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胃痛吃什么好 瓦楞子甘草粥

胃痛吃什么好 瓦楞子甘草粥

配料:煅瓦楞子20克,甘草10克,粳米100克。

制法:把煅瓦楞子、甘草研成粉,与粳米同煮成粥。

药用:每天3次,每次10克,温食。

说明:活血散淤、止酸止痛;对淤血胃痛、胃痛日久、血淤胃虚有疗效。

瓦楞子的介绍

瓦楞子味咸,性平,属补益药。生瓦楞子软坚散结,消痰祛瘀,煅瓦楞子止胃酸过多。对于腹中症瘕癖痞、老淡积块,无名肿物,本品有软坚散结,消积块,祛瘀血的作用。瓦楞子可配合枳实、白术、生牡蛎、山查核、莱菔子、红花、亦芍,当归,桂枝、穿山甲,莪术等同用,注意随症加减。

对于胃脘疼痛,泛吐酸水(胃酸过多)等症。用煅瓦楞子有制酸、止痛的作用。常与高良姜、香附、吴茱萸、黄连、草豆蔻,木香,半夏,茯苓,元胡等同用。

近些年来,用煅瓦楞子配甘草(等分),共为细末,每次服两克,一日三次,温开水冲服,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酸过多有效。大便干秘者,可加生大黄,胃部喜暖者,可加高良姜,胃痛明显而固定不移者,可加元胡,五灵脂。服煅瓦楞子可使人大便于燥,故对于胃脘痛,吐酸水,而又有大便干秘者,使用瓦楞子时,要配合生大黄、番泻叶等同用。

乌贼骨通血脉、祛寒湿而治腹痛。瓦楞子软坚散结,消痰积而洽胃痛。

元胡治胃癌由于活血行气的作用。瓦楞子治胃痛由于制酸祛瘀的作用。

用量一般为二、三钱,须要时也可用到四至六钱。生用时须打碎先煎。

瓦楞子药理作用

1. 性味与归经

咸,平。归肺、胃、肝经。

2. 功能与主治

消痰化瘀,软坚散结,制酸止痛。

用于顽痰积结,粘稠难咯,瘿瘤,瘰疬,瘕痞块,胃痛泛酸。

3. 用法与用量

9 ~15g ,宜先煎。

用于瘿瘤,瘰疬。瓦楞子味咸软坚,消顽痰,散郁结。治瘿瘤、痰核,常与海藻,昆布等同用,如《证治准绳疡医》含化丸。治痰火凝结之瘰疬,常配贝母、夏枯草、连翘等,以消痰清火散结。用于症瘕痞块。瓦楞子既可化瘀散结,又能消痰软坚,适宜于气滞血瘀及痰积所致的症瘕痞块,可单用,如《万氏家抄方》瓦垄子丸,也可与三棱、莪术、鳖甲等同用,以增强行气活血,散结消症之功。现代以此用治肝脾肿大及消化道肿瘤等。用于胃痛泛酸。瓦楞子能制酸止痛,胃痛嘈杂、泛吐酸水者,常配黄连、吴茱萸、乌贼骨、香附等同用;大便秘结者,可加生大黄;胃部喜暧者,可加高良姜;久病瘀滞者,可加延胡索、五灵脂。

瓦楞子的营养价值 消痰软坚

瓦楞子又能消痰软坚,适宜于气滞血瘀及痰积所致的癥瘕痞块,可单用,也可与三棱、莪术、鳖甲等同用,以增强行气活血,散结消癥之功。现代以此用治肝脾肿大及消化道肿瘤等。用于胃痛泛酸。

中医怎样治胃炎方法

1、饮食不节致使脾胃受损,食积胃脘,胀满痞痛,恶心呕吐,嗳腐吞酸,大便秘结有腐败异臭,舌质红,苔厚黄腻,脉象弦滑。证属食滞伤胃、腑气不通,宜健脾和中、 消食开胃。药用白术、茯苓各12克,山楂、神曲、鸡内金、麦芽、炒莱菔子各15克,木香、厚朴、半夏、陈皮、枳实、大黄(另包后下)各10克,生姜5片。

2、脾胃脘坠胀不舒,食欲不振,呕吐酸水,隐隐 作痛,遇寒加重,得暖则轻,饿时疼甚,进食稍减,大便稀溏,神疲乏力,舌质淡、胖大、边有齿印,苔薄白,脉象沉细弱或浮大无力。证属中气不足、脾胃虚寒,宜补中益气,健脾温胃。药用炙黄芪30克,党参15克,白术、茯苓、山药、扁豆、海螵蛸、煅瓦楞子各12克,陈皮、良姜、香附、吴茱萸、炙甘草各10克。 每日一剂,水煎服。

3、胃阴亏虚型患者胃脘灼热疼痛,嘈杂不适,虽饥而纳差,口 干口渴,大便艰涩,舌质红有裂纹,舌苔光剥或少苔,脉象弦细数。证属肝脾不和、胃阴亏虚,宜疏肝健脾、益阴养胃。药用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各30克,北沙 参、玉竹、白芍、全栝楼各15克,麦冬、花粉、草决明、草石斛、山楂各12克,川楝子、醋元胡各10克,甘草6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4、热邪犯胃型患者胃脘灼热疼痛,嘈杂易饥,口苦咽干,泛吐酸苦水,便秘,舌质红苔薄黄,脉象弦细。证属热邪犯胃、中焦郁滞,宜疏利中焦、清热和胃。药用蒲公英、败酱草各 30克,白花蛇舌草、白芍各15克,枳壳、佛手、连翘、黄芩各10克,海螵蛸、锻瓦楞子各12克,黄连、吴茱萸6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5、肝郁犯胃型患胃脘痞满隐痛,两胁撑胀疼痛,嗳气频频,时有泛酸,食欲减退,舌质红苔薄白微黄,脉象弦细。证属肝郁气滞、胃失和降,宜疏肝理气、健脾安胃。药用柴胡、 白芍各15克,白术、茯苓、香附、醋元胡各12克,当归、川楝子、乌药、枳壳、佛手、苏梗、吴茱萸各10克,黄连、甘草各6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的治疗

主症

胃痛隐隐,喜暖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时吐清水,纳差腹胀,神疲乏力,手足欠温,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

温中补虚,和胃缓急止痛。

方药

黄芪建中汤加减。黄芪18g,桂枝9g,白芍18g,煅瓦楞子15g,干姜6g,党参20g,白及15g,砂仁6g,高良姜9g,茯苓12g,白术15g,陈皮12g,麦芽12g,甘草6g,大枣5枚。

方解

方中黄芪甘温益气,激发化源;肉桂温助阳气;白芍阴柔益阴,济阴助阳;高良姜、干姜温胃祛寒,和中止痛;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取四君子汤之意,健脾益气;陈皮、麦芽、砂仁理气和胃止痛,帮助消化;白及、煅瓦楞子制酸止痛,促进溃疡愈合;大枣益气和中。诸药合用,共成温中补虚,健脾和胃,缓急止痛之剂,并能制酸止痛,促进溃疡愈合,适宜于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患者。

脾胃虚寒胃炎那些中药方

胃脘部隐隐作痛,喜温喜按,得热痛减,饥而痛增,进食后痛减,泛吐清水,纳差脘痞,大便溏薄,神疲乏力,甚则四肢不温。舌质淡,苔薄白或腻,脉虚弱或迟缓。

治法

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方药

黄芪建中汤

黄芪15g,黄连6g,吴茱萸5g,煅瓦楞子15g,桂枝10g,白芍10g,干姜10g,陈皮12g,半夏10g,茯苓15g,延胡索10g,白术15g,建曲12g,麦芽12g,甘草,大枣6枚。

方解

方中黄芪补中益气;陈皮、半夏、吴茱萸、干姜温胃化饮,暖胃止痛;桂枝、干姜、白芍、甘草、大枣取小建中汤之意以温脾散寒,和中止痛;黄连配吴茱萸取左金丸之意以辛开苦降,寒热并用;煅瓦楞子制酸止痛,除嘈杂;陈皮、延胡索理气和胃,止痛;白术、茯苓、建曲、麦芽、甘草、大枣健脾益气,消食和胃;甘草又能调和诸药。上药配合,共成温中健脾,和胃止痛之剂。

注意事项

本型患者以胃痛隐隐,喜温喜按为其特点,在临床中较为多见。祛寒常用温药,但不可过服、久服,以免化燥伤阴,引发变证。在此型患者的治疗中,健脾益气和胃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脾胃强健,饮食增加,机体的抗病能力逐渐增强,才能邪祛正安,党参、白术、茯苓、砂仁、陈皮、建曲、麦芽、鸡内金等药应根据情况及时应用。

哪些中药方可治疗消化道疾病

反流性食管炎

柴胡10克,白芍10克,厚朴8克,蒲公英10克,夏枯草12克,海螵蛸10克,枳壳10克,赭石15克,煅瓦楞子15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10天为1疗程。

慢性胃炎

醋延胡索10克,海螵蛸10克,白芍10克,炒川楝子10克,乌药8克,蒲公英10克,沉香2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7天为1疗程。

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怎么调理呢

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胃脘部胀满疼痛,嘈杂灼热,头晕目眩,头重如裹,身重肢倦,恶心呕吐,不思饮食,口渴口苦,小便色黄,大便不畅。舌质红,舌体胖边有齿痕,苔黄腻,脉沉滑。

方药:

黄连温胆汤

黄连12g,吴茱萸Sg,陈皮12g,半夏10g,茯苓15g,栀子12g,枳实10g,竹茹12g,通草10g,丹参15g,煅瓦楞子15g,木香6g,砂仁6g,蒲公英15g,豆蔻,建曲12g,甘草6g。

方中黄连、栀子、通草清热化湿,通利小便;吴茱萸、黄连辛开苦降,清火散郁;陈皮、半夏、茯苓、砂仁、豆蔻健脾祛湿,理气和胃;枳实、木香理气畅中,止痛除满;竹茹清热和胃,降逆止呕;蒲公英清热解毒,抑制幽门螺杆菌;煅瓦楞子制酸止痛,除嘈杂;建曲健胃消食,和中;丹参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甘草调和诸药。上药合用,共成清热化湿,理气宽中之剂。

注意事项:

脾胃湿热型患者湿热内蕴,清热易助湿,祛湿易生热,所以治疗起来比较棘手,往往取效较慢。在药物的选择上,应注意选用清利湿热之品,慎用香燥祛湿之药及大剂量清热解毒之剂。通过正确的治疗,湿热内蕴之症状可逐渐减轻甚至消失,但这并不代表病已治愈,还需进一步巩固治疗,不过用药需根据病情的变化及时予以调整。

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怎么调理呢?这种胃病给患者的身体伤害是很大的,更会严重的影响患者们的学习以及工作效率。因此一定要尽量早一点去比较正规的医院接受检查和治疗,这样的话才能减轻伤害。同时患者今后的饮食上一定要多加注意调理,饮食要均衡,不要挑食。

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治疗

治法

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折叠编辑本段方药

黄芪建中汤

黄芪15g,黄连6g,吴茱萸5g,煅瓦楞子15g,桂枝10g,白芍10g,干姜10g,陈皮12g,半夏10g,茯苓15g,延胡索10g,白术15g,建曲12g,麦芽12g,甘草,大枣6枚。

方解

方中黄芪补中益气;陈皮、半夏、吴茱萸、干姜温胃化饮,暖胃止痛;桂枝、干姜、白芍、甘草、大枣取小建中汤之意以温脾散寒,和中止痛;黄连配吴茱萸取左金丸之意以辛开苦降,寒热并用;煅瓦楞子制酸止痛,除嘈杂;陈皮、延胡索理气和胃,止痛;白术、茯苓、建曲、麦芽、甘草、大枣健脾益气,消食和胃;甘草又能调和诸药。上药配合,共成温中健脾,和胃止痛之剂。

注意事项

本型患者以胃痛隐隐,喜温喜按为其特点,在临床中较为多见。祛寒常用温药,但不可过服、久服,以免化燥伤阴,引发变证。在此型患者的治疗中,健脾益气和胃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脾胃强健,饮食增加,机体的抗病能力逐渐增强,才能邪祛正安,党参、白术、茯苓、砂仁、陈皮、建曲、麦芽、鸡内金等药应根据情况及时应用。

对于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建议大家平时可以中药的方式加以调理,通过中医的慢慢调理方法来达到恢复的功效,与此同时,大家还要注重一点,那么就是自己的饮食要多加注意。

胃癌的偏方

[方一]

菱粉30克,粳米50克。粳米淘洗干净,如常法煮粥,待米熟时,调入菱粉,用小火烧至粥成,每日2次。

本方益肠胃,解内热,防癌肿。可用于年老体虚,慢性泄泻,胃肠道癌者食用。

[方二]

白花蛇舌草120克,煨莪术、煨三棱、赤芍各9克,代赭石粉、海藻、昆布、制鳖甲各15克,旋复花9克(包煎),夏枯草60克,白茅根30克,蜂蜜60克。每日1剂,水煎服。

[方三]

焦楂曲、焦麦芽各9克,煅瓦楞30克,制内金6克,川楝子9克,延胡索15克,陈皮、广木香、生枳实各9克,丹参15克,桃仁12克,生牡蛎30克,夏枯草15克,海带、海藻各12克。每日1剂,水煎服。

[方四]

生党参15克,茯苓12克,生黄芪15克,炒白术10克,生白芍12克,炒当归、广郁金各10克,醋青皮9克,炒莪术、京三棱各10克,绿萼梅6克,香谷芽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方五]

旋复花(包)、半夏、炙甘草各10克,代赭石(先煎)、党参、黄芪各30克,白术20克,姜汁、梨汁、甘蔗汁、韭菜汁、牛乳各10毫升,半枝莲、半边莲、藤梨根各30克,煅瓦楞(先煎)15克。每日1剂,水煎服。

胃酸过多中医治疗

肝胃不和:症见烧心,反酸,胸骨后或胃脘部疼痛,每因情志因素而发作,胃脘胀闷,连及两胁,善太息,嗳气频频,大便不畅。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治宜疏肝解郁,和胃降逆,方选柴胡疏肝散合香苏散加减:柴胡、白芍、香附、川芎、苏梗、陈皮、枳壳、旋覆花、郁金、海螵蛸、延胡索、绿萼梅。中成药有气滞胃痛颗粒、胃苏颗粒。

肝胃郁热:症见烧心、反酸不止,胸骨后或胃脘部疼痛,痛如烧灼,口干口苦,心烦易怒,嘈杂不适,大便不爽或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或数。治宜清肝泄热,和胃降逆,方选化肝煎合左金丸加减:牡丹皮、青皮、陈皮、栀子、白芍、半夏、茯苓、浙贝母、黄连、吴茱萸、煅瓦楞子(先煎)、海螵蛸、连翘。中成药有加味左金丸。

气血瘀阻:胸骨后或胃脘部刺痛,偶有烧心反酸,脘腹胀满,或有吐血黑便,嗳气不舒,形体瘦弱,吞咽不利。舌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弦。治宜理气活血,和胃降逆,方选丹参饮合失笑散加味:丹参、檀香、砂仁(后下)、蒲黄(包煎)、五灵脂(包煎)、川楝子、延胡索、郁金、当归、茯苓、陈皮、半夏、三七粉(冲服)。中成药有血府逐瘀颗粒、元胡止痛片。

寒热错杂:症见胃脘痞塞、疼痛,烧心反酸,嗳气频频,呕吐泄泻。有时既见口苦、口干、口臭、胃中灼热、想吃冷物,大便干燥等胃热症状,又有胃部怕冷、进冷饮或胃部受寒后出现胃部不适、痛、胀等脾寒症状,舌苔白黄相间而腻,脉濡数或沉缓或沉弦。治宜辛开苦降,和胃降逆,方选半夏泻心汤加减:半夏、黄连、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吴茱萸、煅瓦楞子(先煎)、海螵蛸。中成药有半夏泻心片(丸)。

痰气郁阻:症见咽喉不适,如有物梗阻,吞之不下,甚则咽痛,每因情志不畅而加重,时有烧心反酸,嘈杂不适,或咽痒咳嗽,或痰鸣气喘,或声音嘶哑,纳差,大便不爽。舌淡,苔白或白腻,脉弦滑。治宜开郁化痰,和胃降逆,方选半夏厚朴汤加减:姜半夏、厚朴、苏梗、陈皮、茯苓、白芍、香附、枳壳、煅瓦楞子(先煎)、郁金。中成药有沉香顺气丸、木香顺气丸。

中虚气逆:症见反酸,泛吐清水,胃脘冷痛、胀满,食欲不振,嗳气,神疲乏力,大便溏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治宜补中健脾,和胃降逆,方选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党参、白术、茯苓、陈皮、姜半夏、木香、砂仁(后下)、旋复花(包煎)、桂枝、炙甘草。中成药有香砂养胃丸、香砂六君片。

胃阴亏虚:症见嘈杂烧心,胸骨后或胃脘部隐痛,口干咽燥,渴不欲饮,五心烦热,乏力,或体瘦,大便干。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苔,脉细或数。治宜养阴益胃,和中降逆,方选益胃汤合芍药甘草汤加减:沙参、生地黄、麦冬、玉竹、白芍、延胡索、茯苓、陈皮、半夏、煅瓦楞子(先煎)、香橼、甘草。中成药有阴虚胃痛颗粒、养胃舒胶囊。

瓦楞子的功效与作用 制酸止痛

瓦楞子内含碳酸钙等碱性物质,能中翻胃酸,并能收敛制酸,故治胃痛有效,可止痛。主要习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酸过多症,减轻暖酸、胃痛等症状。

胃癌有效的偏方

[方一]

菱粉30克,粳米50克。粳米淘洗干净,如常法煮粥,待米熟时,调入菱粉,用小火烧至粥成,每日2次。

本方益肠胃,解内热,防癌肿。可用于年老体虚,慢性泄泻,胃肠道癌者食用。

[方二]

白花蛇舌草120克,煨莪术、煨三棱、赤芍各9克,代赭石粉、海藻、昆布、制鳖甲各15克,旋复花9克(包煎),夏枯草60克,白茅根30克,蜂蜜60克。每日1剂,水煎服。

功能清热解毒,化瘀散结,适用于胃癌。

[方三]

焦楂曲、焦麦芽各9克,煅瓦楞30克,制内金6克,川楝子9克,延胡索15克,陈皮、广木香、生枳实各9克,丹参15克,桃仁12克,生牡蛎30克,夏枯草15克,海带、海藻各12克。每日1剂,水煎服。

功能消食健脾,理气散结,适用于胃癌。

[方四]

生党参15克,茯苓12克,生黄芪15克,炒白术10克,生白芍12克,炒当归、广郁金各10克,醋青皮9克,炒莪术、京三棱各10克,绿萼梅6克,香谷芽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本方功能益气养血,化瘀散结,对胃癌治疗有疗效。

[方五]

旋复花(包)、半夏、炙甘草各10克,代赭石(先煎)、党参、黄芪各30克,白术20克,姜汁、梨汁、甘蔗汁、韭菜汁、牛乳各10毫升,半枝莲、半边莲、藤梨根各30克,煅瓦楞(先煎)15克。每日1剂,水煎服。

本方功能益气养阴,降逆和胃,适用于胃痛。

[方六]

党参15克,白术、茯苓各12克,甘草3克,生黄芪、熟地各15克,黄精12克,白毛 藤、白花蛇舌草中30克,莲子肉15克,田三七1.5克,大枣6枚,沙参、羊肚枣各10克,枸札子9克。每日1剂,水煎服。

本方功能益气养阴,化瘀解毒。

[方七]

藤梨根60克,虎杖、石打穿、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各30克,瞿麦、丹参各15克,元胡、陈皮各、茯苓、姜黄、香附各9克,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服。

本方功能解毒化瘀理气和胃。

[方八)

棉花根60克,白茅根15克,藤梨根、半枝莲各60克,车前草15克,大枣3个。每日1剂,水煎服。

本方功能解毒化瘀,益气健脾。

[方九]

海藻、海带、丹参各15克,牡蛎、瓦楞、白花蛇舌草、铁树叶各、蒲黄炭、仙鹤草各20克,夏枯草、赤芍、白芍各12克,当归、白及各10克,青陈皮各12克,木香9克,山楂、神曲、谷芽、麦芽各15克,党参30克,甘草10克。

功能清积散结,健胃和胃,适用于胃痛。

相关推荐

瓦楞子形态特征

.魁蚶,贝壳斜卵圆形,坚厚,一般壳长80-104mm,高62-85mm,大者长可达122mm,高102mm。两壳合抱,左壳比右壳稍大,极膨胀,壳顶突出,向内弯曲,稍超过韧带面。韧带梭形,具黑褐色角质厚皮。背部两侧略呈钝角,壳前缘及肤缘均呈圆形;后缘延伸呈截形。放射肋宽,平滑整齐,无明显结节,约42-48条,以43-44条较多见,生长轮脉明显,壳面白色。壳内面白色,铰合部直,铰合齿60-70枚,中间者细小直立,两端渐大而外斜。闭壳肌良明显,前痕小,卵形;后痕大呈梨形,外套痕明显,鳃黄赤色。壳边缘厚,有与放射

甘草梢的功效有哪些

甘草梢可以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1. 中药甘草用于心气虚,心悸怔忡,脉结代,以及脾胃气虚,倦怠乏力等。前者,常与桂枝配伍,如桂枝甘草汤、炙甘草汤。后者,常与党参、白术等同用,如四君子汤、理中丸等。 2. 中药甘草用于胃痛、腹痛及腓肠肌挛急疼痛等,常与芍药同用,能显着增强治挛急疼痛的疗效,如芍药甘草汤。 3. 中药甘草用于调和某些药物的烈性。如调味承气汤用本品缓和大黄、芒硝的泻下作用及

用中医方法治疗慢性胃炎

1、食滞伤胃型患者 饮食不节致使脾胃受损,食积胃脘,胀满痞痛,恶心呕吐,嗳腐吞酸,大便秘结有腐败异臭,舌质红,苔厚黄腻,脉象弦滑。证属食滞伤胃、腑气不通,宜健脾和中、 消食开胃。药用白术、茯苓各12克,山楂、神曲、鸡内金、麦芽、炒莱菔子各15克,木香、厚朴、半夏、陈皮、枳实、大黄(另包后下)各10克,生姜5片。 每日一剂,水煎服。 2、脾胃虚寒型患者 胃脘坠胀不舒,食欲不振,呕吐酸水,隐隐 作痛,遇寒加重,得暖则轻,饿时疼甚,进食稍减,大便稀溏,神疲乏力,舌质淡、胖大、边有齿印,苔薄白,脉象沉细弱或浮大无

淋巴结核患者的饮食调理

1.紫菜萝卜汤:紫菜15克,白萝卜20克,加陈皮2小片,同煮汤,加少许食盐调味食用,治甲状腺肿大和淋巴结核。 2.海带绿豆糖水:海带60克,切丝,绿豆150克,同煮汤,加适量红糖调味食用。有补心,利尿,软坚,消痰,散瘿瘤作用。适用于高血压,脚气水肿,颈淋巴结核,单纯性甲状腺肿,小儿暑天热痱疖毒,痰热咳嗽等症。 3.瓦楞子蒸鸡肝:瓦楞子6-10克,于火上烧煅,研成细末与鸡肝1~2具拌匀,同蒸熟食用。有消积化痰,补肝肾,养血作用。适用于淋巴结核,肺结核,小儿疳积等症。

淋巴结肿大什么食物好

淋巴结肿大什么食物好马齿苋菊花绿豆 绿豆浸泡半天,马齿苋洗净切碎,菊花焙干研末。绿豆半熟后人马齿苋、粳米,文火煮成,加入菊花末稍煮即成,每日2次服食。该方法有清热解毒利湿之药效,可用于治疗急性淋巴管炎,下肢伤口处出现一条或数条丝状红线,硬而有压痛者。 荸荠 荸荠去皮切片,与淘洗干净的粳米一同人锅,加水文火煮,每日2次服食。功效在于能够清热生津。主治急性淋巴管炎。附注:荸荠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雪羹汤 荸荠、海蜇(浸泡去盐)各50-100克,煎汤分2-3次饮下,此即清代名医王士雄的“雪羹

海蛤壳的功效与作用 制酸止痛

海蛤壳有制酸止痛的功效,可用于胃炎吐酸、烧灼疼痛,可与蒲公英、川芎、党参、黄连、吴茱萸、瓦楞子等同用。

枳实治胃下垂的实方

补中益气加枳实方 【来源】印会河《中医内科新论》 【歌诀】补中益气枳实方,黄芪党参柴胡麻,白术陈皮生甘草,生姜大枣与当归。 【组成】黄芪15克,党参12克,白术12克,陈皮9克,升麻9克,柴胡9克,甘草6克,当归15克,枳实30克,生姜9克,大枣5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升降脾胃。 【方解】方用补中益气汤补脾升阳;加枳实以下气宽膨消痞。据现代科学报告,枳实有收缩平滑肌的作用,故本方不但对胃下垂有治疗效果,而且能收缩子宫平滑肌,治子宫脱垂亦有效。 【主治】胃体下垂,症见纳少腹胀、

如何治疗肝源性胃病

一、肝胃湿热型:多见于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症见口干口苦,嘈杂泛酸,纳差恶心,上腹胀满,大便秘结或便溏,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治宜清肝和胃。方用自拟虎茵汤加减,药用虎杖、茵陈、栀子、蒲公英、制半夏、茯苓、生大黄、甘草等。黄疸重者加郁金、赤芍;湿邪重者加白蔻仁、薏苡仁;泛酸者加黄连、吴茱萸、煅瓦楞子。 二、肝胃不和型:多见于慢性肝炎、肝硬化及急性肝炎。症见胃脘、两胁胀满或疼痛,嗳气吞酸,纳少,恶心呕吐,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滑。治宜疏肝解郁,和胃降逆。方选柴胡疏肝散加减,药用柴胡、香附、制

甘草片的作用

1. 用于心气虚,心悸怔忡,脉结代,以及脾胃气虚,倦怠乏力等。前者,常与桂枝配伍,如桂枝甘草汤、炙甘草汤。后者,常与党参、白术等同用,如四君子汤、理中丸等。 2. 用于痈疽疮疡、咽喉肿痛等。可单用,内服或外敷,或配伍应用。痈疽疮疡,常与金银花、连翘等同用,共奏清热解毒之功,如仙方活命饮。咽喉肿痛,常与桔梗同用,如桔梗汤。若农药、食物中毒,常配绿豆或与防风水煎服。 3. 用于气喘咳嗽。可单用,亦可配伍其他药物应用。如治湿痰咳嗽的二陈汤;治寒痰咳喘的苓甘五味姜辛汤;治燥痰咳嗽的桑杏汤;治热毒而致肺痈咳唾腥臭脓

淋巴结发炎的饮食疗法

绿豆浸泡半天,马齿苋洗净切碎,菊花焙干研末,绿豆半熟后人马齿苋、粳米,文火煮成,加入菊花末稍煮即成,每日2次服食。该方法有清热解毒利湿之药效,可用于治疗急性淋巴管炎,下肢伤口处出现一条或数条丝状红线,硬而有压痛者。 荸荠 荸荠去皮切片,与淘洗干净的粳米一同人锅,加水文火煮,每日2次服食。功效在于能够清热生津。 主治急性淋巴管炎。附注:荸荠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雪羹汤 荸荠、海蜇(浸泡去盐)各50-100克,煎汤分2-3次饮下,此即清代名医王士雄的“雪羹汤”,有清热化痰、消积软坚及降低血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