至把牛肉打成肉浆。
又如客家人煮肉丸是用清水,一向讲究原汁原味的潮汕人则改用牛肉、牛骨熬汤来煮牛肉丸,这样就保证在煮牛肉丸时,肉丸的肉味不会渗透到汤水中,从而使牛肉丸更具浓郁的牛肉味,同时还增加用沙茶酱作酱碟吃。
由于潮汕人制作的牛肉丸比客家人技高一筹,更为精细考究,故潮汕制作的牛肉丸口感爽脆,成为一种最为大众化的潮汕民间小食。时间一久,人们都知道潮汕手捶牛肉丸,已经很少有人知道潮汕手捶牛肉丸是起源于客家了。
当然,在民间还是有一些关于牛肉丸怎样从客家传到潮汕的民间传说。例如有人说,民国初的时候,当时有一个土名叫和尚,真名叫叶燕青的潮汕人,经常帮助客家人,这客家人便把这牛肉丸的制法传给叶燕青。叶燕青把这牛肉丸的制法不断加以改进,所以他所卖的牛肉丸汤在潮汕特别有名,以后叶燕青一直在潮汕名店胡荣泉打工。
在潮汕,还有许多丸类的潮汕小食,如猪肉丸、猪肚丸、鱼丸、墨斗丸、虾丸、撒尿牛丸等,它们都是从潮汕手捶牛肉丸的制法,举一反三演变发展来的。
潮州牛肉丸
潮州牛肉丸:牛霖10斤,肥肉1斤8两,鱼露1斤,潮州薯粉6两,虾米6两,金银蒜2两,沙茶酱2两【可不用】,胡椒粉,麻油各适量
制作:将牛肉,肥肉切小块,虾米洗净发好,切碎,将所有原料倒入高速搅拌机中打成肉胶,唧成丸装,入70度开水中,慢火煮至水开,丸即熟
广式牛肉丸:<先腌后打>:牛肉10斤,盐味糖3:3:7两,碱水1- 2两,食粉1两,生粉20两,马蹄粉20两,生油20两,肥肉5斤,水7斤,生抽大半碗仔,胡椒粉,麻油,陈皮 香菜,马蹄,葱花各适量。
制作:将牛肉加碱水食粉,水3斤腌制好3小时,然后,再加入剩下的,在高速搅拌机中打好,即可制作牛肉丸,陈皮 香菜,马蹄在制作牛丸时加入。
牛肉丸的制作方法及要领介绍给大家。?
原料:鲜精牛肉5000克 干淀粉750克 精盐120克 鸡精50克 味精50克 白糖200克 食粉10克 胡椒粉25克 陈皮末7克?
制法:?
1?精牛肉洗净后剔净筋膜,用绞肉机绞三遍,纳盆,加入精盐、食粉、味精、鸡精、白糖、胡椒粉,并搅打至起胶。?
2?干淀粉用1200克清水调匀,然后分数次倒入牛肉盆中搅匀,接着搅打至起胶且用手摸到有弹性时,加盖放入冰箱中冷藏一夜。?
3?将冷藏的牛肉糁取出来,加入陈皮末拌匀,然后用手挤成重约15克的丸子,放入清水盆中浸15分钟。炒锅上火并掺入清水,下入浸好的牛肉丸,以小火煮至成熟再捞出,放入清水盆中浸凉后,捞出沥水即成。
加工好的牛肉丸可以用来烹制各种菜肴。?
技术要领:?
1?牛肉必须除净筋膜,并用搅拌机绞三遍,因为这样才能使牛肉的肌肉组织受到最大破坏,从而扩大肌肉中蛋白质与水的接触面,增加持水量。?
2?淀粉加热后,会吸水糊化膨胀,黏度增大,这样可增强牛肉蛋白的强度(便于丸子成型),并能增加牛肉丸的弹性。不过这里也要掌握好淀粉的用量,过少,则丸子的黏稠力不足,影响弹力;过多,则丸子又容易发硬,浮力小,入口不爽。?
3?搅打牛肉糁时,一定要顺一个方向,否则牛肉馅难以形成胶状。?
4?搅打好的牛肉糁至少要在冰箱中冷藏4小时以上,目的是使食粉、调味料有充足的时间发挥作用。?
5?牛肉丸在加热前,先用冷水泡一下,可增强其爽滑度;牛肉丸煮制时,宜用小火慢慢加热;煮熟后,要放入冷水中浸泡,以增强其弹力。
牛肉丸子的营养价值
潮州有名小食。来源于客家菜。早期卖牛肉丸的小贩大部分是客家人,他们挑着小担在汕头市挨街串巷叫卖。尤其晚上,在韩堤路八角亭至公园后面的韩江一带,常有穿梭小舟,船头挂着一盏小灯,专为停泊在那里的客家货船供卖夜宵,专卖牛肉丸汤。20世纪40年代的新兴街一带饮食摊档甚多,以罗锦章制作的牛肉丸最具特色而闻名。以后又有外马路大香山牛肉丸和镇邦街牛肉丸,各小食摊档均有经营。改革开放以来,牛肉丸成为潮汕美食美名远扬,其中尤以用料上等口味正宗的垄美斋牛肉丸著称。
传统制法是选用新鲜的牛腿包肉作料,去筋后切成块,放在大砧板上,用特制的方形锤刀两把(重量3公斤左右),上下不停地用力把牛腿肉槌成肉酱,加入少量雪粉、精盐、上等鱼露和味精,继续再槌15分钟,随后用大钵盛装,加入方鱼末、白肉粒和味精,拌匀,用手使劲搅挞,至肉浆粘手不掉下为止,然后用手抓肉浆,握紧拳挤成丸,用羹匙掏进温水盆里,再用慢火煮丸约8分钟,捞起牛肉丸。
据说上好的牛肉丸扔在地上能蹦起老高,以前的牛肉丸都是手制的或许能作此表演,由于全由人工操作,所以成本比机制的要高。80年代初出现打丸机后,手打的传统制作方式也便日渐稀少。
随着来汕的外地人及老潮州人希望尝到那种“掉地上还能弹得老高”的手打牛肉丸的要求也日益强烈,这才使美味的手打牛肉丸重现“江湖”。
食时用原汤和牛肉丸下锅煮至初沸(煮时水不能太沸,否则牛肉丸不爽滑),加入适量味精、芝麻油、胡椒粉和芹菜粒,配上沙茶酱或辣椒酱佐食。吃牛肉丸有不少人蘸辣椒酱,不过还是蘸本地特产沙茶酱最为地道。
牛肉丸还可烤着吃,烧烤时把牛肉丸剖成两半,抹上酱料和蜂蜜烤熟即可大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