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胆结石如何避免误诊现象
诊断胆结石如何避免误诊现象
胆结石的诊断其实也不难,不过由于胆结石的症状和某些疾病有类似之处,再加上医生对胆结石认识不熟等情况造成误诊的也不少,鉴于此,患者了解些避免误诊胆结石的方法非常有必要。
正确判断某些特殊检查结果
1、关于胆囊胆管联合造影通常认为,本检查对胆结石发现率较高,但有的患者虽确有胆结石,而检查结果却是胆囊胆管不显影或结石阴性。这是因为
(1)有严重肝功能障碍或高度阻塞性黄疸时,肝脏不能排泄造影剂到胆囊胆管;
(2)患者过度肥胖时,造影剂如用量不足,则胆囊胆管显影较淡,结石不易看清;
(3)在患幽门梗阻、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疾病时,如用口服造影剂,则造影剂不能被很好吸收,显影常不佳;
(4)妊娠后期或哺乳期,造影剂易进入乳腺内,胆囊胆管内的造影剂可减少;
(5)胆囊胆管因某种生理或病理原因,排空太快或充盈太慢,当摄像时造影剂已排空或尚未进入胆囊胆管;
(6)奥狄括约肌松弛,致胆管内压力降低,胆汁及造影剂直接自胆管流入肠道,而不进入胆囊,胆管内造影剂所存无几;
(7)长期素食者,胆汁蓄积在胆囊内不排出,新胆汁及造影剂不能进入胆囊;
( 8)患慢性胆囊炎时,因胆囊壁增厚可影响显影的清晰度。
鉴于以上情况,如胆囊胆管不显影或结石阴性时,倘未能排除系上述原因所致,不要轻易放弃胆结石诊断的可能。
2、关于B超检查此项检查对胆结石的发现率虽可高达90%以上,但并非100%,换言之,即少数病例仍有漏诊或假阴性。原因是:
(1 )结石较小或泥沙样结石,光团及声影不明显;
(2)由于结石对胆囊壁的刺激可引起炎症,致使胆囊壁的回声亦较强,如当声束的投射角度恰处于炎症较重的胆囊壁之后时,结石回声与胆囊壁回声发生重叠,可被误认为是胆囊壁而漏诊;
(3)胆囊隐蔽或位置异常,不易探到;
(4)胆囊萎缩或结石充满胆囊,胆囊内胆汁与结石的明显差别消失,致胆囊轮廓模糊不清,结石不易辨认;
(5)肥胖者的胆囊常显示不清;
(6)仪器灵敏度过高,特别是远场增益太大时,胆囊附近组织的回声增强后,容易干扰结石回声;
(7)操作者经验不足。故如B超检查结石阴性,应充分考虑是否为上述某种原因所致,只有在排除这些原因之后,才能对结石作出否定的诊断。
3、关于CT扫描检查本检查法胆结石发现率不如胆囊胆管联合造影和B超检查高,因胆囊胆管是中空器官,内含空气,可影响其检查效果。故不能根据CT扫描结果阴性,便否定结石的存在。
可见,上述3种特殊检查(也是目前对胆结石最主要的检查方法),均有某些局限性,不能过分依赖。对其局限性要有充分认识,方可避免或减少漏诊和误诊。
科学诊断胆结石的主要方法
一、如何通过症状诊断胆结石?
1、胆结石的发病症状:疼痛是胆结石的主要发病症状,如常有右上腹部疼痛,并向右肩部放射,伴有发热等,其次是对病人进行体格检查,将所得的结果进行分析,再辅助一些必要的特殊检查,即可明确诊断。对那些无症状的胆结石主要依靠B型超声波检查来确诊。
2、无症状病患的诊断:具有典型症状的胆结石诊断比较容易,但由于有些胆结石的病人没有什么症状或症状比较轻微,没有明显的胆石症特点,以致在诊断方面会走一些弯路,没有能及早发现。例如有不少胆结石的病人,在没有查出胆结石之前,常常因为上腹部不适、胃饱胀、嗳气及食欲不好等而被当作是胃炎、胃溃疡或消化不良等,吃了很长一段时间治胃病的药,但没有什么效果,最后找到有经验的医生诊治,经B超检查、CT检查而确诊为胆囊结石。
二、胆结石需要做的检查有哪些?
1、B超检查是胆结石的检查的第一个方面:该项检查具有方便、无创伤、诊断准确性高的优点,不论事急性发作还是间歇期都是胆石症的首选检查方法。特别是胆囊结石准确率高,诊断准确率可达95%以上,是临床首选,尤其是对于老年人和重症患者,可以在床边施行。肝总管结石及胆总管结石也多能在超声检查中发现,但是胆总管下段结石位于十二指肠后,受胃肠腔内气体干扰而难以显示。肝内胆管结石可因肝内血管壁钙化等因素影响出现假阳性或结石太小缺乏与胆汁对比而出现假阴性。
2、CT检查是胆结石的检查的第二个方面:B超诊断胆囊结石的敏感性比CT高,具有典型的征象,因此胆结石一般不选择CT检查。当高度怀疑胆总管结石或肝内胆管结石,或者原因不明的肝内外胆管梗阻,经B超检查又不能明确诊断者可行CT检查,CT检查可以明确胆管梗阻的部位和原因,不受气体干扰,是临床上确定梗阻性黄疸病因的重要检查方法,其准确率达87%~98%。
胆结石检查诊断
肝胆管结石是指肝内胆管系统产生结石,所以,又称肝内胆管结石。常与肝外胆管结石合并存在,但也有单纯的肝内胆管结石,又称真性肝内结石症。近年来,肝内胆管结石的病例越来越多,在国内报道的474例经手术证实的胆石病中,这种结石占15.4%。多数伴有胆总管结石。结石的分类多属胆红素结石。
肝胆管结石多有黄绿色块状或“泥沙样”结石的成分,多为胆红素钙。结石中心常可找到蛔虫卵,所以有的医师认为肝胆管结石系由胆道蛔虫、细菌感染致胆管阻塞所致。
肝胆管结石以左叶肝管居多,肝左外叶上、下段肝胆管汇合处的胆管略为膨大、结石多停留在该处,右侧肝胆管结石多见于右后叶胆管内。
一、临床表现:
1、患者年龄较胆囊结石患者为轻,部分病人与肝内胆管先天的异常有关。患者常自幼年即有腹痛、发冷、发热、黄疸反复发作的病史。
2、对肝功能有损害,而胆囊功能可能正常。反复发作期可出现多种肝功能异常,间歇期碱性磷酸酶上升;久病不愈可致肝叶分段发生萎缩和肝纤维化。
3、腹痛、黄疸、发热是主症,但很少发生典型的剧烈的绞痛。
4、并发症多且较严重。较常见的有化脓性肝内胆管炎、肝脓肿、胆道出血等。
5、胆造影可显示肝内胆管扩张而无肝外胆管扩张,肝管内有小透亮区。
二、检查诊断:
1、检查
影像学检查是当前赖以确诊胆囊结石的主要手段,首选超声检查。
对于有功能的胆囊,超声诊断可以准确的发现胆囊内的结石情况、胆囊壁是否有增厚以及是否均匀、胆囊功能是否异常,其结果常常是准确可靠的。但对于充满型胆囊结石,由于缺乏液态胆汁的对比,超声的诊断可靠性有一定不足,必要时需要更进一步的检查手段来参与,例如CT检查。
2、诊断
胆囊结石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和超声检查,通常容易确诊。但由于其症状的不典型性,往往难以与其他上腹部疾病鉴别。
三、鉴别诊断:
急性或慢性胃炎可以表现为由轻到重的各种不典型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的症状。很多胆囊结石引起的疼痛部位不再右上腹,而在上腹部正中部位,因此很容易被误诊为胃炎。
消化性溃疡如果有消化性溃疡的病史,上腹痛与饮食规律性有关。胆囊结石及慢性胆囊炎多发生在餐后疼痛或腹胀,尤其在油腻饮食后出现。
慢性肝炎当肝炎导致肝功能异常时,可以有右上腹隐痛不适、食欲不振等临床表现。可以通常超声诊断和肝功化验来区分。
脂肪肝目前有相当比例的胆囊结石患者合并脂肪肝,右上腹部不适的症状难以区分来自有结石的胆囊还是有肝损害的脂肪肝,需要专科医生帮助鉴别。
小窍门教您正确检测胆囊结石
1、关于胆囊胆管联合造影。通常认为,本检查对结石发现率较高,但有的患者虽确有结石,而检查结果却是胆囊胆管不显影或结石阴性。这是因为:(1)有严重肝功能障碍或高度阻塞性黄疸时,肝脏不能排泄造影剂到胆囊胆管;(2)患者过度肥胖时,造影剂如用量不足,则胆囊胆管显影较淡,结石不易看清;(3)在患幽门梗阻、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疾病时,如用口服造影剂,则造影剂不能被很好吸收,显影常不佳;(4)妊娠后期或哺乳期,造影剂易进入乳腺内,胆囊胆管内的造影剂可减少;(5)胆囊胆管因某种生理或病理原因,排空太快或充盈太慢,当摄像时造影剂已排空或尚未进入胆囊胆管;(6)奥狄括约肌松弛,致胆管内压力降低,胆汁及造影剂直接自胆管流入肠道,而不进入胆囊,胆管内造影剂所存无几;(7)长期素食者,胆汁蓄积在胆囊内不排出,新胆汁及造影剂不能进入胆囊;(8)患慢性胆囊炎时,因胆囊壁增厚可影响显影的清晰度。鉴于以上情况,如胆囊胆管不显影或结石阴性时,倘未能排除系上述原因所致,不要轻易放弃胆结石诊断的可能。
2、关于B超检查此项检查。对胆囊结石的发现率虽可高达90%以上,但并非100%,换言之,即少数病例仍有漏诊或假阴性。原因是:(1)结石较小或泥沙样结石,光团及声影不明显;(2)由于结石对胆囊壁的刺激可引起炎症,致使胆囊壁的回声亦较强,如当声束的投射角度恰处于炎症较重的胆囊壁之后时,结石回声与胆囊壁回声发生重叠,可被误认为是胆囊壁而漏诊;(3)胆囊隐蔽或位置异常,不易探到;(4)胆囊萎缩或结石充满胆囊,胆囊内胆汁与结石的明显差别消失,致胆囊轮廓模糊不清,结石不易辨认;(5)肥胖者的胆囊常显示不清;(6)仪器灵敏度过高,特别是远场增益太大时,胆囊附近组织的回声增强后,容易干扰结石回声;(7)操作者经验不足。故如B超检查结石阴性,应充分考虑是否为上述某种原因所致,只有在排除这些原因之后,才能对结石作出否定的诊断。
3、关于CT扫描检查本检查。胆囊结石发现率不如胆囊胆管联合造影和B超检查高,因胆囊胆管是中空器官,内含空气,可影响其检查效果。故不能根据CT扫描结果阴性,便否定结石的存在。
综上所述三种诊断胆囊结石的方法也是目前胆结石最主要的检查方法,但是还是有某些局限性,不能过分依赖。那么只有对其局限性要有充分认识,就可以避免或减少漏诊和误诊等现象。
胆结石诊治五大误区
一、认为是常见病,没啥大不了的
胆石症包含多种情况,发生在胆囊、胆管(肝内、肝外)的结石各不相同,有炎症和无炎症在治疗上也有所差别。同时患有胆石症,有的人终身没出大问题,但有人却因为结石嵌顿引起胆囊穿孔,或结石引起重症胆管炎而危及生命。所以患有胆石症的人,要重视疾病,认真了解胆石的具体情况以及有可能出现的症状,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必要的治疗和生活护理,防止疾病的加重。
二、无症状的结石不需治疗
有一部分胆石症病人平时没有症状,觉得无需治疗,这种观点是不对的。胆结石的发生,说明人体内部消化系统,尤其是胆汁代谢方面已经出现问题,如果不加注意,可能会出现更多的病变,如胆结石较大,或伴有胆囊壁的改变,年龄偏大,有肿瘤家族史等均有可能演变为胆囊癌。还有资料证实,胆结石患者结肠癌的发病率较一般人高。因此,胆石症患者进行合理治疗是必要的。
三、盲目轻信部分广告“单方治大病”说法
有些非正规医院,打着“排石、溶石”招牌,不论胆石症具体情况,随便给病人进行治疗,以获取经济利益,而一些患者又因缺乏医学常识,相信一两次就能治好病,受骗上当,花了许多钱,病没有任何起色。胆石症的治疗,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有些可以用药物疗法,有些应采取手术治疗,前提是应经过正规医院的医生来决定。
四、胆石症患者要彻底告别油荤
一般人都知道,胆石症的发生与饮食有关,吃油荤食物可能引起发作,因此有的患者一点儿油荤的食物也不敢吃,时间长了出现营养不良等情况。实际上这种观点是不完全正确的。吃过量的高脂肪、高胆固醇类食物易发生胆石症和胆囊炎,尤其在发病时更不能食用,但平时可以选择一些植物性蛋白质或脂肪含量较低的肉类食品,如里脊肉、鸡胸脯肉等,还可选服低脂或脱脂牛奶等,维持正常的生理需求。
五、轻易手术,盲目碎石
一些患者认为得了胆石症,干脆手术治疗一下就好了,其实不然。对于单纯的胆囊结石及胆囊炎,手术治疗一般可以达到治愈的作用。而对于胆管结石尤其是肝内胆管结石,一次手术或有时多次手术仍不能达到治愈的目的。一些老年患者,由于体质差,手术风险大,不到必须,一般尽可能采取非手术治疗。所以做不做手术要依病情区别对待。还有些病人考虑进行碎石治疗,其实这种方法用在胆石症本身就不是很恰当,如胆囊结石,即使较大的结石碎成小结石,也存在着排不净或再发的问题,而对胆囊炎症造成的囊壁病变没有任何作用。对于肝内胆管结石,振波碎石对肝组织还有损伤。胆石症的碎石治疗目前很少有人应用。
胆管结石诊断鉴别
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对于单纯胆管结石未合并感染或其他合并症者,特别是“静止期”内易误诊为肝炎、胃病等,应注意鉴别。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B超、PTC检查可显示肝内胆管结石的分布和肝胆管的狭窄和扩张情况,对确定诊断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PTC 的X线特征有:
1、肝总管或左右肝管昝有环形狭窄,狭窄近端胆管扩张,其中可见结石阴影。
2、左右肝管或肝内某部分胆管不显影。
3、左右叶肝内胆管呈不对称性、局限性、纺锤状或哑铃状扩张。CT也有重要诊断价值,特别是对于并发胆汗性肝硬化和癌变者。
如何诊断胆结石最好
(一)、X 光摄影:X光检查只能诊断大约10%~15%的胆结石,而这些胆结石都是钙化程度比较明显的,才可以在X光片上显示出来。
(二)、腹部超音波检查:超音波对胆结石来说是相当理想的一种检查,是目前最常用而且又无痛的方法,也不会使人暴露在放射线下,即使是怀孕中的妇女或是婴幼儿均可以完全放心。它的诊断准确度可达90%-95%;需要注意的是,检查的前一天晚上十点到第二天检查结束之前,不能吃任何东西,需要空腹。
(三)、计算机断层摄影:可以用来评估结石钙化的程度。
(四)、其他方法:核医扫描(用在急性胆囊炎检查比较多)、内视镜逆行性胆道和胰道造影术和穿胆道造影术,也有不错的诊断率,可以清楚地把阻塞的部位显现出来,但较不方便经济,病人也会感觉不适。
胆结石诊断鉴别
诊断
有急性发作史的胆囊结石, 一般根据临床表现不难作出诊断,但如无急性发作史,诊断则主要依靠辅助检查,B超检查能正确诊断胆囊结石,显示胆囊内光团及其后方的声影,诊断正确率可达 95%,口服胆囊造影可示胆囊内结石影,在十二指肠引流术中所取得的胆囊胆汁中(即β胆汁),发现胆砂或胆固醇结晶,有助于诊断。
鉴别诊断
(1)肝脏疾病: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变等。
(2)胃肠道疾病:如胃肠道功能紊乱,消化性溃疡,位置高的阑尾炎及右侧结肠疾病等。
(3)胆道疾病:如胆道功能失调,胆囊肿瘤,胆囊息肉样病变及胆道寄生虫等。
(4)其他:如右侧肾盂肾炎,带状疱疹及神经根炎等。
胆结石检查诊断
1、检查
影像学检查是当前赖以确诊胆囊结石的主要手段,首选超声检查。
对于有功能的胆囊,超声诊断可以准确的发现胆囊内的结石情况、胆囊壁是否有增厚以及是否均匀、胆囊功能是否异常,其结果常常是准确可靠的。但对于充满型胆囊结石,由于缺乏液态胆汁的对比,超声的诊断可靠性有一定不足,必要时需要更进一步的检查手段来参与,例如CT检查。
2、诊断
胆囊结石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和超声检查,通常容易确诊。但由于其症状的不典型性,往往难以与其他上腹部疾病鉴别。
鉴别诊断:
急性或慢性胃炎可以表现为由轻到重的各种不典型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的症状。很多胆囊结石引起的疼痛部位不再右上腹,而在上腹部正中部位,因此很容易被误诊为胃炎。
消化性溃疡如果有消化性溃疡的病史,上腹痛与饮食规律性有关。胆囊结石及慢性胆囊炎多发生在餐后疼痛或腹胀,尤其在油腻饮食后出现。
慢性肝炎当肝炎导致肝功能异常时,可以有右上腹隐痛不适、食欲不振等临床表现。可以通常超声诊断和肝功化验来区分。
脂肪肝目前有相当比例的胆囊结石患者合并脂肪肝,右上腹部不适的症状难以区分来自有结石的胆囊还是有肝损害的脂肪肝,需要专科医生帮助鉴别。
胆结石检查诊断
一些胆囊炎、胆囊结石、胆管炎、胆管结石的患者起初没有重视炎症和结石,直到病情严重或反复发作才就医,殊不知这样增加了患胆管癌的风险。胆囊、胆管的炎症容易引起结石,结石又反过来加重炎症,两者相互作用、恶性循环,反复刺激导致癌变。胆结石要怎么治疗?
检查诊断:
1、检查
影像学检查是当前赖以确诊胆囊结石的主要手段,首选超声检查。
对于有功能的胆囊,超声诊断可以准确的发现胆囊内的结石情况、胆囊壁是否有增厚以及是否均匀、胆囊功能是否异常,其结果常常是准确可靠的。但对于充满型胆囊结石,由于缺乏液态胆汁的对比,超声的诊断可靠性有一定不足,必要时需要更进一步的检查手段来参与,例如CT检查。
2、诊断
胆囊结石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和超声检查,通常容易确诊。但由于其症状的不典型性,往往难以与其他上腹部疾病鉴别。
鉴别诊断:
急性或慢性胃炎可以表现为由轻到重的各种不典型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的症状。很多胆囊结石引起的疼痛部位不再右上腹,而在上腹部正中部位,因此很容易被误诊为胃炎。
消化性溃疡如果有消化性溃疡的病史,上腹痛与饮食规律性有关。胆囊结石及慢性胆囊炎多发生在餐后疼痛或腹胀,尤其在油腻饮食后出现。
慢性肝炎当肝炎导致肝功能异常时,可以有右上腹隐痛不适、食欲不振等临床表现。可以通常超声诊断和肝功化验来区分。
脂肪肝目前有相当比例的胆囊结石患者合并脂肪肝,右上腹部不适的症状难以区分来自有结石的胆囊还是有肝损害的脂肪肝,需要专科医生帮助鉴别。
胆结石诊治五大误区
在民间,人们对于胆结石,存在着一些误区。普通人仅仅知道,经常性的不吃早饭,还有不好的一些生活习惯,还有饮食结构,是造成胆结石产生的罪魁祸首,但是,对于真正正在寻求治疗的患者们,他们需要了解地更多,也更加容易走进误区。让我们一起了解下这些误区。
胆石症诊治存在五大误区
一、认为是常见病,没啥大不了的
胆石症包含多种情况,发生在胆囊、胆管肝内、肝外的结石各不相同,有炎症和无炎症在治疗上也有所差别。同时患有胆石症,有的人终身没出大问题,但有人却因为结石嵌顿引起胆囊穿孔,或结石引起重症胆管炎而危及生命。所以患有胆石症的人,要重视疾病,认真了解胆石的具体情况以及有可能出现的症状,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必要的治疗和生活护理,防止疾病的加重。
二、无症状的结石不需治疗
有一部分胆石症病人平时没有症状,觉得无需治疗,这种观点是不对的。胆结石的发生,说明人体内部消化系统,尤其是胆汁代谢方面已经出现问题,如果不加注意,可能会出现更多的病变,如胆结石较大,或伴有胆囊壁的改变,年龄偏大,有肿瘤家族史等均有可能演变为胆囊癌。还有资料证实,胆结石患者结肠癌的发病率较一般人高。因此,胆石症患者进行合理治疗是必要的。
三、盲目轻信部分广告“单方治大病”说法
有些非正规医院,打着“排石、溶石”招牌,不论胆石症具体情况,随便给病人进行治疗,以获取经济利益,而一些患者又因缺乏医学常识,相信一两次就能治好病,受骗上当,花了许多钱,病没有任何起色。胆石症的治疗,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有些可以用药物疗法,有些应采取手术治疗,前提是应经过正规医院的医生来决定。
四、胆石症患者要彻底告别油荤
一般人都知道,胆石症的发生与饮食有关,吃油荤食物可能引起发作,因此有的患者一点儿油荤的食物也不敢吃,时间长了出现营养不良等情况。实际上这种观点是不完全正确的。吃过量的高脂肪、高胆固醇类食物易发生胆石症和胆囊炎,尤其在发病时更不能食用,但平时可以选择一些植物性蛋白质或脂肪含量较低的肉类食品,如里脊肉、鸡胸脯肉等,还可选服低脂或脱脂牛奶等,维持正常的生理需求。
五、轻易手术,盲目碎石
一些患者认为得了胆石症,干脆手术治疗一下就好了,其实不然。对于单纯的胆囊结石及胆囊炎,手术治疗一般可以达到治愈的作用。而对于胆管结石尤其是肝内胆管结石,一次手术或有时多次手术仍不能达到治愈的目的。一些老年患者,由于体质差,手术风险大,不到必须,一般尽可能采取非手术治疗。所以做不做手术要依病情区别对待。还有些病人考虑进行碎石治疗,其实这种方法用在胆石症本身就不是很恰当,如胆囊结石,即使较大的结石碎成小结石,也存在着排不净或再发的问题,而对胆囊炎症造成的囊壁病变没有任何作用。对于肝内胆管结石,振波碎石对肝组织还有损伤。胆石症的碎石治疗目前很少有人应用。
从上面的文章中,我们可以知道,以上的五点是胆结石患者病急乱投医的表现。这些表现体现了患者一定的治疗常识的缺失。治疗胆结石,还是要从正规的渠道里进行,不能想当然地认为自己最了解自己的病情。医生,永远是能够给予你最佳指导的人。
胆结石该如何诊断
你是否存在这样的情况:胆管结石老是治不好?什么胆管结石治疗方法都采用了,就是不见效果,胆管结石病情还越来越严重。那么,胆结石该如何诊断 下面咱们一起解答吧。
胆结石该如何诊断?专家介绍:首先是根据病史,如常有右上腹部疼痛,并向右肩部放射,伴有发热等,其次是对病人进行体格检查,将所得的结果进行分析,再辅助一些必要的特殊检查,即可明确诊断。
对那些无症状的胆囊结石主要依靠B型超声波检查来确诊,现代超声显像是一种非创伤性,非侵入的诊断方法,能够清晰地显示胆囊,对胆囊结石的诊断率高达95%以上,能够发现直径0.3cm以上的结石。一般认为B超对胆囊结石的诊断优于CT及口服胆囊造影等。所以,对怀疑有胆囊结石的病人,一般选用B超检查,即可明确诊断。如果想进一步确定胆囊的结石,可以同时观察胆囊的浓缩功能和排空功能。
具有典型症状的胆囊结石诊断比较容易,但由于有些胆囊结石的病人没有什么症状或症状比较轻微,没有明显的胆石症特点,以致在诊断方面会走一些弯路,没有能及早发现。例如有不少胆囊结石的病人,在没有查出胆囊结石之前,常常因为上腹部不适、胃饱胀、嗳气及食欲不好等而被当作是胃炎、胃溃疡或消化不良等,吃了很长一段时间治胃病的药,但没有什么效果,最后找到有经验的医生诊治,经B超检查或口服胆囊造影而确诊为胆囊结石。
最后胆管结石专家提醒:针对胆管结石,只有多了解,才能在生活中做好胆管结石的预防措施,如果已经患上了胆管结石,那就要去专业的外科医院接受科学检查,针对胆管结石病情的程度实治,这样才能治好胆管结石病情。通过以上的介绍,大家对胆结石该如何诊断应该有所了解,最后祝患者早日康复。
如何诊断胆结石最好
如何诊断胆结石?专家介绍胆结石的诊断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X 光摄影:X光检查只能诊断大约10%~15%的胆结石,而这些胆结石都是钙化程度比较明显的,才可以在X光片上显示出来。
(二)、腹部超音波检查:超音波对胆结石来说是相当理想的一种检查,是目前最常用而且又无痛的方法,也不会使人暴露在放射线下,即使是怀孕中的妇女或是婴幼儿均可以完全放心。它的诊断准确度可达90%-95%;需要注意的是,检查的前一天晚上十点到第二天检查结束之前,不能吃任何东西,需要空腹。
(三)、计算机断层摄影:可以用来评估结石钙化的程度。
(四)、其他方法:核医扫描(用在急性胆囊炎检查比较多)、内视镜逆行性胆道和胰道造影术和穿胆道造影术,也有不错的诊断率,可以清楚地把阻塞的部位显现出来,但较不方便经济,病人也会感觉不适。
胆结石诊治五大误区
在民间,人们对于胆结石,存在着一些误区。普通人仅仅知道,经常性的不吃早饭,还有不好的一些生活习惯,还有饮食结构,是造成胆结石产生的罪魁祸首,但是,对于真正正在寻求治疗的患者们,他们需要了解地更多,也更加容易走进误区。让我们一起了解下这些误区。
胆石症诊治存在五大误区
一、认为是常见病,没啥大不了的
胆石症包含多种情况,发生在胆囊、胆管(肝内、肝外)的结石各不相同,有炎症和无炎症在治疗上也有所差别。同时患有胆石症,有的人终身没出大问题,但有人却因为结石嵌顿引起胆囊穿孔,或结石引起重症胆管炎而危及生命。所以患有胆石症的人,要重视疾病,认真了解胆石的具体情况以及有可能出现的症状,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必要的治疗和生活护理,防止疾病的加重。
二、无症状的结石不需治疗
有一部分胆石症病人平时没有症状,觉得无需治疗,这种观点是不对的。胆结石的发生,说明人体内部消化系统,尤其是胆汁代谢方面已经出现问题,如果不加注意,可能会出现更多的病变,如胆结石较大,或伴有胆囊壁的改变,年龄偏大,有肿瘤家族史等均有可能演变为胆囊癌。还有资料证实,胆结石患者结肠癌的发病率较一般人高。因此,胆石症患者进行合理治疗是必要的。
三、盲目轻信部分广告“单方治大病”说法
有些非正规医院,打着“排石、溶石”招牌,不论胆石症具体情况,随便给病人进行治疗,以获取经济利益,而一些患者又因缺乏医学常识,相信一两次就能治好病,受骗上当,花了许多钱,病没有任何起色。胆石症的治疗,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有些可以用药物疗法,有些应采取手术治疗,前提是应经过正规医院的医生来决定。
四、胆石症患者要彻底告别油荤
一般人都知道,胆石症的发生与饮食有关,吃油荤食物可能引起发作,因此有的患者一点儿油荤的食物也不敢吃,时间长了出现营养不良等情况。实际上这种观点是不完全正确的。吃过量的高脂肪、高胆固醇类食物易发生胆石症和胆囊炎,尤其在发病时更不能食用,但平时可以选择一些植物性蛋白质或脂肪含量较低的肉类食品,如里脊肉、鸡胸脯肉等,还可选服低脂或脱脂牛奶等,维持正常的生理需求。
五、轻易手术,盲目碎石
一些患者认为得了胆石症,干脆手术治疗一下就好了,其实不然。对于单纯的胆囊结石及胆囊炎,手术治疗一般可以达到治愈的作用。而对于胆管结石尤其是肝内胆管结石,一次手术或有时多次手术仍不能达到治愈的目的。一些老年患者,由于体质差,手术风险大,不到必须,一般尽可能采取非手术治疗。所以做不做手术要依病情区别对待。还有些病人考虑进行碎石治疗,其实这种方法用在胆石症本身就不是很恰当,如胆囊结石,即使较大的结石碎成小结石,也存在着排不净或再发的问题,而对胆囊炎症造成的囊壁病变没有任何作用。对于肝内胆管结石,振波碎石对肝组织还有损伤。胆石症的碎石治疗目前很少有人应用。
从上面的文章中,我们可以知道,以上的五点是胆结石患者病急乱投医的表现。这些表现体现了患者一定的治疗常识的缺失。治疗胆结石,还是要从正规的渠道里进行,不能想当然地认为自己最了解自己的病情。医生,永远是能够给予你最佳指导的人。
胆结石的鉴别诊断
胆囊结石需要与以下疾病鉴别:
急性或慢性胃炎可以表现为由轻到重的各种不典型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的症状。很多胆囊结石引起的疼痛部位不再右上腹,而在上腹部正中部位,因此很容易被误诊为胃炎。
消化性溃疡如果有消化性溃疡的病史,上腹痛与饮食规律性有关。胆囊结石及慢性胆囊炎多发生在餐后疼痛或腹胀,尤其在油腻饮食后出现。
慢性肝炎当肝炎导致肝功能异常时,可以有右上腹隐痛不适、食欲不振等临床表现。可以通常超声诊断和肝功化验来区分。
脂肪肝目前有相当比例的胆囊结石患者合并脂肪肝,右上腹部不适的症状难以区分来自有结石的胆囊还是有肝损害的脂肪肝,需要专科医生帮助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