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与恶性骨肿瘤有什么不同
良性与恶性骨肿瘤有什么不同
良性骨肿瘤的“良”是较之恶性者来讲的,它主要表现在肿瘤的发展、组织破坏、治疗及预后等方面。对良性骨肿瘤有全面的认识,可以帮助人们尽早从严重的心理压力中解脱,从而更积极地配合治疗,尽快恢复健康。
良性骨肿瘤包括来源于骨基本组织的骨瘤、骨旁肉瘤、骨样骨瘤、良性骨母细胞瘤、软骨瘤、良性软骨细胞瘤、纤维瘤、骨巨细胞瘤ⅰ、ⅱ级以及来源于骨附属组织的血管瘤、神经瘤、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等。根据1989年38959例骨肿瘤统计的综合分析,良性骨肿瘤占66.8%,在良性骨肿瘤中,骨软骨瘤发病率最高,其次为骨巨细胞瘤、软骨瘤、骨瘤、骨化性纤维瘤等。部分肿瘤有其特殊的好发部位,如骨软骨瘤常发生在长骨骺线附近,骨巨细胞瘤好发于长骨骨端。大部分良性肿瘤的发病年龄高峰在11~20岁。
从临床表现来看,良性骨肿瘤表现为先有肿块,无疼痛或疼痛较轻,生长速度比较缓慢,一般没有全身症状。肿块的界限清晰,其表面一般无改变,无或有轻微压痛,听诊无杂音,良性骨肿瘤无全身转移的倾向。
辅助检查的结果对于辨别肿瘤的良恶性非常重要,其中又以影像学检查价值最大。从临床最常作的x线检查结果看,良性肿瘤常生长缓慢,不转移,骨质破坏常呈膨胀性,与正常骨界限清楚,边缘税利,骨皮质常保持连续性,松质骨多有留存,溶骨的少,密质骨完整或变薄,一般无骨膜反应,常无软组织肿块影。另外,良性骨肿瘤化验检查一般无异常发现,细胞形态学检查见细胞分化成熟近乎正常。
治疗和预后是患者最关心的问题,从这方面看,良性骨肿瘤多以局部刮除植骨或切除为主,如能彻底去除,一般不复发,预后良好。但同时也应该认识到,部分良性骨肿瘤治疗后亦有可能复发或有恶变可能,因此对良性骨肿瘤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骨癌有哪些症状
1、功能丧失
因疼痛或肿块而影响患病的肢体活动,比如肱骨上端肿瘤影响肩关节活动,脊柱肿瘤可使脊椎活动受限而僵直或合并脊柱侧弯。
2、疼痛
是骨肿瘤的一个主要症状,但程度不同。有的只有轻微的酸痛或不适;有的是在发现肿瘤以后才回忆起过去一些轻微疼痛;有些误认为是风湿样痛,与治疗关系不大,休息时也疼;有的疼痛剧烈。呈待续性钝痛或刺痛,需服止痛剂。良性肿瘤疼痛轻,发展慢。恶性肿瘤疼痛重,且为进行性,影响饮食及睡眠,休息后不能缓解,由于外界刺激减少而夜间疼痛加重,尤其是恶性骨肿瘤夜间痛,静止痛更明显,是与创伤及炎症疾病造成的疼痛的主要区别。
3、发热
体重下降、疲劳和活动能力下降,有时发生于晚期骨癌。良性骨癌通常无疼痛。出现以下情况应去就医。
4、年龄分布
骨肿瘤的年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人群中因恶性肿瘤死亡者有两个年龄的高峰。一个为15至20岁,另一个为30至75岁,第一个高峰大多为原发性恶性肿瘤,如6个月婴儿恶性骨肿瘤几乎全为神经母细胞瘤。尤文氏瘤(Ewing'ssarcoma)多发生在儿童,成骨肉瘤多发生在青少年,淋巴瘤及其它小圆细胞瘤、骨巨细胞瘤等多发生在20~40岁,多发性骨髓瘤及转移性肿瘤大多为50岁以上的患者。
5、肿块
早期肿瘤位于骨内,随肿瘤生长,骨质扩张膨胀日益明显。肿瘤突破骨质后形成软组织肿块。肿块常与疼痛同时出现,有时肿块为首先表现。肿瘤起源于骨,故不能移动。良性骨肿瘤生长缓慢,体积不大,表面及周围皮肤正常。恶性骨肿瘤生长迅速,表面皮肤发红、热感,皮下静脉充盈。需注意肿块部位、大小、局部温度、质地、边界、有无压痛、表面性质、活动度及其生长速度。
骨肉瘤发病率为百万分之三
骨肿瘤范畴很广,它包括所有来源于骨组织及其附属器官的肿瘤,譬如骨膜以及骨周围的肌肉组织。骨肿瘤分两大类,原发性与转移性。原发性骨肿瘤就是一开始就从骨头里长出来的肿瘤,如骨肉瘤。另一类我们称之为转移性骨肿瘤,是其他恶性肿瘤通过一些人体的解剖途径,如淋巴或是血液跑到骨头里面,发生骨质破坏和功能障碍。在骨肿瘤中,以转移性骨肿瘤最多,如肺癌、乳腺癌、甲状腺癌、肾癌、前列腺癌等的骨转移,因为这些肿瘤本身的发病率要比原发的骨肿瘤高很多,所以临床上转移性骨肿瘤发病率占整个骨肿瘤的90%以上。
原发性骨肿瘤以骨肉瘤最多见,为骨来源的成骨性恶性肿瘤。除原发性骨肉瘤外,还有一大类继发性骨肉瘤,就是骨头原来有一些其它非肿瘤或良性肿瘤性疾病,时间长了以后慢慢发生恶性变化,变成了骨肉瘤。譬如有一种病叫畸形性骨炎,它是一种骨的特殊炎症,患病后有20%患者可能会发生骨肉瘤变。中国人比较少得这个病,白种人比较多。
与肺癌、肝癌或者其他常见的恶性肿瘤比,原发性的骨肿瘤发病率非常低,仅为百万分之三左右,一百万个人里有两到三个人会发病,换句话说,整个上海两千多万人口,一年也只有几十个新发病人。这也是为什么骨头的肿瘤比较难治的原因,因为医生也见得不多,对疾病的特点不容易研究清楚,治疗起来也相对困难些。
骨肿瘤的鉴别诊断
鉴别
(一) 发生于鼻副窦的骨瘤 多见于额及筛窦,常呈分叶状,可有蒂,边缘整齐,密度均匀一致,长大可占满鼻窦腔,甚至顶起窦壁,引起额面畸形。一般诊断不困难。
(二) 发生于颅骨者 应与脑膜瘤、额骨内板增生症和纤维异样增殖症鉴别。
1、 脑膜瘤 生长快,呈不整形新骨增生,可出现骨样改变。瘤基底宽,并可有颅板溶骨改变。肿瘤血供增多,致附近血管沟影增宽增多。眼眶筛部骨瘤有时与嗅沟的脑膜瘤不易区分。
2、额骨内板增生症 呈波浪性骨增生,患者常有头痛、肥胖、性欲减退。多见于停经后的女性,有时伴发糖尿病或尿崩。
3、颅骨纤维异样增殖症 病变广泛,基底宽,多处发病,累及板障和颅板,全身其它骨骼亦可发病,且有单侧趋向。
(三) 发生于肢体者 应与骨软骨瘤、骨肉瘤区分。
1、外生骨疣 如全身骨质则为骨瘤,有谓 实为骨软骨瘤,内含软骨成份钙化。二者不易区分,有赖于病检。
2、内生肌疣(Enoslosis)亦称骨斑(Bone Spot)或骨岛(Bone Islaand),为松质骨内骨发育异常,骨内呈巢状,可有骨小梁。不属肿瘤。
3、骨肉瘤 生长迅速,具恶性骨肿瘤特点,有无好发年龄与部位,易区分。[1]
诊断
骨肿瘤可分为良性和恶性,但其间有时没有截然的界限,甚至同一肿瘤中可同时存在良性和恶性的组织学特征。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显微镜下的病理所见必须结合临床情况和X线表现,全面加以分析,三者缺一不可。
由于恶性骨肿瘤病程缓慢,发病时往往不易引起患者注意,许多恶性骨肿瘤患者就诊较晚,失去了早期治疗的机会,预后较差。对于恶性骨肿瘤,和其它肿瘤一样,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即“三早”)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早期发现恶性骨肿瘤,需要患者和了解骨肿瘤的典型症状,以便发现早期线索,及时就诊。
骨关节疼痛,肿块,运动障碍是骨肿瘤尤其是恶性骨肿瘤的主要症状。但许多骨肿瘤早期并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因而早期发现有一定的困难。为了做到早期发现骨肿瘤应特别注意以下情况:
1、恶性骨肿瘤的发生与骨骼生长旺盛有关,大多数发生在10~30岁年龄,10~20岁为发病高峰期。青少年患者自感肢体的疼痛与肿胀(或肿块)的部位一致,具有固定性、持续性的特点,夜间尤甚,而且日渐加重,要引起高度警惕。当感到肢体的疼痛、肿胀不是由于创伤、炎症、风寒所引起时,决不能掉以轻心要赶紧去做进一步的检查。
2、青少年出现发热、肢痛、肿胀、白细胞增多等急性骨髓炎时,要排除尤文氏肉瘤和骨肉瘤的可能。
3、骨骼上原有的良性肿块突然增大而且伴有疼痛时,说明可能有恶变趋势。多发性内生软骨瘤,多发性骨软骨瘤和长管状的单发性骨软骨瘤都容易恶变为软骨肉瘤,有上述病变时,要定期复查以防恶变。
4、老年人出现不明原因的肢痛、腰背痛,且有进行性加重的趋向时,要警惕有转移性骨肿瘤的可能。
5、凡四肢软组织中出现肿胀、局部肿块、疼痛,并在腱膜、筋膜及关节邻近处有压痛时,首先应考虑滑膜肉瘤的可能,不要轻易以关节炎、囊肿、纤维瘤等良性病变来解释。
6、X线检查等表现无明显异常而病程进展与外伤或良性病变不相符的患者,应注意加强局部观察,定期复查或请教具有骨肿瘤专长的医生进一步检查。
7、对以上情况及高度怀疑有恶性骨肿瘤者,应进一步进行X线检查、放射性同位素骨扫描、CT检查、核磁共振检查、穿刺或切开病理活检以明诊断。
继发性骨肿瘤的早期症状是什么
1、疼痛
疼痛是恶性骨肿瘤的重要症状,疾病开始时为间歇性,后来发展为持续性,夜间明显。晚期疼痛加重,影响工作,休息和睡眠,需服用强镇痛剂。良性肿瘤病程缓慢,疼痛不重或没有疼痛。
2、生长速度
逐渐长大的包块是诊断骨肿瘤的依据。良性肿瘤包块生长速度缓慢,常不被发现,偶然被查出却说不出最初开始的时间。肿大的包块对周围组织影响不大,对关节活动很少有障碍。恶性骨肿瘤生长迅速,病史短,增大的肿瘤可有皮温增高和静脉曲张,位于长骨骨端,干骺端者可有关节肿胀和活动受限。
3、病理性骨折
轻微外伤引起病理性骨折常是良性骨肿瘤的首发症状,但不排除恶性骨肿瘤的可能性以及骨转移癌的常见并发症。和单纯外伤骨折一样具有肿胀,疼痛,畸形和异常活动。
4、全身症状
恶性骨肿瘤的晚期可有贫血,消瘦,食欲不振,体重下降,发热等。恶性骨肿瘤多会出现远处转移,多数为血行转移,偶见淋巴结转移。良性骨肿瘤则无上述特点。
软骨肉瘤的发病比例
传统性软骨肉瘤被定义为一种软骨性恶性肿瘤,肿瘤基质为均一的软骨。软骨肉瘤是继骨肉瘤之后第二常见的原发恶性骨肿瘤,占全部恶性骨肿瘤的 20%~27%。发病随年龄增长,多发于30~70岁。20岁以下发病者少见。软骨肉瘤有累及躯干骨的倾向,约占45%(骨盆25%,肋骨20%)。髂骨是最好发的部位,约占所有病例的20%,其次是股骨(15%)和肱骨(10%)。脊柱的发生率约为10%。男性多于女性。发生于髓腔者为中心型,发生于骨膜者为骨膜型,另有少数可发生于软组织。肿瘤好发于四肢长骨与骨盆,亦可见于椎骨、骶骨、锁骨、肩胛骨和足骨。
白血病和骨癌有什么区别
白血病(Leukemia)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其克隆中的白血病细胞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而停止在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累积,并浸润其他组织和器官,而正常造血受抑制。根据回顾调查,我国各地区白血病的发病率在各种肿瘤中占第六位。白血病是骨髓、脾、肝等造血器官中白血病细胞的恶性增生,可进入血循环、并且浸润到全身各组织脏器中,临床可见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出血、感染发热以及肝、脾、淋巴结肿大和骨骼疼痛。
骨癌即骨肿瘤。骨肿瘤是发生于骨骼或其附属组织的肿瘤。有良性,恶性之分,良性骨肿瘤易根治,预后良好,恶性骨肿瘤发展迅速,预后不佳,死亡率高。恶性骨肿瘤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从体内其他组织或器官的恶性肿瘤经血液循环、淋巴系统转移至骨骼为继发性恶性骨肿瘤。还有一类病损称瘤样病变,肿瘤样病变的组织不具有肿瘤细胞形态的特点,但其生态和行为都具有肿瘤的破坏性,一般较局限,易根治。
下面为大家介绍白血病怎么治?
第一:通常需要首先进行联合化疗,即所谓“诱导化疗”,常用DA(3+7)方案。诱导治疗后,如果获得缓解,进一步可以根据预后分层安排继续强化巩固化疗或者进入干细胞移植程序。巩固治疗后,目前通常不进行维持治疗,可以停药观察,定期随诊。
第二:化疗是西医治疗此病的主要手段。通过化疗,可以快速抑制疾病进一步恶化,各种症状得到改善,大多数患者的髓内幼稚细胞下降,病情得到缓解。
第三:目前临床上治疗白血病,西医主要采取化疗杀灭白血病细胞,但再大剂量也不可能100%的将坏细胞完全杀灭,所以残留的白血病细胞是引发复发的根源。要想消灭残留白血病细胞,主要靠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白血病治疗的中药,因为机体正常免疫功能可以在白血病细胞低于106时彻底消灭残留白血病细胞。
第四:虽然移植可以获得较好的生存效果,但是移植物抗宿主病等并发症可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选择性免疫治疗和各种分子靶向治疗是将来治愈白血病的希望,例如肿瘤疫苗、细胞治疗、细胞信号通路调节剂等。
骨肿瘤的高发期是在什么时候
骨肿瘤是发生于骨骼或血管、神经、骨髓等的肿瘤,有良性、恶性之分。良性骨肿瘤易根治,预后良好、恶性骨肿瘤发展迅速,预后不佳,死亡率高,至今尚没有满意的治疗方法。
骨肿瘤在人群中发病率约为0.01%。在骨肿瘤中:良性占50%,恶性骨肿瘤占40%,肿瘤样病变占10%左右。
骨肿瘤一般发生的部位以大腿骨和小腿骨最多,如骨肉瘤、骨巨细胞瘤、骨软骨瘤等。发生躯体肿瘤较少,如转移瘤、多发性骨髓瘤及软骨肉瘤等。
从发病的年龄上看,有两个高峰阶段,第一个高峰是在10到20岁,一般多为原发性骨肿瘤;而第二个高峰是壮年以后,主要为转移性骨肿瘤。二分之一的原发性恶性肿瘤病人发生在10到20岁,尤其是骨肉瘤病人,三分之二发生在这个年龄段内,说明恶性骨肿瘤多发于青少年,危害较大。一般来讲年龄越小,恶性骨肿瘤的恶性程度越高,而且目前在治疗上还没有很大的突破。
骨肿瘤有哪些表现
骨肿瘤是发生于骨骼或其附属组织的肿瘤,是常见病。同身体其它组织一样,其确切病因不明;骨肿瘤有良性,恶性之分,良性骨肿瘤易根治,预后良好,恶性骨肿瘤发展迅速,预后不佳,死亡率高。
1、良性骨肿瘤生长缓慢,疼痛轻,早期不易察觉,当肿瘤长大或压迫周围组织时,疼痛加重或发生病理性骨折时被发现;
2、恶性骨肿瘤呈浸润性生长,发展迅速,骨皮质破坏后,可蔓延至周围软组织,患部呈梭形肿胀,肿块境界不清,质地较硬,局部血管扩张,皮肤温度升高,可有搏动感或血管杂音。
3、早期出现疼痛并呈进行性加重,后期出现贫血及恶液质,找可发生它处转移病灶,其中以肺部转移最为多见。
如何正确的诊断巨细胞瘤
多数骨肿瘤的诊断较为复杂,有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不同骨肿瘤可有相近似的表现,良性骨肿瘤可发生恶变;有些骨肿瘤组织学检查显示分化良性,但临床上表现为高度恶性,常常早期出现肺转移。还有一些病变的临床,X线或病理表现与骨肿瘤相似。一般来说,骨肿瘤的诊断必需强调临床,X线表现及病理三结合,综合分析,才能作出正确诊断。在诊断过程中,应注意区分几个问题
(1) 青少年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膝关节周围疼痛且有进行性加重时。
(2) 青少年出现发热、肢痛、肿胀、白细胞增多等急性骨髓炎时,要排除尤文氏肉瘤和骨肉瘤的可能。
(3) 多发性内生软骨瘤,多发性骨软骨瘤和长管状的单发性骨软骨瘤都容易恶变为软骨肉瘤,有上述病变时,要定期复查以防恶变。
(4) 老年人出现不明原因的肢痛、腰背痛,且有进行性加重的趋向时,要警惕有转移性骨肿瘤的可能。
(5) 凡四肢软组织中出现肿胀、局部肿块、疼痛,并在腱膜、筋膜及关节邻近处有压痛时,首先应考虑滑膜肉瘤的可能,不要轻易以关节炎、囊肿、纤维瘤等良性病变来解释。对以上情况及高度怀疑有恶性骨肿瘤者,应进一步进行X线检查、放射性同位素骨扫描、CT检查、核磁共振检查、穿刺或切开病理活检以明诊断。
(6)病理性骨折:肿瘤部位只要有轻微外力就易引起骨折,骨折部位肿胀疼痛剧烈,脊椎病理性骨折常合并截瘫。
(7)全身症状:骨肿瘤在早期时一般无明显的全身症状,后期由于肿瘤的消耗、毒素的刺激和痛苦的折磨,因而可出现一系列全身症状,如失眠烦躁,食欲不振,精神萎靡,面色常苍白,进行性消瘦、贫血、恶病质等。
骨癌与良性骨肿瘤的鉴别诊断
1、全身反应
良性骨肿瘤和恶性骨肿瘤(骨癌)除在体温、血象、血沉方面有区别外,良性骨肿瘤患者一般情况好,疼痛较少,骨癌患者多有消瘦、贫血、疼痛明显,晚期可有明显的恶病质。
2、发展速度
良性骨肿瘤一般发展缓慢,有的发展到一定年龄即停止发展,恶性骨肿瘤则发展迅速,甚至形成巨大肿块,表面静脉怒张。
3、有无转移
良性骨肿瘤一般均不发生转移,原发恶性骨肿瘤则比较容易发生内脏和他骨转移。
4、x线表现
良性骨肿瘤的界限多比较清楚,与正常骨质之间常有明确的分界线,一般无骨膜反应,如有反应,骨膜新骨也比较规则、整齐,恶性骨肿瘤则边界不清楚,与正常骨质之间分界不清,骨膜反应紊乱,甚至形成日光放射状。
良性骨肿瘤和恶性骨肿瘤的区别是什么
骨肿瘤是发生于骨骼或其附属组织的常见肿瘤疾病,对于骨肿瘤患者来说,骨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至关重要,这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情绪,所以我们要对良恶骨肿瘤的区分有一定了解,以下是关于骨肿瘤良恶性区分的介绍
区别一:生长速度
逐渐长大的包块是诊断骨肿瘤的依据。良性肿瘤包块生长速度缓慢,常不被发现,偶然被查出却说不出最初开始的时间。肿大的包块对周围组织影响不大,对关节活动很少有障碍。恶性骨肿瘤生长迅速,病史短,增大的肿瘤可有皮温增高和静脉曲张,位于长骨骨端,干骺端者可有关节肿胀和活动受限。
区别二:疼痛
疼痛是恶性骨肿瘤的重要症状,疾病开始时为间歇性,后来发展为持续性,夜间明显。晚期疼痛加重,影响工作,休息和睡眠,需服用强镇痛剂。良性肿瘤病程缓慢,疼痛不重或没有疼痛。
区别三:全身症状
恶性骨肿瘤的晚期可有贫血,消瘦,食欲不振,体重下降,发热等。恶性骨肿瘤多会出现远处转移,多数为血行转移,偶见淋巴结转移。良性骨肿瘤则无上述特点。
区别四:病理性骨折
轻微外伤引起病理性骨折常是良性骨肿瘤的首发症状,但不排除恶性骨肿瘤的可能性以及骨转移癌的常见并发症。和单纯外伤骨折一样具有肿胀,疼痛,畸形和异常活动。
骨肿瘤患者都希望自己患上的是良性骨肿瘤,这相对容易治疗,但恶性骨肿瘤患者也不应该有太大的心理负担,要保持健康乐观的心理,规则的作息习惯,合理膳食和营养,避免过劳忧虑影响治疗,这样才能有助于康复
骨肉瘤发病率为百万分之三
Q:首先请具体介绍一下骨肿瘤?
骨肿瘤范畴很广,它包括所有来源于骨组织及其附属器官的肿瘤,譬如骨膜以及骨周围的肌肉组织。骨肿瘤分两大类,原发性与转移性。原发性骨肿瘤就是一开始就从骨头里长出来的肿瘤,如骨肉瘤。另一类我们称之为转移性骨肿瘤,是其他恶性肿瘤通过一些人体的解剖途径,如淋巴或是血液跑到骨头里面,发生骨质破坏和功能障碍。在骨肿瘤中,以转移性骨肿瘤最多,如肺癌、乳腺癌、甲状腺癌、肾癌、前列腺癌等的骨转移,因为这些肿瘤本身的发病率要比原发的骨肿瘤高很多,所以临床上转移性骨肿瘤发病率占整个骨肿瘤的90%以上。
原发性骨肿瘤以骨肉瘤最多见,为骨来源的成骨性恶性肿瘤。除原发性骨肉瘤外,还有一大类继发性骨肉瘤,就是骨头原来有一些其它非肿瘤或良性肿瘤性疾病,时间长了以后慢慢发生恶性变化,变成了骨肉瘤。譬如有一种病叫畸形性骨炎,它是一种骨的特殊炎症,患病后有20%患者可能会发生骨肉瘤变。中国人比较少得这个病,白种人比较多。
与肺癌、肝癌或者其他常见的恶性肿瘤比,原发性的骨肿瘤发病率非常低,仅为百万分之三左右,一百万个人里有两到三个人会发病,换句话说,整个上海两千多万人口,一年也只有几十个新发病人。这也是为什么骨头的肿瘤比较难治的原因,因为医生也见得不多,对疾病的特点不容易研究清楚,治疗起来也相对困难些。
滑膜肉瘤的表现症状是什么
早期发现骨肿瘤对于医生的诊断和治疗以及病人的预后影响非常大,所以熟悉骨肿瘤的常见症状对于早期发现,及时就诊是非常重要的。骨或关节的疼痛(包括脊椎的疼痛),骨性肿块,以及肢体功能障碍被认为是骨肿瘤尤其是恶性骨肿瘤的三大主要征兆。另外值得注意的还有皮肤和局部血管的征象,恶性肿瘤往往有丰富的血管,皮肤色泽可有明显变化,皮肤可发热,浅静脉怒张。
出现下面情况要去检查,警惕骨肿瘤的发生
良性骨肿瘤,一般发展较缓慢,没有明显的早期症状,疼痛和肿胀不甚明显,只有在近关节处生长到一定程度时,方可引起轻度肢体或动受限或畸形,所以无症状的良性骨肿瘤可以不作处理。恶性肿瘤以上三大表现通常会更突出一些。骨关节处的恶性肿瘤,早期症状也可能很轻微,不为人们所重视。为了做到早期发现恶性骨肿瘤应特别注意以下情况并做进一步检查:
(1)青少年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膝关节周围疼痛且有进行性加重时。
(2)青少年出现发热、肢痛、肿胀、白细胞增多等急性骨髓炎时,要警惕尤文氏肉瘤和骨肉瘤的可能。
(3)多发性内生软骨瘤,多发性骨软骨瘤和长管状的单发性骨软骨瘤都容易恶变为软骨肉瘤,有上述病变时,要定期复查以防恶变。
(4)老年人出现不明原因的肢痛、腰背痛,且有进行性加重的趋向时,要警惕有转移性骨肿瘤的可能。
骨癌患者在饮食中要注意什么
骨肿瘤是发生于骨骼或其附属组织的肿瘤。有良性,恶性之分,良性骨肿瘤易根治,预后良好,恶性骨肿瘤发展迅速,预后不佳,死亡率高。恶性骨肿瘤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从体内其他组织或器官的恶性肿瘤经血液循环、淋巴系统转移至骨骼为继发性恶性骨肿瘤。还有一类病损称瘤样病变,肿瘤样病变的组织不具有肿瘤细胞形态的特点,但其生态和行为都具有肿瘤的破坏性,一般较局限,易根治。但是提醒患者也要注意饮食的作用。
【宜】
(1)宜多吃具有抗骨肿瘤作用的食物:山羊血、鲎、蟹、羊脑、海参、牡蛎、鳖、龟、沙虫、鹿血、大叶菜、麦片、小苋菜、油菜籽、沙枣、香芋、栗、野葡萄。
(2)宜吃具有止痛消肿作用的食物:芦笋、藕、慈姑、山楂、獭肉、鹭肉、蟹、鲎、海龟、海蛇。
(3)宜吃预防放疗、化疗副作用的食物:蜂乳、核桃、猕猴桃、银耳、香姑、大头菜、花粉。
(4)摄取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高维生素、高营养食物。
(5)多食用有利于毒物排泄和解毒的食物,如绿豆、赤小豆、冬瓜、西瓜等。
【忌】
(1)忌烟、酒。
(2)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葱、蒜、姜、花椒、辣椒、桂皮等。
(3)忌肥腻食物。
(4)忌发物。
(5)避免食用含有致癌物的食物如含亚硝酸盐类强烈致癌物的蔬菜,发霉食物,腌制、烟熏、火烤、油煎食物。
专家指出,想要避免受到骨肿瘤的侵害一定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少吃或不吃亚硝酸盐浓度高的酸菜,咸鱼等,少吃苯并芘含量高的烘烤熏制及油炸食品,少食带有较多黄霉曲素,发霉,发酵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