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有何临床表现
胆囊息肉有何临床表现
1、胆囊息肉这种疾病大多数都是B超检查的时候发现的,没有什么明显症状。一些严重的胆囊息肉患者会出现右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表现。极个别的患者会患上阻塞性黄疽、无结石性胆囊炎、胆道出血,诱发胰腺炎等。做体格检查的时候会感觉自己的右上腹痛。
2、对于胆囊息肉的诊断主要依靠B超检查,但是B超检查是很难分清肿瘤还是非肿瘤性息肉,正确的诊断方法是常规超声加上彩色多普勒超声或声学血管造影检查,CT增强扫描,等到结果出来以后就会知道是否有肿瘤了。
3、恶性危险因素 鉴于少数胆囊息肉可能为早期胆囊癌或可发生癌变,因此对本病有以下情况视为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①直径超过1cm;②年龄超过50岁;③单发病变;④息肉逐渐增大;⑤合并胆囊结石等。
得了胆囊息肉严重吗
1、得了胆囊息肉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无症状”胆囊息肉病人会出现胆绞痛、急性胆囊炎发作。胆囊息肉嵌顿于胆囊颈,胆汁排出障碍,胆囊内压力升高,引起胆囊壁循环障碍、胆囊积脓、坏疽,甚至胆囊穿孔、腹膜炎。
2、得了胆囊息肉影响患者的消化功能。胆囊息肉患者有右上腹疼痛并向右肩及右后背部放射、腹胀、口苦、咽干、恶心、呕吐、厌油、消化不良等症状,对患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消化系统异常。
3、胆囊息肉有癌变的可能。国内资料报告20%~82。6%的胆囊癌合并有胆息肉,国外报告则高达54。3%~100%。足见,胆囊息肉与胆囊癌密切相关。
4、导致胆囊息肉患者的病死率增加。资料显示,部分胆囊息肉患者会同时合并内科疾患,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若急性发作,可使原有全并症加重,直接导致胆囊息肉病死率增加。
胆囊息肉和胆结石哪个严重 胆囊息肉的严重后果
1、胆囊息肉患者平时诉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急性胆囊息肉发作时,胆囊息肉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右上腹或上腹部疼痛,胆囊息肉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甚至发热等。还可能出现很多严重的并发症:胆囊壁霈死、穿孔、继发胆总管结石、急性胰腺炎等。
2、部分胆囊息肉患者,同时合并内科疾患,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若急性胆囊息肉发作,可使原有的症状加重,病死率增加。因此,这也是属于胆囊息肉的危害表现之一。
3、胆囊癌的发生与胆囊息肉有密切关系。根据息肉的不同表现和发病原因,临床上将胆囊息肉分为炎性息肉、胆固醇息肉和腺瘤样息肉三种类型。需要警惕的是腺瘤样息肉,与炎性息肉和胆固醇息肉相比较而言,腺瘤样息肉生长速度极快,腺瘤样息肉可在短短的半年之内,从直径0.6cm发展成1.2cm,这种生长速度极快的息肉很有可能发展成胆囊癌。
胆囊息肉对人体的危害
1、胆囊息肉患者最为明显的一个症状就是腹部饱胀,一些人吃了食物以后不太容易消化,还有一些患者的右上腹部会有疼痛感,出现恶心、呕吐、发热的症状。如果您不及时去医院治疗的话,就有可能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比如胆囊壁霈死、穿孔、继发胆总管结石。
2、部分胆囊息肉患者都是同时有冠心病、高血压和糖尿病这些并发症的,如果胆囊炎发作的话,会使得这些疾病的症状更加明显,死亡率增加。
3、胆囊癌的发生与胆囊息肉有密切关系。胆囊息肉的症状可通过吸收、分泌和蠕动等功能发挥浓缩、储存和排泄胆汁的作用。患者是非常难受的,腹部疼得是坐立不安。所以,这也是由于胆囊息肉的危害所致。
胆囊息肉合理治疗是关键
近年来,随着B超技术的进步和推广,胆囊息肉的检出率有了明显的提高。目前,胆囊息肉已成为肝胆外科门诊的常见病。但由于种种原因,临床上对胆囊息肉的治疗方法存在分歧,甚至有些混乱。有的认为,胆囊息肉只需进行药物治疗,有的认为该病必须进行手术治疗。事实上,这两种观点都不全面。
胆囊息肉是胆囊黏膜凸起性病变的总称,它包含着不同的病变类型。目前临床上将胆囊息肉分为两大类型:①真性肿瘤:例如,胆囊部位的腺瘤、腺癌、平滑肌瘤及脂肪瘤等。其中,胆囊腺瘤通常呈多发性,发生部位不固定,多数还长有蒂,容易癌变。对该类胆囊息肉应高度重视。②假性肿瘤:例如,胆囊部位的胆固醇性息肉和炎性息肉等。其中,胆固醇性息肉最为多见,约占所有胆囊假性肿瘤的53.7%~62%。胆囊胆固醇性息肉好发于胆囊颈部,一般不会发生癌变。该类胆囊息肉患者通常也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胆囊息肉有三大临床特点:一是该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多样化、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环境污染的加剧,胆囊息肉的发病率在逐年升高。二是该病的隐蔽性强。胆囊息肉患者多无症状。85%以上的该病患者都是在例行体检中发现病变的。而3毫米以下的胆囊息肉即使经做CT和磁共振检查也难以被发现,因此这类患者极易漏诊。三是真性肿瘤的癌变率高。胆囊息肉的致命之处在于其可突发癌变。据资料显示,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胆囊息肉的癌变率便逐年增高。而在胆囊息肉发生癌变的过程中,许多患者并没有不适的感觉,这也是胆囊息肉最可怕的一个方面。目前,做B超检查是诊断胆囊息肉病变的最佳手段。
一般来说,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直径小于10毫米的胆囊息肉患者,原则上不必进行手术治疗,可服用利胆药物进行治疗。但该类患者一定要解除思想顾虑,而且应每隔4~6个月复查一次,一旦发现息肉有增长的趋势,可适当地缩短复查的间期。当胆囊息肉患者符合以下条件时,可考虑进行手术治疗:①胆囊息肉的直径已大于或等于10毫米;②胆囊息肉呈广基(指息肉的底部宽)或单发,且直径已大于或等于8毫米;③经B超动态观察胆囊息肉体积的增长速度较快;④合并有胆囊结石;⑤合并有较重的慢性胆囊炎(其症状符合B超检查的结果)。
在临床上,治疗胆囊息肉的手术方式主要是胆囊切除。需要注意的是,怀疑胆囊息肉已发生恶变者不宜使用腹腔镜进行胆囊切除,而应采取直接开腹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这是因为,该类患者极有可能需通过实施扩大切除术(如部分肝脏切除或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切除等)进行治疗。
胆囊息肉是很要紧的吗
引起胆囊息肉的原因:
1、胆汁分泌过多。胆囊息肉的病因可能是因为胆汁分泌多,当胆囊过度浓缩胆汁的时候,胆囊就容易被胆汁腐蚀损坏,出现炎症,也就是胆囊炎,久而久之使得胆囊壁不能愈合,从而形成胆囊息肉。
2、饮食不规律。饮食与胆囊息肉的产生存在巨大的关系。
如何看待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胆囊息肉是突出于胆囊组织表面的不正常组织。息肉有大有小,可能只有一个,也可能是数个。息肉分两类,即非肿瘤性如胆固醇息肉、炎性息肉等;肿瘤性息肉样变如腺瘤、腺癌等。预防措施是要定期做b超动态观察;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如戒酒,少食烧烤、高脂肪及高热量食品。
生活要有规律,避免过于劳累等。胆囊息肉患者无论有症状与否,都应早发现早治疗。补充纤维素、维生素c、维生素b,和维生素e能减少胆囊癌发病的危险;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如糖尿病、慢性肝病等;治疗急性胆囊炎,避免其转为慢性。手术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即(1)单发,无蒂息肉;(2)息肉直径大于1厘米;(3)基底宽度;(4)50岁以上有症状的息肉;(5)胆囊壁增厚;(6)位于胆囊颈部的息肉样病变。
运动可以消除胆囊息肉吗
胆囊息肉运动是不能消除,只要胆囊息肉不超过1厘米可以定期复查,多喝水,注意饮食清淡就可以。B超检查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查胆囊息肉的方法,一般多发性息肉多为假性息肉,而单发性息肉真性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如果B超提示息肉有血液供应,则表明其为真性息肉,如果是广基的更要引起注意,如果息肉较大,也可行CT检查,对良恶性的鉴别有帮助。另外,真性息肉如果直径超过1cm,其恶变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应引起重视。
胆囊息肉严重吗
什么是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又称胆囊隆起样病变或胆囊肿瘤。胆囊息肉样病变是泛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状生长的所有亲切非结石性病变总称。大多数胆囊息肉的症状其他与慢性儿子胆囊炎相似主要同意表现为右上腹轻度周四不适伴有结石时可出现胆绞痛但也有相当数量的患者不动并无症状置疑只是德技在做多说健康体检时才被发现。一般认为胆囊息肉是胆囊癌的诱发因素。该病应以手术治疗为主,非手术治疗为辅。
胆囊息肉严重吗?
胆囊息肉的隐蔽性非常的强
胆囊息肉多无症状,85%以上的患者都是在例行体检中发现。在检查上,3-4mm以下的息肉在CT和核磁共振中难以发现或常常漏诊。无症状型胆囊息肉给人们造成的假象是不痛不痒、身无百病。随着影像学的发展,胆囊息肉病的发现率逐渐增高,而非专科医院的医生对此病认识不清或不认识,或不重视,从而造成了胆囊息肉在诊断和认知上的盲点和诊断治疗的真空带,形成了胆囊息肉宽阔的隐藏空间。
胆囊息肉的癌变率高
由于其隐蔽性强,患者发现的晚,使得胆囊息肉的致命杀伤力在于突发癌变。从上世纪80-90年代,因形成的胆囊息肉的性质不同,癌变率逐渐增高。而在癌变中或癌变后,许多胆囊息肉患者没有不适的感觉,不知不觉发展,不知不觉癌变,这也是胆囊息肉最可怕的特点。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胆囊息肉很有可能会癌变,所以还是非常严重的。
胆囊息肉严重吗?通过上述文章的介绍你对胆囊息肉有了了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而且胆囊息肉很有可能会癌变,所以还是非常严重的外科疾病。
胆囊息肉能自愈吗
胆囊息肉是不会自愈的。胆囊息肉有三大致命临床特点,并且,这三大特点往往容易被医生和患者忽视,希望非专科医院医生和广大患难能充分认识和重视这些特点,避免给予不正确的认识、作出不良的误导、不正确的治疗和受到致命的伤害。特点一:胆囊息肉的发病率逐渐增高;特点二:隐蔽攻击性强;特点三:癌变率高。一定要尽快去医院进行治疗。胆囊息肉病手术是彻底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并非所有胆囊息都需手术治疗。因其病变类型不同,大小不一,疾病转归亦不尽相同,因此其手术适应症各家掌握也不一致。一般息肉超过1厘米才考虑手术。
胆囊息肉多大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胆囊息肉有良性息肉和恶性息肉之分,一般多数为一种胆囊的良性病变,但是就算是良性的,如果息肉大的话还是要及时手术治疗的,一般对于胆囊息肉小于十毫米,又没有什么不适症状的,那么是可以先观察并进行口服药物治疗的,而对于大于十毫米的息肉,就需要及时采取手术治疗。
一般来说,胆囊息肉的手术指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息肉直径>12mm的。
(2)单发胆囊息肉样病变。
(3)胆囊息肉并发胆囊结石的。
(4)患者年龄大于 50岁 。
(5)多发性息肉且短期内息肉有明显增大,同时胆囊壁增厚的。
另外也有一些专家认为胆囊息肉手术适应证为:
(1)单发年龄大于50岁且直径大于10mm或合并有胆结石的,就要及时手术切除。
(2)有明症症状,经治疗后没有疗效并会影响到工作生活的,可以考虑手术。
(3)内科治疗后症状缓解或是没有症状的,可定期观察三个六个月,如发现有增大及时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