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感冒的特点
小儿感冒的特点
1、感冒90%为病毒感染,仅10%为细菌感染
90%以上的感冒病原体是病毒。引起感冒的病毒多种多样,其中鼻病毒占50%以上,另外还有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冠状病毒、柯萨奇病毒等。细菌性感染只占10%左右。由于抗生素对病毒无效,也就是说,只有10%的感冒需要用抗生素治疗。
2、白细胞计数能判断是哪种感染
怎样判断是病毒性感冒还是细菌性感冒呢? 感冒后,先去医院做个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时如果发现白细胞数量明显高于正常水平,就能说明是细菌性感染,需要用抗生素治疗。而病毒性感染,往往白细胞数量是偏低的。
3、体温升高到38℃,病毒就不能繁殖
体温增高往往是大多数感冒患者的不适表现。鲜为人知的是,发烧的过程其实是机体与病毒对抗的过程。病毒对温度很敏感,当体温升高到38℃时,病毒就不能繁殖了,也不能形成新病毒。而38℃的体温对一般人来说,是比较容易承受的,而且这个温度有利于抗体的形成。如果孩子烧到38℃,就急于用退烧药强行将体温降下来,病毒就会继续繁殖,病程反而变长。只有体温升到38.5℃,才需要用退烧药。
4、前2天到后3天感冒最容易传染
如果体内感染了感冒病毒,在出现感冒症状的前2天,就已经具有传染性了。而感冒前的2天到感冒后的3天这段时间里,是病毒传染性最强的时候。所以,冬天最好不要到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去。
小儿感冒有哪些特点
反复呼吸道感染,在小儿尤其是婴幼儿很常见。它可以只表现为反复的上呼吸道感染(反复感冒),也可以表现为时而上呼吸道时而下呼吸道感染(如支气管炎或肺炎)。小儿的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之所以不能轻视,是因为它往往提示着孩子本身存在抵抗力低下的问题,或者还预示着其他疾病。
感冒绝大多数是呼吸道病毒的感染,是通过感冒患者带病毒的飞沫或呼吸道分泌液,从易感者的鼻咽或眼黏膜侵入身体而传染的。所以感冒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传染病。一般人认为受凉才会引起感冒,其实身体受凉只是一个诱发因素,没有病毒的入侵是不会发生感冒的。已有人观察到极地或孤立小岛工作的一小群人,如果人数不多,无论天气怎样寒冷,在没有新来人员加入之前,这群人是不会发生感冒的。至于为什么有些人非常容易得感冒而有些人却很少得感冒,或者有些人感冒只表现为很轻的伤风鼻塞而另一些人却表现为发热和全身不适,则取决于个人的免疫功能及引起感冒病原的毒力大小。一般来说,年长儿童和成年人的感冒症状较轻,只表现为上呼吸道的局部症状,而婴幼儿感冒则多有全身症状,如伴有发热、咳嗽等。
小儿的感冒一般都是病毒性感染,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即患病1~2星期能自愈。但在某些小孩,身体免疫功能降低或有先天性缺陷存在时,对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感染特别敏感,就会频频发生感冒或支气管炎,而且症状通常较重,持续时间也较长。这时家长就要当心了,看看孩子是不是自身存在其他疾病导致身体免疫功能降低,常见的如营养不良(蛋白质缺乏或维生素缺乏)、贫血、慢性感染(如结核感染)、先天性畸型(如先天性心脏病)等等。
如果家长对孩子的这些情况没有加以重视,而是当作小事一桩听之任之,那么反反复复的感冒还会产生其他后果,甚至成为一个潜在的危险因素。比如症状比较明显的感冒,伴有频频咳嗽或发热,自然会影响小儿进食,再加上经常服药,更会影响食欲。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其生长发育。进食减少反过来又会使原有的疾病如营养不良、贫血、慢性感染等加重,互相影响,成为一个恶性循环。如不及时干预,可能会发展为严重的疾病。
另外,有特异性体质的小孩,反复呼吸道病毒感染还会诱发哮喘发作,成为一个慢性反复发作的呼吸道疾病。其原因可能是反复气道感染使上皮脱落,变应原容易进入黏膜下层而使身体致敏。
春季预防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小儿感冒,也叫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因此常用“急性鼻咽炎”(感冒)、“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诊断名词,也可统称为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鼻咽感染常可出现并发症,涉及邻近器官如喉、气管、肺、口腔、鼻窦、中耳、眼以及颈淋巴结等。有时鼻咽部原发病的症状已好转或消失,而其并发症可迁延或加重,故必须对上呼吸道感染及其并发症的临床特点作全面的观察和分析,以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疗效,切不可认为是日常小病而轻率对待。感冒大多数是由病毒引起。宝宝断奶后,从母体继承的免疫功能开始减退,而本身的免疫功能未完全建立起来,呼吸道分泌IGA的量很少,不能保护呼吸道粘膜免受细菌、病毒的侵袭,易患伤风感冒。
南方,梅雨季节长、湿度大,而“回南天”又是小儿感冒频发的温床,所以妈妈们春季都要积极做好防潮,预防小儿感冒。那怎样做好防潮工作而预防小儿感冒呢?儿科杨辅直主任建议:
1. 积极锻炼:利用自然因素锻炼体格十分重要,如经常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等都是积极的方法。
2. 讲卫生,勤洗手,注意家具消毒防霉,保持空气流通,避免到人群聚集的地方,避免交叉感染。
3. 避免发病诱因:穿衣适当不要过多过少,防着凉,避免食辛辣刺激食物,避免被动吸烟,平时注意保持营养均衡,注意休息等。
4. 按时接种疫苗。
小儿感冒的症状
小儿感冒常常会出现流鼻涕或者鼻塞的症状。那除了这些症状之外,小儿感冒还有什么症状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吧。
1.小儿感冒的时间一般都是2-3日,或是会更久。
2.小儿感冒一般都会伴随着发热,病情比较轻的一般都是1-2日或者是5-6日不等。病情比较严重的发热时间有时会持续1-2周。
盘点小儿感冒用药误区
小儿感冒用药误区1:感冒是小病,不用放心上?
感冒对某些人可能是小毛病,但也可引起一些并发症,儿童由于自身免疫尚未完善,发生感冒的频率远大于成年人,如果儿童感冒后不及时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在经受各种症状对生活学习的影响的同时,因儿童本身发育的特点,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如鼻窦炎、支气管炎、中耳炎、肺炎、心肌炎等。所以当儿童感冒时应该尽早、及时地对症治疗。
小儿感冒用药误区2:抗生素是速效药?
抗生素的作用是抑制或杀灭细菌,而其实80%-90%的普通感冒由病毒引起。所以使用抗生素不会缩短病程,滥用抗生素反而造成病情延误、恶化、体内菌群失调等,增加细菌的耐药性。所以使用抗生素需谨慎。
小儿感冒用药误区3:无需在意感冒药的成分?
儿童感冒后常见的症状有发热、咳嗽、鼻塞、流涕等,因此,针对以上这些症状需要全面、均衡的配方来缓解症状。儿童感冒药物应具有四种成份:解热止痛剂、镇咳药物、鼻减充血剂和抗组胺药物。很多儿童感冒药因缺少某些成份而影响疗效,而且均衡配方的意义不仅仅是针对各种症状的四种成份简单组合,同时各种成份在疗效方面会有协同增效的作用,相互消减不良反应。
小儿感冒用药误区4:口服药的疗效没有打针好?
有很多家长在孩子感冒后就去医院给孩子打针,认为这样做能尽快治好病。其实打针或静脉输液的疗效和安全性与口服药相比无显著差异。所以本着安全用药的原则,只要给孩子选用安全的小儿感冒咳嗽产品即可。
小儿感冒用药误区5:含有抗病毒成分的感冒药更好?
由于引起感冒的病毒有许多种类,因此很难确定引起这次感冒的病毒是什么,而且目前也没有针对哪一类感冒病毒特别有效的含有抗病毒成分的制剂。同时,滥用抗病毒药药物,不仅无助于疾病治疗,相反还可能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小儿由于肝脏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因此在感冒药中添加过多成份会加重孩子负担。
小儿感冒用药误区6:一样治感冒,无须买贵的?
市场上很多感冒药往往配方相似。但是,由于工艺、设备不同,各个药厂出来的感冒药在纯度,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药物中存在过多的微量杂质就可能增加儿童发生不良反应得风险。所以家长应该为儿童选择专为儿童研制的值得信赖的安全品牌。
小儿感冒用药误区7:注射流感疫苗就不会再得感冒?
流感疫苗的有效性并不是100%,往往只有60%左右,注射流感疫苗并不意味着就不会得流感。而且感冒病毒和流感病毒有上千种,一种流感疫苗只能针对一种流感病毒。推广注射流感疫苗是为了减少流感并发症的发生,尤其是肺炎、心肌炎等并发症的发病率。
小儿感冒用药误区8:中药没有不良反应?
有人认为中药历史悠久,性情平和,没有不良反应,可以随意服用。但是,科学证明是药三分毒,不管是中药还是西药都有不良反应,所以要对症下药。中药辨证相对西药复杂,感冒有风寒、风热之分;咳嗽有热咳、寒咳、外感咳嗽、内伤咳嗽之分,用药时也有寒、热、温、凉之分,若不对症,不但不能治病,反而会加重病情。
小儿感冒有哪些特点
小儿的感冒一般都是病毒性感染,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即患病1~2星期能自愈。但在某些小孩,身体免疫功能降低或有先天性缺陷存在时,对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感染特别敏感,就会频频发生感冒或支气管炎,而且症状通常较重,持续时间也较长。这时家长就要当心了,看看孩子是不是自身存在其他疾病导致身体免疫功能降低,常见的如营养不良(蛋白质缺乏或维生素缺乏)、贫血、慢性感染(如结核感染)、先天性畸型(如先天性心脏病)等等。
如果家长对孩子的这些情况没有加以重视,而是当作小事一桩听之任之,那么反反复复的感冒还会产生其他后果,甚至成为一个潜在的危险因素。比如症状比较明显的感冒,伴有频频咳嗽或发热,自然会影响小儿进食,再加上经常服药,更会影响食欲。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其生长发育。进食减少反过来又会使原有的疾病如营养不良、贫血、慢性感染等加重,互相影响,成为一个恶性循环。如不及时干预,可能会发展为严重的疾病。
另外,有特异性体质的小孩,反复呼吸道病毒感染还会诱发哮喘发作,成为一个慢性反复发作的呼吸道疾病。其原因可能是反复气道感染使上皮脱落,变应原容易进入黏膜下层而使身体致敏。
所以,有经验的医生对频频发生感冒的婴幼儿都会细致了解及检查,有时还要做一些必要的检查,以便找出引起反复感染的原因。医生也会给患儿家长一些生活上的指导或配合一些药物治疗。
对有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小孩,家长要注意些什么呢?第一,要避免接触感冒病人。家长不要带小孩到人口密集且空气污浊的公共场所如茶楼酒馆、商场等地方。家中有人感冒最好采取预防措施避免传染。第二,要注意小孩的合理营养,特别要补充足够的维生素A、B及C。第三,合理使用药物,除非有明确的指征,否则不要反复大量使用各种抗生素,也不要给小孩反复服用“凉茶”来预防感冒。已有研究证明,常服“凉茶”预防感冒无益反而有害。第四,不要随便给小孩注射丙种球蛋白,除非有证据证明血中缺乏免疫球蛋白。第五,适当使用一些免疫调节剂。
当然,不要把反复打喷嚏,伴有鼻塞流鼻涕与反复感冒完全等同起来。患变应性鼻炎的小孩也会有这种症状。和反复感冒不同的是,变应性鼻炎没有发热和咽痛,但有变应性鼻炎的家族史,用抗过敏药很易控制症状而对感冒则效果不明显。因此,遇到孩子出现反复感冒,家长还是尽快带孩子到医院检查为好。
小孩可以服用贞芪扶正颗粒吗
小儿感冒,是最常见的疾病,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鼻咽感染常可出现并发症,侵犯喉、气管、肺、口腔、鼻窦、中耳、眼以及颈淋巴结等。有时鼻咽部原发病的症状已好转或消失,而其并发症可迁延或加重,所以必须对上呼吸道感染及其并发症的临床特点作全面的观察和分析,以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疗效。
大多数的小儿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婴儿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所以更容易患感冒。特别是患有先天免疫性疾病时,护理稍有差池就会发生感冒。家长的喂养方式不当,周围生活的环境不良,再加上平常户外接触的机会少,这样都会造成机体脆弱,更容易导致感冒的发生。
贞芪扶正颗粒,有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保护骨髓和肾上腺皮质功能,可以用于各种疾病引起的虚损;配合手术、放射线、化学治疗,促进正常功能的恢复,可以服用治疗,但必须遵医嘱和禁忌症来按疗程服用。
如何治好小儿感冒
小儿感冒怎么样治疗呢,目前感冒的症状还是很多的,有的感冒属于风热型的,有的感冒属于风寒型的,不同类型的感冒治疗不同的,小儿感冒如何治疗呢,其实很多人都知道小儿感冒的危害,关于如何治疗简单的说明一下。
1、中医推拿治疗小儿感冒
儿童感冒可选用推攒竹、揉太阳、清天河水三种手法进行按摩治疗。风寒感冒者加推三关;风热感冒者加推脊。其中,清天河水可宣肺清热;推攒竹、揉太阳可疏风解表,发散外邪;风寒者加推三关发汗解表,驱散风寒;风热者加推脊柱以清热解表。
2、服用中成药治疗小儿感冒
风热感冒
常常发热较高、汗多、口唇红、咽干痛,鼻塞有黄鼻涕,咳嗽声音重浊,痰少不易咳出,舌苔黄腻。可使用小儿清热解毒口服液、板兰根冲剂等药物。
风寒感冒
常表现为发热较轻,不出汗,畏寒怕冷,喜欢让妈咪抱在怀里。同时,宝宝流清水鼻涕、咳嗽阵阵、痰清稀易咳出、舌苔薄白。可使用小儿感冒冲剂等药物。
关于小儿感冒如何治疗有很多,其中中药治疗还是很多的,尤其是儿童感冒也具有很多的具体的症状的,其实关于小儿感冒的中成药呢,一定要多注意一下,宝宝感冒的一些表现也需要深入的了解,中医是很不错的方法。
小儿感冒有哪些表现
小儿感冒是孩子常见病,一年四季随着气候的变化而发病。小儿感冒流行时,发病人数很多,所以不容忽视。小儿感冒是现代医学所称的小儿急性鼻咽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病的统称。
小儿感冒发生的频率与婴幼儿的体质强弱、营养状况有关。由于小儿脏腑之气未充,抗病能力较差,当气候急骤变化,衣被增减不及时,或洗澡受凉,坐卧当风,或护理不当时,外邪便乘虚侵入而致病。
小儿感冒的临床表现为普通小儿感冒初起的症状有连续打喷嚏、流清鼻涕、鼻子堵塞、发热头痛和嗓子肿痛。如果兼有感受风寒,还会出现怕冷、全身骨节痛等症状。
十个月大的小孩咳嗽吃什么好的快
牙膏疗法:适用于轻型感冒,在头部两侧的太阳穴,额前正中的天庭穴及鼻孔下、嘴唇上的人中穴,分别挤上一小段牙膏,静候10分钟,症状即可有所减轻。 姜糖茶疗法:生姜、红糖、红茶各适量,或煮或泡每日2~3次,可暖身去寒,有很好的治疗感冒功效。 蒸汽疗法:将开水盛入一大口器皿中,遂将面部俯于其上,对着热蒸汽作深呼吸运动,至水凉为止,每日数次,治疗感冒特别是初发感冒效果较好。 电吹风疗法:感冒初起时,打开电吹风,对着面部,主要是太阳穴两侧吹热风,每天1~2次,每次3~5分钟,可使症状明显减轻,加速痊愈。
参考资料:健康日报 传统中药在小儿感冒的预防和治疗中均有较好的疗效: 当小儿出现咳嗽咽痛,食欲不振,脘腹胀满时,可服用健儿清解口服液;当小儿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引起的纳呆食少,脘胀腹满,手足心热,自汗乏力,大便不调,以至厌食、恶食时,可服用健儿消食口服液;当小儿出现停食,发热鼻塞,咳嗽痰,呕吐,风寒感冒时,可服用小儿至宝丸等。 感冒是小儿常见病,年四季皆可发生,治疗小儿感冒的药物也较,有的家庭备有“小药箱”,孩子感冒了不到医院看,拿家里储存的感冒药给孩子吃,或者自己到药店给孩子买药吃,样做很危险因有不少成人用的感冒药,对孩子有危害。
所以小儿感冒用药要特别慎重,如“速效伤风胶囊”、“感冒通”、“安痛定”等药,含有扑热息痛、非那西丁、氨基比林、咖啡因等成分。这些成分对骨髓造血系统可产生抑制作用,影响小儿血细胞的生成和生长,导致白细胞减少及粒细胞缺乏,降低小儿的免疫力,有的可引起中毒性肝损坏。那么,小儿怎样正确服用感冒药呢? 一、 小儿感冒不要急于退热。 发热是身体的一防御性反应,既有利于歼灭入侵的病菌,又有利于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但高热时(39℃以上)应在医生指导下退热。
退热的最好办法是物理降温,如冷敷、酒精擦浴等。如物理方法不能使体温下降,可配合使用退热药。 常用的退热药有:10~20%安乃近滴鼻液,每次1~3滴;扑尔敏片,每天每千克体重0.35毫克,分3-4次口服;小儿退热栓,每次半粒到1粒,塞入肛门,一日不超过3次,退热后停用。 不要使用APC(复方阿司匹林),因为APC有兴奋作用,而婴幼儿的神经抑制机制尚未健全,高热时使用,易诱发惊厥,还会因量出汗引起虚脱,甚至因血液中游离胆红素堆积而出现黄疸。同时这种药对消化系统和肝肾功能有损害,有的可能引起瑞氏综合征,造成白细胞、血小板降低,尤其是3岁以下的幼儿,一般不主张用这种药。
二、 小儿感冒不要随便使用抗生素。 由于感冒大多为病毒感染所致,抗生素对病毒无效,所以必须使用抗病毒药。常用的抗病毒药有:
1、三氮唑苷,每日每千克体重10~20毫克,分3次服,或按每日每千克体重10~15毫克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 2、板蓝根冲剂,每次半袋,每日3次,开水冲服。
3、双嘧达莫(潘生丁),1日2次,1次5~25毫克,口服。以上药物可酌情选用,效果比较可靠,副作用小。 三、在下列情况下,可考虑合用抗生素:服用抗病毒药物不能退热;预防6月龄以下婴儿发生继发性细菌感染;血液检查白细胞明显增高;经常患扁桃体炎;出现支气管炎或肺炎。 四、无论用何种药物,都要注意这样几问题: 1、剂量不得过大,服用时间不应过久。 2、服药期间多饮开水,以利药物的吸收和排泄,减少药物对小儿身体的毒害。 3、3岁以下小儿,肝、肾还未发育成熟,不要口服或注射扑热息痛, 4、小儿或其家庭成员有解热药过敏史者,不要用退热药。 5、退热药不要和碱性药同时服用,如小苏打、氨茶碱等,否则会降低退热的效果。 五、中医认为感冒是感受风邪所致,分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类,辨证施治疗效可靠,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羚羊感冒片、桑菊感冒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