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6种不正常表现
宝宝的6种不正常表现
1.嘴唇、舌头发紫
如果嘴唇或舌头、口腔黏膜发紫,说明宝宝缺氧,应立刻急救。
2.呼吸急促,哼哼、呻吟
宝宝持续呼吸急促、用力时,要看他是否伴有胸肌用力过度、鼻翼动,以防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所致。如果这种情况持续数小时,还要考虑看急诊。
3.不足两个月大,肛温超过38摄氏度
新生儿发烧需要格外重视,应请医生检查。孩子稍大些,免疫功能健全些,就不至于太严重了。
4.皮肤越来越黄
孩子出生后皮肤越来越黄,也许是黄疸加重。并非所有黄疸都很严重,但不能逐渐消失,反而加重的要看医生,建议有黄疸的宝宝可哺乳频繁一些。
5.尿布用得少
如果宝宝尿布总不湿,就应考虑脱水的可能。一般出生第2天的宝宝每天至少2块尿布,第3天用3块……第6天是6块。其他严重脱水的表现还有嘴干、眼窝凹陷和昏睡。
6.呕吐
使劲咳嗽、哭泣后,呕吐很正常。但如果吐的是黄绿色胆汁,可能是肠道梗阻;呕吐物像粉状咖啡渣,可能是肠道出血;头部受伤后呕吐可能是脑震荡症状,应就医。
6种日常用品对宝宝有害
1.空气清新剂
空气清新剂多含有苯酚。人体吸入后,会发生呼吸困难和头疼,且刺激眼睛。接触皮肤后,还可能导致脱皮,引发麻疹。
家长可以在室内种植一些绿色盆栽,或是摆放柚子皮,不要使用空气清新。
2.漂白剂
大多漂白剂都含有一种叫次氯化钠的化学物质。它有很大的腐蚀性,会释放出剧烈有毒气体,过度接触可能对肺部和头发造成损伤。漂白剂和氨水产品一起用来清洁环境,非常危险。因为两者会发生化学反应,释放出氯气。
如果宝宝衣服难以洗干净,可以用柠檬反复擦拭。
3.人造地毯
人造地毯含有不稳定的有机化合物,长期接触可能会导致过敏性疾病。
家长可以购买使用天然纤维,如羊毛、棉花制成的地毯。
4.清洁粉
很多用来清洁玻璃窗的清洁粉,含有特殊的氨气味。这会刺激和腐蚀皮肤,造成眼睛和肺部的不舒适。长期与氨接触,还会造成宝宝肝脏损伤。
家长可以改用醋兑上热水用布湛湿后擦玻璃。
宝宝出现5种异常大便为正常
1、墨绿色胎便
胎便属于正常新生儿的大便,主要是由婴儿吞咽的液体,发育中的肠道代谢废物及肠道中产生的其它物质形成的,所以,婴儿出生头2至3天内的大便,是婴儿在母亲体内怀孕10个月堆积的废物,一般为墨绿色浆糊样大便,当这些废物排完后,大便的颜色和性状就会发生变化。
2、黄色软膏状大便
母乳喂养的宝宝经常排黄色软膏状大便,有时妈妈吃了某些食物后,宝宝的大便会变成绿色或褐色,有时可见奶瓣,1天排大便4到10次不等。
3、绿色大便
用配方奶喂养的宝宝大便,通常为绿色,性状均匀的大便,有时也会排黄色和褐色的大便,喂宝宝的奶粉不同有时大便的情况也不一样,大便1天1至4次。
4、黄绿色大便
这是混合喂养宝宝的大便,大便的颜色、性状,次数是介于母乳与配方奶喂养之间,有时偏向母乳喂养宝宝的大便,有时偏向配方奶喂养宝宝的大便。
5、多彩大便
其实很多时候宝宝每天排的大便几乎是相同的,包括颜色、性状和次数,但些时候,大便的颜色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对母乳喂养的宝宝而言,宝宝大便的颜色可能与母亲的饮食总类有关。
6岁的宝宝言行成人化正常吗
针对宝宝身上呈现成人化的现象,有些爸爸妈妈认为有利有弊。被认为好的一面是,会照顾、帮助别人,能说会道,能办理一些大人做的事情;能认真学习并初步掌握某种技能;还有的能劝解大人吵架,在成年人中间传话,为别人保守秘密、分忧、承担责任等。被认为不好的一面是,骂人、训斥人、管教人,能说出成套的大人话,讲究穿戴、追求享受等。所以也不要过于强求宝宝,只要宝宝能健康的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6种让宝宝生病的吻
1.时尚之吻 妈妈→爱化妆和佩戴小饰物 宝宝→接触性皮炎
生了宝宝后妈妈还是像过去那样喜欢化妆和打扮,眼影、唇膏、香水一样都不能少,项链、戒指、耳环更是爱不释手,盛装的妈妈经常抱着宝宝玩耍、亲吻。
宝宝麻烦:宝宝和妈妈接触最频繁的颜面部位可能最先出现了奇怪的变化,开始是一块块红斑、一团团丘疹,然后局部肿胀,再加重成为水疱、大疱,甚至发展为糜烂、坏死。宝宝感到肌肤胀痛、烧灼、剧痒难忍,用小手不停抓挠,皮疹太多时还会造成发热、恶心……
专家提议:宝宝的肌肤又薄又嫩,对于化学性物质和机械刺激相当敏感,脸上的化妆品、身上厚重的香脂、头上的染发剂、身上七七八八的饰品,这些都是宝宝的敌人。为了宝宝肌肤的健康,正在哺乳和照料小宝宝的妈妈要尽量减少浓妆艳抹和过分的装饰,毕竟天然的容貌、自然的微笑,清爽的皮肤,才是对于宝宝最安全的妈妈!
2.亲密之吻 妈妈→小丘疹妈妈 宝宝→宝宝皮肤病
有的妈妈虽然很爱护自己的宝宝,但对自己却真的很大意,手臂上、躯干处接二连三地出现了一些小小的丘疹却毫不在乎,依旧时常搂抱着裸露的小宝宝逗弄。
宝宝麻烦:在不知不觉间宝宝的面颊、眼睑、身上也陆续出现了和妈妈身上一模一样的小米粒大小的半圆形丘疹,呈灰白色、乳白色或微红色。这些小丘疹表面像打了蜡一样光洁,中央微微凹陷,有个小窝窝,严重时周围还可以继发湿疹样的皮疹损害。
专家提议:传染性软疣是直接接触造成的传染性皮肤病,妈妈和宝宝往往可以同时患病,专业医生可以从软疣病损中央的微凹处挑出或挤出白色乳酪样物,这就是软疣小体。如果妈妈患此症,就不要和宝宝共用浴巾,应请医生给予积极的治疗。经过清除软疣小体、消毒消炎等处理后一般很快就会治愈,此时再与宝宝亲密接触便安全了。
3.伤感之吻 妈妈→有流鼻涕、鼻塞情况的妈妈 宝宝→上呼吸道感染
当妈妈有些轻微的头疼,接着出现了鼻堵、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等症状,这时候应当远离宝宝。如果此时妈妈还在亲吻宝宝,那可是不明智的举动哟。
宝宝麻烦:上感宝宝主
要表现为咽部干痒或疼痛,流涕、咳嗽,发烧、乏力,声音嘶哑、腹胀便秘,稍大些的宝宝还可以表现为全身难受,扁桃腺肿大、上面出现分泌物。某些感染严重的患儿还可以继发支气管炎、肺炎、中耳炎等症或合并脑炎、心肌炎。
专家提议:上感不是流感,而是一组因为病毒或细菌引发的感染性疾病,主要病变部位在鼻腔至咽喉之间。因此通过亲吻,妈妈可以将这种疾病传递给抵抗力较弱的宝宝。患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妈妈不仅不应当亲吻宝宝,而且最好在和宝宝接触时戴上口罩,在此期间尽量不要哺乳,而是抓紧时间进行治疗,以防将疾病传给宝宝。
4.安慰之吻 妈妈→身上出现星星点点的皮疹 宝宝→麻疹发生
最近几天妈妈感觉身上不太对劲,有些发烧,过了三四天脸上、身上出现了星星点点的皮疹,接着小宝宝好像也不太舒服,哭哭啼啼的,妈妈只好用加倍的亲吻来安慰宝宝。
宝宝麻烦:现在许多年轻妈妈小时候都没有得过麻疹,所以本身就是麻疹的好发人群,一旦患病,非常容易通过打喷嚏、咳嗽将带病毒的飞沫通过鼻、口咽、眼结膜等途径传播给身边的宝宝,结果宝宝也成了麻疹病人,出现发烧、皮疹、颈部淋巴结肿大等表现。
专家提议:宝宝的抵抗力较差,免疫功能也不够完善,因此妈妈呼吸道内正常携带的病毒或细菌都可能导致宝宝生病,更何况有时候妈妈本身就是传染病病人,宝宝还能逃得掉吗?麻疹病人是此病唯一的传染源,所以一旦怀疑此症应当立即将母婴隔离,没有并发症的妈妈应隔离到出疹后第五天,如并发肺炎、喉炎需等到第十天才能解除隔离。
5.危情之吻 妈妈→肝炎病毒的携带者 宝宝→病毒性肝炎
如果妈妈是肝炎病人或肝炎病毒的携带者,那么当看到下面的报道可能会大吃一惊,肝炎有着较为明显的家庭内聚集这一特点,可见正在患病的妈妈亲吻宝宝是不够安全的。
宝宝麻烦:病毒性肝炎
是常见的传染病之一,近年来发病率还有大幅提高的趋势,对宝宝的身心健康影响较大。急性肝炎可以分为有黄疸型和无黄疸型两种,前者巩膜、皮肤、黏膜都可以有黄染,后者大多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另外还有爆发型、胆汁淤积型和慢性肝炎。
专家提议:甲肝的传播主要通过粪口途径和日常生活中的密切接触,而乙肝则通过注射、输血或血制品、密切接触、母婴等途径传染,乳汁、唾液、眼泪都是不安全因素。肝炎妈妈如果经过化验表明还具有一定的传染性,那么可以采取其他方式来呵护宝宝,而不必非得用亲吻这一途径来表示对宝宝的爱,等不再有传染性再亲也不迟。
6.隐忍之吻 妈妈→肚子疼的妈妈 宝宝→细菌性痢疾
吃完饭没多久,妈妈的肚子感觉有些隐隐作痛,去了几次厕所,可每次只排出很少的粪便,甚至只有一些黏液,不过这并不妨碍妈妈亲吻并给宝宝喂饭吃。
宝宝麻烦:没过多久,宝宝也开始打蔫了,发烧、食欲不振,几个小时后出现了肚子疼、腹泻的表现,刚开始时可能是稀便或水样便,其后大便次数增多,可每次的量却越来越少,呈黏稠样,混有脓血。个别宝宝还可以出现高烧、抽搐、休克的严重表现或变为慢性腹泻。
专家提议:痢疾是肠道传染病,污染的食物和饮水、带菌的苍蝇以及生活中的接触都可以传播此症,天气转暖也给细菌的繁殖带来适宜的温度,菌痢病人和带菌者就是传染源。如果最近肠胃不太好,妈妈们不要勉强自己给宝宝喂奶或做饭,更不要养成喂饭前自己先用舌头尝尝味道或试试凉热的陋习。宝宝的餐具最好坚持单独清洗。
夏季预防宝宝中暑常备6种药
1、藿香正气:能散热解暑、解毒辟秽。主治中暑、腹痛泄泻、痢疾等症。分为胶囊和口服剂两种,一天服用两次,儿童减半。
2、人丹:含有薄荷脑、桂皮、冰片、砂仁、泡姜、人造麝香等,具有开窍安神、清热祛暑、解毒辟秽之功效。主治中暑受热引起的头昏脑胀、恶心呕吐、腹痛泄泻等症。成人每次口含5-10粒,儿童适当减少。因感冒引起恶心等症时,不要服用人丹。
3、清凉油:头痛头晕时,取少量涂于印堂穴和太阳穴,能提神醒脑,给人以凉爽、舒适之感。蚊虫叮咬、皮肤瘙痒或有轻微的烧伤、烫伤时,取少量涂于患处,能活血消肿、镇痛止痒。注意外擦时要远离眼睛,一旦进入眼睛速用清水冲洗。
4、十滴水:适用于夏时中暑、头昏头痛、恶心呕吐、腹胀腹泻患者,成人每次取十滴水10-20滴滴入一杯白开水中,搅匀服下。烈日下劳作、旅行时,凡有烦热之感,均可口服十滴水,能消暑解热。儿童用1-2瓶倒入洗澡水中,可防治小儿生痱子。
5、风油精:能清暑解毒,利湿除烦,镇痛驱风。可治疗中暑引起的头昏头痛,夏天夜晚因贪凉引起的腹痛等。对头昏头痛可外涂少许于前额及两侧太阳穴。
6、六一散:主治夏日中暑、身热心烦、口渴、小便黄少或灼热。每次6-9克,泡水当茶饮。购买时要注意,此药为粉末状,不是胶囊。
给大家介绍新生宝宝6种常见病,
1、新生儿窒息
表现为:新生儿出生后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仅有不规则、间歇性、表浅的微弱呼吸,由分娩过程中产程过长,引起严重缺氧所致,若胎儿心率每分钟超过160次或低于100次均为缺氧征象。轻者一般经清除呼吸道异物、拍打屁股、弹脚心,呼吸可很快恢复。严重者可致脑细胞坏死或于24小时内死亡。
2、头颅血肿和产瘤
新生儿出生数天内见头部出现一圆形肿物,若触之见边缘清楚,不超过骨缝,称为头颅血肿;若触之边缘不清楚,肿块超过骨缝,有波动感,称为头皮水肿,即产瘤。一般血肿可在1至4个月吸收,而水肿可在出生2至3天后消失,不需治疗,切勿按摩或穿刺抽吸。
3、新生儿颅内出血
由新生儿头颅内血管破裂出血引起。患颅内出血的病儿表现为烦躁不安,高声尖叫,呕吐、抽搐、前囟膨隆,头向后仰,两眼凝视,呼吸困难,不吃不喝,嗜睡,肌肉松弛,反射消失。这是一种危重症,抢救不及时易至死亡。
4、新生儿肺炎
新生儿患肺炎时很少咳嗽,仅表现一般状况差,反应低下,口吐白沫,烦躁,哭声无力,不吃奶,体温下降,呼吸急促,口唇发青等。本病应送医院抢救。
5、新生儿溶血症
表现为黄疸、贫血、水肿、肝脾肿大等。血型不合常见于母亲为O,型,婴儿为A型或B型者。这种血型不合事实上很常见,但引起溶血症者仅2.5%,原因不清。
6、新生儿败血症
如果婴儿在出生前孕妇有细菌感染,或在分娩时胎膜早破细菌经产道上行感染给胎儿,或胎儿出生后发生脐炎,皮肤生疮等,使细菌进入婴儿血循环中而发病。本病表现为少吃,哭声低,体温不升,黄疸加重,高热和寒颤等。此为危重病应及时就医。出生一个月内的新生儿,由于对外界环境尚不适应,免疫功能低下,所以很容易发生感染性疾病,如新生儿脐炎、脓疱疮、新生儿肺炎等。但只要做好家庭内预防工作,这些病还是可以避免的。
宝宝大便怎么样算正常 宝宝正常大便
吃母乳的宝宝,大便呈黄色或金黄色,稠度均匀如糊状,有酸味但不臭,每天排便3-4次。如果宝宝的大便每天超过8次,可能是疾病表现,应尽快去医院检查。
人工喂养的宝宝,大便是土黄色,有臭味,通常会干燥、粗糙一些,稍硬如硬膏,但只要不难解,不似羊便,就没关系。每天1-2次,这样是属于正常的大便。如果宝宝长时间便秘,一定要找儿科医生咨询。
5-6个月宝宝开始吃辅食,大便也慢慢接近成人,开始变得颜色较暗。吃较多蔬菜、水果的宝宝,大便会较蓬松。如果是鱼、肉、奶、蛋类吃得较多的孩子,因为蛋白质消化使然,大便就会比较臭。
宝宝6种常见畸形耳朵
1. 小耳畸形
小耳畸形指的是耳廓畸形。
轻度畸形:外形基本正常,但形状较小。
中度畸形:在外形上有所改变,软骨发育欠规则。
重度畸形:不成形状,仅有小块不规则的软骨,常伴有外耳道闭锁。
2. 外耳道闭锁
外耳道闭锁多是外耳道未发育完全,常伴有颌面骨发育不良的症状。
轻度畸形:仅有外耳道外部闭锁。
重度畸形:外耳道全部闭锁,常伴有中耳畸形、鼓膜未发育完全的症状。
温馨提示:注意孕期保健,减少畸形发生率;采用综合措施,进行补救。
3. 耳前瘘管
耳廓是由胚胎第一、二鳃弓外胚层小丘融合而成的,若在融合时留有上皮残余,即形成盲管。
症状表现:耳前瘘管多位于耳轮前方,常见瘘口有脂性或酪状分泌物。
4. 鳃裂囊肿
鳃裂囊肿来源于第一对鳃裂残余组织,多发生在耳后沟,位于耳垂与乳突之间,如有瘘口,多位于外耳道后下壁骨与软骨交界处。
症状表现:年幼时囊肿不明显,待年长后逐渐增大。如合并感染,形成脓肿,可反复化脓。
治疗建议:脓肿位于面神经浅面或深面,手术切除时应注意,不要伤及面部神经。
5. 内耳畸形
内耳畸形中内耳未发育较少见,多有出生后先天性耳聋、聋哑,见于多种综合征。
6. 先天性胆脂瘤
宝宝先天性胆脂瘤为外胚层错位,上皮堆积而成,会逐渐向四周扩大,破坏骨质。
胆脂瘤可发生在外耳道或颞骨其他部位。
治疗建议:CT多能确诊,应行手术清除。
宝宝咳嗽的6种原因
1、流感引发的咳嗽
特点:喉部发出略显嘶哑的咳嗽,有逐渐加重趋势,痰由少至多。
症状:伴随明显咳嗽症状(泪,涕,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常伴有38度以上高热,一般不易退烧,时间持续一周;高热时咳嗽伴呼吸急促,宝宝精神较差。
原因:病毒感染引起,多发于冬春流感流行季节。
2、普通感冒引起的咳嗽
特点:多为一声声刺激性咳嗽,好像喉咙痒,无痰;不分日夜,不伴随气喘或急促的呼吸。
症状:宝宝嗜睡,流鼻涕,有时可伴随发热,体温不超过38度;精神差,食欲不振,出汗退热后,症状消失,咳嗽仍持续3--5日。
原因:温差变化大时多见,宝宝一般都有受凉的经历,如晚上睡觉蹬被子,穿衣过少,洗澡受凉等。
3、冷空气刺激性咳嗽
特点:咳嗽初为刺激性干咳。
症状:痰液清淡,不发热,没有呼吸急促和其他伴随症状。
原因:冷空气是单纯物理因素,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刺激性咳嗽。好发于户外活动少的宝宝。宝宝突然外出吸入少量冷空气,娇嫩的呼吸道就会出现充血,水肿,渗出等类似炎症的反应,因而诱发咳嗽反射。最初不是疾病症状,但持续一段时间,可继发病毒细菌感染。
4、咽喉炎引起的咳嗽
特点:咳嗽时发出“空,空”的声音。
症状:声音嘶哑,有脓痰,咳出的少,多数被咽下。较大的宝宝会说咽喉疼痛;不怎么会说话的宝宝常表现为烦躁,拒哺。
原因:咳嗽多为炎症分泌物刺激,常因受寒引起。
5、过敏性咳嗽
特点:持续或反复发作性的剧烈咳嗽,多呈阵发性发作,宝宝活动或哭闹时咳嗽加重,夜间咳嗽比白天严重。
症状:痰液稀薄,呼吸急促。
原因:由抗原性或非抗原性刺激引起,以花粉季节较多。
6、气管炎性咳嗽
特点:早期为轻度干咳,后转为湿性咳嗽,有痰声或咳出黄色脓痰。
症状:早期有感冒症状,如发热,打喷嚏,流涕。
原因:多见于年龄较大的宝宝,主要由呼吸道感染引起。
PS:如果宝宝咳嗽情况比较轻,可以在家多观察。如果出现剧烈咳嗽甚至将食物吐出,要尽快带宝宝就医。对家族有哮喘及其他过敏性病史的宝宝,咳嗽应格外注意,及早就医治疗,明确诊断,积极治疗,阻止发展成哮喘病。
宝宝咳嗽的6种原因
引起宝宝咳嗽通常有6种原因,不同咳嗽有什么特点怎么判断?咳嗽的症状是怎样的呢?
1、流感引发的咳嗽
特点:喉部发出略显嘶哑的咳嗽,有逐渐加重趋势,痰由少至多。
症状:伴随明显咳嗽症状(泪,涕,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常伴有38度以上高热,一般不易退烧,时间持续一周;高热时咳嗽伴呼吸急促,宝宝精神较差。
原因:病毒感染引起,多发于冬春流感流行季节。
2、普通感冒引起的咳嗽
特点:多为一声声刺激性咳嗽,好像喉咙痒,无痰;不分日夜,不伴随气喘或急促的呼吸。
症状:宝宝嗜睡,流鼻涕,有时可伴随发热,体温不超过38度;精神差,食欲不振,出汗退热后,症状消失,咳嗽仍持续3--5日。
原因:温差变化大时多见,宝宝一般都有受凉的经历,如晚上睡觉蹬被子,穿衣过少,洗澡受凉等。
3、冷空气刺激性咳嗽
特点:咳嗽初为刺激性干咳。
症状:痰液清淡,不发热,没有呼吸急促和其他伴随症状。
原因:冷空气是单纯物理因素,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刺激性咳嗽。好发于户外活动少的宝宝。宝宝突然外出吸入少量冷空气,娇嫩的呼吸道就会出现充血,水肿,渗出等类似炎症的反应,因而诱发咳嗽反射。最初不是疾病症状,但持续一段时间,可继发病毒细菌感染。
4、咽喉炎引起的咳嗽
特点:咳嗽时发出“空,空”的声音。
症状:声音嘶哑,有脓痰,咳出的少,多数被咽下。较大的宝宝会说咽喉疼痛;不怎么会说话的宝宝常表现为烦躁,拒哺。
原因:咳嗽多为炎症分泌物刺激,常因受寒引起。
5、过敏性咳嗽
特点:持续或反复发作性的剧烈咳嗽,多呈阵发性发作,宝宝活动或哭闹时咳嗽加重,夜间咳嗽比白天严重。
症状:痰液稀薄,呼吸急促。
原因:由抗原性或非抗原性刺激引起,以花粉季节较多。
6、气管炎性咳嗽
特点:早期为轻度干咳,后转为湿性咳嗽,有痰声或咳出黄色脓痰。
症状:早期有感冒症状,如发热,打喷嚏,流涕。
原因:多见于年龄较大的宝宝,主要由呼吸道感染引起。
PS:如果宝宝咳嗽情况比较轻,可以在家多观察。如果出现剧烈咳嗽甚至将食物吐出,要尽快带宝宝就医。对家族有哮喘及其他过敏性病史的宝宝,咳嗽应格外注意,及早就医治疗,明确诊断,积极治疗,阻止发展成哮喘病。
6个月宝宝长了6个牙齿正常么
只要宝宝在1岁前开始长牙,2-3岁长齐20颗乳牙都是正常的。每个宝宝有个体差异的
宝宝发烧的6种常见疾病
1.急性中耳炎
病症表现
中耳炎是宝宝发生耳痛的一种常见病因,宝宝常会感觉到耳朵跳痛或刺痛,在吸吮、吞咽及咳嗽时耳痛就会加剧。较大的宝宝会说耳痛,但小宝宝由于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常表现为烦躁、哭闹、夜眠不安、摇头或用手揉耳等。由于吸吮和吞咽时耳痛会加剧,所以患中耳炎的宝宝往往不肯吃奶,还常伴有发热、畏寒、呕吐及腹泻等症状。
治疗要点
一般会使用口服抗生素治疗,必要时会施行鼻腔或鼻咽腔分泌物抽吸术。治疗48~72小时后,若耳痛或发烧的状况并未改善,医生一般会考虑更换抗生素。
积极预防
宝宝患中耳炎往往和喂奶姿势不正确有关,有的妈妈或保姆在喂乳时图省事,就让宝宝平卧喂奶,或人工喂养时喂奶过多、过急,使宝宝来不及吞咽而呛咳,均可以使乳汁或奶汁逆流入鼻咽部,从咽鼓管进入中耳而导致急性中耳炎。因此,预防中耳炎,妈妈需要注意自己的喂乳姿势,应该抱起婴幼儿来喂,人工喂奶时不要太多,太急。
居家护理
宝宝感冒后鼻腔分泌物较多时,不要捏住两侧鼻孔擤鼻涕,正确的方法是压住一侧鼻孔擤鼻涕,然后换另外一侧。宝宝鼻塞特别厉害时最好不要擤鼻涕,以防鼻涕和细菌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引发急性中耳炎。
2.乙脑
乙脑是夏季最凶险的一种传染病,病原体是一种嗜神经性病毒,通过蚊虫叮咬吸血传播,流行于6~10月份,集中于7、8、9这3个月,2~6岁发病率最高。
病症表现
高烧,这是乙脑必有的表现,体温高达39~40℃以上,轻者持续3~5天,一般7~10天,重者可达数周。热度越高,热程越长则病情越重。另外,还有头痛、呕吐、嗜睡或昏迷、惊厥。
治疗要点
无特效疗法,主要针对高烧、抽风、呼吸衰竭等3大症状,采用中西医综合方法治疗,如退烧,使用镇静药控制抽风,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以及投用呼吸兴奋剂(如洛贝林、可拉明),帮助宝宝度过难关。
积极预防
1.接种乙脑疫苗。
2.灭蚊、防蚊,如使用电热蚊香、蚊帐等。
3.菌痢
菌痢全称细菌性痢疾,小儿夏季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之一,罪魁祸首为痢疾杆菌,可通过污染食物与水,由口而侵入肠道。
病症表现
宝宝会有发烧、呕吐、腹痛、腹泻、拉脓血便等表现,若出现脸色发白、频繁抽风、昏迷、休克,则属于菌痢中的特殊类型——中毒型菌痢。多见于时体格健壮、营养情况较好的2~6岁的孩子,这是因为孩子的机体对细菌毒素产生了异常强烈的反应,引起急性微循环障碍所致。
治疗要点
1.选用有效的抗生素,最好两种抗生素联用。
2.给予易消化、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3.补足水分,防止脱水。
居家护理
主要是注意饮食卫生,宝宝的食物要新鲜,饭前便后洗手,食具按时煮沸消毒。
4.疱疹性咽喉炎
疱疹性咽喉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每年的夏季流行,主要是一种称为柯萨奇A群的病毒所导致,主要侵犯2~4岁的幼儿。整个病程持续约4~5天,无并发症,可以说是“有惊无险”。
病症表现
1.高烧,体温可达39℃左右。大多数患儿体温持续2~3天后方才下降,少数仅维持1天就降至正常,部分患儿在发烧的初期可发生抽搐。
2.呕吐。
3.咽部疼痛,患儿不愿进食,甚至连牛奶也不想喝。
4.咽喉深处上方两侧可见许多小水疱,水疱破裂后变成米粒大小的红色圆点。
治疗要点
没有特效药,主要是对症处置,如选择抗病毒药物,用物理或药物的方法退烧,防止高热惊厥等,一般1周左右痊愈。
5.咽结合膜热
咽结合膜热与疱疹性咽喉炎一样流行于夏季,致病凶犯是腺病毒3型或7型。与秋冬季上呼吸道感染不同的是,咽结合膜热以发烧、咽炎、结膜炎为特征,没有一般的鼻塞、流涕、喷嚏、咳嗽等感冒症状。
病症表现
高烧、咽痛,咽部充血,可见白色点块状分泌物,周边无红晕,易于剥离。眼部刺痛、发红,球结膜出血。部分患儿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颈及耳后淋巴结增大,病程为1~2周。
治疗要点
1.抗病毒治疗,使用三氮唑核苷(病毒唑),也可口服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成药如清热解毒口服液、板蓝根颗粒等。
2.继发细菌感染者需要选用抗菌药,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
居家护理
1.隔离患儿,避免交叉感染。
2.保证患儿休息,多喂水,供给丰富的维生素C,进食易消化的半流质食物,不要吃过热的食物,以免加重口腔的疼痛。
3.体温超过38℃可口服退烧药,如扑热息痛、布洛芬糖浆等,亦可用冷敷或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方法。如果患儿体温持续在39℃以上,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发生高热惊厥。
6.婴幼儿急疹
病症表现
婴幼儿急疹又成婴儿玫瑰疹,是人疱疹病毒6型导致的急性、热性以及发疹性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1岁以内的宝宝,如果没有任何征兆就突然发起高烧来,过几天退烧后身上出现玫瑰红色的疹子,家长不用过于担心,这是宝宝正在遭遇婴幼儿急疹。
婴幼儿急疹最典型的症状是起病急,高烧可达39~40℃,持续3~5天后自然骤降,精神也随之好转。最大的特点是热退疹出,最早出现于颈部和躯干,很快遍及全身,腰部和臀部较多,1~2天内就会消退,不留下色素斑。患过此病后,一般不再患第2次。
居家护理
1.生病时,要让宝宝卧床休息,尽量少去户外活动,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2.发烧时,要给宝宝多喝水,进食容易消化的食物,适当补充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等。如果宝宝体温较高,并出现哭闹不止、烦躁等情况,可以给予物理降温。体温超过38.5℃时,要给孩子服用退烧药,以免发生高热惊厥。
Tips 医生叮咛
如果孩子已经确诊为婴幼儿急疹,而且孩子的精神状况比较好,家长就可放心在家里护理孩子,不必一趟一趟地往医院跑。因为一旦患上婴幼儿急疹,必须要经过几天高烧、热退疹出的阶段,带着患病的孩子反复跑医院,不仅于事无补,反而有可能造成交叉感染,使病情复杂化。同时,也不要随便给孩子服药,以免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