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骨定位和主治 束骨穴主治疾病
束骨定位和主治 束骨穴主治疾病
束骨属足太阳膀胱经俞穴,按“俞主体重节痛”之理,故对疼痛症有良好的止痛作用,正如《灵枢·杂病篇》云:“项强不能俯仰者取之足太阳”即为本穴,善治项强不能前后运动。五行属木,木能生火,以阳化阴,针之尚有祛风散寒,发汗解表作用,用于治疗头痛,目眩,恶寒发热,目赤肿痛,疔疮,痈肿,肠澼,泄泻,腰背疼痛,落枕,项强,耳聋诸症。
束骨的简单找法 束骨的功效与作用
1、按摩束骨穴位的作用:疏经活络,散风清热,清利头目。
2、按摩束骨穴的功效:益气壮阳、输布水湿;疏经活络,散风清热,清利头目。
三伏贴贴哪里 三伏贴贴在什么位置
肺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此穴主治疾病为:肺经及呼吸道疾病,如肺炎、支气管炎等。儿童可选用此穴。
大椎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此穴主治疾病为:咳嗽、五劳虚损、中暑等,益气壮阳
膻中穴位于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此穴主治疾病为:胸部疼痛、腹部疼痛、咳嗽、咳喘病等。儿童可选用此穴。
天突穴位于颈部,前正中线上,两锁骨中间,胸骨上窝中央。此穴主治疾病为:咳嗽、咽喉炎、扁桃体炎等。
膏肓穴位于人体的背部,第四胸椎棘突下,左右四指宽处,肩胛骨内侧,一压即疼。此穴主治疾病为:咳嗽,气喘,肺痨等。
华盖定位和主治 华盖穴主治疾病
类属:任脉。
功效:止咳平喘,理气解郁。
主治病证:
1、肺气不宣之咳嗽,气喘诸病证。
2、气滞血瘀之胸痛,胁肋痛诸症。
3、其他:胸膜炎,喉痹,咽肿,扁桃体炎,甲状腺亢进。
束骨的简单找法
束骨穴的位置,位于人体的足外侧,足小趾本节(第5跖趾关节)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束骨准确位置 束骨穴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小趾展肌-小趾对跖肌腱-小趾短屈肌。浅层布有足背外侧皮神经,足背静脉弓的属支,深层有趾足底固有神经和趾底固有动,静脉。
悬钟的定位和主治 悬钟穴主治疾病
悬钟穴位八会穴之髓会,此穴与髓有着密切关系,故称髓会绝骨。而脑为髓海,故凡脑部的病皆可酌情取用悬钟穴。该穴具有改善脑血管循环,活化脑细胞,增强记忆力的作用,可疏通经络,行气活血,主治脑血管病,颈项强痛,胸胁胀痛,下肢痿痹,坐骨神经痛,高血压,高血脂症,颈椎病,落枕等症。
束骨的意思是什么 束骨的治疗用法
1、治法原则:寒则点刺出血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2、针刺方法:束骨穴,直刺0.3—0.5寸。
3、艾灸方法:束骨穴,艾条灸5—10分钟;艾柱灸3—5壮。
腹结的定位与主治 腹结穴主治疾病
类属:足太阴脾经。
功效:健脾和胃,理气止痛,宣通降逆。
主治病症:
1.脾胃气滞,寒邪入侵,脾胃虚弱之胃痛,腹痛,腹胀,便秘,泄泻,疝气诸症。
2.蛔虫症,支气管炎,脚气,肋间神经痛等症。
三间穴主治疾病
1牙痛、扁桃腺炎、急性结膜炎、青光眼。
2肠鸣下痢、口干气喘、热病、三叉神经痛、便秘、咽喉肿痛、身热胸闷等。
1配角孙穴:治三叉神经痛。
2配肩髎穴、肩髃穴:治肩周炎。
3配攒竹穴:治视物昏盲、视物不清晰。
青光眼是一类常见的致盲性眼病。在临床上,青光眼通常以眼内压增高、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缩小为特征。
白领们大多长时间在办公室中久坐,缺乏适量运动。
再加上激烈的社会竞争,使得大多数人都脑力劳动过度,精神紧张,久而久之,就容易患上便秘。
只要掐按三间穴,就能预防便秘。
缓解治疗发热、目痛、牙痛、咽喉肿痛、唇焦口干、气喘、腹部疼痛、消化不良、手部肿痛等
按摩三间穴的功效:利咽、泄热止痛
三间穴位配伍:三间穴配攒竹穴缓解治疗圆翳内障、青盲、云雾移睛、视物昏渺等
针刺三间穴的方法:三间穴直刺0.5-0.8寸,局部麻胀,或向手背放散
艾灸三间穴的方法:三间穴艾条灸5-10分钟,三间穴艾炷灸3壮。
按摩三间穴按摩方法:用是指指腹按压三间穴,注意按压时力度要适中,每次按摩5分钟,每日2次。
束骨定位和主治 束骨定位
科学定位:在足外侧,第5趾跖关节的近端,赤白肉际的位置。
快速取穴法:侧坐位,在足小趾与足掌所构成的关节(第5趾跖关节)后方掌背交界处(赤白肉际)可触及一凹陷,按压有酸胀感。
束骨的准确位置图
精确定位:在足外侧, 足小趾本节(第5跖趾关节)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简易取穴:顺着小趾向上摸,摸至小趾足部相连接的关节,即第五趾跖关节,在其后方皮肤颜色深浅交接处,即为束骨穴。
悬厘如何找 悬厘的配伍功效
悬厘穴配束骨穴:治癫痫;
悬厘穴配鸠尾穴:治热病、偏头痛、引目外眦。
公孙在人体的哪个位置 公孙的功效与作用
公孙穴的功效:健脾益胃、通调冲脉、消除痞疾。
1.配束骨穴、八风穴,有通经活络的作用,主治足趾麻痛;
2.配支沟穴、章门穴、阳陵泉穴,主要治疗胁肋下痛;
3.配丰隆穴、膻中穴、中魁穴,有健脾化痰的作用,主要治呕吐、眩晕;
4.配足三里穴、滑肉门穴、太白穴,治胃痛;
5.配合谷穴、内关穴,针刺得气,用电针治疗仪分别连接于双侧同名穴,每次20分钟,10-20天为一疗程,治原发性低血压。配滑肉门穴、三阴交穴、肾俞穴、命门穴,治月经不调;
6.配解溪穴、中脘穴、足三里穴,有健脾化食,和中消积的作用,主要治胃脘胀痛;
7.配滑肉门穴、三阴交穴、肾俞穴、命门穴,治月经不调;
8.配中脘穴、足三里穴主治胃脘胀痛;公孙穴配丰隆穴、膻中穴主治呕吐、眩晕;
9.配合天枢穴、梁丘穴、丰隆穴,针刺得气,平补平泻,天枢加电针,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2次为一疗程,治疗单纯性肥胖;
10.公孙穴配中脘穴、内关穴治胃酸过多、胃痛。
三伏贴贴在什么位置
1、肺俞穴
肺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此穴主治疾病为:肺经及呼吸道疾病,如肺炎、支气管炎等。儿童可选用此穴。
2、大椎穴
大椎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此穴主治疾病为:咳嗽、五劳虚损、中暑等,益气壮阳。
3、膻中穴
膻中穴位于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此穴主治疾病为:胸部疼痛、腹部疼痛、咳嗽、咳喘病等。儿童可选用此穴。
4、天突穴
天突穴位于颈部,前正中线上,两锁骨中间,胸骨上窝中央。此穴主治疾病为:咳嗽、咽喉炎、扁桃体炎等。
5、膏肓穴
膏肓穴位于人体的背部,第四胸椎棘突下,左右四指宽处,肩胛骨内侧,一压即疼。此穴主治疾病为:咳嗽,气喘,肺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