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麻疹应该如何预防

麻疹应该如何预防

1.切断传播途径。麻疹病毒虽然对外界的抵抗力不强,但也能在外界存活一段时间。(1)患者的用品也有可能受污染,所以患者居住的地方和用过的东西都要及时消毒,降低病毒的存活时间甚至把病毒杀死。(2)室内保持通风可以稀释空气中的传染性颗粒,减低感染的风险。(3)与患者接触后,病毒可能会停留在体表,容易携带病毒传播,所以要及时洗手更衣,或在室外逗留20~30分钟左右,才能把病毒杀死。

2.保护好易感人群。(1)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往往易感,如孩子、老人、孕妇以及没有出过麻疹的人群,所以提高人群免疫力是预防麻疹的关键。目前接种麻疹疫苗是最佳的预防措施,也称为自动免疫。(2)被动免疫,就是患病者或者年幼体弱的人群与麻疹患者接触5天内进行被动疫苗即可免于发病,如果在5~9天内采取被动疫苗虽不能免于发病,但能减轻病情,所以要注意接种疫苗的时间。

3.管理好传染源。麻疹具有很强的传染性,而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所以及时隔离很重要。(1)轻症患者在家休息隔离,不要前往人流密集的地方,也不要经常往来医院,以免出现病毒交叉感染的情况。(2)重症患者最好去医院或传染病院进行隔离和治疗。(3)健康的人群要避免与患者接触和共用物品或共餐。(4)上学或工作的单位如果发现患者,要及时报告,做好消毒工作。

4.麻疹预防食疗。食疗在当近被广泛应用,作为预防和治疗疾病的辅佐方法。豆腐绿豆汤,虽然简单,但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预防麻疹和风疹。

孕妇荨麻疹预防常识

1.对过敏性体质的人应尽量避免接触易引起过敏的食品、药物、植物及化学物品,减少过冷、过热及日晒的刺激。

2.保持生活规律,精神愉快,积极治疗胃肠及内分泌疾病。

3.尽早除往体内感染病灶,如抗感染、除蛔虫等治疗。

临床上,荨麻疹一般采用抗组胺类药(如扑尔敏、苯海拉明、氯雷他定、依匹斯汀等)及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地塞米松、曲安西龙、强的松等)进行治疗,这类药虽然在人类尚末发现有致畸作用,但应慎重起见,孕妇尤其是在孕三个月内最好不要使用,以免增加胎儿畸形的危险性,所以,症状轻微的孕妇患者建议不用药,让其自然痊愈。陈教授建议,在出现荨麻疹症状后,还是要第一时间到医院去做检查,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一旦出现气促、胸闷、呼吸困难、休克等急性发作症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对症治疗。

麻疹怎么预防 注射免疫球蛋白预防

年弱体虚的易感患者在接触过麻疹病人之后为防止被传染可以在5天内注射免疫球蛋白进行麻疹预防,但是注射免疫球蛋白的预防作用只能维持两个月的时间。

感冒能打麻疹疫苗吗

疫苗本身就是一些病菌,我们只是将这些病菌的感染能力给控制地了,但是对于感冒患者来说,你们的身体体质是比较脆弱的,容易会导致小儿麻痹症的发生,希望父母们应该要选择适合的日子去给宝宝接种麻疹疫苗。

不能打,在防疫站的时候医生也会问你。因为感冒了抵抗力下降有些是减毒活疫苗;而且生病状态下多少都有免疫紊乱,不利于更好的免疫。麻疹疫苗是一种减毒活疫苗,打麻疹预防针的主要目的,是让这些毒性很弱的病毒进入人体并使之产生抗体。如果人体内还存在对麻疹的抗体,那末这种极弱的病毒就被身体中残存的抗体中和,因而使人体不能产生抗体,这样就起不到预防麻疹的作用。

感冒的时候是不能打麻疹疫苗的,容易加重感冒病情,影响疫苗的接种效果。麻疹疫苗是预防麻疹的,8月以上的小儿都需要注射,但是感冒流鼻涕,咳嗽,虽然没有发热,同样是不可以注射麻疹疫苗的。

绝对不能打,因为所打的疫苗是一种抗体,如果在感冒发烧时去打疫苗,反而会感染所打疫苗的病菌.比如吃小儿麻痹糖丸,如果是感冒发烧的情况下去吃的,那么反而会容易患小儿麻痹,因为感冒发烧时的抵抗力会很弱.切记,一定不能大意.小孩健康是我们的希望,也希望你的宝宝健康成长!

接种麻疹疫苗的时机

麻疹是一种常见病,成人大都已得过。人体内有抵抗麻疹病毒的抗体,这种抗体还可以通过孕妇的胎盘传给胎儿,小儿要到半岁以后,有的要到 8个月后,这种抗体才会消失。麻疹疫苗是一种减毒活疫苗,打麻疹预防针的主要目的,是让这些毒性很弱的病毒进入人体并使之产生抗体。如果人体内还存在对麻疹的抗体,那末这种极弱的病毒就被身体中残存的抗体中和,因而使人体不能产生抗体,这样就起不到预防麻疹的作用。

大量研究证实,小儿由母体中带来的麻疹抗体要到出生8个月以后才完全消失,所以麻疹疫苗的初次接种时间应安排在出生第八个月以后。

麻疹疫苗接种后所产生的免疫力约持续四至六年,而不能保持终身。因此,接种麻疹疫苗后四年还应加强接种一次。

出过麻疹的小孩,由于体内已产生了抵抗麻疹病毒的抗体,除极个别的孩子第二次患麻疹外,绝大多数不会再得麻疹病。因此,凡出过麻疹的孩子就不要再接种麻疹疫苗了。

麻疹预防

1.被动免疫在接触麻疹后5天内立即给于免疫血清球蛋白,可预防麻疹发病;超过6天则无法达到上述效果。使用过免疫血清球蛋白者的临床过程变化大,潜伏期长,症状、体征不典型,但对接触者仍有潜在传染性。被动免疫只能维持8周,以后应采取主动免疫措施。

2.主动免疫采用麻疹减毒活疫苗是预防麻疹的重要措施,其预防效果可达90%。虽然5%-15%接种儿可发生轻微反应如发热、不适、无力等,少数在发热后还会出疹,但不会继发细菌感染,亦无神经系统合并症。国内规定初种年龄为8个月,如应用过早则存留在婴儿体内的母亲抗体将中和疫苗的免疫作用。由于免疫后血清阳转率不是100%,且随时间延长免疫效应可变弱,所以4~6岁或11~12岁时,应第二次接种麻疹疫苗;进入大学的青年人要再次进行麻疹免疫。急性结核感染者如需注射麻疹疫苗应同时进行结核治疗。

3.控制传染源要做到早期发现,早期隔离。一般病人隔离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延长至10天。接触麻疹的易感者应检疫观察3周。4.切断传染途径病人衣物应在阳光下曝晒,病人曾住房间宜通风并用紫外线照射,流行季节中做好宣传工作,易感儿尽量少去公共场所。

麻疹预防

麻疹日常预防

1、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抗病能力。

2、隔离患者。麻疹传染力强,在流行期间,医疗防疫部门应组织医务人员对患者定期进行家庭访视,做到“病人不出门,医药送上门”,直到出疹后5天。托儿所、幼儿园要设置临时隔离室对患者进行隔离。对接触者应进行隔离观察2~3周;如无症状,才能回班活动。麻疹患者停留过的房间应开门窗通风20~30分钟。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后应脱去外衣洗手,或在户外活动20分钟后再接近易感者。

3、麻疹流行期间尽量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尤其是医院),少串门,以减少感染和传播机会。

4、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不挑剔食物,多喝开水。

麻疹健康教育

提高人群免疫力是预防麻疹的关键,故对易感人群实施计划免疫十分重要,如发现麻疹病人,则应采取综合措施防止传播和流行。

1、自动免疫

易感者都应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初种年龄不宜小于8个月,因恐来自母体的抗体中和疫苗病毒,使之失效,我国目前定于8个月时初种,4岁时加强一次,国外主张在15个月时初次接种更为保险,并认为在1岁以内接种者,应于1年后加强一次,疫苗应保存在2~10℃暗处,每次皮下注射0.2ml,1次即可,各年龄剂量相同,于麻疹流行季节前一个月接种最好,易感者在接触麻疹病人后2日内,若应急接种麻疹疫苗,仍可防止发病或减轻病情,流行时易感者80%接种了疫苗,可于2周内控制流行,接种疫苗后反应轻微,5~14日后可有低热数日,偶见稀疏淡红皮疹。

有发热和急,慢性疾病者,应暂缓自动免疫;有过敏体质,活动性结核,恶性肿瘤,白血病及应用免疫抑制剂或放射治疗和先天性免疫缺陷者,不应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凡8周内接受过输血或血制品及被动免疫制剂,以及4周内接受其他病毒减毒活疫苗者均应推迟接种,以免影响效果。

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后血清抗体都有上升,阳性率可达95%~98%,最早于12天血液中即可出现血凝抑制等抗体,1个月时达高峰,抗体效价在1∶16~1∶128,2~6个月后渐降,一般仍维持一定水平,部分接种者4~6年后可全部消失,故复种年龄可在4~6岁时,婴儿主动免疫覆盖率达到90%以上时,可形成无病区。

有些国家将麻疹疫苗与风疹疫苗,流行性腮腺炎疫苗同时接种,不影响其免疫效果。

2、被动免疫

年幼体弱及患病者如接触麻疹病人,5天内进行被动免疫可免于发病,5~9天内进行则仅能减轻病情,可肌注丙种球蛋白(10%)0.2ml/kg,或胎盘球蛋白0.5~1.0ml/kg,或成人血浆20~30ml,被动免疫力仅能维持3~4周,3周后又接触麻疹患者需再注射。

3、综合预防措施

发现麻疹病人应立即作疫情报告,并招待呼吸道隔离至疹后5天,有并发症者延至10天,凡接触患者的易感儿应检疫3周,并根据情况给予自动免疫或被动免疫,接受免疫制剂者,应延长检疫至4周,在麻疹流行期间,应大力宣传患者不出门,医药送上门,易感儿不患门,集体机构加强晨间检查,对可疑者应隔离观察。

新生儿荨麻疹预防

1.注重饮食

荨麻疹的发病与饮食有一定的关系,某些食物可能是诱因。例如鱼虾海鲜,含有人工色素、防腐剂、酵母菌等人工添加剂的罐头、腌腊食品、饮料等都可诱发荨麻疹。另外,过于酸辣等有刺激性的食物也会降低胃肠道的消化功能,使食物残渣在肠道内滞留的时间过长,因而产生蛋白胨和多肽,增加机体过敏的几率。

2.注意卫生

家庭防螨很重要;家中要少养猫、狗之类的宠物。避免孩子接触花粉类物质,避免在树底、草丛等处活动。

3.注意天气变化

做好保暖工作,以免引起寒冷性荨麻疹;荨麻症患儿应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以免对患处造成刺激。

4.注意药物

有些药物可以引起荨麻疹,如青霉素、四环素、氯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物、多粘霉素等抗生素,安乃近、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剂等等。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如出现过敏症状应该立即停止使用,并积及时的采用荨麻疹组合疗法进行治疗。

5.注意休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生活规律,以增强机体免疫力。

如何预防季节性荨麻疹

如何预防季节性荨麻疹,我们都知道有些时候在冬季或者夏季,因为室内外温差过大,平时也不注意,往往会引发季节性荨麻疹。荨麻疹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皮肤疾病,因为它主要是由过敏原引起的,预防季节性荨麻疹,所以一般患者都存在一定的过敏体质,有机会患者朋友也可以去医院做一下过敏原检测,找出过敏的关键,才能从根本上治疗荨麻疹,季节性荨麻疹是荨麻疹的一种,根据季节的不同荨麻疹的病情也是不同的。

预防季节性荨麻疹,季节性荨麻疹很显然有一定的季节性,有的季节会加重荨麻疹的病情,在荨麻疹高发的季节希望患者朋友可以做好荨麻疹预防的准备,合理的预防荨麻疹可以减少荨麻疹对人们的困扰,希望朋友们可以引起重视。

常见荨麻疹预防方法

在我们生活环境周围的过敏原

1.屋尘螨(House dust mites)

屋尘螨诱发的过敏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是引起过敏性疾病--包括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肤病、过敏性结膜炎等多种过敏疾病的最重要过敏原。医生们通过大量临床观察、已经证实了尘螨是引起世界各地哮喘病和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的主要过敏原,在4种与哮喘病的发病密切相关的尘螨中以屋尘螨(dermatophagoides pteronyssinus)最为重要。屋尘螨以人体脱落的皮屑为食物,主要寄生于卧室的床铺卧具、地毯、沙发上、儿童毛绒玩具等容易积尘又不易清理打扫的地方,目前我国几乎所有省份都发现了屋尘螨的孳生,以沿海潮湿地区更为严重,而高原和干燥地区尘螨则较少孳生。目前已从尘螨浸液中提纯三组纯化抗原,并制成了具有国际标准的高质量尘螨脱敏疫苗,在对尘螨过敏防治中取得了较好疗效。青岛市第五人民医院变态反应科王辉

2.花粉类(Pollens)

花粉是人们认识最早的过敏原,可以引起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肤病和过敏性哮喘。引起过敏的花粉主要是以风为传播媒介的气传花粉。可引起过敏病的花粉目前已知达数百种,由于我国面积广阔、跨越温带和亚热带,可引起致敏的花粉种类繁多,根据地区的不同其种类也有较大的差异。其中较为重要的包括春季花粉为杨树、柳树、松树、柏树、梧桐树和桦树等、桑属;夏季花粉为玉米、高粱、小麦、律草、藜科等植物等花粉;秋季花粉豚草属、蒿属、藜科等。我国北方以蒿属花粉为主要致敏花粉,其致敏性强、空气含量高,是引起我国秋季花粉症(也称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的最主要致敏花粉;我国南方的秋季花粉和夏季花粉相似,以禾本科植物花粉为主。豚草花粉是北美等国家重要的致敏花粉,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致敏性最强的花粉,近十几年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增多,豚草种子随着粮食等的进口而被带入国内,在我国北方的沿海城市、东北地区和长江流域均已发现大量豚草生长,并证实上述地区的大气中飘散着数目不同的豚草花粉,还发现了许多患豚草花粉症的病人。由于豚草的繁殖力极强,任其发展很可能成为我国重要的致敏花粉,应当尽快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其蔓延。

由于花粉的致敏性较强,可以诱发花粉症,且发病率高达4%以上, 故许多国家已将每日大气中花粉的飘散情况与天气预报一同播报,以提醒花粉症患者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部分过敏性疾病患者过敏发作还与花粉制剂有关,如进食蜂蜜、蜂胶、蜂王浆、花粉胶囊等;有些添加香料的洗涤护肤产品频繁的使用也是导致过敏发生或加重的重要原因。

3.霉菌(Mold)

霉菌是引起过敏的主要过敏原之一,可以引起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也可诱发过敏性皮肤病和其他过敏性疾病。霉菌孢子在大气中和室内空气中的飘散量较花粉更高,尤其是在阴暗潮湿和通风不良的居室内。在沿海、热带、湿润多雨和海拔较低的地区,潮湿、温暖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宜霉菌的生长,尤其在夏季,其周围环境和居室中的霉菌极易孳生,霉菌及其孢子的含量也常常高于花粉的飘散量,因此,在温带和亚热带地区的霉菌过敏在夏季较为流行,引起过敏性鼻炎或哮喘的机会也可高于花粉。法国健康与医学研究院(INSERM)对1100例过敏性哮喘患者的研究发现,体积更小的霉菌孢子比花粉的悬浮高度更低,更容易被人吸进呼吸道。

随着地区的不同,室内空气中霉菌生长的种类也不尽相同,通常引起致敏的霉菌种类包括交链孢霉属及其分支孢属、青霉、毛霉、曲霉、根霉和镰刀霉等。

4.室内尘土(House dust)

室内尘土是引起过敏的主要过敏原之一,可以引起哮喘、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皮肤病,其中的有机成份是引起过敏要致敏原,有机成份主要包括人类的上皮脱屑、动物皮毛和脱屑、尘螨及分泌物、花粉、棉花纤维、植物纤维、霉菌及代谢产物、食物残渣等。

5.动物皮毛和分泌物

近年来家庭中豢养猫、狗、兔、鸟等宠物的增多,这些宠物的分泌物、皮屑和脱毛也是导致哮喘病的主要致敏原之一。尤其是来自猫的过敏原已成为令人关注的强烈致敏原,其脱落的皮毛、皮脂腺的分泌物、唾液和尿液均含有过敏原成分。

动物皮毛及其他毛绒制品容易积尘,极易滋生螨虫、霉菌,也是导致过敏的主要因素。

6.日常生活中的物质

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过敏物质包括油漆、各种杀虫剂、居室香味剂、厕所清洁剂、油烟、煤烟、蚊香烟雾、香烟烟雾和煤气或天然气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硫等可以诱发过敏性哮喘和鼻炎,现代衣料和衣服深加工中的化学物质如合成纤维、衣料染色剂、革制品的软化剂和染色剂、衣物的漂白剂等、衣物防蛀剂(如樟脑类)、含有蛋白水解酶的洗衣粉等也可诱发过敏性皮肤病或哮喘。许多化妆品(如染发剂、摩丝、定型发胶、各种面霜、洗面奶和唇膏等)、洗衣粉、化纤衣物、免烫服装所含的甲醛、塑料和橡胶制品等均可诱发皮肤过敏,以各种面霜诱发的面部皮肤过敏和染发剂诱发的接触性皮炎最为常见;而空气清新剂、香水、厕所清洁剂、杀虫喷雾剂和蚊香等均可诱发过敏性哮喘和鼻炎,近年在美国篮球运动员中流行的“更衣室哮喘”即与接触空气清新剂有关。

7.家庭装饰材料的广泛使用

许多过敏的发生与家庭装修密切相关,装饰材料、新家俱或地板漆所挥发的油漆味,粉刷墙壁的涂料味,粘合剂、某些化学装饰材料、胶合板、壁纸和塑料等所挥发的异味和有毒物质(甲醛、二甲苯)等均可诱发呼吸道和皮肤过敏。其中以油漆诱发的哮喘病最具有代表性,我们在门诊工作中几乎每天都会遇到 2-3 例因油漆而诱发的哮喘病例,甚至可诱发哮喘猝死。据我们的初步调查,在入住新装修房间的人口中,约有15-20%的人可出现装修过敏综合症,症状包括过敏性鼻炎、哮喘和皮肤过敏。许多哮喘病患者的首次发作与接触上述有害气体有关,提示这些有害气体是哮喘病的重要致病因素。

现在在某些指甲油、橡皮泥、画画用油彩、油棒、某些加香、加色的彩笔等也会含有一定量的化学制剂--苯等材料,对过敏体质患者有同样的危害。

8.空气污染和职业性因素:

工业污染、汽车废气的增加、煤气、液化气、化肥和农药的广泛使用均可诱发哮喘。职业接触性皮炎也在逐年增多。

引起过敏的职业性因素是非常复杂,在工作环境中吸入或接触一些与职业有关的刺激性气体、化学物质、工业有机尘和无机尘、金属盐和职业性致敏物质等均可能诱发哮喘病。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接触这些职业性致喘因素的机会增多,职业性哮喘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高。在http://asmanet.com网站(设在法国的一个主要以介绍职业性哮喘为主的网站)上有一个不断更新的表,上面已经罗列了至少361种可以诱发哮喘病的职业性因素,目前已知可引起过敏的职业性因素主要包括有机化合物(最常见的是异氰酸酯类,包括塑料、油漆、橡胶、电路印刷等职业工人所接触的甲苯二异氰酸酯)、无机化合物(包括铂复合盐、金属铬、镍盐、染料及钴盐等)、植物蛋白类(粮食加工仓储业中接触的谷尘和面粉,木材加工业接触的杉木等木屑,棉纺、麻纺业的棉尘、麻尘,制糖业的甘蔗尘)。动物蛋白类(包括接触仓储螨的工人、接触动物的实验室人员、食品工业中接触某些蛋白水解酶类等。

9.蟑螂及其分泌物

据我国和美国的相关学科专家的研究证实,蟑螂可能是导致城市和城市郊区过敏性哮喘的重要过敏原,特别是在热带和亚热带更为常见,甚至有人认为蟑螂过敏原比尘螨过敏原更为重要。常见的致敏蟑螂品种是美国蟑螂(美洲大蠊)、德国蟑螂(德国大蠊)、亚洲蟑螂(B.orientalis)等。蟑螂引起过敏的主要原因是蟑螂的体表皮屑、唾液、粪便和分泌物等所含的一种可以诱发过敏反应的蛋白质。美国纽约的一项调查证实,在美国七个大中型城市中,儿童接触蟑螂的机率越大,其哮喘发病的机率就越高。

10.药物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加,用药机会明显增多使药物过敏的几率明显增加,常见的过敏药物包括磺胺类、青霉素类、解热镇痛类和某些镇静类药物,其中以青霉素休克和阿司匹林哮喘为最典型的药物过敏,还有部分的治疗心脏病用药,高血压用药;现在人们常用的一些保健品,补品等相当一部分有较高的致敏性。

相关推荐

麻疹怎么预防

对过敏性体质的人来说,为避免患此病,最好避免接触易引起过敏的食物、药物、植物及化学物品,而且还要注意减少过冷、过热及日晒的刺激。 尽早除去体内感染病灶,如抗感染、除蛔虫等治疗。 保持规律的生活状态,精神愉快,积极治疗胃肠及内分泌疾病。

麻疹如何预防

1.食物因素 研究发现,食物中的某种特殊的蛋白质可以引发荨麻疹。较常引起荨麻疹的食品有甲壳类海鲜,如虾、贝类、鳖、蟹;发酵过的食品,例如各种酒类、发粿、糯米;坚果如桃、李、荔枝、龙眼。蛋、牛乳、巧克力、猪肉、草莓、蕃茄、芒果、香菇、茄子、笋子、芋仔、木耳等,食品引起的荨麻疹会合并一些胃肠症状,如拉肚子、腹痛、厌食、呕吐等。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 2.物理化学因素 有部分荨麻疹患者,有的是由于受到了日光、摩擦等物理性刺激,也有的是因为接触了某些化学物质。有些人在天气较冷或较热时全身会起荨麻

大孩子也需要防麻疹

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人群普遍易感。麻疹以每年冬春季为多发季节,目前正是流行季节。近些年,因中心城区及部分近郊城区长期疫苗免疫的结果,麻疹流行的强度明显减弱,但平均发病年龄出现后移。由于流动人口或免疫空白点极易造成局部易感人群累积,所以还需警惕局部地区麻疹流行。 麻疹的临床表现有发热、咳嗽、流涕、流泪、结膜充血、畏光等,并很快在耳后、发际、颜面及颈部、躯干、四肢出现红色皮疹,皮疹由稀疏可很快融合成片。病情严重者可出现高热、抽搐等症状,继发肺部感染、肝脾淋巴结肿大,甚

麻疹预防方法

提高人群免疫力是预防麻疹的关键,故对易感人群实施计划免疫十分重要。如发现麻疹病人,则应采取综合措施防止传播和流行。 一自动免疫易感者都应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初种年龄不宜小于8个月,因恐来自母体的抗体中和疫苗病毒,使之失效。我国目前定于8个月时初种,4岁时加强一次。 有些国家将麻疹疫苗与风疹疫苗,流行性腮腺炎疫苗同时接种,不影响其免疫效果。 二被动免疫年幼体弱及患病者如接触麻疹病人,5天内进行被动免疫可免于发病,5~9天内进行则仅能减轻病情。 三综合预防措施发现麻疹病人应立即作疫情报告,并招待呼吸道隔离至疹

麻疹如何预防

对于荨麻疹,无论是从预防还是从治疗方面来说,找出致病因素是其关键,急性荨麻疹由于发病急,病程短,常可找到原因,再去除致病因素,治疗后常能很快治愈,而对于慢性荨麻疹来说,由于病因不明,不能针对性地预防及治疗,因而疗效不理想。 尽可能地找出发病诱因并将之除去。如慎防吸入花粉、动物皮屑、羽毛、灰尘、蓖麻粉,避免接触致敏原,禁用或禁食某些机体过敏的药物或食物品等。如因冷热刺激而复发者,不应过分回避,相反应该逐步接触,逐渐延长冷热刺激的时间,以求适应。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急性扁桃体炎、胆囊炎、病毒性肝炎、阑尾炎、

麻疹预防

麻疹预防需要注意哪些 荨麻疹因为是体质性的问题,根治不易,过去也有许多人因为对药物治疗的反应不好,持续的复发,只好放任它,不管如何,有荨麻疹体质的人都应该学习如何与它共处,才是根本之道。避免吃含有人工添加物的食品,多吃新鲜蔬果。油煎、油炸或是辛辣类的食物较易引发体内的热性反应的食物少吃。 除了避免接触过敏源之外,日常的预防调养也要注意几个原则: 一、不要抓挠 一般人对于皮肤痒的直觉反应都是赶紧用手去抓,可是你可能不知道,这个动作不但不能止痒,还可能越抓越痒,主要是因为当你对局部抓痒时,反而让局部的温度

麻疹预防

1、时辰坚持着本身的卫生成绩,坚持着身体的安康,而且进步本人的体抗力免疫力。 2、留意药物,当你一同服用多种药物的时分假如你疑心荨麻疹是由个中一种药物惹起的时分,最复杂无效的办法就是立刻中止所服用的药物,最好在病院在大夫的指点下停止服用。 3、留意饮食方面,荨麻疹的发病和饮食是有着必定的关系,并且说不定某些事物就会招致惹起荨麻疹,比方鱼、虾、添加人工色素、防腐剂等等一系列都可以发生激发荨麻疹。 4、慢性荨麻疹的减轻和发生发火,跟人体的心境心情和心思反响有着必定的联系关系,西医在防治病的方面以为坚持欲壑难填

麻疹预防措施

提高人群免疫力是预防麻疹的关键,故对易感人群实施计划免疫十分重要。如发现麻疹病人,则应采取综合措施防止传播和流行。 (一)自动免疫易感者都应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初种年龄不宜小于8个月,因恐来自母体的抗体中和疫苗病毒,使之失效。我国目前定于8个月时初种,4岁时加强一次。国外主张在15个月时初次接种更为保险,并认为在1岁以内接种者,应于1年后加强一次。疫苗应保存在2~10℃暗处,每次皮下注射0.2ml,1次即可。各年龄剂量相同,于麻疹流行季节前一个月接种最好。易感者在接触麻疹病人后2日内,若应急接种麻疹疫苗,

接种麻疹疫苗预防小儿麻疹

麻疹是一种呼吸道感染疾病,好发于婴幼儿。常给家庭带来麻烦及宝宝身体的不适。麻疹疫苗的接种时间是什么时候?又需要注意什么? 麻疹 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其发病高峰时间由每年的元月开始,可延续至当年的6月份,一般是在每年的5月份达到最高峰。麻疹好发于2岁以下婴幼儿,尤其是以营养不良及体质虚弱的婴幼儿患病率高,可占到全部病例的75%以上。 麻疹疫苗 随着麻疹疫苗的普遍接种,二十余年来麻疹的患病率显著下降。但不可忽视的是,由于流动人口的增加,一些婴幼儿未能按照程序接种麻疹疫苗,在这部分婴幼儿中麻

怎样预防麻疹

1、晨跑 现在很多人都会进行晨跑,所谓晨跑,是指在早晨以跑步为主的进行身体锻炼的一种运动方式。晨跑之时主要是以慢跑为主,跑步之前最好摄入充足的水分,当然你也可以带瓶水在身边,坚持晨跑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改善精神状态。这是体质差的人强身健体的好途径。 2、晚上散步 白天都忙着工作,只有到了晚上才会有空闲,吃完饭后我们可以下楼散散步,同样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俗话说的好“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切记不能饭后立刻运动,要等20到30分钟后再去散步。 3、早餐 古语有云:早上吃好,但是很多人却养成了不吃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