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常见的不良情绪
老年人常见的不良情绪
1.失落感
失落感是指一种若有所失、无所事事又无所适从的感觉。老年人由于工作环境和职位的变化,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失落感,从而表现出两种情绪:有的沉默寡语,表情淡漠,情绪低落,凡事都无动于衷;有的急躁易怒,易发脾气,对周围的事物看不惯,为一点小事而发脾气。
出现这种情绪、情感有它的客观原因,即社会角色的改变。社会角色是指个人在社会和团体中所占的地位、身份。而这个地位或身份是经过学习和工作而获得的。学习分两方面,一是习角色的义务与权利,一是学习角色的态度与情感。角色的改变,不仅意味着失掉了某种权利,更为重要的是丧失了原来所担当的那个角色的情感,放弃了几十年来业已形成习惯的那种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包含有他人对自己提出符合身份的希望,同时本人也得领会他人对自己怀有的希望。一个人为了当好某一个角色,必须知道所担当的角色的套行为模式和他人对自己的期望。角色 旦改变,行为模式也随之改变。新旧角色之间会发生矛盾。离退休的老人,对新的生活规律往往不能下子适应,这就是新旧角色的矛盾。不能简单地认为老同志退下来有不适感就是舍不得”权”,不赞成干部年轻化。应该看到,这是因为离开了长期热爱的工作,失去了长期充当那个角色的生活模式和自己对别人以及别人对自己的期待。
离退休后,老年人的主导活动和社会角色发生了改变,从工作单位转向家庭,他的社会关系和生活环境较之以前显得陌生,加上子女“离巢”,过去那种热情、热闹的氛围去不复返,列新的生活规律往往又不能很快适应, 种被冷落的心理感受便会油然而生。
2.孤独感
孤独感是指个体由于社会交往需求未得到满足而产生的种内心体验。它往往给人带来寂寞、冷落甚至被遗弃的体验。孤独感是老年期较常见的种消极情绪,严重的孤独感易导致老年人人格变态,有碍健康,甚至影响寿命。
从客观上讲,由于远离社会生活,自己体力渐衰,行动不便,与亲朋好友的来往频率下降,信息交流不畅,因此容易产生孤独感。在主观方面,老年人具有自己既定的人际交往模式,不易结交新朋友,人际关系范围逐渐缩小,从而引发封闭性的心理状态。如果不幸丧偶,则更感到寂寞甚至孤单。 位丧偶的老人曾经这样描述自己的生活状态:“整天没个说话人,像个不会说话的哑巴,每天寂静得连根针掉下来都听得着。”这种人际交往的改变,是老年人孤独感产生的主要原因。
许多研究资料指出,多数人到了老年,都会不同程度地产生孤独的心理感受。而孤独感对老人的身心健康是极其有害的,它可以造成人心理的自我封闭,减少与外界的交流。
离退休老年人产生失落感及孤独感的原因,除了跟自身眭格有关外,还存在以下一些原因。
3.自卑感
当一个人的价殖特性劣于他人的价值特性时,就会产生一种自卑感,由于离退休,老年人原有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改变,还不适应目前重新担任的社会角色,进而产生了“自己已经没用了”, “自己成了社会和家庭的负担、包袱”等等强烈的自卑感,尽管年岁日增,但老年人常常自觉经验丰富,才能不凡,一旦退休就无从发挥,自尊心受挫,大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叹,于是空虚、寂寞、受冷落之感袭上心头,往往误以为自身价值不复存在,久而久之就会低估自己甚至看不起自己,这种自卑感一旦形成,老年人就会经常对自己产生怀疑,忧心忡冲,表现出过分的焦虑。
有些老年人心气很高,事业心很强,虽年逾花甲,仍勤奋工作,不颐体力和精力衰退,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还有一些老年人,由于离退休前社会地位较高,具有丰富的学识和工作经验,有很强的自尊心,好面子,希望得到别人尊重,爱听恭维及顺耳的话,处事固执己见,不愿意听从别人的意见,一旦出现反对的声音,便感到自己没有面子,人老了,谁也看不起了,由于部分老年人离开了工作岗位,没有了需要自己决策和把关的事隋,便把注意力从单位、社会转移到家庭中,尤其是在单位习惯了发号施令的老人,对子女工作、婚姻、生活横加干涉,并因此常与子女发生矛盾,感到自己经验无处使用而产生无用感,还有一些老年人骤然从忙碌的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对这种清闲优哉的生活不适应,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和无用感,
4.抑郁感
以上失落、孤独、自卑、疑虑的情绪情感对于老年人的心理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而且老年人在现实生活中容易遭受挫折,不顺心、不如意之事时有发生,例如,遇到家庭内部出现矛盾和纠纷,子女在升学、就业、婚姻等方面有困难,自己的身体又日趋衰落,疾病缠身,许多老人就会变得长吁短叹、烦躁不妥、情绪低落或者郁郁寡欢。这些都是抑郁的表现。
国外一项研究发现,老年期抑郁症的患病率为8.1%~25%,有抑郁情绪但达不到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比例更高,伴有躯体疾病的老人中5000以上有抑郁心境的存在。
老年人养胃要注意什么
进入老年,消化系统功能往往出现紊乱或减弱,因此老年人常感到腹胀,以下方法可减少腹胀:
①少食高纤维食物。高纤维食物如土豆、面食、豆类、以及卷心菜、花菜、洋葱等蔬菜,都易在肠胃部制造气体,最后导致腹胀。
②不食不易消化的食物。炒豆、硬煎饼等硬性食物不容易消化,在胃肠里滞留的时间也较长,可能产生较多气体引发腹胀。
③改变狼吞虎咽的习惯。进食太快,或边走边吃,容易带吞进不少空气;常用吸管喝饮料也会让大量空气潜入胃部,引起腹胀。
④克服不良情绪。焦躁、忧虑、悲伤、沮丧、抑郁等不良情绪都可能使消化功能减弱,或刺激胃部制造过多胃酸,其结果是胃气增多,腹胀加剧。
⑤注意锻炼身体。每天坚持1小时左右的适量运动,不仅有助于克服不良情绪,而且可帮助消化系统维持正常功能。
⑥适度补充纤维食物。高纤维食物并非只会导致腹胀———有时恰恰相反,反而有减轻腹胀之效,特别是在摄入高脂食物后。这是因为,高脂食物难以被消化、吸收,因而在肠胃里逗留时间也往往较长,而一旦有纤维加入,受阻塞的消化系统很可能迅速得以疏通。
⑦注意某些疾患。对某些疾患来说,腹胀或是先兆,或是症状之一,它们包括:过敏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膀胱瘤等等。
为什么人老了记忆力会变差
①不良情绪:不良情绪主要是指抑郁、焦虑和愤怒等,这些不良情绪不仅会影响老年人的思维,而且也会影响他们的记忆,从而导致记忆力减退。
②失眠:出现失眠,睡眠质量不好的老年人,记忆力也会有所减退。睡眠是休息的保护,如果得不到正常的休息,就会影响老年人的记忆力与注意力。
③疾病:无论是大脑或身体上的疾病,还是心理上的疾病,都会导致老年人出现记忆力减退。
④年龄: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大,身体机能的下降,记忆力也会随之下降。
⑤依赖:老年人如果过度地依赖电脑和书籍等,会影响他们开发自己记忆力和运用自己记忆的能力,从而导致记忆力减退。
⑥压力:适当的心理压力可以增加中老年人的记忆力,但是过度的心理压力就会影响他们的记忆力。
⑦不良嗜好:如抽烟喝酒等,酒精可以帮助人们消除疲劳,使身体活性化。但是,过量饮酒会导致部分记忆的丧失,由于酒精对脑细胞的麻痹作用,还可能会发生暂时性记忆丧失。
⑧年龄是引起记忆力下降的因素之一:随着年龄增大记忆力会逐渐发生下降,但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加以弥补,如反复强调,重复记忆,生活规律化以及通过不断学习来开发自己新的知识领域,这些都可以促进记忆力保留更长的时间,避免人体快速衰退。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符合记忆规律的记忆方法,这也是增强记忆的捷径之一。
老人心绞痛是什么因素导致的
1、年龄过大
老年人由于到了某个年龄段,其各项身体机能都出现退化现象,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常见于老年人的原因,心绞痛是冠心病的典型症状之一。
2、饮食习惯不良
有些老人总喜欢食肥甘厚味,盐摄入过多,不按规律进食,过饱过饥,嗜食烟酒,加上本来老年人肠胃消化不如从前,容易引发心绞痛。
3、发怒、生气、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
发怒、生气、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都会诱发老年人心绞痛发作,因此老年人要保持心情平和,避免过分激动等不良刺激。
4、劳累过度
劳累过度,过重体力劳动是老年人心绞痛发作的诱因。由于活动后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而引发,一般在休息片刻后即可缓解。因而老年患者要注意避免剧烈劳动,运动、急走、爬山、上楼、骑车时要循序渐进,注意休息。
5、血液浓缩而粘稠
血液浓缩而粘稠,使得循环阻力变大,心脏负荷变重也会引起心绞痛发作,主要是因为老年人为减少夜间尿次,睡前和夜间也不敢喝水,加上一些老年人肾脏浓缩功能差夜尿多,导致血液粘稠度增加。
老年人为什么会记忆力下降
1、不良情绪
不良情绪主要是指抑郁、焦虑和愤怒等,这些不良情绪不仅会影响老年人的思维,而且也会影响他们的记忆,从而导致记忆力减退。
2、不良嗜好
如抽烟喝酒等,酒精可以帮助人们消除疲劳,使身体活性化。但是,过量饮酒会导致部分记忆的丧失,由于酒精对脑细胞的麻痹作用,还可能会发生暂时性记忆丧失。
3、疾病
无论是大脑或身体上的疾病,还是心理上的疾病,都会导致老年人出现记忆力减退。
4、年龄
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大,身体功能的下降,记忆力也会随之下降。
5、依赖
老年人如果过度地依赖电脑和书籍等,会影响他们开发自己记忆力和运用自己记忆的能力,从而导致记忆力减退。
乐观的情绪就是老年人最好的保健方法
负性情绪持续过长或过于激烈,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引起人体各个系统功能的失调。在心血管系统可能引起心慌、心动过速、血压升高;在呼吸系统可能引起气短、哮喘;在泌尿系统可能出现尿急、尿频;在神经系统可能出现头痛、失眠等。
老年人的消极情绪可能给各种疾病大开方便之门。老年人过于激烈的情绪如狂怒与狂喜,可能引起机体功能的严重失调,甚至死亡。
高血压、冠心病、肿瘤等虽然可发生在中青年人中,但这些疾病却成为老年人常见病与多发病,并且是严重危害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老年人情绪突变,过于激动,引起高血压与冠心病加剧是屡见不鲜的。负性情绪可能是老年人肿瘤发生的促活剂。已知道自己得了癌症的老年人,消极情绪常常成为病情急骤恶化的重要原因。老年人消除负性情绪,建立积极的乐观的情绪,是祛病延年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好心态方能长寿气出来的糖尿病
高度焦虑诱发心脏病
心脏病患者以老年人居多,其典型的表现为胸闷、气急、疲惫无力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许多医学研究发现,高度焦虑的人出现心绞痛发病率为低焦虑者的2倍。而许多冠心病患者,就是由于不良情绪的刺激而出现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导致突然死亡。
“坏”脾气导致高血压
不良情绪可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而高血压又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更是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当老年人受到严重精神创伤,出现愤怒、焦虑、仇恨等激动情绪时,很可能诱发血压突然升高,严重可引发脑卒中、心力衰竭、猝死等。
“气”出来的糖尿病
医学资料显示,因心理因素而发病的糖尿病患者占总体人数的60%以上,如产生暴怒、焦虑、悲伤等情绪,使得血糖浓度升高,引起机体代谢功能紊乱。此外,高血糖促使其胰腺分泌胰岛素,使得疲乏的胰腺进一步受伤,使糖尿病者病情加重。
腹胀该怎么预防
老年人怎么预防腹胀呢?你知道老年人怎么预防腹胀吗?你想了解老年人怎么预防腹胀吗?
老年人预防腹胀的措施1、少吃高纤维食物。如土豆、面食、豆类以及卷心菜、花菜、洋葱等,都易在肠胃部制造气体,最後导致 腹胀。
老年人预防腹胀的措施2、不要吃不易消化的食物。炒豆、硬煎饼等硬性食物不容易消化,在胃肠里滞留的时间也较长,可能产生较多气体引发腹胀。
老年人预防腹胀的措施3、改变狼吞虎咽的习惯。进食太快,或边走边吃,容易吞进不少空气;常用吸管喝饮料也会让大量空气潜入胃部,引起腹胀。
4、克服不良情绪。焦躁、忧虑、悲伤、沮丧、抑郁等不良情绪都可能使消化功能减弱,或刺激胃部制造过多胃酸,其结果是胃气增多,腹胀加剧。
5、适当锻炼身体。每天坚持1小时左右的适量运动,不仅有助於克服不良情绪,还可帮助消化系统维持正常功能。
6、注意某些疾患。对某些疾患来说,腹胀或是先兆,或是症状之一,它们包括:过敏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膀胱瘤等。
孩子常见三种不良情绪
常见情绪1:焦虑
在在幼儿5个月至1岁期间,就开始出现“陌生人焦虑”现象,到了1~2岁则出现与主要照顾者的“分离焦 虑”现象,只要一眼看不见父母,就会开始哭闹,并且感到不安,这都是正常的情绪发展现象。一般而言,在进入幼儿园1个月后,分离焦虑就会逐渐缓解,如果持 续太久还未见改善,父母就需带孩子就医评估。
专家建议:
如果幼儿的先天气质比较细腻、敏感,那么焦虑情况也可能比较严重,建议父母不要用过于严厉的方式教导幼儿,以免加剧焦虑现象。焦虑通常有许多表现形 式,例如分离焦虑、抗拒上学、特定畏惧症、社交恐惧症等,如果幼儿的焦虑情况已严重到影响与人正常互动,则建议尽快采取治疗措施。
从医学角度来看,并不建议对6岁以前幼儿实施药物治疗,心理疗法的成效反倒更为理想。具体方式可分2种,即“洪水法”和“逐步减敏法”。就“洪水 法”来说,假如幼儿怕蛇,那么就让孩子一次性看见很多蛇,那么今后再看见一两只蛇的时候,他的恐惧感就会下降。
常见情绪2:耍赖
毕竟人是社会性的动物,都愿意得到他人 的关心和注意。不过,如果幼儿长期持续以这种行为来索取他希望获得的人、事、物,那就有可能是完全不懂如何利用正面方式去达到目的。
专家建议:
如果孩子一直持续利用“耍赖”这种负面方式寻求关注,那么父母首先应该自我检查一下,平时多留心亲子互动的过程,注意孩子是否出现了太多负面情绪, 以至于他根本不懂得如何寻求正面渠道来表达自身需求。
常见情绪3:人来疯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从众行为,也就是孩子看到别人“疯”起来之后,自己很快就跟着“疯”起来。查究“人来疯”的具体原因,主要是幼儿有过在众人面前勇于表现自己的经历,而且因此获得不少正面关注,比如他人的注意和称赞,久而久之,他就学会继续用这样的方式获得情感满足。
专家建议:
就幼儿的正常心理发展来看,到了2~3岁之后,基本都有表现自我的念头,以获取他人更多的认同。除非是特别严重的自我表现行为,一般都可看作是特殊心理发展阶段的正常行为,没必要太过担心。
不过,一旦发现幼儿的人来疯情绪特别严重或者“疯”的方式很不恰当时,建议立刻向幼儿说明,以引导幼儿建立正确认知观念。例如说话声音太大很容易影 响到别人,所以最好控制一下。
五大原因容易致老人心绞痛
引起老年人心绞痛的因素主要有年龄过大、饮食习惯不良、不良情绪刺激、过度劳累和血液收缩等。
1、年龄过大,老年人的各项身体机能都出现退化现象,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常见于老年人的原因,心绞痛是冠心病的典型症状之一。
2、饮食习惯不良,喜欢食肥甘厚味,盐摄入过多,不按规律进食,过饱过饥,嗜食烟酒,加上本来老年人肠胃消化不如从前,容易引发心绞痛。
3、发怒、生气、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都会诱发老年人心绞痛发作,因此老年人要保持心情平和,避免过分激动等不良刺激。
4、劳累过度,是老年人心绞痛发作的诱因。由于活动后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而引发,一般在休息片刻后即可缓解。因而老年患者要注意避免剧烈劳动,运动、急走、爬山、上楼、骑车时要循序渐进,注意休息。
5、血液浓缩而粘稠,循环阻力变大,心脏负荷变重也会引起心绞痛发作。主要是因为老年人为减少夜间尿次,睡前和夜间也不敢喝水,加上一些老年人肾脏浓缩功能差夜尿多,导致血液粘稠度增加。
老人胃胀气怎么办 保持良好心态
老年人尤其要注意克服不良情绪,焦躁,抑郁,悲伤等不良情绪都有可能导致消化功能减弱,胃部受到刺激,造成胃酸过多,结果引起胃气增多,加剧胀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