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中医肝肾同源是什么意思

中医肝肾同源是什么意思

由于肝肾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所以有“肝肾同源”之说,又称乙癸同源。因肝肾之间,阴液互相滋养,精血相生,故称。肝血有赖于肾精的资助,肾精足则肝血旺,肾精亦赖肝血的滋养,肝血旺则肾精充。如果肝血不足会引起肾精亏损,同样如果肾精亏损也导致肝血不足,出现头晕、目眩、耳鸣、腰酸等问题。

“肝肾同源”理论源于《内经》。“肝肾同源”是指肝肾的结构和功能虽有差异,但其起源相同,生理病理密切相关,可采用“肾肝同治”的治疗法则。在先天,肝肾共同起源于生殖之精;在后天,肝肾共同受肾所藏的先后天综合之精的充养。

故“肝肾同源”又即肝肾的结构和功能体系通过某些中心环节而密切相关。“肝肾同源于精血”意即肝肾的结构和功能体系通过“精血”这一中心环节而密切相关。

肾虚是什么意思

生理学名词。又称乙癸同源。含义有三:

①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生,故肝阴和肾阴相互滋养,肝肾相生。

②肝和肾均内藏相火,相火源于命门。

③肝和肾虚实密切相关,相互制约,治疗上多兼顾二脏。《医宗必读》:“东方之木,无虚不可补,补肾即所以补肝;北方之水,无实不可泻,泻肝即所以泻肾。”

“肝肾同源”理论源于《内经》。《素问·五运行大论》云:“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揭示了肝肾两脏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密切关系,体现了祖国医学的整体观念。

1“肝肾同源”的理论渊源

“肝肾同源”的哲学思想渊源于《易经》,医学基础根源于《内经》,临床实践丰富于汉唐金元,理论体系形成于明代,实验研究发展于现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肾生骨髓,髓生肝。”吴昆注曰:“髓生肝,即肾生肝,水生木也。”可见《内经》认为,“肾”是通过“髓”生养“肝”而体现“母子”联系的。“脑为髓海”,“肾生肝”的生理功能,必然受到“脑髓”的调控。不但“肝肾”生理联系如此,而且病理影响亦然。《灵枢.本神》曰:“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恐”,“恐惧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酸痿厥”,“肾藏精,精舍志,肾气虚则厥”,故有“恐伤肾”之说。唐·孙思邈在《千金要方》指出下焦病的治疗应“热则泻于肝,寒则补于肾”。此说原指肝肾寒热,以后逐步发展到指肝肾相火与真阴。北宋·钱仲阳在其《小儿药证直诀》中指出:“肝有相火,有泻而无补;肾有真水,有补而无泻。”至明·李中梓运用《易经》哲学思想,根据《内经》医学理论,参考历代医家的认识,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在其《医宗必读》中提出著名的“乙癸同源,肾肝同治”的理论观点。“肾应北方壬癸”,“肝应东方甲乙”,肾藏精,肝藏血,精聚为髓,精髓化生为血(精血同源),由于肝肾同源于精血,故曰:“乙癸同源”,“东方之木,无虚不可补,补肾即所以补肝;北方之水,无实不可泻,泻肝即所以泻肾。……故曰:肾肝同治。……然木既无虚,又言补肝者,肝气不可犯,肝血当自养也。血不足者濡之,水之属也。壮水之源,木赖以荣。水既无实,又言泻肾者,肾阴不可亏,而肾气不可亢也。气有余者伐之,木之属也。代木之干,水赖以安。夫一补一泻,气血攸分;即泻即补,水木同府。”程文囿在《医述》引《医参》论述了脑与肾的关系,“脑为髓海,……髓本精生,下通督脉,命火温养,则髓益充。……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皆上行至脑,以为生化之源,安可不为之珍惜!”钱镜湖在《辨证奇闻》中则论述了“脑气不足治在肝”的观点,“盖目之系,下通于肝,而上实属于脑。脑气不足,则肝之气应之,肝气太虚,不能应脑,……治之法,必须大补其肝气,使肝足以应脑,则肝气足而脑气亦足也。”由此可见,肝肾又同源于脑。

2 “肝肾同源”概念的含义

“肝肾同源”是指肝肾的结构和功能虽有差异,但其起源相同,生理病理密切相关,可采用“肾肝同治”的治疗法则。在先天,肝肾共同起源于生殖之精;在后天,肝肾共同受肾所藏的先后天综合之精的充养。“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灵枢.经脉》),“肾生骨髓,髓生肝”(《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故“肝肾同源”又即肝肾的结构和功能体系通过某些中心环节而密切相关。“肝肾同源于精血”意即肝肾的结构和功能体系通过“精血”这一中心环节而密切相关。

(1)母子相生,精血同源 肾藏精,肝藏血,肾为肝之母。《张氏医通》曰:“气不耗,归精于肾而为精,精不泄,归精于肝而为清血。”此言肝血为肾精所化生,厥阴必待少阴之精足方能血充气畅,疏泄条达。正所谓母子相生,精血同源。

(2)经气互通,八脉共隶 张介宾《类经·藏象类》云:“肝肾为子母,其气相通也”,指出肝肾通过经气相互灌注而沟通联系。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阴肾经均循行于身体内侧,并在经脉循行上通过肝、膈、肺、肾相互直接联系;还通过交会于足太阴脾经的三阴交和任脉的关元、中极穴间接联系。肝肾又和奇经八脉密切相关,肝肾同隶奇经,冲任督三脉均起胞中,胞胎为肝肾所主,故有“八脉隶于肝肾”之说。

(3)同居下焦,共寄相火肝肾同居下焦,内寄相火,相火源于命门。朱丹溪《相火论》云:“(相火)见于人者寄于肝肾二部,肝属木,而肾属水也。”肝肾所寄相火,言其常为肝肾之动气,推动肝与肾完成各自生理功能。相火之源在命门,何梦瑶曰:“肾水为命门之气所蒸化上升,肝先受其益。”但相火内寄于肝肾,发挥其动气之功能全赖肝肾阴血的滋涵。若肝肾阴亏则相火易亢而为“邪火”、“元气之贼”而出现一系列病变。

3“肝肾同源”研究进展

尽管过去对藏象本质(包括肝、肾)的研究,多只注重单一脏器(肝或肾)的功能及其物质基础的探讨,对“肝肾同源”的相关机制尚缺乏系统而深入地研究;但有的研究客观上为“肝肾同源”提供了初步实验依据。将“肝肾同源于精血”的认识推进到“肝肾同源于脑”,“肝肾同源于下丘脑-垂体-肝轴”,“肝肾同源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中医传统的肝肾概念经历了“实体赋予功能”到“功能脱离实体”的演变过程,作为描述生命表现形式的肝肾概念,其功能表现必然有其明确的物质基础,脱离具体组织结构的功能系统是难以想象的,这既不符合中医“形神同一”和现代医学“结构决定功能”的基本概念,也违背了“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唯物辩证法的哲学思想。当然,如将肾单纯定位在下丘脑有嫌片面,将肝简单定位在神经— 内分泌— 免疫网络又有嫌笼统。这就需要将中医功能系统的肝肾概念与现代医学的功能和结构知识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相关性研究。在此基础上,将肝肾的功能系统和组织结构进行重新组合(“实体功能重组”),提出新的功能系统和组织结构统一的比较确切而科学的肝肾概念。而循着整体联系的研究思路研究“肝肾同源”,就必然首先解决将肝、肾两脏结合起来研究的方法学问题。有了切实可行的整体联系的研究方法,通过系统而深入研究,就有可能从中医药寻找出调节神经— 内分泌— 免疫网络功能紊乱的手段和方法,为医学的进步和人类的健康做出应有的贡献。

肝火旺肾虚怎么办

首先要降肝火。中医里,肝属木,脾属土,肝木克脾土,肝火一降,脾胃功能自然就会强健。降肝火,注意少熬夜,控制情绪,常按揉脚上的“消气穴”——太冲穴。

其次要补肝肾。肝火旺相应的肝血虚,肝开窍于目,时间一长就会出现眼睛干涩,手脚关节拘急不利,面白无华,失眠多梦等。肝肾同源,肝肾阴虚后要滋阴补肝肾,建议中成药:六味地黄丸,滋补肝肾丸。平时生活中多吃青菜以及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豆类食品。

最后则是要健脾胃。针对五脏六腑或不同部位的火气,服用清热解毒药物,如黄芩、黄连、黄柏、栀子等。但是这些中药仍须由专业中医师开处方才能服用,以免误食而引起不良副作用。注意少食生冷,辛辣,油腻的食物。

肝不好有什么症状 肝肾同源精血同生

其实,养肝之法,男女也各有侧重。肝肾同源,男人养肾先养肝中医自古就有"肝肾同源"、"精血同生"的说法,我们认为,男人补肾先养肝。肾虚在中医上有肾气虚、肾阴虚和肾阳虚三种情况,但无论哪一种,都要先补肝血。肝血充盈,血液才能顺利转化为肾精,肾精才能充满,肾藏精的功能才能正常发挥。可以说,补益肾精的时候应当先补充肝血。

中医如何看肝纤维化

活血化瘀法:肝藏血,主疏泄,肝受邪必将导致血运异常,血滞经脉,成为瘀血形成的生理基础。在慢性肝病的演变过程中,多种致病因素如湿热邪毒、酒精等导致肝纤维化,瘀血为致病的原因,故宜活血化瘀。

益气活血法:气为血之帅,气旺有助于鼓动血液运行,故用益气活血法治疗肝纤维化。

滋阴活血法:根据中医肝肾同源理论,肝病日久损及肾脏。因肝纤维化以湿热多见,热毒易损伤阴液,患者也多见肾阴亏损。因此,在治疗上除了健脾燥湿、化瘀通络外,滋补肝肾之阴也很重要。

行气活血法:肝主疏泄,肝气郁滞可致血瘀,血瘀引起气滞,因此行气活血法为中医治疗肝纤维化的常用治法。

解毒活血法:湿热毒邪是导致肝纤维化的重要原因之一,肝纤维化患者常兼有湿热毒邪未尽,因此在活血化瘀的同时,常配以清热解毒之法。

化痰活血法:肝纤维化发病机制为毒邪内侵,肝络阻滞,毒滞经络,日久化热,灼津成痰,加之毒邪留恋,蕴于脾胃,水湿不化,而致痰瘀互结,最终导致肝纤维化。因此,化痰活血也常用于治疗肝纤维化。

中医治疗肝病

对于肝病患者选择的治疗方案当中,很多的人呢选择了传统治疗方法——中医治疗。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即便是中医,随着跟随着时代不断的进步,中医的理论也在进步。但是很多的时候,治疗肝病的主要原则仍然不能改变。

中医治疗肝病哪些“准则”离不了一、肝肾同源原则

中医看待五脏六腑,是从“人和宇宙”的关系,人跟自然的关系入手的。例如自然有“五行”,对应了人的五脏。肝肾同源的原则,因此就根据此,来进行肝病的治疗的。

中医治疗肝病,向来不仅仅着眼于肝脏本身。对肾的调理,也是中医治疗肝病中,必须要重视的。

因为从关系上,我们就可以看出,不仅是五脏的支配关系,还是五脏的从属关系。中医治疗肝病的大方向,都是离不开肝肾同源原则的。

中医治疗肝病哪些“准则”离不了二、辩体用药原则

如同对待感冒,西医就是吃感冒药,并且不论什么感冒,都是一种药片。中医治疗肝病上,就与之不同了。辩体用药原则,就是中医治疗肝病的“准则”中,万变不离其宗,离不了、不可或缺的“准则”。

如今,很多的人都知道肝病对身体的伤害非常的大。而且很多的西医治疗过程当中会损坏身体,所以选择中医治疗可以更好的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让身体受到的伤害减到最低。但是无论治疗方法如何改变,中医治疗方法当中,仍要遵循上述原则。

党参男人可以喝吗

可以的。

党参性平、味甘,有补血生津、健脾益肺、益气安神的功效,适用于气血不足、脾肺亏虚、四肢乏力、津伤口干者。党参为滋补药材,男性一样可以服用,中医有“肝肾同源”的说法,党参有保肝护肝的功效,男性服用可以补肝益肾。

黑枸杞补肾吗

具有一定补肾效果。

黑枸杞味甘性平,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维生素、脂肪、氨基酸、枸杞多糖以及钾、钙等营养物质元素,具有一定补肝益肾、补血安神的功效,而中医认为,肝肾同源、肝藏于血、肾藏于精,所以黑枸杞是具有一定补肾作用的。

肝与肾之间的关系

1、精血互生

肝藏血,肾藏精,精血相互滋生。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肝血依赖肾精的滋养。肾精又依赖肝血的不断补充,肝血与肾精相互资生相互转化。精与血都化源于脾胃消化吸收的水谷精微,故称“精血同源”。’

2、阴液互养

肝在五行属木,肾在五行属水,水能生木。肝主疏泄和藏血,体阴用阳。肾阴能涵养肝阴,使肝阳不致上亢,肝阴又可资助肾阴的再生。在肝阴和肾阴之间,肾阴是主要的,只有肾阴充足,才能维持肝阴与肝阳之间的动态平衡。就五行学说而言,水为母,木为子,这种母子相生关系,称为水能涵木。

3、藏泄互用

肝主疏泄,肾主闭藏,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为用、相互制约、相互调节的关系。肝之疏泄与肾之闭藏是相反相成的。肝气疏泄可使肾气闭藏而开合有度,肾气闭藏又可制约肝之疏泄太过,也可助其疏泄不及。这种关系主要表现在女子月经生理和男子排精功能方面。

4、同具相火

相火是与心之君火相对而言的。一般认为,相火源于命门,寄于肝、肾、胆和三焦等。故曰:“相火寄于肝肾两部,肝属木而肾属水也。但胆为肝之府,膀胱者肾之府。心包者肾之配,三焦以焦言,而下焦司肝肾之分,皆阴而下者也’’(《格致余论·相火论》)。由于肝肾同具相火,所以称“肝肾同源”。

总之,因为肝肾的阴液、精血之间相互资生,其生理功能皆以精血为物质基础,而精血又同源于水谷精微,且又同具相火,所以肝肾之间的关系称为肝肾同源、精血同源。又因脏腑配合天干,以甲乙属木,属肝,壬癸属水,属肾,所以肝肾同源又称“乙癸同源”。

怎样预防更年期肥胖 更年期为什么发胖

以中医的角度来看,到了更年期之后,卵巢衰退,贺尔蒙分泌开始有了变化,使得月经量越来越少,子宫就会逐渐萎缩,又因为肝肾同源,肝的代谢变慢,肝气减弱,使得贺尔蒙与脂肪代谢的速度跟着受到影响,脂肪开始堆积因而肥胖。这时有些妇女会开始变得的烦躁、潮热、心情不佳,就会藉由吃来解决这些困扰。

男人如何养生变得强壮

春季养肝正当时

中医素来有“春宜养肝”之说。明代医学家张景岳说:“春应肝而养生。”这是因为春季属木,肝也属木,两者相应。春季万物复苏,属于阳气升腾的季节,养肝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俗话说得好:男人“肝”净就强壮,女人“肝”净就漂亮。所以,无论男女,都需要养肝。

男人养肝兼养肾

很多人都认为,男人的肾要健康,但想要肾好,养肝需重视。中医主张“肝肾同源”,这一理论源于《内经》,是指肝肾的结构和功能虽然有差异,但其起源是相同的,它们都是源于精血。肝藏血,肾藏精,精与血互相滋补,肝是阳气的聚集地,阳气旺则精血足。因此,养好肝还能兼顾养肾。

经后腹痛怎么回事

经后腹痛源于血虚加肾虚

究竟何种原因导致了经后腹痛,其实早在古代医书中就有相关记述。

明代《景岳全书》论述:“然实痛者,多痛于未行之前,经通而痛自减;虚痛者,于既行之后,血去而痛未止,或血去而痛益甚。”意思就是,月经前的腹痛多属于实证,而经后则多为虚证。

女性周期性的月经是气血充盛,血海满盈而泄溢的表现。中医认为,月经期疼痛的原因是局部阻塞、气血流通不畅造成的,也就是常说的不通则痛、不荣则痛。

“荣”是草木茂盛的样子,在这里表示滋润、荣养的意思。就像河床里奔涌而下的河水一样,如果有障碍物阻挡,就会引起局部的不通畅,不通则痛;而如果河水干涸,充盈不了整个河床,那河水也一样不能畅通,这就是不荣则痛的道理。

女性的乳房与血海相通,因此,月经前典型的症状就是乳房胀痛,这是气血充盈,但有局部阻滞的表现。月经期间,气血随经下泄,如果受到寒湿的凝滞、淤血滞气的阻塞,自然就会不通而痛。月经后,血海空虚,这时如果身体不能很快地填充亏损,不能荣养经脉,疼痛和不适就在所难免了。可见,气血不足是引起经后小腹不适的主要原因。

古代妇科著作《傅青主女科》里还有一段话:“妇人有少腹疼于行经之后者,人认为气血之虚也,谁知是肾气之涸乎”,说出了经后腹痛腰酸的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肾虚。

中医认为下腹和腰骶是属于肝肾的位置,肝藏血,肾藏精,肝肾同源。月经期大量经血的溢泄,会出现肝肾一时的空虚。如果本来就有肝肾不足,同时又嗜食辛辣、油腻,体内湿热造成血海“沸腾”,经血就会增多,甚至月经时间延长,会愈发加重肝肾的亏损。

肌肉萎缩症能治好吗

西医目前无法治疗肌肉萎缩,没有治疗肌肉萎缩的药物也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

肌肉萎缩属中医痿症,中医认为肌肉萎缩的病因病机与肝、脾、肾密切相联。根据中医理论,本病的发生,大多是脾肾亏虚或中气不足所致。其病机为正虚为本,脾肾肝亏、气血不足。初病在脾,进而损及肝肾,每因六淫、劳倦、情志而诱发。脾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营养五脏六腑、肌肉筋骨,且脾主肌肉,脾胃虚弱,则气血生化不足,肌肉无以营养而发病;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骨生髓,先天禀赋不足,精亏血少不能营养肌肉筋骨,逐渐出现肌肉无力、萎缩;肝藏血,主筋,主一身运动,且“肝肾同源”。因此,我们主张:脾、肾、肝亏虚是本证发生的根本所在,临床上采取“脾、肾、肝三脏同治”是治疗本证的根本点。

中医治疗应辨别虚损脏腑,以扶正为主兼顾祛邪,佐以疏风散寒化湿、清热、理气化瘀通络。扶正以健脾益肾为要,贵在辩证精当,以时间来换取疗效。早期治疗应以健脾益气为主,中期重在补脾益肾,后期滋养肝肾,养阴益气为要。治疗肌肉萎缩以脾、肾为根本,肝主筋,主人身运动,且肝肾同源,故我院专家以健脾益气,滋补肝肾,生肌起痿,强筋壮骨为主要治则,采用人参、黄芪、全虫、龟板、当归等数360种名贵中草药,研究出“肌萎神”系列方剂,经长期临床实践证实,该药可使萎缩、无力的肌肉有不同程度的康复,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挛缩变形,疗效理想

党参对肾有伤害吗 肾不好能吃党参吗

能适量食用。

党参对肝损伤有保护作用,中医有“肝肾同源”的说法,肝、肾结构和功能虽有差异。但其起源相同,生理、病理密切相关,可以采用“肝肾同治”的治疗法则,肾不好能吃党参。

相关推荐

肝经不通有什么症状 丈夫疝妇人少腹肿

肝经唯一绕生殖器而行的经脉,它不仅绕男性生殖器,也绕女性生殖器,这样男女都会出现生殖系统方面的一些问题。比如阳痿这个症状,中医一般把它归属为肝病,肝主筋,阳痿就属于筋的功能出现了问题。 如果人肾精特别亏失,也会造成肝的病变,所以中医经常说肝肾同源。如果一个人已经得了肝病,不要单纯地认为只肝的问题,因为肝的根本在肾,如果肾出现了问题,人照样会得肝病,两者之间密切相关的。

肝血不足吃什么中药

病情分析:肌体损伤,阴血流失;或损伤日久,累及脾肾,致脾肾亏虚,而脾主运化,为生血之源,后天之本,肾藏精,精血互生,肝肾同源;或伤后致肝之藏血功能失健,而形成肝血不足之候。意见建议:建议食疗。以脏补脏法,鸡肝味甘而温,补血养肝,为食补养肝之佳品,较其它动物肝脏补肝的作用更强,且可温胃。以味补肝,首选食醋。补肝血、食鸭血,鸭血性平,营养丰富,肝主藏血,以血补血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舒肝养血,吃菠菜。菠菜具有滋阴滋燥,舒肝养血等作用,补肝血最好的食物之一。

男人火气大的表现有哪些

1、肝火上炎:指肝火病症中表现为上部有热象或具有上冲性特点者,如头晕、目赤、口苦、急躁易怒、舌边尖红,甚或昏厥、发狂、呕血等。中医认为火有“火性炎上”的特点,因此多表现为人体上半身的病症。治宜疏肝降火为主,可用天麻钩藤饮等。 2、肝火耳聋耳鸣:见于《医学元要·耳》。耳聋之因于肝火上攻,致耳鸣善怒、面赤、口苦胁痛、耳窍胀塞、脉弦者。因肝肾同源,肾开窍于耳,故肝火可致耳聋。治宜清肝降火,可用龙胆泻肝汤等方。

肝囊肿中医怎么治

1、在中医理论中有肝肾同源之说,那么针对肾囊肿的发病特点,中药治疗方式也可以用到肝囊肿治疗中来。因为肝囊肿或肾囊肿的治疗上不能只求活血通络带动囊内液体的传送,还要抑制囊壁上皮细胞继续分泌液体。这样才能起到好的治疗效果。 2、因为肝囊肿或肾囊肿的治疗上,不能只求活血通络带动囊内液体的传送,还要抑制囊壁上皮细胞继续分泌液体。这样才能起到好的治疗效果。专家解释说中药具有了很高的活性物质,再经过渗透后的选择性靶向定位作用,直接针对肝脏病变组织。 3、中药疗法以其效果好、无毒副作用而备受患者的青睐,对于部分肝囊肿患

中医如何辨证治疗男性性欲亢进

中医讲性欲充进属于相火妄动范畴3中医认为,相火与君火相对,君火相火互相配合,温养脏腑,行使正常性活动。一般认为,相火的根源发自命门,游于三焦,而寄于肝脏。因而性欲亢进的中医病因在于肝、肾二脏。肾火偏亢(又称命门火旺),多指阴虚火旺,火迫精泄。肾为阴脏,内藏水火,相对平衡。若肾水亏损,则阴虚火旺、性欲充进。肝、肾同源,肾阴虚可导致肝阴亏虚;肾火旺,肝火亦旺,相火妄动,阳亢致极,即出现性交过频。中医治疗男性性欲亢进,常分为心火炽盛、痰迷心窍、阴虚火旺等数种证型。心火炽盛证见性欲亢进,阴茎易于勃起,性交频繁,夜

常吃这种干果竟最补肾

欲养其肝,必滋其肾!坚果养生正夯 中医理论认为「肝肾同源」,指虽然肝与肾的脏腑功能有差异,但在先天,两者共同起源于生殖之精;在后天,肝肾共同受肾所藏之精的濡养。因此,补肝当以补肾为优先,肾衰则累及肝。清代名医陈良夫也说:「欲养其肝,必滋其肾,俾使其肾阳得充,则肝阴自不枯涸。」 坚果类补肝肾、益精血的代表性食物之一,包括花生、芝麻、核桃、腰果、松子、瓜子、杏仁果、开心果和黑芝麻,都常见且容易取得的食材,也近年来颇受民众喜欢的养生食材。 多吃坚果的其他好处 开心果:开心果的营养价值很高,它含有丰富的高

牙痛针灸怎么治疗 太冲穴

定位:在足背侧,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中。 刺法:取患侧足厥阴肝经太冲穴,常规消毒,捻转进针0.8-1.0寸,风火牙痛用泻法,虚火牙痛用先泻后补法,每10分钟行针1次,留针30分钟。 点评:太冲既肝经之腧穴,又原穴,肝肾同源,刺激太冲不但有疏肝理气,通络活血之功,又有滋肾养阴,柔肝缓急之能,尚有祛风解痉,泄热消肿之功。

卵巢早衰的中医调理

中医理论以为,肾藏精,主生殖,为先天之本,所以肾脏关于女性月经周期的产生及生理活动都起到主导作用。强调肾与月经周期的关系紧密。肝肾同源,肝藏血,主升发、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具有排泄月经周期功能,对月经周期有重要的调剂作用。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为月经周期提供物质基础。天癸当然来源于先天,但必需受后谷精微的滋养。所以,卵巢早衰病变的主要脏腑在肾,又与肝、脾有关。中医学虽无卵巢早衰之病名,但从其临床特点来看,应属血枯、血隔、闭经、不孕症等范畴。故对卵巢早衰的治疗以补肾养阴为主,并兼顾其它脏

常见女性痛经的类型有哪些

气滞血瘀型:痛经常伴有腹胀、排便不顺、或情绪压力大的时候症状更明显,可能伴随经前乳房胀痛,或者血液循环较差,肤色暗尘,皮肤干燥,月经来时会有血块。 寒凝血瘀型:平常喜欢喝冰凉饮料,四肢容易冰冷,痛的时候热敷可以缓解,吹到冷风痛经加重。而月经量也会比较少。 气血虚弱型:容易疲劳,可能伴有贫血,脸色偏黄或偏白,较无血色。说话有气无力,比较小声。痛的时候绵绵的痛,容易头晕或轻微头痛。 肝肾不足型:症状类似气血虚弱型,往往月经来时会有腰酸,或平时就有腰酸,到了月经来时腰酸更厉害。中医说“肝肾同源,肝藏血,肾

中医能改善肌萎缩吗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骨生髓。中医痿症,其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先天禀赋不足,精亏血少不能营养肌肉筋骨,逐渐出现肌肉无力、萎缩。同时,脾胃为后天之本,化生气血,营养五脏六腑、肌肉筋骨,且脾主肌肉,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肌肉无以营养导致肌营养不良、肌肉萎缩、肌无力。 治疗该病以脾、肾为根本,肝主筋,主人身运动,且肝肾同源,故以健脾益气,滋补肝肾,生肌起痿,强筋壮骨为主要治则,采用人参、黄芪、全虫、龟板、当归等数几十种名贵中草药,研究出“免疫方剂”系列,经长期临床实践证实,该药可使萎缩、无力的肌肉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