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老人排尿难查查糖尿病

​老人排尿难查查糖尿病

糖尿病引起排尿障碍的原因,是由于糖和脂肪代谢紊乱影响了膀胱平滑肌收缩的缘故。资料显示,40%的男性和22%的女性糖尿病患者,开始时具有无尿意和排尿间隔时间延长的现象;随着血糖不断增高,就会出现排尿困难,膀胱内残余尿增多,膀胱扩张,膀胱平滑肌张力减低;病情如进一步发展,就会发生尿路感染、尿液逆流、菌血症和肾功能损害。

人到老年,常有排尿障碍。不同的是,老妇的排尿障碍表现为尿失禁,而老先生则表现为尿潴留。当老先生出现尿潴留时,人们首先考虑的是前列腺肥大。不过除此之外,还得查查是否罹患糖尿病,尤其是原先就有糖尿病,但病家自以为血糖较“稳定”的老年人。

张小姐的母亲近一个时期来总是排尿不畅,先后看过泌尿科、肾科、妇科和内科,讲不出究竟是什么病。用过多种治疗方法,但收效甚微。直到出现尿潴留,不得已到医院导尿。后来住院检查,查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均超出正常。经过治疗,其母亲的血糖基本恢复正常,排尿障碍也消失了。

实践证明,张小姐母亲的排尿障碍与血糖异常有关。张小姐说,她母亲确实患有糖尿病,但几年来一直在服药,并没有感到异常。再说,得了糖尿病后有“多饮多食多尿”的“三多”症状,而其母亲非但无多尿反而少尿,这是怎么回事呢?

糖尿病引起排尿障碍的原因,是由于糖和脂肪代谢紊乱影响了膀胱平滑肌收缩的缘故。资料显示,40%的男性和22%的女性糖尿病患者,开始时具有无尿意和排尿间隔时间延长的现象;随着血糖不断增高,就会出现排尿困难,膀胱内残余尿增多,膀胱扩张,膀胱平滑肌张力减低;病情如进一步发展,就会发生尿路感染、尿液逆流、菌血症和肾功能损害。

男性糖尿病患者排尿困难,大多人会想到前列腺肥大,很少会考虑到糖尿病性排尿障碍,容易发生误诊,延误治疗。所以,对于老年人的排尿困难,诊断的思路应该拓宽些,作一些糖尿病诊断的检查项目并非多余。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讲,别太自信自觉症状,应该定期检查有关糖尿病的化验项目。平时要养成定时如厕的习惯,不管是否有便意,每隔3小时上一次厕所。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积极医治原发性疾病——糖尿病。

外阴瘙痒要排查糖尿病

在糖尿病门诊,因为外阴瘙痒久治不愈而查出糖尿病的患者经常会有。对因为外阴瘙痒到妇科就医的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一定要排除了血糖高的因素,再进行专科的治疗。专家介绍说,一些患者在发现患糖尿病时,外阴瘙痒的症状就已很严重。由于患者长期被瘙痒症状所困扰,不断就医,反复用药,导致菌群失调,使症状加重。甚至血糖降到了正常值,瘙痒的症状也迟迟难于好转。最糟糕的是,外阴瘙痒的顽固程度,一旦影响了患者正常的饮食起居,血糖还会因此升高,所以有时血糖升高和外阴瘙痒两个症状会是“摁下葫芦起来瓢”。

治疗糖尿病引发的外阴瘙痒,首先要降血糖,同时还要进行外阴的抗感染治疗和用药。专家介绍,该院的内分泌门诊会给这类瘙痒患者开出因血糖高导致外阴瘙痒的专业用药,并且配合普通瘙痒症状的用药,以便使患者尽快摆脱困境。

中老年女性患者由于雌激素降低、抵抗力下降等原因,一旦患上外阴瘙痒,就更苦不堪言。所以对糖尿病病程长的中老年女性患者来说,控制好血糖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专家提醒:患有糖尿病的中老年女性,更要保持外阴清洁,日常保健中可使用雌激素软膏,帮助改善外阴的菌群状况。如果在血糖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出现外阴瘙痒的问题,还要配合妇科的检查。

外阴瘙痒要排查糖尿病

在糖尿病门诊,因为外阴瘙痒久治不愈而查出糖尿病的患者,经常会有。对此,对因为外阴瘙痒到妇科就医的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一定要排除了血糖高的因素,再进行专科的治疗。他介绍说,一些患者在发现患糖尿病时,外阴瘙痒的症状就已很严重。由于患者长期被瘙痒症状所困扰,不断就医,反复用药,导致菌群失调,使症状加重。甚至血糖降到了正常值,瘙痒的症状也迟迟难于好转。最糟糕的是,外阴瘙痒的顽固程度,一旦影响了患者正常的饮食起居,血糖还会因此升高,所以有时血糖升高和外阴瘙痒两个症状会是“摁下葫芦起来瓢”。

治疗糖尿病引发的外阴瘙痒,首先要降血糖,同时还要进行外阴的抗感染治疗和用药。祝主任介绍,该院的内分泌门诊会给这类瘙痒患者开出因血糖高导致外阴瘙痒的专业用药,并且配合普通瘙痒症状的用药,以便使患者尽快摆脱困境。

中老年女性患者由于雌激素降低、抵抗力下降等原因,一旦患上外阴瘙痒,就更苦不堪言。所以对糖尿病病程长的中老年女性患者来说,控制好血糖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祝主任提醒:患有糖尿病的中老年女性,更要保持外阴清洁,日常保健中可使用雌激素软膏,帮助改善外阴的菌群状况。如果在血糖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出现外阴瘙痒的问题,还要配合妇科的检查。

必须筛查血糖的人群

代谢综合征

2型糖尿病病友因存在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的情况,可同时或先后出现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高血液黏稠度等,这虽不属于糖尿病症状,但有这些情况时,应注意血糖是否升高。因为糖尿病常和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高血液黏稠度并存。

容易感染

糖尿病人群由于营养不良,长期的饮食较少,影响免疫功能,导致抵抗力降低,容易出现皮肤疥肿,呼吸、泌尿胆道系统的各种炎症,且治疗困难。现实生活中,有人因为后背反复出现皮肤疥肿,治疗效果差,最终被诊断为糖尿病。如果你经常发生各种炎症类疾病,不要忘记查血糖。

皮肤感觉异常

这一症状的出现是因为糖尿病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引起。糖尿病病友感觉神经障碍引起四肢末梢部位皮肤感觉异常,如蚁走感,四肢麻木,瘙痒,尤其女性外阴瘙痒可为首发症状。如果你的皮肤感觉异常,别忘记查血糖。

黑棘皮病

黑棘皮病是以皮肤颜色加深、变黑,角化过度,疣状增生为特征的皮肤病。如果你的脖子、腋下、肘关节、膝关节、腹股沟处、其他皮肤皱褶处等皮肤异常发黑,且洗不掉。需要检查血糖,因为黑棘皮症者多存在胰岛素抵抗。

性功能障碍

糖尿病引起的血管、神经系统病变及心理障碍等易引发男性阳痿、女性性冷淡、月经失调等性功能障碍。也就是说,如果你存在性功能障碍,一定要查原因,治疗,看是否由于糖尿病所致。

排尿困难

排尿意识低下,排尿间隔时间延长,乃至排尿困难,膀胱内余尿增多,膀胱扩张等症,都是糖尿病的反应。严重者可出现尿路感染、尿液逆流、肾功能衰竭等合并症,有的还引起菌血症,难以医治,预后很差。中老年男性出现排尿困难,只考虑前列腺肥大是不全面的,还应检查是否患有糖尿病,有可能是糖尿病神经病变所致。

老人糖尿病

1、起病隐藏症状不典型

老年糖尿病临床往往不典型或无症状,仅有1/4或1/5老年糖尿病病人有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症状。相反,以非特异症状(疲乏无力、体重下降、或反复感染)为主诉在临床上不少见,但易被忽视。随年龄增长,动脉硬化,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表现为尿糖阳性率低或血糖和尿糖程度不符。故虽尿糖阴性,不能排除糖尿病。

2、并发症多

老年糖尿病一般病程较长,易发生各种大血管或微血管并发症,如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痛风、糖尿病肾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皮肤搔痒、脑卒中和各种感染症状。

3、并存疾病多

老年人普通存在器官老化和推行病变,易并存患各种慢性非感染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缺血性肾病、白内障等。

4、易发生非酮症高渗综合症和乳酸性酸中毒

60岁以后随黏性增长,糖尿病高血糖急症酮症酸中毒和非酮症高渗综合症的病死率高达40%。急性感染是最常见的诱发因素,过量用双胍类药,尤其苯乙双胍使肝脏处理乳酸能力减弱,乳酸堆积导致乳酸性酸中毒。

5、血糖控制不良或用药不当易发生低血糖

这与老年人自身保健能力差、医从性差及社会心理因素有关。有人抽样调查,发现老年糖尿病患者真正坚持治疗、做好自我保健、使血糖水平达到要求者不足1/4。老年人由于脏器功能衰退,对药物的敏感性改变,药物使用不当易发生低血糖反应。

老年尿失禁检查项目是什么

1.排尿记录

病史是诊断尿失禁的一个重要部分。尿失禁病史复杂,此外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老年病人很难准确表述其症状的特点和严重程度。排尿日记能客观记录病人规定时间内的排尿情况(一般记录2~3天),如每次排尿量、排尿时间、伴随伴随症状等。这些客观资料是尿失禁诊断的基础。

2.体检

了解有无、脑卒中、脊髓损伤和其他中枢或外周神经系统疾病等与尿失禁相关的体征,了解有无心力衰竭、四肢水肿等。

3.实验室常规检查

应进行的实验室检查有尿常规、尿培养、肝肾功能、电解质、提示有多尿现象,应行血糖、血钙和白蛋白等相关检查。

糖尿病并发症有哪些 排尿困难

有将近21.7%的男性糖尿病患者都会出现排尿困难的症状,因此一旦中老年人出现了排尿问题,就应该考虑一下患有糖尿病的可能性。

老年人糖尿病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1)方法:测血糖应该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或已糖激酶法,因比较特异,邻甲苯胺法(Somgyi法)也是被WHO认可的,其测定值稍微偏高,以往的一些方法如FolinWu法,班氏法等都已被淘汰了,因为这些方法被血中许多还原物质所干扰,特异性低,测值偏高,测血糖应测静脉血浆中的葡萄糖浓度,指尖毛细血管全血(实际上大多数血糖仪仍为测毛细血管血浆)也可以用,但与生化法测定值比较仍然存在误差。

(2)正常值:正常人的血糖相当稳定,空腹在3.8~6.1mmol/L,餐后2h在4.4~7.8mmol/L,但在餐后1h(高峰)为5.6~8.9mmol/L,男女性别无差异,但在50岁以上,每增加10岁,餐后1h血糖可增加0.5mmol/L(相当于10mg/dl),故80岁以上老年人1h血糖可高达10mmol/L以上。

IGT(impaired glucore tolerance)即耐糖量减低,它正常人与糖尿病大致相同,它有时已经有糖尿病人的代谢紊乱特征,同时,IGT的自然史说明,它并不一定都变成糖尿病,国内报道:432例IGT在两年之后,有15.3%发展为糖尿病,31.7%仍为IGT,53.0%恢复到正常血糖水平,但国外报道6年以后有约2/3的IGT转变为糖尿病。

除诊断糖尿病外,血糖测定还用于追踪及监控病情,观察治疗效果,糖尿病分型,诊断及治疗低血糖,诊断不稳定型糖尿病等等,这些将在有关章节中介绍。

2.尿糖定性及定量试验

(1)试纸法尿糖定性试验:将试纸插入新鲜尿中,取出吸干,60min后与标准目试比色,以-,±,+,++,+++,++++表示尿糖的有无及多少,方便简便,价廉,适于常规检查(如1天4次)及家庭自我监护用。

研究发现尿糖“-”或“±”不能判断空腹及餐后血糖已获控制(<7.80.5mmol/L);但对餐后2h,可以大致判断为控制合格(<12mmol/L),故此种尿糖检查在空腹时意义不大,但在餐后检查有价值。

尿糖阳性,能判断血糖多在12mmol/L以上,但无半定量价值。

(2)尿糖定量:手工及自动生化分析仪都能作尿糖定量,可用来判断血糖控制程度及观察治疗效果,出报告的单位为浓度mg/L或g/L;或排出率g/24h,后者必须有尿量及收集时间长短的记录,24h尿糖排出量在正常人为<0.5,糖尿病控制较好时<25g,>25g为控制不佳,>40g为尿糖明显增多。

(3)肾性尿糖:是一种少见的肾脏功能紊乱,与糖尿病无关,表现为尿糖阳性同时血糖并不高,作一个OGGT同时分别测定每小时的尿糖定性或定量,诊断不难,对比分析同一时间的尿糖和血糖,可以发现病人的糖尿阈值低于正常人(正常值10mmol/L),此病是由于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障碍所致,不要误诊为糖尿病,有学者发现有少数糖尿病患者有肾性糖尿,尤其是患糖尿病较久者,多因已伴有肾脏(包括肾小管)损害所致。

3.糖化血红蛋白(HbA1及HbA1c)的测定

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GHb)是葡萄糖及其他糖类与血红蛋白发生反应的产物,这种反应是直接反应不需酶参与,故又称为非酶糖(基)化,此反应符合质量作用定律,即反应产物与参加反应物质的浓度成正相关;当糖的浓度含量高时,GHb也愈多,GHb占总血红蛋白的比例也愈高。

目前测定HbA1c及HbA1的用途,在于追踪病情,观察疗效,与血糖测定相比,它可以大大延长检查周期,减少检查频度,本测定是一项实用的方法,但不能代替血糖测定的功能,比如调整剂量,抢救酮症酸中毒及低血糖时,血糖测定仍然是必须的。

X线,CT,磁共振成像,B超,彩超,心电等辅助检查,协助临床诊断及治疗是不可缺少的。

相关推荐

患了糖尿病以后会导致头晕吗

大家都知道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并且很多患者即使患了此病还不知晓,因头晕等到医院检查时,往往发现血糖高得惊人,那么,糖尿病到底有哪些症状呢?专家提示,我们一定要留意那些不易被察觉的症状哦。 1.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但人消瘦 胃口也大增,但人却消瘦了不少,很多人以为自己患了甲状腺疾病。然而,糖尿病也会引起患者吃得多、人消瘦的情况,患者还会经常感觉口渴想喝水,老是上厕所,这是糖尿病的典型“三多一少”症状——多饮、多尿、多食、消瘦。 2.突然视力模糊,看不清东西 人的眼睛里有一个扁圆形的透明体,称为“晶状体”

妊娠期糖尿病筛查

测血糖“筛查”妊娠期糖尿病 虽然妊娠期糖尿病可在产后恢复,但仍有1/3的人在产后5-10年发展为糖尿病。而且“糖妈妈”生的孩子以后出现儿童期2型糖尿病发生率也会大大增加。 大多数人怀孕前并没有糖尿病,怎么怀孕后会无缘无故患上糖尿病呢?马文君说,在妊娠期,妇女由于糖代谢、内分泌的变化容易患糖尿病。一般来说,两步检查便可以辨别出“糖妈妈”。 第一步:糖筛查试验 妊娠24周左右的准妈妈,将50克葡萄糖粉,溶于200ml温水中,5分钟内服完。从开始服糖水时计时间,1小时抽静脉血测血糖值,若≥7.8mmol/L为糖

如何缓解女性排尿困难

排尿困难是指排尿时须增加腹压才能排出,病情严重时膀胱内有尿而不能排出称尿潴留。排尿困难可分功能性和阻塞性两大类。 病因:排尿困难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1. 阻塞性排尿困难(1)膀胱颈部病变膀胱颈部被结石、肿瘤、血块、异物阻塞;或因子宫肌瘤,卵巢囊肿,晚期妊娠压迫;因膀胱颈部炎症、狭窄等。 (2)后尿道疾患因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癌,前列腺急性炎症、出血、积脓、纤维化压迫后尿道;后尿道本身的炎症、水肿、结石、肿瘤、异物等。(3) 前尿道疾患见于前尿道狭窄、结石、肿瘤、异物,或先天畸形如尿道外翻,阴茎包皮嵌顿,阴茎

妊娠期糖尿病筛查

糖筛”是妊娠期糖尿病筛查的简称,糖筛高危一般医生会建议继续做糖耐检查,以确诊有无妊娠合并糖尿病。 孕妇糖筛查一般建议在妊娠24~28周之间做。 如何做糖筛: 1、孕妇糖筛抽血前晚8点后禁食。 2、孕妇糖筛应空腹抽血,一般医院都是安排早上,过时不侯。3、孕妇糖筛抽血前一个小时喝葡萄糖水(50克葡萄糖溶解在半杯水中,5分钟内喝完)。 4、如果路程超过一小时者,请将糖水带在路上口服。 最重要的是:孕妇糖筛必须喝完糖水超过一个小时才能抽血的! 孕妇糖筛方法:空腹抽一次血,口服50g葡萄糖,1小时后测血糖值,如果≥

糖尿病的初期表现

餐后低血糖 在糖尿病早期,胰岛素分泌过程缓慢,当达到高峰时,餐后血糖高峰已过去,会发生低血糖反应,表现为餐后3—5小时出现头晕、眼花、心慌,甚至昏迷。屡发餐后低血糖者,应警惕患糖尿病的可能。 肢端麻木 糖代谢障碍常并发周围神经炎,出现手足麻木,感觉减退或消失,行走时似踏在棉垫上。此类症状在40%的糖尿病病人中出现。所以,有原因不明的手足麻木者,应查血糖。 缠绵不愈的感染 糖尿病患者白细胞的防御和吞噬能力降低,高糖又有利于致病菌生长,常使皮肤、口腔、肺脏、尿路、阴道等器官发生感染。所以反复发生感染,并缠绵不

尿失禁的诊断方法

尿失禁的诊断方法 排尿记录 病史是诊断尿失禁的一个重要部分。尿失禁病史复杂,此外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老年病人很难准确表述其症状的特点和严重程度。排尿日记能客观记录病人规定时间内的排尿情况(一般记录2~3天),如每次排尿量、排尿时间、伴随伴随症状等。这些客观资料是尿失禁诊断的基础。 体检 了解有无、脑卒中、脊髓损伤和其他中枢或外周神经系统疾病等与尿失禁相关的体征,了解有无心力衰竭、四肢水肿等。 实验室常规检查 应进行的实验室检查有尿常规、尿培养、肝肾功能、电解质、提示有多尿现象,应行血糖、血钙和白蛋白等

糖尿病足如何检查

神经性病变的检查:脱鞋,认真检查足部,包括承受压力的突起部位(足跟、跖骨头)、足趾之间、足及腿部的动脉搏动。利用直径不同的细尼龙丝来检查触觉,缺乏触觉的患者发生足溃疡的可能性很大。检查鞋内有无异物,从中可以看出您有无足部的压力异常或其他问题。 有明显异常者应进行X线片检查。缺血性病变的检查:当您出现足部苍白或发紫,休息时疼痛,有时伴有针刺觉异常,皮肤常发凉,有营养不良的改变如毳毛缺失和趾甲萎缩,足背动脉甚至腿部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等。此时应进一步作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与足的动脉,测定踝肱指数。如果怀疑有严重的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很多糖尿病患者并没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不明原因体重减少),因此即使身体发出了一些警告,也没有考虑是糖尿病的可能,从而贻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其实,只要细心发现,别忽视身体上的某些异常变化,发现糖尿病或许并不难。 1、性功能障碍 特别是中年肥胖的性功能障碍者,可考虑糖尿病的可能,需及时检查血糖情况。 2、突如其来的视力减退 突然发生,或迅速加重的近视、视力模糊等视力减退的情况发生时,在找不到原因的情况下,可考虑检查一下血糖。 3、餐后低血糖 糖尿病早期由于胰岛素分泌过程缓慢,当达到胰

糖尿病的检查项目

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惟一标准。有明显“三多一少”症状者,只要一次异常血糖值即可诊断。无症状者诊断糖尿病需要两次异常血糖值。可疑者需做75g葡萄糖耐量试验。 尿糖:常为阳性。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160~180毫克/分升)时尿糖阳性。肾糖阈增高时即使血糖达到糖尿病诊断可呈阴性。因此,尿糖测定不作为诊断标准。 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是葡萄糖与血红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应不可逆,HbA1c水平稳定,可反映取血前2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判断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状态最有价值的指标。 糖化血清蛋白:是血糖与

孕妇糖尿病筛查几周做 孕妇糖尿病筛查的重要性

妊娠期糖尿病对孕产妇及胎婴儿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1、孕产妇易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胎膜早破;感染;早产,如果没有及时诊断和治疗,严重者可发生酮症酸中毒,产后可能长期患有糖尿病。 2、早孕胚胎处于高血糖的环境中,易于发生自然流产、胎儿畸形。 3、孕晚期易于发生胎儿缺氧,严重者可能发生胎死宫内。 4、高血糖易使胎儿生长为巨大儿,分娩时难产、剖宫产的机会增加。 5、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胎儿肺发育成熟缓慢,出生后易于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严重者窒息死亡。 6、胎儿出生后脱离母体高血糖环境,容易发生低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