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临产前孕妈妈的母体变化有哪些

临产前孕妈妈的母体变化有哪些

(1)子宫的变化

这个月孕妇已近临产,胎儿顺着骨盆口下降,子宫底的位置也跟着回落,胃和心脏所受的压迫减小,食欲会有所增加,由于腹部压力减弱,呼吸也比上个月容易了,孕妇浑身变得轻松起来。但是,由于子宫对膀胱和直肠的压力增加,因此排尿次数会增加,而且容易出现便秘。此外,肚子也会有发胀变硬的感觉。

自怀孕开始到现在,孕妇的子宫纤维长了几十倍,而且越来越粗,使得子宫弹性不断增加。子宫壁静脉也变得非常粗大,它能迅速地将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血液运回心脏进行处理加工。子宫颈在怀孕前是比较坚硬的,现在变得非常柔软、光滑而坚韧。在胎儿娩出时,子宫颈口可从正常的2厘米一下子扩大到10厘米。

到了预产期,子宫容积可达4~5升,高度约32厘米,宽约24厘米,重量约1200克左右。孕妇的腰部出现钝痛,出现临产的各种征兆。

(2)乳房的变化

乳房也在迅速的发展,现在它已做好了哺乳的一切准备。在孕妇体内的催乳素(一种雌性激素)的作用下,它在生产后第3天就可以给新生儿喂奶。

(3)骨盆的变化

骨盆的各个关节在不断松弛。这样,在生产时骨盆可以拉宽好几个厘米,使胎儿能顺利地降临人世。

产后妈妈的身体有什么变化

子宫的变化

怀孕期间,母亲身体的各个系统为了适应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必须进行一系列适应性生理变化,以子宫的变化最大。怀孕前子宫只有梨子般大小,而等到妊娠足月,子宫会变得像个大冬瓜。当胎儿和胎盘娩出以后,子宫会立即收缩,逐渐恢复到正常大小,这个过程称为子宫复旧。

子宫恢复的快慢与产妇的年龄、健康状况、产程长短、分娩方式、分娩次数,以及是否哺乳都有关系。一般来说,由于胎儿的娩出和胎盘的剥离,在子宫内膜的表面形成了一个创面,需要等到产后6周,即42天以后才能够完全愈合,这时候子宫也基本上能恢复到非孕期的状态。

分娩后,子宫颈呈现松弛、充血、水肿状态;至产后1周左右,宫颈外型及内口恢复原形;2周左右内口关闭;4周恢复正常大小。由于分娩挫伤,子宫颈会由未产时的圆形变成横裂口。

皮肤、体形等外表的变化

妊娠期,许多准妈妈的皮肤上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色素沉着,下腹部出现妊娠纹。在产后,下腹正中线的色素沉着会逐渐消失;然而,腹部出现的紫红色妊娠纹会变成永久性的银白色旧妊娠纹。腹部皮肤由于受妊娠期子宫膨胀的影响,弹力纤维断裂,腹肌呈不同程度分离,在产后表现为腹壁明显松弛,但在6~8周后会有所恢复。

乳房的变化

当孕妇成为新妈妈以后,乳房的主要变化就是开始泌乳。产妇的乳房通常于产后即开始充盈、变硬,触之有硬结,随之有乳汁分泌。产后乳房的变化会衍生出一些问题,如产后乳腺炎通常发生在产后第10?14天,尤以初产妇多见,主要发病原理是产后身体抵抗力下降,易使病菌侵入、生长、繁殖。其治疗一般采取卧床休息、热敷、水分摄取及抗生素治疗。如症状非常严重,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另外,新妈妈的乳房可能有下垂现象。有些妈妈以为乳房下垂是由于哺乳而造成的。其实,乳房的变化是怀孕造成的,并不是哺乳的缘故,只要用合适的乳罩支撑,并注意锻炼胸大肌是可以逐渐改善的。

孕6个月妈妈的身体变化

现在孕妈妈的身体越来越重,大约以每周增加250克的速度在迅速增长。

子宫进一步增大,子宫底已高达肚部,你可以准确地判断出增大的子宫。

下腹部隆起更为突出,腰部增粗开始明显,体重也增加了许多。

由于子宫增大和加重而使脊椎骨向后仰,身体重心向前移,由此出现孕妇特有的状态。

由于身体对这种变化还不习惯,所以很容易出现倾倒。

腰部和背部也由于对身体的这种变化不习惯而特别容易疲劳,孕妈妈在坐下或站起时常感到有些吃力了。

产后妈妈的身体变化大盘点

乳房的变化

当孕妇成为新妈妈以后,乳房的主要变化就是开始泌乳。产妇的乳房通常于产后即开始充盈、变硬,触之有硬结,随之有乳汁分泌。产后乳房的变化会衍生出一些问题,如产后乳腺炎通常发生在产后第10?14天,尤以初产妇多见,主要发病原理是产后身体抵抗力下降,易使病菌侵入、生长、繁殖。其治疗一般采取卧床休息、热敷、水分摄取及抗生素治疗。如症状非常严重,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另外,新妈妈的乳房可能有下垂现象。有些妈妈以为乳房下垂是由于哺乳而造成的。其实,乳房的变化是怀孕造成的,并不是哺乳的缘故,只要用合适的乳罩支撑,并注意锻炼胸大肌是可以逐渐改善的。

子宫的变化

怀孕期间,母亲身体的各个系统为了适应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必须进行一系列适应性生理变化,以子宫的变化最大。怀孕前子宫只有梨子般大小,而等到妊娠足月,子宫会变得像个大冬瓜。当胎儿和胎盘娩出以后,子宫会立即收缩,逐渐恢复到正常大小,这个过程称为子宫复旧。

子宫恢复的快慢与产妇的年龄、健康状况、产程长短、分娩方式、分娩次数,以及是否哺乳都有关系。一般来说,由于胎儿的娩出和胎盘的剥离,在子宫内膜的表面形成了一个创面,需要等到产后6周,即42天以后才能够完全愈合,这时候子宫也基本上能恢复到非孕期的状态。

分娩后,子宫颈呈现松弛、充血、水肿状态;至产后1周左右,宫颈外型及内口恢复原形;2周左右内口关闭;4周恢复正常大小。由于分娩挫伤,子宫颈会由未产时的圆形变成横裂口。

会阴部的变化

顺产妈妈的外阴,因分娩压迫、撕裂而产生水肿、疼痛,这些症状在产后数日即会消失。

初次分娩的产妇在进行自然生产的时候,由于会阴部位比较紧、胎儿头围较大,以及助产操作等因素,容易引起会阴撕裂受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很多妈妈会做一个会阴侧切手术。因此,当分娩结束后,做过侧切术的新妈妈需要注意会阴部的护理,保持会阴部的清洁和干燥,避免伤口感染。

孕妈妈早期的身体变化

停经

那个每月都要找你的“老朋友”暂时不骚扰你了,你会有至少10个月的时间享受这一特权。

疲倦

怀孕后,你会觉得比往常更容易疲倦,尤其是瞌睡,中午好想睡个午觉,晚上回到家最想做的事就是倒头大睡。

恶心呕吐

多数孕妈妈在受孕6周左右感到恶心,想要呕吐。程度轻重因人而异。到了孕中期,这种感觉就会自然减轻或消失。

乳房触痛

从怀孕后6至7周左右开始,孕妈妈的乳房逐渐膨胀起来,十分柔软,乳房皮肤下的血管变得明显突出。乳头渐渐变大,乳晕颜色日益加深。孕妈妈开始感到乳房的不适: 发胀、有刺痛感,走路时感到有些沉重。

尿频

怀孕初期,你就会有尿频的感觉,偶尔打个喷嚏就憋不住尿的情况也会发生,难免尴尬。这是因为子宫扩张后压迫膀胱引起的。到了孕中期子宫上升进入腹腔后,尿频会有所减轻。

孕7个月妈妈的身体变化

本月由于胎盘增大、胎儿的成长和羊水的增多,你的体重迅速增加,每周可增加500g,你的宫底上升到脐上1~2横指,子宫高度为24-26cm。在你的肚子上、乳房上会出现一些暗红色的妊娠纹,从肚脐到下腹部的竖向条纹也越加明显。

新陈代谢时消耗氧气的量加大,你的呼吸变得急促起来,在活动时容易气喘吁吁。胎儿的日渐增大使你的心脏负担逐渐加重,血压开始升高,心脏跳动次数由原来65—70次/每分钟增加至80次/每分钟以上,所以你可能出现相对性贫血。有些孕妈妈这时会感到眼睛不适,怕光、发干、发涩,这是比较典型的孕期反应。

妈妈孕期后的心理保健

由于体型变化和运动不便,孕妈妈心理上产生了一些变化,有许多孕妈妈会产生一种兴奋与紧张的矛盾心理,从而导致情绪不稳定、精神压抑等心理问题,甚至会因心理作用而自感全身无力,即使一切情况正常,也不愿活动。

由于临近预产期,孕妈妈对分娩的恐惧、焦虑或不安全加重,对分娩“谈虎色变”。担心发生临产先兆时来不及到医院,因而稍有“风吹草动”就赶到医院,甚至在尚未临产,无任何异常的情况下,缠住产科医生要求提前住院。

了解分娩原理及有关科学知识

克服分娩恐惧,最好的办法是让孕妈妈自己了解分娩的全过程以及可能出现的情况,对孕妈妈进行分娩前的有关训练。许多地方的医院或有关机构均举办了“孕妈妈学校”,在怀孕的早、中、晚期对孕妈妈及其丈夫进行教育,专门讲解有关的医学知识,以及孕妈妈在分娩时的配合。这对有效地减轻心理压力,解除思想负担以及作好孕期保健,及时发现并诊治各类异常情况等均大有帮助。

不宜提早入院

毫无疑问,临产时身在医院,是最保险的办法。可是,提早入院等待也不一定就好。首先,医疗设置的配备是有限的,如果每个孕妈妈都提前入院,医院不可能象家中那样舒适、安静和方便;其次,孕妈妈入院后较长时间不临产,会有一种紧迫感,尤其看到后入院的孕妈妈已经分娩,对她也是一种刺激。另外,产科病房内的每一件事都可能影响住院者的情绪,这种影响有时侯并不十分有利。

所以,孕妈妈应稳定情绪,保持心绪的平和,安心等待分娩时刻的到来。不是医生建议提前住院的孕妈妈,不要提前入院等待。

作好分娩准备

分娩的准备包括孕后期的健康检查、心理上的准备和物质上的准备。一切准备的目的都是希望母婴平安,所以,准备的过程也是对孕妈妈的安慰。如果孕妈妈了解到家人及医生为自己做了大量的工作,并且对意外情况也有所考虑,那么,她的心中就应该有底了。

孕后期,特别是临近预产期时,准爸爸也应作好准备,使妻子心中有所依托。

产褥期母体变化有哪些

生殖系统的变化

子宫在产褥期变化最大。胎盘娩出后的子宫,逐渐恢复至未孕状态的过程,称为子宫复旧。

(1)子宫体:子宫体肌纤维复于产后1周子宫缩小至约妊娠12周大小,在耻骨联合上方可扪及。于产后10日,子宫降至骨盆腔内。产后6周,子宫恢复到正常非孕期大小。子宫重量也逐渐减少,分娩结束时约为1000g,产后1周时约为500g,产后2周时约为300g,直至产后6周时约为50g,接近非孕期子宫大小。

子宫内膜的再生:整个子宫的新生内膜缓慢修复,约产后第三周,除胎盘附着处外,子宫腔表面均由新生的内膜修复。胎盘附着出全部修复需至产后6周。

(2)子宫颈:于产后2—3日,子宫口仍可通过2指。与产后1周,子宫颈外形及子宫颈内口恢复至未孕状态,产后4周时子宫颈完全恢复至正常形态,分娩时宫颈发生轻度裂伤,多在子宫颈3点及9点处,使初产妇的子宫颈外口由产前的O形(未产型),变为产后的“一”字型横裂(已产型)。

(3)阴道及外阴:约在产后3周重新出现粘膜皱襞,但阴道于产褥期结束时尚不能完全恢复至未孕时的状态。分娩后的外阴轻度水肿,于产后2—3日内自行消退。会阴部若有轻度撕裂,或会阴切口缝合后,均能在3—5日内愈合。处女摸在分娩时撕裂形成残缺不全的痕迹,称为处女膜痕。

(4)盆底组织:若能于产褥期坚持作产后健身操,盆底肌有可能恢复至接近未孕状态。

2.乳房的变化

乳房的主要变化是泌乳。随着胎盘剥离排出,产妇血中的胎盘生乳素、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胎盘生乳素在6小时内小时,孕激素在几日后下降,雌激素则在产后5—6日内下降至基线。产后呈低雌激素、高泌乳激素水平,乳汁开始分泌。

初乳中含蛋白质较成熟乳多,尤其是分泌型IgA(曾被称为出生后最早获得的口服免疫抗体)。脂肪和乳糖含量较成熟乳少,及易消化,是新生儿早期理想的天然食物。产后7—14日所分泌的乳汁为过渡乳,含蛋白质质量逐渐减少,脂肪和乳房含量逐渐增加。产后14日以后所分泌的乳汁为成熟乳,呈白色。初乳及成熟乳中,均含有大量免疫抗体,如分泌型IgA。

3.其他系统的变化

(1)血液及循环系统的变化:产妇早期血液仍处于高凝状态,有利于胎盘剥离创面能迅速形成血栓,减少产后出血量。纤维蛋白原、凝血活酶、凝血酶原于产后2—3周内降至正常。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值逐渐增多。白细胞总数于产褥早期仍较高,中性粒细胞增多,淋巴细胞数减少。血小板数增多。红细胞沉降率于产后3—4周降至正常。

(2)消化系统的变化:产后胃肠肌张力及蠕动力减弱,约需2周恢复。产褥期容易发生便秘。

(3)泌尿系统的变化:妊娠期体内滞留的大量水分,需在产褥早期主要经肾排出,故产后最初数日的尿量增多。肾盂及输尿管生理性扩张,需4-—6周恢复正常。在分娩过程中,膀胱受压致使粘膜水肿充血及肌张力降低,以及会阴伤口疼痛,不习惯卧床排尿等原因,容易发生尿潴留。

(4)内分泌系统的变化:哺乳产妇垂体催乳激素于产后数日降至60μg/L,吸吮乳汁时此值增高,不哺乳产妇则降至20μg/L。不哺乳产妇通常在产后6—10周月经复潮,平均在产后10周左右恢复排卵。有的在哺乳期月经一直不来潮,平均在产后4—6个月恢复排卵。

相关推荐

妈妈后身体4大古怪变化

1.腿抽筋 些女性怀后会大呼自己身体不如前,会突然就腿抽筋。其实,这并不是妈咪们身体大不如前的原因,而是在怀中畏惧女性身体内缺少微量元素的同时胎儿不断增大子宫压迫下肢神经系统所致。抽筋的时候,妇不可以强行争扎着前行,应该顺速躺下,放松身体伸展肌肉,这样能得到一定的缓解。 妇多多少少都抽筋现象,遇上此类现象首先不要慌张,自己先乱了阵脚,而是尽量放松,在越放松的情况下,疼痛感越小。为缓解腿抽筋,女性怀后要适量地摄入一些补钙的食物,以保障身体内钙质的需求,减少因缺乏改质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女性也可以

妈妈怀3个月时的身体变化

这个时期,由于妈妈的身体不再出现月经和体内激素分娩的失衡,妈妈这时就出现了恶心、呕吐的症状。由于胎宝宝生长,子宫胀大,增大的子宫开始压迫位于前方及后方的膀胱和直肠,由此出现尿频的现象,如排尿间隔缩短、排尿次数增加、总排不净尿的感觉,因而妈妈频繁不断地去厕所。 妈妈的精神状态在这一时期会感到忧虑不稳,还容易出现毫无原因的便秘或腹泻、盆腔内内脏血液聚集,发生充血和淤血,阴道的分泌物较前略增多,颜色通常为无色,或橙色或淡黄色,时为浅褐色。 3月的前2周,是妊娠反应最严重的阶段,过了这一阶段妊娠

怀5个月准妈妈的身体变化

1、下腹突出,臀部丰满,发质变好或变差 怀5个月时,准妈妈的子宫又长大了一些,用手触摸肚脐和耻骨之间可感到一团硬东西,这就是子宫的上部。此时下腹部明显突出,可测得子宫底高厚度在耻骨联合上缘的15-18厘米处。 臀部也因脂肪的增多而显得浑圆。由于荷尔蒙的变化,准妈妈头发生长速度一般会加快,显得比以前多且光泽。但另一种可能是油性的发质变得更油,干性的发质会变得更干更脆,而且头发也会掉很多。 2.肤质和指甲变化 由于激素和雌激素分泌的变化很大,准妈妈的皮肤也会很大改变。的准妈妈皮肤滋润光泽,的则越

怀两个月胎儿及母体变化情况

怀两个月时,宝宝的生长发育已由分化前期(受精到形成胚卵)进入分化期(器官形成期),这个月是胚胎器官高度分化和形成期。 1.胎长:1~3cm。 2.胎重:约1~4克。 3.五官:眼睛、嘴巴、耳朵出现轮廓。鼻部膨起,外耳开始小皱纹,人脸的模样基本形成。 4.四肢:骨骼处于软体状态。5周时具萌芽状态的手、脚和尾巴。7周时,头、身体、手脚开始区别,尾巴逐渐缩短。8周末,用肉眼也可分辨出头、身体和手足。 5.器官:脑、脊髓、眼、听觉器官、心脏、胃肠、肝脏初具规模,内外生殖器的原基能辨认,但从外表上还分辨不出

怀4个月妈妈的身体变化

第13周 初现怀体态。早反应及易造成流产的危险期基本结束,相对来说,妈妈流产的风险也降低了很多,而胎宝宝也已经完成了其大部分关键性发展,所以也是比较安全的。妈妈在趾骨联合上方2~3 指处可以触及到增大的子宫底。妈妈脸上和颈部出现了褐色的斑点,乳房开始变大并产生了刺痛的感觉。到了中期,乳头能挤出乳汁,如同分娩后的初乳。 第14周 终于可以穿妇装了。怀时,妈妈体内的雌激素水平较高,盆腔及阴道充血。此时,妈妈的阴道分泌物增加,白带增多。妈妈不要为此感到不安,应选择纯棉内裤,并坚持每天清洗外

妈妈期生理哪些变化

妈妈期保持好心情? 怀后,特别是在怀初期,准妈妈可能会容易变得焦虑、没自信。身体的不适以及外形的改变,担心宝宝健不健康,这些都会影响到妈妈期的心情,而妈妈的不良情绪会影响到胎宝宝的健康生长发育。其实,妈妈不必为宝宝的未来担忧,也没必要为身体的变化而忧虑,做到平衡膳食营养,保持愉悦心情才是对胎宝宝的至佳保障。 怀初期,妈妈应该充分了解自己的身体变化状况,疑问之处可以积极联系产科医生咨询,以消除心理负担。 还可以通过听音乐,练习期瑜伽等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情绪,及时和家人朋友分享怀

28周的妈妈变化

身体变化 冷淡得像块冰 本周你的子宫大概是在肚脐以上约8厘米的位置。如果从耻骨联合量到子宫底部约28厘米。子宫底部上升至胸廓,使胸廓下部的肋骨向外扩张,你会感到胸口憋闷、呼吸困难。 心脏的负担也在逐渐加重,血压开始增高,静脉曲张、痔疮、便秘这些麻烦接踵而至。老公大概很希望抓住中期的尾巴,好好AA一下,可是你的性欲却急剧降低,这没什么好愧疚的。坦白告诉老公,这是你的机体为了保护自己、保护宝宝而作出的自然反应。 情绪变化 进入晚期了,运动、音乐胎教一个都别少 这个星期预示着你进入晚期了,对分娩的恐惧,对

妈妈8月时的一些身体变化

8月,妈妈子宫的宫底上升到胸与脐之间,宫底高度为26—32厘米,妈妈身体越来越笨重.经常会给妈妈带来诸多不舒服,比如稍微多走点路,就会感到腰痛和脚跟痛;经常出现便秘和烧心感;以至升到上腹的子宫顶压膈肌和胃,妈妈因胃受到压迫饭量减少.妈妈还会觉得胸口上不来气,甚至需要肩来协助呼吸。 子宫不断增大使腹壁绷紧,腹部强力纤维出现浅红色或暗紫色的妊娠纹,的乳房及大腿部也可以出现这种现象。并且,由于激素的作用,妈妈体内黑色素分泌增多,面部可出现妊娠斑,同时乳头周围、下腹部、外阴部皮肤颜色也逐渐

怀9个月准妈妈身体变化

1.身体容易疲惫 怀33周以后,准妈妈会明显发现自己的身体变得沉重,动作显得更加笨拙、迟缓,也更容易感到疲惫。此时腹部向前挺得更加厉害,身体的重心移到腹部下方,只要身体稍微失衡就会感到腰酸背痛。 子宫底的高度上升到肚脐之上,心脏负担逐渐加重,血压开始升高,心脏跳动次数增加,身体新陈代谢时消耗氧气量加大,准妈妈不仅呼吸变得急促起来,活动时也容易气喘吁吁。 2.容易吃饱 此时准妈妈的子宫顶压膈肌,使得胃变得更小,进而准妈妈会感到饭量减少,很容易就吃饱。食欲也开始减退,胃部的不适感增加。

高龄妇饮食注意那些呢

高龄妈妈产前应特别注意什么 高龄妈妈自妊娠32周以后就不宜再工作。这个时候,妈妈的心脏、肺脏及其他重要器官必须更辛苦地工作,且对脊柱、关节和肌肉形成沉重的负担。此时,应尽可能让身体休息。高龄初妈妈应提高自我警觉性,不要“临时抱佛脚”。随时都应该意识到可能发生母胎病理性变化的意外,定期到条件的妇产科进行母胎监护和必要的防治措施。 妊娠后期,经过特定检查,如母体因严重并发症不能继续妊娠,否则危及妈妈生命者,如果胎儿没致命畸形且存活的可能,应提前行剖宫产术,可确保母婴的安全。 期小知识: 高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