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火旺按摩哪个穴位调理
肝火旺按摩哪个穴位调理
什么是肝火?
肝火旺,中医称“肝火上升”,是属人体内脏气血调节出了问题,并不是很严重的疾病。中医用“火”来形容身体内的某些热性症状,上火的程度较“热气”还重。一般所说的上火,也就是人体阴阳失衡后出现的内热症。中医认为“火”的病理可分虚实两大类,常见的上火症状有心火和肝火两种。不严重时,会出现皮肤干裂,口舌生疮,心烦肺热等。因此,肝火上升不要吊以轻心,要及时调节营养,去火养肝。平时有人在与人争执时大发雷霆,所以也比作大动肝火,肝火旺。发脾气也伤肝的,因此,无论遇上什么事不要发火生气,以免伤肝。
穴位调理
肝火比较旺盛。中医认为,常进行穴位按摩,可达到护肝降火、保健养生的作用。肝火旺盛的人群平时可经常按摩以下三大养生穴位来疏通肝经、益气活血。
(1)足三里
位置:膝盖外侧凹陷处往下约4指宽处。
功效:疏肝益脾、清热化湿及镇静安神。
(2)三阴交
位置:脚踝的内侧往上大约4指宽之处。
功效:补肝健脾、滋阴通经及益气活血。
(3)大敦穴
位置:大脚趾的内侧、靠拢指甲底部处。
取穴方法: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大敦穴位于大拇趾(靠第二趾一侧)甲根边缘约二毫米处。
功效:疏通肝经、清肝明目及理气醒脑。
灭火妙招介绍
饮食
肝火旺的人,饮食上一定要避免高油、高盐、高脂、高糖这些食物(大鱼大肉、烧烤火锅等),以免火上浇油。
应该多吃点含“苦味”的食物,如苦瓜、苦菜、苦丁茶等,莲子也不错,这些能降火疏肝。
此外,青色入肝经,肝火旺可以多吃点青色的蔬菜水果,例如青瓜、菠菜、绿豆、猕猴桃。
生活习惯
多喝水:肝火旺的人体内毒素本就难以排出,血液也不畅,必须多喝水,水能促进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
少熬夜:工作学习再忙,晚上11点至凌晨3点都要尽量保证睡眠状态,根据人体节律来说,此时是肝脏自我修复的最佳时间。可以早起,但别熬夜。
多运动:运动能够提高心脏、肺、肝脏等多种器官的功能,促进身体排毒,因此多运动自然也是保养肝脏的良方。
按摩穴位:经常按摩或者轻轻敲打太冲穴、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每次坚持5分钟,清热降火、补肾益肝的效果很明显。
以上就是给肝脏灭火的小方法,肝火旺盛的朋友不妨一试。
肝火旺按摩哪些穴位呢?
肝火旺,中医称“肝火上升”,是属人体内脏气血调节出了问题,并不是很严重的疾病。中医用“火”来形容身体内的某些热性症状,上火的程度较“热气”还重。一般所说的上火,也就是人体阴阳失衡后出现的内热症。
中医认为“火”的病理可分虚实两大类,常见的上火症状有心火和肝火两种。不严重时,会出现皮肤干裂,口舌生疮,心烦肺热等。因此,肝火上升不要吊以轻心,要及时调节营养,去火养肝。平时有人在与人争执时大发雷霆,所以也比作大动肝火,肝火旺。发脾气也伤肝的,因此,无论遇上什么事不要发火生气,以免伤肝。
秋冬防治肝火旺 推拿3大养生穴位
穴位一、三阴交穴
位置:脚踝的内侧往上大约4指宽之处。
功效:补肝健脾,滋阴通经,益气活血。
穴位二、大敦穴
位置:大脚趾的内侧、靠拢指甲底部处。
功效:疏通肝经,清肝明目,理气醒脑。
穴位三、足三里穴
位置:膝盖外侧凹陷处往下约4指宽处。
功效:疏肝益脾,清热化湿,镇静安神。
按摩以上养生穴位的手法,皆以指腹按压,每次10至15下,可随时随地按摩,不受时间和地点约束。
肝火旺按摩哪里 肝火旺按摩的好处
中医按摩可以通过不同的手法,作用于特殊的经络和穴位,通过力量大小,施力方向等的不同,使郁积在体内的气机疏散,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清肝去火,疏肝理气的作用。
上火了用什么穴位可去火
1、按摩三阴交穴可去火
位置:脚踝的内侧往上大约4指宽之处。
功效:补肝健脾、滋阴通经及益气活血。
2、按摩足三里穴可去火
位置:膝盖外侧凹陷处往下约4指宽处。
功效:疏肝益脾、清热化湿及镇静安神。
3、按摩大敦穴可去火
位置:大脚趾的内侧、靠拢指甲底部处。
功效:疏通肝经、清肝明目及理气醒脑
4.按摩太冲穴可去火
太冲穴位于大足趾和第二个足趾之间的缝隙向上1.5厘米的凹陷处。由于它属于足厥阴肝经,因此按摩此穴对肝火旺盛带来的上火症状效果非常好。如果把手放在太冲穴上,稍用力就会感觉非常痛,说明肝火比较旺盛,那更要多按摩这个穴位。
按摩手法:在按摩太冲穴前,先用热水泡脚约10分钟,然后用大拇指从上向下推揉3分钟即可。
5、按摩内庭穴可去火
内庭穴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荥穴可以说是热症、上火的克星。如果你有口臭、便秘、咽喉肿痛、牙痛、腹胀、吐酸水等不适时,可以多按内庭穴。内庭穴是在第二足趾和第三足趾之间的缝隙交叉处,每天早晚用大拇指点揉100次即可。
肝火旺按摩三穴位
中医认为,人体有三大“去火穴”,常按摩这三大“去火穴”,可除燥去肝火。
内庭穴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荥穴可以说是热症、上火的克星。如果有口臭、便秘、咽喉肿痛、牙痛、腹胀、吐酸水等不适时,可以多按内庭穴。内庭穴是在第二脚趾和第三脚趾之间的缝隙交叉处,每天早晚用大拇指揉100次即可。
太冲穴位于大脚趾和第二个脚趾之间的缝隙向上1.5厘米的凹陷处。由于它属于足厥阴肝经,因此按摩此穴对肝火旺盛带来的上火症状效果非常好。如果把手放在太冲穴上,稍用力就会感觉非常痛,说明肝火比较旺盛,那更要多按摩这个穴位。在按摩太冲穴前,先用热水泡脚约10分钟,然后用大拇指从下向上推揉3分钟即可。
合谷穴最好找了,我们平常说的虎口。合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并且中医讲“肺与大肠相表里”。如果你有牙疼、耳鸣、眼睛红肿、鼻出血、头痛、咽喉肿痛、便秘、发热、口干等症状,就可以按合谷穴来消消火。由于这个穴位按摩起来也比较方便,因此没有固定的次数,有空的时候按一按合谷穴就可以。
肝火旺按摩什么穴位
肝火旺按摩什么穴
合谷穴
合谷穴最好找了,我们平常说的虎口。合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并且中医讲“肺与大肠相表里”。如果你有牙疼、耳鸣、眼睛红肿、鼻出血、头痛、咽喉肿痛、便秘、发热、口干等症状,就可以按合谷穴来消消火。
按摩手法:由于这个穴位按摩起来也比较方便,因此没有固定的次数,有空的时候按一按合谷穴就可以。
内庭穴
内庭穴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荥穴可以说是热症、上火的克星。如果有口臭、便秘、咽喉肿痛、牙痛、腹胀、吐酸水等不适时,可以多按内庭穴。
按摩手法:内庭穴是在第二脚趾和第三脚趾之间的缝隙交叉处,每天早晚用大拇指揉100次即可。
太冲穴
太冲穴位于大脚趾和第二个脚趾之间的缝隙向上1.5厘米的凹陷处。由于它属于足厥阴肝经,因此按摩此穴对肝火旺盛带来的上火症状效果非常好。如果把手放在太冲穴上,稍用力就会感觉非常痛,说明肝火比较旺盛,那更要多按摩这个穴位。
按摩手法:在按摩太冲穴前,先用热水泡脚约10分钟,然后用大拇指从下向上推揉3分钟即可。
肝火旺如何调理
生理性肝火旺情况:情绪烦躁、长时间的心情郁闷、心情压抑、心情积郁所致。生活没有规律、经常熬夜、生活起居没有固有的生物钟。
病理性的肝火旺:些疾病,如乙肝、糖尿病患者、风热感冒等,如果是乙肝女性出现肝火旺现象,则更加要注意平常的乙肝保健了,多关爱我们的肝脏。
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要熬夜,不要过度的劳累。绝对的禁酒,也不要吸烟,长期吸烟饮酒同样会引起肝火旺;适当的去户外进行运动;还要保持好的心情,不要暴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文中小编为大家介绍了3个治疗肝火旺的穴位,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你发现自己经常口干舌燥,还容易口臭,那么就有可能是肝火太旺,这个时候多多按摩文中的3个穴位,就可以达到降肝火的作用哦。
疏肝解郁的穴位有哪些
一、脸色发黄,按揉行间穴
行间穴是肝经上的一个穴位,位于足背侧,在拇趾和第二趾之间的位置,是刺激肝经的穴位,能帮助打通肝经。按摩行间穴对于疏肝理气,调畅气机很有帮助,比较适合肝郁气滞或肝火旺的人。脸色发黄的女性经常按摩这个穴位,有助于改善皮肤状况。对于肝病患者来说,按摩行间穴虽然不能根治肝病,却能疏通肝经,调畅气血,改善肝功能,对于缓解病情具有很好的作用。
二、肝火旺,想发怒,赶紧按按太冲穴
在人体足厥阴肝经上,太冲穴为重要穴位之一,是肝经的原穴。人生气之时,肝也会受到影响,太冲这个肝经的原穴便会显现出一些信号,表现为有温度或色泽发生变化、压痛感,对外界更为敏感,甚至其软组织的张力发生异常。气走肝经,而原穴太冲往往调控着该经的总体气血,起到控制情绪的作用。
三、经常按揉足三里,疏肝理气效果好
自古以来,足三里穴就被医家认为是养生大穴,为强壮及保健的要穴。足三里穴之所以名为“三里”,是因为它有“ 理上、理中、理下” 的作用。当肚腹部位有不适时, 不同的部位按揉足三里穴的方法不同。如果是胃部不适, 可按住足三里穴向上方使劲,这就是所谓的“理上”;如果腹部正中不适,则要往内按,这是“理中”;如果小腹不适则要向下使劲,就是“理下”。
心火旺按摩哪个穴位呢
心火旺按摩哪个穴位呢
预防和祛除心火,不管什么原因引起的,不管是不是在夏季,首先想到利用大陵、劳宫、外关、行间这几个穴位解决。心火偏重的人、容易上火的人,平日里要多按摩这几个穴位,不要拘泥于时间和形式。
大陵是心包经的原穴和输穴,有很强的清心泻火功效;行间属于足厥阴肝经,能够祛肝经之火,所以有清热泻火的
功效;外关属于手少阳三焦经,祛除了三焦之火,人的焦虑、烦躁、紧张等便会随之消失,身体就感到通畅了。
这里要特别介绍一下劳宫,它属于手厥阴心包经。中医将心脏外表包裹的一层薄膜看成一个脏器,称为心包。心包保护着心,有“代心受邪”的作用,心经上的实邪和火热,都交给心包经去疏泄。劳宫是心包经上的大穴,所以泻心火必选劳宫。
上面就是对心火旺按摩哪个穴位呢的介绍,通过了解以后我们就能更好地对身体进行调理,另外容易出现上火的朋友平时饮食上一定要多吃青菜和水果,同时也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和愉快的心情,切记不能盲目的服用药物。
肝火旺盛怎么按摩调理
按摩养肝可以取以下穴位:
肝俞穴
位置:肝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肝的背俞穴,是肝之元气在身体背部汇聚而成的水湿风气,由此外输膀胱经,具有散发肝脏之热的功效,可补肝阴,养肝柔肝,现代医学主要可用于治疗急慢性肝炎、胆囊炎、夜盲症、近视等。
按摩:采取俯卧姿势,双手大拇指的指腹分别按压在脊柱两侧的肝俞穴,由轻到重的做旋转式按摩10秒再放开,重复按摩约5分钟,至局部有微微酸胀感为宜,注意手法柔和。
大敦穴
位置:大敦穴在脚大拇指,靠第二趾一侧,取位时,可以采用坐次或是仰卧姿势。
功效:肝经温热水液由大敦穴输送于体表,本穴具有调理肝肾、熄风开窍、安神定痫、理血之功效,当出现焦躁之类的不良情绪时,按压本穴可有效缓解。
按摩:按压本穴7-8秒,再慢慢吐气,每天晚上睡觉前按摩,重复10次左右,早起后也要按摩数次。
行间穴
位置:行间穴在足背侧,当第一、二趾间,通俗些说在大脚趾与二脚趾之间的红白肉交际处。
功效:本穴是肝经气血物质运行的道路,小部位水湿吸热胀散而上行,此部分气血表现出火的炎上特特征,因此属火,如果肝火太旺,按摩本穴可以清热泻火,本穴可用于治疗宿醉不适、眼部疾病、肝脏疾病、肝经风热所致诸证等。
按摩:按压行间穴5秒钟,至感到局部有酸胀感,休息5秒后再按压,重复约20次。
太冲穴
位置:太冲穴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与行间穴相距较近。
功效:太冲是肝经的原穴,调控着肝经的总体气血,是肝经之原动力,肝脏所表现的个性和功能都可以从太冲穴找到形质,如在人生气时,肝也受到影响,此时按压太冲,往往就会有压痛感。本穴现代常用于治疗脑血管病、高血压、青光眼、月经不调、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等症。
按摩:手拇指指腹按压太冲穴,沿骨缝的间隙按压并前后滑动,做20次,再用同样的手法按摩另外一侧。
肝火旺胃火大怎么调理 穴位疗法
位置:位于足部,第二脚趾和第三脚趾之间的缝隙交叉处。
手法:每天早晚可用大拇指点揉100次左右;由于内庭穴比较隐蔽,也可以拿一个钝头的小木棒来按摩,使穴位刺激更充分。
功效:内庭穴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而“荥主身热”,是热症、上火的克星。按摩此处有去胃火、化积滞的作用,肝火旺胃火旺时可以常按一按。
位置:在足部大脚趾和第二脚趾之间的缝隙向上约1.5厘米的凹陷处。
手法:可用大拇指的指腹按揉一侧太冲穴,3分钟左右后换另一侧,两侧交替按摩10~15分钟左右。每天操作前可以泡泡脚,按揉时要用一点力度,以产生轻微的酸胀或胀痛感为宜。
功效:太冲穴它属于足厥阴肝经,因此,对灭肝火效果良好,肝火胃火旺时经常按摩能舒肝理气、通调三焦气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