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大肠息肉恶变的原因是什么

大肠息肉恶变的原因是什么

直肠息肉是直肠良性肿瘤的一种是直肠内有粘膜覆盖的肿物,呈小的结节状粘膜隆起或为大的带蒂的肿物,一般为单个少数为多个,若很多息肉聚集直肠或累及结肠者谓之息肉病。息肉源于炎症的称炎性息肉;粘膜呈增生性改变的无蒂结节称增生性息肉;由肠上皮生长的有腺瘤性息肉绒毛乳头状腺瘤息肉,此类息肉容易恶变。

(1)饮食因素饮食因素与直肠息肉的形成有一定关系,特别是细菌和胆酸相互作用,可能是腺瘤性息肉形成的基础。

(2)遗传因素一般认为,息肉形成与基因突变和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从目前研究情况表明,突变基因可以由父母遗传给后代子女,在遗传机会上男女是均等的,没有性别的差异。

(3)炎症刺激直肠粘膜长期被炎症刺激;可引起肠粘膜的息肉生成,这是由于肠粘膜的炎症充血水肿,糜烂溃疡愈合之后,导致疤痕逐渐收缩,形成息肉状,又由于慢性炎症刺激,致腺体阻塞,粘液储留而发病。

大便出血一定是痔疮吗

1、要弄清便血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不同疾病的便血有其各自的发病特点。内痔、肛裂常在大便后出血;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结肠憩室、阿米巴痢疾、结肠息肉病等常呈反复、间歇性少量便血;中晚期结肠直肠恶变可为持续性少量便血。上述病变的便血一般起病均较缓慢,持续时间较长。急性细菌性痢疾、出血性坏死性结肠炎、肠套叠等便血起病均较急。

2、要分清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成年人便血多是内痔、肛裂、炎性肠病等,内痔出血男性多见,肛裂出血则多见于年轻妇女和便秘患者。儿童便血多为直肠息肉、肠套叠。家族性息肉病多于青春期发病,多为粘液血便。中老年便血则要排除结直肠恶变及结肠憩室的可能。

3、要分清便血性状、出血方式、颜色和出血量:病变部位不同、病种不同,导致的便血情况也不同,临床一定要仔细询问、分析患者主诉的病史,对每一个环节都要加以重视,以便快速、准确判断病变原因及部位,使检查更有针对性。如内痔出血呈点滴状或喷射状;肛裂则是血附于粪便表面或手纸染血,出血量少,如出血较多,血液在肠腔内贮留,排出时可呈黑色、暗红色或有血块;血便相混则多见于上位结肠;血色多暗红,粘液血便、脓血便常提示大肠有炎症,多见于溃疡性结肠炎、痢疾、大肠息肉、阿米巴肠病等,亦可见于结肠恶变;上消化道出血一般为柏油样黑便,但当出血量多,在1000ml以上,排出较快,4小时左右排出时,则呈暗红色,甚至为较鲜红的血便。少量便血一般来源于肛门及直肠、乙状结肠疾病,如内痔、肛裂、息肉、恶变等;大量便血多见于上消化道大出血、急性出血性坏死性结肠炎、大肠血管瘤、结肠血管扩张症以及痔术后继发性大出血等。

4、要注意便血伴发症状:便血的伴发症状对其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如痢疾、直肠炎症、直肠恶变等便血常伴有肛门下坠、里急后重;内痔、息肉便血则无肛门疼痛;肛裂则伴有肛门疼痛及便秘;肛门直肠损伤造成的便血在近期有注射或手术病史;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常伴腹泻、左下腹隐痛;出血性坏死性结肠炎、肠套叠伴有剧烈的腹痛;细菌性痢疾、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阿米巴肠病多起病急,伴有发热、腹痛。

大肠癌的产生与年龄有什么关系

肠癌的病因一般包括以下几点:

1、年龄:随着年龄的慢慢的增长,在生活中各种致病的因素对大肠黏膜刺激的时间也随之增长,大多数患者在50岁以后发病。这是肠癌的病因之一。

2、家族史:专家说在家族中有一个患上了大肠癌疾病,那么他的后辈患上这个疾病的几率是非常的高的。

3、结肠炎性疾病史:某些结肠疾病如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可能增加结直肠癌得发病机会。他们结肠癌得危险性是常人得30倍。这是肠癌得病因。

4、大肠息肉史:大部分结直肠癌是从小得癌前病变发展而来,它们被称为息肉。其中绒毛样腺瘤息肉更容易发展成癌,恶变得机会约为25%;管状腺瘤样息肉恶变率为1-5%。

5、基因背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及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等都是由于相应得基因发生突变导致得,这类病人不仅发病几率明显增加,并且发病年龄更小。这也是肠癌得病因。

肠癌有哪些易患人群

一、年龄:随着年龄的增加,各种致病因素对大肠黏膜刺激的时间也随之增长,大多数患者在50岁以后发病;

二、家族史:如果某人的一级家属,比如说父母,得过结直肠癌的,他在一生中患此病危险性比普通人群要高8倍。大约1/4的新发患者有结直肠癌的家族史;

三、结肠炎性疾病史:某些结肠疾病如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可能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病机会。他们结肠癌的危险性是常人的30倍;

四、大肠息肉史:大部分结直肠癌是从小的癌前病变发展而来,它们被称为息肉。其中绒毛样腺瘤息肉更容易发展成癌,恶变的机会约为25%;管状腺瘤样息肉恶变率为1-5%;

五、基因背景:家族性腺瘤肉病及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畅癌等都是由于相应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的,这类患者不仅发病几率明显增加,并且发病年龄更小。

结肠息肉会不会癌变

结肠息肉随是一种常见的肛肠良性疾病,但是由于其容易反复发作,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不少困扰。而且如果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结肠息肉还具有极高的癌变危险。因此,专家提醒,患有结肠息肉的患者,不仅要积极手术,而且还要注意患者的术后饮食生活习惯。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结肠息肉容易癌变呢?专家指出,结肠息肉的癌变率与息肉的组织类型、大小、数量等有关,一般需要看以下几种情况。

息肉的数量:单纯一个息肉癌变率低;而多发性息肉的癌变几率增加。

息肉的长相:那种体积较小且带蒂的非肿瘤性息肉,多数是息肉中的良民,一般不易发生恶变;如果体积较大、宽基广蒂的息肉,则极有恶变为癌的可能。

息肉的生长速度:良性息肉多生长十分缓慢,若是在短期内迅速长大,直径大于2厘米以上时,应警惕癌变。如结肠腺瘤性息肉是因结肠黏膜细胞增生过旺,癌变率可达42%-77%。

息肉的组织属性:单纯炎症性息肉恶变者较少,而腺瘤性息肉,特别是绒毛状腺瘤最容易恶变为结肠癌。

家族遗传史:有一种称为“家族性多发性大肠息肉病”,是指在同一家族的上下辈中可有好几个人患有结肠息肉,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是细胞内第 5号染色体的基因缺陷造成的。患有这种有遗传倾向家族的人中,如父母亲有一方有息肉病,其后代中50%的息肉会有恶变的风险性;若父母双方均有息肉病,后代患的息肉癌变风险可上升到75%。

专家提醒,患了结肠息肉需注意生活饮食调理。很多患有结肠癌的患者,早期都有过结肠息肉的病史,但是并没有引起重视。再加上现代人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习惯于“二高一低”即高脂肪、高蛋白、低膳食纤维的饮食结构,加上平常运动量太少,又不注意休息,自然癌变就出现了。因此,即使是健康的人群,最好也要注意饮食清淡,日常饮食要粗细搭配,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煎炸、熏烤以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有助于预防大肠息肉的发生。

肠癌的产生与年龄有什么关系

1、年龄:随着年龄的慢慢的增长,在生活中各种致病的因素对大肠黏膜刺激的时间也随之增长,大多数患者在50岁以后发病。这是肠癌的病因之一。

2、家族史:专家说在家族中有一个患上了大肠癌疾病,那么他的后辈患上这个疾病的几率是非常的高的。

3、结肠炎性疾病史:某些结肠疾病如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可能增加结直肠癌得发病机会。他们结肠癌得危险性是常人得30倍。这是肠癌得病因。

4、大肠息肉史:大部分结直肠癌是从小得癌前病变发展而来,它们被称为息肉。其中绒毛样腺瘤息肉更容易发展成癌,恶变得机会约为25%;管状腺瘤样息肉恶变率为1-5%。

5、基因背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及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等都是由于相应得基因发生突变导致得,这类病人不仅发病几率明显增加,并且发病年龄更小。这也是肠癌得病因。

息肉病变肿瘤判断

判断息肉是否会发生恶变主要看以下几个方面:一、息肉的长相:那种体积较小由带蒂的非肿瘤性息肉,多数与息肉中的良民,一般不易发生恶变;如果体积较大、宽基广蒂的息肉,则极有恶变为癌的可能。二、息肉的数量:单纯一个息肉癌变率低;而多发性息肉的癌变几率增加。三、是看息肉的组织属性:单纯炎症性息肉恶变者较少,而腺瘤性息肉,特别是绒毛状腺瘤最容易恶变为结肠癌。四、息肉的生长速度:良性息肉多生长十分缓慢,若是在短期内迅速长大,直径大于2厘米以上时,应警惕癌变。如结肠腺瘤性息肉是因结肠黏膜细胞增生过旺,癌变率可达42%-77%。五、是看家族遗传史:有一种称为“家族性多发性大肠息肉病”,是指在同一家族的上下辈中可有好几个人患有结肠息肉,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是细胞内第5号染色体的基因缺陷造成的。患有这种有遗传倾向家族的人中,如父母亲有一方有息肉病,其后代中50%的息肉会有恶变的风险性;若父母双方均有息肉病,后代患的息肉癌变风险可上升到75%。

易患大肠癌的人有哪些

人群一:年龄

随着年纪的不断增大,很多的疾病就随着出现了,尤其是五十岁以后的人群,就要警惕大厂家了。各种致病因素对大肠黏膜刺激的时间也随之增长,大多数患者在五十岁以后发病。

人群二:家族史

如果在您的家族中,曾近有患大肠癌的,那就要警惕。经过相关的调查发现,发现如果某人的一级家属,比如说父母,得过结直肠癌的,他在一生中患此病危险性比普通人群要高八倍。大约四分之一的新发患者有结直肠癌的家族史。

人群三:大肠息肉史

通过临床的一些调查发现,很多的大肠癌疾病患者发病,原因是从小的癌前病变发展导致的,它们被称为息肉。其中绒毛样腺瘤息肉更容易发展成癌,恶变的机会约为百分之二十五;管状腺瘤样息肉恶变率为百分之三。

人群四:基因背景

另外大肠癌疾病还有这比较明显的遗传性,通过相关的调查发现,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及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畅癌,这些都是由于相应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的,这类患者不仅发病几率明显增加,并且发病年龄更小。

易患大肠癌的高危人群

1)年龄:随着年龄的增加,各种致病因素对大肠黏膜刺激的时间也随之增长,大多数患者在50岁以后发病;

2)家族史:如果某人的一级家属,比如说父母,得过结直肠癌的,他在一生中患此病危险性比普通人群要高8倍。大约1/4的新发患者有结直肠癌的家族史;

3)结肠炎性疾病史:某些结肠疾病如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可能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病机会。他们结肠癌的危险性是常人的30倍;

4)大肠息肉史:大部分结直肠癌是从小的癌前病变发展而来,它们被称为息肉。其中绒毛样腺瘤息肉更容易发展成癌,恶变的机会约为25%;管状腺瘤样息肉恶变率为1-5%;

5)基因背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及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畅癌等都是由于相应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的,这类患者不仅发病几率明显增加,并且发病年龄更小。

肠癌的主要引起因素是什么

1)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加,各种致病因素对大肠黏膜刺激的时间也随之增长,大多数患者在50岁以后发病;

2) 家族史:如果某人的一级家属,比如说父母,得过结直肠癌的,他在一生中患此病危险性比普通人群要高8倍[如果您的某位直系家属(父母、兄弟姐妹或子女)不到50岁时患上大肠癌,或者在父系家族或母系家族中有两人及以上者患大肠癌,这时您就算是有大肠癌家族史]。大约1/4的新发患者有结直肠癌的家族史;

3) 结肠炎性疾病史:某些结肠疾病如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可能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病机会。他们结肠癌的危险性是常人的30倍;

4) 大肠息肉史:大部分结直肠癌是从小的癌前病变发展而来,它们被称为息肉。其中绒毛样腺瘤息肉更容易发展成癌,恶变的机会约为25%;管状腺瘤样息肉恶变率为1-5%;

5) 基因背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及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等都是由于相应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的,这类患者不仅发病几率明显增加,并且发病年龄更小。

相关推荐

治疗直肠息肉的偏方

直肠息肉肛肠科常见疾病,直肠息肉指发生在直肠粘膜上的新生物,一般因为粪便刺激形成的,会出现脱垂、便血等明显症状,下面看下治疗直肠息肉的偏方:方一【方药】党参、黄芪、赤芍、桃仁、白芍、莪术、黄药子、枳壳、甘草各9g,薏苡仁60g(先煎)。【适应症】右下腹包块,腹痛腹胀,大便次数多,头晕目眩,食欲不振,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苔薄,舌体小色淡,脉细弱。证属脾虚气弱,秽浊瘀血互结,凝滞于肠壁。【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方二【方药】乌梅、党参各15g,黄连5g,僵蚕10g,当归、赤芍、地榆各12g,牡蛎24g,甘

治疗直肠息肉的偏方

直肠息肉肛肠科常见疾病,直肠息肉指发生在直肠粘膜上的新生物,一般因为粪便刺激形成的,会出现脱垂、便血等明显症状,下面看下治疗直肠息肉的偏方: 方一 【方药】党参、黄芪、赤芍、桃仁、白芍、莪术、黄药子、枳壳、甘草各9g,薏苡仁60g(先煎)。 【适应症】右下腹包块,腹痛腹胀,大便次数多,头晕目眩,食欲不振,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苔薄,舌体小色淡,脉细弱。证属脾虚气弱,秽浊瘀血互结,凝滞于肠壁。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二 【方药】乌梅、党参各15g,黄连5g,僵蚕10g,当归、赤芍、地榆各12g,牡

肠癌什么引起的

环境因素:经研究证明,在各种环境因素中,以饮食因素最重要,结肠癌的发病率与食物中的高脂肪消耗量有正相关系。另外,结肠癌的病因可能与微量元素缺乏、生活习惯改变有关。 结肠腺瘤:尸检材料研究发现,结肠腺瘤的发病情况与结肠癌基本一致,也常见的结肠癌的病因。据统计,单个腺瘤的病人其大肠癌的发生率比无腺瘤者高5 倍,多个腺瘤者比单个腺瘤患者高出1倍。绒毛样腺瘤样息肉易发展成癌,恶变率约为25%,管状腺瘤样息肉恶变率为1-5%。 遗传因素:如果某人的一级亲属比如说父母得过结肠癌,他患此病危险性要比常人高8倍,也

大肠息肉的早期症状

1、大便带血 不少饮食起居不规律、大便秘结的青年人常有大便带血,若自我药疗1周后还有出血,或用药好转后,症状常有反复,需及时去医院就诊。 2、大便习惯和性状改变 若发现大便变细、有凹槽、有黏液,原本一天一次大便,现在变为两三天一次或一天两三次,就需要引起重视了。 3、便秘和腹泻 长期腹泻和便秘的病人,若药物疗效不佳,就需进一步检查,排除大肠息肉可能。 4、腹痛 有长期腹部隐痛者应行肠镜检查,在排除大肠息肉后,再进行对症处理。 5、大便性质的改变 如便血、大便稀烂不成形带有黏液或脓血。 6、排便习惯的改变

胃肠炎并发症有哪些

一、肛窦炎:直肠炎不及时治疗,可并发肛窦炎等肛肠病,并有继发肛周脓肿的危险。 二、缺铁性贫血:便血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便血的多少也衡量病情轻重的指标。长期慢性出血可引起缺铁性贫血。 三、肠息肉、结肠恶变:直肠炎超过五年,肠道溃疡面在炎症的长期刺激下容易异常增生,引发肠息肉,一厘米以上肠息肉恶变率极高。 四、肠狭窄:多发生在病变广泛、病程持续长达5-25年以上的病例,其部位直肠,临床上一般无症状,严重时可引起肠阻塞,在本病出现肠狭窄时,要警惕肿瘤,鉴别良性恶性。 五、肛管炎:经常与直肠炎并称为肛管直

导致结肠癌原因

1、环境因素:经研究证明,在各种环境因素中,以饮食因素最重要,大肠癌的发病率与食物中的高脂肪消耗量有正相关系。另外,也可能与微量元素缺乏、生活习惯改变有关。推荐阅读:诊断结肠癌方法有什么 2、遗传因素:如果某人的一级亲属比如说父母得过结肠癌,他患此病危险性要比常人高8倍。大约1/4的新发病人有结肠癌家族史。家族性结肠息肉病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家族中患病率可达50%,如不治疗,10岁以后均有患结肠癌的可能。 3、大肠腺瘤:尸检材料研究发现,大肠腺瘤的发病情况与大肠癌基本一致。据统计,单个腺瘤的病人其大

大肠多发息肉癌变率高吗

要知道大肠息肉癌变率就得先了解什么大肠息肉?大肠息肉怎么回事?大肠息肉指肠腔内黏膜表面的隆起病变,大多见于直肠和乙状结肠。一般来说大肠息肉很常见,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高,而且也具有一定的恶变倾向,恶变率大概为10%。大肠息肉可以单发,也可以多发。 部分大肠息肉在某些因素的长期刺激下有一定的癌变倾向,但不所有的大肠息肉都会癌变。不同种类的大肠息肉,癌变机会有大有小: (1)腺瘤性息肉,包括管状腺瘤和绒毛状腺瘤,一种癌前病变,特别大于2cm的腺瘤性息肉发生癌变的几率很高; (2)错构瘤性息肉

直肠息肉的大小多少

我们都知道我们身体中最大面积的部位就肠子,体积最大的就大肠,那么当大肠发生问题的时候我们身体就可以说发生了比较严重的问题。大肠问题中有一种症状叫做大肠息肉,那么大肠息肉什么呢?直肠息肉又什么呢?它的大小又多少呢? 直肠息肉的大小多少 这种病的病因一般就因为家庭的原因,可以遗传病,也可能炎性增生性,更多的在环境的影响下开始慢慢恶化的。这种病的临床现象非常的不明显,即使出现了一些消化道的变化,也因为一些人比较轻的,所以就被人忽略了。所以一般来说就以大便带血还有粘液血便来就诊,但这种

导致大肠癌的原因 大肠的某些良性病变

大肠发生某些良性病变,如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大肠腺瘤、家族性结肠腺瘤病、血吸虫病、大肠息肉等。患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超过10年者发生结肠癌的危险性较一般人群高数倍,这因为肠道内的反复炎症,对肠道粘膜细胞一种慢性刺激,这种刺激久而久之就会导致粘膜细胞的生长失去控制,发生恶变。有大肠息肉的患者也一样,其发生大肠癌的相对危险度无息肉者的22倍,因为息肉本身虽然良性的,但息肉可能会恶变。

直肠癌与息肉

直肠癌和直肠息肉的区别:根据息肉的性质可以分为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而肿瘤性息肉又可以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混合性腺瘤几种,有癌变的倾向。 非肿瘤性息肉包括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幼年性息肉等。息肉大多单个出现,少数为多发性,幼年型息肉不易恶变,多发性成人息肉恶变较多。 腺瘤性息肉,尤其多发性的和直径大于1厘米的腺瘤性息肉癌变危险性大,被成为直肠癌的癌前病变,必须摘除干净;腺瘤在我国的发病率分别为50岁内30%,60岁40—50%,70岁则高达50—60%。即便已经根治了腺瘤性息肉的患者,也要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