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月经不调的推拿手法 血寒型月经不调推拿

月经不调的推拿手法 血寒型月经不调推拿

1.用掌按法按压肚脐,持续按压3-5分钟,使患者下腹部出现发热感。

2.掌擦背部,以皮肤透热为度。

推拿治月经不调 血热型月经不调推拿

1.用拇指按揉大敦,行间,隐白,解溪,三阴交,血海等穴,每穴操作约1分钟,以得气为度。

隐白: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

大敦:足大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行间:足背侧,当第1,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解溪:足背与小腿交结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足背两条肌腱之间。

三阴交:四指并拢,小指靠在内踝尖上,食指上缘平行线与胫骨后缘交点处就是。

血海:屈膝,手掌五指向上握住膝盖,拇指与其他四指呈45°,拇指指尖处即为血海。

2.按揉肝俞,胃俞,大肠俞,操作3-5分钟。

肝俞:背部,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胃俞:背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大肠俞:腰部,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月经不调有哪几种情况

1、气郁型月经不调:月经后期,量少色暗有块,排出不畅,伴有少腹胀痛,乳胀胁痛,精神抑郁,舌正常或稍暗,脉弦涩,这就是月经不调的症状。

2、阴虚血热型月经不调:月经先期月经量不多,甚至减少,色鲜红质稠,伴有面潮红,手足心热,盗汗,心烦失眠,口干,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3、气虚不摄型月经不调:月经先期月经量多色淡,质清稀,伴有心悸气短,神疲乏力,面色苍白,食欲不振,舌淡苔薄,脉细弱无力,这也是月经不调的症状。

4、肾虚不固型月经不调:月经先期月经量或多或少,色暗淡,质稀薄,伴有腰脊酸痛,腿脚无力,舌淡,脉细弱。

5、肾虚型月经不调:月经不调的症状有月经初潮较迟,经期延后,量少,色正常或暗淡,质薄,伴有腰酸背痛,舌正常或偏淡,脉沉。

6、血虚型月经不调: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清稀,伴有眩晕,失眠,心悸,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舌淡,脉弱无力。

7、血寒型月经不调。月经后期量少色暗,有块,或色淡质稀,伴有小腹冷痛,喜温喜按,得热则减,或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稀薄,舌淡,苔薄白,脉沉紧或沉迟无力,这也是月经不调的症状。

月经不调会有什么症状

生活中很多的女性会出现月经不调的现象,女性会单纯的认为,月经不调就是月经的时间不正常,要么早来,要么晚来,其实不然,月经不调表现在很多的地方,生活中大家应该注意认识,下面,我们看看专家的介绍。

不同类型的月经不调会有什么症状

①血虚型。证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清稀,伴有眩晕,失眠,心悸,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舌淡,脉弱无力。这是常见的月经不调的症状表现。

②肾虚型。证见月经初潮较迟,经期延后,量少,色正常或暗淡,质薄,伴有腰酸背痛,舌正常或偏淡,脉沉。

③血寒型。这种月经不调的症状为月经后期,量少色暗,有块,或色淡质稀,伴有小腹冷痛,喜温喜按,得热则减,或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稀薄,舌淡,苔薄白,脉沉紧或沉迟无力。

④气郁型。证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暗有块,排出不畅,伴有小腹胀痛,乳胀胁痛,精神抑郁,舌正常或稍暗,脉弦涩。

⑤血热型。月经不调的症状可见经来量多,色深红或紫红,质稠或有块,伴心烦口渴,腰腹胀痛,尿黄,大便干,舌红苔黄。

⑥实热型。症见月经提前而至,量多,色深红或紫红,质黏而稠,伴心烦,口干,面红,尿黄,便干症。这些都是常见的月经不调的症状。

月经不调和肾功能有关,和脾、肝、气血、冲脉、任脉、子宫也相关。月经不调主要分为两种:一是虚证,是由于气血虚弱或肝肾亏损造成的,这类人平时应注意调补,补气养血或滋补肝肾。二是实证,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造成的,这类人宜祛淤止痛。

月经不调的分型可有血虚型月经不调。患者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清稀,伴有眩晕,失眠,心悸,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舌淡,脉弱无力。

月经不调的分型可有肾虚型月经不调。患者月经初潮较迟,经期延后,量少,色正常或暗淡,质薄,伴有腰酸背痛,舌正常或偏淡,脉沉。

月经不调的分型还有血寒型月经不调和气郁型月经不调。

很多的女性在经期的量是很少的,也有很多的女性会表现出失眠,精神无力现象,不管属于哪种情况,生活中一定要重视起来,注意调理的方法,出现月经不调后,及时的进行治疗。

月经不调的类型

月经不调和肾功能有关,和脾、肝、气血、冲脉、任脉、子宫也相关。月经不调主要分为两种:一是虚证,是由于气血虚弱或肝肾亏损造成的,这类人平时应注意调补,补气养血或滋补肝肾。二是实证,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造成的,这类人宜祛淤止痛。

月经不调的分型可有血虚型月经不调。患者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清稀,伴有眩晕,失眠,心悸,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舌淡,脉弱无力。

月经不调的分型可有肾虚型月经不调。患者月经初潮较迟,经期延后,量少,色正常或暗淡,质薄,伴有腰酸背痛,舌正常或偏淡,脉沉。

月经不调的分型还有血寒型月经不调和气郁型月经不调。

月经失调有哪些常见的症状

1.月经先期或/和月经过多常由血热,热扰冲任,或气虚不能统摄血液,或肾虚冲任不固所致。属于血热者,又应区分实热、虚热。

常见证型有:

①阳盛血热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先期,月经量多,色鲜红或紫红,伴有面赤,烦躁易怒,口渴,舌红,苔黄,脉滑数。

②阴虚血热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先期,月经量不多,甚至减少,色鲜红质稠,伴有面潮红,手足心热,盗汗,心烦失眠,口干,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③气虚不摄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先期,月经量多色淡,质清稀,伴有心悸气短,神疲乏力,面色苍白,食欲不振,舌淡苔薄,脉细弱无力。

④肾虚不固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先期,月经量或多或少,色暗淡,质稀薄,伴有腰脊酸痛,腿脚无力,舌淡,脉细弱。

2.月经后期或/和月经过少,常由久病失血或产后耗伤精血,或脾虚营血虚少;或先天不足 、多产房劳耗伤肾精,肾虚冲任未充;或月经过食生冷或感受寒冷,血为寒凝;精神抑郁,情志不畅,气滞血郁等引起。常见证型有:

① 血虚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清稀,伴有眩晕,失眠,心悸,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舌淡,脉弱无力。

②肾虚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初潮较迟,经期延后,量少,色正常或暗淡,质薄,伴有腰酸背痛,舌正常或偏淡,脉沉。

③血寒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暗,有块,或色淡质稀,伴有小腹冷痛,喜温喜按,得热则减,或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稀薄,舌淡,苔薄白,脉沉紧或沉迟无力。

④气郁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暗有块,排出不畅,伴有少腹胀痛,乳胀胁痛,精神抑郁,舌正常或稍暗,脉弦涩。

​月经总是推迟的中医疗法有哪些

1、八珍益母丸

八珍益母丸是一款常见的用来调理月经的中药,它的药物组成分别为益母草、炙甘草、白术、白芍、人参、茯苓、川芎、熟地、当归。八珍益母丸适用于血虚型月经不调患者。血虚型月经不调的常见症状就是月经推迟、月经量增多、颜色偏淡、脸色发黄、易疲劳、头晕等。有这些症状的月经不调患者,可以服用八珍益母丸。

2、艾附暖宫丸

艾附暖宫丸的药物组成为艾炭、川芎、香附、生地、当归、续断、白芍、黄芪、吴莱芋和官桂。艾附暖宫丸适用于血寒型月经不调患者。血寒型月经不调的常见症状就是月经推迟、色暗红、月经量偏少、小腹寒冷。有这些症状的患者,可以服用艾附暖宫丸。

3、七制香附丸

七制香附丸的药物组成为香附、当归、砂仁、白芍、陈皮、黄芩、熟地、白术和川芎。七制香附丸适用于气滞型月经不调患者。气滞型月经不调的常见症状就是月经推迟、胸胀、腹胀、经血量少。有这些症状的患者,可以服用七制香附丸。

月经不调的食疗推荐

1、乌鸡茯苓汤:将乌鸡1只洗净,把茯苓9克、红枣10枚放入鸡腹内,用线缝合,放沙锅内煮熟烂,去药渣,食鸡肉饮汤。每日1剂,分2次服完,月经前服,连服3剂。补气益血调经。主治月经不调,属气虚型,月经超前,量多色淡,质稀,小腹隐痛,神疲乏力。

2、黑豆红枣煎:黑豆50克、红枣5枚、生姜3片共煎至豆熟烂,食豆、大枣,饮汤。每日1剂,月经前3天开始服。补血调经。主治月经不调,属血虚型,月经后期,量多色淡,头昏面咣。

3、豆豉羊肉汤:豆豉500克、羊肉100克、生姜15克共置沙锅中煮至熟烂,加盐调味。每次月经前1周开始服,连服1周。温经散寒,养血调经。主治月经不调,属血寒型,月经后期,量少色暗,小腹冷痛坠胀,舌苔白。

4、鸡卵马齿苋汤:将马齿苋250克洗净与鸡蛋2枚共煮,熟后蛋去壳,再煮,每日1剂,分2次服食,食蛋饮汤。清热凉血调血。主治月经不调,属血热型,量多色红,质粘有块,口渴心烦。

推拿治月经不调 肾虚型月经不调推拿

1.点按关元穴3-5分钟,以热深透下腹为度。

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2.按揉双侧涌泉穴1分钟,然后沿足底纵轴用掌擦法反复摩擦,以透热为度。

涌泉:脚掌前1/3处,人字沟上。

3.擦背部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两侧,反复摩擦5-7遍,然后着重擦腰骶部,以透热为度。

中医用什么药物治疗女性月经不调

要治疗月经不调,首先要认清楚月经不调是怎么回事:月经不调包括范围很广,表现有经期紊乱,经血的色、量、质发生变化及经期出现其它症状。如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等。

中医治疗注重的调理,中医以月经周期和出血量的改变为主,结合月经的周期、颜色、质地、数量及全身症状从寒、热、虚、实四个方面辨证治疗,能收到极好效果。

中医把月经不调分为血热型月经不调、肝郁化热型月经不调、气虚型月经不调、血虚型月经不调、血寒型月经不调、气滞型月经不调、血瘀型月经不调。

属血热型的月经不调:其症状表现为经血色红或有紫块或深红,质粘而稠,心胸烦闷,面红口干,咽干口燥,颜面潮红,尿黄便结,舌红苔黄。治宜清热凉血,可服固经丸、清经散胶囊等。

属血虚型的月经不调:症见经期错后,量少色谈,质清稀,头晕眼花,心悸怔肿,少寐多梦,面色萎黄无华,舌淡少苔。治宜补血益气,可服妇科调经片、妇宁丸、八珍益母丸、当归补血膏、八宝坤顺丸、十珍香附丸、宁坤至宝丹、加味益母草膏、妇科十味片、安坤赞育丸、参茸白凤丸等。

属血寒型的月经不调:症见经期延后,色暗量少,小腹冷痛、得热则减,或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苔薄白。治宜温经祛寒,可服女青春、十二温经丸、女金丹、女宝、艾附暖宫丸、调经丸、温经丸等。

属气滞型的月经不调:症见月经延后,量少色暗有块,小腹胀甚而痛,胸胁乳房胀痛,舌质暗,治宜理气活血,可服七制香附丸、妇科养神丸、妇康宁片、妇宁片、妇宝冲剂等。

查出月经不调怎么进行对症治疗

中医辨证治疗月经不调效果显著且副作用较小,月经不调不胜其扰,中医出马轻松调理!血淤型月经不调可表现为经期不断往后推,行经时经血颜色呈暗红色,量较少且有血块。查出月经不调怎么进行对症治疗?一般伴有剧烈的腹痛感,血块排出后可症状可减轻。在治疗月经不调的时候应以活血化瘀止痛为主,可选用益母草膏、桂枝茯苓丸等中成药,疗效都不错。

中医辨证治疗月经不调效果显著且副作用较小,血虚型月经不调可表现为经期不断往后推,行经时经血量较少且色谈质稀,患者平时经常会出现头晕眼花,心悸怔肿,少寐多梦等情况,面色也比较偏黄。在治疗月经不调的时候应以补血益气为主,可选用妇科十味片、参茸白凤丸等中成药,疗效都不错。

中医辨证治疗月经不调效果显著且副作用较小,血寒型月经不调可表现为经期推迟,行经时经血颜色较暗且量较少少,患者多数还伴有痛经的症状,平时四肢不温,比较怕冷。在治疗月经不调的时候应以温经散寒为主,可选用艾附暖宫丸、温经丸等中成药,疗效都不错。

中医辨证治疗月经不调效果显著且副作用较小,血热型月经不调可表现为经期先后不定,行经时经血颜色偏红或深红,质地比较粘稠,部分患者还伴有血块的现象。此类患在平时总觉得胸闷心烦,面色潮红易口感,小编也比较偏黄。在治疗月经不调的时候应以清热凉血为主,可选用固经丸、清经散胶囊等中成药,疗效都不错。

相关推荐

血寒月经不调要怎么办啊

血寒月经不调的情况是有两个原因所导致的,首先是功能性异常的问题,比如说身体中的内分泌失调的因素,第二个是因为妇科疾病所导致的情况,比如说患有子宫内膜炎以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病变也会导致出现血寒月经不调的,因此是建议平时可以多吃一些补气补血的食物的,比如说可以吃红枣,燕窝和莲子等,也可以尝试用中药调理,比如说益母草颗粒等。 女性在取环时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宫腔操作,可能就会使子宫内壁受到一定的损伤。如果在取环后出现有大量的经血,一般情况是因为功能失调性的子宫出血,不过最好还是进行B超方便的检查,以防子宫等器官

中医应该怎么调理月经不调

肝肾阴虚 二至丸合两地汤加减。月经不调的女性朋友需要准备女贞子15克,旱莲草18克,干地20克,白芍15克,玄参15克,麦冬15克,山茱萸12克,菟丝子15克,五味子9克,对治疗肝肾阴虚月经不调的女性朋友是有一定效果的。 脾肾气虚 举元煎合归肾丸加减。治疗女性月经不调需要准备党参20克,黄芪20克,白术15克,炙甘草6克,熟地20克,川续断15克,补骨脂15克,菟丝子20克,艾叶10克,首乌30克,当归12克。 肝郁气滞 中医应该怎么调理月经不调?逍遥散加减。柴胡12克,白芍15克,当归12克,茯

月经失调的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经水出诸肾,指出月经病和肾功能有关,和脾、肝、气血、冲脉、任脉、子宫也相关。主要分为两种:一是虚证,即“不荣则痛”,是由于气血虚弱或肝肾亏损造成的,这类人平时应注意调补,补气养血或滋补肝肾。二是实证,即“不通则痛”,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造成的,这类人宜祛淤止痛,活血通气。现代人缺乏运动,多为不通之症: 1、血虚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清稀,伴有眩晕,失眠,心悸,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舌淡,脉弱无力。 2、肾虚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初潮较迟,经期延后,量少,色正常或暗淡,质薄,伴有腰酸背痛,

女人经期吃什么菜好

乌鸡茯苓汤 材料:乌鸡1只,茯苓9克,红枣10颗 制法:将乌鸡洗净,把茯苓、红枣放入鸡腹内,用线缝合,放沙锅内煮熟烂,去药渣,食鸡肉饮汤。 服用:每日1剂,分2次服完,月经前服,连服3剂。 功效:补气益血调经。主治月经不调,属气虚,月经超前,量多色淡,质稀,小腹隐痛,神疲乏力。舌淡,脉细缓。 黑豆红枣煎 材料:黑豆50克,红枣5颗,生姜3片 制法:把黑豆、红枣、生姜共煎至豆熟烂,食豆、大枣,饮汤。 服用:每日1剂,月经前3天开始服。 功效:补血调经。主治月经不调,属血虚,月经后期,量多色淡,头昏面咣。

黑枸杞能治月经不调

没有很大作用。 女性月经不调和很多因素相关,如生活环境、饮食习惯、工作压力、个人体质等。黑枸杞有补血安神的功效,经期食用有一定好处,但是对于治疗月经不调是没有很大作用。中医将月经不调辨证分为多种类,如血虚血寒、血热、血瘀、肝肾不足等,建议月经不调者,在专业中医师诊断下辨证治疗。

中医治疗月经不调有哪些方法

(1)血虚月经不调 常见症状有经期错后、量少色谈、质清稀、头晕眼花、心悸怔肿、少寐多梦,面色萎黄无华、舌淡少苔。治宜补血益气,可服妇科调经片、妇宁丸、八珍益母丸、当归补血膏、八宝坤顺丸、十珍香附丸、宁坤至宝丹、加味益母草膏、妇科十味片、安坤赞育丸、参茸白凤丸等。 (2)血瘀月经不调 常见症状有月经错后、或经来量少、色紫黑有块、小腹胀痛拒按或刺痛、血块排出后其痛减轻、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治宜活血化瘀,可服田七痛经散、妇科回生丹、妇科金丹、坤灵丸、鸡血藤膏、桂枝茯苓丸、益母丸、益母草膏、调经姊妹丸、慈航

女性要如何调理好月经不调

一、饮食疗法治疗月经不调: 枣20枚,益母草10克,红糖10克,加水炖饮汤,每日早晚各1次。适宜于经期受寒所致月经后延,月经过少等症。米醋200克,豆腐250克,同煮熟,饭前吃,1次吃完。适宜于经期过短、血色深红、量多的壮实女性。红高粱花、红糖各适量,水煎,分 2次饮服。适宜于月经提前、经量多而鲜红的月经不调患者。 二、中医辩证治疗月经不调: 1、血寒月经不调:温经散寒汤治疗月经不调,小茴香12克,吴茱萸12克,艾叶10克,炮姜10克,姜黄12克,当归12克,芍药20克,川芎10克,桂枝12克,党参20

治疗月经不调的偏方有哪些

1、血寒月经不调的治疗 症见:常见症状有经期延后,色暗量少、小腹冷痛、得热则减或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苔薄白。 治宜:温经祛寒,可服女青春、十二温经丸、女金丹、女宝、艾附暖宫丸、调经丸、温经丸等。 2、血虚月经不调的治疗 症见:常见症状有经期错后、量少色谈、质清稀、头晕眼花、心悸怔肿、少寐多梦,面色萎黄无华、舌淡少苔。 治宜:补血益气,可服妇科调经片、妇宁丸、八珍益母丸、当归补血膏、八宝坤顺丸、十珍香附丸、宁坤至宝丹、加味益母草膏、妇科十味片、安坤赞育丸、参茸白凤丸等。

女性出现月经不调该如何进行调理

中医不调 气虚月经不调:常见症状有经行先期或经期延长、量多色淡质清稀、神疲肢软乏力、心悸气短、食少便溏、小腹空坠、舌淡苔薄。治宜补气摄血,可服补中益气丸、归脾丸等。 血虚月经不调:常见症状有经期错后、量少色谈、质清稀、头晕眼花、心悸怔肿、少寐多梦,面色萎黄无华、舌淡少苔。治宜补血益气,可服妇科调经片、妇宁丸、八珍益母丸、当归补血膏、八宝坤顺丸、十珍香附丸、宁坤至宝丹、加味益母草膏、妇科十味片、安坤赞育丸、参茸白凤丸等。 血热月经不调:常见症状有月经不调,经血色红或有紫块或深红、质粘而稠、心胸烦闷、面

推拿月经不调 腰背部推拿手法

按揉脾俞,肝俞,肾俞等穴,每穴约1分钟。以得气为度。 肝俞:背部,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脾俞: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肾俞: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