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骨骼数量比成年人多
婴儿骨骼数量比成年人多
婴儿的骨骼数量多于成年人。成年人体内拥有206块骨头,但婴儿的数量会多些。一个新生儿的骨架大约由300个不同的部位构成,它们是骨骼和软骨的混合物。软骨会最终固化为骨骼,这一过程被称为骨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婴儿体内“额外”的骨头会融合形成更大的骨头,到成年时骨骼的总数量就减少到206块。
影响骨骼生长的因素很多,如先天性疾病、严重的营养不良、严重的维生素(维生素食品)D缺乏、干骺端发育不良及软骨发育不全等多种骨代谢疾病,均可妨碍骨骼的生长和长骨端的发育,都会引起儿童骨生长障碍,最终出现身材矮小。
钙的吸收与身高无关
儿童时期吸收钙主要用于骨骼的生长和矿化,因此,保证钙摄入量是必要的。婴儿和青春期骨骼生长最快,钙储存量最多。有人提出,低钙摄入量可能是限制儿童正常生长和骨骼矿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多项研究,没有证明钙对儿童的身高有明显的影响,对骨密度有没有影响仍有争论。
给儿童补钙虽然使钙的总摄入量增加,但是也使钙的吸收利用率降低。青春期膳食钙的吸收率要高于其他阶段。从幼年到成年,人的钙摄入量偏低时,补钙有益,但摄入量高时,补钙无益。
儿童对钙的需要量实际值仍不清楚。但在生命的第一年,机体钙含量增加快于生命周期的其他任何时期。一般认为,4个月以内婴儿,每天母乳所产生的钙完全可以满足婴儿的生理需要,而且母乳中钙含量不随母亲摄入钙量的多少而改变,因此,正常情况下母亲每天产奶中含有钙的平均量可作为建议供给量的依据。对于那些不吃母乳而吃牛奶的婴儿,建议应适当补钙,因为与母乳相比,牛奶中钙磷比值较高,磷的摄入量增加,妨碍钙吸收,降低血清钙,并刺激甲状旁腺激素的合成和骨质的钙吸收。
专家指出,青春前期和青春期的青少年,对钙的需要量的确要大于幼儿和学龄前儿童。但单纯补钙并不能明显改善儿童身高,反而会导致孩子早发育,骨骺线提早闭合。所谓“吃了补钙产品就长高”的广告宣传缺乏科学依据。专家指出,均衡的营养、合理的运动是保证我们骨健康最重要,也是最切实、有效的途径,在此基础上,通过科学、适量补充钙,才能有效地促进骨骼健康。
胎中胎能活吗
大多数寄生胎随宿主年龄增长而长大,多数可长至200-600克,最大者可达2000克以上。寄生胎的存活年限也随宿主年龄的增长而存活很久;最长可达30-40年,然而多数是在宿主幼小时出现不适症状后通过手术取出。寄生胎大多在婴幼儿时即被发现,但是如果寄生的胎体生长缓慢,则宿生在幼年时没有症状,到了成年寄生胎长大后才被发现,此时极易与肿瘤相混淆。鉴别的方法是进行X线摄影或CT扫描,寄生胎大都有骨骼的影子,而肿瘤则没有骨骼的阴影。还有一种肿瘤叫畸胎瘤,它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三个胚层的衍生物所构成的混合瘤,犹如一个畸形的胎儿,虽然在X线检查时可以发现骨骼或牙齿,但最多不过几枚,所以亦易于与寄生胎鉴别。
婴儿可以吹空调吗 婴儿吹空调注意什么
婴儿吹空调时不能一直将门窗紧闭,家长要适当开窗通风,因为长期的密闭环境容易滋生病菌,而宝宝的身体免疫力较低,容易出现呼吸系统疾病,经常开窗通风能够房子婴儿患病。
吹空调时,空调的吹风口不要对着婴儿,可以将吹风口对着墙壁一侧,这样避免冷风直吹宝宝,导致宝宝身体不适。
婴儿在吹空调时,衣服比成年人多一件即可,不过婴儿的皮肤娇嫩,出汗较多,服装用料要柔软、吸湿、透气性好、洗涤方便的,以浅色的纯棉或纯针织品为宜。并不是衣服数量越多对宝宝越好。
侧睡会不会改变脸型
一般不会。
不会从根本上改变脸部骨骼形状,不过少数人会出现大小脸的情况,不排除有咀嚼习惯的影响。尤其是成年人,骨骼已经成型,不会受睡姿的影响。如果是婴儿的话,长期侧睡会影响头型,建议在照顾睡觉的时候注意翻身和睡姿。
怎么促进男孩骨骼发育
四肢和躯干相比,相对地较短。随着年龄的增长,四肢长骨增长速度远较躯干增长迅速。四肢短于正常的,常见于呆小病、软骨营养障碍等,新生儿及小婴儿的小腿有些向外弯曲,是一种生理现象,至6~12个月时逐渐改变接近于正常。2~7岁小儿有轻度膝内、外翻,尚若正常情况,如果不是患有佝偻病,膝内、外翻可在生长过程中自行纠正。小儿关节附近的韧带较松驰,关节容易脱臼,故不易过度牵引和复位,如果发生脱臼,较易复位,不需特殊处理。小儿的骨盆容量小,男女间形状上无明显差别。
促进宝宝骨骼发育的食物 学龄前的幼儿适当摄取钙质,对于促进骨骼发展及强化骨骼,是有帮助的,因此家长应让孩子从饮食中均衡摄取各项钙质食物,如牛奶、乳酪、鱼、篙苣菜等食物,适度避免摄取汽水、可乐等苏打水,以减少或阻碍钙质吸收。
在骨骼的结构中,成人有206块骨骼,小婴儿有350块骨骼,而增强宝宝骨骼必须的营养素为钙。 宝宝到底需要多少的钙质呢?年龄大的婴儿对钙质的需求量比初生儿来得高;而学步中的孩童对于钙质的摄取也要加强,以促进及强化骨骼的发展。骨骼正常与否对于宝宝及成人都有重大的影响,若钙质缺乏可能会造成:低钙 ..
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下,平常的时候可以多带孩子们去进行锻炼和运动,这样有助于孩子的身体发育,同时平常的时候还要多吃一些营养丰富的食物,特别是骨骼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同时也是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可以。
这些事影响宝宝骨骼发育
新生儿骨骼数量比成年人206块还多,大约有300个骨骼和软骨的混合物,那些软骨最终会经过骨化的过程形成骨骼,等到成年时减少到206块,婴儿骨骼发育常会受到很多因素影响,比如营养不良、缺钙、缺维生素、先天性疾病引起等,这些都会阻碍人体骨骼正常发育,所以父母要尽量避免日常生活中影响宝宝骨骼发育的事情发生。 影响宝宝骨骼发育的事儿
一、抱姿不正确
大人对宝宝爱不释手,长期抱着宝宝,再加上抱姿不正确,宝宝浑身不舒服就会哇哇大哭,对宝宝骨骼发育危害很大哦。因为婴儿时期骨骼发育还未定型成熟,如果宝宝的脊柱长期弯曲,发育就会畸形并难以矫正,以后变回出现驼背、脊柱侧弯等现象。此外,家长也要注意婴儿颈部肌肉支撑头部的力量很微弱,抱小孩时过多摇晃容易损伤婴儿大脑。
婴儿不会抬头时,大人的抱姿应该是一只手托住婴儿脑袋,另外一只手从两腿中间穿过去抱,等宝宝3个月后,就可以摒弃横着抱,多采用竖着抱的方式让宝宝的腿能自然伸缩。
二、宝宝会爬、会走时期发生脱臼
当宝宝腰部的扁骨和四肢的长骨都稳定了就到了会爬会走的阶段,这时候宝宝骨骼的硬度还不够,如果下半身体重超负荷的话,可能会出现X型腿或者O型腿,不过随着宝宝成长,这种情况会逐渐好转的。这个时期最好不用有太大的外力猛拖、拽拉宝宝四肢,否则很容易导致宝宝脱臼。
这个时期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一个小时抱着宝宝,帮他练习爬行和站立的训练,注意不要用双手太快、太猛的拽拉宝宝。在家长的帮助下训练,相信宝宝的全身各关节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还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和大脑智力发育。
三、让宝宝坐太久
作为家庭主妇的妈妈不仅要照顾小孩还得做家务,所以常常让宝宝自己长时间坐着,方便自己去做家务。然后婴儿骨骼还很柔嫩,中医也说了“久坐伤肉”,宝宝长时间坐着会阻碍血液循环,抑制消化器官和心肺代谢产物活动,对脊柱更是会产生不良影响。
所以,如果宝宝没有学坐的意愿,家长就不要让宝宝太早学坐,等到宝宝6、7个月时,自然就能开始独坐。太早学坐反而会导致婴儿脊柱弯曲现象。
四、给宝宝穿不合适的鞋子
给婴幼儿买鞋子是很讲究的事情,因为宝宝骨骼发育阶段可能会因为鞋不合脚而影响到脚关节。
家长给宝宝选鞋子时,一要选择平底鞋,不要为了增加美感选择有高度的后跟,那会破坏宝宝脚部的受力平衡,影响关节机构。其次,选择的童鞋鞋底软硬要适度,太软的鞋底会增加宝宝走路的力量,使人疲劳,而且也容易伤害脚部娇弱的弯窝处。科学的鞋跟高度应该在6mm-15mm之间,鞋底厚度则是5mm-10mm。
乳钙的作用
乳钙有什么作用,这是广大宝宝家长所想知道的。近来家长们经常听到宣传说要科学喂养宝宝,而婴儿乳钙就很符合科学喂养的方式。但是婴儿乳钙的好处有哪些,婴儿乳钙对于宝宝的身体起到了哪些关键性的作用?恐怕很多家长并不能说的清楚,那么就让麦宝专家告诉你吧。
钙是人体内含量多的矿物质之一,约占体重的1.5%—2%。人体对钙的需要量很大,婴幼儿在出生第一年生长最迅速,1周体重增长3倍,身长增长O.5倍,这就需要大量的钙盐沉积在骨组织内促进新骨的形成和骨的生长。首先啊,钙能够组成人体的骨骼和牙齿,能够占到1.5%和2%,所以啊婴儿乳钙可以有效地强壮婴幼儿的骨骼以及牙齿的健康。其次,作为婴儿乳钙能够缓解神经兴奋性。
吃什么能帮助长骨骼
在骨骼的结构中,成人有206块骨骼,小婴儿有350块骨骼,而增强宝宝骨骼必须的营养素为钙。但宝宝到底需要多少的钙质呢?年龄大的婴儿对钙质的需求量比初生儿来得高;而学步中的孩童对于钙质的摄取也要加强,以促进及强化骨骼的发展。
骨骼正常与否对于宝宝及成人都有重大的影响,若钙质缺乏可能会造成:低钙血症(造成心血管及神经系统失常)、身高不足、软齿症(造成牙齿钙质不足)、佝偻病(造成骨骼异常变位)、肌肉强直性收缩(造成肌肉收缩失控)、骨质疏松症(造成骨骼空洞化)等疾病。
骨中钙质需与磷酸结合,才可被储藏起来,如果无磷酸的话,人体就无法将钙质善加利用,但若磷酸量过多,则为处理过剩磷酸,骨中钙质会一起损失,因此理想体内钙磷比为l:2,血中钙磷比为l:l。钙的来源以奶制品主,如:牛奶或乳制品、乳酪,其他如豆类食品、篙苣等绿叶蔬菜。维生素D含量高的食物如:鱼肉、奶油、蛋、肝,和牛奶等也有利骨质保健。另外摄取充足的维生素C也有利合成胶原质,此也是骨骼的主要基质成分。
婴儿骨骼数量比成年人多
1.婴儿的骨骼数量多于成年人。成年人体内拥有206块骨头,但婴儿的数量会多些。一个新生儿的骨架大约由300个不同的部位构成,它们是骨骼和软骨的混合物。软骨会最终固化为骨骼,这一过程被称为骨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婴儿体内“额外”的骨头会融合形成更大的骨头,到成年时骨骼的总数量就减少到206块。
2.双手和双脚含有人体半数以上的骨骼。骨骼不是均匀分布在体内的,有些部位的骨骼数量远多于其他部位,每只手有27块骨头,每只脚有26块。也就是说,双手和双脚的骨头数量共为106块,占人体骨骼总数的一半以上。
3.多根肋骨,影响健康。大部分成年人有24根(12对)肋骨,但每500人中会有一个人的肋骨比别人多一条,这根肋骨被称为颈肋。它生长在颈部的底侧,正好位于锁骨上方。颈肋可能会对血管或神经造成挤压,诱发胸廓出口综合征,表现为肩部或颈部疼痛、肢体感觉丧失、血液凝块等。
4.舌骨是最“孤单”的骨头。舌骨是喉咙中一块马蹄型的骨头,它位于下颌与甲状软骨之间。舌骨是人体中唯一与其他骨头不相连的骨骼。由于它所处的位置,舌骨可以与喉和舌头协同工作,组成人类的发声系统。
5.“骨瘤”是人类已知最早的肿瘤。骨骼是由活性细胞构成的,与人体内的其他细胞一样,骨骼细胞也易发生病变,导致肿瘤,甚至癌症。骨瘤是一种古老的疾病。2013年,科学家在穴居人的肋骨中发现了距今12万~13万年前的骨瘤,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古老的人类肿瘤。
6.第一只假体由古埃及人发明。大约在3000年前,古埃及人发明了第一个具有实用功能的假体——人造大脚趾。安装假脚趾的埃及人走路很接近健全人。
7.骨骼并不是人体内最坚硬的物质。骨骼的强度和刚性都很高,能承受很大的外力;骨骼比钢铁还要坚固。但它们并不是人体中最坚硬的物质。最坚硬的是牙釉质,这种物质能对牙冠起到保护作用,它的高强度是因为它拥有的高浓度矿物质,特别是钙盐。
8.人并不直接控制骨骼。当人们移动胳膊、腿和其他身体部位时,并不是因为神经系统告知自己的骨头要移动,而是告知了与骨骼连接在一起的肌肉去移动身体部位。
9.人类掌握骨折康复术已超过3500年。据《临床骨科及相关研究期刊》2009年发表的一项文献回顾显示,早在约公元前1600年,古埃及人就懂得了如何处理骨折。
儿童骨龄检测怎么做 测骨龄测哪里
一般手腕部最理想,因为腕关节和手骨骼数目多,骨骺数目多,集中了大量的长骨、短骨和圆骨,且出现和闭合时间跨度大,是观察骨龄的理想部位能够集中地反映了全身骨骼生长和成熟状况。
人有多少块骨骼呢
成人有206块骨头,这是全球人类的“总体”而言的。人群中在这方面存在差异。我国科学工作者1985年进行的抽样调查表明,中国人的骨头要比欧美人少,大多数人只有204块骨头。而在欧美,绝大多数人有206块骨头。这是由于大多数中国人的脚上第5趾骨为2块骨头,不像欧美人有3块骨头。每只脚少1块,所以只有204块。
人体最长的骨头是股骨,即大腿骨,它通常占人体高度的27%左右,有记录的最长腿骨为75.9厘米。而耳朵里的镫骨是人体内最小的骨头,它只有0.25~0.43厘米长成年人骨的重量约为体重的1/5,刚出生的婴儿骨重量大约只有体重的1/7。
功能
保护功能:骨骼能保护内部器官,如颅骨保护脑;肋骨保护胸腔。
支持功能:骨骼构成骨架,维持身体姿势。
造血功能:骨髓在长骨的骨髓腔和海绵骨的空隙,透过造血作用制造血球。
贮存功能:骨骼贮存身体重要的矿物质,例如钙和磷。
运动功能:骨骼、骨骼肌、肌腱、韧带和关节一起产生并传递力量使身体运动。
大部分的骨骼或多或少可以执行上述的所有功能,但是有些骨骼只负责其中几项。
男性和女性在生理上存在着差距,所以在骨骼上也有着一定的差别,人有多少块骨骼?以上已经做了详细的解答,对于骨骼的保护,我们平时要注意,不要做超负荷的运动,要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骨骼感到疼痛的时候,要积极的去医院接受治疗,不要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
不同阶段的婴幼儿 该怎样补钙
对于婴幼儿来说,保证充足的钙质摄入,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是极为重要的。钙是构成人体骨骼的主要成分,据研究证实,人体中钙的99%集中于骨骼和牙齿中,其余的1%以游离状态存在于软骨组织细胞外液及血液中。骨骼钙与血液中钙维持着动态平衡,即骨中钙不断释出,进入血液中,而血液中的钙又不断地沉积于成骨细胞中。这就是骨的更新过程。这种更新过程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慢。幼儿的骨骼更新是每一至二年一次,而成人更新一次则需十至十二年。由此可见,钙对小儿的体格发育是很重要的,婴幼儿时期缺钙或因长期慢性腹泻而影响钙的吸收,将直接影响骨骼的正常发育,导致佝偻病的发生。多次营养调查结果显示,钙是目前我国居民容易缺乏的营养素之一,大多数人每天的钙摄入量均达不到推荐摄入量。婴幼儿正处于人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这期间钙缺乏,更是影响重大,做父母的应懂得这一道理,在宝宝出生后,就要开始补钙等。
u 不同阶段的孩子,补充的方法应有所区别
1至6个月的婴儿,钙的适宜摄入量为300mg/天。宝宝刚出生时,胃容量只有25—50ml,出生后第10天时可增加到约100ml,到6个月时约200ml。这个阶段的宝宝,一方面胃肠道很脆弱,另一方面,胃容量很小。因此,这个阶段补钙最好以母乳为主,母乳中的钙含量虽然比牛乳低,但钙磷比例恰当,为2:1,有利于钙的吸收。母乳中含钙量约为350mg/L,如果孩子一天吃奶800ml,那么母乳能提供300mg左右的钙,通常出生前6个月的全母乳喂养婴儿不会有明显的缺钙。但对于母乳数量不足的妈妈来说,就要在母乳不足时,给孩子选择质量可靠的配方奶粉和钙质补充剂了,否则会影响到孩子的生长发育。
6-12个月的孩子消化功能相对于新生儿要强一些,在12个月时胃容量可以达到300—500ml,这个阶段的宝宝普遍都已添加了辅食,并且断奶。在这个阶段,许多孩子的主要食物是配方奶粉,外加一些辅食。该阶段的孩子钙需要量为400mg/天,这个阶段补钙的主要方式是选择高品质、高安全性的奶粉,另一方面可选择一些优质的钙补充剂。
1周岁以后到满3周岁之前为幼儿期。幼儿期生长发育虽不及婴儿迅速,但也非常旺盛,虽然幼儿期的孩子胃容量有所增加,消化功能有所加强,但是牙齿的数目有限,胃肠道消化酶的分泌及为肠道蠕动能力相比成人还相差甚远。幼儿期钙的适宜摄入量为600mg/天,由于膳食中钙的吸收率仅有35%,因此奶及其制品是膳食钙的良好来源。
3周岁以后,到6-7岁入小学前成为学龄前期。与婴幼儿期相比,此阶段生长发育速度减缓,大脑及神经系统发育持续并逐渐成熟。为了满足学龄前儿童的骨骼生长,每日平均骨骼钙储留量为100—150mg,钙需要量3岁为350mg/日,4-6岁为450mg/日。在这个阶段,孩子已经能够正常进食,应多选择钙含量丰富的奶及奶制品,吸收率高,是儿童理想的钙质来源。豆类及其制品尤其是大豆、黑豆含量也较为丰富。
注意影响宝宝骨骼成长的因素 宝宝骨骼光补钙还不够
它能促进骨细胞的增殖及活性,并加速新骨细胞的钙化。儿童缺锌不仅会出现智慧、心理发育障碍,骨骼发育也会迟缓。儿童锌元素的需求量大约每天每公斤体重0.3~0.6毫克。
铜元素能影响骨磷脂的合成,如果缺乏可抑制新骨生成。人体对铜的需求量与年龄有关,儿童每天约需1毫克。坚果类、海产品、动物肝脏、小麦、干豆类等含铜颇丰。
它是软骨生成中不可缺少的辅助因数,如果缺乏则会妨碍软骨生长,造成软骨结构和成分的改变,最终导致骨骼畸形。婴儿每天需锰0.5~1.5毫克,儿童为1.5~3毫克。
生理作用:镁元素对正处于生长发育中的宝宝非常重要,因为它在骨骼的生长发育中起间接调控作用。如果缺镁最常见的表现为骨骼过早老化、骨质疏松、软组织钙化。
骨骼的数量
成人骨头共有206块,分为头颅骨、躯干骨、上肢骨、下肢骨四个部分。但儿童的骨头却比大人多。因为:儿童的骶骨有5块,长大成人后合为1块了。儿童的尾骨有4~5块,长大后也合成了1块。儿童有2块髂骨、2块坐骨和2块耻骨,到成人就合并成为2块髋骨了。这样加起来,儿童的骨头要比大人多11~12块,就是说有217~218块。医学书上说,初生婴儿的骨头竟多达305块。
不过,某些骨头会再生出“副骨”或“子骨”来。例如,有些人每只手和腕部有“副骨”或“子骨”来。例如,有些人每只手和腕部有“副骨”及“子骨”24块,每只脚有26块。在身体的膝、肘、脊椎部位,有时也会另外长出小骨来,不过各人额外长出的骨头多少不一样。要是把“融骨”或“子骨”算进去,成人的骨头那就远不止206块了。但由于这些“额外小骨”的意义不大,我们只要知道成人有206块骨头就行了。
当然,说成人有206块骨头,这是全球人类的“总体”而言的。人群中在这方面存在差异。我国科学工作者1985年进行的抽样调查表明,中国人的骨头要比欧美人少,大多数人只有204块骨头。而在欧美,绝大多数人有206块骨头。这是由于大多数中国人的脚上第5趾骨为2块骨头,不像欧美人有3块骨头。每只脚少1块,所以只有204块。
人体最长的骨头是股骨,即大腿骨,它通常占人体高度的27%左右,有记录的最长腿骨为75.9厘米。而耳朵里的镫骨是人体内最小的骨头,它只有0.25~0.43厘米长成年人骨的重量约为体重的1/5,刚出生的婴儿骨重量大约只有体重的1/7。
很多骨头最后是愈合在一起了。比如说颅骨,以及尾骨。成年人的尾骨只算一块,但是新生儿那里,还是可以分得开24块的。另外,因为卤门没有合并,整个颅骨当作十几块算,而成年的颅骨虽然也是当作几块算得,但是数目已经减少了很多。
另外,出生儿的骨头都是以软骨的形式存在的,其中的有一些后来并不会骨化,而是保持了软骨的状态。这样一来,这些骨头就自动消失了。 还有为了保护初生儿,人体有些部位多长了几块骨头,这些骨头以后被逐渐吸收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