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消化不良更应引起重视
哪些消化不良更应引起重视
消化不良十分常见,从北欧到南美,从非洲到大洋洲均是如此,发病率为19%~42%,国人也不例外,约38%。而消化不良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些重要疾病,需要积极治疗。但消化不良仍被不少病友忽视,有的不看医生拒绝检查,有的自己随便买点药服用,结果耽误了病情,此事常有所见。所以有必要把“消化不良”详细谈一谈。
什么是消化不良?
到底如何界定消化不良?国际医学界近年的共识是: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痛或不适、上腹胀闷、餐后饱胀、早饱、厌食、恶心、呕吐、嗳气、反酸、胸骨后闷胀不适等中的几项构成一组症状群。不难发现,有消化不良的人确实相当多见。
为什么会发生消化不良?
原因是多方面的,也因人而异,有些还不清楚。胃动力障碍,包括对食物进入后的舒张差,排空不良,动力缺乏协调,胃电异常等是重要原因。其次是胃的敏感性增高,或与神经功能障碍有关。胃酸分泌异常及对酸敏感度增高,心理、社会因素(如失业)也有密切关系。近年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用药(阿司匹林、消炎镇痛药等)、吸烟更引人注意。
哪些疾病可以引起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可以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叫器质性消化不良,通俗地说就是因全身疾病(如糖尿病、结缔组织病、肾脏病),尤其是消化系统疾病(如食管癌、胆病、溃疡病、肠癌、胰腺炎、胰腺癌、肝炎、肝硬化、肝癌等)引起的。如果把消化系统比作一架机器,这一类消化不良的原因就是某些零部件坏了!这种消化不良就是病的信号。
第二类叫功能性消化不良。经过常规检查(血常规、血沉、B超、胃镜及大便隐血试验)并未发现消化系统重要病变,却有消化不良的那些症状,这就好比机器部件完好无损,运转却不正常而需要调整。
消化不良时如何检查?
从前面讲的可知,消化不良检查的目的就是要排除器质性病变(前一类消化不良)。通常必须包括:血常规(协助了解有无贫血、感染等)、血沉(可粗测体内有无破坏性病变)、B超(诊断肝、胆、胰疾病)、胃镜(探测食管、胃、十二指肠病变)、隐血试验(了解胃肠道肿瘤及破坏性病变)。一般医院均可完成,而且花费也不多。如果都无重大发现,可能就是功能性消化不良了。
需注意的是,若出现吞咽困难、呕血、黑便、贫血、厌食、体重下降、发热、黄疸、腹部包块等症状之一,就是严重信号,通常叫“报警信号”。这时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检查。
小儿消化不良应正确饮食
1、胡萝卜汤
胡萝卜洗净剁碎,加水少许煮烂,滤出菜汁加水到1000毫升,和糖30至50克,煮沸即成。它富有碱质,含果胶,有使大便成形和吸附细菌、毒素的作用。
2、苹果泥
苹果洗净切成两半,用勺刮成泥。苹果泥纤维较细,对肠道刺激少,因含碱质与果胶,有吸附作用,且含有鞣酸,具有收敛作用。
3、焦米汤
米粉炒黄,加水熬糊状,加适量糖即成。因焦米汤中的淀粉已成糊精,更易消化。且炒过的米粉一部分已炭化,具有吸附作用。因此,小儿腹泻严重者可用焦米汤。
4、稀释牛、羊奶
牛、羊奶加5%--10%糕干粉(面粉或米粉也可),根据小儿的消化情况,适当加水调匀煮开,适当减少糖量,这样可影响牛、养奶的胶质状态,形成柔软而疏松的酪蛋白凝块,易于消化,同时奶内加了淀粉后,能减弱乳类中糖的发酵作用。
5、脱脂牛、羊奶及酸牛奶
牛、羊奶煮开晾凉,撇去浮在上面的脂肪,即成脱脂奶。牛、羊奶1000毫升煮开晾凉,徐徐滴入乳酸5毫升或桔汁6毫升,即成酸牛奶。边滴边快速搅和,吃时可再加温。这两种乳类含有较多的蛋白质、无机盐,而含脂肪及碳水化合物少,用来哺喂消化不良的小儿比较适宜。但是,由于它所含的营养成分不能满足健康小儿的需要,因此,只能给小儿作为短期治疗之用,不可长期服用。
消化不良要吃这物
一般情况下,消化不良是由于饮食不得当所造成的,只要注意改善饮食习惯就可以逐渐缓解消化不良的症状。但是,如果是其他原因造成的消化不良就需要引起重视了。以下,一起看看消化不良应该吃什么缓解,还有消化不良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西红柿协助消化脂肪:西红柿中含有一种特殊成分——番茄素,有助于消化、利尿,能协助胃液消化脂肪。
山楂消肉食积滞:山楂是消肉食积滞的上品,含山楂酸等多种有机酸,并含解脂酶,入胃后,能增强酶的作用,促进肉食消化,有助于胆固醇转化。
白菜促进胃肠蠕动:含有大量的粗纤维,可促进胃肠道蠕动,帮助消化,防止大便干结。
最后,要提醒大家的是以下这两种消化不良一定要引起重视。
消化不良就吃酵母片吗
用酵母片来帮助消化,已成为一种过时的治疗方法。但是,日常生活中常见到有的孩子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时,家长总喜欢嘱咐孩子多吃点酵母片,其实这对于孩子来说效果并不好。
“酵母片含维生素B1、B2、烟酸以及一些氨基酸,其作用基本和复合维生素B相似,主要是补充维生素B族缺乏症。”北京儿童医院内科主任医师这样告诉记者。虽然治疗消化不良或食欲不振时,偶尔会用酵母片,但它只有微弱的辅助作用。如果酵母片吃多了,反而会引起腹泻。因此,孩子拉肚子时千万不能再吃酵母片,以免加重消化不良症状。
儿童抵抗力较弱,饮食不当或生病都容易引起脾胃功能失调、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肠胃疾病。因此,治疗儿童消化不良,应区别情况对症用药:如果因胃肠功能或器质性疾病引起,应请医生进行综合性治疗,不能盲目服药;如果孩子因食用蛋白丰富的食物引起消化不良,应服用胃蛋白酶片、胰酶片等;如果因过多食用淀粉类食物引起消化不良,应服用淀粉酶等促使淀粉尽快分解;如因小儿贫血或肠内菌群失调引起肠胀气、腹泻等,可选服恢复肠道菌群的妈咪爱等药物。此外,中药的小儿肠胃康、焦三仙(神曲、麦芽、山楂)以及鸡内金等,对治疗孩子的消化不良均有良好效果。
老人消化不良应少吃哪些
a、忌摄入含蛋白质和钙质过多的食物
乳类、乳制品、瘦肉类、鱼、虾米皮、鸡蛋黄、咸鸡蛋、松花蛋、动物软骨、豆类、豆制品、海带、紫菜等都含大量蛋白质或钙质,若摄入过多,会使大便呈碱性,干燥而量少,难以排出,所以应减少食用。
b、忌烟酒及辛辣刺激食物
c、忌胀气不消化食物
干豆类、洋葱、土豆、薯以及甜食应适当控制,以免影响胃的运化,而加重症状。
d、忌坚硬油腻食品
坚硬油腻食物更不宜消化,食后会加重病情,应忌食。
e、忌长期食用糯米
糯米含有多量的糊精,粘性较强,膨胀性小,不容易消化。消化不良者长期食用糯米,将会加重病情。
f、玉米不应偏食
玉米蛋白中所含的氨基酸成分较其它粮食及豆类少,它缺少赖氨酸、色氨酸、苏氨酸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玉米中所含的尼克酸属于结合性类型,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偏食玉米将会造成这些营养成分的缺乏,导致营养不良。
g、甘薯
消化不良脘腹胀满者不宜食用。《纲目拾遗》说:“中满者不宜多食,能壅气。”食后容易产气,发生胀肚,消化不良烷腹胀满者食用,能使病情加重。
h、冬瓜
脾胃虚寒者不宜食用。冬瓜性寒伤阳损胃,多食会导致脾胃虚寒更甚,消化功能减弱,产生食欲不振、腹胀、便溏或泄泻等症状。
i、豆腐干
老人病后及体弱者不宜食用。豆腐干为豆腐榨干水分制成的食品。《随息居饮食谱》说:“腐于坚者,甚难消化,小儿及老弱病后,皆不宜食。”食后容易导致消化不良的病变。
j、鸽肉
食积胃热者不应食用。食积胃热之病应消食化积,忌食味厚之品,本品味厚,食之碍胃滞脾,食后可加重病情。
k、不宜食用蟹、特蛎、蚕蛹、蚌。
宝宝消化不良的原因
宝宝消化器官发育还不完善,消化功能弱,喂养不当常导致宝宝消化不良。宝宝消化不良的原因除喂食不当之外,胃肠道炎症、滥用抗生素、天气变冷、抵抗力低以及肚子受凉等也容易造成宝宝消化不良。
1、婴儿正常生理发展原因。
婴儿的消化器官发育还不完善,消化液分泌也不充足,酶的功能也不完善,胃及肠道内粘膜柔嫩,消化功能还比较弱。
2、喂食不当。
如果爸妈不能正确的喂养孩子,什么都给孩子吃,导致孩子饮食的质和量不当,损伤了肠胃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孩子就会出现肚子胀、吐奶、大便稀,有酸臭味,等消化不良的症状。
3、其他原因。
胃肠道炎症、滥用抗生素、天气变冷、体抵抗力低以及肚子受凉也可引起消化不良。
宝宝长期消化不良,会造成营养素摄入不足,消化吸收不良,影响生长发育。宝宝消化不良应引起重视。
宝宝消化不良的原因
1、婴儿正常生理发展原因。
婴儿的消化器官发育还不完善,消化液分泌也不充足,酶的功能也不完善,胃及肠道内粘膜柔嫩,消化功能还比较弱。
2、喂食不当。
如果爸妈不能正确的喂养孩子,什么都给孩子吃,导致孩子饮食的质和量不当,损伤了肠胃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孩子就会出现肚子胀、吐奶、大便稀,有酸臭味,等消化不良的症状。
3、其他原因。
胃肠道炎症、滥用抗生素、天气变冷、体抵抗力低以及肚子受凉也可引起消化不良。
宝宝长期消化不良,会造成营养素摄入不足,消化吸收不良,影响生长发育。宝宝消化不良应引起重视。
孕早期小病应引起重视
一、流感
流行性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疾病。
发病原因:
因为妊娠期间特有的免疫耐受性使孕妇对疾病的抵抗力较一般人群低,是流感的易感人群。孕妇患流感出现并发症的机率较一般人群高,由于妊娠期用药受限,致使流感有时不能及时控制。
温馨提醒:
1、孕妇要尽量避免去拥挤、热闹、人多的公共场所。因为这些地方一方面空气污浊,影响胎儿的氧气供应;另一方面,公共场所病原微生物的密度远远高于其它地区,尤其在流感流行期间,而孕妇抵抗力差,很容易传染上疾病。
2、外出时应戴口罩,常用淡盐水漱口,室内要注意空气流通,保持清洁,如周围有流感病人应给予室内空气消毒。
3、生活要有规律,不要过于劳累,应保证睡眠每天在10小时左右,饮食多样化,不要偏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以及足量蛋白质食物。
4、加强体育锻炼,多做户外活动,多晒太阳,提高机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
二、便秘
虽说便秘不是什么大病,但它的危害是不可忽视的。国外一项最新研究成果表明:育龄女性便秘,会丧失生儿育女的机会,因为粪便中有一种特殊的化合物,会妨碍排卵而导致不育。孕妇便秘,还有可能造成胎儿畸形甚至流产。
发病原因:
便秘在孕妇中还是比较常见的,原因在于,怀孕后很多准妈妈为了胎儿的健康成长,吃了许多富含营养的食品,使得食物过于精细,含渣的食物相应减少。同时,许多女性怀孕后大都不喜欢运动,而是喜欢躺在床上不动,如此以来随着胎儿的发育,子宫不断增大继而开始压迫直肠,造成胃肠的蠕动频率减弱。而且排便需要腹肌的力量协助,在腹部增大后腹肌的力量却在逐渐减弱,因此造成了排便困难。
一些器质性病变也会导致孕期女性便秘。比如,一些女性出现痔疮、肛裂等直肠疾病,或者说原本就有这类疾病的话,一旦发病却又未能及时治疗,到了孕期就很容易使病情加重,这些都会增加孕妇患便秘的几率。
温馨提醒:
1、要多吃水果、粗粮和芹菜、韭菜等富含长纤维的蔬菜。
2、孕妇要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保证每天排便一次,不要人为地减少排便次数。
3、孕妇大多数体虚,每天早上起来可空腹喝一杯温开水或蜂蜜水,适当补充水分,增加肠道内的津液。
4、在身体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孕妇应当少卧床,多运动。
三、腹泻
腹泻对妊娠来说是一个危险信号,一旦出现绝对不可大意。
发病原因:
导致孕妇腹泻的原因有很多。瑞典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孕妇腹泻最常见的原因是感染,如感染沙门氏菌等。所以在怀孕期间,尤其是前三个月里,对食物的清洁程度,一定要严格把关。
温馨提醒:
孕妇出现腹泻,首先是要恰当地补液,同时观察胎儿的情况,有无流产或早产的征兆。给孕妇应用治疗腹泻的药物,特别是抗生素类应格外小心,氨基甙类、磺胺类、喹诺酮类及四环素、甲硝唑、病毒唑等,对感染性腹泻有效,但因为对胎儿有致畸作用或潜在的危害,因此都不能使用。此时可选用青霉素类如氨苄青霉素或先锋霉素类抗感染治疗,对母婴均较安全。也可给病人服用一些微生态制剂,如丽珠肠乐、整肠生、金双歧等,能调节肠道菌群,扶正抑邪。思密达有多层结构,吸附面大,又不被母体所吸收,比较安全,它不但可吸水,而且还可吸附一些致病菌,有止泻和抗菌的双重作用,可以选用。
人消化不良应该吃什么好
姜苏粥
材料:生姜15克,鲜紫苏叶30克,槟榔10克,大米100克,食盐少量。
制作:紫苏叶、生姜、槟榔、大米用水洗净。生姜、槟榔切成薄片,然后将紫苏叶、生姜、槟榔一同放进砂锅内,加适量清水煎汁,用中火煮煎40分钟后,取药汁。然后将药汁与大米一同煮粥,加食盐调味即可。
功能:行气化滞,和胃止呕。本粥对脾虚胃寒气滞者尤为适宜。
木棉花豆卷粥
材料:木棉花50克,灯芯花10克,大豆卷30克,鲜荷叶30克,扁豆30克,大米100克,食盐少量。
制作:将木棉花、灯芯花、大豆卷、大米洗净。鲜荷叶洗净后取其叶边部分入药。扁豆洗净,炒至微黄。以上粥料一齐放入砂锅内煮粥,加食盐调味即可。
功能:清热去湿,消滞止泻。本粥对湿滞症者尤为适宜。
莱菔子柿蒂粥
材料:莱菔子10克,柿蒂5个,大腹皮12克,大米100克,生姜丝、食盐少许。
制作:莱菔子、柿蒂、大腹皮、大米洗净。把莱菔子、柿蒂、大腹皮放砂锅内,加清水煎取药汁,将药汁与大米一同煮粥,煮至米开后,放进生姜丝和食盐,稍煮即可。
功能:理气健胃,祛痰止呕。本粥对胃寒气滞症尤为适宜。
晚上消化不良应该怎么办
1.少吃油炸食物,因为这类食物不容易消化,会加重消化道负担,多吃会引起消化不良,还会使血脂增高,对健康不利。
2.少吃腌制食物,这些食物中含有较多的盐分及某些可致癌物,不宜多吃。
3.少吃生冷食物刺激性食物,生冷和刺激性强的食物对消化道黏膜具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容易引起腹泻或消化道炎症。
4.要规律饮食,研究表明,有规律地进餐,定时定量,可形成条件反射,有助于消化腺的分泌,更利于消化。
5.吃饭要定时定量,要做到每餐食量适度,每日3餐定时,到了规定时间,不管肚子饿不饿,都应主动进食,避免过饥或过饱。
6.温度要适宜,饮食的温度应以“不烫不凉”为度。
7.吃东西要细嚼慢咽,以减轻胃肠负担。对食物充分咀嚼次数愈多,随之分泌的唾液也愈多,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
8.饮水要择时,最佳的饮水时间是晨起空腹时及每次进餐前1小时,餐后立即饮水会稀释胃液,用汤泡饭也会影响食物的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