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艾灸对肾有什么好处吗 水泉穴清热益肾

艾灸对肾有什么好处吗 水泉穴清热益肾

水泉穴为足少阴肾经的郄穴。人的肾气不足会导致小便不利,而水泉穴能使尿液通畅,艾灸该穴位的好处就在于能消水肿,治疗小便不利,而且还能用于治疗急性泌尿系统感染,膀胱炎,前列腺痛等疾病。

取穴:在足内侧,内踝后下方,当太溪直下1寸,跟骨结节的内侧凹陷处。

艾灸阴陵泉的功效是什么

阴陵泉在小腿内侧下,膝内侧为阴,穴位旁有胫骨,内侧髁高突如陵,髁下凹陷似泉。该穴属足太阴脾经,为脾经之合穴,善于调节脾肾功能。脾主运化水湿,肾为水脏,主津液,脾肾虚弱,则水液疏泄无力,滞留体内,易发水肿,艾灸该穴位有健脾理气,清利湿热,益肾调经,通经活络之功效。

中医学认为,人体有痰湿之邪,多是由脾虚运化水湿不利引起,进而导致痰湿蕴藏体内产生肥胖,阴陵泉是全身祛湿邪的要穴,凡是湿邪为患者皆可取该穴祛湿,经常艾灸该穴位可以祛湿邪,润肠通便,从而起到赶走肥胖的作用。再者阴陵泉为太阴脾经的合水穴,是脾经脉气所注之处,为健脾利水要穴,具有健脾化湿,通利三焦,清热利尿之功,主治水肿,小便不利,失禁,阴茎痛,女性阴痛,遗精等症;艾灸该穴位还有舒筋活络,通利关节,祛风除湿之功,主治膝痛,小腿内侧痛等。第三,艾灸阴陵泉能很好的排出体内的湿气,同时还能益肾调经,使体内的经络获得疏通,促进身体健康,增强身体抵抗力。

盆腔炎艾灸灸哪个部位

【温灸盒灸关元】

取穴原理:关元穴有培肾固本、调气回阳的作用,主治水肿虚胖、月经不调、带下、盆腔炎等。

艾灸方法:取仰卧位。将温灸盒放置在关元穴上,点燃艾条,将艾条放置在铁纱网上,盖上盖子进行艾灸,每次灸10~15分钟,每日灸1次。

配穴辅助:肾俞、次髎、阴陵泉

【艾炷隔姜灸肾俞】

取穴原理:肾俞穴有益肾助阳、利水强腰的功效,主治月经不调、盆腔炎。

艾灸方法:选择新鲜的老姜,切成0.3厘米厚的薄片,在姜上扎小孔。把姜放在肾俞穴上,将艾炷放置姜上,点燃艾炷,每次灸15~30分钟,每日1次。

【温和灸次髎】

取穴原理:次穴有补益下焦、强腰利湿的功效,主治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小便不利、腰痛等。

艾灸方法:取俯卧位。点燃艾条,对准次髎穴,距离皮肤1.5~3厘米处,温和施灸,每次灸10~20分钟。

【回旋灸阴陵泉】

取穴原理:阴陵泉有清利湿热、健脾理气、益肾调经、通经活络的功效,主治腹痛、膝痛、水肿、盆腔炎、遗尿等。艾灸方法:取坐位。点燃艾条,对准阴陵泉穴,距离皮肤1.5~3厘米处,回旋施灸,每次灸15~20分钟。

什么部位刮痧补肾 水泉穴清热益肾

定位:在足内侧,内踝后下方,当太溪直下1寸,跟骨结节的内侧凹陷处。

刮拭功效:通经活络,清热益肾。

主治疾病:月经不调,痛经,阴挺,小便不利,目昏花,腹痛。配中极,水道治肾气亏虚。

艾灸哪个部位最祛湿

阴陵泉穴。

阴陵泉穴是足太阴脾经上的合穴,有善于调节脾肾的功能,中医认为阴陵泉穴具有倾力湿热健脾理气、益肾调经、通经活络的功效,经常用艾灸温和刺激阴陵泉穴可起到健脾益肾、利水消肿、驱寒除湿的效果。

艾灸哪里对心脏好

艾灸以下穴位对心脏是有好处的:

艾灸神门-补益心经气血足

艾灸功效:神门穴是手少阴心经的原穴,神门意指心经的气血物质由此交于心经体表经脉,艾灸神门能补益心经气血,让心脏充满活力并为心脏搏动提供能量来源。

艾灸取穴:取此穴位时应采用正坐位,仰掌的取穴,神门位于手腕部位,位于腕关节掌侧,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艾灸方法:手臂上伸,自己或施灸者手持点燃的艾条,将艾条燃端对准穴位所在部位,距离皮肤2-3厘米,灸治5-10分钟。

艾灸少府-清心泻热祛水湿

艾灸功效:少府为手少阴心经的荥穴,意指本心经气血在此聚集,本穴为少冲穴的高温水湿之气传至本穴后呈聚集之状,如云集府宅,故名少府,艾灸少府能清心泻热,减轻心脏负担,让心脏从里到外焕发活力。

艾灸取穴:仰掌屈指,在第四,第五掌指关节后方,小指端与无名指端之间取穴。

艾灸方法:举起或平放上臂,另一手持点燃的艾条,将艾条燃端对准少府,距离皮肤2-3厘米,灸治5-10分钟。

艾灸少海-益心安神平和心境

艾灸功效:少海为手少阴心经的合穴,意指心经的地部经水汇合于本穴,本穴为青灵水湿云气的冷降之雨和极泉穴的下行止血汇合处,艾灸少海能益心安神,从而调节心情。

艾灸取穴:举起上臂,屈肘,在肘横纹尺侧纹头凹陷处取穴。

艾灸方法:举起上臂,屈肘,另一手持点燃的艾条,将艾条燃端对准少海所在位置,距离皮肤2-3厘米,灸治5-15分钟。

艾灸极泉-健脑强心

艾灸功效:极泉穴为手少阴心经第一穴,穴在腋下,心经经穴中,位置较高,艾灸刺激该穴位有理气活血,疏通经络,健脑强心的功效,主治胁肋痛,胸闷,干呕,心悸,冠心病等病症。

艾灸取穴: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

艾灸方法:用艾条温和灸法灸极泉穴5-20分钟,以出现循经传感现象为度。

艾灸通里-清心安神通经活络

艾灸功效:通里穴属手少阴心经,是心经之络穴,与小肠相络,心主神,艾灸该穴位能宁心醒神,通经化瘀,平时受到惊吓或情绪不宁,突然生气,刺激该穴位能安心舒缓。

艾灸取穴:位于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脘横纹上1寸。

艾灸方法:用艾条雀啄灸法灸通里穴5-20分钟,以患者感觉温热,舒适为度。

艾灸阴郄-清心安神

阴郄穴是手少阴心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善于沟通心肾,心火必须下降到肾,使肾水不寒,肾水必须上炎于心,使心火不亢,如果心火盛,就会向下耗损肾水,经常刺激本穴,可调和心肾。

艾灸取穴:位于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0.5寸。

艾灸方法:用艾条雀啄灸法灸通里穴5-20分钟,以出现循经传感现象为度。

艾灸涌泉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

涌泉穴属于全身最下部的俞穴,属于肾经的首穴,艾灸涌泉穴有滋阴益肾,养心安神,散热生气,强身健体,益寿延年之功效。

艾灸涌泉能对肾,肾经及全身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能够防治很多因为肾虚引起的疾病,比如阳萎,遗精,健忘,头晕目眩等。肾中所藏的元气足够了,就能保障人体正常的运转。

艾灸涌泉穴可滋阴降火,宁心安神,有效治疗失眠,可每晚睡前用艾条在涌泉穴灸至20分钟,施灸时要主要火头离穴位1寸左右,以感到局部有温热感,皮肤出现红润为宜。

涌泉穴相当于足底疗法的肾上腺反射区,刺激涌泉也就刺激了肾上腺激素分泌,肾上腺激素与人的心脑血管及血压关系密切,艾灸这个穴位能引气血下行,可帮助治疗高血压。

按这个穴位能补肾强精

按这个穴位能补肾强精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也是脑卒中、冠心病等 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冬季,高血压患者容易出现血压控制不良现象。本期“妙手点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中心主任林国华推荐经常按摩、艾灸涌 泉穴。涌泉穴是人体防病、治病、保健的大穴,长期坚持按摩涌泉穴可以活血通络、引热下行,对于中老年防治高血压等疾病有很好的效果。

防治高血压]现代临床研究表明,按摩涌泉穴的降压机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降低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按摩可作用于末梢神经毛细血管免疫系统的双向调节机制,使血管弹性增大,血管舒张功能加强,血流加速,从而降低血脂、改善血压。

(2)增加血管弹性。通过对涌泉穴的推拿按摩刺激,加速机体的血液循环及代谢,有利于消除沉积在血管上的惰性物质,增加血管的弹性,降低血管壁的脆性。血液中血管紧张素降低,改善外周阻力,降低血压。

(3)降低血液黏稠度。穴位按摩可以降低外周阻力,减轻心脏负荷,提高心输出量,改善心脏功能,降低血液黏稠度,从而改善微循环,提高细胞的携氧能力,有效地控制血压。

[补肾填精]《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 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通过推搓艾灸涌泉穴,对肾、肾经及全身起到由下到上的整体性调节作用,达到补肾填精益髓功效,使人精力充沛、耳聪目明、腰膝壮实。

[引热下行]老年人肾精不足,易导致“阳气上浮”、“虚阳不敛”、“浮火”等,表现为上热下寒、面色浮红、头晕耳鸣、口舌糜烂、牙齿松痛、咽喉干痛、腰酸腿软、两足发凉等症。涌泉为处于人体最低点,艾灸此穴能以热引热、导热下行,能收补火而不上火之妙。

[纳气平喘]涌泉穴还可以通过补肾填精而纳气平喘,治疗由于肾不纳气引起的咳嗽、哮喘等症候。

操作方法:

1、悬灸法:将艾灸点燃后放于涌泉穴上方约2~3厘米左右施灸,以无灼痛感为宜,一般每次两侧涌泉穴各灸5~10分钟。隔日灸1次。

2、按摩法:患者睡前用热水泡脚10分钟,擦干后,用手掌擦涌泉穴,使局部产生热感,每次每穴5~10分钟,每日1次。高血压患者擦热涌泉穴后,再用拇指指面着力于穴位之上,垂直用力,向下按揉。每次每穴10~15分钟,每日1次。

注意事项:

1、按摩、艾灸后会出现口干、小便增多及味臭等现象,属正常反应。若口干舌燥现象明显,则要减少艾灸的次数或缩短施灸时间,也可饮用少许淡盐水。

2、晚上睡眠时血压是每日的最低点,故高血压患者不宜在晚上8点后按摩涌泉穴。

一个穴位补肾强精

(1)降低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按摩可作用于末梢神经毛细血管免疫系统的双向调节机制,使血管弹性增大,血管舒张功能加强,血流加速,从而降低血脂、改善血压。

(2)增加血管弹性。通过对涌泉穴的推拿按摩刺激,加速机体的血液循环及代谢,有利于消除沉积在血管上的惰性物质,增加血管的弹性,降低血管壁的脆性。血液中血管紧张素降低,改善外周阻力,降低血压。

(3)降低血液黏稠度。穴位按摩可以降低外周阻力,减轻心脏负荷,提高心输出量,改善心脏功能,降低血液黏稠度,从而改善微循环,提高细胞的携氧能力,有效地控制血压。

【补肾填精】《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 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通过推搓艾灸涌泉穴,对肾、肾经及全身起到由下到上的整体性调节作用,达到补肾填精益髓功效,使人精力充沛、耳聪目明、腰膝壮实。

【引热下行】老年人肾精不足,易导致“阳气上浮”、“虚阳不敛”、“浮火”等,表现为上热下寒、面色浮红、头晕耳鸣、口舌糜烂、牙齿松痛、咽喉干痛、腰酸腿软、两足发凉等症。涌泉为处于人体最低点,艾灸此穴能以热引热、导热下行,能收补火而不上火之妙。

【纳气平喘】涌泉穴还可以通过补肾填精而纳气平喘,治疗由于肾不纳气引起的咳嗽、哮喘等症候。

操作方法:

1、悬灸法:将艾灸点燃后放于涌泉穴上方约2~3厘米左右施灸,以无灼痛感为宜,一般每次两侧涌泉穴各灸5~10分钟。隔日灸1次。

2、按摩法:患者睡前用热水泡脚10分钟,擦干后,用手掌擦涌泉穴,使局部产生热感,每次每穴5~10分钟,每日1次。高血压患者擦热涌泉穴后,再用拇指指面着力于穴位之上,垂直用力,向下按揉。每次每穴10~15分钟,每日1次。

注意事项:

1、按摩、艾灸后会出现口干、小便增多及味臭等现象,属正常反应。若口干舌燥现象明显,则要减少艾灸的次数或缩短施灸时间,也可饮用少许淡盐水。

2、晚上睡眠时血压是每日的最低点,故高血压患者不宜在晚上8点后按摩涌泉穴。

肾不好艾灸哪里 艾灸涌泉穴益肾清热

涌泉位于足部,脚趾屈,在前脚掌中心凹陷处取穴。

艾灸方法:用点燃的艾条对准涌泉穴,距离皮肤3厘米进行反复回旋灸3-5分钟。

艾灸功效:艾灸涌泉有补肾壮阳,养心安神的作用,可强健身心,有益寿延年之功。常用于治疗头痛目眩,小儿惊风,癫痫,失眠,咽痛失音,口疮,二便不利,足心有热,高热不退,咳嗽,肺炎等症。

按这个穴位能补肾强精

涌泉穴是人体防病、治病、保健的大穴,长期坚持按摩涌泉穴可以活血通络,对于中老年防治高血压等疾病有很好的效果。

按这个穴位能补肾强精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也是脑卒中、冠心病等 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冬季,高血压患者容易出现血压控制不良现象。本期“妙手点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中心主任林国华推荐经常按摩、艾灸涌 泉穴。涌泉穴是人体防病、治病、保健的大穴,长期坚持按摩涌泉穴可以活血通络、引热下行,对于中老年防治高血压等疾病有很好的效果。

防治高血压]现代临床研究表明,按摩涌泉穴的降压机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降低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按摩可作用于末梢神经毛细血管免疫系统的双向调节机制,使血管弹性增大,血管舒张功能加强,血流加速,从而降低血脂、改善血压。

(2)增加血管弹性。通过对涌泉穴的推拿按摩刺激,加速机体的血液循环及代谢,有利于消除沉积在血管上的惰性物质,增加血管的弹性,降低血管壁的脆性。血液中血管紧张素降低,改善外周阻力,降低血压。

(3)降低血液黏稠度。穴位按摩可以降低外周阻力,减轻心脏负荷,提高心输出量,改善心脏功能,降低血液黏稠度,从而改善微循环,提高细胞的携氧能力,有效地控制血压。

[补肾填精]《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 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通过推搓艾灸涌泉穴,对肾、肾经及全身起到由下到上的整体性调节作用,达到补肾填精益髓功效,使人精力充沛、耳聪目明、腰膝壮实。

[引热下行]老年人肾精不足,易导致“阳气上浮”、“虚阳不敛”、“浮火”等,表现为上热下寒、面色浮红、头晕耳鸣、口舌糜烂、牙齿松痛、咽喉干痛、腰酸腿软、两足发凉等症。涌泉为处于人体最低点,艾灸此穴能以热引热、导热下行,能收补火而不上火之妙。

[纳气平喘]涌泉穴还可以通过补肾填精而纳气平喘,治疗由于肾不纳气引起的咳嗽、哮喘等症候。

操作方法:

1、悬灸法:将艾灸点燃后放于涌泉穴上方约2~3厘米左右施灸,以无灼痛感为宜,一般每次两侧涌泉穴各灸5~10分钟。隔日灸1次。

2、按摩法:患者睡前用热水泡脚10分钟,擦干后,用手掌擦涌泉穴,使局部产生热感,每次每穴5~10分钟,每日1次。高血压患者擦热涌泉穴后,再用拇指指面着力于穴位之上,垂直用力,向下按揉。每次每穴10~15分钟,每日1次。

注意事项:

1、按摩、艾灸后会出现口干、小便增多及味臭等现象,属正常反应。若口干舌燥现象明显,则要减少艾灸的次数或缩短施灸时间,也可饮用少许淡盐水。

2、晚上睡眠时血压是每日的最低点,故高血压患者不宜在晚上8点后按摩涌泉穴。

艾灸哪里对肾好

足五里穴通利小便

足五里穴为足厥阴肝经穴位,有行气提神,清利小便,疏肝理气的作用,主治小腹胀痛,小便不通,睾丸肿痛,嗜卧,四肢倦怠,阴囊潮湿,腰酸背痛,尿频尿急等肾虚病症。

取穴:在大腿内侧,当气冲(脐中下5寸,距前正中线2寸)直下3寸,大腿根部,耻骨结节的下方,长收肌的外缘。

命门穴强腰膝固肾气

命门为督脉穴位,是养肾要穴,养肾功能包括养肾阴和养肾阳两方面。经常艾灸命门穴可以强肾固本,温肾壮阳,强腰膝,固肾气,能治疗腰部虚冷疼痛,遗尿,腹泻,男性遗精,阳萎,以及女性的虚寒性月经不调,习惯性流产等症。

取穴: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命门穴和肚脐眼是前后相对的,所以以肚脐为中心,围绕腰部做一个圆圈,这个圆圈与背后正中线的交点处即是该穴。

气海穴填精补肾

气海穴为任脉穴位,又名丹田,丹田之气由精产生,气又生神,神又统摄精与气,常艾灸气海穴可以起到益肾壮阳,增补元气的功效,主治遗尿,遗精,阳萎,疝气,月经不调,痛经,脏器虚惫,形体羸瘦,四肢乏力等病症。

取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人体的下腹部,肚脐中央向下2横指处即是该穴。

水泉穴清热益肾

水泉穴为足少阴肾经的郄穴。人的肾气不足会导致小便不利,而水泉穴能使尿液通畅,艾灸该穴位的好处就在于能消水肿,治疗小便不利,而且还能用于治疗急性泌尿系统感染,膀胱炎,前列腺痛等疾病。

取穴:在足内侧,内踝后下方,当太溪直下1寸,跟骨结节的内侧凹陷处。

大钟穴强腰壮骨

大钟穴位足少阴经络学,艾灸该穴位可以补充肾气,肾气足了,气化功能就会增强,精上注于脑,大脑和小脑的功能也会增强。肾与膀胱相表里,又与膀胱相通,所以艾灸大钟还可以起到调节肾经和膀胱经的作用,主治腰脊强痛,二便不利,月经不调,足跟痛等症。

取穴:在足内侧,内踝下方,当跟腱附着部的内侧前方凹陷处。

涌泉穴活跃肾经内气

涌泉穴为足少阴肾经井穴,是保障人体肾精充足的长寿大穴,经常艾灸这个穴位,能活跃肾经内气,引导肾脏虚火及上身浊气下降,具有补肾疏肝,明目,颐养五脏六腑的作用,可以防治肾虚性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感,小便不利,大便难,头晕眼花,肾病,怕冷症等疾病。

定位:在足底部,卷足足前部凹陷处,约当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

艾灸哪里补肾

补肾可以艾灸以下一些穴位:

关元穴

关元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下3寸处,艾灸该穴位,可以调补肝肾,调经止带,调理肠道,回阳固脱,强身健体。煮至遗尿,尿失禁,尿路感染,小便赤涩等泌尿系统病症;遗精,阳萎,性功能减退,月经不调,前列腺炎,盆腔炎,子宫脱垂,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生殖系统病症,消化系统病症,以及休克,眩晕,虚劳,腰痛,低血压,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艾灸方法:每次5-7壮,或艾条温和灸10-20分钟,隔日一次。

命门穴

命门穴位于后背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艾灸该穴位具有补肾壮阳的作用,主治头晕,耳鸣,遗尿,阳萎,早泄,赤白带下等生殖系统病症,以及虚损腰痛,五劳七伤,手足逆冷等症。

艾灸方法:温和灸15-30分钟,或隔姜灸3-5壮。

涌泉穴

涌泉穴位于前脚掌中心凹陷处,艾灸此穴位有补肾壮阳,养心安神的作用,可以强健身心,益寿延年,主治头晕目眩,小儿惊风,癫痫,失眠,咽痛失音,口疮,二便不利,肾结石,足心有热,高热不退,咳嗽,肺热等症。

艾灸方法:一般可温和灸15-30分钟。

肾俞穴

肾俞穴位于肚脐旁开两指处,艾灸次穴位有益肾助阳,强腰利水的功效,主治肾炎,肾绞痛,遗尿,尿路感染,早泄,阳萎,遗精,腰痛,肋间神经痛,脑血管后遗症等症。

艾灸方法:取肾俞,命门穴,由上到下艾灸10-20分钟。隔日或3日一次,1-3个月为一个疗程。

太溪穴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由足内踝尖向后推至凹陷处,大约内踝尖与跟腱间之中点。艾灸该穴位可以清热生气,补肾壮阳,主治月经不调,遗精,阳萎,失眠,健忘,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咳嗽,气喘,咯血,胸疼等症。

艾灸方法:取太溪,涌泉穴,艾灸10-20分钟,隔日或3日一次,1-3个月为一个疗程。

阳虚艾灸什么穴位

1、阳虚艾灸神阙穴

神阙即肚脐。有温补元阳,健运脾胃,复苏固脱之效。操作:取0.2~0.4厘米厚的鲜姜一块,用针穿刺数孔,盖于脐上,然后置小艾炷或中艾炷于姜片上点燃施灸。最好每晚9点钟灸之。每次以灸至局部温热舒适,灸处稍有红晕为度。

2、阳虚艾灸关元穴

关元位于肚脐正下方3寸的位置,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元阴元阳在此交汇,揉按此穴能够调节阴阳平衡。操作:用手掌按揉和震颤关元穴。震颤法是双手交叉重叠置于关元穴上,稍加压力,然后交叉之手快速地、小幅度地上下推动。操作不分时间地点,随时可做。注意不可以过度用力,按揉时只要局部有酸胀感即可。

3、阳虚艾灸气海穴

气海人体气海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中下1.5寸。本穴如同气之海洋,故名气海。此穴有培补元气,补益阳气,延年益寿之功。操作:艾灸,以艾灸条在穴位上旋转施灸,灸到皮肤发红即可。

4、阳虚艾灸涌泉穴

涌泉穴,在人体足底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经的首穴。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着作《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所以,涌泉穴在人体养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个方面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阳虚体质者,可艾灸此穴,以达到补阳之功效。

5、阳虚艾灸足三里穴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中医认为,艾灸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补阳等功效。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

什么人不能艾灸涌泉

首先要知道涌泉穴是肾经井穴,肾经的经水由此涌出,艾灸涌泉穴可以引火归元、温煦五脏,对治疗失眠、高血压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经常艾灸涌泉可以使人精力充沛。

但对于艾叶、艾烟过敏者,不建议艾灸涌泉穴,因为过敏者可能因过敏诱发其他症状。

其次就是经期女性禁止艾灸涌泉穴,因艾灸涌泉具有活血散瘀的特点,女性经期艾灸容易造成大失血。

最后就是高热、昏迷期间禁止艾灸涌泉,否则很容易诱发或者加重其病情,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伤害。

相关推荐

艾灸五穴位帮你赶走手脚冰凉

足三里 足三里是个强身健体的万能穴,长寿穴。“若想身体安,三里常不干”说法。这个常不干指的是用艾灸条熏灼穴位,使该处的皮肤起水疱,又称其为“灸花,灸疮”,这水疱老流水可以及时把脾胃的寒湿祛除,“常不干”因此而来。 关研究发现,艾灸足三里穴,可以改善胃的蠕动和胃的供血状况,刺激消化液的分泌,从而增强消化能力。 【施灸方法】: 艾灸足三里是以温和灸为主,尽量不要发生灸疮。艾灸足三里,可以使用单眼艾灸艾灸,每穴施灸时间在10-20分钟,如果图方便也可以使用艾灸罐,每穴施灸时间在20-30分钟。 大椎 属于

月经量少用艾灸用吗

艾灸属于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艾灸是通过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炷、艾条为主,熏烤人体的穴位以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在中国古代是主要治疗疾病的手段。广泛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 月经量少的原因主要以下五点:血虚、虚、血瘀、气滞与痰阻。而艾灸温阳补气、祛寒止痛、补虚固脱、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气的作用。所以月经量少是可以通过熏艾灸来治疗和缓解的。艾灸应该如何灸呢? 其实,跟中医辨证论治一样,艾灸也是要辨证用穴的。 对于月经量少,在艾灸时是采用分型治疗的。

气虚艾灸哪个部位最好

气虚的人群可以艾灸三阴交、阴陵泉、足三里、内庭、太溪、涌泉、中极、关元、气海、脾俞、俞等穴位,艾灸这些穴位能够补气、调理脾胃,在缓解气虚的同时,还能够调理身体状态,改善食欲,令身体更健康。 一般建议每次选五到六个穴位,每个穴位艾灸二十分钟左右,每天或者是隔天操作一次即可。

女性艾灸调理方法

1、俞穴 俞是的背俞穴,常艾灸它可调补气。俞穴在腰背部,第二腰椎下旁开一寸半,和前面的肚脐眼平齐正好是第二腰椎。 2、关元穴 关元穴在脐下3寸,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丹田,是人体真气、元气生发的地方。 这个穴最好的刺激方法就是艾灸。 3、气海穴 气海和关元穴在人体下腹部,共同保护着生殖系统。下腹部是女性子宫、男性精囊藏身之处,都是极其重要部位,因此此穴必灸。 4、三阴交 对女性来说,三阴交穴尤其重要。它是妇科病的“灵丹妙药”,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它是肝、脾、三经的交汇处,女人可常灸。

冬天脸上湿疹反反复复怎么办 艾灸治疗

温和灸湿疹部位、足三里、涌泉、合谷每天一次(每处约10-20分钟)。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按压时酸胀麻感可向下肢和足背发散。被成为长寿第一穴,具疏风化湿,通经活络作用。 涌泉穴为足少阴经上的大穴,位于足底前三分之一与后三分之二交界处。艾灸这个穴位明显的补阳作用。阳充足则气化作用正常,水液从膀胱排出,不会羁留人体。 合谷穴位于侧拳,在手背部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艾灸这个穴位镇静止痛,通经活络,清热解表的作用,所以很多的人在艾灸完这3个穴位之后马上就

月经量少艾灸什么穴位

1、月经量少艾灸什么穴位 对于月经量少,在艾灸时是采用分型治疗的。主要分血虚、虚、血寒、气郁四种。 血虚型:艾灸治疗选膻中、关元、子宫、内关、涌泉5穴。在小腹部膻中、关元、子宫、内关用隔姜灸或温和灸。涌泉可以用中华神穴随身灸每处灸20分钟,每天1次。月经量少艾灸什么穴位 虚型:从补养血入手,艾灸要选八髎穴、归来、三阴交这3个穴位。在小腹部用随身灸器,每个穴位每天艾灸1次,每次以20分钟为好。 血寒型:治宜温经散寒调经。艾灸选穴:关元、八髎穴、三阴交、足三里。在这四个穴位采用用隔姜灸,每个穴位20分钟

艾灸怎么治月经不调

1.血虚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清稀,伴眩晕,失眠,心悸,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舌淡,脉弱无力。 艾灸治疗选穴:膻中、关元、子宫、内关、涌泉。 用隔姜灸或温和灸,用艾灸艾灸在小腹部用三眼艾灸盒,子宫,内关,涌泉可以用单眼艾灸盒。 要求:关元子宫不得低于20分钟,内关、涌泉各10分钟。 2.虚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初潮较迟,经期延后,量少,色正常或暗淡,质薄,伴腰酸背痛,舌正常或偏淡,脉沉。治宜补养血。 艾灸选穴:八髎穴、归来、三阴交 用隔姜灸或温和灸,用艾灸艾灸在小腹部用三眼艾灸盒。

艾灸涌泉提高睡眠质量

睡眠,在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人人都知道睡眠要好,工作学习中才精神。可是些人晚上总是难以入眠,或睡眠质量差,严重影响了次日的精神状态。睡眠质量差怎么办呢?中医认为,艾灸百会穴和涌泉穴可促进睡眠。 涌泉穴 百会穴 睡眠质量差,艾灸涌泉百会穴 具体方法也很简单,用毛巾把艾灸罐包起来,直接放在百会穴、涌泉穴上就可以。时,艾灸结束后口会非常渴,建议喝点儿红糖水或者白开水。 失眠,中医十大常见类型及治疗方法 1、肝郁气滞型:主要由于工作压力较大而引起的,这一类型的失眠者一般情绪波动较大,易烦躁,女性会出

虚刮痧能刮好吗 虚刮痧部位

1、然谷穴,位于足内侧缘,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刮然谷穴清热利湿、气固的功效,主治遗精,阳痿,小便不利,月经不调,泄泻。 2、水泉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下方,当太溪直下1寸,跟骨结节的内侧凹陷处。通经活络,清热的功效,主治月经不调,痛经,小便不利,腹痛。 3、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主要壮阳,通经活络等作用,主治月经不调,遗精,阳痿,小便频数,腰脊痛,下肢厥冷。

艾灸什么穴位补

足三里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足三里是胃经的合穴,具气血双补作用,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增强体质。足三里,又被认为是男性养生第一大穴,能够调理脾胃、补中气、补壮阳,对治疗男性勃起不坚、早泄、脾胃虚弱等症帮助。 三阴交 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该穴调节肝、脾、三个脏器的生理功能。因此经常艾灸此穴对肝、脾、保健作用。 涌泉穴 《黄帝内经》说:“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在人体足底,位于足前部凹陷处,为全身腧穴的最下部,乃是经的首穴。艾灸此养生穴位,具很好的补强体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