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尿症的表现有什么
遗尿症的表现有什么
遗尿症是指三岁以上的孩子还存在的尿床情况,这种疾病在儿童中非常多见,还有可能会对孩子的成长发育带来比较恶劣的影响。有很多家长们不清楚遗尿症的表现有哪些,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孩子患上遗尿症会存在怎样的症状。
遗尿症的表现
1、容易出汗
对于患上遗尿症的患儿来说,常常会出很多的汗,特别是在晚上睡觉的时候,症状会加剧。患者睡觉的姿势有可能是爬或者蜷卧的样式,而且大多数患儿的脾气都非常古怪,很容易胆小怕事,一到冬天或者雨天的时候,患儿的尿床现象会加重。而且,在患儿睡着之后,很难叫醒,就算是勉强叫醒患儿自己也不知道,从而形成入睡之后不自主排尿的状况。
2、时间固定
其次,大多数患儿夜间尿床的时间都比较固定,基本上都是上半夜比较多,不过也有一些患儿会出现一次尿床数次的状况,甚至还有一些儿童在午睡的期间也会尿床。如果没有积极的进行治疗,很有可能会持续数年这样的情况。不过,这种情况在4-6岁的孩子中间非常多见,等到患儿七岁以上,女孩子很少会持续尿床。
了解到这些,相信大家都已经知道遗尿症的表现有哪些。因此,父母一定要及时的带孩子进行治疗。在选择治疗方法上面,尽量使用科学和有效的生物治疗方法,如果使用药物来进行治疗的话,风险比较大,还有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副作用。
遗尿症孩子要如何护理
遗尿症遗尿症俗称尿床,通常指小儿在熟睡时不自主地排尿。一般至4岁时仅20%有遗尿,10岁时5%有遗尿,有少数患者遗尿症状持续到成年期。那么,遗尿症孩子要如何护理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遗尿症孩子的护理。
遗尿症孩子的护理
小儿尿床一般都有一定的钟点,家长要培养孩子自觉起床小便的习惯。家长还可以在孩子经常遗尿的钟点到来之前叫醒他,让他在清醒状态下小便。训练孩子白天憋尿也可作为一种方法,每当出现尿意时主动控制暂不排尿,开始可推迟几分钟,逐渐延长时间。对孩子的鼓励能加强他们的信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果没有尿床,就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可以增加孩子参与治疗的积极性。家长千万不要责怪,惩罚孩子。
以上就是关于遗尿症孩子护理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
儿童遗尿症需要做哪些检查
1、日常检查确诊儿童遗尿症:日常中家长须多注意孩子的表现和身体情况,以及尿床的次数,以达到可以判定孩子是否患有遗尿症。
2、遗尿症病史及体检确诊儿童遗尿症:注意有无遗传因素,遗尿症是否由婴儿开始,后来才出现者及日间有排尿症状者可能继发性遗尿。同时有便秘或神经系疾患者可能继发于神经原性膀胱。体检应作全身详细体检,特别注意肛门括约肌张力是否正常,有无脊柱裂,会阴部感觉有无减退及下肢活动是否正常。
3、其他遗尿症检查确诊儿童遗尿症:包括实验室检查,如尿常规、尿培养。
4、X线检查确诊儿童遗尿症:平片观察有无脊柱裂,膀胱尿道造影观察有无机械性梗阻。
5、尿流动力学检查确诊儿童遗尿症:尿流率检查观察有无下尿路梗阻,膀胱内压测定观察有否无抑制性收缩。
孩子尿床和遗尿症有什么关系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健康问题,再加上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父母更是对孩子的健康看得比自己还要重要。儿童遗尿症成为了最近家长们非常关心的一种疾病,孩子尿床和遗尿症有什么关系?听下专家的介绍吧。
遗尿症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原发性遗尿症是指没有明显尿路或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者,约占遗尿症的70%~80%,是主要的遗尿症类型。继发于下尿路梗阻、膀胱炎、神经原性膀胱等疾患者称为继发性遗尿,患儿除夜间尿床外,日间常有尿频、尿急或排尿困难、尿流细等症状。一般来说,孩子过了3岁还在频繁尿床,且一个月达到两次以上就可算作是遗尿症。
因此,家长可以从刚才的症状描述判断孩子是否为遗尿症,还有详细的询问病史,应当详细地采集病史,包括遗尿开始发生的时间,发生的频度,是白天遗尿还是夜间遗尿,是原发性的还是继发性的以及尿量的多少。如是夜间遗尿,每晚遗尿的次数等。家长携患儿就诊的理由及何时开始就诊等,从这些病史中判断孩子是否为遗尿症。
另外就是孩子发生遗尿的原因,一些儿童因白天游戏、玩耍过度,精神疲劳,或睡前饮水过多而偶然发生遗尿者,不属于病态,家长要注意区分。
遗尿的病因
遗传因素(25%):
遗尿症有明显遗传倾向,遗传基因定位在染色体22q11上,统计表明双亲遗尿,单亲遗尿,无遗尿者后代遗尿发生率分别为77%,44%,15%。
发育迟缓(15%):
若大脑唤醒中枢发育延缓,则保持婴儿时期由低级中枢反射来完成的排尿模式,这种患儿常见其他发育延迟现象,儿童丘脑和垂体发育滞后,抗利尿激素夜间分泌减少,夜间尿量增多,这种功能性膀胱容量减少与夜间尿量不相匹配是遗尿的重要原因。
尿流动力学因素(10%):
睡眠时尿流动力学检查发现1 /3~1/2患儿膀胱极度活跃,自主收缩频繁且幅度大,这种不稳定膀胱可使患儿功能性膀胱容量进一步缩小。
继发性因素(8%):
继发于泌尿系统感染或梗阻 如后尿道瓣膜病和环状狭窄等。
神经系统因素(5%):
病人机体发育或疾病导致神经功能异常。
心理因素(3%):
病人遭遇某些事情导致心理压力。
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遗尿症的发病机制可能是膀胱逼尿肌与括约肌之间神经调节功能不平衡造成,当逼尿肌强烈的收缩力超过括约肌阻力时可出现遗尿现象,也可能与膀胱括约肌发育不全或麻痹有关。
遗尿症的日常护理
遗尿症日常护理疗法
1、更换尿湿的被褥和衣裤。睡觉的被褥要干净、暖和,尿湿之后及时更换,不要让遗尿症儿童睡在潮湿的被褥里,潮湿被褥会使孩子更易尿床。
2、建立合理生活制度。使遗尿症儿童的生活、饮食起居建立起规律,避免过度疲劳及精神紧张,最好能坚持睡午觉,以免夜间睡得太熟,不易被妈咪唤醒。
3、临睡前不宜过分兴奋。养成按时睡眠,睡前不可逗遗尿症儿童,不可让遗尿症儿童兴奋,不可进行剧烈活动,也不可看惊险的影视片,以免使遗尿症儿童过度兴奋。
4、临上床前把小便排干净。养成每天睡前排干净尿的习惯,使膀胱里的尿液排空。有条件的家庭,尽可能在临睡之前给孩子洗个澡,使其能舒适入睡,减少尿床的产生。
5、调整饮食。遗尿症治疗需注意,遗尿症患者每天下午4点后,要少饮水,晚饭最好少吃流质,宜偏咸偏干些,临睡前不要喝水(夏天除外),也不宜吃西瓜、桔子、生梨等水果及牛奶,以减少夜里膀胱的贮尿量。
6、不要伤遗尿症儿童自尊心。遗尿可使遗尿症儿童害羞、焦虑、恐惧及畏缩,妈咪不可不顾及他们的自尊心,采用打骂、威胁等惩罚的手段。这样,只会使遗尿症儿童感到更加委屈和忧郁,更加重心理负担。遗尿症状不会减轻,反会加重。遗尿症者只能在安慰、鼓励情况下进行治疗,这一点甚为重要,是治疗成败的先决条件。
具体遗尿症症状分析
1、按遗尿并发症状分
单纯性遗尿症:是指除遗尿外无其他排尿症状者。
复杂性遗尿症:是指除遗尿外伴有白天尿频、尿急、尿痛、尿溢出、排尿困难、尿淋漓不尽、尿量增多或减少、尿色清或黄 等泌尿系统症状、便秘和腹泻、蛲虫症等胃肠道症状、经常感冒、长时间咳嗽、打呼噜呼吸系统症状。可以伴有包茎、包皮过长、尿道狭窄、尿道下裂、尿路感染、 膀胱容量小、高活动性膀胱(oab)、胃肠道功能紊乱、尿崩症、糖尿病等病变。
2、按遗尿始发时间分
原发性遗尿症:是指出生以后就发生的遗尿。约有10%的这种儿童伴有躯体性疾病,如包茎、包皮过长、尿道狭窄、尿道下裂等泌尿系统畸形、先天性膀胱括约肌发育不全、显性脊柱裂、神经性膀胱等。
继发性遗尿症:指原发性遗尿消失6个月后再次出现的遗尿。大多有精神心理方面的原因,部分有器质性的原因引起。
3、按遗尿患者的年龄分
小儿遗尿症:指12岁以下的遗尿。
成人遗尿症:指12岁以上的遗尿,多伴有心理上的障碍。成人遗尿症患者的发病率很高(1%),且求医率近年来逐渐增高,已占我们门诊病人的三分之一。
尿床症的日常护理
1、更换尿湿的被褥和衣裤。睡觉的被褥要干净、暖和,尿湿之后及时更换,不要让遗尿症儿童睡在潮湿的被褥里,潮湿被褥会使孩子更易尿床。
2、建立合理生活制度。使遗尿症儿童的生活、饮食起居建立起规律,避免过度疲劳及精神紧张,最好能坚持睡午觉,以免夜间睡得太熟,不易被妈咪唤醒。
3、临睡前不宜过分兴奋。养成按时睡眠,睡前不可逗遗尿症儿童,不可让遗尿症儿童兴奋,不可进行剧烈活动,也不可看惊险的影视片,以免使遗尿症儿童过度兴奋。
4、临上床前把小便排干净。养成每天睡前排干净尿的习惯,使膀胱里的尿液排空。有条件的家庭,尽可能在临睡之前给孩子洗个澡,使其能舒适入睡,减少尿床的产生。
5、调整饮食。遗尿症治疗需注意,遗尿症患者每天下午4点后,要少饮水,晚饭最好少吃流质,宜偏咸偏干些,临睡前不要喝水(夏天除外),也不宜吃西瓜、桔子、生梨等水果及牛奶,以减少夜里膀胱的贮尿量。
6、不要伤遗尿症儿童自尊心。遗尿可使遗尿症儿童害羞、焦虑、恐惧及畏缩,妈咪不可不顾及他们的自尊心,采用打骂、威胁等惩罚的手段。这样,只会使遗尿症儿童感到更加委屈和忧郁,更加重心理负担。遗尿症状不会减轻,反会加重。遗尿症者只能在安慰、鼓励情况下进行治疗,这一点甚为重要,是治疗成败的先决条件。
小儿遗尿是怎么回事
一、发病原因
遗尿症不是一种疾病,而是由多种原因所致的一个症状,其发生的因素包括遗传、心理和社会因素、睡眠状况、膀胱功能性容量等。
二、发病机制
1.遗传因素 遗尿症儿童常有家族史,单卵双胎的孪生儿共同发病的概率高于双卵双胎者,双亲有遗尿症者,在后代中发现有遗尿症者达77%;父母中1人有遗尿症者,子女患遗尿症为44%。然而,仅仅白天有遗尿症的儿童似乎与遗传无关,而那些白天和黑夜均有遗尿的儿童,有明显的男性家族遗传史。Shaffer等(1984)发现阳性家族史在原发性遗尿和继发性遗尿中都很常见,说明遗传因素起一定的作用。最近丹麦的一些研究证实遗尿的显性基因是在第13号染色体上,这一发现为遗尿症的遗传学研究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
2.早产 遗尿症的流行病学研究证实,早产是儿童日间遗尿最显著的一个高危因素。这些早产儿除了有遗尿之外,还往往伴随其他的问题,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有学者提示这可能是轻微神经损伤的缘故。
3.不能从睡眠中觉醒 遗尿儿童的父母常常报道他们的子女有睡眠过深和难以唤醒的现象。实际上夜间遗尿与睡眠深度无关,遗尿可以发生在睡眠任何阶段中,其主要问题是当膀胱充盈时,患儿不能从睡眠中觉醒。临床上根据患儿夜间是否自己醒来去厕所排尿、是否要他人唤醒还是自己醒来。
4.心理和社会因素 强烈的应激因素如幼儿时期的不良遭遇(父母离异、死亡、儿童与父母突然分离、因病住院或意外事故)、初入学不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等均可导致儿童在控制排尿的关键时期因心理紧张而遗尿。遗尿症儿童也常有较多的行为问题和情绪问题,如多动、抽动、不合群、害羞、脾气古怪等,据报道,遗尿症儿童中约10%有注意缺陷障碍,男孩多于女孩。
5.膀胱容量小 遗尿症儿童的膀胱容量较无遗尿的同龄儿童小。正常儿童的每次尿量约10ml/kg,而遗尿症的小儿其尿量达不到应有的膀胱的容量。一般来说,这些儿童的平均每次尿量小于10ml/kg,白天排尿频繁(>7次),有尿急现象,晚上遗尿次数可以不止1次,尿量可或多或少。
6.便秘 遗尿症儿童常有便秘的问题,特别多见的是日间遗尿的儿童,这是因为便秘时,直肠壶腹部的粪块强烈地刺激感觉神经,影响大脑对膀胱的充盈的感知而造成遗尿。
7.血管加压素的缺乏 血管加压素在夜间升高,使儿童在睡眠中尿量减少。有一些仅夜间遗尿的儿童因为血管加压素缺乏正常的昼夜分泌节律,致使夜间尿量增多,超过膀胱的容量,造成遗尿。患儿常在入眠后不久即遗尿,一般在夜眠最初1/3的时间发生遗尿,且尿渍大,如家长唤醒患儿排尿,则可无遗尿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