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是芍药吗 白芍和赤芍的区别
白芍是芍药吗 白芍和赤芍的区别
白芍和赤芍都是有芍药的根加工制成的,区别是,人工栽培的,去皮,水煮,为白芍;野生的,不去皮的,为赤芍。功效上,白补赤泻,白收赤散;白芍敛阴益菅,主补无泄;赤芍散邪行血,破积泻降。
白芍与赤芍的区别 白芍和赤芍是一样的吗
植物学上同属于芍药种,从中医上来说有区别
在植物学上来说,白芍和赤芍属于芍药种的不用品种,很相近,花色不一样。从中医上来说,早期存在白芍、赤芍不分的情况,后来慢慢的才分立逐渐明确,白芍和赤芍加工方式不同,适用于不同的症状。
什么是赤白芍
花卉芍药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而赤白芍药对不少专业人士来说也有所不知,甚至犯知识性或科学性的错误。所谓赤白芍药,即中药赤芍(古称赤芍药)和白芍(古称白芍药)的合称。国家标准的和大学教科书规定的赤芍和白芍均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 的干燥根,但它们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却大相径庭。一个物种成为两种效用很不相同的中药,实在不可思议,让人匪夷所思。究竟是博大精深,还是故弄玄虚。实有必要且迫切需要向受教育者、使用者和其他学科说清楚、讲明白,至少要把问题的尖锐性和挑战性提出来讨论和研究。
芍药始出中岳山谷,今白山、蒋山、茅山、淮南、杨州、江浙、吴松处处有之,而园圃中多旖植炙。春生红芽,花开于三月四月之问,有赤白二色,又有干叶、单叶、楼子之不同,入药宜用单叶之根,盖花薄则气藏于根也。开赤花者,为赤芍。开白花者,为白芍。
初之气,厥阴风木。二之气,少阴君火。芍药春生红芽,秉厥阴木气而治肝。花开三四月间,秉少阴火气而治心。炎上作苦,得少阴君火之气化,故气味苦平。风木之邪,伤其中土,致脾络不能从经脉而外行,则腹痛。芍药疏通经脉,则邪气在腹而痛者,可治也。心主血,肝藏血,芍药秉木气而治肝,秉火气而治心,故除血痹。除血痹,则坚积亦破矣。血痹为病,则身发寒热。坚积为病,则或症或瘕。芍药能调血中之气,故皆治之。止痛者,止病腹之痛也,肝主疏泄,故利小便。益气者,益血中之气也。益气则血亦行矣。
白芍药气味酸平。元明诸家相沿为酸寒收敛之品,凡里虚下利者,多用之以收敛。夫《本经》主治邪气腹痛,且除血痹寒热,破症坚积聚,则新产恶露未尽正宜用之。若里虚下利,反不当用也。
白芍、赤芍各为一种,白补赤泻,白收赤散,白寒赤温,白入气分,赤入血分。赤芍秉少阴厥阴之气,白芍秉厥阴之气。
炒白芍和白芍的区别是什么
白 芍
[来源] 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根。
[产地] 主产浙江、安徽、四川等省。
[采收] 夏、秋季采挖栽培4-5年后的根,洗净,除去头尾及须根,刮去外皮,置沸水中煮至透心,立即捞出放入冷水中浸泡,取出,晒—日,再堆放,再晒,反复操作至内外均干燥即可。 [药材形性] 按产区分为三大类:产浙江的称“杭芍”,产安徽的称“毫芍”,产四川的称“川芍”。
杭白芍 呈圆柱形,粗细均匀,二头平整,大多须直;表面棕色或 浅棕色,外皮未除净处显棕褐色斑痕,有明显的纵皱纹及细根痕,偶见横向皮孔。质坚实而重,不易折断,断面灰白色或微带棕色,角质祥,环纹(形成层)明显,内方具菊花心(导管和射线呈交互放射状排列)。气微香。味微苦而酸涩。
川白芍 上粗下细,表面浅黄色,侧根痕较大而多,木化程度较强。
以杭白芍条粗、圆直、头尾均匀、体重质实、粉性足。无白心或裂隙者为佳。凡根细短、弯曲、粉性小、表而且棕黑色斑点者质次。
[炮制]
生白芍 取原药大小分档.浸泡8-12小时,闷润12~24小时,至内外温度一致时,切0.2-O.25cm顶头片或斜片,先晾干再晒干。生用敛阴平肝作用较强,常用于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之症。
炒白芍 将麸皮10公斤撒于热锅内,待冒烟时倒入白芍片100公斤,炒至微黄色,取出摊凉。炒后长于养血和肝,多用于肝旺脾虚痛泻者。
酒白芍 取白芍片100公斤,以酒10公斤拌匀,稍闷,待酒被吸尽,用文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摊凉。酒炒后偏于养血活血,血虚兼寒凝血瘀之症最宜。
醋白芍 取白芍片100公斤,以米醋15公斤拌匀,稍闷,用文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摊凉。醋炒增强柔肝止痛之力,肝急失柔之症常投。
[成分] 含芍药甙、挥发油、苯甲酸、鞣质及B一谷甾醇等。
[性味,归经] 苦酸微寒,入肝经。
[功用] 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用于血虚萎黄、月事不调、痛经、崩漏,营卫不和、恶风自汗,肝郁胁痛,腹痛,四肢挛痛及肝阳眩晕头痛等症。
[处方名] 白芍 杭芍 毫芍 生白芍 炒白芍 酒白芍 醋白芍
[用法、用量] 煎服3-12克。[保贮] 置阴凉干燥处,防霉蛀。
[注意] 反藜芦。
白芍可以炖汤吗
可以炖汤。
白芍是芍药科芍药属植物芍药的根,性味苦、酸、微寒,归肝、脾经,有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等功效,对肝血亏虚、肝脾不和、肝阳上亢等病症,都可以有效起到改善作用,而且不含什么毒性成分,因此是可以用来和各种食物一起炖汤喝的。
赤芍与白芍的区别
芍药(其根)入药,有赤芍和白芍之分。赤芍味苦,性凉,具有化瘀、止痛、凉血、消肿的功效,对肠风下血、月经不调、自汗盗汗、目赤肿痛、腹痛、胁痛等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药理分析,芍药含有芍药甙、安息香酸、挥发油、树脂、糖类、淀粉等,对痢疾杆菌、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并有镇痛、镇静和抗惊厥的作用。
白芍为毛莨科芍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药除去外皮的根。性凉,功效与赤芍基本相同,传统上多用于阴虚发热、自汗盗汗,主治头晕、头痛、胸胁疼痛、痢疾腹痛、阑尾炎腹痛、腓肠肌痉挛、痛经和月经不调等。
白芍和芍药一样吗
白芍是芍药的一个种类。
芍药分为赤芍和白芍,赤芍和白芍的功效不同,赤芍更偏向于活血、祛瘀、止痛,若有血瘀症状的话,例如:痛经、跌打损伤、腹痛等;而白芍偏向于柔肝和止痛,若有肝脾不和症状的话,例如:抽筋、四肢痉挛、肝气不疏症状的话,可以应用白芍。
所以,在购买芍药的时候需要明确症状,根据自己的症状去选择购买白芍或者赤芍。
芍药和白芍是一样的吗 白芍有什么作用
白芍在中医上有补血益脾、缓中止痛、敛汗宽中的作用,可以养肝脾真阴,收摄脾气之散乱,生血,治腹痛。
白芍在现代医理上证明有调节免疫、镇静、抗炎抗菌的作用。
白芍和赤芍的区别 形态上的区别
白芍:植物学上,白芍是开白花的芍药;中医上来说,古时有7种方法来区分白芍和赤芍,但方法不十分准确可行,结合现代中医学和综合古代经验的基础,区分的方法是:人工栽培的,去皮,水煮的是白芍。
赤芍:植物学上,白芍是开红色花朵的芍药;在中医上,结合现代中医学和综合古代经验的基础,赤芍是野生的,不去皮的。
赤芍和白芍的区别
赤芍和白芍的共同点:
赤芍和白芍均可止痛。但白芍长于柔肝止痛,多治肝脾不和之胸胁脘腹疼痛或四肢挛急疼痛。而赤芍则长于活血祛瘀止痛,多治肝郁血滞之胁痛、血滞痛经、癥瘕腹痛、跌打损伤、瘀肿疼痛等。
赤芍和白芍的不同点:
白芍可养血调经,平抑肝阳,敛阴止汗。常用治肝血亏虚,面色苍白,眩晕心悸,或月经不调,崩中漏下,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及外感风寒,营卫不和之汗出恶风,阴虚盗汗。赤芍可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清泄肝火,常用治温毒发斑,血热吐衄,热毒壅盛,痈肿疮疡,肝火目赤肿痛。
酒白芍和炒白芍的区别
(一)白芍主要具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用于血虚萎黄,月事不调,痛经,崩漏,营卫不和,恶风自汗,肝郁胁痛,腹痛,四肢挛痛及肝阳眩晕头痛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芍炮制后药理作用普遍增强,炮制品的镇痛作用较生品明显,充分说明白芍炮制的意义.《全国中药炮制规范》载有:“白芍切制法”和“酒白芍,炒白芍,土炒白芍”的炮制法.
(二)炒白芍和酒白芍的炮制法
1,炒白芍:将麸皮10公斤撒于热锅内,待冒烟时倒入白芍片100公斤,炒至微黄色,取出摊凉.
2,酒白芍:取白芍片100公斤,以酒10公斤拌匀,稍闷,待酒被吸尽,用文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摊凉.
(三)炒白芍和酒白芍的功效:
1,炒白芍:除有生白芍的功效外,炒后长于养血和肝,多用于肝旺脾虚痛泻者.
2,酒白芍:除有生白芍的功效外,酒制后偏于养血活血,血虚兼寒凝血瘀之症最宜.
(四)从你痛经配酒白芍的情况来看,估计你的痛经有寒凝之证,用酒白芍的主要目的是借酒之温通行散之力来达温经止痛的效果.解决方法可有两种:
1,用炒白芍代替酒白芍,但在服药期间需配合腹部的局部热服,以达到温经止痛的左右.
2,自制酒白芍:另外买药方量的生白芍,模仿(一)中酒白芍的炮制法制作即可.
以上方法,仅供参考.
赤白芍的药用价值
1、治疗赤痢多腹痛不可忍:赤芍药100克 黄柏100克(以蜜拌合涂炙令尽 锉).上药 捣筛为散 每服15克 以淡浆水一中盏 煎至五分 去滓 不计时候稍热服.(《太平圣惠方》赤芍药散)
2.治疗血痢腹痛:赤芍药、黄柏(去粗皮 炙)、地榆各50克.上三味捣筛 每服15克 以浆水一盏 煎至七分 去滓 不拘时温服.(《圣济总录》芍药汤)
3.治疗五淋:赤芍药50克 槟榔一个(面裹煨).上为末 每服5克 水煎 空心服.(《博济方》)
4.治疗急性乳腺炎:赤芍50~100克 生甘草10克.水煎服.如发热加黄芩 另用白蔹根、食盐少许捣敷患处.(《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5.治疗妇人血崩不止、赤白带下:香附子、赤芍药.上等份 为末 盐一捻 水二盏 煎至一盏 去渣服 食前[3].(《太平圣惠方》如神散)
6.犀角地黄汤(《备急千金要方》)主治热入血分证,热伤血络证。水牛角30g,生地黄24g,赤芍12g,牡丹皮9g上药四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方中赤芍苦酸微寒,养血敛阴,且助生地凉血和营泄热,于热盛出血者尤宜。
7.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良方》)主治痈疡肿毒初起。白芷、贝母、防风、赤芍药、当归尾、甘草节、皂角刺、穿山甲、天花粉、乳香、没药各6g,金银花25g,陈皮9g。用酒一大碗,煎五七沸服。方中赤芍活血散瘀。
赤芍药用价值是很高的,能够清热凉血,临床上的疾病是很多的,比如有的女性容易出现一些妇科疾病,比如子宫肌瘤,高血压,宫外孕等疾病,因为赤芍临床的治疗价值很高的,被广泛的运用起来,那么赤芍目前来说食疗的做法也是很多的,对人们的健康是有好处的。
白芍和芍药一样吗 白芍可以美白吗
有辅助美白的功效。
白芍中含有较多的抗氧化成分,应用白芍后可以有效的改善面色灰暗;而且,白芍是养血中药材,服用白芍可以滋养干燥,有益肝血,当人体肝阴不足的时候,应用白芍还可以起到养肝和调经的作用,有益于面色的调养。不过,白芍是一种中药材,主要作用是用来治疗疾病和调养身体,美白作用有限,若想要达到比较好的美白效果,可以从防晒、规律作息、早睡早起等方面入手,另外,也可以使用一些具有美白功效的正规护肤品,也可以促进皮肤的美白。
炒白芍与白芍的区别
白芍最主要的就是具有养血、柔肝止痛、月经不调、痛经、等功效。而炒白芍更多的是用于腹泻者。这两种白芍的功效都是各有所需的。两者的炮制方法不同,随之功效也就不同。
白芍和赤芍的区别
芍药(其根)入药,有赤芍和白芍之分。赤芍味苦,性凉,具有化瘀、止痛、凉血、消肿的功效,对肠风下血、月经不调、自汗盗汗、目赤肿痛、腹痛、胁痛等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药理分析,芍药含有芍药甙、安息香酸、挥发油、树脂、糖类、淀粉等,对痢疾杆菌、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并有镇痛、镇静和抗惊厥的作用。白芍为毛莨科芍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药除去外皮的根。性凉,功效与赤芍基本相同,传统上多用于阴虚发热、自汗盗汗,主治头晕、头痛、胸胁疼痛、痢疾腹痛、阑尾炎腹痛、腓肠肌痉挛、痛经和月经不调等症。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白芍的主要有效成分是芍药甙。该成分具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心肌血注,扩张血管,对抗急性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镇静、镇痛、解痛、抗炎、抗溃疡等多种作用;特别是在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方面,有着较好的效果。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白芍对肝巨噬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可使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增加30%,所以能增强机体抵抗力。同时还证实炒白芍主养血,生白芍主平肝。
白芍和赤芍的区别不仅仅是在制作药物的食材方面,它们的功效都是不一样的,食用白芍可以帮助改善心肌,那么食用赤芍可以帮助我们治疗一些肿痛的现象,食用赤芍对于调理女性的月经不调是非常有帮助的。白芍还可以增加我们的抵抗力,所以两种都拥有各自的功效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