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冬至的由来 预防雪盲症

冬至的由来 预防雪盲症

雪盲症是指冬季下雪晴天后,雪反射太阳光到眼睛,眼睛的角膜、结膜容易受损,诱发奇痒、刺疼、眼睛充血。可以通过在雪天出行、滑雪等时佩戴眼镜的方法来预防雪盲症,减弱雪光和阳光对眼睛的强烈刺激。

雪盲的日常护理方法

登山运动员和在空气稀薄的雪山高原上工作者易患雪盲。最好戴上黑色的太阳镜或防护眼镜。这样就可避免雪地反射的紫外线伤害眼睛。

雪盲是高山病的一种。阳光中的紫外线经雪地表面的强烈反射对眼部所造成的损伤。患者开始的两眼肿胀难忍,怕光、流泪、视物不清;经久暴于紫外线者可见眼前黑影,暂时严重影响视力,故误认为“盲”。配备能过滤紫外线的防护眼镜,可起预防作用。雪盲的预防还可以参照以下方法:

1、配戴防雪盲症的护目镜。比较理想的护目镜应该是既能阻挡阳光中的紫外线又能阻挡红外线,也可配戴防紫外线的太阳镜,还可以选用聚碳酸酯的透镜,或蛙镜式的全罩式灰色眼镜,此外,中性灰色涂镍的眼镜也不错,因为它的透射比为18%,能够大大减少从天上或雪地上反射来的眩光。

2、在应急的情况下,可以找一块黑布遮住双眼。也可用纸片、木片和布条等自制一副简易裂孔护目镜,使紫外线进入眼内的量尽可能减少。还有将眼睛以下鼻部等部位涂黑也有防雪盲症的效果。

3、适当补充一些维生素A、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C和维生素E等。

4、减少用眼,尽量休息,不要热敷,高温会加剧疼痛。

5、良好的环境能及时缓解雪盲的症状,但完全恢复需要5-7天。一旦得了雪盲症,可用鲜人乳或鲜牛奶滴眼,每次5-6滴,每隔3-5分钟滴一次,使用的牛奶要煮沸冷透了才可用,也可以药水清洗眼睛,到黑暗处或以眼罩蒙住眼睛用冷毛巾冰敷。

雪天外出前后可适量服用维生素A或鱼肝油、复合维生素药片。若是已经患上雪盲症,可将患者移至黑暗处或以眼罩蒙住眼睛,用湿毛巾冷敷,不要用手揉眼睛。切记不要热敷,高温会加剧疼痛。可用1%-2%的地卡因点眼2-3次,然后涂上抗菌素眼药,如红霉素或金霉素眼膏,然后充分休息,一般在24小时后症状基本消失。

如果眼睛痛得比较厉害,可服消炎痛片,每次一片,每天3次。轻症者3-4小时即可恢复,重症者可持续5-7日。在野外紧急情况下如果找不到应急药品,可用新鲜母乳或鲜牛奶滴眼,每次5-6滴,每隔3-5分钟滴一次,可减轻眼部痛苦。

冬至节气的由来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在民间,冬至的传说有三种说法:

冬至的民间传说之一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吃“捏冻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饺子的俗称。缘何有这种食俗呢?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

冬至的民间传说之二

冬至有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冬至的民间传说之三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传说未必真实,但是冬至在古代确实是一个大节,有“冬至大似年,先生不放不给钱。冬至大似节,东家不放不肯歇”的说法。这天,全国放假,不仅私塾先生要放学生的假,东家要放雇工的假,做买卖的闭市三天,连朝廷大臣也要放假。《东京梦华录》载:“京师最重冬至,更易新履袜,美饮食,庆贺往来,一如年节。”又《乾淳岁时记》云:“朝廷大朝会,庆贺拜当,并如元正仪,而都人最重一阳贺冬,车马皆华整鲜好,五鼓已填拥杂沓于九街……谓之做节。”冬至之所以受到如此重视,是因为这天阳气始萌,太阳行至黄经二百七十度,到达最南边,北半球过了这天昼会越来越长,称为“冬至一阳生”。这天,族人要依照先例祭祀祖先,迎阳报本,家族中年幼者要去年长者家里拜谒,甚至伺候长者起居,以表示祝贺阳生。而长者要叮嘱孩子们冬至过后,日渐长夜渐短,正是读书干事业的好时候,不能虚度光阴,天道行健,民生在勤,勤奋好学方能成事。而已嫁做人妇的女儿都要回娘家,相传不这样做,娘家家道会因之衰落。

冬至节气的由来

根据周朝的记载,民间有利用冬至日至郊外祭祀天的活动,又因为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在周代的正月等于我们现在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一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因此,也可以说:过“冬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就因历法的不同,使得民间一直传承著周历历法,认为冬至过后就是另一年的开始(才有吃圆仔后就多了一岁的说法)这也是冬至为何在民间会那么受重视,但是这样的错误传承,使得民间的观念与目前择日学上,所用的夏历历法有了很大的出入,这样的错误观念应该矫正,把正确的历法传承才对。

冬至养生六大原则 冬至有什么说法

很多地区在冬至这一天有祭天祭祖的习俗,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如江浙、闽南一带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另外民间有以冬至日的天气好坏与来到的先后,来预测往后的天气。

小雪的由来

“小雪”是反映天气现象的节令。“小雪”时值阳历11月下半月,农历十月下半月。雪小,地面上又无积雪,这正是“小雪”这个节气的原本之意。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这就是说,到“小雪”节由于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但此时由于“地寒未甚”故雪下得次数少,雪量还不大,所以称为小雪。因此,小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时间和程度,小雪和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2]

节气的小雪与天气的小雪无必然联系

小雪节气中说的“小雪”与日常天气预报所说的“小雪”意义不同,小雪节气是一个气候概念,它代表的是小雪节气期间的气候特征;而天气预报中的小雪是指降雪强度较小的雪。雪是寒冷天气的产物。气象学上把下雪时水平能见距离等于或大于1000米,地面积雪深度在3厘米以下,24小时降雪量在0.1-2.4毫米之间的降雪称为“小雪”。

滑雪需要准备哪些东西 滑雪镜

这是初学者必不可少的装备,因为雪地上阳光反射强烈,容易造成雪盲症;镜架以塑胶制品较为安全;镜片颜色以黄色或茶色为佳。

冬天跑步装备 冬天跑步必须的配件

帽子:南京的冬天,速干运动帽就可以。如果气温低于-5℃,耳朵是重点保护的对象。能把耳朵包住的薄帽子或头巾是不错的选择。

手套:现在大多数手套的拇指都有电敏涂层,可以轻松划开智能手机。跑步时操控手机很方便。建议选用轻薄防风的手套。

眼镜:等下雪的时候,就可以用得上了。用黑颜色的镜片还可以防雪盲,很拉风的有没有。

冬季常见病及预防 雪盲症的防治

所谓雪盲,是指“雪光性眼炎”或“雪照性眼炎”。其形成的原因是:当阳光照射到白雪上,由其反射的光波照射到人的肉眼后,眼睛受损诱发奇痒、刺疼、充血、水肿,以致短暂视物模糊不清,这一系列症状称为“雪盲症”。

预防雪盲症的办法是:在雪地行走要佩戴太阳镜或有色防护眼镜,以减少雪光及阳光中紫外线对眼睛的强烈刺激。此外,雪后外出前后可服用维生素A胶丸或鱼肝油、维生素E、复合维生素B 族药片。

相关推荐

三九天从什么时候结束

冬至节气后数到第三个九天结束。 三九天结束后进入四九天,一般来说三九天、四九天位于小寒和大寒节气附近,四九天靠近大寒,温度会更低,这也是“三九、四九冰上走”的由来,等到五九、六九时就已经立春了,天气会逐渐变得暖和起来。

冬至三九贴,补阳治寒湿 三九贴的由来

湖南中医附一治未病中心主任李晓屏教授介绍:敷贴是个“龙凤胎”,大家耳熟能详的“三伏贴”还有个孪生妹妹“三九贴”。”三伏贴”采阳驱寒,“三九贴”补阳治寒湿,一阴一阳,相得益彰,可疏通经络,调节脏腑功能,达到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效果。 中医敬重自然,“天人相应”为理论基础之一。夏季三伏最炎热的季节,阳气正旺,通过白芥子、细辛、玄胡、甘遂等中草药贴在人体的关键穴位,采集自然阳气壮体。 冬季三九则是最寒冷的季节,是人体的阳气内敛、气血运行缓慢的时段,寒湿容易引发各种呼吸道疾病、胃肠道疾病、疼痛性疾病等,选用具

大雪节气的由来和风俗

由来 大雪节气是冬至前最后一个节气,属于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每年的12月6-8日这段时间,不同年份大学时间不一样,这时候太阳黄经达255度,大雪节气一到周围的天气会变得,降水量增加,其次降雪可能性更大,但具体降不降雪主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冬季运动有哪些呢

冰球 冰球又称冰上曲棍球,起源于加拿大,后相继在欧洲北美地区开展。1956年第7届冬奥会上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滑雪 滑雪是运动员手持滑雪杖,足登滑雪板在雪地上滑行的一项冬季运动项目。起源于北欧多雪地区。 滑雪运动包括越野滑雪、跳台滑雪、高山滑雪、北欧两项滑雪和自由式滑雪。 冰壶 冰壶又称掷冰壶、冰上溜石,是以队为单位在冰上进行的一种投掷性竞赛项目,冬奥会比赛项目,设男女2个小项。 冬季的运动项目也有很多,我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去选择,而且这些运动,本身就可以更好的锻炼我们的身体素质,让自己在

夏至为什么要吃狗肉 夏至吃狗肉的由来

夏至吃狗肉是广东、广西一带的饮食传统,有“冬至鱼生夏至狗”的说法,当地人们认为,只要在夏至日这天吃了狗肉,其身体就能抵抗西风恶雨的入侵,少感冒,身体好,这就是夏至吃狗肉的由来

维生素ad滴剂可以滴鼻子吗

可以滴鼻子,但不是常规用法。 维生素ad滴剂本身是用来预防和治疗维生素A及D的缺乏。如:佝偻病、夜盲及小儿手足抽搐。平时我们都是口服维生素ad滴剂来达到治疗效果的,但其实将维生素ad滴入鼻子也是一种治疗方法疾病的方法,不过不是用来预防和治疗维生素A及D的缺乏,而是用来治疗这种情况。 维生素ad滴剂如果是用来补充维生素A和维生素D的话,通过滴鼻子是不能补充的,毕竟这是口服用药,不是外用药。

雪莲果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雪莲果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雪莲果富含低聚果糖,是所有植物中最高的一种。低聚果糖能助消化、调理胃肠道、产生双歧因子,是肠内有益菌丛的促生剂;能调理血液、降低高血脂、有效控制糖尿病;能通便、防治下痢;能降火清毒、防治痤疮;能提高免疫力、强身健体,有助于男子壮阳、增强性功能;能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减少或避免结石的发生。 1、降胆固醇:雪莲果能降血脂和胆固醇,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对心脑血管疾病和肥胖等有一定疗效。 2、降低血糖:雪莲果是一种低热量的水果,碳水化合物基本不被人体吸收,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很适合糖尿

冬至下雨好吗 冬至下雪吗

视具体情况而定。 冬至节气是冬天的第四个节气,此时,气候已经进入到了寒冷的季冬时分,在北方地区,冬至节气是有可能会下雪的,但是南方地区,气候较为温暖舒适,一般来说,冬至节气时还不会下雪,南方地区通常要到数九寒天后才会开始下雪。

有湿疹的宝宝可以吃鱼肝油吗

有湿疹的宝宝可以吃鱼肝油 宝宝之所以有湿疹,主要是因为宝宝对外界物质或者食物过敏引起的皮肤红疹,而鱼肝油是一种维生素类药物,主要含有维生素A和D,常用来预防和治疗宝宝佝偻病和夜盲。 如果宝宝对鱼肝油没有过敏反应,对于宝宝来说是可以吃鱼肝油的。

冬至会下雪吗

视具体情况而定。 冬至是数九的开端,是一年中温度较低的一段时期,此时北方地区已经是冬季气候了,冷空气活动频繁,在冷暖气流交锋的地区有下雪的可能性,情况严重的还有可能会下暴雪,但南方地区气候较为温暖,冬至下雪的情况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