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如何预防
脊髓损伤如何预防
1、保持心情愉快:平时注意调畅情志,保持心情愉快。
2、注意营养:保证摄取足量的碳水化合物和微量元素。饮食摄取上应避免高热量食物如:油炸、肥肉、甜点、蛋糕、冰淇淋或汽水、红茶饮料等。日常生活饮食原则为:以高纤维、低脂肪、低油、低胆固醇饮食为主。煮食烹调时应避免使用猪油,另外应减少蛋黄、内脏类、过量的海鲜等高胆固醇之食物,而应增加的是高纤维类食物如:蔬菜、谷类、水果与足够水分。
3、摄取足量蛋白质:并可多摄取一些强化身体细胞抵抗自由基,如维他命A、C、E、矿物质硒等,以达到能同时控制体重及维持长期复健治疗所需之能量消耗。
4、积极地参与家务活动:多参加家务活动,如打扫卫生、煮饭、种花及尽量生活自理,是一种有效的功能训练。这是脊髓损伤的预防。
5、生活规律:长时间对着电脑、电视、打麻将等都会对脊髓产生不利的影响;较高的枕头也会影响到脊髓的健康。健康的生活习惯也能有效的预防脊髓损伤的发病,我们可以经常进行一些有氧运动等健康的运动方式。
6、保护好双手双脚:预防脊髓损伤关键在于保护双手、双脚。虽然诱发脊髓损伤的疾病有很多,但最常见的就是由于外伤引起的脊髓损伤。所以在我们劳动的时候,记得带上厚一点的手套;拿一些比较热的物品的时候,要用棉布包好再拿;要选适合自己的舒服的鞋子,鞋底尽量要厚。
7、注意感冒:应注意防寒防感冒,可引起诸多并发症,冬季阳光充足时可晒太阳,春季不要过早换取衣物
8、注意卫生:注意个人卫生,搞好口腔卫生,防止食物残渣留存。
脊髓损伤预防
本病是由于外伤性因素引起,故无有效的预防措施,注意生产、生活安全,避免创伤是防治本病的关键。
对于手术治疗的患者,应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还需注意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可从被动锻炼开始,逐步用主动锻炼代替,促使肢体保持最佳状况,提高康复后的生活质量。
急性脊髓损伤是由什么引起的
一、外伤性脊髓损伤
外伤性脊髓损伤是因脊柱脊髓受到机械外力作用,包括直接或间接的外力作用造成脊髓结构与功能的损害。脊柱损伤造成了稳定性的破坏,而脊柱不稳定是造成脊髓损伤,特别是继发性损伤的主要原因。干细胞脊髓损伤治疗必须认识到脊柱、脊髓两者的关系。
(1)直接外力
刀刃刺伤脊髓或子弹、弹片直接贯穿脊髓可造成开放性的脊髓损伤。
(2)间接外力
交通事故,高处坠落及跳水意外时,外力多未直接作用于脊柱、脊髓,但间接外力可引起各种类型不同的脊柱骨折、脱位,导致脊髓损伤。间接外力作用是造成脊柱、脊髓损伤的主要原因。
二、非外伤性脊髓损伤
非外伤性脊髓损伤的发病率难以统计,有的学者估计与外伤性脊髓损伤近似。非外伤的脊髓损伤的病因很多,Burke与Murra将非外伤性脊髓损伤的原因分为两类。
(1)获得性病因
主要包括:感染(脊柱结核、脊柱化脓性感染、横贯性脊髓炎等)肿瘤(脊柱或脊髓的肿瘤)脊柱退化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医源性疾病等。脊柱结核曾是造成脊髓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
(2)发育性病因
这包括脊柱侧弯、脊椎裂、脊椎滑脱等。脊柱侧弯中主要是先天性脊柱侧弯易引起脊髓损伤,而脊椎裂主要引起脊髓栓系综合征。
脊髓损伤饮食注意
1、脊髓损伤患者可饮用适量的茶、咖啡或果汁以替代部份饮水。牛奶提供蛋白质及多种维生素与矿物质,也是很重要的。但一天不要喝超过600毫升,喝太多牛奶会造成肾脏的问题。
2、脊髓损伤患者的饮食原则之一,是应该多食果蔬.水果、蔬菜、豆类、糙米、全麦都蕴含丰富的纤维,脊髓损伤患者多吃这些食物使粪便柔软,易于一排出,减少软便剂的需要量。高纤食物一定要同时搭配每天3000毫升的水,才能有效达到健康饮食的要求。
3、喝水每天要喝足3000毫升的饮水,有助于脊髓损伤患者膀跳定时排空、维持干净,并预防泌尿道感染,亦有助于粪便的柔软。水质一定要干净,如果不千净,就应煮沸20分钟,冷却后再喝。
哪些食物对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有利?以上都是脊髓损伤患者在饮食方面应该注意的,好的食物也不易过多的进食,要合理的饮食,只有这样才可以让患者更快的康复。
脊髓损伤患者的饮食原则还应该维持足够的营养,对食欲不振者,应尽早查出原因,对症治疗,促进食欲和蛋白合成,注意补充维生素,适当减少脂肪的摄人量,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大便秘结者给予缓泻剂
脊髓损伤的预防
在日常的生活中,做好脊髓损伤的预防工作是有必要的。那么如何预防呢?下面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
1、一级预防主要是指在院前急救及院后急救搬运及检查治疗过程中,防止损伤脊髓;二级预防是指脊髓损伤发生后,预防各种并发症和开展早期康复;三级预防指脊髓损伤造成功能障碍后,应用全面的康复措施,最大限度地利用所有残存功能。
2、一般情况下,脊髓损伤多由外伤引起,交通事故、体育事故、高空作业事故、矿井事故等均可导致脊髓损伤,尤其是头部受撞击引起颈椎损伤,或背部砸伤、坠落时臀部落地伤引起胸腰段脊椎骨折,诱发脊髓损伤。比如跳水时,水浅,头部着地引起颈椎脱位、脊髓损伤,又如矿井中,煤块砸伤腰部,引起胸腰段脊椎骨折脱位,均可引起脊髓损伤。
上述为您做了详细介绍,需要注意的是,做好脊髓损伤的预防的发生,只能降低得脊髓损伤的概率,并不能完全避免,而一旦发生脊髓损伤的话,及时的进行治疗是很有必要的,选择科学的治疗脊髓损伤的方法才是最可靠的。
截瘫的康复治疗
1、 营养治疗:制定合理食谱,加强营养以适应脊髓损伤(截瘫)康复训练的要求。
2、 中医康复:利用传统医学,进行针灸、按摩、电针、中药离子导入等手段促进脊髓损伤(截瘫)患者康复;另外针对合并症治疗,亦可广泛使用中药内服、外用。
3、 临床康复:用护理和药物等手段,预防各种合并症的发生,亦可进行一些治疗性临床处理,减轻症状,促进脊髓损伤(截瘫)患者功能恢复。
4、 康复工程:可以定做一些必要的支具来练习站立和步行,另外也可配备一些助行器等特殊工具,靠这些工具来补偿脊髓损伤(截瘫)患者功能的不足。
5、 心理治疗:针对脊髓损伤(截瘫)患者心理不同阶段(如否认、愤怒、抑郁等各个阶段)的改变制定出心理治疗计划,可以进行个别和集体、家庭、行为等多种方法。
6、 作业治疗:主要通过训练日常生活动作(如衣、食、住、行的基本技巧)、职业性劳动动作、工艺劳动(如编织等),使脊髓损伤(截瘫)患者在出院后能适应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劳动的需要。
脊髓损伤综合症有哪些
1)脊髓中央损伤综合征:是最常见的颈椎综合征,主要见于年龄较大者,尤其是中老年男性,这些病人受伤前常已有脊椎肥大症及椎管狭窄,损伤通常是过伸性的。除了一些脊椎肥大等原发改变外,在X线上多无或很少有异常表现。临床表现为四肢瘫,但上肢的瘫痪要重过下肢,上肢为迟缓性瘫,下肢为痉挛性瘫。开始时即有排便及性功能障碍。大多数病人能恢复,并逐渐进步使神经功能达到一个稳定水平。在恢复过程中,下肢先恢复,膀胱功能次之,上肢恢复较慢尤其是手指。脊髓中央损伤综合征最初由Schneider提出,他认为是由于中央灰质出血及周围白质水肿引起。美国Miami大学学者通过尸体解剖研究认为这并不是绝对的,更多的是散在的靠背侧的白质损伤。
新的资料与患者死前及死后的磁共振结果一致,提示黄韧带肥大增厚在过伸时对其下面的脊髓组织产生一个切割性损伤。
2)前脊髓损伤综合征:这类损伤常是由于过屈或脊椎轴性负荷机制所引起。常伴有脊椎骨折和(或)脱位及椎间盘脱出。CT、脊髓造影或磁共振常可显示椎管前部及脊髓受压。临床表现为受伤水平以下总的运动功能丧失,及侧束感觉功能(疼痛及温度)丧失,而后束功能(本体感觉及位置觉等)不受影响。其预后要比脊髓中央损伤综合征差。
3)圆椎损伤综合征:圆椎综合征常伴有胸腰段脊髓损伤。其特点是脊髓与神经根合并受累(如圆椎与马尾受损),同时存在上运动神经元及下运动神经元的损伤。圆椎成分的损伤与较上水平的脊髓损伤的预后相似,即完全性损伤预后差,不完全性损伤预后较好。马尾神经根损伤的预后较好,如同外周神经损伤。但完全性的圆椎或脊髓损伤,不完全的马尾或神经根损伤不是不常见的。这些病人如有足够的减压,有可能恢复到自己行走的状态。但如果有长期的完全性圆椎损伤综合征,患者将不能排便及产生性功能障碍。
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
1、物理治疗:主要是改善脊髓损伤(截瘫)患者全身各个关节活动和残存肌力增强训练,以及平衡协调动作和体位交换及转移动作(如卧位到坐位、翻身、从床到轮椅、从轮椅到马桶等移动动作),以及理疗。
2、作业治疗:主要通过训练日常生活动作(如衣、食、住、行的基本技巧)、职业性劳动动作、工艺劳动(如编织等),使脊髓损伤(截瘫)患者在出院后能适应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劳动的需要。
3、心理治疗:针对脊髓损伤(截瘫)患者心理不同阶段(如否认、愤怒、抑郁等各个阶段)的改变制定出心理治疗计划,可以进行个别和集体、家庭、行为等多种方法。
4、康复工程:可以定做一些必要的支具来练习站立和步行,另外也可配备一些助行器等特殊工具,靠这些工具来补偿脊髓损伤(截瘫)患者功能的不足。
5、临床康复:用护理和药物等手段,预防各种合并症的发生,亦可进行一些治疗性临床处理,减轻症状,促进脊髓损伤(截瘫)患者功能恢复。
6、中医康复:利用传统医学,进行针灸、按摩、电针、中药离子导入等手段促进脊髓损伤(截瘫)患者康复;另外针对合并症治疗,亦可广泛使用中药内服、外用。
7、营养治疗:制定合理食谱,加强营养以适应脊髓损伤(截瘫)康复训练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