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急性脑膜炎的预防

急性脑膜炎的预防

1、在流行期间做好卫生宣传,应尽量避免大型集会及集体活动,不要携带儿童到公共场所,外出应戴口罩。

2、药物预防:国内仍采用磺胺药,密切接触者可用碘胺嘧啶(SD),成人2g/日,分2次与等量碳酸氢钠同服,连服3日;小儿每日为100mg/kg。在流脑流行时,凡具有:①发热伴头痛;②精神萎靡;③急性咽炎;④皮肤、口腔粘膜出血等四项中二项者,可给予足量全程的磺胺药治疗,能有效地降低发病率和防止流行。国外采用利福平或二甲胺四环素进行预防。利福平每日600 mg,连服5日,1~12岁儿童每日剂量为10 mg/kg。

3、菌苗预防: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A和C两群荚膜多糖菌苗。经超速离心提纯的A群多糖菌苗,保护率为94.9%,免疫后平均抗体滴度增加14.1倍。

如果宝宝不小心患上了急性脑膜炎,我们还需要懂得一些护理知识,以预防脑膜炎病情的恶化。

①心理护理很关键。对于脑炎恢复期的患儿,要帮助他们增强自我照顾的能力和信心,协助患儿继续进行主动锻炼,更好康复。

②让昏迷的患儿采取平卧位,将头偏向一侧,以便随时让分泌物排出;每两小时帮患儿翻身1次,妈咪可以轻拍患儿的背部以帮助痰顺利排出。

③脑炎发病时多有高热,当患儿体温上升、有寒战时要注意保暖;用退热药时要充分给患儿补充水分;热退后,要及时帮患儿更换掉汗湿的衣服。

④对卧床的患儿,要注意避免发生褥疮,所以妈咪要帮患儿多翻身,并且使用防褥疮气垫;若已经发生褥疮,症状轻微可用灯烤,方法为,用一只60瓦灯泡,放在离褥疮3-4厘米处,每次烤15分钟,每天2次,以帮助促进血液循环。

急性脑膜炎传染吗

01首先需要说的是急性脑膜炎是有一定的传染性的,但是不是所有的急性脑膜炎都会传染,有的因为细菌性而导致的感染脑膜炎,是有传染性的,这个时候感染的细菌hi通过呼吸道还有,咳嗽接吻等来传染的。

02急性脑膜炎的传染方法,一般都是通过间接性传染的,比如说我们的和患有急性脑膜炎的患者,在一起吃饭,或者是打喷嚏离得比较近,接吻的时候会传染,对于直接的感染,一般是我们身体受到细菌感染,头部受伤,而都,鼻子受伤,经血液传播至中枢系统,就感染上了。

03所以对于有传染性的急性脑膜炎主要是通过空气和飞沫进行传染的,我们在平时遇到有急性脑膜炎的患者,最好是要远离一些,避免有一些亲密的动作,避免公用一些洗具或者是牙具,这样才可以保护自己。

脑脊液生化怎么查

正常脑脊液蛋白电泳图的条区与血清电泳图相似,主要分为前白蛋白、白蛋白、α1、α2、β1、β2与γ球蛋白等,因使用电泳的方法不同而含量差异很大,也与脑脊液蛋白含量有关。

脑脊液中蛋白量增高时,前白蛋白比例降低,甚至可消失;白蛋白来自血清,分子量较小,容易通过血脑屏障,脑脊液蛋白增高时,白蛋白也增高。α1、α2球蛋白增加主要见于中枢神经系统萎缩性与退行性病变。γ球蛋白增高而总蛋白量正常见于多发性硬化和神经梅毒,两者同时增高时则见于慢性炎症和脑实质恶性肿瘤,也与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有关,寡克隆区带(oligoclone)是指在γ球蛋白区带中出现的一个不连续的、一般在外周血不能见到的区带,是神经系统内部能合成IgG的标志,在95%多发性硬化患者中比IgG的增加发生早,有重要的助诊价值,但阳性也可见于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视神经炎、浆液性脑膜炎中。 (CSF)

[正常参考值] 无色水样液体。

[临床意义]

1.红色:常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硬膜下血肿等。如腰椎穿刺时观察到流出的脑脊液先红后转无色,为穿刺损伤性出血。

2.黄色:见于陈旧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出血、包囊性硬膜下血肿、化脓性脑膜炎、脑膜粘连、脑栓塞;椎管梗阻;脑、脊髓肿瘤及严重的结核性脑膜炎;各种原因引起的重症黄疽;心功能不全、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胡萝卜素血症、早产儿等。

3.乳白色:见于化脓性脑膜炎。

4.微绿色:见于绿脓假单胞菌性脑膜炎、甲型链球菌性脑膜炎。

5.褐色或黑色: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黑色素瘤、黑色素肉瘤等。 [正常参考值] 清晰透明。

[临床意义]

1.微混:常见于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脓肿(未破裂者)。

2.混浊: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

3.毛玻璃状: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等。

4.凝块:见于化脓性脑膜炎、脑梅毒、脊髓灰质炎等。

5.薄膜: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等。 [正常参考值]

成人:(0-8)×106/L;

儿童:(0-15)×106/L; 新生儿:(0-30)×106/L。

[临床意义]

1.细胞数明显增高(>200×106/L):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中度增高(<200×106/L):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

3.正常或轻度增高:常见于浆液性脑膜炎、流行性脑炎(病毒性脑炎)、脑水肿等。 [正常参考值] 阴性。

[临床意义]

1.脑脊液蛋白明显增高(++以上):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脊髓腔等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及其转移癌、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梗阻等。

2.脑脊液蛋白轻度增高(+ -- ++):常见于病毒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性、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膜血管梅毒、麻痹性痴呆、脑血栓形成等。 [正常参考值]1-5管或2-5管阳性。

[临床意义]

1.脑脊液葡萄糖增高:常见于饱餐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后、血性脑脊液、糖尿病、脑干急性外伤或中毒、早产儿或新生儿等。

2.脑脊液葡萄糖降低:常见于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炎、神经梅毒、脑瘤、低血糖等。 [正常参考值] 阴性。

[临床意义]

1.脑脊液中有细菌,可引起细菌性脑膜炎。如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常由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引起;病程较慢的脑膜炎常由结核杆菌、新型隐球菌等引起。

2.脑脊液中若发现血吸虫卵或肺吸虫卵等,可诊断为脑型血吸虫病或脑型肺吸虫病等。 (DC)

[正常参考值]

红细胞:无或少量; 淋巴及单核细胞:少量;

间皮细胞:偶见; 其他细胞:无。

[临床意义]

1.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硬膜下血肿等。

2.淋巴细胞增多:见于结核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麻痹性痴呆、乙型脑炎后期、脊髓灰质炎、脑肿瘤、脑溢血、多发性神经炎。

3.嗜中性粒细胞增多:见:于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脑炎、脑出血、脑脓肿、结核性脑膜炎恶化期。

4.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寄生虫性脑病等。

5.单核细胞增多:常见于浆液性脑膜炎。

6.吞噬细胞:常见于麻痹性痴呆、脑膜炎。

7.肿瘤细胞:见于脑、脊髓肿瘤。

8.白血病细胞: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正常值:

婴儿(0~20)×106/L

儿童(0~10)×106/L

成人(0~8)×106/L 。

化验意义:

增高:各种脑膜炎,脑炎:化脓性脑膜炎时显著升高,可达数千万/L(数万/mm3),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结核性和真菌性脑膜炎时亦增高,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后期以淋巴细胞为主;

病毒性脑膜炎一般增至数十至数百,以淋巴细胞为主,其中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亦见白细胞增多,但其来源于血液,如求校正的真正白细胞数(脑脊液白细胞数-脑脊液红细胞数/700)并无增高。

脑寄生虫病或过敏性疾病以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为主

什么是化脓性脑膜炎

化脓性脑膜炎是由化脓性细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感染性疾病,以婴幼儿发病居多。

化脓性脑膜炎的病因

常见的病原菌有脑膜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双球菌。此外,化脓性脑膜炎的发病还与机体免疫与解剖缺陷有关,可致表皮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感染。

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

1.多急性起病,可有前驱症状,如感冒、咳嗽、呕吐、腹泻等。

2.全身中毒表现,发热、精神不振、面色灰白、畏寒。

3.颅内高压头痛、呕吐、前囟饱满、表情淡漠、意识改变、呼吸循环功能改变,甚至昏迷、惊厥。

4.脑膜刺激症颈项强直、克氏征(+),布氏征(+),婴儿常不明显。

5.并发症硬膜下积液,脑性低钠血症,脑室管膜炎,脑积水。

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

化脓性脑膜炎确诊的主要依据,是对发热伴神经系统异常的患儿应及时进行脑脊液涂片或血培养。如为阴性,则必须结合病史、治疗过程及临床症状、体征等谨慎判断,并须与病毒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相鉴别。必要时可作CT检查。

小儿怎么预防流行性脑炎

流行性脑膜炎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当健康小儿吸入带菌的尘埃后病原菌首先侵犯呼吸道粘膜,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等感冒症状,这时的表现与一般的感冒不易区别。有的小儿在上呼吸道感染时期就被控制了,如不能控制,细菌就进入血液循环,形成菌血症。

这时表现为高热、恶心、呕吐,皮肤出现瘀点、瘀斑为本病特征,主要分布于肩、肘、臀等易于受压的部位。病原菌最终可侵及脑膜,发展成脑膜炎,出现脑膜剌激征和颅内压增高,如烦躁不安或嗜睡、抽搐、头痛加剧、呕吐频繁、高热不退,婴儿则表现为拒乳、两眼凝视、高声尖叫、前囟饱满和脑膜剌激征。暴发型流脑由于肾上腺皮质出血,可出现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症状,如严重休克、面色苍白、四肢冰冷、脉搏摸不到、血压下降或测不出、心率快、心音低钝、神志昏迷。如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本病治愈率较高。

一般死亡病例多为暴发型,短期内死于严重休克或脑疝。普通型病儿若早期采用适当治疗可彻底治愈。婴儿时期症状常不典型,诊断较为困难,如延误治疗,即使存活,也易发生后遗症。

流行性脑膜炎常见的并发症为关节炎、硬脑膜下积液或积脓。后遗症有耳聋、失明、肢体瘫痪、智能及精神改变、脑积水等 。流行性脑膜炎的预防需采取综合性措施,病人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在流行季节(2-4月)和地区,要警惕流行性脑膜炎的发生,千万不能只当感冒来处理,以免延误病情。密切接触者如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或皮肤有出血点,应按本病治疗。在流行地区,应对接触者进行药物预防,可用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每日每公斤体重50毫克,分2次口服。目前在部分地区采用的A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多糖菌苗,对本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脑炎如何预防

1、行为预防

细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都均有传染性,但两者的传染方式与普通感冒和流感并不相同。细菌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都可以通过呼吸系统分泌的飞沫进行传播,传播途径包括接吻,打喷嚏或对某人咳嗽等亲密接触,但是无法通过呼吸脑膜炎患者所呼出的空气进行传播。病毒性脑膜炎多以肠道病毒引起,且大多通过接触排泄物传染。如改变行为以杜绝传播根源,那么细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是可预防的。

2、药物预防

根据脑膜炎的成因,人们可以通过注射疫苗达到长期预防的效果,或通过服用抗生素得到短期预防的疗效。

药物预防国内仍采用磺胺药,密切接触者可用碘胺嘧啶(SD),成人2g/日,分2次与等量碳酸氢钠同服,连服3日;小儿每日为100mg/kg。在流脑流行时,凡具有:发热伴头痛;精神萎靡;急性咽炎;皮肤、口腔粘膜出血等四项中二项者,可给予足量全程的磺胺药治疗,能有效地降低发病率和防止流行。国外采用利福平或二甲胺四环素进行预防。利福平每日600mg,连服5日,1~12岁儿童每日剂量为10mg/kg。

急性脑膜炎怎么引起的

1、细菌感染

急性脑膜炎是因某种细菌传染造成。分3种类型,即流感嗜血杆菌B型、脑膜炎奈瑟菌和肺炎链球菌。美国大约80%是急性脑膜炎。通常一小部分健康人鼻内或

体表携带这些病菌并不侵害人体,他通过咳嗽或打喷嚏传播。一些研究指出人们最易在患感冒时被病菌传染,因为鼻子发炎使细菌进入颅内变得极为容易。

2、疾病导致

急性脑膜炎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膜非化脓性炎症,约占全身性结核病的6%。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经血播散后在软脑膜下种植形成结核结节,结节破溃后大量结核菌进入蛛网膜下腔。近年来,急性脑膜炎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都有增高趋势。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提高疗效,减少死亡率。

3、病毒感染

急性脑膜炎可由几种病毒引起,包括几种与腹泻有关的病毒,其中之一可能是被大田鼠等咬后感染。

4、真菌引起

急性脑膜炎还可由真菌引起。最为常见的一种是隐球菌,可在鸽子类中找到。健康人不易患与真菌有关的脑膜炎,但对那些HIV病毒感染的人则不一样,这是一种可以引起艾滋病的人类免疫缺陷性病毒。

急性脑膜炎的症状有哪些

1.全身症状:急性脑膜炎一旦发生,患者通常表现为突然的爆发性的起病,出现明显的全身症状,主要表现为体温的升高,多为高热,畏寒打寒战,出现意识障碍,患者头痛明显、昏睡甚至昏迷,定向力发生障碍。如果脑组织受到损伤,还会引起患者癫痫的发作。

2.脑膜刺激征:脑膜刺激征是急性脑膜炎的典型体征。因为脑膜受到感染发生炎症后,患者会出现各种脑膜刺激征,比如说颈项的强直、Kernig征和Brudzinski征等临床上的常见脑膜刺激征。但是如果患者年龄比较大或者是陷入深度的昏迷,脑膜刺激征的表现可以不被引出。

3.急性脑膜炎急性起病得到控制病情稳定后,在病程的后期患者的体温还是可以持续的升高发热。因为脑膜炎的发生,脑组织屏障受损,脑组织功能在一定的程度上会受到损害。患者的反应不会像正常情况时那么敏感,反应迟钝,对外界的刺激反应不敏感,意识也会不清楚,甚至出现昏迷。

4.急性脑膜炎的炎症渗出可以使颅内压升高,患者可以出现头痛、喷射状呕吐以及视乳头的水肿,严重的话甚至会引起脑疝的发生。而婴儿及患儿因为颅缝还未完全长合,随着颅内压的升高,头颅会增大、囟门也会膨起。

5.急性脑膜炎可引起脑组织一系列的后续损伤。脑组织功能发生障碍的话,具体表现为受损脑组织的相应功能区的生理功能发生障碍,比如一些脑组织受损的患者可能回出现偏瘫、失语的症状。

6.急性脑膜炎不管是成人还是儿童都有可能发病。这种疾病发病之后患者会感到剧烈的头痛。有一些病人发病之后全身都会抽搐。还有一些病人发病之后会呕吐不止甚至意识发生障碍,有些病人可能会有颈部强者的表现。

7.急性脑膜炎这种疾病在发病之前患者多会有呼吸道感染的病史。特别是一些新生儿或者是儿童发病之前常伴有呼吸道感染。在发病之后的很短,时间内患者就可能产生高热的现象。有的病人发病后会变得脾气暴躁特别容易喜欢睡觉。

8.这种疾病进一步发展之后患者可能会全身抽搐。有的病人甚至连呼吸都会暂时停止。有一些新生儿可能是因为早产儿导致了急性脑膜炎。另外肺炎球菌或者是一些流感病毒可能引起急性脑膜炎,这是需要格外注意的。

病毒性脑膜炎严重吗

一、病毒性脑膜炎严重吗

病毒性脑膜炎是一种令人骇人听闻的疾病,一旦人有病毒性脑膜炎的时候,那么是非常凶险的。而且病毒性脑膜炎,顾名思义是因为病人已经有不同的病毒,所以才会有发炎的症状。而且脑膜发炎,这可不是一件小事情。病毒性脑膜比较严重的时候,病人会有不同程度的眩晕的症状,而且往往会精神委靡,甚至是感觉异常的,伴随着肌痛和腹痛,还有寒战等症状。病毒性脑膜炎具有较高死亡率。

二、病毒性脑膜炎的危害

病毒性脑膜炎在临床上面对神经系统造成的损害症状是比较少见,偶尔发现病毒性脑膜炎的病人会有斜视或者复视的情况,也有的病人还存在着共济失调的情况,甚至病人的腱反射不对称的情况

三、病毒性脑膜炎的诊断

病毒性脑膜炎的诊断主要根据急性起病的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去判断的,而且需要综合判断病人的脑膜刺激征,而且病人一般有CSF淋巴细胞轻中度增高的情况,而且需要CSF病原学检查,正确确诊。

儿童急性脑膜炎症状

儿童脑膜炎大家都不陌生吧,很多人都听说过得,如果是儿童急性脑膜炎跟普通的脑膜炎就不一样了,急性脑膜炎发病时特别急的,而且病势凶猛,病情的变化也是非常的速度,这样让很多的妈妈总是很难得判断出,严重就很容易导致救治不及时而导致儿童死亡,那么儿童急性脑膜炎症状有什么呢,下面我们详细的介绍一下。

对于儿童急性脑膜炎症状有哪些这问题,首先儿童急性脑膜炎发病之前1-2天之内会出现一些上呼吸道症状相似,也会出现全身不适,咽喉疼痛等情况,起病后就会出现迅速的高热,大概会在39℃以上,并且还会出现头痛和喷射性呕吐的显现。

儿童急性脑膜炎在发病之前是有一些呼吸道上的症状,尤其是新生儿会出现高热,黄疸,嗜睡及呼吸困难等现象,有些严重还会出现一些抽搐的情况,全身表现也会出现发热畏寒等情况。

不只要知道儿童急性脑膜炎症状,还应该要知道对儿童会有什么影响,脑膜炎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甚至可能致命的感染性的疾病,会造成脑损害、耳聋、瘫痪或死亡。

以上这些内容是对儿童急性脑膜炎症状的详细介绍,以及对儿童会有那些影响,希望家长看了之后会有一定的帮助,一旦检查出来是进行儿童急性脑膜炎一定要积极的治疗,如果治疗不及时就很容易造成更严重的危险。

病毒性脑膜炎诊断要点

病毒性脑膜炎多见于儿童及年轻人,在仲夏及早秋可呈局部小流行。尽管该病由多种特异性病毒引起,但其临床表现大多相同。少数患者可发生不同程度的思睡或轻度意识障碍,但并不严重,急性或亚急性发病,患者会感觉有明显头痛、呕吐、发热以及脑膜刺激症。

诊断病毒性脑膜炎的十项标准

1、鉴别诊断,须与细菌性脑膜炎及结核性脑膜炎鉴别。

2、好发季节。肠道病毒感染主要在仲夏及早秋,8~9月份达高峰。单纯疱疹脑膜炎呈散发。腮腺炎病毒性脑膜炎可呈局部小流行。

3、好发年龄。多见于儿童及年轻人,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脑膜炎以男性儿童多见。

4、急性或亚急性发病,有明显头痛、呕吐、发热以及脑膜刺激征。

5、症状经1~2周迅速好转,不留后遗症。

6、少部分病人可发生不同程度的思睡或轻度意识障碍,但并不严重,并不影响患者叙述病史。一般无抽搐,偏瘫或昏迷等严重脑实质损害的表现。

7、最主要的体检发现为不同程度的脑膜刺激征,但不如化脓性脑膜炎或蛛网膜下腔出血明显,且持续时间短。神经系统以外的发现可提供病毒感染的线索,如皮疹是柯萨奇病毒或埃可病毒感染的特征。

8、尽管本病由多种特异性病毒引起,但其临床表现大多相同。主要为急性起病的高热(可达39~40oC),剧烈头痛,颈背疼痛,疲乏及颈项僵硬等。

9、脑脊液异常在4~6天最明显。脑脊液压力增高。外观无色,清亮。白细胞计数通常为10~100×106/升,淋巴细胞占3/4,脑脊液细菌学检查(脑脊液测定:【正常值及临床意义】)为阴性,血象白细胞大多正常。病毒学检查可确诊。

10、可有原发病的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所见。有的体液及排泄物可分离出病毒。

温馨提示:该病重症多起病急剧凶险,常见有感冒症状,治疗及时,一般在7~10天可恢复预后良好。若治疗不当或因误诊而耽误治疗,会引发多种后遗症,对患者生命存在极大的威胁。所以,为了自己的健康,患者要提高该病的预防意识,确保能在第一时间进行治疗。

儿童的急性脑膜炎会传染吗

首先需要说的是急性脑膜炎是有一定的传染性的,但是不是所有的急性脑膜炎都会传染,有的因为细菌性而导致的感染脑膜炎,是有传染性的,这个时候感染的细菌通过呼吸道还有,咳嗽接吻等来传染的。

急性脑膜炎的传染方法,一般都是通过间接性传染的,比如说我们的和患有急性脑膜炎的患者,在一起吃饭,或者是打喷嚏离得比较近,接吻的时候会传染,对于直接的感染,一般是我们身体受到细菌感染,头部受伤,而都,鼻子受伤,经血液传播至中枢系统,就感染上了。

所以对于有传染性的急性脑膜炎主要是通过空气和飞沫进行传染的,我们在平时遇到有急性脑膜炎的患者,最好是要远离一些,避免有一些亲密的动作,避免公用一些洗具或者是牙具,这样才可以保护自己。

急性脑膜炎喷射出大量带菌的飞沫,污染空气,健康人一旦吸入,在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的情况下,脑膜炎双球菌就会由呼吸道进入血液,而后达到颅内,引起脑膜炎发生。

由此可以说明,儿童急性脑膜炎会传染。为了防止这种可怕又棘手的病,我们可以从生活上开始预防发生。比如定期给儿童接种脑膜炎的疫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经常洗手,保持手部的干净卫生,避免熬夜,儿童抵抗力本来就低,长期晚睡更容易造成抵抗力低下,另外多吃水果,多运动,也可以预防的。

相关推荐

什么是急性脑膜炎

急性脑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从出生后几天的新生儿到70多岁的老年人均可受感染,而以15岁以下的儿童发病较多。 流脑主要发生在冬未春初,尤其是2~4月份。原因是此期气候多变,日夜的气温变化相差很大,人们的鼻咽部抵抗力弱,病菌容易侵入呼吸道,加上天寒地冻,人们在室内活动增多,病菌借咳嗽飞沫传播,更增加传染机会。病菌进入人体后,发病与否,取决于人体与病菌斗争的谁胜水负。如果人体健康,有免疫力,则不发病。如体弱免疫力不足,病菌在人体的进程为开始停留在鼻咽部,继而进入血液,以后到达脑膜。

化脓性脑膜炎护理方法推荐

化脓性脑膜炎护理方法是有很多,因为化脓性脑膜炎也分为爆发性和急性的,而且这两种化脓性脑膜炎的症状并不一样,所以护理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化脓性脑膜炎护理方法一、对暴发性化脓性脑膜炎来说,最好的护理方式就是能请到一个专人护理,而且要更专业。要做到24小时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不能有一丝的懈怠。同时要做好随时抢救的准备。 化脓性脑膜炎护理方法二、这一点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注意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以免引起呼吸衰竭。化脓性脑膜炎患都易出现皮肤广泛出血,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出冷汗等症状,当这种情况发生时,一定要按休克处理,

导致脑膜炎的原因有哪些?

对于脑膜炎的概念,大多数人还存在比较模糊的认识,事实上,脑膜炎可分为细菌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隐球菌性脑膜炎、急性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脑膜炎、流感杆菌脑膜炎。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脑膜炎的发生呢? 1、细菌性脑膜炎: 是因某种细菌传染造成。分3种类型,即流感嗜血杆菌B型、脑膜炎奈瑟菌(双球菌)和肺炎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美国大约80%是细菌性脑膜炎。通常一小部分健康人鼻内或体表携带这些病菌并不侵害人体,他通过咳嗽或打喷嚏传播。一些研究指出人们最易在患感冒时被病菌传染,因为鼻子发炎使细菌进入颅

成年人脑膜炎有什么症状呢

根据中耳炎病史及脑膜炎体征、腰穿脑脊液化验,一般诊断不难。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急性病情多被抑制,脑脊液化学变化不大。 蛋白可能略有增加,糖及氧化物可在正常范围内,白细胞略有增多,特别是治疗不当,可演变成为局灶性或迁延性脑膜炎,很容易和轻型结核性脑膜炎或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相混淆。

脑脓肿会引起哪些疾病

脑脓肿会并发脑疝形成、脓肿破裂而引起急性脑膜脑炎,脑室管膜炎等。因此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应多加注意。 1.脑疝形成:颞叶脓肿易发生颞叶钩回疝,小脑脓肿则常引起小脑扁桃体疝,而且脓肿所引起的脑疝较脑瘤者发展更加迅速,有时以脑疝为首发症状而掩盖其它定位征象。 2.脓肿破裂而引起急性脑膜脑炎,脑室管膜炎:当脓肿接近脑室或脑表面,因用力、咳嗽、腰椎穿刺、脑室造影、不恰当的脓肿穿刺等,使脓肿突然溃破,引起化脓性脑膜炎或脑室管膜炎并发症。常表现突然高热、头痛、昏迷、脑膜刺激症、角弓反张、癫痫等。其脑脊液可呈脓性,颇似急

脑膜炎的发病原因?

脑膜炎是一种常见的脑部疾病,有很多原因都可以引起脑膜炎。脑膜炎是一种对大脑损害很大的疾病,早期及时的治疗并无大碍,假如延误病情,就会带来不好的后果,下边介绍一下脑膜炎的病因: 1.细菌性脑膜炎 是因某种细菌传染造成。分3种类型,即流感嗜血杆菌B型、脑膜炎奈瑟菌(双球菌)和肺炎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美国大约80%是细菌性脑膜炎。通常一小部分健康人鼻内或体表携带这些病菌并不侵害人体,他通过咳嗽或打喷嚏传播。一些研究指出人们最易在患感冒时被病菌传染,因为鼻子发炎使细菌进入颅内变得极为容易。 2.结核性脑膜炎 是

流行性脑膜炎的症状

流行性脑膜炎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当健康小儿吸入带菌的尘埃后病原菌首先侵犯呼吸道粘膜,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等感冒症状,这时的表现与一般的感冒不易区别.有的小儿在上呼吸道感染时期就被控制了,如不能控制,细菌就进入血液循环,形成菌血症.这时表现为高热,恶心,呕吐,皮肤出现瘀点, 瘀斑为本病特征,主要分布于肩,肘,臀等易于受压的部位. 病原菌最终可侵及脑膜,发展成脑膜炎,出现脑膜刺激征和颅内压增高,如烦躁不安或嗜睡,抽搐,头痛加剧,呕吐频繁,高热不退,婴儿则表现为拒乳,两眼凝视,高声尖叫,前囟饱满

病毒性脑膜炎的鉴别与诊断

一、诊断标准 大多数病毒性脑膜炎或脑炎的诊断有赖于排除颅内其他非病毒性感染,Reye综合征等常见急性脑部疾病后确立。 少数患者若明确地并发于某种病毒性传染病,或脑脊液检查证实特异性病毒抗体阳性者,可直接支持颅内病毒性感染的诊断。 根据临床起病比较迅速,以发热,头痛为主,有脑膜刺激征,CSF检查无色透明,白细胞呈轻,中度增多,且以单核细胞为主等改变,若患者缺乏脑主质损害的证据,不难考虑为病毒性脑膜炎,但仅就临床表现完全排除病毒性脑炎并非易事,特别是病情严重,发生神志障碍及抽搐者,即使脑部影像学检查提示脑主质

化脓性脑膜炎有后遗症吗

一、化脓性脑膜炎有后遗症吗 化脓性脑膜炎是可以留下后遗症的,但只只要得到科学有效的治疗后遗症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二、化脓性脑膜炎的后遗症 1、化脓性脑膜炎导致的病变损害可以连累到病人的脑粘膜以及脑实质,会对受到连累的区域造成几乎不可逆转的伤害。即便是疾病好转之后患者因为此病而发生的失明或者是听力障碍等现象都不能恢复。 2、化脓性脑膜炎除了能够使得病人失明以及引起听力障碍之外,还可以使得病人发生肢体偏瘫的现象,这些都是本病的后遗症。有的病人不但会导致身体残疾,而且会影响智力发育,导致智力低下这种后遗症。 3

急性脑膜炎会死吗

1.首先这种疾病的确是有可能会导致患者有死亡的情况,因为这种疾病是属于脑部的疾病,所以患者在疾病出现的时候危害还是比较大的,这个时候如果患者没有及时的去进行处理的话,疾病就会对患者的脑部造成进一步的伤害,但是患者的身体可能没有办法承担,最终就会死亡。 2.但是目前疾病通过治疗都是可以大大的减少死亡的几率,并且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自身的疾病也是会有一定的好转,患者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进行长时间的治疗,而疾病也是可以治愈的,所以患者一定要注意了。 3.而对于这种疾病的治疗方法主要采用的是进行抗菌药物的治疗,因为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