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10个警示信号
骨质疏松10个警示信号
1.天生偏瘦或骨架较小。骨架较小的人罹患骨质疏松症的年龄会更早。人们在20~25岁时骨质密度达到峰值,从30~40岁开始下降。莱克博士建议,30多岁时最应注意增强骨骼健康,具体措施包括:多吃奶制品等富钙食物,多进行跑步和跳跃等冲击力较大的运动。40多岁时,继续保持饮食营养,增加钙镁和维生素D,多做力量训练。力量训练有助于预防骨质流失。
2.吸烟。多项研究表明吸烟会降低骨质密度。成年期经常吸烟的人骨质疏松症发病率更高。莱克博士表示,研究发现,无论什么年龄戒烟,都会使骨骼受益。但是戒烟越早越好。
3.每天饮酒超过250毫升。研究发现,酒精容易导致骨骼变脆,因为酒精会导致骨骼中钙、镁等矿物质流失。饮酒越多,危险就越大。饮酒对女性骨骼的影响比男性更大。莱克博士建议,为了保护骨骼,务必减少饮酒量或戒酒。以茶或温牛奶加蜂蜜取而代之。
4.由于乳糖不耐受等原因而不喝牛奶。牛奶是最佳壮骨食物,补充钙质十分关键,维生素D强化牛奶更关键。莱克博士建议,经常饮用牛奶和维生素D及钙镁等矿物质强化豆奶,都有助于增强骨质,防止骨松。
5.出现饮食紊乱症。厌食症是骨质疏松症的一盏警示红灯。过度减肥容易降低激素水平,导致月经紊乱,雌激素水平降低会直接影响到女性骨骼健康。专家建议,厌食症或暴食症患者应及时治疗,恢复正常饮食习惯。另外还应确保经常饮用牛奶,补充钙镁维D补剂,以保证骨骼和牙齿健康。
6.女性月经紊乱或闭经早。雌激素水平偏低容易导致女性月经紊乱或提早闭经。而雌激素偏低会直接导致骨质流失。饮食紊乱、运动过量以及多囊卵巢病(PCOS)都会导致女性雌激素偏低。专家建议,发现月经不规则应及时就医。
7.有一级、二级亲属在50岁前或绝经前罹患骨质疏松症。家族史也是骨质疏松症的一大重要信号。如果家族中有骨质病史、姿势不良、身高缩短等问题,那么你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就相对更大。专家建议,弄清家族中是否有人患过骨质疏松症,如实将家族史告诉医生,以便正确预测骨松危险。
8.白人或亚洲人、女性及50岁以上人群。3种危险因素中有1种,则骨质减少危险增加,若3种全有,那么骨折危险会大增。60岁以上人群更应当心,因为骨质减少危险会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大。专家表示,75岁以上女性中,骨折发病率高达90%。50岁以上人群应测骨密度,发现问题及时治疗。
9.长期服用某些药物。长期服用肾上腺皮质素类药物会扰乱激素水平,导致骨骼中钙、维生素D等营养物质的流失。克罗恩病、狼疮或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罹患骨质疏松症危险更大。女性患者尤其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甲状腺素和抗抑郁药也容易导致骨质流失。服用这些药物时,务必高度关注骨密度变化情况,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双磷酸盐类增强骨密度药物。
10.近两年发生过一次以上骨折,或者发生过异常严重的骨折。不少患者是在小臂、脚踝等处发生骨折时发现自己有骨质减少问题。莱克博士建议,发现或怀疑有骨质减少问题,应去医院接受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骨密度。该测定结果有助于医生判断骨折危险。
慢性胃炎有几种表现呢
人的一天在不同阶段身体的不良感受,就是在向您的健康发出警示信号。
一、起床后的警示信号
1、早晨醒来如果头晕、头昏,可能是出现了颈椎骨质增生或血黏度过高等疾病;
2、如果在起床活动20分钟后浮肿还不彻底消失,提示可能有肾病或心脏病;
3、晨起恶心呕吐,除去怀孕的原因,如每天早上都如此,很可能是慢性胃炎或肝胆有病;
4、晨起小便,如果尿液棕色,提示肝脏可能出现问题。
二、照镜时的警示信号
洗脸时对着镜子观察,看看自己的脸色有没有什么异常:
1、如果发现自己脸色潮红,可能与心脏病或高血压有关;
2、脸色带黄,还伴以身体疲倦,很可能是黄疸型肝炎;
3、眼睛颜色改变,充血、浑浊、色黄,应马上去医院看医生;
4、眼睑苍白,提示可能患了缺铁性贫血;
5、眼角膜出现一圈模糊的灰环,说明心脏可能有问题,如果是30-50岁的男性应马上到医院就诊。
三、刷牙时的警示信号
1、刷牙时如果牙龈出血,很可能是牙周病,因为如果牙齿健康是不会出血的。牙齿出血也可能与肝病有关。一般牙出血的肝炎病人可以服用维生素C、维生素K及其他止血药来缓解病情。
2、如果出现口臭、口气重,则可能是牙周病引起,同时,胃病、肝病、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或缺乏微量元素锌和维生素B都可能导致口臭。比如,胃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引起持续性口臭,还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饥饿感和胃痛。一旦吃饱喝足,口臭会随之减轻,而随着幽门螺杆菌的根治,口臭也会自动消失。
综上所述的几种病症,就是慢性胃炎最明显以及最容易被发现的几种症状,如果发现自身患有这些疾病的话,小编建议大家一定要及早进行治疗,最好可以在没有患病之前,要做好预防工作,尤其是建议应该要饮食清淡,按时吃饭。
心脏病的症状
1、耳鸣:近年来,相关人员指出患有心脏病的人,尤其是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等患者都会伴有不同程度的耳鸣。所以,若中年人一周内频繁出现耳鸣,应及时去医院检查。
2、打鼾:国外有人通过实验发现,长期连续打鼾的人患有心脏病及中风病的人远远高出不打鼾或偶尔打鼾者。有研究人员总结说,睡眠时打鼾表明我们的心脏仍处在工作状态,是心脏病的一个警示信号,应被看做心脏病诊断的依据。
3、肩痛:心脏病患者有不少人也有肩痛,尤其是左肩、左手臂阵发性酸痛。
4、胸痛:心脏病患者在劳动或做运动后,会有一种胸部紧缩样的疼痛,一般可持续两到三分钟,在停止活动后可得以缓解。
另外,有些心脏神经官能症者也会在左前胸乳下或乳部,有胸痛感,并伴有短暂性刺痛感,隐痛症状可持续数个小时或数天的时间。
5、呼吸困难:心脏病患者常在夜间、卧位时有胸闷、呼吸困难的不适感,坐起时症状减轻。
髋关节一过性骨质疏松症
患者女,35岁,无诱因右腹股沟区隐痛2个月余,加重伴跛行及承重障碍2个月。既往:L4-5,L5-S1椎间盘突出8年,一直采用保守治疗。无结核病史,无外伤史。体格检查:右腹股沟区压痛。实验室检查:红细胞沉降率19 mm/1 h,类风湿因子及免疫球蛋白正常,结核菌素试验++。影像学检查:双髋关节X线平片示:右侧股骨头关节面模糊,关节面下骨质明显疏松,股骨头无塌陷。对侧股骨头、双侧髋臼及周围软组织未见异常。
双髋关节磁共振(MR)平扫示:右侧股骨头外形正常,头颈部弥漫性T1低、T2高信号区,脂肪抑制序列呈明显高信号,信号强度均匀,边界不清。关节内少量积液。周围肌肉层次清楚,未见异常信号区。结合患者临床表现考虑一过性骨质疏松症可能性大,予卧床休息并右侧拄拐限制承重保守治疗。3个月后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复查X线平片示:右侧股骨头骨质疏松明显好转,关节面清晰。与健侧对比无明显异常。4个月后复查MR示:右侧股骨头颈部水肿及关节积液消失,信号强度与健侧对比相同。脂肪抑制序列可见左股骨干稍高信号区。诊断:右侧髋关节一过性骨质疏松症。
讨论
髋关节一过性骨质疏松症(TOH)是一种发病率很低的自限性疾病,6~12个月内完全好转为其诊断标准,以无外伤史的疼痛为其临床特征。常见于孕妇及中年男性。本例患者右侧股骨头颈部病变好转后,左股骨干出现稍高信号区,考虑为左下肢近期负重过度所致骨髓内充血。由于采用除外性诊断,本病的早期识别较困难,应注意鉴别骨缺血坏死、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骨折、骨急性或慢性感染及骨肿瘤等。临床上主要是与股骨头缺血坏死鉴别。当MR检查发现股骨头颈部骨髓弥漫水肿征象,而没有典型“双轨征”时,要考虑有TOH的可能,短期(3~6个月)MR复查有助于鉴别。
股骨头坏死如何诊断
1、暂时性骨质疏松征:可见于中年男女性患者,属暂时性疼痛性骨髓水肿。X线片示股骨头、颈甚至转子部骨量减少。MRI可见T1加权相均匀低信号,T2加权相高信号,范围可至股骨颈及转子部,无带状低信号,可与ONFH鉴别。此病可在3-6个月内痊愈。
2、软骨下不全骨折:多见于60岁以上老年患者,无明显外伤史,表现突然发作的髋部疼痛,不能行走,关节活动受限。X线片示股骨头外上部稍变扁,MRI的T1及T2加权相显示软骨下低信号线,周围骨髓水肿,T2抑脂相显示片状高信号。
七类人易患骨质疏松症
一、有一级、二级亲属在50岁前或绝经前罹患骨质疏松症。家族史也是骨质疏松症的一大重要信号。如果家族中有骨质病史、姿势不良、身高缩短等问题,那么你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就相对更大。专家建议,弄清家族中是否有人患过骨质疏松症,如实将家族史告诉医生,以便正确预测骨松危险。
二、长期服用某些药物。长期服用肾上腺皮质素类药物会扰乱激素水平,导致骨骼中钙、维生素D等营养物质的流失。克罗恩病、狼疮或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罹患骨质疏松症危险更大。女性患者尤其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甲状腺素和抗抑郁药也容易导致骨质流失。服用这些药物时,务必高度关注骨密度变化情况,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双磷酸盐类增强骨密度药物。
三、白人或亚洲人、女性及50岁以上人群。3种危险因素中有1种,则骨质减少危险增加,若3种全有,那么骨折危险会大增。60岁以上人群更应当心,因为骨质减少危险会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大。专家表示,75岁以上女性中,骨折发病率高达90%。50岁以上人群应测骨密度,发现问题及时治疗。
四、由于乳糖不耐受等原因而不喝牛奶。牛奶是最佳壮骨食物,补充钙质十分关键,维生素D强化牛奶更关键。莱克博士建议,经常饮用牛奶和维生素D及钙镁等矿物质强化豆奶,都有助于增强骨质,防止骨松。
五、出现饮食紊乱症。厌食症是骨质疏松症的一盏警示红灯。过度减肥容易降低激素水平,导致月经紊乱,雌激素水平降低会直接影响到女性骨骼健康。专家建议,厌食症或暴食症患者应及时治疗,恢复正常饮食习惯。另外还应确保经常饮用牛奶,补充钙镁维D补剂,以保证骨骼和牙齿健康。
六、女性月经紊乱或闭经早。雌激素水平偏低容易导致女性月经紊乱或提早闭经。而雌激素偏低会直接导致骨质流失。饮食紊乱、运动过量以及多囊卵巢病(PCOS)都会导致女性雌激素偏低。专家建议,发现月经不规则应及时就医。
七、吸烟。多项研究表明吸烟会降低骨质密度。成年期经常吸烟的人骨质疏松症发病率更高。莱克博士表示,研究发现,无论什么年龄戒烟,都会使骨骼受益。但是戒烟越早越好。
七大信号要警惕骨质疏松
吸烟
多项研究表明吸烟会降低骨质密度。成年期经常吸烟的人骨质疏松症发病率更高。研究发现,无论什么年龄戒烟,都会使骨骼受益。但是戒烟越早越好。
女性月经紊乱或闭经早
雌激素水平偏低容易导致女性月经紊乱或提早闭经。而雌激素偏低会直接导致骨质流失。饮食紊乱、运动过量以及多囊卵巢病(PCOS)都会导致女性雌激素偏低。专家建议,发现月经不规则应及时就医。
近两年发生过一次以上骨折,或者发生过异常严重的骨折
不少患者是在小臂、脚踝等处发生骨折时发现自己有骨质减少问题。莱克博士建议,发现或怀疑有骨质减少问题,应去医院接受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骨密度。该测定结果有助于医生判断骨折危险。
出现饮食紊乱症
厌食症是骨质疏松症的一盏警示红灯。过度减肥容易降低激素水平,导致月经紊乱,雌激素水平降低会直接影响到女性骨骼健康。专家建议厌食症或暴食症患者应及时治疗,恢复正常饮食习惯。另外还应确保经常饮用牛奶,补充钙镁维D补剂,以保证骨骼和牙齿健康。
长期服用某些药物
长期服用肾上腺皮质素类药物会扰乱激素水平,导致骨骼中钙、维生素D等营养物质的流失。克罗恩病、狼疮或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罹患骨质疏松症危险更大。女性患者尤其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甲状腺素和抗抑郁药也容易导致骨质流失。服用这些药物时,务必高度关注骨密度变化情况,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双磷酸盐类增强骨密度药物。
天生偏瘦或骨架较小
骨架较小的人罹患骨质疏松症的年龄会更早。人们在20~25岁时骨质密度达到峰值,从30~40岁开始下降。莱克博士建议,30多岁时最应注意增强骨骼健康,具体措施包括多吃奶制品等富钙食物,多进行跑步和跳跃等冲击力较大的运动。40多岁时,继续保持饮食营养,增加钙镁和维生素D,多做力量训练。力量训练有助于预防骨质流失。
晨起呕吐或是胃炎
一、起床后的警示信号
1、早晨醒来如果头晕、头昏,可能是出现了颈椎骨质增生或血黏度过高等疾病;
2、如果在起床活动20分钟后浮肿还不彻底消失,提示可能有肾病或心脏病;
3、晨起恶心呕吐,除去怀孕的原因,如每天早上都如此,很可能是慢性胃炎或肝胆有病;
4、晨起小便,如果尿液棕色,提示肝脏可能出现问题。
二、照镜时的警示信号
洗脸时对着镜子观察,看看自己的脸色有没有什么异常:
1、如果发现自己脸色潮红,可能与心脏病或高血压有关;
2、脸色带黄,还伴以身体疲倦,很可能是黄疸型肝炎;
3、眼睛颜色改变,充血、浑浊、色黄,应马上去医院看医生;
4、眼睑苍白,提示可能患了缺铁性贫血;
5、眼角膜出现一圈模糊的灰环,说明心脏可能有问题,如果是30-50岁的男性应马上到医院就诊。
指甲上的白点怎么去除 缺铁
其实指甲上的小白点并不是不健康的代表,而是身体向你发出的警示信号。可能说明你的身体缺少铁元素。
如果白点很多的话,或者指甲偏白,说明可能是体内缺铁。
心脏病有哪些症状
耳鸣
近年来,相关人员指出患有心脏病的人,尤其是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等患者都会伴有不同程度的耳鸣。所以,若中年人一周内频繁出现耳鸣,应及时去医院检查。
打鼾
国外有人通过实验发现,长期连续打鼾的人患有心脏病及中风病的人远远高出不打鼾或偶尔打鼾者。有研究人员总结说,睡眠时打鼾表明我们的心脏仍处在工作状态,是心脏病的一个警示信号,应被看做心脏病诊断的依据。
接触了黄码人员怎么办
让黄码人员去做核酸检测,自己和黄码人员都积极配合工作人员进行防疫,只要黄码人员排除了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自己也就没事了。
健康码的正常状态是绿码,如果健康码出现了黄码,就要引起警惕了,健康码黄码是一个警示信息,如果之前接触了黄码人员,自己也会增加感染风险,需要立即上报,然后让健康码黄码人员去做核酸检测,只要黄码人员排除了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健康码黄码人员的黄码状态就会解除,自己也就解除感染风险了。
经常口腔溃疡的危害 诱发白塞氏病
一个或数个口腔溃疡反复发作甚至此起彼伏,疼痛难忍或伴有其它部位的溃疡(如外阴溃疡),这种复发性口腔溃疡可能就是白塞氏病的警示信号。
骨质疏松信号老年人频繁骨折
年龄不断增大,很多早已为人父母的中老年已经渐渐被各种疾病缠身,骨质疏松就是中老年最常见的骨科疾病之一。据骨科医生介绍,更年期妇女更容易患骨质疏松,如果自己的母亲有腿酸软乏力、腰背疼痛等症状,最好去医院早检查早治疗。
雌激素水平下降是骨质疏松的诱因
绝经后的妇女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主要因素是内分泌失衡,特别是雌激素水平的下降。绝经后卵巢功能衰退,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首先引起维生素D 的生成与活性降低,从而干扰肠道内的钙吸收。骨失去了雌激素的保护作用后,甲状旁腺素的促骨骼排钙作用相对增强,人体大量骨钙从尿中排出,加重女性骨质疏松。
专家提醒,骨质疏松早期可无明显症状,骨量在无声无息中丢失,只有当骨量丢失12%以上时,才会出现胸部和下腰段疼痛,并伴有关节酸痛、四肢酸麻、两膝酸软无力等症状,因此骨质疏松极易被忽视。
频繁骨折是骨质疏松信号
很多更年期女性一般认为骨折是摔伤所致,其实跌倒只是诱因,骨质疏松才是真正频繁骨折的原因。骨质疏松后由于骨质变脆,轻微的碰撞都可导致骨折,且骨折难以愈合,常以 腰椎和股骨骨折多见。如果患者因剧烈咳嗽或汽车的颠簸而发生骨折,严重者甚至在日常生活中轻轻一碰、一扭就发生骨折,则说明骨质疏松的病情较重,甚至可能引起神经功能障碍,导致瘫痪。如果患者已经出现频繁骨折的症状,则说明错过了最佳的防治时间。医生建议,如果有腰肌酸软、全身骨骼疼痛,长时间站立或久坐会使疼痛加剧,并有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疼痛加重的现象,患者要引起重视,最好到医院进行专业检查。
坚持每年一次的骨密度检测
由于更年期妇女骨丢失量加速进行,建议此时期应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对快速骨量减少的人群,应及早采取防治对策。如果检测出来的T值在 -2.5以下,并有脆性骨折症状,被确诊为骨质疏松症。对于更年期的女性,即使骨密度T值未在-2.5以下,也应该要做好预防措施,如补钙,多晒太阳,坚持运动锻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