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吃训练法是什么?
口吃训练法是什么?
1.首先要到达身心放松。有些孩子在口吃时会同时伴有耸肩和脖颈紧张的情况。提示孩子在说话的时候要放松后背、肩膀和手臂。这个步骤可以通过一些肢体的伸展练习完成,如伸展手臂,拉伸头颈部等。
2.调整呼吸,配合使用气笛套装和持续性呼吸管,提高孩子控制和运用气息的能力。学习腹式呼吸的方法(即丹田呼吸法),让孩子躺在地上,用鼻子吸气8-12秒,这个时候让孩子把手放在肚子上,让他感受到吸气时腹部会向外凸。然后用嘴巴呼气10-16秒,这个时候要感受到腹部向内收。
3.提高口肌协调性。我们在说话的时候,需要口腔各部位包括下颚骨、唇、舌的协调运作才能做到发音清晰流畅。任何一个部位能力较弱都会导致音节转换受阻或发音不清晰。此时可以在言语治疗评估师的建议下使用对应型号的口肌工具进行训练,有针对性地提高下颚骨分级调控能力,唇力、舌灵活性和定位能力。
4.通过连贯发声训练、打拍子(节奏训练),调节表达中的语音语速,提高语言的连贯性和流畅性。如打一下拍子说一个字,这里并不是让孩子故意说得慢,而是让孩子自我控制说话的速度,并尝试每个字只说1次。而连贯发声法是让孩子学会“拖长”每个音节,让音节之间变得连贯。
5.可以利用故事书等进行朗诵的练习,或让孩子听完故事后复述故事情节。一开始家长可以选用简单一些的故事,利用打印出来的图卡进行提示,通过问句引导孩子讲故事,先从短句开始,慢慢扩展为长句、复句和段落。再转换为不看卡片让孩子独立讲述一个故事,如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等。通过这些训练可以加强孩子的语言组织和输出能力。这个阶段需要反复强化和巩固,建立孩子的表达自信。
END
口吃矫正哪里好啊?
西安华夏语言学校矫正口吃30年,签合同,100%保证矫正效果,华夏语言采用的“华夏平衡自然疗法”是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总结出一套独特的口吃矫正方法,采用对口吃者进行言语习惯的系统训练(包括言语改造、言语修养、气音协调训练等)、心理障碍及情绪控制和对口吃的正确认识开始到最后因口吃引起的恐慌、自卑等)去除、心智情商开导及交际沟通技巧的提升对口吃进行科学、系统的矫正训练,标本兼治,彻底矫正好口吃。
九大最有效的增肌训练法
一、优先训练法
优先训练法是为了着重的增强身体的某一部位的肌肉,把身体某一部位相对较弱的肌肉的训练排到每次训练的最前面,优先做。如此就能在人体的力量、精力最强、最充沛的时候进行训练,这样的效果无疑是最好的,只有这样才能在最短时间内,最大限度的激发肌肉的潜力,充分的撕裂肌肉达到训练目的。
例如:你的二头肌和背阔肌一起练,但是你的二头肌相对于薄弱,那就在开始训练的过程中把二头肌的训练的60%排在最前面,有的朋友可能会问为什么不是100%?那是因为背阔肌的训练和二头肌的训练是相关连的,在练背阔肌的时候二头肌也会受到训练。那么二头肌对训练背阔是起辅助作用的,那如果在前面训练二头肌的时候就把训练量练到100%了,那等到练背部肌肉的时候反倒是没有力量去做了,所以60%的量刚好可以把二头训练到,然后背阔的训练和二头身下的40%训练量结合起来练,这样的话两个部位的肌肉都可以练到了。
二、极限训练法
人体肌肉的增大是因为大重量大阻力的状态下进行不断收缩,这种大强度的收缩还可以增大肌肉的力量。如果说你可以在你自身承受的最大重量能做8-9次,做3~4组并且不做任何准备的活动,那么你的肌肉的围度与力量将会得到增加。但是,这样做也是极其的危险,在不做任何热身性活动之前直接用最大重量训练,这样极其容易受伤,所以在大重量训练过程中是最忌讳这样训练的。
极限训练法(金字塔法则)就可以解决这种问题,例如:卧推,我先用一次能举起最大重量的30%,做上25~30个,然后加大到最大重量的50%做20个、60%做15个然后逐次增加,直到能在最大重量的80%~85%能做5~6次的时候,就不能再增加了。然后再逐次减少,直至减少到最大重量的30%,这样能在最短时间内能让你的胸肌最大限度的受刺激,并且在中间的最大重量还不容易受伤。
三、分部训练法
如果你每周训练3~4次,而且每次的训练都是对全身肌群进行训练。练三到五个月以后全身的肌肉都得到了增加的时候,就可以试着把全身的肌肉分成上部分和下部分来分开练,这样的话每周虽然每个部位只能练一到两次,但是每次对于每个部了位的肌肉可以进行更多的训练次数和组数,使每个部位的肌肉都得到尽量大的刺激,这样自然比一个训练日练遍全身的所有肌肉的训练强度要大。
当练3~5个月以后,肌肉的围度与力量都得到很大的增长以后就可以再把身体的肌肉再次的细分,比如将身体的肌肉分为四个部分,每周练3~4次这样虽然每个部分的肌肉最多只能练一次但是训练强度的增加就意味着每次对肌肉的刺激就更大,如此才能最大程度的提升肌肉的围度与力量。
每周训练四次
周一:胸肌和三头肌
周三:背阔与二头肌
周五:三角肌与斜方肌
周日:大腿与小腿
另然每次训练我都会抽出10分钟时间来练腹肌,这样每次肌肉都可以得到最大的刺激,同时肌肉又能轮替的休息。
四、大量充血训练法
当你锻炼某一块肌肉的时候,需要训大量的血液进到这块肌肉,并且让血液持续的在那里流动这样可以促使肌肉的增长,其实这也是一种训练法则。
例如,当你训练胸部的时候,如何练胸肌,那就需要在短时间内连续的做3~4个训练胸部的动作,中意不参入任何训练其它部位的动作,一直到训练胸肌的动作做完。这样能让你的胸部肌肉在短时间内就得到大量的充血,肌肉感觉发胀那么就达到了让肌肉充血的效果,连续两次那么此次就达到了训练的目的,可以换到训练其它部位。
五、对立训练法(又称超级组训练法)
顾名思义对立训练法就是在训练的时候把两个相对立的肌肉(相反作用部位的肌肉)放到一起来练,例如:我要练肱二头肌那我就把肱二头肌和与之相反作用的肱三头肌放到一起来练,当我做完上臂二头肌的“弯举”的时候,马上去做与之相反的上臂三头肌的“屈臂挺伸”这个的训练方法就称为对立训练法(又称超级组)。
把这两个起对立作用的肌肉群放到一起来练,特点是当练着其中一块肌肉明,相对立的肌肉可以进行短暂的休息来促进对立肌肉的疲劳的消除。这个训练法是符合人的神经功能原理的。
这种训练方法比较适合于,单部分肌肉力量相对于比较薄弱的人群,例如:一个朋友他的肱二头肌的肌肉力量相对于薄弱,做上臂二头弯举自己的极限力量做两组就没力气了需要休息,但是这中间不能把时间白白浪费到,那就做屈臂挺伸这样的话。当屈臂挺伸做完以后,肱二头肌就恢复的差不多了,就可以再做下一组上臂二头弯举。
六、复合组训练法
复合训练法就是在训练的过程中,把两个或两个以上训练同一个部位肌肉的动作进行连贯起来,中间不停歇,这样的训练方法称为"复合组".复合组所要达到的目的不是加了加整消除肌肉的疲劳,而是让肌肉能够在最短的时候内大量的充血。
例如:锻炼二头肌,那我就先坐一组“坐姿哑铃弯举”,做完以后不停马上去再做一组“杠铃弯举”,这样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让二头肌充血。
肱二头肌训练法:
坐姿哑铃弯举(自身极限重量的80%做8~12个)+杠铃弯举(自身极限重量的60%做15~20个)。
做完一组以后,拉伸一下(时间最好不要超过20秒),接着做下一组,反复三组。
胸部训练法:
卧推(自身极限重量的70%做8~12个)+平板哑铃飞鸟(自身极限重量的70%做15~20个)。
做完一组以后,拉伸一下(时间最好不要超过20秒),接着做下一组,反复三组。
需要注意的是在卧推的过程中,用这种训练法的时候,卧推的重量不要太重。因为各组的休息时间比较短。如果太重的话,很难支撑到三组做完。卧推的重量一般在自身极限重量的65%~70%为宜。
七、综合训练法
据科学研究证实,人体肌肉细胞的每个不同部分都具有对不相等水平的训练起到不同反应的蛋白质和能系统。当肌肉纤维蛋白质受到高阻力高压力负荷的训练时会增大。当做有氧耐力训练的时候,肌肉细胞则对高耐力训练起反应。所以,为了使肌肉细胞增大,就不能做同一相同的动作,得做从高至低的各种类的不同次数不同数量的组合训练。
例如:第一组做15次(小重量的),第二组10次(次数加数量),每三组8次(力量递增),最后一组6次(自身的极限重量),每组次数不同重量亦不同的多种组合,被称之综合训练法每次的次数与重量没必要按一定的规律来,可以按自身的情况来依次增加。
八、周期训练法
周期训练法是指在一年的训练过程中,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训练方式,比如在某一时期我选择增大肌肉的训练方法。在另一时期我选择小重量刷脂塑性的训练方法,且缩短每组之间的休息时间,以训练肌肉的线条为主。而在两个时期的中间,则减小运动量,来休息与调整自己的状态。这样的话不会疲劳过度,也会避免受伤更能稳步前进。
比如:冬天,是增肌的好时期,那我冬天就用来增肌,全部是上大重量充份的撕裂肌肉让肌肉能够快速的增长,让肌肉块的围度、厚度与力量提高。
夏天,比较容易出汗,那是减肥、刷脂、塑性的好时期,那我就小重量、多次数来锻炼我的肌肉,让肌肉的线条更加的明显,同时脂肪被减掉、肌肉线条出来了,整体线条更完美。
而在冬天与夏天、夏天与冬天之间的春天与秋天,则主要用来休息与调整,在这段时期内,我的运动量变少了,训练强度也减小了,充分的调整身体状态为夏天或冬天的训练做准备。而这段时期没必要太长1~2个月为最佳,时间长了肌肉应该松弛了。
九、静力紧张训练法
静力紧张训练法需要对肌肉有一定的控制。当做一个训练的动作时(用能承受的最大重量能做8~12个),如果能在做完每个动作后能在肌肉收缩的状态下,静止不动保持大最紧张度3~6秒,或者在静止以后再重复做3~4次。这样的训练法为静力紧张训练法。
训练健美冠军们经常的每周都要做3~4次来对全身的肌肉进都进行静力紧张的训练。静力紧张训练法能增加神经对肌肉的控制能力,从而在比赛过程中能够更好的控制肌肉来展现出各种体姿的造型,且让肌肉的线条更加的明显。
HIIT和TABATA的差别
TABATA属于HIIT的一种训练方式。
HIIT是高强度间歇训练法的简称,他指的是先进行高强度训练,然后很短暂的休息或者通过很短暂的通过低强度运动休息,然后再没有休息足够的情况下再进行高强度运动。一直如此反复循环。
TABATA是日本科学家Izumi Tabata博士于1996年创造的一种高强度间隔训练法。具体做法是:20秒超高强度极限训练(通常是170%最大摄氧量),然后休息10秒;再接一个20秒超高强度,依次循环,持续4分钟。
同样肌肉的动作锻炼原则
难度递减法
开始练难度最大的练习;然后减低难度做同一动作;再进一步减低难度做同一动作,每次都要求做到极限。
难度递增法
此种方法是先做低难度(角度小)的动作,再增加难度(如斜板的角度升高)做,直到增加到最高难度做到极限。这种方法是循序渐进的,因此不易受伤,但由于它逐渐增加难度并做到极限,因而增加了对肌肉的刺激,从而增加了肌肉的鲜明性。
循环训练法
把同类的或不同类的动作编排在一大组内分设4-8个站,然后按序一个一个地进行练习,做到规定次数后即快速转换到下站进行训练。待所有的站都全部跑完,该大组训练结束。训练下来后,汗流满面,心跳加快。这种训练法是有氧训练,对去脂减肥,增加肌肉线条的鲜明性大有好处。
动作多变训练法
肌力训练有一个规律,一当几个固定动作,采用恒定运动负荷量训练一阶段后,肌体就会逐渐适应,肌力就不会提高或提高甚慢,此时应采用变异性训练法以促使肌体发生变化,从而进入新的适应过程。例如,采用仰卧飞鸟(30千克/8次)4组,在训练一阶段后,胸围提高甚微,则应适时变换训练手段和方法采用斜板飞鸟等动作,增加训练次数和强度来发展胸大肌,增加胸围。
提高跑步速度训练从三方面入手
法特莱克训练法
法特莱特训练法不只是让你快乐的大声喊出来,也让你快乐的跑步。瑞典人创造这一方法的时候起名为"速度游戏",准确的反映出它的本质。该训练法是松散的,慢跑和快跑自始至终交替进行。你可以在经过热身之后,先在短时间内快速跑一段,比如跑到前面的某一棵树处或者某个标志处,然后再通过慢跑恢复体能。该训练法通常会制定一个特定的距离指标,而完成指标的过程由跑步者自己决定,可以根据自己的感觉决定加速和放松的时间和距离。这种方法能提高跑步者的耐力。
速度节奏训练法
速度节奏训练法就像奥利奥饼干,开始阶段是热身,最后以慢跑结束,中途你可以放轻松的跑,速度比10公里或者5公里的比赛速度稍慢。在跑步的过程中它给人的感觉就是,能听到自己的呼吸,但又不是大喘气。如果在跑步的过程中你能轻松说话,说明你还未达到一定的强度,而根本说不出来话时,则强度超出了舒服的范围。它就是处在这样一个中间的范围,所以你能在跑步时断断续续的说话。
对于提高跑步成绩来说,人体有一个重要指标就是乳酸门槛,运动生理学上是指个人最大摄氧量的某个百分比。运动强度未达乳酸门槛时,体内产生和清除乳酸的速度相当,可以维持长时间的运动。运动强度一旦超越乳酸门槛,体内清除乳酸的速度赶不上产生的速度,乳酸开始在血液中堆积,浓度急速升高,不得不停止运动。Tempo训练法的最大作用就是提高身体的乳酸门槛,可以跑得更持久。
间歇训练法
间歇训练法是短时间内的高强度训练与恢复相结合的一种方法。比如,在热身之后快速跑2分钟,然后通过两三分钟的慢跑或者走路来调整呼吸。和Tempo训练法相比,间歇训练时的运动强度超出正常范围,然后再通过真实的慢跑恢复体能。它能提高跑步者的耐力,身心协调性和积极性,并且加速脂肪的消耗。
生活中小孩口吃如何治疗
口吃者在儿童时期的心理反应与成年以后的心理反应是不同的。
幼儿口吃有两种情况,一种即所谓由紧张类型决定的。人在感到紧张时,通常会有相应的肌肉群发生紧张,而由于基因的不同,有2%的人在心理紧张时,使喉咙部位的肌肉发生紧张,形成口吃。第二种情况是后天的影响,这种情况下的口吃病患者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其口吃是在幼年时学来的,而其学习过程则与周围环境有关。
形成口吃一般在7~8岁语言习惯形成以前,如果您的孩子发生这种情况只有一两个月,可能口吃还不严重,得到治愈的机会是很大的,但是作为家长需要注意:
1.尽量使孩子避免接触有口吃的人;
2.尽量让孩子远离紧张环境,譬如在游艺场乘坐过山车、看恐怖电影、玩电子游戏等;
3.不要因为口吃训斥孩子,也不要提醒他,在发现孩子紧张时可以轻轻抚摸他,并嘱咐他“别着急,慢慢说”,在他遇到难发的词语时,替他说出来,减少他的紧张,让他逐渐忘记口吃。
4.可以带孩子慢慢念儿歌,譬如:“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等等。让孩子养成在放松的心态下说话的习惯。
不知道通过我上面给出的比较详细,科学性的介绍后,大家对于小孩口吃如何治疗这一问题应该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当我们年轻的家长朋友们发觉到小孩子有口吃的症状时,一定要及时的重视起来,不要盲目的忽略或者采取强硬措施。
九种最有效的增肌训练法
一、优先训练法
优先训练法是为了着重的增强身体的某一部位的肌肉机对比较弱而制定的,把身体某一部位相对较弱的肌肉的训练排到每次训练的的最前面,优先做。如此就能在人体的力量、精力最强、最充沛的时候进行训练,这样的效果无疑是最好的,只有这样才能在最短时间内,最大限度的激发肌肉的潜力,充分的撕裂肌肉达到训练目的。
例如:你的二头肌和背阔肌一起练,但是你的二头肌相对于薄弱,那就在开始训练的过程中把二头肌的训练的60%排在最前面,有的朋友可能会问为什么不是100%?那是因为背阔肌的训练和二头肌的训练是相关连的,在练背阔肌的时候二头肌也会受到训练。那么二头肌对训练背阔是起辅助作用的,那如果在前面训练二头肌的时候就把训练量练到100%了那等到练背部肌肉的时候反倒是没有力量去做了,所以60%的量刚好可以把二头训练到,然后背阔的训练和二头身下的40%训练量结合起来练,这样的话两个部位的肌肉都可以练到了。
二、极限训练法
人体肌肉的增大是因为大重量大阻力的状态下进行不断收缩,这种大强度的收缩还可以增大肌肉的力量。如果说你可以在你自身承受的最大重量能做8-9次,做3~4组并且不做任何准备的活动,那么你的肌肉的围度与力量将会得到增加。但是,这样做也是极其的危险,在不做任何热身性活动之前直接用最大重量训练,这样极其容易受伤,所以在大重量训练过程中是最忌讳这样训练的。
极限训练法(金子塔法则)就可以解决这种问题,例如:卧推,我先用一次能举起最大重量的30%,做上25~30个,然后加大到最大重量的50%做20个、60%做15个然后逐次增加,直到能在最大重量的80%~85%能做5~6次的时候,就不能再增加了。然后再逐次减少,直至减少到最大重量的30%,这样能在最短时间内能让你的胸肌最大限度的受刺激,并且在中间的最大重量还不容易受伤。
三、分部训练法
如果你每周训练3~4次,而且每次的训练都是对全身肌群进行训练。
练三到五个月以后全身的肌肉都得到了增加的时候,就可以试着把全身的肌肉分成上部分和下部分来分开练,这样的话每周可虽然每个部位只能练一到两次,但是每次对于每个部了位的肌肉可以进行更多的训练次数和组数,使每个部位的肌肉都得到尽量大的刺激,这样自然比一个训练日练遍全身的所有肌肉的训练强度要大。
当练3~5个月以后,肌肉的围度与力量都得到很大的增长以后就可以再把身体的肌肉再次的细分,比如将身体的肌肉分为四个部分,每周练3~4次这样虽然每个部分的肌肉最多只能练一次但是训练强度的增加就意味着每次对肌肉的刺激就更大,如此才能最大程度的提升肌肉的围度与力量。
例如,我将我的肌肉分位四个部分,每周训练四次
周一:胸肌和三头肌
周三:背阔与二头肌
周五:三角肌与斜方肌
周日:大腿与小腿
另然每次训练我都会抽出10分钟时间来练腹肌,这样每次肌肉都可以得到最大的刺激,同时肌肉又能轮替的休息。
四、大量充血训练法
当你锻炼某一块肌肉的时候,需要训大量的血液进到这块肌肉,并且让血液持续的在那里流动这样可以促使肌肉的增长,其实这也是一种训练法则。
例如,当你训练胸部的时候,集中训练胸部,那就需要在短时间内连续的做3~4个训练胸部的动作,中意不参入任何训练其它部位的动作,一直到训练胸部的动作做完。这样能让你的胸部肌肉在短时间内就得到大量的充血,肌肉感觉发胀那么就达到了让肌肉充血的效果,连续两次那么此次就达到了训练的目的,可以换到训练其它部位。
五、对立训练法(又称超级组训练法)
顾名思义对立训练法就是在训练的时候把两个相对立的肌肉(相反作用部位的肌肉)放到一起来练,例如:我要练肱二头肌那我就把肱二头肌和与之相反作用的肱三头肌放到一起来练,当我做完上臂二头肌的“弯举”的时候,马上去做与之相反的上臂三头肌的“屈臂挺伸”这个的训练方法就称为对立训练法(又称超级组)。
把这两个起对立作用的肌肉群放到一起来练,特点是当练着其中一块肌肉明,相对立的肌肉可以进行短暂的休息来促进对立肌肉的疲劳的消除。这个训练法是符合人的神经功能原理的。
这种训练方法比较适合于,单部分肌肉力量相对于比较薄弱的人群,例如:一个朋友他的肱二头肌的肌肉力量相对于薄弱,做上臂二头弯举自己的极限力量做两组就没力气了需要休息,但是这中间不能把时间白白浪费到,那就做屈臂挺伸这样的话。当屈臂挺伸做完以后,肱二头肌就恢复的差不多了,就可以再做下一组上臂二头弯举。
六、复合组训练法
复合训练法就是在训练的过程中,把两个或两个以上训练同一个部位肌肉的动作进行连贯起来,中间不停歇,这样的训练方法称为“复合组”。复合组所要达到的目的不是加了加整消除肌肉的疲劳,而是让肌肉能够在最短的时候内大量的充血。
例如:锻炼二头肌,那我就先坐一组“坐姿哑铃弯举”做完以后不停马上去再做一组“杠铃弯举”,这样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让二头肌充血。
肱二头肌训练法:
坐姿哑铃弯举(自身极限重量的80%做8~12个)+杠铃弯举(自身极限重量的60%做15~20个)。
做完一组以后,拉伸一下(时间最好不要超过20秒),接着做下一组,反复三组。
胸部训练法:
卧推(自身极限重量的70%做8~12个)+平板哑铃飞鸟(自身极限重量的70%做15~20个)
做完一组以后,拉伸一下(时间最好不要超过20秒),接着做下一组,反复三组。
需要注意的是在卧推的过程中,用这种训练法的时候,卧推的重量不要太重。因为各组的休息时间比较短如果太重的话,很难支撑到三组做完。卧推的重量一般在自身极限重量的65%~70%为益。
七、综合训练法
据科学研究证实,人体肌肉细胞的每个不同部分都具有对不相等水平的训练起到不同反应的蛋白质和能系统。当肌肉纤维蛋白质受到高阻力高压力负荷的训练时会增大。当做有氧耐力训练的时候,肌肉细胞则对高耐力训练起反应。所以,为了使肌肉细胞增大,就不能做同一相同的动作,得做从高至低的各种类的不同次数不同数量的组合训练。
例如:第一组做15次(小重量的),第二组10次(次数加数量),每三组8次(力量递增),最后一组6次(自身的极限重量),每组次数不同重量亦不同的多种组合,被称之综合训练法每次的次数与重量没必要按一定的规律来,可以按自身的情况来依次增加。
八、周期训练法
周期训练法是指在一年的训练过程中,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训练方式,比如在某一时期我选择增大肌肉的训练方法。在另一时期我选择小重量刷脂塑性的训练方法,且缩短每组之间的休息时间,以训练肌肉的线条为主。而在两个时期的中间,则减小运动量,来休息与调整自己的状态。这样的话不会疲劳过度,也会避免受伤更能稳步前进。
比如:冬天,是增肌的好时期,那我冬天就用来增肌,全部是上大重量充份的撕裂肌肉让肌肉能够快速的增长,让肌肉块的围度、厚度与力量提高。
夏天,比较容易出汗,那是减肥、刷脂、塑性的好时期,那我就小重量、多次数来锻炼我的肌肉,让肌肉的线条更加的明显,同时脂肪被减掉、肌肉线条出来了,整体线条更完美。
而在冬天与夏天、夏天与冬天之间的春天与秋天,则主要用来休息与调整,在这段时期内,我的运动量变少了,训练强度也减小了,充分的调整身体状态为夏天或冬天的训练做准备。而这段时期没必要太长1~2个月为最佳,时间长了肌肉应该松弛了。
九、静力紧张训练法
静力紧张训练法需要对肌肉有一定的控制。当做一个训练的动作时(用能承受的最大重量能做8~12个),如果能在做完每个动作后能在肌肉收缩的状态下,静止不动保持大最紧张度3~6秒,或者在静止以后再重复做3~4次。这样的训练法为静力紧张训练法。
训练健美冠军们经常的每周都要做3~4次来对全身的肌肉进都进行静力紧张的训练。静力紧张训练法能增加神经对肌肉的控制能力,从而在比赛过程中能够更好的控制肌肉来展现出各种体姿的造型,且让肌肉的线条更加的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