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肿瘤、肉瘤有何区别
癌肿瘤、肉瘤有何区别
癌、肿瘤、肉瘤三者之间,以肿瘤概念的内含最广,它是一种细胞异常增生性疾患,既包含有良性肿瘤,也包括恶性肿瘤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交界瘤。
癌的概念,目前已被人们错误地扩大化了,成为泛指一切恶性肿瘤的名词。实际上,癌仅是指来自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它包括有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移行上皮癌、腺上皮癌等。肉瘤并非是仅能生长于肉 中的肿瘤,它泛指来自间叶非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常见的有纤维肉瘤、骨肉瘤、横纹肌肉瘤、血管肉瘤、脂肪肉瘤等。
癌和肉瘤虽同属恶性肿瘤,但两者间存有明显的差异。除组织来源不同外,癌的发病率要远高于肉瘤(10倍以上),且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成人,而肉瘤则多见于青少年。癌的质地较硬,灰白色,较干燥,而肉瘤的质地很软,色灰红,湿润,呈鱼肉状。
组织学上,癌有癌巢,实质与间质之间分界清楚,而肉瘤细胞多呈弥漫状分布,实质与间质分界不清,间质内血管十分丰富。癌细胞间多无网状纤维,肉瘤细胞间多有网状纤维,所以肉瘤周围易形成包裹状。癌偏爱淋巴道转移,而肉瘤对血道转移是情有独钟。
子宫肌瘤肉瘤变发生率约多少左右
通常来说子宫肌瘤属于一种良性肿瘤,一般不会发生癌变,发生癌变时以肉瘤病变为主(肉瘤是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所以对于子宫肌瘤肉瘤病变的几率大概为0.3%-1.39%。
而在子宫肌瘤的肉瘤病变中,子宫平滑肌肉瘤是最为常见的子宫恶性肿瘤,占子宫恶性肿瘤的1.28%~2%。
女性子宫肉瘤大揭秘
临床表现
1.阴道异常出血:为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月经异常或绝经后阴道流血。占65.5%-78.2% 2.腹部包块:多见于子宫肌瘤肉瘤变者;包块迅速增大,若肉瘤向阴道内生长、常感阴道内有块物突出。子宫常增大,外形不规则,质地偏软。 3.腹痛:亦是较常见的症状。由于肌瘤迅速生长令患者腹部胀痛或隐痛。 4.阴道分泌物增多;可为浆液性、血性或白色,合并有感染时可为脓性、恶臭; 5.若肿瘤较大,可压迫膀胱或直肠出现刺激症状,压迫静脉可出现下肢浮肿; 6.晚期患者可有消瘦、贫血、发热、全身衰竭、盆腔包块浸润盆壁,固定不能活动
诊断依据
1.子宫肉瘤无特异的症状和体征,临床表现与其他生殖道肿瘤有许多类似之处,且发病率低,易被忽视,欲提高术前诊断率,必须予以重视; 2.绝经期前后或幼女不规则阴道流血伴子宫增大者; 3.子宫肌瘤迅速增大,尤其是绝经后子宫肌瘤患者,应考虑有肉瘤变的可能; 4.既往曾接受过放射治疗的患者,子宫突然增大,伴异常阴道流血; 5.宫颈赘生物、诊刮,或子宫切除标本经病理证实,(但诊刮阴性者不能排除)。
治疗原则
1.手术治疗为主; 2.放射治疗:子宫肉瘤对放疗敏感度较低,但对较晚期患者术前放疗可提高切除率,术后放疗对预防局部复发有一定作用; 3.化学治疗。
癌、肿瘤、肉瘤有何区别
癌、肿瘤、肉瘤三者之间,以肿瘤概念的内容最广,它是一种细胞异常增生性疾患,既包含有良性肿瘤,也包括恶性肿瘤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交界瘤。
癌的概念,目前已被人们错误地扩大化了,成为泛指一切恶性肿瘤的名词。实际上,癌仅是指来自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它包括有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移行上皮癌、腺上皮癌等。肉瘤并非是仅能生长于肉 中的肿瘤,它泛指来自间叶非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常见的有纤维肉瘤、骨肉瘤、横纹肌肉瘤、血管肉瘤、脂肪肉瘤等。癌和肉瘤虽同属恶性肿瘤,但两者间存有明显的差异。
除组织来源不同外,癌的发病率要远高于肉瘤(10倍以上),且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成人,而肉瘤则多见于青少年。癌的质地较硬,灰白色,较干燥,而肉瘤的质地很软,色灰红,湿润,呈鱼肉状。组织学上,癌有癌巢,实质与间质之间分界清楚,而肉瘤细胞多呈弥漫状分布,实质与间质分界不清,间质内血管十分丰富。癌细胞间多无网状纤维,肉瘤细胞间多有网状纤维,所以肉瘤周围易形成包裹状。癌偏爱淋巴道转移,而肉瘤对血道转移是情有独钟。
癌症和肿瘤是一回事吗
人们常常把肿瘤与癌症混为一谈,认为肿瘤就是癌症,癌症就是肿瘤,其实两者有根本的不同。其实,从专业角度来看,癌症只是恶性肿瘤的一种,“恶性肿瘤”≠“癌症”。
肿瘤≠癌症,癌症只是肿瘤中的一分类
肿瘤包括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后者则是我们常说的"癌症"。医学上将癌症分为两种: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称为"癌";来源于间叶组织(肌肉、血液骨骼、结缔组织)的恶性肿瘤称为"肉瘤"。因此,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不能混为一谈。
良性肿瘤:一般生长缓慢,呈膨胀性生长,周围有包膜,只压迫不浸润周围组织,肿块用手触摸可浮动,质地相对较软,与正常组织界线清楚,手术容易切除,不复发、不转移,局部也不发生坏死和出血。病理学检查,细胞结构与正常细胞相似,无核分裂象,对人的生命无影响。如:脂肪瘤、纤维瘤、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
恶性肿瘤:生长迅速,侵犯周围组织,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界线,质地较硬,无包膜,除体积较大外,还常向周围蔓延、扩散,有强大的破坏性和杀伤力。晚期常固定于某一器官组织上,出现坏死、溃疡及出血,并难于止血及愈合,手术不易切除,术后容易复发。而且癌细胞早期就可沿血管、淋巴管转移到其他部位。
病理学检测,除了体积增大阻塞或压迫周围组织外,细胞完全失去正常生理功能,最后导致人的死亡。如:肺癌、鼻咽癌、食管癌、肾癌等。
良性肿瘤虽不影响生命,术后不会复发,但少数良性肿瘤在一定条件下,会逐渐转变为恶性肿瘤,因此应及早治疗。
“癌”与“肉瘤”是恶性肿瘤的两“儿子”
恶性肿瘤共有1000多种,共分两大类,即癌与肉瘤。命名原则是根据发生部位和组织来源,在其名称后面加上“癌”字或“肉瘤”字样的均为恶性肿瘤。因此,恶性肿瘤也不都叫“癌”。
癌与肉瘤的区分在临床上有很大的意义。癌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淋巴系转移常见;而肉瘤则多发于年轻人,多见血行转移。
具体来说,上皮组织包括被覆上皮和腺上皮,具有保护、吸收、分泌和排泄功能。其中,被覆上皮指那些覆盖于身体表面和衬贴在有腔器官腔面的细胞,如皮肤、消化管、呼吸系统及泌尿系统的上皮等;腺上皮则主要行使分泌功能,常见的如肝脏、胰腺、甲状腺、肾上腺等等。在“癌”里按上皮类型的不同,又分为鳞状细胞癌、腺癌、移行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等。比如食管癌多为鳞状细胞癌;胃癌多为腺癌;膀胱癌多为移行细胞癌等。
间叶组织包括纤维、脂肪、平滑肌、横纹肌、软骨、骨、血管、淋巴管和淋巴造血组织等,所以肉瘤可分为纤维肉瘤、脂肪肉瘤、骨肉瘤、淋巴肉瘤等等。
此外,恶性肿瘤来源于胚胎组织的,称之为“母细胞瘤”,如肾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视网膜母细胞瘤等。还有一些恶性肿瘤沿用传统习惯命名,如白血病、霍奇金氏病、黑色素瘤等等。由此可见,很多疾病的诊断名称里虽没有“癌”字,却也可能是恶性肿瘤,需要及早做特殊治疗,不能认为报告书里没有“癌”字,就认为相安无事,而掉以轻心。
肿瘤怎么治疗
治疗肿瘤有手术、放射线、抗癌药物、免疫及中医治疗等多种方法,应根据肿瘤性质、发展程度和周身状态加以选择。目前普遍认为恶性肿瘤应以综合治疗效果最佳。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治疗恶性肿瘤最重要的手段,尤对早、中期恶性肿瘤应列为首选方法,某些早期肿瘤经手术切除,可完全治愈、长期存活。常用手术种类:
1.根治性手术适于早、中期癌肿。手术切除范围包括癌肿所在器官大部分或全部,并连同一部分周围组织或区域淋巴结的一次性整块切除。
2.姑息性手术对较晚期的癌肿,病变广泛或有远处转移而不能根治切除者,采取旷置或肿瘤部分切除的手术,以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
无论根治性或姑息性切除术,均应考虑手术创伤对全身或肿瘤发展的影响,重视适应证选择,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
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放疗)利用射线对组织细胞中DNA促使变化,染色体畸变或断裂,液体电离产生化学自由基,终于会引起细胞或其子代失去活力达到破裂或抑制肿瘤生长。射线对正常组织细胞有损害作用,尤其光辐射量增大时容易损害造血器官和血管组织,引起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皮肤粘膜改变,胃肠反应等。
化学治疗
化学治疗(化疗)又称抗癌药治疗。主要适用于中、晚期癌肿的综合治疗。临床上对绒毛膜上皮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等化疗效果较好;对其他恶性肿瘤,化疗可辅助手术或放疗。纤维肉瘤、脂肪肉瘤等化疗不敏感。
脑瘤的原因有哪些
1、先天因素:
胚胎发育过程中原始细胞或组织异位残留于颅腔内,在一定条件下又具备分化与增殖功能,可发展成为颅内先天性肿瘤。此类肿瘤生长缓慢,多属良性,常见有颅咽管瘤、脂肪瘤及胶样囊肿等。
2、遗传因素:
在一些脑瘤的发病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体基因缺陷或突变可形成颅内肿瘤。多发性神经纤维瘤是典型的遗传性神经系统肿瘤,约半数患者有家族病史。
3、物理因素:
一些脑部创伤或者射线照射的刺激等有造成脑瘤的可能,也是容易引起脑瘤的病因。
4、化学因素:
诱发的肿瘤可为胶质细胞瘤、脑膜瘤、肉瘤、松果体瘤和垂体腺瘤等。
5、多瘤病毒、生物学因素:
常见的致瘤病毒有腺病毒、肉瘤病毒、猴空泡病毒、脱氧核糖核酸病毒和核糖核酸病毒等。这些病毒可诱发脑膜瘤、肉瘤、室管膜瘤、脉络丛乳头状瘤、髓母细胞瘤、星形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松果体瘤等。
肉瘤皮肤转移症状有哪些
肉瘤皮肤转移临床表现:
皮肤转移性肉瘤发生于头部、躯干和四肢,为坚实性皮肤色或红-紫色结节,可形成溃疡和(或)疼痛。
根据临床表现,皮损特点,组织病理特征性即可诊断。需注意以下几点:
1、临床上短期(6~12个月)出现迅速增长的肿瘤结节,分布在原发肿瘤手术区域附近或相应淋巴引流区域的皮肤,且其组织病理形态与原发肿瘤有相似性,特别是具有多发性或多灶性瘤灶特征时,更应考虑为皮肤转移性癌肿。
2、皮肤或皮下脂肪血管或淋巴管内找到瘤栓,癌肿分布构型呈底宽上窄梯形式,一般不与表皮相连,瘤细胞周围极少有炎性细胞浸润,无汗腺导管角质护膜分化等,常属转移性皮肤肿瘤的特征。
3、借助免疫组化标记有助于区别。例如,原发于汗腺来源肿瘤GCDFP-15阳性,而前列腺及甲状腺转移到皮肤的肿瘤分别为PSA及TG阳性。此外,在脐腹的转移性皮肤结节必须除外子宫内膜异位或种植性结节,还应与卵黄囊或脐尿管胚胎残留作区别。
肉瘤皮肤转移相关检查:
组织病理:皮肤转移性平滑肌肉瘤为由梭形细胞束构成的结节,界限清楚或呈浸润性,位于真皮或皮下组织;肿瘤细胞胞浆嗜酸性,有不同程度的非典型性。皮肤转移性横纹肌肉瘤。通常为分化不良的肿瘤,具有大而胞浆嗜酸性的非典型性细胞和多核巨细胞或具有少量胞浆小而染色深的细胞。仅有些肿瘤具有长带形嗜酸细胞,可以识别为具有胞浆横纹的成横纹肌细胞。皮肤转移性纤维肉瘤由梭形细胞束排列成鲱鱼骨状,多形性细胞和巨细胞很少。分化较好的肿瘤具有较多的梭形细胞和胶原纤维,而分化不良的肿瘤有间变细胞和核分裂象。恶性纤维性组织细胞瘤有数个亚型包括编席状多形性,黄色瘤性,炎症性,黏液样,血管瘤样和巨细胞型。软骨细胞肉瘤未分化的圆形到梭形细胞构成,黏液样基质中可见恶性软骨或成软骨细胞。骨源性肉瘤由恶性骨样和骨细胞和梭形细胞以不同比例混合形成,类似纤维肉瘤或恶性纤维性组织细胞瘤。Ewing肉瘤的特征为由大小形状一致的小圆形或卵圆形细胞形成的小叶构成,小叶周围呈纤维化。上皮样肉瘤由多角形、上皮样和梭形细胞构成,肿瘤细胞胞浆丰富,嗜酸性,胞核呈非典型性,围绕着坏死区成栅状排列。
而目前,肉瘤皮肤转移还没有更好的治疗方法,专家建议可采用第四大肿瘤生物治疗技术即cls细胞疗法进行联合治疗,不但可有效的恢复及加强其免疫抗肿瘤作用,而且还可以彻底消灭体内残留癌细胞,减少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提高治愈率。相信随着对肉瘤皮肤转移研究的深入,诊断水平的不断进步,治疗手段的不断发展,肉瘤皮肤转移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急性肾癌的分类有哪些
肾癌的分类1、来自肾实质的肿瘤,有肾腺瘤和肾癌(又称肾细胞癌);
肾癌的分类2、来自肾盂上皮的肿瘤,有移行乳头状瘤、移行细胞癌、鳞形细胞癌和腺癌;
肾癌的分类3、来自肾胚胎组织的肿瘤,有肾母细胞瘤(即wilms肿瘤)、胚胎癌和肉瘤;
肾癌的分类4、来自间叶组织的肿瘤,有纤维瘤、纤维肉瘤、脂肪瘤、脂肪肉瘤、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
肾癌的分类5、来自血管的肿瘤有血管瘤、淋巴瘤和错构瘤;
肾癌的分类6、来自神经组织的肿瘤有神经母细胞瘤、交感神经母细胞瘤;
肾癌的分类7、来自肾包膜的肿瘤,有纤维瘤、平滑肌瘤、脂肪瘤、混合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