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哪些内脏不能吃
动物的哪些内脏不能吃
禽“尖翅”
鸡、鸭、鹅等禽类屁股上端长尾羽的部位,学名“腔上囊”,是淋巴腺体集中的地方,因淋巴腺中的巨噬细胞可吞食病菌和病毒,即使是致癌物质也能吞食,但不能分解,故禽“尖翅”是个藏污纳垢的“仓库”。
畜“三腺”
猪、牛、羊等动物体上的甲状腺、肾上腺、病变淋巴腺是三种“生理性有害器官”。
兔“臭腺”
位于外生殖器背面两侧皮下的白鼠鼷腺,紧挨着白鼠鼷腺的褐色鼠鼷腺的褐色和位于直肠两侧壁上的直肠腺,味极腥臭,食用时若不除去,则会使兔肉难以下咽。
羊“悬筋”
又称“蹄白珠”,一般为圆珠形、串粒状,是羊蹄内发生病变的一种组织。
鱼“黑衣”
鱼体腹腔两侧有一层黑色膜衣,是最腥臭、泥土味最浓的部位,含有大量的类脂质、溶菌酶等物质。
动物内脏能否吃
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说,动物内脏含有比较丰富的营养素如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B2. 锌、铁等营养素,食用后,能有效补充人体对这些物质的需求。不仅如此,一些动物内脏像鸡胗和鸭胗,因为其中的蛋白质与鸡肉、鸭肉相当,而脂肪含量却只有鸡肉和鸭肉的1/5,可以说是一种很健康的食品,几乎所有的人都能食用。正在长身体的儿童容易缺锌,动物内脏更有必要吃。此外,一些用眼过度的人,常吃动物内脏也能有效改善视力。动物内脏,不仅是人们日常饮食中的美味佳肴,而且对治疗人体的某些疾病也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动物内脏虽然作用不小,但也不是可以无所顾忌地吃。现在的家畜、家禽全靠工业饲料喂养,这些饲料具有不确定性,一旦不安全食料被动物食用后,由于都要靠肝脏来代谢,一些农药、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就会沉积在肝脏里,从而影响人的健康。另外,动物内脏过量食用,很容易造成维生素A和维生素D中毒。此外,动物的内脏和皮肤也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胆固醇。以猪肉及其内脏为例,不同部位的猪肉,其胆固醇和脂肪的含量各不相同,一般来说,猪肉越肥,其胆固醇和脂肪含量越高,例如肥猪肉的胆固醇和脂肪比里脊肉高得多,猪内脏器官的胆固醇和脂肪又比猪肉高,例如猪脑中脂肪和胆固醇分别到达9.8克/100克和2571毫克/100克,比猪肉高得多。经常食用动物内脏很可能引起高脂血症;如果本来就患有高脂血症,则是“雪上加霜”。
脑膜炎吃什么好 动物内脏
动物内脏比如肝、肾中含有较多的铁质,而铁是红细胞的重要成分,补充充足的铁,就会增强红血球对养的运输功能,从而使大脑得到充足的氧气,大脑健脑,增机体抵抗力的作用,脑膜炎患者可以经常食用。
动物内脏怎么吃可以养肝呢
有人食用动物内脏喜欢爆火炒着吃,实际上这很不卫生。
因为动物内脏如肝、肾、肺、肚、肠等常被多种病原微生物污染,也是各种寄生虫的寄生部位。内脏不易炒熟炒透,难以杀死病菌和寄生虫。如果吃了未炒熟的动物内脏,感染疾病的机会便大大增加。
观察发现,猪、牛、鸡、鸭等牲畜常常是乙肝病毒的感染者、携带者和传播者。乙肝病毒一般在煮沸10分钟后才能被杀灭。因此说动物内脏不应当炒着吃。
动物内脏的烹制最好采用整个内脏用水长时间高温高压焖煮,使其彻底煮烂煮透,将寄生虫、病菌和虫卵杀死,避免食后致病。
痛风能吃动物内脏吗
不能
大多数的动物内脏都属于高嘌呤食物,而痛风的发生是因为体内嘌呤含量过高,尿酸增多导致的痛风,所以痛风患者不能吃高嘌呤食物,而动物内脏恰恰是高嘌呤食物的一个大类。
动物内脏中毒要如何急救
食动物肝引起中毒的主因是什么?如何判断?
(一)主因 动物肝含有维生素a、d,食了对人体健康有利,同时它又含有痉挛毒素和麻痹毒素。食动物肝过多即会中毒。吃鱼肝油过多也会中毒。
(二)判断 有吃动物肝脏或过量鱼肝油史,食后1-5小时发病。有恶心呕吐,肝大而有压痛,头痛、头晕,面红、眼经,婴儿囟门多隆起。进一步恶化,腹痛、腹泻、畏寒发热,脱皮。
因食动物肝而引起中毒怎么办?
1、病人卧床休息,停服鱼肝油。
2、可催吐。
3、烦躁不安者可给安定10-20mg肌肉注射。
4、一般轻症就地抢治,重者或婴儿送医院抢治。
动物内脏孕期到底能吃吗
猪肝补血,但内脏一直被认为很脏,孕期到底能吃吗?
为了预防缺铁性贫血,孕妈妈会被经常叮嘱多吃含铁高的食物,而猪肝是最佳补血食品。中国人吃动物内脏由来已久,虽然这让一个欧美人而言这是多么恐怖的一件事。动物内脏,营养丰富,孕妈妈适合吃吗?
疑问:猪肝补血,孕妈妈到底能不能吃呢?
芬兰和美国已向孕妇提出了应少吃猪肝的忠告。因为在给牲畜迅速催肥的饲料中添加了过多的催肥剂其中维生素A含量很高致使它在动物肝脏中大量蓄积。
孕妈妈每天所需维生素A3000~5000国际单位,猪肝每500克含有维生素A43500国际单位。孕妈妈得控制食用动物肝脏的量,偶尔吃为宜,每次大概在30-50克。
如果孕妈妈过食猪肝,会让体内维生素A含量过多,对胎儿发育危害很大甚至会致畸。维生素A超量几乎对身体各个部分都会造成损害包括眼睛、骨骼、血液、中枢神经系统等。
专家建议:孕妈妈得控制食用动物肝脏的量,偶尔吃为宜,每次大概在30-50克。
疑问:动物内脏很“脏”,到底能不能吃?
动物内脏虽然营养丰富,但含胆固醇高,肥胖孕妈最好不吃。动物内脏入肝、肾、肠等,常被多种病原微生物污染,也是各种寄生虫的主要寄生部位。烹饪时一定要高温烧熟,否则难以杀死病菌和寄生虫。
动物内脏一定要少吃,每星期吃上一两次即可,每次不要超过50克。
其他食物也可以替代动物肝脏补血
孕妇吃猪肝等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补血,但如果弊大于利则得不偿失。其实还有很多东西也可以起到补血和补充营养的作用,比如红枣、瘦肉等。值得一提的是胡萝卜等富含胡萝卜素的蔬菜,我们知道胡萝卜素可以在人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也不会像猪肝等动物内脏容易造成超标。
专家提醒:孕妇每日主食不宜过少
很多年轻姑娘为了控制体重,往往在日常三餐中减?少主食的分量,甚至长期不吃主食。有些孕妇也认为,怀孕期间蔬菜水果比主食更有营养,主食吃多吃少并不重要。其实这种观念并不正确。
主食是孕期营养的重要来源
现在随着食物品种日益丰富,米、面、粗粮在我们日常饮食中的比例已经没有过去那么高,但是主食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矿物质以及多种维生素,仍然是我们每天营养和能量的重要来源。孕妇由于需要孕育胎儿,孕期营养需求比一般人更高,在孕期饮食中充足的主食摄入才能保证胎儿发育和孕妇营养的供应。
孕妇每日主食量最好在400克左右
正常情况下,孕妇每天摄入的主食最好不少于300克,孕中晚期还应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到400-450克左右。但是调查显示,很多孕妇每天的谷物摄入量远远达不到正常标准。主食摄入不足会导致一些不良后果。如,会加剧孕早期的种种反应,产生严重的头晕、恶心等,长期摄入不足会引起孕妇身体疲惫虚弱。
主食保量更要保证多样化
孕期饮食光保证主食的量还不够,还要尽量做到丰富多样化。最好能做到米、面、豆类、薯类等搭配食用,才能使营养更加均衡。另外,由于现在我们家中食用的米、面过于精细,在精加工的过程中很多物质随之流失,最好能在日常饮食中搭配一些糙米、麦片、玉米之类的粗粮,这样不仅能补充营养,还能起到调节口味、防止便秘的作用。
当然,光吃主食也是不对的,包含蔬菜、水果、肉、蛋、奶制品的均衡饮食,才能保证孕妇每天所需。
动物内脏包括哪些东西
一、动物内脏有哪些
不同的动物内脏也不同,但都是大同小异,以大家常见的猪内脏来说包括肺,胃,大肠,小肠,膀胱,胆,肝,胰腺,肾,心,脾等。鸡内脏包括鸡肺,鸡心、鸡胆,鸡肝、鸡肾等。
二、动物内脏能不能吃?
1、正方
大部分的动物内脏营养素含量高于肌肉,尤其是肝脏,肝脏是动物体内营养素最集中的地方,肝脏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较肉类低,猪肝过去一直被誉为物美价廉的“营养宝库”,受到广泛的推荐。其他内脏,如肾、肺、肠、肚、脑的维生素、微量元素等重要营养素的含量比肝脏低,营养价值不及肝脏。
2、反方
大部分的内脏脂肪含量高于肌肉,胆固醇几乎都比肌肉含量高。动物内脏中比如猪肝、猪肠、猪脑等所含的胆固醇成分很高,吃得太多对人体健康也不利, 容易引起高血脂、动脉硬化等。
3、哪些内脏可以吃
一般来说肝、肠、肾、脑是毒性最强的部位,相比而言,动物心脏的危险性较低,其脂肪和胆固醇含量与瘦肉相当,富含血红素铁和蛋白质,污染元素也较少,可以吃一些,而肾、肺、肠、脑最好不要吃。
吃动物内脏对身体好吗
对中国人来讲,动物的内脏不但能吃还是佳肴美味。爆腰花、熘肥肠、夫妻肺片等,随便举上一些就够人垂涎的。而且从营养学讲,动物内脏含有丰富的营养素如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这些都是人体必须的营养成份。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动物的内脏也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胆固醇。比如猪脑中脂肪和胆固醇分别达到9.8克/100克和2571毫克/100克,比猪肉还要高出许多。如果长期食用的话高脂血症的发病机率就非常高,假如本来就患高脂血症,那就会变得更加严重。
所以说,动物内脏虽能吃且营养不少,但一定要适量。
除了动物的内脏外,动物的血也是不少人爱吃的食品之一,那么,这种食品有多大营养价值呢?专家指出,家禽、家畜的血因含有丰富的铁、氨基酸等物质,需要补充铁的人像月经期的妇女,多吃动物血是很有好处的。不过为了节省成本和成型的需要,一些不法商贩会往血里加些甲醛等有害物质,所以食用动物的血时,一定要特别小心。
动物内脏汤之猪心汤的做法
莲子猪心汤
材料
主料:猪心1个,莲子60克,太子参30克,圆肉15克。
做法
(1)猪心、莲子(去心)、太子参、圆肉洗净。
(2)把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煲2小时(或以莲子煲绵为度),调味供用。,健忘等。亦可用于神经衰弱而烦燥失眠、心悸属脾虚气弱者。
猪心枸杞汤
材料
猪心,枸杞
做法
1.将整粒的猪心洗净,冲去乌血。
2.放入炖盅里,放入枸杞。
3.盖上盖子。放入有适量水的电炖锅中。
4.电炖锅自动挡,2小时即可。
小诀窍
猪心只有整粒炖的香味才会好。起锅后的猪心可以左手用筷子插着,右手用剪刀剪即可。这样不用砧板也可以完成这项工作。
动物内脏可以吃吗 动物内脏可以吃吗,有什么营养
刨除颜色淡白的动物肚、肠部分,大部分内脏的颜色是深红色的,特别是肝脏、肾脏、心脏和脾脏。
懂一点营养的人都知道,吃深红色的动物内脏,比如肝脏,可以帮助缺铁性贫血的人补铁,因为内脏那紫红色的颜色,是“血红素”所带来的。“血红素”正是内脏、肌肉和血液呈现红色的原因,它的分子中含有铁元素。内脏的颜色深浓,是因为它所含的血红素比肉类中的铁含量更高,其中的铁元素吸收利用率非常高。这也正是“猪肝补血”之类民间说法的道理所在。
比如说,给较大婴幼儿添加辅食时,只要加一勺肝泥,就能有效地供应铁元素,预防婴幼儿常见的缺铁性贫血。,除了猪肝之外,鸡肝、鸭肝、鹅肝、羊肝也一样好,鸭胗、鸡心、猪肾(腰子)也不错,只要是深红色的内脏,都有帮助补铁的作用,只不过肝脏比较容易做成泥罢了。
人们还知道,肝脏能帮助部分人改善眼睛的健康,因为动物肝脏中维生素A的含量特别高,远远超过奶、蛋、肉、鱼等其他食物,可有效防治夜盲症、干眼病及角膜软化症等眼部疾病。古代医家记载都提到肝脏能“补血”、“明目”,就是因为这些营养素含量高缘故。
其实,肝脏的营养价值还不止于此。在动物体内,肝脏是营养素储备的大本营,它含有人体所需的全部13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2、维生素B12的含量特别高。肝脏的蛋白质超过瘦猪肉的含量,铁、锌、铜、锰等微量元素十分丰富,几乎是自然界当中营养素最全最丰富的食物了。野生食肉动物从来不会放弃这个重要营养来源,捕食后总是把肝脏一起吃进去的。
除了肝脏之外,动物的肾脏也含有不少维生素A和维生素D,而普通肉类中含量却很低。若论各种B族维生素含量和微量元素含量,肾脏、心脏和禽类的胗都明显高于普通的肉类。也就是说,它们是营养素含量更高的“红肉”。
有人担心,肝脏中含有过多的维生素A,这种维生素摄入过量的时候也可能让人发生中毒。还有人听说,孕妇坚决不能吃肝脏,因为孕妇摄取过多维生素A会导致胎儿畸形。不过,这种情况只发生在吃得数量过多的情况下,而且不包括心脏、肾脏等其他内脏。
我国居民膳食中通常维生素A不足,多数人达不到推荐量(女性每天700微克,男性800微克)。按我国目前最新发布的膳食营养素参考值(DRIs),健康成年人,包括孕妇,每天吃维生素A的“可耐受最高量”是3000微克。也就是说,3000微克以下的维生素A,就算长年累月地天天吃,也不会引起什么麻烦。
按现有的医学证据,成年人服用超过推荐量100倍的维生素A会发生急性中毒,长期每天服用超过推荐数值25倍的维生素A,会发生慢性中毒。
按目前鸡肝和猪肝的维生素A含量,一周吃一次,每次50克,得到的维生素A数量分别大致为5000和2500微克,只有成年女性每天推荐量的7倍和3.5倍,远远达不到急性中毒的量。把这个数值平均到7天当中,那么只有1倍和0.5倍。也就是说,偶尔吃一次动物肝脏,比如每个月吃一两次,哪怕吃的量比50克更大,维生素A摄入量也不可能高到中毒水平。如果不是自己乱服维生素A胶囊,或者乱喝鱼肝油,仅仅偶尔吃一次肝脏就吃出维生素A中毒的说法,属于自己吓自己的夸张。
不过,还有一些人害怕内脏,理由是肝脏属于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确,肥鸭肝、肥鹅肝之类育肥动物肝脏的脂肪含量比较高,通常可达10%~30%,和肥牛之类食物相当。但是,正常肝脏的脂肪含量低于5%,比瘦猪肉还要低,属于高蛋白低脂肪食物。健康的肾脏也是高蛋白低脂肪食物,而心脏的脂肪含量和普通肉类相当。
由于肝脏是生物体中胆固醇合成的场所,它胆固醇含量通常是瘦肉的3~4倍。100克生猪肝和一个鸡蛋相比,胆固醇还略多一点儿。相比而言,肾脏的胆固醇含量就略低一些,而心脏的胆固醇含量和普通肉类几乎相当,是完全无需担心的。
最近美国营养学会刚刚取消了胆固醇的膳食限量,我国最新发布的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当中,也未对胆固醇进行限制。这是因为人们反复审查了胆固醇与心脏病之间关系的研究,发现并未找到可靠的证据能证明,只要胆固醇吃得多一点,就必然会升高血胆固醇,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尽管营养学家们并不主张经常吃富含胆固醇的肝脏,但如果日常肉类总量不过多,一个月吃一两次,每次吃一二两肝脏,还是不必过于担心的。
但是,坊间还流传着“吃肝脏会中毒”“内脏污染特别大”的说法,这让很多人对它们望而却步。的确,肝脏就像一个巨大的“化工厂”,它是动物体内最重要的营养合成器官,同时也是解毒器官,各种毒素都会送到肝脏去处理;肾脏则是动物体的排毒器官,它也很难避免和毒物打交道。
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会通过消化吸收变成小分子进入血液,然后再由血液运送到肝脏,进一步合成各种身体所需的物质;而各种毒物也会进入肝脏解毒,通过几种解毒途径,最终将代谢废物和外源毒物转化为无害物质或小分子易溶性物质排出体外。如果动物本身患有疾病,或过量服用药品,或饲料中有过多的重金属和其他难分解环境污染物,这些成分有可能在肝脏中长期积累。因此,“吃肝脏会中毒”的说法也并非完全危言耸听。
但是,肝脏的这些害处,都是建立在动物本身患病,或过量使用兽药,或饲料水源被污染的基础上。肾脏也一样。食用经过动物检验检疫的合格产品,只要注意控制摄入量和烹调方法,一般来说不会发生中毒。
说到这里,和内脏和平共处的方式也就很清楚了。
1如果不是贫血缺锌或缺乏维生素A的人,没有必要经常吃肝脏和肾脏。不吃它们的人可以通过吃菠菜、胡萝卜、鸡蛋、全脂奶和多脂鱼类来保障维生素A的供应,也可以通过吃红色瘦肉来获得容易吸收的血红素铁。
2如果医生建议吃动物肝脏来辅助治疗贫血、夜盲症、干眼病等疾病,或给婴幼儿做辅食,每次最好不超过20克(满满1汤匙的肝泥),这样既不会维生素A过量,污染物总量也不至于过多。
3如果健康人喜欢吃肝脏和肾脏也没问题,建议每月吃一两次,用它替代其他肉类,每次不超过100克,选择靠谱的超市购买有检验检疫标志的产品。选择购买有机、绿色或无公害食品,相对而言环境污染积累的危险更小一些。不要吃发生病变或不新鲜的内脏,而且一定要彻底烹熟,不要因为追求嫩滑口感而吃没熟透的内脏。
4在同样的饲养环境下,大型动物如牛、羊等,生长期更长,肝脏中积累的环境污染物相对较多,而鸡和鸭生长期较短,所以鸡肝和鸭肝的污染物积累甚至比猪肝更少,口感也更细腻,更适合给小宝宝做成肝泥辅食。
5相比于肝脏和肾脏,动物的心脏和禽类的胗子更加安全。它们蛋白质质量上佳,既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又有较高的B族维生素含量,综合评价优于普通的瘦肉。同时,心脏和胗子脂肪和胆固醇含量不过高,味道和口感也非常不错,作为高营养价值的“红肉”,适合所有健康人食用,也是预防缺铁性贫血的好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