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该怎么办 中医治疗
脂肪肝该怎么办 中医治疗
很多中药都具有降血脂的功效,也有很多中药药方也具有治疗脂肪肝的功效,目前治疗脂肪肝中比较常用的中成药主要有茶色素、血脂康和脂必妥,分别冲茶叶、大红曲米、山楂、白术等中提取出来的有效成分,效果比较明显。
中医治疗脂肪肝偏方
1、当归牡砺治脂肪肝
【功能主治】祛痰化湿,活血消脂。主治脂肪肝。
【偏方组成】当归须60克,牡砺粉60克,白芥子50克,莱菔子50克,白茯苓150克,川楝子30克,山楂150克,三七20克,何首乌80克,丹参50克,蒲黄60克,决明子150克,芦荟30克,水蛭30克,泽泻150克,麦芽60克,肉桂30克,炒白术150克,陈皮50克。
【用法用量】诸药粉碎为末,过筛,水泛为丸如小绿豆大,每次服5克,1日3次,3个月为1个疗程。疗程前后,化验血脂及肝脏B超检查观察对比。必要时以1/5量作煎剂,每日1剂,水煎3次,分3次服,以加速疗效。
【加减】胁痛甚者,加青皮30克,赤芍100克;大便秘结者,加大黄30克;乙肝病毒携带者,加虎杖、白花蛇舌草各100克。
2、山楂泽泻治脂肪肝
【功能主治】主治脂肪肝。
【偏方组成】生山楂、泽泻各20~30克,丹参、生何首乌、草决明、黄精、虎杖各15~20克,白芍、醋柴胡各10~15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3次服。1个月为1疗程。
【加减】若恶心者,加法半夏10克;若腹胀者,加炒莱菔子15克;若吐酸水者,减山楂剂量,加乌贼骨20克。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脂肪肝患者40例,经用药1~4个疗程后,其中治愈27例,显效10例,有效2例,无效1例。
3、玉米须麦芽治脂肪肝
【功能主治】降脂利湿,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主治脂肪肝。
【偏方组成】玉米须、麦芽、丹参、茯苓各30克,生山楂、何首乌、赤芍、当归、白术各15克,丹皮、青皮、陈皮、柴胡、黄芩、甘草各1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20剂为1疗程。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患者50例,用药2~5个疗程,其中治愈27例,显效13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
中度脂肪肝的中医治疗方法
轻—中度脂肪肝难以引起人们重视。然而,随着日积月累,年复一年,轻度脂肪肝会发展到中度乃至重度,最终发展为肝硬化。轻—中度脂肪肝治疗应从控制饮食入手,不能吃得过饱,更不能暴饮暴食,每餐吃八成饱即可。
脂肪肝的治疗主要从去除病因、调整饮食、中医药治疗三方面入手。
脂肪肝病人只要注意坚持体育锻炼,增加活动量。中度脂肪肝的饮食注意那些,适当减少食量控制体重增长,特别减少脂肪糖类的摄入,多食些豆制品,含有B族维生素的食物,使病情好转或停止发展。如果饮食调整锻炼无效时,可考虑使用中西药物治疗。
一、中度脂肪肝的药茶治疗
1.芝麻消脂茶
【配料】芝麻糊20克,绿茶6克。
【制法】将绿茶装入绵纸袋中封口挂线,将芝麻糊装入杯中。取绿茶放入装有芝麻糊的杯中,用沸水冲泡,加盖闷10分钟即可饮用。
【用法】冲泡饮用,逐日2次。
【功效】解毒化瘀,活血消脂。适宜于各种类型的脂肪肝。
2.三七菊花茶
【配料】三七花5克,菊花5克,绿茶1克。
【制法】将三七花、菊花、绿茶放入杯中,冲入开水浸泡10分钟即可。
【用法】饮服,冲泡3-5次。可长期饮用。
【功效】适宜于脂肪肝。
二、中度脂肪肝的中药治疗
1.大柴胡汤加减
组方:柴胡,黄芩,芍药,法半夏,枳实,大黄,大枣,姜,海藻等
功效与主治:以柴胡,芍药疏肝行气,法半夏,海藻化湿软坚,散郁结之痰湿,枳实,黄芩,大黄泄热消积,大枣生姜调中合理,作为佐药,本方有疏肝行气,化痰消积功用。
用法:水煎服,1天1剂,1天2次。
2.痛泻要方
组方:白术,白芍,陈皮,防风等
功效与主治:治宜补脾益肝,祛湿止泻,方中白术苦甘而温,补脾燥湿以治土虚,为君药。白芍酸寒,柔肝缓急止痛,与白术相配,于土中泄木,为臣药。陈皮辛苦而温,理气燥湿,醒脾和胃,为佐药。配伍少量防风,具升散之性,兼具佐食之用四药相合,可以补脾胜湿而止泻,柔肝理气而止痛,使脾健肝柔,痛泄自止。
用法:水煎服,一天一剂,1天2次。
3.补中益气汤加味
组方:黄芪,党参,白术,陈皮,升麻,柴胡,炙甘草等
功效与主治:方中黄芪补气益肺固表;党参、白术、炙甘草益气健脾和中;陈皮疏肝理气,柴胡,升麻助党参、黄芪以升举阳气,更有利于健脾没适用于肝脾气虚型脂肪肝
用法:水煎服,一天一剂,一天两次。
查出患了脂肪肝该怎么对症治疗
医治脂肪肝患者过程当中,首先要明白病情的缘故原由,该病是怎样导致肝脏的脂肪化,然后再依据病因病情而订定医治计划,如果瘦削、营养不良、喝酒等非病理身分导致的脂肪肝,应实时防止并打消其激发的身分,如果糖尿病引起的脂肪肝或其余引起的,应当踊跃医治并节制血糖的稳固,从基本下去打消激发身分,对治脂肪肝起到一定的效果。
查出患了脂肪肝该怎么对症治疗?固然,在平常中医治脂肪肝的患者无妨测验考试饮食疗法,依据脂肪肝的病因采用正当的饮食疗法,在饮食上留意节制总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低胆固醇、低糖为主,在饮食上有所抉择与量化,合适多摄食绿色蔬菜、生果、谷类食物,戒烟酒、饮食纪律,不暴饮暴食等,在饮食上设定好合适的饮食计划,对肝脏的修复、对肝内脂肪的低落、对治脂肪肝起到一定的帮助疗效。
活动疗法是对医治脂肪肝中非常重要的办法,但此办法是作为帮助功能的办法。跟着交通工具的蓬勃,活动逐渐被快节拍的生涯所代替,重大短缺活动也是形成脂肪肝的激发身分之一,是以在医治上依据病因病情,订定合适的活动项目,可加强本身的免疫力和身心熬炼,从而起到强体健身、减肥降脂的目标,对治脂肪肝起到一定的效果。
药物医治脂肪肝是临床中惯例的办法。在医治中对中重度脂肪肝患者而言,必要采用合适的药物帮助医治,中西合璧协同护肝降脂医治,在药物的抉择上不克不及自觉乱服,应依据业余医生的医治后的情况下,所依据患者合适针对性的药物来抉择,对治脂肪肝起到一定的效果。
中医怎样治疗脂肪肝
中医对本病的治疗主要是辨证论治,根据病人的年龄、体质、病情轻重、病程长短的具体情况选择药物品种,确定药物剂量,以取得最好的治疗效果。一般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痰浊困阻型
形体肥胖,腹胀纳差,面色苍白,恶心时作,频吐涎沫,舌质淡,舌苔白腻,脉弦细滑。治宜健脾燥湿、化痰散结。方用二陈汤合平胃散加减。
2.湿热阻滞型
嗜酒或过食肥甘厚腻,形体肥胖,尿黄赤而少,舌质偏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治宜清热利湿、健脾降浊。方用加味柴胡汤加减。
3.痰瘀交阻型
形体肥胖,胁痛隐隐,面色黧黑,舌质黯淡,舌苔白腻,脉弦滑。治宜化痰散结、活血通络。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
4.脾虚湿滞型
体胖虚浮,神疲短气,动即多汗,纳差,大便稀溏,舌质淡胖,舌苔白腻,脉细弱。治宜健脾益气、燥湿化浊。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
5.肝郁气滞型
胸闷善太息,胁肋胀满,口苦,情绪抑郁,舌质淡,舌苔薄白微腻,脉弦。治宜疏肝解郁、理气化痰。方用逍遥散加减。
6.气滞血瘀型
胁肋部隐痛不适,时有鼻衄、齿衄、皮肤紫癜,蜘蛛痣,腹胀便结,舌质黯红,舌苔薄白,脉弦细涩。治宜理气柔肝、活血化瘀。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7.肝肾阴虚型
形体瘦削,面色潮红,腰膝酸软,右胁隐痛,蜘蛛痣,肝掌,女子经闭,舌质红燥,舌苔薄黄而少,脉弦细。治宜滋养肝肾、生津柔肝。方用六味地黄汤加减。
8.脾肾亏虚型
形体肥胖,面色虚浮、腰酸腹胀,纳差,神疲乏力,眩晕短气,或伴有慢性肾病,舌质淡胖,舌苔薄白腻,脉细弱。治宜健脾温肾、化气利湿。方用实脾饮合真武汤加减。
中药的使用切忌望文生义,须经有经验的中医师根据病人的年龄、体质、病情轻重、病程长短等具体情况辨证施治后对症下药。
通过文章,相信朋友们对于中医治疗脂肪肝有一定的了解了,希望通过中医治疗的办法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中医治疗采用的方式与西药治疗方法相比,中药治疗法可以减轻对患者的副作用,以更加好的方式进行治疗,是这一类患者的很好的选择。
中医辨证治疗脂肪瘤
一、气虚型宜健脾益气,化痰散结。
药用:黄芪30克,人参、当归各15克,茯苓、白术、远志各12克,乌药、香附、木香、贝母、陈皮、川芎各10克,甘草6克,大枣7枚。
二、气滞型宜疏肝解郁,化痰散结。
1、药用:当归15克,陈皮、赤芍、白芍各12克,乌药、川芎、香附、青皮、木香各10克,甘草6克,大枣5枚,生姜3片。
2、成药可用:(1)二陈丸,每次3克,日2次。(2)小金片,每次4片,日3次。外敷可用消瘤膏(硼砂、阿魏各等分,麝香少许,研细后,用大蒜捣烂成膏),醋或姜汁调敷。亦可以生南星、贝母共研细末,鸡蛋清和米醋调敷。尚应注意避免过劳,心情愉快,睡眠充足;生活规律,饮食清淡,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严格限制肥甘厚味,戒烟酒。
三、健脾,化痰,活血化瘀
1、白术10 云苓15 浙贝12 桔梗12 夏枯草18 昆布15
2、陈皮6 枇杷叶12 当归10 黄芪18 党参15 淮山18 薏苡仁18
[加减]:
1、全身浮肿者,加猪苓15 泽泻12
2、肿瘤坚硬,加山慈菇18 莪术12 山甲12
3、大便溏泄者,加肉豆蔻12 神曲15 广藿香10
治疗脂肪肝中医有妙方
中医认为脂肪肝属于积聚与瘀痰范畴。可有舌质暗,有紫点,有瘀斑,有腻苔,约占65%。该病发生机理以气滞血瘀为本,以肝胆湿热为标。以饮食不节、情绪不佳、肝失疏泄为诱因,以气滞于内、肝络阻塞、脾失健运、浊邪害清、气血痰瘀互结于胁下为基本病机。按照所述病机,脂肪肝可分为4型,其治法如下:
1、血瘀型———方法为疏肝养血,活血化瘀。以膈下逐瘀汤为主加减。
全方特点:气血双调,养血破瘀,以降为主,降中有升。
主要药物为:
桃仁6克、川楝子6克、元胡6克、五灵脂10克、丹参10克、川芎10克、草决明6克、山楂15克。
2、气滞型———治法为疏肝解郁,行气和中。方当以柴胡疏肝散与逍遥散和方。
全方特点:理气为主,兼有行血,调肝为重,佐以健脾,柴胡为升,枳壳为降。
主要药物为:
柴胡10克、枳壳6克、白芍15克、甘草6克、当归10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泽泻15克。
3、湿热型———疗法为祛湿化浊,清热解毒。方用平胃散加减。
全剂要点:行气理气,分利湿热。
主要药物为:
苍术10克、厚朴6克、青皮10克、陈皮6克、车前子15克、荷叶20克、泽泻15克、甘草6克。
4、痰瘀型———方法为柔肝养血,化浊消瘀。以旋复花汤和大黄蔗虫丸和方加减。
全方特点:通利三焦,利胆降浊,化痰消瘀。
主要药物为:
青黛15克、昆布10克、栀子15克、茵陈6克、大黄10克、蔗虫15克、首乌15克、郁金6克。
中医如何治疗脂肪肝呢
脂肪肝有哪些类型?
痰湿互结
此类体质的人群比例最高,达64%。这类人外表有着公认的“丰满”体型,平时不愿意活动;嘴里总是“黏黏”的,不喜欢喝水;喉咙里好像有东西堵着;一遇到下雨天就觉得浑身不舒服;特别容易拉肚子;女性朋友则有白带比一般人多。
如果具备上述表现的话,你可能就是痰湿互结的体质了。此类体质不宜居住在潮湿的环境,若运动后或被雨淋后,均应注意及时擦干汗水和雨水。
因肥甘厚味之品能助湿生痰,故饮食调理应以清淡为主,少食肥甘厚味,多吃蔬菜、水果等具有健脾利湿、化痰祛湿的食物,如白萝子、荸荠、紫菜、海带、洋葱、枇杷、白果、大枣、扁豆、薏米、红小豆、蚕豆、包菜等。若能坚持服用中药如化痰祛湿的二陈汤则效果更佳。
肝郁脾虚
这类人性格相对内向,心情容易抑郁不舒,情绪易波动,工作时易感疲乏,气短胸闷,不想说话;自觉免疫力极低,易感冒;食欲差,大便不规律,有时便秘,却也容易拉肚子。
此类体质的人应注意精神调养,应主动寻求快乐,如多参加社会活动、集体文娱活动;常看喜剧、相声,以及富有鼓励、激励意义的电影、电视;多听轻快、开朗、活泼的音乐;多读积极的、鼓励的、富有乐趣的、展现美好生活前景的书籍,以培养开朗、豁达的意志。
肝郁脾虚体质的人群胃肠功能相对低下,故饮食调理可食小米、黄米、大麦、山药、马铃薯、大枣、胡萝卜、茯苓等健运脾胃的食物。而中药则可选用逍遥散以疏肝养血,健脾理气。
湿热内蕴
目前年轻人脂肪肝的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这主要是因为年轻人中湿热内蕴体质增多,表现在平素性情急躁易怒,易于激动;口干口黏,口苦;便秘或大便不爽,小便黄。
这类体质的人阳气偏盛,性情较急躁,故平日要加强道德修养和意志锻炼;在工作上对非原则性问题,少与人争,尽量用理性克服情感上的冲动。
此类人平素可常服薏苡仁、赤小豆、苦丁茶等以解湿热。饮食应忌辣椒、姜、葱等辛辣燥烈食物。对于牛肉、狗肉、羊肉、鹿肉等温阳食物宜少食用;可多食水果蔬菜如香蕉、西瓜、柿子、西瓜、番茄、莲藕等。
气滞血瘀
气滞血瘀体质也较常见,表现为胸部胀闷,好像有东西压着不舒服;面色偏黑;舌和唇色紫暗;常伴有各种疼痛,女性朋友则出现痛经等。
此类患者要注意情绪调摄、运动锻炼、饮食调养。如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乐观和豁达的情绪,精神愉快则气血和畅,营卫流通,有利气滞血瘀体质的改善。反之,郁闷、忧郁情绪则会加重气滞血瘀倾向。
饮食多食能行气活血的食物,如佛手、陈皮、刀豆等以及活血的桃仁、山楂、丹参、当归、益母草等。
还可以通过运动和全身按摩帮助气血运行,解除气滞血瘀状态。
肝肾阴虚
此型多见于老年人和消瘦体型者;常见嘴干,愿意喝凉的;手心、脚心发热,下午时两颧也会发热,且手汗、脚汗比别人多;腰膝常感酸软,足跟痛;伴有头晕耳鸣等不适。
肝肾阴虚产生的原因常因阴精耗损太过所致,如劳累太过、房事不节、年老体虚等等。故养生更应注意保养肝肾阴精,做到劳逸结合、适时休息,同时可常服补养肝肾之阴的六味地黄丸或一贯煎等中成药。饮食宜清淡,忌燥烈之品。
中医如何治疗脂肪肝
1、痰湿内停
此类体质的人群比例最高,这类人外表有丰满的体型,不仅不愿意运动,嘴里总是“黏黏的”,不喜欢喝水,咽部好像有东西堵着,周身困重,胸喘憋闷,头晕恶心,舌苔又白又厚。可以用陈皮、苍术、茯苓、厚朴、泽泻中药等进行防治。
2、湿热内虚
年轻人中湿热蕴虚体质较多,表现在平常性情急躁易怒,易于激动、口干口黏、口苦、肋易胀痛,小便发黄,大便不爽,舌苔又黄又腻。可以用薏米仁、通草、滑石、蔻仁、杏仁、青蒿、茵陈等中药进行防治。
3、肝郁脾虚
这类人相对内向,心情容易抑郁不舒,情绪易波动,工作时易感疲乏,气短胸闷,不想说话,自身免疫力低下,易感冒,食欲较差,舌泛边有齿痕。可以用柴胡、白术、白芍、当归、茯苓等中药进行防治。
4、气滞血瘀
这类体质也较常见,表现为胸部胀闷,好像有东西压着不舒服,面色偏黑,常伴有各种疼痛,女性朋友则出现痛经,舌和唇色紫暗。可以用绿萼梅、八月札、香附、郁金、丹参、桃仁等中药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