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善脊柱弯曲
如何改善脊柱弯曲
1手扶肋木体侧屈。身体正侧面对肋木下站立,用胸椎侧凸面方向的手扶持肋木下档。另一侧的手攀握在头顶上的肋木侧,然后向反肋木方面不断作体侧屈运动,必须抬头、挺胸,收腹,上体不能前倾。重复用25~45次,共练习4组。
2悬垂体侧摆。正面双手握单杠或肋木。两腿并拢,向左右侧摆,以使“S”形的脊柱逐渐伸直。重复35~40次,共练习4组。
3单杠单臂悬垂运动。凹侧臂手握单杠悬垂20~30秒钟,跳下休息1分钟,重复练习12~18次。
4单臂上举哑铃运动。身体直立,两只脚与肩同宽,凹侧手持哑铃(10~15磅),向上举起时伸直臂,放下时屈肘,哑铃位于肩侧停止为1次,自然呼吸,重复15~20次,共练习4组。
5单臂拉引橡皮筋。身体直立,两脚与肩同宽,手握橡皮筋一端(另一端挂在固定物上),凹侧臂侧平举,用力向身体另一侧拉引,重复30~50次,共练习4组。
[说明]采用上述矫正训练方法,在于重点加强脊柱较弱一侧的肌肉力量,逐渐把侧凸的脊柱拉直。同时,还要注意经常保持较好的动作姿势,从而达到矫正侧弯的目的
脊柱侧弯是什么原因
1、遗传因素: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流行病研究表明,脊柱侧弯患者的家族中,脊柱侧弯的发生率高于普通人群。虽有不少资料证明,遗传因素在特发性脊柱侧凸,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但对其具体遗传模式尚不明了。
2、胸部病理性脊柱弯曲:幼年患化脓性或者是结核性胸膜炎,患肋胸膜过度增厚并且发生挛缩或者在儿童期施行胸廓成形术,扰乱了脊椎在发育的期间的平衡。均可引起脊柱弯曲。
3、骨质疏松性脊柱弯曲:骨质疏松椎骨变形,从而椎骨间隙不等宽,会造成脊柱弯曲。
4、姿态性和功能性脊柱弯曲:往往由某种不正确的姿势所引起,常在学龄期儿童发现。这类脊柱弯曲畸形并不算是严重的、当患者平卧或用双手拉住单杠悬吊的时候。畸形可自动消失。
5、神经病理性脊柱弯曲:由于脊髓灰质炎、神经纤维瘤、脊髓空洞症、大脑性瘫痪等,使肌肉的张力不平衡所致。患者发病年龄愈小,弯曲畸形也愈严重。
脊柱侧弯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1、脊柱侧弯导致肋骨走行的改变,使胸腔横断面变扁,结果胸腔容积变小,肋骨的改变又使附着其上的呼吸肌的功能障碍,久之,胸壁变得僵硬,呼吸费力,终极可引起呼吸肌疲乏。
2、脊柱侧弯畸形严峻的患者,肺内小气道和毛细血管床可发生扭曲,呼吸及血循环阻力增加,血气交换不足,进而出现肺动脉专家压甚至肺心病。
3、脊柱侧弯导致胸腔内脏改变,主要是肺脏和心脏的功能改变,由于脊柱弯曲,椎体旋转,引起胸廓畸形及呼吸肌疲劳,肺扩张相应受限。肺功能障碍后,可导致缺氧,低氧血症又可引起血球体积增大,进而导致血粘度增高,微循环阻力加大,肺动脉压升高,右心负荷加大。严重者最后可导致心肺功能衰竭。
4、脊柱侧弯导致椎管的改变,由于脊柱弯曲,生理曲线消失,椎管变形,使脊髓及神经根弛张不一,脊髓偏离椎管中央,常偏向凹侧,紧贴凹侧椎弓根旁,因而畸形加重,可产生脊髓受压或神经根牵拉。也可引起腰背及四肢某部位知觉减退。
5、脊柱侧弯导致椎骨的改变,椎骨的畸形是脊柱侧弯的基本病理改变,除先天性弯曲外,脊弯患者常随弯曲的加重而产生椎体两侧或椎体前后的高度不等,整个椎骨向后旋转。
6、脊柱侧弯导致椎间盘改变,椎间盘的形态随着椎体的楔变而楔变。在凸侧椎间盘增厚,纤维环层次增多,而凹侧间盘变矮,纤维环变薄,而髓核移向凸侧。
7、脊柱侧弯导致肋骨与胸廓的改变,随着椎骨的旋转,肋骨一侧隆起一侧凹陷,凸侧的肋椎角变锐,而凹侧的肋椎角增大,胸廓畸形。肋骨本身也常由扁平形改变为三角形。
脊椎弯曲的危害
影响身高
当宝宝出现脊椎弯曲时,身高发育会受到影响,造成发育不良、个子长不高。
外观畸形
宝宝脊柱弯曲后,会出现两个肩膀高度不一样以及驼背等情况,导致身体外观畸形。
影响心肺功能
宝宝脊柱弯曲后可能会出现腰背疼痛,产生骨刺,压迫脊髓或神经,引起截瘫或椎管狭窄,导致限制性肺病,影响胸廓发育,压迫心肺,进而引起心肺功能障碍或衰歇。
影响女孩胸部发育
对女孩来说,脊柱弯曲会导致双侧乳房发育不均匀、一侧肋骨突出。
影响孩子心理健康
脊柱弯曲不仅对孩子身体带来负面影响,同时也会带来心理上的影响,宝宝长大后因为脊柱弯曲可能会羞于见人,产生自卑心理,严重的甚至会形成自闭性格。
如何预防脊柱弯曲
人体的脊柱是躯干的中轴和支柱,是下肢和上肢连接的枢纽,它具有支持体重、保持躯干的平衡、缓和震动和保护脊髓及内脏的功能。脊柱由24块椎骨、一块底骨及尾骨组成。每个椎骨间还有椎间软骨和椎间盘。随着人体活动的重力作用,脊柱在出生后逐渐形成了三个生理弯曲,即颈弯、胸弯和腰弯。颈弯和腰弯向前凸,脊柱从侧面看呈“s”型。由于脊柱周围有韧带加固,又有不同走向的肌肉群牵引和固定,使脊柱具有弹性和柔韧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脊柱的弹性和柔韧性逐渐减退。10~16岁的少年由于生长发育快,骨骼的钙化和肌肉力量都还处于发育过程,三个生理弯曲还没有完全定型。因此,如果这一时期不注意读书写字姿势,劳动时单侧身体用力过多以及缺乏全面体育锻炼,就会引起脊柱变形。最常见的是脊柱向左或向右的侧弯(检查时可见两肩不平,身体向一方倾斜)和向后凸出的驼背。脊柱变形影响健康,能使身体失去平衡,容易发生疲劳,有时会出现腰酸背痛等症状,个别严重的还可影响呼吸器官和内脏的发育。
青少年的脊柱弯曲异常一般是姿势性的,不固定,可以在几个月内通过矫正自己的坐姿、立姿和走的姿势而恢复正常。为了预防和矫治脊柱弯曲异常,要注意培养良好的读写姿势,读写时身体要正直,两肩齐平;站立时挺胸收腹,不扭腰斜肩,双腿伸直,重心在两脚上;走时保持站立的正确姿势,迈步大小适当,双臂自然摆动,头正视前方。
如果已经有了脊柱弯曲异常,要根据弯曲性质和部位进行矫正,如驼背者注意挺胸,向左侧弯者可将左上臂举起,身子向右作侧弯运动,使两侧肌肉的紧张度逐渐相等。日常多做一些有利于身体全面发展的运动,如跑、跳、打球、游泳、垫上运动等,加强全身血液循环,使局部肌肉得到充分的营养供应,对预防和矫正脊柱变形有很大的好处。
正常的体育活动和每日做好广播操是预防脊柱弯曲的好方法。
如果只是“有些不直”,自己时刻注意,睡硬板床,用低枕头,走路注意挺胸抬头收腹,如有时间去学习标准舞,这些都是有利于纠正生理性脊柱弯曲的。
至于病理性的脊柱弯曲,就只好上医院了。我想您不会是病理性的,因为没有其它症状。
背部运动可矫正弯曲脊柱
项新研究成果显示,年纪较大的驼背妇女只要作些简单的背部锻炼,就能明显地矫正背部畸形。一般来说,驼背是骨质疏松的症状,但妇女的脊柱弯曲与习惯性姿势不良或背部支撑力不足有关,不一定全属骨骼疾病。从事此项研究的西纳基医生认为,已患骨质疏松症的妇女,从事增强背部的锻炼肯定有助于改善脊柱的支撑力。
她的研究小组把60名已停经的驼背妇女任意分成两组,一组继续从事她们平时的体力活动,另一组则从事背部锻炼。背部锻炼包括俯卧举起载重的背囊10下,每天做一次,每星期做5天。两年的研究结果证明,那些驼背情况严重的妇女如背肌大大增强,姿势也就显著改善。
如背肌增强得不够,驼背情况则更加严重。华盛顿国家骨质疏松症基金会理会长雷蒙表示,此项新研究证明,增强背部支撑力的锻炼能减轻骨质疏松症所引起的脊柱畸形情况。
脊柱弯曲自我矫正
脊柱侧凸俗称脊柱侧弯,它是一种脊柱的三维畸形,包括冠状位、矢状位和轴位上的序列异常。正常人的脊柱从后面看应该是一条直线,并且躯干两侧对称。如果从正面看有双肩不等高或后面看到有后背左右不平,就应怀疑“脊柱侧凸”。这个时候应拍摄站立位的全脊柱X线片,如果正位X线片显示脊柱有大于10度的侧方弯曲,即可诊断为脊柱侧凸。轻度的脊柱侧凸通常没有明显的不适,外观上也看不到明显的躯体畸形。较重的脊柱侧凸则会影响婴幼儿及青少年的生长发育,使身体变形,严重者可以影响心肺功能、甚至累及脊髓,造成瘫痪。轻度的脊柱侧凸可以观察,严重者需要手术治疗。脊柱侧凸是危害青少年和儿童的常见疾病,关键是要早发现、早治疗。
如何自我矫正脊柱侧弯,首先俯卧向前伸单臂。在垫子上俯卧挺身,使脊柱侧弯的另一例手全力前伸,同侧手后伸,同时做抬头挺胸动作。例如胸椎骨有凸者,可做向前伸左臂的动作,俯卧腿和臂同时上举,俯卧在垫子上,用脊柱侧弯的另一侧手和同侧脚,同时做挺身和上举的动作。重复20~30次,共练习4组。
其次体转动作。两脚开立,扭转躯干,做向胸椎曲凸的同方向的体转运动。完成一次体转后,两臂轻置体侧,再重复上述动作(不要做另一方向的体转动作),在动作过程中强调双腿伸直,不要移动双脚,以免减低练习效果。重复20~30次,共练习4组。
再次单臂外振动作。身体直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弯侧臂伸直空手用力向体外侧振举到极限,用力放下到体前内侧极限,做30~50次。接着手持重物(2.5~5公斤)重复练15~20次,共做4组。
最后持棒向侧上方摆动伸展。俯卧在垫子上,两手宽于肩距,持棍棒或绳子或毛巾,抬起胸部挺腹,弯曲胸椎曲凸面的另一侧手臂,伸直同侧面的手臂用力向侧凸面使劲做摆振式体侧动作,并同时使上体和两臂尽力向上抬起。如持绳子和毛巾,务必绷紧,不让其放松下沉。重复20~30次,共练习4组。
脊椎变形的种类和治疗方法
1、按弯曲方向分:
(1)侧凸:即部分脊柱棘突偏离身体中线称脊柱侧弯,有左侧凸、右侧凸及S形弯,C形弯。
(2)后凸:指胸段脊柱后凸超过生理曲线范围者。
(3)鞍背:是指局部某椎体被破坏,椎体突然向后凸起。
(4)圆背:是指整个脊柱象弓一样向后凸起
(5)畸胸:分两种,一种是胸骨向外突起,另一种是胸骨向内凹陷。
(6)旋转性(扭曲性):是因为腰椎横突一面高一面低或胸骨扭曲形成的,这种弯曲是最复杂,最难治的。
2、按性质分:
(1)功能性(姿势性)脊柱弯曲:往往由某种不正确姿势引起,常在学龄期儿童发现。这类脊柱弯曲畸形并不严重、当患者平卧或用双手拉住单杠悬吊时。畸形可自动消失。
(2)理性脊柱弯曲:由于各种疾病引起的,如脊髓灰质炎、神经纤维瘤、脊髓空洞症、大脑性瘫痪、脊柱结核、佝楼病、小儿麻痹或外伤,压扁性骨折,肺浓肿,大叶性肺炎等使肌肉的张力不平衡所致。患者发病年龄愈小,弯曲畸形也愈严重。
脊柱弯曲的治疗方法:
手法复位:有剥离韧带粘连,改善肌肉营养,加强肌肉中的新陈代谢,增强肌肉弹力的作用,它可以通经活络,改善气血循环,使软组织和韧带得以软化。
牵引:可加大椎体间隙,使已发生粘连的组织剥离,达到复位的目的。
支具固定:经牵引后使用必要的支具迫使已复位的脊椎稳定不变,不发生回缩变化,也有扩大椎体间隙的作用。
电疗:利用电磁疗法,增加对病变部位的吸收功能,改善气血循环,可剥离组织粘连和防止发生再粘连。
药物:根据不同病情及病人体质,采用不同药物、药量予以辅助配合治疗。
脊椎弯曲是怎么引起的
脊柱弯曲是疾病的一种表现。并不代表某一种疾病,它的病因是多种多样的,可分以下类型:
(一)先天性脊柱弯曲 由于先天性脊椎胚胎发育不全,如先天性半脊椎、楔形椎体、蝴蝶椎、椎弓及其附属结构的发育不全,均可引起脊柱弯曲。此种畸形多发生在胸腰段或腰骶段,弯曲出现早,发展快,一般3~4岁的患者就可以有较显著的畸形。
(二)后天性脊柱弯曲
1.姿态性和功能性脊柱弯曲:往往由某种不正确姿势引起,常在学龄期儿童发现。这类脊柱弯曲畸形并不严重、当患者平卧或用双手拉住单杠悬吊时。畸形可自动消失。
2.神经病理性脊柱弯曲:由于脊髓灰质炎、神经纤维瘤、脊髓空洞症、大脑性瘫痪等使肌肉的张力不平衡所致。患者发病年龄愈小,弯曲畸形也愈严重。
3. 胸部病理性脊柱弯曲:幼年患化脓性或结核性胸膜炎,患肋胸膜过度增厚并发生挛缩;或在儿童期施行胸廓成形术,扰乱了脊椎在发育期间的平衡。均可引起脊柱弯曲。
4.骨质疏松性脊柱弯曲:骨质疏松椎骨变形,从而椎骨间隙不等宽,会造成脊柱弯曲。
5.营养不良性脊柱弯曲:由于维生素D缺乏而产生佝偻病的小儿亦可出现脊柱弯曲。
此外,在椎间盘突出症时,神经根受到刺激或压迫;肾周围炎中一侧肌肉痉挛,由于各种原困引起两侧下肢不等长,均可引起功能性脊柱弯曲。压扁性骨折、脱位或脊柱结核亦可引起弯曲。
(三)特发性脊柱弯曲,即原因不明的脊柱弯曲,这部分患者约占80%。其发病原因目前为止可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有些患者其兄弟姊妹、父母等直系亲属中均有脊柱弯曲现象,即有明显的家族史。此类弯曲发生比较晚,一般12~13岁时发现,发展也较缓慢,弯曲部位多局限于腰段,畸形不严重。
2、激素影响: 有些特发性脊柱弯曲患者的身高比同龄非脊柱弯曲者高,使人们想到生长激素可能与脊柱弯曲有关,有人发现生长激素和促生长因子的释放在特发性脊柱弯曲患者中有明显的增高。
3、生长发育不均衡因素 :(1)脊柱前后柱生长不对称。(2)肋骨生长不对称和肋骨血供不对称。(3)弯曲主弧的凹侧椎板、关节突和椎体发育异常。
4、结缔组织发育异常 :在特发性脊柱弯曲的患者中可以发现结缔组织有胶原和蛋白多糖的质与量的异常。这究竟是弯曲的原发因素,还是继发因素尚未定论
5、神经-平衡系统功能障碍 :人体平衡系统的功能是控制作用于人体上的各种重力和维持在各种不同状态下的平衡,在这个平衡系统反射弧中的某个反射环节上出现功能障碍,脊柱就有可能发生弯曲来调整或建立新的平衡。
6、另外:一些临床观察发现,特发性脊柱弯曲人群的母亲年龄大于对照组,即高龄母亲的后代易患特发性脊柱弯曲,且进展快。
脊柱侧弯怎么办
脊柱侧弯的治疗原则:
1.对于轻度、非进行性的麻痹性脊柱侧弯,不需要积极治疗,而应长期随诊观察;
2.如果说侧弯曲度超过,已经20度(Cobb法),并有加重趋势,那就要应予以支架治疗;
3.如果脊柱侧弯曲度,已经超过40度以上,并有进行性加重,那就要应考虑手术治疗;
4.应根据病人的年龄、全身状况、心肺功能、畸形程度以及上下肢功能等,情况考虑治疗方案。
脊柱侧弯的治疗方法
1.手法复位:有剥离韧带粘连,改善肌肉营养,加强肌肉中的新陈代谢,增强肌肉弹力的作用,它可以通经活络,改善气血循环,使软组织和韧带得以软化。
2.牵引:可加大椎体间隙,使已发生粘连的组织剥离,达到复位的目的。
3.脊柱侧弯矫形器(也叫大括号外固定):
适应症为:
(1)脊柱侧弯科布(科布)20度角到45度,和不成熟的骨骼以前的特发性脊柱侧凸的脊柱侧凸患者(多为14岁左右的女孩)
(2)先天性脊柱裂,先天性半椎体,小儿麻痹后遗症引起的脑瘫脊柱侧弯
(3)手术治疗重度脊柱侧凸(角度大于45度科布) ,术前矫正到穿,防止畸形发展。电疗:利用电磁疗法,增加对病变部位的吸收功能,改善气血循环,可剥离组织粘连和防止发生再粘连。
4.药物:根据不同病情及病人体质,采用不同药物、药量予以辅助配合治疗。
除上述治疗外,康复训练是患者恢复必不可少的补充:
1.平躺俯卧一:先请患者俯卧,协助着再将患者的髂塉固定住压好,再请患者将右手尽量伸直去摸膝盖,而左手尽量向前,越过头部伸直以牵拉两侧的背肌。
2.平躺俯卧二:患者俯卧,协助着将患者的髂塉仍固定压好,再请患者双手抱着后头部,再稍微抬高头胸部向右侧弯曲身体。
3.平躺俯卧三:患者俯卧,请患者用双手抓住床缘,以固定胸部于床上,协助着再将患者的双大腿,抱起来稍微抬高,再向左侧弯曲身体。
肩颈自我疏通方法 坐式打躬
接上式,正坐,两手于头后交叉,两肘展平。随两臂水平内收,同时从颈椎开始,逐节往下弯曲,随两臂水平外展,由腰椎开始,逐节抬起后伸。重复6到8次。此式要点在于逐节运动,另外,伸展时要边伸边展,而不可做成向后挤压的感觉。只有这样才能体会到脊柱之间的肌肉运动,从而才能更好的放松脊柱与强化脊柱深层肌群。
此式主要通过脊柱逐节屈曲来放松脊柱,通过脊柱逐节伸展,来强化脊柱深层肌群,同时可起到改善胸椎活动度及放松身体前侧肌群的作用。在改善体态的同时可起到缓解上背部疼痛的作用。
青少年弯腰驼背怎么办才好
脊柱侧弯有的是先天性的,也有些脊柱侧弯是后天性的。先天性脊柱侧弯主要是遗传或者是在母体中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造成的,那么导致后天性脊柱侧弯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由于脊髓灰质炎、神经纤维瘤、脊髓空洞症、大脑性瘫痪等使肌肉的张力不平衡所致脊柱侧弯。患者发病年龄愈小,弯曲畸形也愈严重。
2、幼年患化脓性或结核性胸膜炎,患肋胸膜过度增厚并发生挛缩;或在儿童期施行胸廓成形术,扰乱了脊椎在发育期间的平衡。均可引起脊柱侧弯。
3、骨质疏松性脊柱侧弯:骨质疏松椎骨变形,从而椎骨间隙不等宽,会造成脊柱弯曲。
4、营养不良性脊柱侧弯:由于维生素D缺乏而产生佝偻病的小儿亦可出现脊柱侧弯。
5、由某种不正确姿势引起,常在学龄期儿童发现。这类脊柱弯曲畸形并不严重、当患者平卧或用双手拉住单杠悬吊时,畸形可自动消失。
西医一般采取手术治疗。对于轻度脊柱侧弯的青少年患者,中医可以采取手法复位、牵引、支具固定等。手法复位,有剥离韧带粘连,改善肌肉营养,加强肌肉中的新陈代谢,增强肌肉弹力的作用,它可以通经活络,改善气血循环,使软组织和韧带得以软化。牵引:可加大椎体间隙,使已发生粘连的组织剥离,达到复位的目的。支具固定:经牵引后使用必要的支具迫使已复位的脊椎稳定不变,不发生回缩变化,也有扩大椎体间隙的作用。
青少年脊柱侧弯治疗
在我国,有资料显示儿童脊柱弯曲的发病率为1。06%,它不仅会因形体外观畸形、美观受损给少年儿童带来身体上和心理上的伤害,还会引起心肺功能的障碍和严重的心理障碍,成为严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一种疾病。青少年脊柱侧弯治疗怎么治?这个问题的确需要我们仔细思考。
由于青少年脊柱弯曲有各种各样不同类型,因此脊柱弯曲治疗的方法也不一样。到目前为止,对于青少年脊柱弯曲采取了许多治疗方法,包括:物理治疗、手法治疗和电刺激治疗,但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证明治疗的有效性究竟有多大。尽管一些学者怀疑支具治疗的效果,但是,对于青少年脊柱弯曲,较为广泛接受的非手术治疗方法目前仍然是观察和矫形支具治疗。
而作为青少年脊柱弯曲的手术治疗,目前国内手术大多凭借医生的经验,往往因为手术方法不对而造成畸形加重的情况似乎也屡见不鲜。因此专家提出,开展分型手术治疗非常重要,根据脊柱弯曲的分型考虑做什么手术,而且考虑做还是不做手术,这样可以避免很多不规范,不标准的问题。分型在国际上是一个非常难的一个问题,也是大家讨论的重点问题,以前我们用的分型是国际上的分型,国内没有分型。但实际上在国内病人比国际上更多,而且侧弯也比国际上严重,所以我们应该要自主创新,搞我们自己的分型,更好的标准化规范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