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产后新妈慎用的中药有哪些呢

产后新妈慎用的中药有哪些呢

1、补益中药

在刚生产后,不宜服用太过补益作用的中药,如人参。人参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如作用于中枢神经及心脏血管的”人参辛甙”,降低血糖的”人参宁”以及作用于内分泌系统的配糖体等。这些成分能对人体产生兴奋作用。如果新妈妈服用了人参,人参对人体中枢神经的兴奋作用就可导致服用者出现失眠、烦躁、心神不安等不良反应。刚刚经历分娩的新妈妈,体力消耗很大,非常需要卧床休息,如果此时服用人参,反而因兴奋难以安睡,影响精力的恢复,所以新妈妈急于用人参补身子是有害无益的。

2、活血中药

在分娩过程中,内、外生殖器的血管多有损伤,服用活血作用强的药物,有可能影响受损血管的自行愈合,造成流血不止,甚至大出血。同时太过补益作用的药物,就如人参,服用过多易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血液的流动,不利于新妈妈身体恢复。因此,在生完孩子的1个星期之内,最好不要用活血作用强的药物。可用一些柔和的活血药,利于子宫收缩,帮助排出产后宫腔内淤血,促使子宫早日复原,当归、益母草都是很好的柔和的补血活血药。

3、温热中药

一些温性药物,可以益气养血、健脾暖胃、驱散风寒,很适宜新妈妈服用。但太过热性的药物,则会伤害新妈妈的身体。因为辛辣温燥药物可助内热,而使新妈妈上火,出现口舌生疮、大便秘结或痔疮等症状。而且母体内热可通过乳汁影响到婴儿,使婴儿内热加重。同时太过温热的药物容易使新妈妈出汗增加,耗损新妈妈的身体。

4、寒凉泻下药

过于寒凉泻下的药物不利于身体虚弱的新妈妈,所以产后一定要慎用此类中药。

5、滋腻中药

太过滋腻的药物会影响新妈妈的脾胃功能,因此为了保障消化系统的正常工作,新妈妈应避开滋腻的中药。

孕妇禁用和慎用这些中药

孕妇禁用的中药

孕妇不宜服用毒性很强的药物,如斑蝥、大戟、巴豆、牵牛、商陆、乌头、皂角、天南星等,均应禁忌,以免危害母子安全。

孕妇不宜服用泻下药物,如芒硝、大黄、番泻叶;或药性猛烈的药物,如水蛭、虻虫、麝香、常山等,也应禁忌。因为这些中药材大多可使子宫及盆腔充血,并增强子宫收缩,易引起流产。

孕用慎用的中药

孕妇不宜服用通经去瘀的桃仁、红花、茜草,行气破滞的枳实,大辛大热的附子,干姜、肉桂、半夏,以及具有滑利作用的瞿麦、木通、通草等等,均应慎用。此外,牛膝、延胡索、牡丹皮、赭石、薏苡仁、牛黄等中药,也宜慎用。

中医提醒,有些中成药实际上包含一些解热镇痛的西药,不慎服用,也会造成危害。由此可知,孕妇不论服用中药、西药或中西混合的药物,都宜谨慎。能不用药尽量不用,确需用药,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孕妇吃中药的注意事项

有些中药本身毒性较强,可直接或间接对胎儿发育造成影响;有些中药会刺激肠道,反射性地引起子宫强烈收缩,导致流产、早产;还有些中药有兴奋子宫作用,可导致胎儿宫内缺血缺氧。

此外,中药跟西药一样,药性不同对胎儿的影响不同,有些药性温和对胎儿无害的。孕妇们要详读说明书,在不懂中药药性的情况下,还是请教医师为妙。千万不要听信偏方和广告,滥用药品。

孕妇服中药不慎会不会引起流产

孕妇服用中药也必须谨慎,尤其在孕早期,除非有确切指征,不要随便服用中草药。孕妇禁用或慎用中药的原因有:第一,有毒,临床不良反应明显,可引起腹痛、眩晕、惊厥、昏迷、休克,甚至死亡。第二,药性大辛、大热或有破气破血作用,有引起流产或早产可能。第三,中药种类繁多,除了禁用和慎用的40余种外,其余中药是否完全无害,还有待临床观察和试验研究。

历代中医药学对孕妇服用中药文献记载较少,据有关记载和中医妇科的临床经验,孕妇禁服的中药有:藜芦、巴豆、蓖麻子、牵牛子、芦荟、番泻叶、甘遂、芫花、大戟、商陆、皂荚、皂角刺、川乌、草乌、附子、天雄、天南星、三棱、莪术、干漆、阿魏、马钱子、狼毒、水蛭、虻虫、斑蝥、蜈蚣、蟾酥、麝香等。

孕妇慎用的中药,虽不属禁忌,但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如大黄、芒硝、桃仁、红花、枳壳、枳实、牛膝、肉桂、半夏、冬葵子、乳香、没药、朱砂、雄黄等。

怀孕期间可以用哪些中药

孕妇使用中药,必须考虑到中药对孕妇本人以及胎儿的影响,特别是不应有造成胎儿畸形的副作用。尽管使用中药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一般认为中药比较安全,副作用少,但孕妇使用仍不可大意,特别是妊娠6~11周的妇女使用时应慎重。

孕妇禁用的中药有:巴豆、牵牛、大戟、斑蝥、商陆、麝香、三棱、莪术、水蛭、虻虫等。慎用的中药有具有通经祛瘀、行气破滞、辛热、滑泄作用的药物,如干姜、枳实、红花、厚朴、牛膝、吴茱萸、五味子、酸枣仁、辛夷、大黄、桃仁、薄荷、半夏、附子、芒硝、牡丹皮、麻仁、薏苡仁等。

那么孕妇患病能用哪些中药呢?

妊娠中感冒:虚证用桂枝汤、香苏散;实证用葛根汤;重症用麻黄汤。有咳嗽的肺血虚燥热,用麦门冬汤可具有滋润疗效(但此方中有半夏,不可使用时间过长)。

妊娠呕吐:可用小半夏加茯苓汤、半夏厚朴汤、半夏泻心汤及五苓散治疗。有精神烦躁及精神症状者,可用半夏厚朴汤。以上四种药均含半夏,不可长期使用。有大量水样呕吐者用五苓散。

妊娠中毒症:基本以饮食疗法、降压利尿治疗为主,以减少子宫的灌流量。按病情可用中药当归芍药散、五苓散、防己黄芪汤等。中药可单用或与西药合用。中药不会影响电解质平衡,效果慢。用中药预防妊娠中毒症有一定效果。

妊娠贫血:妊娠中全血量应增加30%~40%,否则容易发生贫血。因为水滞留造成血虚,用当归芍药散可利水及补血,还可用归脾汤,同时补充铁剂。

妊娠便秘:妊娠便秘多为虚证的习惯性便秘,可用桂枝加芍药汤及小建中汤。顽固的便秘使用大黄、芒硝时应慎重(如大黄甘草汤、麻仁丸、润肠汤等)。泻下药大部分应慎用,因为可引起子宫肌肉紧张及盆腔充血。

妊娠中的膀胱炎:对症处理主要用当归芍药散;有尿道痛时有五淋散、猪苓汤等;有尿闭者用补中益气汤及五苓散。

服用中药有讲究

去买药的时候,大夫会告诉你一些忌口的常识,中医常说,中药不忌口,坏了大夫手,这也是在提醒大家,吃药的时候要做好日常的忌口。那么吃中药的时候要注意哪些忌口常识呢?中医介绍,吃中药的时候要忌吃发物。那么哪些食材属于发物呢?

看中医时,大夫会嘱咐病人忌食“发物”,理由是“发物”会加重病情。那么“发物”究竟是什么,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中医认为,食物之所以能防治疾病,是由于它本身特有的性味所决定的,这就是食物的“食性”。如果不懂食性,对某些特殊体质的人或患者,食性就会诱发旧病,或加重已发疾病,或削弱药力,这是食物的“发性”,也就是民间所说的“发物”。多了解发物和忌口的知识,能够避免很多由饮食不当引起的不良后果。

日常发物一共分六种:

一为动火发物,能助热动火、伤津劫液,如烟、酒、葱、蒜、韭菜、油炸物等。发热口渴,大便秘结的人不宜食用,高血压者应忌口。

二为动风发物,多有升发、散气、火热之性,能使人邪毒走窜,如茄子、木耳、猪头肉、鸡蛋等。有荨麻疹、湿疹、中风等疾病者不宜吃。

三为助湿发物,多具有黏滞、肥甘滋腻之性,如糯米、醪糟、酒、大枣、肥肉、面食等。患湿热病、黄疸、痢疾等病者忌食。

四为积冷发物,多具寒凉润利之性,能伤阳生寒,影响脏腑运化,如冬瓜、四季豆、莴笋、柿子等。脾胃虚弱的人要慎食,过食会造成胃虚冷痛、肠鸣腹泻。

五为动血发物,多有活血散血之性,能动血伤络,迫血外溢,如羊肉、菠菜、烧酒等。月经过多、皮下出血、尿血等人忌食。

六为滞气发物,如大豆、芡实、芋头、薯类等。这些食物多具滞涩阻气、坚硬难化之性,积食、诸痛者不宜食。

发物之所以会导致旧病复发或加重病情,一是因为其中的动物性食物含有某些激素,如糖皮质激素,若超过生理剂量,可引起感染扩散、溃疡出血、癫痫发作等。二是其所含的异性蛋白,易成为过敏源,如海鱼虾蟹会引起或加重荨麻疹、湿疹、牛皮癣等。三是刺激性较强的食物,如葱、蒜易导致炎症伤口难以愈合。

想要更快的治疗疾病,使中药发挥最大的药效,我们不仅要对症下药,还要在吃药的时候做好忌口,以上为大家介绍了常见的六种发物,希望大家要注意。

准妈妈慎用“暖宝宝”

即撕即贴的“暖宝宝”很受年轻女白领的青睐。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妇产科林奇志副主任医师表示,“暖宝宝”并非每个人都适用,尤其是孕妇应尽量避免使用,如果使用不当,会严重影响胎儿健康。

据了解,现在市面上出售的“暖宝宝”~般~包十片,每片有手掌大小。“暖宝宝”最高温度可达62℃,平均温度也在52℃,可持续发热12小时。林奇志表示,孕妇最好能远离过热的物质,建议不要使用“暖宝宝”。因为如果孕妇使用“暖宝宝”这类产品,并且贴的部位正对着子宫,就可能导致子宫收缩,影响胎位,严重的可能导致胎儿畸形、早产。而孕妇尤其是怀孕3个月以内的孕妇,腹部不能过热,最好是保持常温。准妈妈也不能用过热的水洗澡,最好使用温水。

林奇志同时建议孕妇不要使用电热毯,因为它不仅会导致皮肤干燥,还会产生足以危害胎儿健康的电磁波。专家指出,电热毯即使是绝缘电阻完全合格的电热毯,也会有感应电压产生并作用于人体。体与电热毯之间的感应电压可达40~70伏特,且有15微安的电流,产生足以危害胎儿健康的电磁波。

准妈妈备孕期谨慎用药

准妈妈备孕期谨慎用药?现在有多的女性在孕期还在用药,因此请看专家的介绍,孕妇在用药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呢?因此下面就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准妈妈备孕期谨慎用药?

药剂师提醒新婚人士,育龄妇女从停月经后至临床上确定怀孕前也要谨慎用药,避免胎儿有致畸的风险。

准妈妈备孕期谨慎用药

医院临床药学室梁智明副主任医师介绍说,近日,有不少早孕的妇女前来咨询,表示自己在孕前“空档期”因不知道怀孕而服用了孕妇忌服或禁服的药物,有的甚至接受了放射线检查。

抗真菌药物让她忐忑不安

心怀喜悦的她无意中看到斯皮仁诺的药物说明书有“孕妇忌服”的字眼,阿玲忐忑不安地到处咨询医生,胎儿会否畸形?像她这样年龄偏大又有影响怀孕因素的妇女是否应该保留胎儿?

当阿玲得知,斯皮仁诺在动物试验中被证实有致畸的危险,而在人类中还没有相应的实验数据,风险难以评估时,经再三衡量,仍然决定保留胎儿,但此后,在妊娠期间,令人愉快的怀孕体验已被担忧所代替。

准妈妈备孕期谨慎用药?以上就是给大家简单的介绍,想必大家也知道了吧,如有什么想知道更多的孕妇和不孕不育知识的可以到我们生殖孕育频道和不孕不育频道来看即可,希望能对家有帮助即可。

中药妊娠有哪些禁忌

妊娠禁忌

妊娠禁忌药有分为禁忌用药与慎用药两大类。

妊娠禁用药多为剧毒或性能峻猛的中药。

妊娠慎用药一般包括活血祛瘀、破气行滞、攻下通便、辛热及滑利类的中药,

妊娠禁用中药有:

甘遂、京大戟、芫花、玄明粉、芒硝、巴豆、巴豆霜、牵牛子、千金子(大戟科)、猪牙皂、商陆、阿魏。

三棱、莪术、丁公藤、水蛭、斑蝥、土鳖虫、蜈蚣、麝香、天山雪莲、黑种草子(维族用药)。

马钱子、闹羊花、轻粉、制川乌、草乌叶、附子、天南星、天仙子、雄黄。

妊娠慎用中药有:三七、干漆、大黄、王不留行、木鳖子、牛膝、片姜黄、白附子、西红花、肉桂、华山参、冰片、红花、苏木、郁李仁、虎杖、卷柏、枳壳、枳实、禹州漏芦、禹余粮、急性子、穿山甲、桃仁、凌霄花、通草、常山、硫黄、番泻叶、蒲黄、漏芦、赭石、瞿麦、蟾酥。

孕妈妈需慎用的外用药

百多邦软膏

是一种抗生素外用软膏,广泛用于治疗皮肤感染。妊娠期最好不要使用该药。因为药膏中所含的聚乙二醇会被人体吸收且蓄积,可能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

皮质激素类药

如皮炎平等,这类药具有抗炎、抗过敏的作用,广泛用于荨麻疹、湿疹、药疹、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疾病的治疗。妊娠期孕妈妈大面积或长期外用时,可造成胎宝宝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风油精

风油精含有樟脑,正常人体内的葡萄糖磷酸脱氢酶会很快与之结合,变成无毒物质。但孕妈妈体内的葡萄糖磷酸脱氢酶含量降低,若过多使用风油精,樟脑就会通过胎盘屏障进入羊膜腔内,作用于胎宝宝,严重时可导致流产或胎宝宝死亡。

孕妇要慎用中药

催吐药的瓜蒂、藜芦等;麻醉药的闹羊花;破瘀通经药的干漆、三棱、莪术等,还有剧毒药水银、斑蟊、川乌等。慎用的是烈性或有小毒性的药物,如大黄、芒硝、桃仁、红花、冬葵子、磁石、牛蒡、半夏、常山、贯众等等。

除了以上药物之外,是否其它中药就可放心使用呢?也不尽然。在中医药这个仓库中,药物洋洋洒洒足有几千种,各有短长与利弊。对于孕妇来说,尚须分辨其良善与权衡其利害。国内曾有学者从现代毒理学角度探讨孕妇忌服或慎服的多种中药,发现有44种中药可以导致实验动物的重要器官出现光镜下可以识别的病理损害。这些列入"黑名单"的中药中,有些是我们很熟悉的,如疏风解表的桑叶、清热解毒的蒲公英、野菊花,还有天花粉、虎杖、半边莲、野百合、青蒿、独活、苍耳子、马兜铃、银杏、泽泻、木通、延胡索等。

有些中药也许对母体无害,但却有可能损及妊娠中的胎儿,包括引起产前产后的胎儿发育障碍、胎儿畸形或死亡等等。也有学者曾以遗传毒理学检测方法,分别对一些常用的中草药逐个进行筛选实验,在他们的研究报告中,提出对胚胎有毒性的中药“黑名单”上就有:明显诱发染色体畸变效应的槐花、杜仲、黄芪、茵陈、熟地、红花等十三种中药。对胎儿有损的还有半夏,包括一些抗癌药物;作为黄连、黄柏、十大功劳的主要有效成分的黄连素也被证明,其静脉注射可能对胎儿有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和导致胎脑发育障碍,槐实、紫苑、龙胆草、黄芩等也含有某些成分可以有不同程度的诱变性。

以上的研究报告中关于中药对于人类母胎的损害是否确实尚难确定。这是因为这些研究,都是以单味药,且以动物作为实验对象进行的。而其实验所用的剂量,相对于人体体重计算,却是大大地超过临床治疗处方常用量。而祖先留给我们的医学遗产之一的方药,却是从几千年的临床实践中来的,又以人体为治疗对象,其方剂君臣佐使多为复方,且剂量偏少。动物与人,单味与复方……都存在着种种差异,这种实验结论,很难直接推论于人类,也许古人认识有限,也许今人实验有误。因而要全面正确评价某些中药对孕妇、胎儿的损害,尚需要我们的医学工作者进一步研究探讨。

产后吃什么补药 山药--益气养阴

山药是最常用的蔬菜和食疗两用佳品。本品药性甘平,为平补气阴之良药;产后服用有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的功效。

主要适于:产妇产后体虚。对脾虚引起的消化功能问题,如不思饮食、食不消化、大便稀等;肺虚引起的呼吸系统和皮肤问题,如慢性咳嗽久不愈,皮肤干燥脱屑等;肾虚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和神经系统问题,如腰腹酸痛,全身浮肿,性欲减退,失眠多梦,脱发等都有疗效。

慎用提示:患有外感发热,感染性疾患,恶露不下或腹痛厉害的新妈妈慎服。

准妈妈孕期慎用中药

不少准妈妈和家里的长辈都认为比较西医,中医中药疗效好,安全性高。因此,在妊娠期间希望通过中医治疗或者中药食疗来帮助腹中胎儿更好的发育生长。

实际上,中药虽然比较温和,但准妈妈仍需慎用,如一些活血化瘀药、行气驱风药、苦寒清热药和凉血解毒药等等。有的准妈妈想通过服用补药来巩固胎儿,但实际上人参、鹿茸、桂圆等补品都是不能乱服的,准妈妈只有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方可服用中药和各种补药。

是不是多数中草药孕妇都可以食用?

活血破气类“活血”使血液循环加速,追血下溢,促胎外出;“破气”会使气行逆乱,气乱则无力固胎。这类中药有桃仁、红花、乳香和没药等。

利下类这类中药往往具有通利小便、泻下通腑的作用,常会伤阴耗气。如滑石、冬葵子、甘遂、大戟、芫花、巴豆、牵牛子、薏苡仁和木通等。

大辛大热类辛热之药有造成堕胎的危险。属这类的有附子、肉桂、川乌、草乌等。

芳香渗透类此类中药辛温香燥,有通胎外出之弊。如麝香、草果、丁香和降香等。

有毒类水银、硫磺等都会直接影响胎儿。

不仅中草药对胎儿有影响,由于中成药成分比较复杂,在服用时也应慎重。应禁用和忌用的中成药主要有牛黄解毒丸、大活络丸、小活络丸、牛黄清心丸、风湿跌打丸(酒)、小金丹、玉真散、失笑散、苏合香丸、木瓜丸、活血止痛散、再造丸、苁蓉通便口服液、冠心苏合丸、五味麝香丸、利胆排石片(冲剂)等。

应慎用的中成药主要有上清丸、藿香正气丸(水)、防风通圣丸、蛇胆半夏末、安宫牛黄丸、附子理中丸、祛风舒筋丸、六神丸、十滴水等。

对于有些中药,一时难以明确是否不利于妊娠的,可向有经验的中医咨询。同时,孕妇病情较重时,不能因噎废食,概不服用,以免延误病情,影响胎儿和孕妇的健康。

准妈妈慎用降糖药

口服降糖药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对胎儿营养代谢及生长发育有不良影响,因此,孕妇禁用口服降糖药。但是,胰岛素属于大分子蛋白质,不能穿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不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故患有糖尿病的孕妇可以用胰岛素,只要使用得当,完全可确保母子平安。

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升高为主要特征的代谢综合征,可以导致各种严重的并发症,使冠心病患病率增加2~4倍、心肌梗死增加10倍、脑卒中增加3~4倍、肢体坏疽增加10倍、尿毒症增加17倍、双目失明增加25倍。胰岛素是由胰岛β细胞分泌的一种生理激素,具有调节糖、蛋白质、脂肪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作用,尤其是通过促进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增强肝糖元的合成、抑制肝糖元的异生而发挥强大的降糖作用。胰岛素不仅是当今控制血糖最有效的武器,而且,可以逆转糖尿病的早期并发症,对自身胰岛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孕妇可以喝板蓝根治感冒吗

如果有了感冒发烧的症状,喝板蓝根是可以的。 孕期感冒发烧,可以吃一些毒副反应较少的中草药。比如具有清热解毒、抗病毒作用的板蓝根、大青叶、连翘、羌活、金银花等都有较好疗效。也可用些中成药及其制剂,如银翘解毒丸、银黄口服液等。但是如果你只是为了增强免疫力的话,不建议经常喝板蓝根。

注意事项

孕妇千万不能随意选用中药。一些对普通人来说药性缓和、安全可靠的中药,对孕妈咪和胎儿却有严重的危害。比如某些中药含有生物碱等成分,有一定的毒性。若几种中药合用,毒性更为复杂,往往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尤其是在怀孕初期的3个月内,几乎与西药一样,易引起胎儿畸形、早产、流产或死胎。所以服用中药时,一定记得向医生说明自己是孕妇。

孕期禁用的中药

包括活血化淤药,如川芎、益母草等。峻下理气药,如大黄、皂角、元胡等。芳香走窜药,如麝香、冰片等。禁用的中成药有六神丸、牛黄解毒片、活络丹等。需慎用的中药包括辛热药,如肉桂、厚朴、干姜等。补益药,如五味子、棉根皮等。

相关推荐

治疗斑秃的外用中药哪些

(1)毛姜外擦:毛姜含“姜辣素”,能兴奋神经,扩张皮肤和粘膜血管,改善血液循环。可用鲜生姜榨出汁,用小毛刷蘸姜汁刷秃发处,每日3次。或者用鲜生姜切成薄片,烤热后反复擦患处,每日1次。 (2)冬虫夏草,入白酒,浸泡一周,滤过取汁,外擦患处。 (3)川乌粉:用生川乌粉,调醋外擦。 (4)用蔓荆枝叶捣汁,醋调敷患处。 (5)朝天红辣椒、鲜姜块、侧柏叶,泡入白酒,过一宿后取出绞取药汁和少量白酒,每天早晚擦患处。 (6)大蒜外擦:大蒜味辛、性温,又除风、破冷、镇静、止痒等作用,为含硫的植物挥发油,兴奋神、刺激血液

用药注意事项

药物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速释型,一种是控释型。速释型的正常情况之下一天之内需要多次吃药,也就是三餐或是两餐。 而控释型一般一天吃一次药就行了。哺乳期内的咪们,因为孩子要喂奶,吃速释型的药物更容易排出体外,对孩子更健康。 感冒可选择单一成分药物 对于哺乳期内感冒的新们来说,如果是小感冒,能不吃药解决的可以不吃药,多喝温白开水自然痊愈是最好的。 在感冒情况比较严重的情况之下,可以吃一些药,但尽量选择单一成分药品比较合适。 也可以选择一些儿童用药,咪们吃了效果好,同时药性相对较小,对孩子不会造成过多

服用中药6大日常忌口食物

1、油腻 各种油腻的食物在服用中药期间要忌口,中医指出油腻食物性多粘腻,并且还助湿生痰、滑肠滞气的特点。食用后会与药物混合并且阻碍胃肠对药物效成分的吸收,从而降低疗效。尤其是一些患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高血压、冠心病等病症的患者,在平时生活中更应该少吃这类食物。 这些都是在吃中药期间不能吃的食物,否则的话很可能会降低药性并且影响人体健康。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在吃中药期间还应该避免吃西药,以免药性相冲。 2、腥膻 一般中药芳香气味,特别是芳香化湿、芳香理气药,含大量的挥发油,赖以发挥治疗作用,这类

患了肩周炎吃什么药好

1、西药 肩周炎的主要症状就是肩膀疼痛,医生可以给开点西药来止痛,不过这些药物可不能多吃,缓解了疼痛以后要立即停用。阿司匹林、水杨酸钠、消炎痛、炎痛喜康等,都是治疗肩周炎的常用西药,服用剂量请尊医嘱,服用方式最好在饭后服用,如胃溃疡、怀孕哺乳期妇女应慎用。 2、中药 中药治疗肩周炎,分的还是比较细的。需要根据肩周炎的不同病因,服用相应的药物予以治疗。 3、中成药 肩周炎的常用中成药昆明山海棠片、风湿寒痛片、风痛安胶囊、痹苦乃停片、痹隆清安片、川羌活汤、加味四物汤、化痰行气方、玉竹汤等,需视不同情况灵活

湿疹患者是否可以吃牛肉

许多湿疹朋友在求医过程中,都要求遵循这方面的忌口。为其实从中医的角度来说是道理的。首先从中医的角度来说,牛、羊肉比较容易伤风动气,规为发物,对中医用药较大的对冲作用,所以在用中药治疗期间都比较忌讳。另外,从中医对湿疹的认识理论来说,也不适合吃牛羊肉。 从病因上来说,湿疹症状一般是身体内热的表现,内热就是血热。比如狗、牛、羊、鹿全都很热,也就是高热量,这些饮食容易增加脾胃负担,所以要少吃用。另外一些肥腻厚味的饮食也要避免。一些快餐比如肯德基要慎用

产后使用化妆品需谨慎

很多女性都使用化妆品,或者经常化妆,但专家提醒,部分化妆品中含致癌物质,孕妇和哺乳期最好不要使用。 以煤焦油为原料合成的香料被广泛用于化妆品中,而其中的醛类产品对DN,A_毒性作用很大.极易导致DNA畸形和突变,从而诱发癌症。化妆品的颜料中则含铅、铬、水银等多种重金属,部分化妆品还含雌激素,这些化妆品经皮肤吸收,长期使用可引起子宫癌和乳腺癌。还部分化妆品中含强致癌物质亚硝基二乙醇胺,易诱发肝癌。口红中的多种颜料和煤焦油染料对人体害,部分颜料则对人体直接的致癌作用。 所以新需要化妆时,

孕妇服用中药什么禁忌

孕妇是非常非常特殊的人群,身怀六甲无论哪个方面都需要特别注意,衣食住行不可马虎,不然孕妇受到不良影响便会直接影响到腹中的胎儿发育,谁都想要生个健康又聪明的宝宝,因此怀孕期间更加要万分小心,而且孕期们的体质也会变得比较脆弱,稍微一点不慎就会对孕妇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用药方面。 很多孕妇怀孕期间会进补,进补的过程中少不了添加中药,而鉴于孕妇的特殊体质,服用中药的禁忌,孕妇及家属们要格外注意。 中药虽然能帮助进补及治病,但“凡药三分毒”,中药也都是副作用的,用药时稍不慎,轻则动胎,重则流产,也可能

中药能吃鱼吗

中药可以吃鱼的。但治疗湿疹最好是不要吃鱼。 病人在服药或用药期间,对某些食物不宜同时进服,称为服药禁忌,即通常所说的“忌口”。不宜吃与药性相反或影响治疗的食物。 另外,由于疾病关系,在服药期间,凡属生冷、粘腻、腥臭等不易消化及特殊刺激的食物,都应根据病情予以避免。又如患哮喘、过敏性皮炎、肝炎、疮疖等病人,在服药时,不能吃鸡、羊、猪头肉、鱼、蟹、虾、韭菜、发菜等食品。 中药温、凉、寒、热四性和辛、甘、酸、苦、咸五味,在作用上又升、降、沉、浮的区别,因而在配伍上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和相反的结

孕妇不宜吃的调味品

这些调味品不宜吃: 怀孕后吃小茴香、大茴香、花椒、桂皮、辣椒、五香粉等热性香料,以及油炸、炒等热性食品,容易消耗肠道水分,使胃肠腺体分泌减少,造成便秘。发生便秘后,孕妇用力排便,令腹压增大,压迫子宫内胎儿,易造成胎动不安、胎儿发育畸形、羊水早破、自然流产、早产等不良后果。 这些调味品要少吃: 食盐:多吃食盐则会加重孕妇水肿;许多孕妇晚期出现浮肿,可见足踝及小腿皮肤绷紧光亮,用手按压出现凹陷,长时间站立行走、中午不午睡则更加严重。这是因为孕妇体内内分泌变化,易导致水潴留;同时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肢静脉,使血液回

中药治口腔溃疡的方法

可以用于口腔溃疡的中药包括局部用药和全身内服药两大类。 局部用药以散剂为主,例如锡类散、珠黄散、三七粉、青吹口散、西瓜霜、珍珠粉、青黛散等等。 全身内服用药根据主治功能不同又分若干种类。 1、清热解毒类:一清胶囊,清身饮冲剂,金银花露、银翘片,桑菊感冒片等。常用的中草药藿香、佩兰、蒲公英、白芷、大青叶、板兰根等。主治实火型口腔溃疡; 2、活血化瘀类:丹参片、三七片、小金丹、灯盏花素片等。常用中草药:丹参、三七、川芎、红花、桃仁、泽兰、当归、首乌等。主治气滞血瘀型口腔溃疡; 3、滋阴类:六味地黄丸,知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