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高血压是怎么引起的
小儿高血压是怎么引起的
1.继发性高血压
小儿高血压继发于其他疾病者为继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又称为症状性高血压,高血压的病因明确,是某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继发性高血压是婴儿和儿童最常见的高血压,可呈急性或慢性过程。新生儿高血压与应用脐动脉导管和肾动脉栓塞有关。儿童高血压与肾脏疾病、主动脉缩窄、内分泌疾病或药物等有关。常见病因如下:
(1)肾脏疾病 继发性高血压中80%可能与肾脏疾病有关,是儿童高血压的最常见病变,或称肾性高血压,包括:肾实质性病变(急性和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先天性肾疾病(多囊肾、肾发育不全);肾肿瘤:继发性肾脏病变(结缔组织病、糖尿病);肾血管病(肾动脉和静脉狭窄、阻塞);肾周围病变(炎症、脓肿、肿瘤、创伤、出血);溶血性尿毒症等。
不同人群高血压的疾病知识
高血压是持续血压过高的疾病,会引起很多的症状和疾病,比如说中风、心脏病、血管瘤、肾衰竭等疾病,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的疾病,与此同时会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的疾病出现,它可以划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
小儿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在小儿很少见见,大约占20%~30%,但师近年来有增加的现状,;继发性高血压还是比较多,约占65%~80%。在小儿继发性高血压中,会有肾脏疾病占79%,然后为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以及中毒等疾病。
妊高征:也是妊娠高血压综合症,也是我们所说的妊娠中毒症、先兆子痫等,是孕妇特有的一种病症,大多数发生在妊娠20周,或者是产后两周,占所有孕妇的5%左右。
老年收缩期高血压:及时说的60岁以上的老年人,收缩压高于正常水平而,但是舒张压正常,是一种独立类型的疾病,也是导致老年心血管疾病和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从而会影响老年人的健康。
高血压疾病的处理方式也有很多,其实对于高血压疾病的治疗药物来说,我们尤其应该注意的就是不要出现疾病的副作用,意思为一旦出现了疾病的副作用,对于患者的病情恢复是没有任何好处,也会影响到高雪啊患者的病情恢复的。
小儿高血压是怎么回事
1.肾上腺疾病因素引起的高血压
肾上腺疾病因素引起的高血压是通过其分泌的激素引起的。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由于大量固酮潴钠、排钾,钠潴留导致细胞外血扩张个,血容量增多,血管壁内血钠离子浓度增加,醛固酮还可以引起血管对去肾上腺素质的反应,从而引起患者出现高血压的症状。
(2)皮质醇增多症,
主要致病机制是大量糖皮质激素引起水钠潴留并刺激血管紧张素的产生而致高血压;
(3)嗜铬细胞瘤,
是因为瘤细胞分泌过多的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通过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心率提高心排出量,而使收缩压升高。去甲肾上腺素除上述作和外,更使外周血管强烈收缩,使收缩压舒张压均升高。
2.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高血压
患儿可能患有多发性神经根炎、小儿麻痹、颅内出血、肿瘤、脑炎等可致严重高血压,其发病机制被认为由于疾病影响自主神经系统的稳定性,以致交感神经兴奋所致,颅压增高可能是诱发因素。
3.主动脉缩窄由于机械性梗阻引起上肢高血压,
但少数晚期病例手术缓解缩窄后血管并不下降,可能与肾素或周围血管阻力增加有关。大动脉炎因引起肾动脉狭窄或肾动脉前降主动脉严重狭窄影响肾血流灌注产生高肾素性高血压。
4.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机理尚不清楚。
大量的研究数据表明,原发性高血压与遗传密切相关。父母一方患原发性高血压其子女患高血压的机率大大增加,另一方面摄入食盐过多有利于高血压的发生。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性高血压患者体细胞膜离子转运异常,而且与遗传密切相关,是否具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尚待证实。体重是影响儿童血压的一项重要因素,高血压患儿肥胖,降低体重常可使血压下降。其他如交感神经兴奋性过高、精神紧张、睡眠过少,由于产生过多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使血压增高,但直接引起高血压尚缺乏肯定证据。
小儿高血压的常见临床表现
高血压是内科常见的疾病,随着近年来人们对高血压的研究不断增多,小儿高血压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了。小儿高血压与成人高血压的判断标准不同,临床表现也有很大的差别。那么小儿高血压到底有什么临床表现呢?
小儿高血压早期患儿往往无明显的自觉症状。随着血压的不断升高,患儿的症状会越来越明显,当血压明显升高时,患儿会出现头痛、头晕、眼花、恶心、呕吐等症状。婴幼儿因不会说话,常表现为烦躁不安、哭闹、过于兴奋、易怒、夜间尖声哭叫等。有的患儿表现为体重不增,发育停滞。血压过高时患儿还会发生头痛头晕加剧,心慌气急,视力模糊,惊厥,失语,偏瘫等高血压危象。一旦脑、心、肾等脏器损害严重时,会导致脑卒中、心力衰竭、尿毒症等危及生命的危象。
小儿高血压包括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种。原发性高血压通常仅有以上表现,而继发性高血压患儿除了上述表现之外,还会伴有原发病的症状,如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患儿,在血压升高的同时,有发烧、浮肿、血尿、少尿、蛋白尿等。嗜铬细胞瘤的患儿除了血压升高外,还有心悸、心律失常、多汗、手足厥冷等症状。肾动脉狭窄、多囊肾等在婴幼儿期即可引起高血压,患儿常表现为发烧、咳喘、浮肿、苍白、乏力等,最终出现心衰,常被误诊为心脏病。
小儿高血压的临床表现比较复杂,家长很容易误认为是其他疾病。因此,为了早期发现血压升高,应从儿童期开始,每年检查一次血压,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并采取积极有效的保健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尤其是肥胖儿童,要适当控制饮食,限制食盐的摄入量,不吸烟,不喝酒,少吃或不吃动物脂肪,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等。
小儿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是成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导致脑卒中、冠心病,病死率高。至今病因不明。70年代以来国内外进行了儿童血压流行病学的纵向研究,发现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血压有轨迹现象,即个体血压在一定期间内持续在相应的百分位数不变的现象,推论原发性高血压可能从儿童时期开始,同时提出应在儿童时期进行干预,以预防或推迟高血压的发生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儿童高血压的评定标准目前倾向于用百分位法。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值超过其所在年龄性别第95百分位数者为高血压,在90~95百分位数者为正常血压偏高。儿童于首次测量血压时常处于紧张状态,影响测值,故必须于数周内反复测定,至少3次以上超过此值者才能诊断为高血压。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从医学上来说,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大类。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持续性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高血压不应以症状的严重程度为判断标准,而应以血压的高低、病程的长短以及有无并发症为标准。高血压患者常并发冠心病、脑血管意外、肾功能不全等危及生命或致残而生活不能自理。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如下:
1、高血压病分期:
第一期:血压达确诊高血压水平,临床无心、脑、肾损害征象。
第二期:血压达确诊高血压水平,并有下列一项者①体检、X线、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扩大。②眼底检查,眼底动脉普遍或局部狭窄。③蛋白尿或血浆肌酐浓度轻度增高。
第三期:血压达确诊高血压水平,并有下列一项者;①脑出血或高血压脑病。②心力衰竭。③肾功能衰竭。④眼底出血或渗出,伴或不伴有视神经乳头水肿。⑤心绞痛,心肌梗塞,脑血栓形成。
2、不同人群的高血压:
(1)小儿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在小儿少见,约占20%~30%,但近年来有增加的趋势;继发性高血压较多,约占65%~80%。在小儿继发性高血压中,肾脏疾病占79%,其次为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中毒等。
(2)妊高征:即妊娠高血压综合症,也是以往所说的妊娠中毒症、先兆子痫等,是孕妇特有的病症,多数发生在妊娠20周与产后两周,约占所有孕妇的5%。
(3)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是指60岁以上的老年人收缩压高于正常水平而舒张压正常,是一种独立类型的疾病,是发生老年心血管疾病和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的重要疾病。
3、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
(1)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大类。在绝大多数患者中,高血压的病因不明,称之为原发性高血压,占总高血压着的95%以上。
(2)继发性高血压:继发于其他疾病。最常见的是由肾脏及肾上腺疾病所致,以及内分泌性高血压。
如何护理小儿高血压患者
小儿高血压患者如何护理保健:
1、首先,高血压患者在选用药物治疗的方法,要坚持科学用药的原则。针对高血压病症的特点,患者要坚持长期服药,通过治疗使血压长期平稳的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同时还要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比较适合自己的服用药,千万不可以自己盲目服用药物或是不按医嘱服药或自行停用药物。
2、小儿高血压患者一定要为自己创造一个适宜恢复的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同时要在生活中注意劳逸结合,进行适当的休息,尤其眩晕严重时需卧床休息,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此外,高血压患者要做到合理安排生活,避免劳累、熬夜、郁闷等不良因素。
3、小儿高血压患者还要做好护理工作,需要在生活中积极的调整自己的情绪,通过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来有效的降压。高血压患者要学会自我调适心理,培养开朗、豁达、宽容的性格,善于排解压力,切忌情绪波动,大喜大悲等不良刺激。
4、要有效的辅助治疗高血压,患者还要重视锻炼。大家都知道适当体育锻炼有利于降低血压,所以小儿高血压患者病情稳定的时侯要有计划地进行适当活动,如慢跑、散步、乒乓球、可根据自己的年龄、病情、体力、爱好等情况进行选择。
综上所述,小儿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保健措施,我们在平时要多加注意预防高血压疾病,注意低盐低糖饮食。
血压吃什么食物好
1、饮水。小儿高血压患者一定注意饮水,一般说来,高血压患者可以和天然矿泉水,天然矿泉水中含锂、锌、锶、硒、碘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煮沸后的水因产生沉淀,对人体有益的钙、镁、铁、锌等会明显减少,因此,对符合标准的饮用水,高血压患者宜生喝。这对于高血压患者健康来说,非常的关键。
2、高钾。高血压的饮食一定要对患者病情有利。对于小儿高血压患者来说,含钾的食物进入人体,会对抗钠所引起的升压和血管损伤的作用,因此,对于含钾的食物,高血压患者可以多吃,这类食物包括豆类、核桃、花生、土豆、杏仁、瘦肉、鱼等等。
3、果蔬。高血压患者每天人体需要B族维生素、维生素C,可以通过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来满足。高血压发生以后,对于水果和蔬菜的安排,一定要合理。此外,水果还可补充钙,铁、钾、镁等,对于高血压患者病情有利,因此,高血压发生以后,患者可以适当吃一些苹果等水果。
小儿高血压患者如果不能合理控制饮食,将很容易导致高血压的病情加重,给高血压患者的健康带来危害,因为家长们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以上内容,保证孩子的健康。
如何判定小孩患高血压
不同年龄小儿高血压的判断标准如下:
1个月以内的婴儿收缩压大于12.8千帕(96毫米汞柱);
1个月~2岁的小儿收缩压大于14.9/9.8千帕(112/74毫米汞柱);
3~5岁小儿收缩压大于15/10千帕(116/76毫米汞柱);
6~9岁小儿收缩压大于16/10.4千帕(122/78毫米汞柱);
10~12岁小儿收缩压大于16.8/10.9千帕(126/82毫米汞柱);
13~15岁小儿收缩压大于18/11.5千帕(136/86毫米汞柱)。
由于小儿高血压大多数症状不明显,或者很容易误诊为其他疾病,因此,家长们往往容易忽视。
小儿继发性高血压是原发性高血压的4倍。根据流行病学的资料,小儿高血压的发病率为1%~2.3%。小儿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两种。原发性高血压仅占20%左右,通常无明确的病因,可能与遗传、饮食中含盐量过高、肥胖及植物神经调节功能失调有关。而继发性高血压则占到小儿高血压的80%左右,其中约有90%的继发于肾脏疾病,如急慢性肾炎、肾盂肾炎等,此类疾病的特点是常出现血尿、蛋白尿或脓尿,肾功能可出现异常。另外,肾脏畸形及肾发育不良、肾血管阻塞及肾肿瘤等也可引起小儿继发性高血压,通过x线、b超、ct及肾血管造影多能确诊这类疾病。除了肾脏疾病以外,小儿高血压还常见继发于心血管疾病,如主动脉缩窄、动脉导管未闭等,内分泌疾病,如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炎、脑出血、外伤等,铅中毒、维生素d中毒也会导致小儿高血压病。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很可能是高血压的表现。在对高血压病有了基本的了解后,家长们最关心的是小儿高血压病有哪些症状,如何才能知道孩子患病。一般来说,大多数高血压患儿无明显的症状,有时可出现头晕、头痛、耳鸣、乏力、学习时注意力不能集中等症状,且常常由于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劳累、睡眠不好而使症状加重。另外,年龄小的患儿即使有头痛等不适,也不能用语言准确表达出来。因此,家长要留意孩子有无精神状况的改变,如烦躁易怒、精神不振、睡眠不安等。出现异常改变时,家长要及时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以便及早发现高血压。当高血压发展到一定程度将导致一系列严重后果,如心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及抽搐、偏瘫等脑病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