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的发生的早期信号
脑出血的发生的早期信号
总的来说,脑出血一般起病较急,发病时间只有数分钟或数小时,但脑出血还是有其逐步发展演变的过程。在起病初期会或多或少表现出一些异常情况,即出现一些有预兆的前驱表现。在发生脑出血的患者中,50%有先兆症状。先兆症状出现后的第一年内发生脑出血的危险性很大,尤其在两个月内最为危险。一旦高血压病患者出现这些先兆表现,就预示着脑出血即将发生,或已是脑出血的前驱阶段。这时如能仔细观察,就能及时发现异常,并到医院争分夺秒地进行治疗,从而控制疾病发展,避免严重后果。
归纳起来,常见的脑出血的先兆症状有:
①突然感到一侧身体麻木、无力、活动不便,手持物掉落,嘴歪、流涎,走路不稳。
②与人交谈时突然讲不出话来,或吐字含糊不清,或听不懂别人的话。
③暂性视物模糊,以后可自行恢复正常,或出现失明。
④突然感到头晕,周围景物出现旋转,站立不稳甚至晕倒在地。这些表现可以短暂地出现一次,也可以反复出现或逐渐加重。
当上述先兆症状出现时,患者在思想上既要高度重视,又不能过度紧张以致惊慌失措。情绪要镇静,避免因血压波动而加重病情。应尽快将患者送到医院就诊,并详细告诉医生已出现的预兆表现,以便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脑血栓发病前的众多信号
突发性眩晕:眩晕是脑血栓前兆中极为常见的症状,可发生在任何时段,尤以清晨起床时最常见。此外,在疲劳、洗澡后也易发生。特别是高血压患者,若1天至2天反复出现5次以上眩晕,发生脑出血或脑梗死的危险性将增加,这时就要特别留意了,必要时尽早去医院治疗。
血压异常:血压突然升高到200/120mmHg以上时,是发生脑血栓的前兆;血压突然降至80/50mmHg以下时,是脑血栓形成的前兆。
剃刀落地:指自己持刀刮胡子时,头转向一侧,突然感觉手臂无力致剃刀落地,1分钟至2分钟后完全恢复。这是由于转头扭颈时,引起已经硬化的颈动脉扭曲加重狭窄,导致颅脑供血不足所致。
偏侧麻瘫:偏侧麻瘫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严格说来,这已是最轻型中风。据追访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3年至5年,半数以上的人会发生缺血性脑中风。
突发性剧烈头痛:突然发生剧烈头痛且伴有抽搐,且头痛剧烈在夜间痛醒者易发脑血栓,需及时就医。
突然流口水:突然说话不利索或流口水要注意了,特别是对于原本就有高血压、糖尿病等脑血栓危险因素的老年人来讲,流口水很可能是脑血栓的先兆。
脑血栓的七个异常信号
脑血栓是脑血栓形成的简称,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之一。它是在脑动脉内膜病变的基础上,在血液黏度增高、血流缓慢等因素的作用下,使脑动脉管腔狭窄80%或完全闭塞,造成供血区域局部脑组织的缺血、缺氧和坏死,引起偏瘫、偏身感觉障碍、言语不利等局限性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多发和常见的疾病。病情严重者可以迅速恶化,出现意识障碍,甚至发生脑疝,危及生命。流行病学表明,脑血栓约占同期脑血管病总发病率的82%左右。
下列有七种异常表现作为产生脑血栓的重要信号:
①近期出现过手足麻木或软弱无力,手中拿东西忽然落地;
②突然出现短暂性的双目失明或视物模糊;
③忽然失语,或吐字不清,或说话困难,但却“心里明白”,即意识清楚,而且很快会恢复正常,不留任何痕迹;
④时常头晕,有时甚至突然晕倒在地,但又能迅速清醒过来;
⑤近期出现记忆障碍,尤其是近期记忆明显减退,乃至完全遗忘;
⑥原因不明的智力减退,注意力不易集中,思考问题感到费力,工作效率降低;
⑦通过查眼底可检查出脑动脉硬化或高血压,或血脂、血粘度增高,脑血流图有供血不足的改变者,则近期更可能发生脑血栓。
现代医学科学研究证实,目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脑血管病发生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现代生活水平提高造成的高脂血症、高粘血症使血液粘稠凝聚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阻塞心脑血管;
二是由于高血压、动脉硬化造成了血管自身的病变,如血管内膜增生、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血管痉挛等,从而使心脑供血不足,甚至供血中断引发心脑血管病。也就是说,要想彻底治疗冠心病、脑血栓,要从血液和血管这两方面着手双重治疗。
脑溢血昏迷之前会出现八个信号
1、眩晕
往往是突然发生的严重头晕,看外界的事物有转动感、晃动感。部分伴发恶心或者耳鸣。
2、短时间的语言困难和浑身乏力
一二十秒就可以过去,恢复之后,患者不留任何后遗症。
3、突然发生剧烈的头痛
如果高血压患者,突然出现严重的头痛、头晕,伴有呕吐,要高度怀疑脑血管疾病。这个时候应该立即测量一下血压。
4、半身麻木
如果常常感觉左右半身麻木,应该考虑脑内小血管是不是出现了问题。
5、眼前蒙黑
突然一过性的眼前蒙黑,或者一只眼睛出现食物不清,看东西模糊,甚至出现重影。
6、经常呛咳
在喝水或者进食的过程中莫名的出现呛咳,这也是很多人脑溢血的先兆。
7.舌根发硬、嘴角流口水
突然感觉舌头根部僵硬,舌头膨大,说话说不清楚。甚至舌头痛、吞咽困难。突然出现的一侧嘴角流口水、不能说话或说话含糊不清。
8、常流鼻血
如果正常的流鼻血并不可怕,但是如果伴有高血压,还经常会出现流鼻血的症状就要小心了。专家介绍,高血压患者经常的鼻出血,半年内很有可能出现脑溢血。
脑溢血来临前给了我们警告,就是要我们好好的防治。在防治脑溢血方面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CT检查是不是脑出血的唯一诊断方法
CT检查是不是脑出血的唯一诊断方法?专家介绍CT不是诊断脑出血的唯一方法。临床疑诊脑出血时首选CT检查,可显示圆形或卵圆形均匀高密度血肿,边界清楚,并可确定血肿部位,大小,形态,以及是否破入脑室,血肿周围水肿带和占位效应等;如脑室大量积血可见高密度铸型,脑室扩张,一周后血肿周围可见环形增强,血肿吸收后变为低密度或囊性变,CT动态观察可发现进展型脑出血。
除了CT检查外脑出血还有以下检查方法:
MRI检查
可发现CT不能确定的脑干或小脑小量出血,能分辨病程4~5周后CT不能辨认的脑出血,区别陈旧性脑出血与脑梗死,显示血管畸形流空现象,并可根据血肿信号的动态变化(受血肿内血红蛋白变化的影响)判断出血时间,①超急性期(0~2h):血肿为T1低信号,T2高信号,与脑梗死不易区别;②急性期(2~48h):为T1等信号,T2低信号;③亚急性期(3天~3周):T1,T2均呈高信号;④慢性期(>3周):呈Tl低信号,T2高信号。
心电图检查
脑出血患者因为脑心综合征或心脏本身就有疾病,可有心脏功能和血管功能的改变:①传导阻滞:如P-R间期延长,结性心律或房室分离,②心律失常:房性或室性期前收缩,③缺血性改变:S-T段延长,下降,T波改变,④假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等。
动态血压检测
急性脑出血发病1周内血压明显升高,高于正常参照值,也高于发病前的血压水平,提示高血压与脑出血的发病有密切关系,同时,血压波动以及低血压状态在脑出血的发病中占有一定比例,血压波动既可以导致血压升高,同时也可以作为高血压的后果,无论短期或长期血压波动较大的患者,其靶器官如大脑的损害严重程度与急性脑血管病发生率,均显著增高,血压波动常与血压升高伴存,出现血压骤降或骤升,此时患者往往伴有较明显的不适症状,如头晕,头痛,晕厥,胸闷,心慌等。
脑出血前的报警信号
1.流鼻血
有三高病史,在秋冬季节出现反复的流鼻血,千万别以为是上火,你的火气没那么大。三高人群伴随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血管脆弱,血压突然升高,使鼻粘膜毛细血管破裂出血。
2.视物不清楚
眼部神经对血压非常敏感,血压高则眼压高,视神经受到压迫,出血模糊、重影等。
刷牙出血是牙周病信号
说到“刷牙出血”,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我是不是缺维生素C?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刷牙出血呢?”“虽然维生素C缺乏确实会造成牙龈出血,但如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丰富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使人们每天摄入的维生素C完全能满足机体需要。”其实,多数人刷牙出血是牙周病的早期信号。
牙周病是指发生在牙齿支持组织的疾病,主要包括牙龈炎和牙周炎两大类。牙周病是种慢性进行性疾病,病变早期症状不太明显,有时仅表现为刷牙出血,病人大多不以为然。等到发生了牙齿松动甚至脱落,想到要治疗时,为时已晚。
在牙周病早期,也就是牙龈炎阶段干预,可使牙周组织完全恢复正常。一旦病情发展至牙龈退缩、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程度时,所有治疗都只能改善、缓解和控制症状,不能治愈。所以,牙周病应该及早治疗。
牙周病的主要症状为,刷牙出血、牙龈红肿、牙龈退缩、牙根暴露、牙齿酸痛、食物嵌塞、牙齿松动和移位、口腔异味等。在这些症状中,刷牙出血、牙龈红肿属牙周病的早期病变。
一旦出现了上述牙周病的表现,应给予足够重视,尽早去正规医院的口腔科进行检查,以确诊是否患有牙周病。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如确实患有牙周病,应及时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做到早晚刷牙、饭后漱口,选择使用对牙周病有较好预防效果的中草药功效牙膏进行日常护理,如云南白药等。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改善饮食结构,少吃甜食,有益牙齿健康,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控制牙周病的继续发展。
老年人脑出血应该做哪些检查
1.血液检查 在许多脑出血病人,尤其在重症脑出血者,因神经性或内分泌性的原因,其血液常规检查提示白细胞增高,血糖升高,血尿素氮和非蛋白氮升高,血清肌酶升高等。尤其是血白细胞和血糖的升高在半数以上的病人均可出现,重症脑出血者达90%以上。
2.尿检查 有部分脑出血病人的尿检查发现尿糖和蛋白尿。
1.脑血管造影 在CT之前,曾是脑出血的重要诊断方法。在脑血管造影上,主要表现为肿块性占位,例如基底节脑出血,正位为大脑前动脉移向对侧,侧裂动脉移向外侧,二者间距增大。侧位为颈内静脉部末段向下移位,大脑前动脉向前上移位,侧裂动脉被抬高,脉络膜前动脉、后交通支和大脑后动脉向后下移位等。
2.CT扫描 在CT上,脑出血的显影取决于血液中血红蛋白,它对X线吸收系数明显大于脑组织,故呈高密度影。其密度变化又随时间而推移演变。
(1)超急性期(发病至24h)新鲜出血为全血,血红蛋白不高,且混有脑组织,CT值50~60Hu,呈较高密度影。
(2)急性期(2~7天)出血凝结成血块,血红蛋白明显增多,CT值80~90Hu,呈显著高密度影。
(3)亚急性期(8~30天)血红蛋白和纤维蛋白分解,高密度血肿逐渐呈向心性缩小,周边呈高密度影。
(4)恢复期(5~8周)出血块完全溶解吸收,出血灶为黄色液体和软化,CT表现为低密度影,边界欠清。
(5)囊变期(2个月以上)病灶呈液性,和脑脊液相似,CT值0~10Hu。为低密度影,边界清楚。脑出血血肿早期,周围有程度不同脑水肿,呈占位性。相邻脑室、脑池及脑沟受压变窄或移位。以后血肿及脑水肿逐渐吸收,占位减轻,脑室、脑池受压消失,恢复正常位置。当血肿及脑水肿完全消散,继发胶质细胞增生,脑软化和脑萎缩,相邻脑室、脑池和脑沟局部代偿扩大,并向病灶处移位。贴近脑室之脑出血,可破入脑室。CT常可显示破入部位、脑室内血肿的分布及含量。少量脑室内出血,聚积于侧室三角区及枕角区,和脑脊液可呈等高液平面。大量者,脑室内为条块状血肿或充满脑室外系统,呈脑室外高密度铸型,脑室可扩大。
对原因不明的脑出血,可行增强CT扫描鉴别。脑出血1周以上,血肿边缘有肉芽组织形成,显示为环状强化,形状和大小与出血血肿一致,可持续4~6周。在增强CT电扫描上,显示灶周水肿、环状强化、液化血肿和中心凝血块等,是典型血肿吸收期CT表现。
3.MRI扫描 脑出血MRI成像的主要因素,不仅与血红蛋白含量有关,更重要的是所含铁的性状。铁属顺磁性物质,故血肿的演变,主要是各种血红蛋白内含铁血黄素的演变过程,它决定着MRI信号表现。在MRI上,脑出血可分4层:位于中央的核心层,缺氧最重;其外的核外层,缺氧较轻;再外的边缘层,吞噬细胞内有含铁血黄素;最外为反应带,脑胶质细胞增生和程度不一的脑水肿。因血脑屏障破坏,故为血管源性指状脑水肿。
(1)超急性期(发病至24h)血肿类似全血,主要为含氧血红蛋白,非顺磁性,无质子和T2弛豫增强效应。MRI上,T1为等或略高信号,T2为稍高或混杂信号。血肿周边无长T1、长T2水肿带。
(2)急性期(2~7天)凝血块形成,主要为脱氧血红蛋白,顺磁性。MRI上T1为等或稍低信号,T2为低信号。血肿周边呈长T1和T2水肿带。
(3)亚急性期(8~30天)血肿内主要为正铁血红蛋白,顺磁性,有质子弛豫增强效应,故T1、T2均缩短,血肿边缘含铁血黄素沉着增多。MRI上,显示典型血肿之分层现象,在T1、T2和质子密度加权上,均为中央低、周边高信号特点。
(4)恢复期(5~8周)血肿基本吸收,主要为正铁血红蛋白,游离状态。MRI上T1、T2和质子密度加权均为高信号,周围为含铁血黄素沉着信号黑色环。
(5)囊变期(2个月以上)血肿溶解吸收,主要为游离正铁血红蛋白,周边为大量含铁血黄素沉着。MRI上,病灶区呈T1、T2高信号,周边为低信号环。脑水肿消失。如为含脑脊液囊腔,则呈T1低、T2高信号影。
MRI较CT优越之处,在于易显示较小及较隐蔽处出血。例如,脑干出血和小脑出血。除常见的脑动脉硬化和高血压性脑出血外,对脑血管畸形所致的脑出血,还可显示畸形血管的流空效应,使病因诊断更准确可靠。
4.腰穿检查 没有条件或不能进行脑CT扫描者,应进行腰穿检查协助诊断脑出血,但是,阳性率为60%左右,且有一定的假阳性率。脑出血破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时,腰穿检查有血性脑脊液,同时,还可以检测颅内压情况,利于指导脱水治疗。但是,疑有大量出血或可能出现脑疝者,慎做腰穿检查,以免因发生脑疝致死。
5.脑电图 可以提示脑出血部位有慢波,但无特异性。
6.心电图 约有半数以上的脑出血病人合并有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或心肌缺血,甚至发生心肌梗死。进行心电图检查可以了解心脏情况,以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癌症的信号有哪些 出血
出血的情况很多,如大便出血,却不是由于痔疮导致的,而是颜色较暗、与大便混合的血丝,很可能是肠癌;尿血可能是膀胱癌或肾癌导致的,但也可能是尿路感染,要注意区分;还有女性在非经期的异常出血,且血液粘稠有臭味,要注意是否患上子宫内膜癌或宫颈癌。
脑出血应该做哪些检查
一、脑出血实验室检查
1.脑脊液检查
由于现代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诊断明确者,一般不做脑脊液检查,以防脑疝发生。但在无条件做脑CT扫描或脑MRI检查时,腰穿仍有一定诊断价值。脑出血后由于脑组织水肿,颅内压力一般较高,80%患者在发病6h后,由于血液可自脑实质破入到脑室或蛛网膜下隙而呈血性脑脊液。所以脑脊液多数呈血性或黄色,少数脑脊液清亮,因此,腰穿脑脊液清亮时,不能完全排除脑出血的可能。术前应给脱水剂降低颅内压,有颅内压增高或有脑疝的可能时,应禁忌做腰穿。
2.血常规、尿常规和血糖
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在急性期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增高。可有尿糖与蛋白尿阳性。脑出血急性期血糖增高由应激反应引起。血糖升高不仅直接反映机体代谢状态。而且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血糖越高,应激性溃疡、脑疝、代谢性酸中毒、氮质血症等并发症发生率越高,预后越差。
二、脑出血影像学检查
1.CT检查
临床疑诊脑出血时首选CT检查,可显示圆形或卵圆形均匀高密度血肿,边界清楚,并可确定血肿部位、大小、形态,以及是否破入脑室、血肿周围水肿带和占位效应等;如脑室大量积血可见高密度铸型,脑室扩张。l周后血肿周围可见环形增强,血肿吸收后变为低密度或囊性变。CT动态观察可发现进展型脑出血。
2.MRI检查
可发现CT不能确定的脑干或小脑小量出血,能分辨病程4~5周后CT不能辨认的脑出血,区别陈旧性脑出血与脑梗死,显示血管畸形流空现象。并可根据血肿信号的动态变化(受血肿内血红蛋白变化的影响)判断出血时间。①超急性期(0~2h):血肿为T1低信号、T2高信号,与脑梗死不易区别;②急性期(2~48h):为T1等信号、T2低信号;③亚急性期(3天~3周):T1、T2均呈高信号;④慢性期(>3周):呈Tl低信号、T2高信号。
3.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
可检出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Moyamoya病和血管炎等。
4.心电图检查
脑血管病患者因为脑-心综合征或心脏本身就有疾病,可有心脏功能和血管功能的改变:①传导阻滞:如P-R间期延长,结性心律或房室分离。②心律失常:房性或室性期前收缩。③缺血性改变:S-T段延长、下降,T波改变。④假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等。
5.动态血压检测
急性脑血管病发病1周内血压明显升高,高于正常参照值,也高于发病前的血压水平,提示高血压与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有密切关系。同时,血压波动以及低血压状态在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病中占有一定比例。血压波动既可以导致血压升高,同时也可以作为高血压的后果。无论短期或长期血压波动较大的患者,其靶器官如大脑的损害严重程度与急性脑血管病发生率,均显著增高。血压波动常与血压升高伴存,出现血压骤降或骤升,此时患者往往伴有较明显的不适症状,如头晕、头痛、晕厥、胸闷、心慌等。
6.经颅多普勒(TCD)
有助判断颅内高压和脑死亡。当血肿>25ml,TCD显示颅内血流动力学不对称改变,表示颅内压力不对称,搏动指数较平均血流速度更能反映颅内压力的不对称性。
脑溢血能检查出来吗
脑出血是我们很熟悉的一种疾病,但是很多患者不能及时的发现脑出血的症状,及时的诊断治疗,导致给患者带来更多的伤害,其实脑出血的先兆症状有突然感到一侧身体麻木、无力、活动不便,患者在思想上既要高度重视,又不能过度紧张以致惊慌失措。情绪要镇静,避免因血压波动而加重病情。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就医检查,那么,脑出血能检查出来吗?
1.CT检查
临床疑诊脑出血时首选CT检查,可显示圆形或卵圆形均匀高密度血肿,边界清楚,并可确定血肿部位、大小、形态,以及是否破入脑室、血肿周围水肿带和占位效应等;如脑室大量积血可见高密度铸型,脑室扩张。l周后血肿周围可见环形增强,血肿吸收后变为低密度或囊性变。CT动态观察可发现进展型脑出血。
2.MRI检查
可发现CT不能确定的脑干或小脑小量出血,能分辨病程4~5周后CT不能辨认的脑出血,区别陈旧性脑出血与脑梗死,显示血管畸形流空现象。并可根据血肿信号的动态变化(受血肿内血红蛋白变化的影响)判断出血时间。
①超急性期(0~2h):血肿为T1低信号、T2高信号,与脑梗死不易区别;
②急性期(2~48h):为T1等信号、T2低信号;
③亚急性期(3天~3周):T1、T2均呈高信号;
④慢性期(>3周):呈Tl低信号、T2高信号。
3.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可检出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Moyamoya病和血管炎等。
4.心电图检查
脑血管病患者因为脑-心综合征或心脏本身就有疾病,可有心脏功能和血管功能的改变:
①传导阻滞:如P-R间期延长,结性心律或房室分离。
②心律失常:房性或室性期前收缩。
③缺血性改变:S-T段延长、下降,T波改变。
④假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等。
5.动态血压检测
急性脑血管病发病1周内血压明显升高,高于正常参照值,也高于发病前的血压水平,提示高血压与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有密切关系。同时,血压波动以及低血压状态在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病中占有一定比例。血压波动既可以导致血压升高,同时也可以作为高血压的后果。无论短期或长期血压波动较大的患者,其靶器官如大脑的损害严重程度与急性脑血管病发生率,均显著增高。血压波动常与血压升高伴存,出现血压骤降或骤升,此时患者往往伴有较明显的不适症状,如头晕、头痛、晕厥、胸闷、心慌等。
6.经颅多普勒(TCD)有助判断颅内高压和脑死亡。当血肿>25ml,TCD显示颅内血流动力学不对称改变,表示颅内压力不对称,搏动指数较平均血流速度更能反映颅内压力的不对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