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如何控制和消灭狂犬病

如何控制和消灭狂犬病

要控制和消灭人的狂犬病,首先必须从传染源着手。

对传染源:

狂犬病流行区:凡狂犬病流行以犬为直接传染源地区,应以消灭犬狂犬病为主要目标。

登记管理家犬,并对其进行狂犬病疫苗注射,或口服狂犬病疫苗,发给免疫证;

城市禁止私养犬只;

捕杀所有野犬及无免疫证的家犬;

对疯动物与被其咬伤的家畜应立即捕杀,对可疑患狂犬病的家犬应立即捕杀。

在控制狂犬病后,应立即着手控制野生动物狂犬病。

对人的预防注射:

对有被咬伤危险与有机会接触狂犬病毒机会的工作人员作感染前的免疫预防注射。一般用狂犬病疫苗基础免疫三针(0、7、28天注射)一年后加强一针,以后每三年加强一针。如怀疑皮肤伤口或粘膜接触了狂犬病毒污染物时,除对局部进行处理外,还应加强注射2-3针(隔日注射)。

被动物咬伤后,最有效的办法是采用及早、彻底处理伤口并及时注射抗狂犬病血清、狂犬病疫苗三步并重的原则。

总之,要消灭狂犬病必须作好管理狗,给狗注射疫苗,打狗,和对人的预防处理四个环节的工作。

狂犬病和狂犬病病毒

狂犬病又称恐水病,本病病死率极高,一旦发病几乎全部死亡,全世界仅有数例存活的报告。但被咬伤后,若能及时进行预防注射,则几乎均可避免发病。故大力普及狂犬病知识,使被咬伤者能早期接受疫苗注射是非常重要的。本病遍布于全世界,中国仍时有发生。因野生动物中也存在本病,故要彻底消灭非常困难,但若能管理好家犬则可大大减少发病率。

狂犬病病毒是RNA病毒,属弹状病毒科,一端钝圆,一端扁平,形同子弹。狂犬病病毒有两种病毒株:一为能引起狂犬病的天然病毒株,毒力强,叫做自然病毒或街毒;一为经过兔脑多次传代的病毒株,叫做固定毒。固定毒对人的致病力明显减弱,但仍保持很好的抗原性,注入人体后可刺激抗体生成,故可用以制备疫苗。

狂犬病的病毒有两种类型:

(1)从病人及有病的动物中分离出的狂犬病毒,具有嗜神经、嗜唾液腺的特点,可使人或动物患狂犬病。其症状以疯狂为主,称为狂躁型狂犬病。

(2)从中南美洲的蝙蝠分离出的狂犬病毒,感染了人和动物以后,可以患狂犬病。但其症状以瘫痪为主。称为瘫痪型狂犬病。这种病毒的特点是即嗜神经,又嗜内脏,侵犯力比较弱。但可借空气传播,在脑内形成内基氏小体不典型。

一般说来,狂犬病毒的抵抗力并不强,可被日光、紫外线和超声波所破坏。强碱、强酸、高锰酸钾和碘酒等都可使其死亡,在1%福尔马林或70%酒精中很快死亡。干燥后逐渐失去感染力。

大家一定要区别体外生存与空气生存的区别,因狂犬病病毒为厌氧菌,接触空气则失去活性,唾液干涸则死亡。体外生存时间指环境适当有培养基给病毒提供养分的情况下,不要混淆为空气生存,在自然环境下,狂犬病病毒很快失去活性并死亡,所以,美国疾病预防中心说,狂犬病病毒无法从一个不是活体的感染。(也就是抓、舔、抓、动物活性的直接接触伤口或黏膜,至于由于没有活性的物体(食品、器皿、等等)沾染病毒,再传给活人还没有这样的病历。

哺乳期和孕期妇女能打狂犬疫苗吗

其实哺乳期和孕期打不打狂犬疫苗是非常矛盾的事情,不打狂犬疫苗的话容易导致疾病的发作而影响身体,如果打狂犬疫苗的话又怕伤害到宝宝的发育。

对于哺乳期妇女和妊娠期妇女到底能不能打狂犬疫苗,打了疫苗之后会不会对胎儿造成影响这个问题,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计划免疫所主管医师张雪春认为,狂犬病疫苗的接种无任何禁忌症,目前还没有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者狂犬病疫苗会引起胎儿发育异常的证据,鉴于狂犬病几乎是100%致死的疾病,因此妊娠期进行狂犬病预防不是禁忌,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者狂犬病疫苗使用于婴幼儿也无问题。

而卫生部在关于“狂犬病防治常见问题”的解答中也认为,被咬伤后接种狂犬病疫苗无任何禁忌症。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由于接种狂犬病疫苗而引起胎儿致畸、异常的病例报导,所以孕妇和哺乳期妇女被咬伤后也应该立即接种狂犬病疫苗。但是对于有暴露前免疫的孕期妇女应该推迟接种疫苗。

养猫的人容易得什么病 狂犬病

狂犬病不是只有狗狗抓咬伤才可能得,猫猫也是狂犬病毒携带者,狂犬病毒在犬、狼、猫等肉食动物中都是较多见的,所以被猫猫抓咬伤后也可能被传染狂犬病。

一旦被猫猫抓咬伤,应立即用肥皂水反复冲洗伤口30分钟以上,然后第一时间到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种狂犬疫苗。

自家猫猫一定要定期到宠物医院打预防针来减少猫猫携带狂犬病毒的可能性,还要尽量避免可能导致猫猫情绪不稳定的行为,以避免猫猫受到惊吓等导致攻击人的事情发生。

狂犬疫苗漏打了怎么办 为什么狂犬疫苗要打5针

因为狂犬疫苗是灭活疫苗,需要5针剂才能起到最佳的免疫效果。

狂犬病疫苗也是属于灭活疫苗的一种,这类型的疫苗通常需要多次接种才能完成整个免疫保护,而关于剂量的使用,最好是根据医生的建议来确定,一般正常情况下被患者咬伤或抓伤都是需要进行狂犬疫苗的接种的,由于狂犬病毒是存在潜伏期的,患者只需在二十四小时之内立即进行注射疫苗,通常需要进行五针疫苗的注射,因为狂犬病毒的免疫原性是比较差的,一般的人体是无法中和病毒的浓度的,所以就需要经过注射五次疫苗来对病毒进行稀释。

但如果患者没有被咬伤或者抓伤,没有出现明显的伤口的时候是不需要注射五针疫苗的,只需要注射三次疫苗就能很好的抑制病毒的扩散。

所以正常情况下都是注射五针狂犬疫苗的,分五次注射也是为了连续刺激确保产生抗体对抗狂犬病毒,使疫苗的效果发挥到极致,这样才能很好的控制患者的病情。

建议:疫苗相关事项最好谨遵医嘱。

十日观察法可靠吗

“十日观察法”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狂犬病防治办法之一,即被有疾病状况的或与健康猫犬行为异常的猫犬咬伤后,要尽快去注射狂犬病疫苗(人用狂犬病疫苗一般在30天注射5针)。同时观察咬人的猫犬,如果10天内没有因狂犬病发病死亡,则被咬伤的人就可以终止狂犬病疫苗注射,同时可判定,被咬人根本没有被传染上狂犬病,这种方法可以百分之百排除人被传染狂犬病的可能性。

十日观察法在现实生活中其实并不实用,因为我国被狗咬的现象,以农村为主,而农村的狗基本都没有注射过狂犬疫苗,加上环境复杂,可能感染病情较为严重,而通过十日观察看狗狗是否死亡再抉择是否要打针,可能为时已晚,自己也狂犬病发作了,打针也就无效了,被咬伤的患者可能因此而丧命。

因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早在《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版)》中就明确指出,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应立即开始,并且鉴于我国是狂犬病高风险国家,加上猫、狗等预防接种率普遍偏低,伤者在确保被给予恰当的伤口处理后,还应立即接种狂犬病疫苗。一旦被猫、狗咬伤或者抓伤不要存侥幸心理,要第一时间去医院进行处置。

狂犬病的护理方法有哪些

狂犬病是世界上病死率最高的疾病,一旦发病,死亡率几乎为100%。近年来,随着养狗和家养宠物数量的增多及缺乏对犬和猫等宠物的严格管理,加之对狂犬病防治知识的普及不够,使我国狂犬病发病率已连续5年回升。据卫生部资料统计,至2003年狂犬病病死率居各类传染病之首。面对这一严峻的事实,应充分发挥护士在预防工作中的干预作用,从社区到临床,需集宣传者、督促者、咨询者于一身,针对高危人群及养犬密度大的农村,开展预防宣传,普及狂犬病的防治知识,降低狂犬病的发病率。

1 狂犬病流行的危险因素

因我国地域大、人口多、养犬基数大,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国际交往的频繁、开放地区增加和旅游业的发展,这些都是发生爆发性流行事件的危险因素。而且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变,狂犬病从家畜流行转化为在野生动物中流行,人们捕杀、食用野生动物是引起狂犬病传播的一个潜在危险因素 [1] 。我们要尽快建立起完善的社会性控制狂犬病体系,对广大群众加强宣传教育,普及预防狂犬病的基本知识,同时,加强管犬、灭犬及野生动物保护区的管理措施,保护好生态环境。

2 加强犬咬伤者的伤口管理,开展一级护理工作

实验证明,咬伤后彻底处理伤口,可降低发病率9~18倍(一般咬伤),重度咬伤在1h内伤口处理得当,并同时应用免疫血清+疫苗可降低发病率3.5~6.0倍。

(1)伤口的及时彻底清洗是预防狂犬病感染的重要手段之一 有些伤者怕麻烦,不愿清洗或是草草了事,护理人员应告知早期彻底清洗伤口的重要性,协助其用20%肥皂水或0.1%的新洁尔灭,反复冲洗5~20min(二者不可同用),对较深的伤口可用注射器或插入导管对伤口深部行灌注冲洗,然后用70%~75%的酒精或碘酒消毒伤口,伤口一般不缝合,严禁包扎。如伤及大血管或撕裂较大时,应在彻底清洗伤口的前提下稀疏缝合,在伤口周围用足量抗狂犬病血清浸润注射,必要时,可用破伤风抗毒素及抗生素。

(2)注射抗狂犬病血清的护理 咬伤后72h内注射抗狂犬病血清可降低发病率,注射抗狂犬病血清有时不易被伤者接受(伤者会顾虑血清对身体产生不良反应,或是经济原因)。这时要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告知抗狂犬病血清是被动免疫抗体,它可中和入侵人体的狂犬病毒(在注射疫苗后,自动免疫的抗体要在10~14天后产生),从而抑制病毒繁殖,延长潜伏期。再用疫苗,形成被动免疫抗体-自动免疫抗体“接力”式地持续,使重伤患者的发病率显著下降。注射血清前要仔细询问既往有无过敏史,并做血清过敏试验,如血清试验阳性者,可改用人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血清行脱敏注射。

WHO建议:见表1。首先应尽可能多的在伤口部位浸润注射,最后将多余的抗狂犬病血清注射到大腿肌肉(头部咬伤者可注射于颈背部肌肉),总量按40IU/kg计算,特别严重者可酌情增至80~100IU/kg。注射完毕后要留观伤者15~30min才能离开,告知伤者有可能发生血清迟缓过敏反应,一般在3~14天内注射部位可出现红肿、瘙痒,严重者累及全身,这时千万不要紧张恐惧,可按常规抗过敏治疗。

(3)注射人用狂犬病纯化疫苗的护理 要督促伤者必须全程足量按时接种完疫苗。但血清与疫苗两种制品的注射部位和器具要严格分开。疫苗应注射在伤口对侧的上臂三角肌内(成人)或伤口对侧的大腿前内侧肌肉内(儿童),按0、3、7、14、28天各注射狂犬病疫苗1支,儿童剂量相同。严重咬伤者在0、3天要加倍量注射疫苗,联合应用血清者,在全程注射完后第15、75天或第10、20、90天加强注射疫苗。

(4)饮食护理 被犬咬伤者在经过上述三个重要环节的处理后,还要注意合理的饮食,禁忌辛辣食物、浓茶、酒、咖啡,避免过度劳累、受寒。酗酒、身体虚弱等不良因素的刺激,可使潜伏期内的病毒提前致病。

(5)被污染的衣物管理 狂犬病毒不耐强酸、强碱及高温,50℃15min,60℃5min,100℃2min即被灭活,告知伤者被动物撕裂的衣服应及时更换煮沸,以防止再接触皮肤和黏膜发生“非咬伤性接触感染”。

3 加强犬类管理,推行管、免、灭相结合的综合性预防和控制措施

开展各种宣传形式,教育群众遵纪守法,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狂犬病预防工作。禁养区应坚持捕杀野犬和违章犬,对家犬、实验用狗、军犬进行预防接种,并登记管理。对进口动物与境外带入犬应实行严格的检疫和免疫制度。对已被打死的疯动物严禁吃肉剥皮,及时焚烧和挖坑深埋,防止野生动物刨土、啃尸,污染环境。

4 完善二、三级护理工作

因为狂犬病潜伏期最长可达30余年,所以护理人员有责任进行科普宣教,普及狂犬病的预防知识,提高人群的防病意识。对于已确诊的患者,不能在病室内高声谈论患者的病情,护士在实施护理操作过程中,应动作轻巧,加强心理护理,尊重和安慰患者,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患者住过的病室及用过的物品要彻底消毒,同时做好自身的防护。

总之,虽然狂犬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们生命的重要疾病,且影响狂犬病的危险因素众多,但目前积极的预防仍是首要的措施。医护人员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进行探索与研究,采取最有效的护理手段,为降低狂犬病的发病率做出贡献。

狂犬病的预防措施

1、控制和消灭传染原

狂犬是人类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因此,对犬进行免疫、捕杀狂犬、野犬,是狂犬病的最有效措施。在狂犬病流行区内应在最短时间人至少对805以上的犬进行免疫,患狂犬病的猫也是传染源之一,有条件的地方也可对猫进行免疫。凡是发现患狂犬病的动物,都应立即捕杀。对患狂犬病动物尸体应焚烧或远离水源深埋(2米以下),不得剥皮和食肉。

2、伤口处理

对伤口应立即用20%肥皂水或1%新洁尔彻底冲洗,然后用70%的酒精和碘酊擦几次。如有免疫血清,可注入伤口底部及四周。除非伤及大血管需要紧急止血外,可不缝合或包扎伤口。

3、接种狂犬疫苗和应用抗血清

我国目前使用的是地鼠肾细胞培养疫苗,咬伤者于0、3、7、14、30天各注射一支(2ml),严重咬伤者(指头、面、颈或多处被咬伤),在全程五针后的第10天和第20天时再各注射一支,疫苗注射于臀部肌肉。

抗狂犬病血清的应用:对咬伤严重或伤口距头较近(如胸、面、上肢等部位),为防止在短期内(疫苗未起保护作用前)发病,必须使用抗狂犬病血清。注射方法:按每公斤体重0.5-1.5ml计算,分次肌肉注射,在72小时内注射完毕。也可在伤口周围作浸润注射。抗血清注射前必须进行过敏试验,阴性者可立即应用,阳性者要进行脱敏处理后方可注射。过敏试验:用生理盐水将血清稀释10倍,注射0.1ml于前臂掌侧皮内,观察30分钟,出现红疹或丘疹则为阳性,应脱敏。脱敏方法:将10倍稀释的抗血清,按0.2ml注射数次,每次观察10-30分钟,若无气喘,脉搏加快或紫绀等现象,酌情增加注射量。三次无反应,即可全量注射。

咬伤前的预防免疫措施:对兽医、畜牧、饲养、屠宰、皮革加工人员及狂犬病毒实验室工作人员、疫苗生产人员,均宜预防注射,即用组织培养佐剂疫苗,隔月注射一针,共注射3针,每隔1-3年加强一针。

什么是狂犬病

狂犬病(rabies)又称疯狗症,因狂犬病患者怕饮水、恐惧流水声,亦称恐水症(hydrophobia),是一种侵害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狂犬病毒存在于感染动物的唾液内,患狂犬病的动物通过咬伤或舌舐粘膜或新近皮肤破损处(如被抓伤伤口)等方式传染给其他动物或人。

狂犬病毒主要在动物间传播。狗、猫、狐狸或蝙蝠等都可能患病并传染。人在被病犬咬伤后,如未经处理,则约有30%-70%的人会被感染狂犬病并在潜伏期之后发病,这里强调的是病犬,如果是没有携带狂犬病毒的狗咬到人是不会有狂犬病的,但是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判断肇事狗到底是否不携带病毒。

狂犬病只能在发病前预防,一但发作出现症状,一般在10天内死亡。狂犬病死亡率为几乎是100%。目前为止,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人在狂犬病发作之后幸存。每年有超过5.5万人死于狂犬病。一但感染上狂犬病病毒,最有效的处理方法是接种狂犬病疫苗,严重时要并用抗狂犬病血清。只要及时的接种疫苗,一般都能诱发机体产生足够的免疫力消灭病毒,避免发病。

对于部分有会受狂犬病病毒感染的高风险人士,可以作事先的疫苗接种。比如工作中要接触蝙蝠的人,或要在狂犬病发生频繁的地区长时间停留的人员。

狂犬病是怎么回事

提到狂犬病,大家就会想到是被疯狗咬到了,其实不光是狗咬会得狂犬病,哺乳动物中都可以成为病患。请看下文关于狂犬病详细资料。

狂犬病,俗称疯狗症,是一种人畜共通传染病,病原体为狂犬病病毒,它会导致动物的急性脑炎和周围神经炎症,没有接受疫苗免疫的感染者,当神经症状出现后几乎必然死亡,通常的死亡原因都是由于中枢神经(脑-脊髓)被病毒破坏,最终死于植物神经受损导致的脏器衰竭。但是只要及时的接种疫苗,一般都能诱发机体产生足够的免疫力消灭病毒。

哺乳动物中,灵长目、食肉目、翼手目等目的动物都可以成为病患,如人、猫、狗、雪貂、浣熊、臭鼬、狐狸、狼、熊、蝙蝠还有马;而啮齿目动物(除海狸外)很少感染,如松鼠、花栗鼠、兔子等,但为了保险起见,被啮齿动物如鼠咬伤后还是应该注射狂犬病的疫苗。病毒大量存在于发病者的脑脊液、口水和体液中,绝大部份通过咬伤传播,很多时令染病的人或动物特别活跃,在没有激怒的情况下发起攻击,展现其他不寻常的行为。狂犬病亦可以以麻痹方式出现,令患者显得沉默内向。亦有未经确认的实例表明病毒可经气溶胶由黏膜或呼吸道传染,在探索有狂犬病蝙蝠的洞穴时被含有蝙蝠粪便的气溶胶感染。狂犬病从一个人传到另外一个人极为少见,曾出现于器官移植,极少出于人咬人或接吻,2004年在美国一个未诊断为狂犬病的患者过世之后捐献内脏,获得捐献的四个人因狂犬病身亡。

狂犬病如何预防措施

1、控制和消灭传染原,狂犬是人类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因此,对犬进行免疫、捕杀狂犬、野犬,是狂犬病的最有效措施。在狂犬病流行区内应在最短时间人至少对805以上的犬进行免疫,患狂犬病的猫也是传染源之一,有条件的地方也可对猫进行免疫。凡是发现患狂犬病的动物,都应立即捕杀。对患狂犬病动物尸体应焚烧或远离水源深埋(2米以下),不得剥皮和食肉。

2、家养的犬,应定期进行预防接种。目前我国生产的狂犬病疫苗有两种,即狂犬病疫苗与狂犬病弱毒细胞冻干苗。狂犬病疫苗,犬的用量是:体重4千克以下的3毫升,4千克以上的5毫升。被病犬咬伤的动物,应立即紧急预防接种,在这种情况下,只注射1次疫苗是不够的,应以3~5个月的间隔注射两次。注射疫苗的犬可获半年的免疫期。

3、接种狂犬疫苗和应用抗血清,我国目前使用的是地鼠肾细胞培养疫苗,咬伤者于0、3、7、14、30天各注射一支(2ml),严重咬伤者(指头、面、颈或多处被咬伤),在全程五针后的第10天和第20天时再各注射一支,疫苗注射于臀部肌肉。

4、对咬伤的人,应迅速以20%肥皂水冲洗伤口,并用3%碘酒处理,还要及时接种狂犬病疫苗(第一、三、七、十四、三十天各注射1次,至第四十及五十天再加强注射1次),常可取得防治效果。

5、立法、管理与教育:是控制狂犬病流行的社会基础。养犬许可与登记制度(包括农村)。控制与消灭流浪犬或野狗。严格免疫注射措施。在省级动物疫控中心建立狂犬病实验室检测能力,常年开展动物狂犬病诊断、流调与监测。政府的行政与经济支持。技术培训:培训狂犬病防治技术人员(省、市、县和乡)。社区与农村教育,普及狂犬病防治知识。流浪犬、猫管理:扑杀或送往专门动物收养中心。犬、猫生育控制。

狂犬病会影响小儿智力发育吗

狂犬病又称恐水症,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人多因被病犬咬伤后而受感染。本病以兴奋、恐水、怕风、流涎、咽喉肌痉挛、全身瘫痪为特征。

本病世界各地都有发生,儿童患狂犬病比成人多,因儿童喜欢追逐犬类,对行为异常的犬类缺乏辨别能力,不知躲避又无自卫能力,故被咬伤的机会较多。狂犬病毒一般存在于狼、狐、豺、野犬、鼠、兔、蝙蝠等野生动物中,家犬、猫、牛、羊、马等家养动物接触上述病兽也易传染上。在动物管理措施缺乏,家养动物狂犬病没有控制的地区,狂犬病易在犬中流行,也可导致人狂犬病流行。动物狂犬病中,犬狂犬病占90%,其他家养动物占5%~10%,其中猫占多数。

被病犬咬伤或病猫抓伤后一般在3个月内发病,短的8天,长的可达1年发病。头、面部被咬伤,伤口深者发病早。病儿开始感觉伤口疼痛和麻木感,随后有发热、多汗、全身疼痛不适、失眠或嗜睡等症状,对痛、声、风、光等刺激开始敏感,较大儿童可诉咽喉部有紧缩感。 1~3天后病儿进入兴奋状态,较大儿童会感到极度恐怖,有大难临头之预兆感,还可有意识模糊、言语杂乱、辨别方向错误及颈部僵硬等脑膜刺激症状,最突出的症状是怕风、恐水。当吞咽食物和水时,咽喉部肌肉出现疼痛性抽动,以后遇到风、声音、气味、光亮、见水或说到水,均可引起咽喉部肌肉抽动。小儿流涎较多,体温可达39.5℃~40.5℃,咽喉部肌肉抽动使病儿感到极度痛苦,不仅无法进食和饮水,还可导致呼吸困难和缺氧,严重者出现全身抽动。病儿常在发作中死于呼吸、循环衰竭。存活小儿于1~3天后抽搐停止,逐渐安静,然后出现瘫痪,以肢体瘫痪多见。呼吸微弱不整齐,血压下降,脉搏减弱,四肢冷,常因呼吸和循环衰竭死亡。

由于狂犬病发病后死亡率极高,小儿发病过程中反复出现咽喉部肌肉抽动,甚至全身抽搐都可导致脑缺氧,出现呼吸及循环衰竭时可导致脑缺氧缺血性损伤,如患儿抢救存活智力发育肯定会受到影响,故应预防狂犬病的发生。首先要做好动物管理,犬或猫应进行预防接种,动物患狂犬病后应立即捕杀、深埋,不可剥皮,这样可消灭传染源。被犬咬伤或被猫抓伤后应在2小时内及时、彻底地处理伤口,并注射狂犬疫苗,以预防发病。

狂犬病的治疗效果不佳,应采取适当措施减轻患儿痛苦和对症治疗,还要注意预防狂犬病者感染医护人员。病儿应单独隔离,由专人护理,病室应避光,保持安静,周围不要有噪声、流水声。兴奋不安时可给镇静剂,输液供给营养,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呼吸衰竭是引起死亡的原因,故出现呼吸衰竭时应进行气管切开、人工呼吸器维持呼吸等方法纠正呼吸衰竭。还要使用免疫抑制剂和抗病毒药物,干扰素、阿糖胞苷等可干扰病毒复制。

春季如何预防狂犬病

狂犬病又称恐水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人感染后一旦发病,病死率100%。初期表现为特有的狂躁、恐惧不安、怕风恐水、对声、光等刺激敏感,流涎和咽肌痉挛,最终因呼吸或循环衰竭而死亡。

动物感染发病后表现狂暴不安和意识紊乱。病初主要表现精神沉郁,举动反常,如不听呼唤,喜藏暗处,出现异嗜,好食碎石、木块、泥土等物。不久,即狂暴不安,攻击人畜,常无目的地奔走。

目前正值狂犬病高发季节,与易患狂犬病的动物接触机会多的人应提前预防注射狂犬疫苗,如被犬类咬伤后感觉异常,应立即就诊,以免错过免疫时机,危及性命。如发现猫犬等动物异常,应立即隔离,并报告畜牧兽医部门,进行相应处理。

人发生狂犬病后症状

在狂犬病的早期,病人多有低热、头痛、全身发懒、恶心、烦躁、恐惧不安等症状。接着,病人对声音、光线或风之类的刺激变得异常敏感,稍受刺激立即感觉咽喉部发紧。被病兽咬伤的伤口周围,也有麻木、痒痛的异常感觉,手脚四肢仿佛有蚂蚁在爬。两三天以后,病情进入兴奋期。病人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突出表现为极度恐怖,恐水、怕风,遇到声音、光线、风等,都会出现咽喉部的肌肉严重痉挛。病人虽然非常渴却不敢喝水,喝了水也无法下咽,甚至听到流水的声音或者别人说到水,也会出现咽喉痉挛。严重的时候,病人还有全身疼痛性抽搐,导致呼吸困难。狂犬病的病人,神志大多数 清醒;但是,也有部分病人出现精神失常,说胡话。兴奋期约有两三天后,病人变得安静下来,但是,随之出现全身瘫痪,呼吸和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都会出现衰竭,迅速陷入昏迷,十几个小时以后,就会死亡。狂犬病的病程,一般不超过6天。

预防方法

控制野生动物间的传播,通过投喂含口服狂犬疫苗的诱饵实现控制宠物间的传播,为宠物强制性接种狂犬疫苗,对易感人群预防性免疫接种,为易于接触到狂犬病病毒的人群接种狂犬疫苗被咬伤后预防性处理用消毒剂充分清洗伤口,如双氧水、碘基消毒剂、0.1%新洁尔灭,或3%-5%肥皂水,迫不得已的时候甚至只用清水洗涤也有意义。但是注意不要用嘴吸伤口,因为口腔中的微小破损可能拉近狂犬病毒与脑的距离!(参见前面关于病理部分的描述。)较深伤口冲洗时,用注射器伸入伤口深部进行灌注清洗,做到全面彻底,再用75%乙醇消毒,继之用浓碘酊涂擦。局部伤口处理愈早愈好,即使延迟1、2天甚至3、4天也不应忽视局部处理,此时如果伤口已结痂,也应将结痂去掉后按上法处理。清洗伤口之后就应该注射狂犬病疫苗;接种疫苗的同时,还可以在伤口附近浸润注射狂犬病病毒抗血清,但是如果使用抗血清的话,有必要加大疫苗的用量,以避免抗血清降低疫苗的效果。

急救措施

1、被流浪动物或者是不能辨明其健康与否的动物咬伤或抓伤后,应立即用肥皂水反复冲洗伤口,再用碘伏消毒(不是碘酒,碘酒即碘酊,会刺激皮肤黏膜)。伤口不要包扎,要保持暴露,因为狂犬病菌属于厌氧菌,包扎导致伤口缺氧反而会加速病菌繁殖。在被咬(抓)伤24小时内到防疫站,疾控中心接种疫苗。(医院不提供疫苗接种)

2、狗咬伤分健康狗咬伤和狂犬病狗咬伤(后者又称狂犬病或恐水病),前者多无生命危险,后者常存于疯狗唾液中的狂犬病毒,除狗之外,带毒的猫、狼咬伤后,也会发生本病,被感染狂犬病的动物咬伤未做防注射者的发病率达30%~70%以上。

传染源管理

(1)加强犬和猫的管理,控制宠物间的传播。野犬应捕杀,为宠物强制性接种狂犬疫苗,发病的犬、猫立即击毙、焚毁或深埋。

(2)控制野生动物间的传播,通过投喂含口服狂犬疫苗的诱饵实现。

疫苗接种

为易于接触到狂犬病病毒的人群接种狂犬疫苗。我国现用的是地鼠肾细胞培养狂犬病因定毒的甲醛灭活疫苗,免疫方法为肌肉注射5针,即第0、3、7、14、28天各注射2ml,如咬伤程度严重或伤处近中枢神经可加倍量注射疫苗,疫苗使用如不及时或剂量不足都会影响预防效果。疫苗应在有效期内使用。

抗狂犬病毒免疫血清的使用:在人被咬伤后,除对伤口立即清洗外,还可应用高价抗狂犬病毒免疫血清,以人的免疫血清为佳,剂量为每公斤体重肌注20-40国际单位,其中一半注射于伤口周围。如应用马的免疫血清应有用前需做过敏试验,阴性者方可注射。

打了假的狂犬疫苗怎么办 打了假的狂犬疫苗会得狂犬病吗

可能会得狂犬病。

以目前长春长生出的假疫苗为例,此疫苗仅是生产流程造假,但药品是有效的,而且临床上暂未发现有打了这个价疫苗出现不良伤害或疫苗抗体无效的案例,因此打了长春长生公司制作的假狂犬疫苗暂无得狂犬病案例。

如果是打了非法厂家生产的假狂犬疫苗,可能疫苗成分或产品本身都是有问题的,这种疫苗目前在市面上基本是不存在,因为正规的狂犬病预防处置机构包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预防接种门诊和一些开设狂犬病预防处置的医院急诊科都是国家批准的,除非是在小地方、不正规的地方接种的狂犬假疫苗,那么这些地方可能由于保存不当或产品有问题,导致狂犬疫苗无效,而被咬的患者刚好又感染了狂犬病毒,那么就会引发狂犬病发作。

但打狂犬疫苗本身是用来预防狂犬病发作,即使是假疫苗也不会诱发狂犬病的,最多无效罢了,患者不用太多担心,如果你打了假的狂犬疫苗,只需采取上述步骤方法解决即可。

狂犬病是世界上病死率最高的传染病,目前尚没有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一旦发病,几乎100%死亡。

狂犬病的预防

狂犬病的预防主要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接种疫苗等几个步骤。控制传染源主要是家养犬免疫、消灭流浪犬以及对可疑病犬和猫的捕杀。对家养犬进行登记,给予预防接种。对狂犬、狂猫应立即击毙,以免伤人。咬过人的家犬、家猫等应设法捕获隔离10天。病死动物应焚烧或深埋,不可剥皮食肉。

相关推荐

被狗咬出血不打针行吗

被狗咬出血打不打针也有两种情况。 生活中的狗、猫都能携带狂犬病病毒,而家狗携带狂犬病毒还可以无症状,因此,若是咬你的狗狗不是自家的,并且没有打过狂犬病预防针,这种情况下最好是去打针,以防万一。 现在很多人家里养狗都会定期的给宠物打预防针,并且对狗狗做了比较好的控制,很少和其他“流浪者”接触,这种狗狗是不可能会有感染上狂犬病毒的机会,咬伤人也可不打针,清理创口避免感染发炎就好。

夏天9大儿童常见伤害的急救术,非常实用! 咬伤

1、用肥皂水、清水、洗涤剂或对狂犬病毒有可靠杀灭效果的碘制剂、乙醇等,彻底冲洗孩子伤口至少20分钟。 2、彻底冲洗后,用2%~3%碘酒或75%酒精涂抹孩子伤口,以清除或杀灭局部的病毒。 3、必须在24小时内带孩子去医院,让医生看看需不需要打狂犬疫苗。

狂犬病发病率

很多报道都表明,狂犬病的发生概率正在逐年的上升。这关于犬类狂犬病毒的影响是息息相关的。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对犬类进行定期性的清洁,避免引起身体上病菌的感染是非常重要的。 2008年8月发表在国际学术杂志《BMC传染病》的一文《中国狂犬病趋势(1990-2001年)以及广东省暴露后治疗》,指出“1996年报道的狂犬病例只有159例,但到2006年这一数字跃升到3279例,增加了20多倍。”作为一种毒害人类神经非常强悍的病毒,狂犬病导致的死亡率几乎是 100%。此消息一出,中国不少舆论和媒体开始报道狂犬病

治疗狂犬病的药品

目前由于治疗和预防狂犬病的药品主要有以下几种。 抗狂犬病血清 [功效主治]:用于配合狂犬病疫苗对被疯动物严重咬伤如头、脸、颈部或多部位咬伤者进行预防注射。被疯动物咬伤后注射愈早愈好。咬后48小时内注射本品,可减少发病率。对已有狂犬病症状的患者,注射本品无效。 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 [功效主治]:用于预防狂犬病。 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功效主治]:主要用于被狂犬或其他疯动物咬伤、抓伤患者的被动免疫。所有怀疑有狂犬病暴露的病人均应联合使用狂犬病疫苗和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如果病人接种过狂犬病疫苗并且具

狂犬病日常生活中一定要远离以下几点

在患上狂犬病的人正在治疗期间时,想及早的康复,对于日常护理也是不能够少的,日常护理也是康复的一个关键过程,狂犬病的日常护理都是什么呢?在哪些方面做好护理工作呢?首先在饮食上要注意到吃一些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在生活方面要使病人的室内保持安静,防止音、光、水和风等刺激性,这个要进行隔融,做到这些才会有利于狂犬病患者的康复。 1、管理传染源。对必须饲养的猎犬、警犬及实验用犬,应进行登记,并做好预防接种。发现病犬、病猫立即击毙。对不明原因死亡的动物焚毁或深埋,切忌剥皮或进食。 2、伤口早期处理。被咬伤后应及时以2

狂犬病疫苗注射时间

1、狂犬病疫苗注射时间 对一般咬伤,即皮肤无流血的轻度擦伤、抓伤或破损皮肤被舔舐,应于0(第1天,注射当天)、3(第4天,以下类推)、7、14、30天各注射该疫苗1安瓿。 对严重咬伤,除应按上述方法注射该疫苗外,应于0、3天注射加倍量疫苗,并在0天注射疫苗的同时用抗狂犬病血清。凡联合使用抗狂犬病血清或免疫球蛋白者,必须在疫苗全程注射完毕后,再加强注射2—3针疫苗,即在全程注射后第15、75天或第10、20、90天分别加强注射1针。 凡注射疫苗1天前注射抗狂犬病血清、慢性病人如肝硬化、免疫缺陷症、服用免疫抑

狂犬病发病率

很多报道都表明,狂犬病的发生概率正在逐年的上升。这关于犬类狂犬病毒的影响是息息相关的。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对犬类进行定期性的清洁,避免引起身体上病菌的感染是非常重要的。 2008年8月发表在国际学术杂志《BMC传染病》的一文《中国狂犬病趋势(1990-2001年)以及广东省暴露后治疗》,指出“1996年报道的狂犬病例只有159例,但到2006年这一数字跃升到3279例,增加了20多倍。”作为一种毒害人类神经非常强悍的病毒,狂犬病导致的死亡率几乎是100%。此消息一出,中国不少舆论和媒体开始报道狂犬病

狂犬疫苗管多长时间 为什么狂犬疫苗不是终身免疫

因为狂犬疫苗是灭活疫苗。 狂犬疫苗是一种狂犬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型的灭活疫苗,这类疫苗因为抗体是蛋白质,会在人体中随着时间而代谢水解掉,因此一旦过了有效期,就没了作用。

狂犬疫苗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狂犬疫苗是用狂犬病病毒接种于动物组织,再人工灭活制成的,它的毒副作用大小直接跟它的纯度有关。狂犬疫苗的毒副作用表现主要为:局部红肿及发热、皮肤荨麻疹、皮肤血管神经性水肿等。 即使是质量没问题的狂犬疫苗,也与其他众多疫苗一样,在接种后,部分人群可能不同程度产生某些不良反应,如出现手脚痛、全身发热、疲劳乏力、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等。不管采用的疫苗有无被通报出现问题,接种者都应密切关注自身反应,一旦注射后有明显不适且持续时间较长,建议立即联系当地疾控部门。 宠物店主人、郊区养狗者应提前接种狂犬疫苗 目前全世

恐水症应该如何预防

被狗及其他动物如猫、鼠等咬伤后如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得狂犬病的机会就会增大。所以,凡被上述动物咬伤后都必须尽快进行以下处理。 1、清创伤口。清创伤口是被狂犬或正常犬及其他动物咬伤后一道首要措施。伤者要及时用20%肥皂水或0.1%的新洁而灭溶液把伤口反复冲洗干净,然后用2%的碘酒或75%的酒精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但切勿包扎。 2、注射狂犬病血清。伤口处理完后,如被犬咬伤过重或高度可疑狂犬咬伤时,应立即到当地防疫部门注射狂犬血清,因为狂犬病的发病潜伏期最短只有10天左右,而狂犬疫苗全程免疫大约需10~1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