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栀黄口服液几天能退黄
茵栀黄口服液几天能退黄
如果是生理性黄疸,不需要特殊处理就可以自行消退。如果是病理性黄疸,茵栀黄口服液恐怕多长时间也退不了。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一般不深,其特点:①黄疸一般在生后2~3天开始出现。②黄疸逐渐加深,在第4~6天达高峰,以后逐渐减轻。③足月出生的新生儿,黄疸一般在生后2周消退,早产儿一般在生后3周消退。④黄疸程度一般不深,皮肤颜色呈淡黄色,黄疸常只限于面部和上半身,黄疸时孩子的一般情况良好,体温正常,食欲正常,大小便的颜色正常,生长发育正常。⑤化验血清胆红素超过正常2mg/dl(34.2μmol/L),但小于12.9mg/dl(221μmol/L)。如果孩子的黄疸属于这种情况,父母即不必担心。病理性黄疸①黄疸出现时间过早,于生后24小时内出现。②黄疸消退时间过晚,持续时间过长,超过正常的消退时间,或黄疸已经消退而又出现,或黄疸在高峰时间后渐退而又进行性加重。③黄疸程度过重,常波及全身,且皮肤黏膜明显发黄。④检查血清胆红素时,胆红素超过12.9mg/dl,或上升过快,每日上升超过5mg/dl。⑤除黄疸外,伴有其他异常情况,如精神疲累,少哭,少动,少吃或体温不稳定等。
新生儿有黄疸不能这么做
吃中药
在宣称可以退黄的中药里面,最典型的应该算是茵栀黄了,在今年8月底,我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关于修订茵栀黄注射液说明书的公告之前,应该很多小宝宝都喝过。其实它的原理很简单,就是通过让宝宝腹泻,增加排便,从而促进胆红素的排出,但与此同时,也可能导致宝宝的胃肠功能紊乱。另外,中药成分复杂,小宝宝的肝肾功能还尚不完善,在退黄的同时,可能对肝肾造成损害。由此可见,中药退黄代价很大,真心不值得。
这里不得不再多说一句,虽然药监局的公告中只禁止了茵栀黄注射液,但同样口服的茵栀黄也不要再给宝宝喝,虽然口服的不良反应没有注射用药来的快,来的猛,但同样会对宝宝造成伤害。因此,无论注射液还是口服用药,统统都忘记“茵栀黄”这个名字吧!
晒太阳
晒太阳也曾经被作为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一种手段,但这个方法也不好。因为长时间暴露在阳光的紫外线下,可能造成皮肤损伤,也就是说,不暴露达不到退黄效果,而暴露又会损伤皮肤。另外,如果宝宝胆红素数值确实高,在家晒太阳不仅效果差,还可能因此耽误病情,造成严重后果。所以,如果胆红素到了需要处理的水平,还是到医院进行光疗吧。
喝葡萄糖水
喝葡萄糖水对黄疸没有任何作用,而且还可能因此减少宝宝母乳的摄入量,导致胎粪排出延迟,肠道内的胆红素又经过肝肠循环再次进入血液,导致血清胆红素进一步升高。也就是说,喝葡萄糖水不仅不利于退黄,还可能加重黄疸。除此之外,葡萄糖水甜甜的,影响了宝宝的味觉,可能成为今后的喂养难题。
茵栀黄口服液的药性分析
方中茵陈为君药,具有清热利湿,退黄疸的作用。栀子味苦,性寒,为臣药,具有清热利湿,泻火除烦的作用。黄芩苦寒为臣药,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三药相伍,加强了其清利湿热的作用,方中佐以具有清热解毒素作用的金银花,共同起到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作用。
茵栀黄口服液的鉴别
(1)取[含量测定]项下溶液,照分光光度(附录Ⅴ)测定,在276±2nm和317±2nm波长处应有最大吸收。
(2)取本品10ml,加稀盐酸1ml,加热至约80℃,放冷,滤过,滤液移置分液漏斗中, 加醋酸乙酯提取2次,每次10ml,合并醋酸乙酯液,蒸干,残渣加乙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茵陈对照药材3g,加水50ml,煮沸5~10 分钟,放冷,滤过,滤液加醋酸乙酯10ml,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2μl,对照药材溶液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醋酸乙酯-丙酮(5:3: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氢氧化钾乙醇溶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色荧光斑点。
(3) 取栀子甙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鉴别](2)项下的供试品溶液及上述对照品溶液各3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甲酸-水(10: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热风吹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新生儿黄疸怎么退黄快
1宝宝出生几天内出现的黄疸, 大多为生理性黄疸,7-10左右会自行消退,无需治疗,如果超过2-3天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黄疸重新出现、或出生后数周内才出现的黄疸,就要引起注意了,考虑病理性黄疸。
2 医疗条件好的医院, 一般医生会采取紫外线照射(即照蓝光)的处理方法,可以连续照射24-72小时,或6-12小时后停止2-4小时继续照,依黄疸的严重程度不同来确定照射时间,少则24小时,多则3-5天。黄都能退,家长朋友们大可放心。不过对宝宝的眼睛或多或少会有一点影响。照蓝光的时候妈妈又不能抱着,孩子不在妈妈的怀抱会很哭闹,也是让父母感到很心疼的一件事。我家宝宝当时刚放进去两个小时,一直哭闹不止,我就没忍住,就抱回家了,我就整了一些中药熬水给宝宝洗澡,连续三天就全退了。
3 新生儿黄疸除了照蓝光外,还可以服用退黄的药物,茵枙黄口服液, 按照说明使用就可以了。但是大多数孩子服用后会出现拉肚子的情况, 这可能是与茵栀黄里面的成分有关.黄芩,枙,都属于味苦,性寒的药物。
4 宝宝脾胃功能尚未健全,既幼嫩又虚弱,寒凉的药物又易伤脾胃,能外用不口服是最好。宝宝的消化功能一旦出现絮乱很难恢复正常,妈妈们也辛苦。
5 倘若新生儿黄疸迟迟不退,甚至加深加重,不抓紧时间治疗, 可以会导致智障,耳聋,脑瘫等严重并发症。 希望引起家长朋友们的注意。必要时可以采取换血疗法。
换血疗法是治疗重症新生儿溶血病的有效方法之一,可在短时间之内大幅降低胆红素的浓度,主要是防止发生胆红素脑病。
6 平时注意肚脐护理。勿受凉。
黄疸退了后还需继续吃吗 新生儿黄疸吃茵栀黄最多吃几天
宝宝在服用茵栀黄的时候需要严格遵守医嘱执行,且不可独自改变用量或者延长服用时间。
一般情况下,茵栀黄口服液服用一周就差不多了,若是宝宝服用一周后退黄效果并不明显,考虑是病理性黄疸,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治疗才对。
新生儿黄疸该怎么办
怎么观察宝宝是否黄疸:
选择一个较好的光源,比如自然光或者房间内的明灯,仔细观察宝宝的皮肤是否有黄疸:用手指轻轻地按压住宝宝的额头或鼻子,如果皮肤显现黄色,则说明孩子可能出现了黄疸。黄疸通常从宝宝的脸部开始出现,然后扩展至胸部、腹部、上肢及下肢。(如果手心和脚心明显发黄,应及时就医。)
宝宝黄疸如何处理:
1.如果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发生黄疸,属母乳性黄疸,通常出现在出生后的4~7天,并可能持续数周时间。妈妈需要增加每天给宝宝喂养母乳的次数,通过更多的喂养来促进宝宝大便排出,有利于宝宝更快地排出胆红素,也就是说宝宝排便越多,黄疸消退越快。
2.如果是夏天,有条件的话,多带宝宝出去晒下太阳,避免直射,应在树荫下,记住要将宝宝的眼睛遮挡好,并给宝宝及时补充水分。(注:隔着玻璃晒是没有效果的),这也是最佳的去黄疸方法。
3.如果宝宝就医时测得黄疸指数在8~13mg/dl之间,可服用茵栀黄口服液,加速宝宝的胆经素排出。(因为茵栀黄口服液起轻泻作用,所以宝宝的排便会增加,因为胆经素排出,所以颜色发黄绿色。)
4.如果宝宝的胆经素达到15mg/dl以上,需及时就医,并照射蓝光治疗,通过光化作用,使胆红素变成不伤害脑部的结构代谢。
新生儿黄疸喝茵栀黄喝几天能退 茵栀黄口服液怎么吃
新生儿黄疸的宝宝应当遵照医嘱科学服用茵栀黄口服液和颗粒。临床医生给新生儿一般按照四分之一的剂量开药,如果出现腹泻,医生会要求减少到五分之一。
新生儿一天溶血黄旦270偏高吗
这个情况应该考虑是出现了病理性的黄疸建议可以口服点茵栀黄口服液,同时注意观察,如果持续增高的话,建议可以照蓝光治疗。
怎么样快速的去除黄疸
大部分宝宝在生后3天左右会出现黄疸,是生理学的黄疸,一般14天左右消退,是不用做什么处理的,预后也是良好的。4=如果出生24小时出现黄疸,黄疸程度深,进展快,后消退后有出现黄疸的情况,则考虑是病理性黄疸,如果您对宝宝的情况拿不定的时候,建议去看医生以免耽误病情。
大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的一周内可以出现皮肤黄染。这主要是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决定的。如果黄疸的程度较轻,属于生理性黄疸。家长不必过分紧张。生理性黄疸一般在新生儿出生后2-3天开始出现,出生后4-6天是最黄的时候,7-10天以后逐渐消退。
喝水晒太阳,或者吃一些退黄疸的药,当时我们吃的是茵栀黄口服液,一次1/3瓶,一天三次,晒太阳注意不要晒到宝宝的眼睛。希望宝宝能尽快退黄疸,注意保持哦,因为满月打疫苗的时候如果黄疸值过高是不可以打的。
以上是一篇关于怎么样快速去除黄疸的介绍,相信你们看完之后应该都知道黄疸这种症状的处理方法了吧。黄疸有生理性的,也有病理性的,对于病理性的黄疸我们就需要及时的带孩子去医院接受治疗,对于生理性的黄疸只要多注意饮食就好了。
新生儿黄疸吃茵栀黄最多吃几天 黄疸退了后还需继续吃吗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在退黄后一般不会再复发,也就不需要再服用茵栀黄口服液进行巩固之类的治疗了。
若是病理性黄疸,没有进行彻底治疗的情况下即使退黄了也有可能复发,此时应当进行相应治疗,也不需要继续服用。
若新生儿黄疸的宝宝是由于母乳的原因反复复发黄疸,黄疸退了后也可以适当服用茵栀黄进行预防巩固性治疗,具体服用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新生儿黄疸可以吃茵栀黄口服液吗 宝宝喝茵栀黄的注意事项
1.茵栀黄口服液一般用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辅助退黄,切不可自行当做新生儿黄疸的主要治疗手段,也不可随意增加剂量,以免产生不良后果。
2.若新生儿黄疸宝宝喝了茵栀黄口服液后出现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停药即可自行恢复。
3.茵栀黄口服液过于寒凉,不建议长期使用,若宝宝的新生儿黄疸反复发作不退,应考虑病理性黄疸治疗。
4.茵栀黄口服液中含有金银花的成分,如果是患有蚕豆病的新生儿应避免使用。
5.茵栀黄口服液适合湿热型黄疸,如果宝宝的新生儿黄疸属于其他类型,或者宝宝因为早产等原因脾胃虚弱,需谨慎使用此药。
茵栀黄颗粒和口服液有什么区别
茵栀黄颗粒为棕黄色颗粒;味甜、微苦。不过患者朋友在关心茵栀黄颗粒的质量和疗效之余,也发现了茵栀黄口服液。那么这两种产品有什么区别吗?
颗粒是将药物与适宜的辅料配合而制成的颗粒状制剂,一般可分为可溶性颗粒剂、混悬型颗粒剂和泡腾性颗粒剂,若粒径在105-500微米范围内,又称为细粒剂。其主要特点是可以直接吞服,也可以冲入水中饮入,应用和携带比较方便,溶出和吸收速度较快。
口服液吸收了中药注射剂的工艺特点,是将汤剂进一步精制、浓缩、灌封、灭菌而得到的。
那么,对于茵栀黄颗粒来说,这两者由什么区别吗?
茵栀黄颗粒为中成药,主要成分有茵陈、栀子、黄芩苷及金银花等,其作用有:①抗病原微生物,具有较好的抑茵、杀茵作用,与青霉素合用,能加强青霉素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从而减少红细胞破坏;②抑制机体变态反应,减少红细胞溶血;③降低血清胆红素含量,减少肝损害;④促进胆汁分泌及排泄。
茵栀黄颗粒或者是口服液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作用。用于肝胆湿热所致的黄疸,症见面目悉黄、胸胁胀痛、恶心呕吐、小便黄赤;急、慢性肝炎见上述症候者。
二者都差不多吧,方子都是一样的,区别只在于做成液体或是颗粒,儿童的话,可以考虑服用口服液更好一点。
新生儿黄疸吃茵栀黄最多吃几天 什么是茵栀黄口服液
茵栀黄口服液是一种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中药制剂,能促进肠道中的胆红素排泄,降低体内胆红素浓度,临床上可用来治疗新生儿黄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