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人体破伤风期间有外伤还要打破伤风吗
注射人体破伤风期间有外伤还要打破伤风吗
是可以不用再次注射的。可以不用再次打。人免疫球蛋白属于被动免疫,其保护期只有2-3周还是应该注意伤口不要感染,在注意伤口干燥卫生,注意饮食。
破伤风类毒素与破伤风抗毒素区别
破伤风类毒素是用来预防破伤风的一种免疫疫苗.为了防止破伤风病的发生、医生给病人注射一定量的破伤风类毒素、从而达到预防破伤风病的目的. 而破伤风抗毒素是用对破伤风策有免疫力的人或动物血清经加工精制而成的免疫抗体、注射到人体后、可直接对破伤风起到抵抗的作用、但这种抗毒素是被动的、而且在体内只能维持很短时间、因此、最根本的还是应该注射破伤风类毒素、以使体内产生自动免疫抗体、从而达到长久的预防皮伤风的目的.
破伤风类毒素是用破伤风菌经减毒加工处理后制成的疫苗、注射到人体后需要经过一定时间后人体才会产生自动免疫力.因此、如果人体未接种过破伤风类毒素而发生外伤、或是刚刚注射破伤风类毒素而自身尚产生免疫抗体时发生外伤、为防止感染破伤风、应首先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以使被动免疫和自动免疫衔接起来、从而达到预防破伤风的目的.若已经注射过破伤风类毒素的人类发生外伤后、没有必要再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因为做为类毒素的抗原和抗毒素的抗体同时注射后也会发生拮抗作用而使相互作用降低、失去免疫效果.生活护理
被钉子扎了要不要打破伤风针
被钉子扎了之后,如果只是划破了表皮,虽然出血了,但是伤口不深,通常不需要打破伤风针的。
只需要将伤口用双氧水或者酒精等进行消毒,然后做好清洁防水工作,很快就会痊愈的。
因为破伤风致病菌破伤风杆菌,是绝对厌氧菌,适宜于在深入的伤口中繁殖,表面擦伤一般不会感染的。
但是如果钉子扎入了肉中,一般有感染破伤风的风险的,但是没有实际看到患者的伤口,即便是医生也很难判断是否需要打破伤风病毒针。
因此建议就近到当地的诊所或者医院,由专业的医生来诊断,是否需要打破伤风针,这样诊断更为准确,患者也更加放心。
有伤口就要打破伤风针吗
应对破伤风要避免四个误区
误区一:
有创伤就要注射
在多数医院,当患者就诊时只要是外伤,甚至只是擦伤,无论其是否进行过主动免疫,一律应用破伤风抗毒素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进行被动免疫。按时接种破伤风类毒素疫苗可在一定时期内产生很好的抵抗破伤风的抗体。
凡接受过破伤风类毒素疫苗全程预防者,在注射完最后1针的5~10年,若有外伤不需再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也不用接种破伤风类毒素疫苗。若超过5~10年,受伤后可再加强注射1次破伤风类毒素疫苗,但不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误区二:
只在外伤后24个小时之内有效
多数医务人员会告知患者,应该尽量在外伤后24个小时之内应用破伤风抗毒素和免疫球蛋白,否则效果差。
破伤风感染后发病的潜伏期多数为1~2周。根据其发病机制,伤后24小时之内甚至稍晚应用破伤风抗毒素都能起到预防作用。 临床上应强调尽早应用,但只要未发病且两周内应用都应视为有预防作用。
误区三:
没有外伤就不会感染破伤风
对于某些非外伤性的损伤,例如肛周脓肿、结肠穿孔等,医生很少考虑到患者有破伤风杆菌感染的可能。其实,破伤风杆菌大量存在于人的肠道内,并随粪便排出体外。
肠道破裂造成的腹腔及手术切口污染,若病史较长,污染重,就可能发生破伤风杆菌感染。这些患者应该应用破伤风抗毒素或免疫球蛋白,同时要接种破伤风类毒素疫苗,促使其产生长期抗体。
误区四:
打了破伤风针就不会得破伤风
被动免疫给体内带来的抗体只能持续2~3周,此后抗体水平下降,身体不再受到保护。因此, 应用一次破伤风抗毒素或免疫球蛋白,并不能带来持久免疫力。持久的免疫力要靠破伤风类毒素疫苗在体内产生的主动免疫。
特别提示★★★
别忘了给孩子打百白破疫苗
通常情况下,在儿童期按期接种百白破疫苗可以直接预防破伤风感染,其保护率为95%,孩子外伤后不需再注射破伤风或破免针。一般新生儿出生3个月、4个月、5个月都要连续接种三针的百白破疫苗,然后等到18个月后, 再接种一针加强型百白破疫苗,6周岁时如接种白破疫苗, 体内的破伤风抗体一般能持续到16周岁。但遗憾的是,两周岁以后,孩子接种的疫苗越来越少,到6周岁后,家长接种疫苗的意识更淡,不少家长还会遗漏接种。
破伤风应该如何预防
破伤风是可以预防的,最可靠的预防方法是注射破伤风类毒素。通过类毒素的注射,人体内产生了抗体,并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一定的浓度,可以中和进入体内的破伤风毒素,不致发病。加强工农业生产的劳动保护,避免创伤,普及新法接生,正确而及时地处理伤口等,也都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1.仅需注射类毒素0.5ml;如伤口污染严重,则在注射类毒素0.5ml 3~4小时后,再于其他部位肌肉注射人体破伤风免疫球蛋白250~500U,使抗毒素先中和毒素。类毒素激起的主动免疫,可在抗毒素作用消失前后接着发挥其预防作用。
2.正确处理伤口,及时彻底清创 所有伤口都应进行清创。对于污染严重的伤口,特别是战伤,要切除一切坏死及无活力的组织,清除异物,切开死腔,敞开伤口,充分引流,不予缝合。如发现接生消毒不严时,须用3%过氧化氢溶液洗涤脐部,然后涂以碘酊消毒。
3.被动免疫 一般适用于以前未注射过类毒素而有下列情况之一者:①污染明显的伤口;②细而深 的刺伤;③严重的开放性损伤,如开放性颅脑损伤、开放性骨折、烧伤;④未能及时清创或处理欠当的伤口;⑤因某些陈旧性创伤而施行手术(如异物摘除)前。
现在习用的被动免疫法是注射从动物(牛或马)血清中精制所得的破伤风抗毒素(TAT)。它是一种异种蛋白,有抗原性,可导致过敏反应,而且在人体内存留的时间不长,6日后即开始被人体除去。因此,这种破伤风抗毒素还不理想。理想的制品是人体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它无过敏反应,1次注射后在人体内可存留4~5周,免疫郊能比破伤风毒素在10倍以上。其预防剂量为250~500U,肌肉注射。人体破伤风免疫蛋白来源较少,制备复杂,在目前尚不能普遍应用的情况下,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仍不失为一种主要的被动免疫法。
伤后尽早肌肉注射破伤风抗生素1 500IU(1ml)。伤口污染严重者或受伤已超过12小时,剂量可加倍。成人与儿童的剂量相同。必要时可在2~3日后再注射1次。
每次注射抗毒素前,应询问有无过敏史,并作皮内过敏试验:用0.1ml抗毒素,加等渗盐水稀释成1ml。在前臂屈面皮内注射稀释液0.1ml;另在对侧前臂相同部位,用等潮红、微隆起的硬块,则为阳性,应进行脱敏法注射。但此法并不能完全避免过敏反应的发生,故最好不用这种抗毒素作注射。脱敏法注射是将1ml抗毒素用等渗盐稀释10倍,分为1、2、3、4ml,每半小时依次皮下注射一次。每次注射后,注意观察有无反应。如病人发生面苍白、软弱、荨麻疹或皮肤痛痒、打喷嚏、咳嗽、关节疼痛甚至休克者,应立即皮下注射麻黄素50mg或肾上腺素1mg(成人剂量),并停止抗毒素注射。
破伤风及早预防
破伤风及早预防比较好。现实生活中,人们不能轻视破伤风的带来的危害,破伤风可能会导致患者病情变得险恶,令人担心不已,做好破伤风预防工作是很重要的。
破伤风及早预防
破伤风及早预防比较好。破伤风预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要正确处理伤口,包括使用3%双氧水清洗或湿敷伤口;通过无菌技术清创;并去除缺血坏死和已被污染的组织异物;以及有效的止血和缝合伤口等。经以上处理使伤口或者创面形成有氧无菌的环境,杜绝破伤风杆菌的侵入与繁殖,这一点在大面积烧伤,冻伤和复杂创伤及动物咬伤时尤为重要。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宣传推广科学方法接生,结扎断脐时严密消毒,是预防新生儿破伤风的重要措施。
其二、应使用对厌氧尤其是对破伤风杆菌有效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甲哨唑,头孢类等。对伤口污染严重或伤口较深的患儿应常规使用上述抗生素,以有效控制破伤风杆菌的繁殖。
三、也是最重要的措施,即进行破伤风预防注射,包括:
自动免疫:注射破伤风类毒素(TT),可使机体产生破伤风抗毒素(TAT),从而预防破伤风发病。一般在婴儿阶段注射的"三联"疫苗,就含有破伤风类毒素,共注射3次。为使免疫力保持持久。1年后应强化注射1次,以后每隔5年强化注射1次。上述注射方法按国家规定的疫苗接种程序进行。总之,接受过全程预防注射者,一旦受伤,只需再注射一针破伤风类毒素就可起到免疫保护作用。如果未坚持强化注射,只是在婴儿阶段注射过,过了免疫年限,受伤后不采取措施仍然可能发生破伤风。
被动免疫:指的是受伤后就于24小时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凡伤口深大;伤口污染明显;伤口未能及时清洁处理;或钉子扎伤;匕首伤,枪弹,竹木刺等异物伤且异物残留者以及动物咬伤,均应及时注射常规剂量1500单位。用前须作皮试,阴性者一次注入;阳性者应先行脱敏注射,通常分4~5次注完。有条件的单位,也可注射人体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目前认为该药最有效而安全。应说明的是受伤后是否需要进行被动免疫由医生决定。
破伤风及早预防比较好。要做好破伤风预防工作,患者如果发现破伤风症状,也不要惊慌,去正规医院进行正规治疗才是正确的。
破伤风疫苗有效期
破伤风是破伤风杆菌经过皮肤或者黏膜的伤口侵入到人体,在缺氧的环境下生长繁殖,产生毒性极强的痉挛性外毒素也就是破伤风痉挛毒素,这个毒素会随着血流侵犯人的神经系统而引起人体肌肉持续性或者阵发性的肌痉挛的一种特异性的感染性疾病。 而破伤风疫苗的效力并非百分之百,目前常用的基础疫苗效果都在80%以上,也就是说注射疫苗之后,八成的人会产生抗体。但是这些抗体只能维持一定的时间,也不能终身免疫。 另外,破伤风是一种致死率很高的感染性疾病,所以得了破伤风,我们是一定需要打「破伤风针」的。对于「破伤风针」皮试的结果是阳性的患者,我们可以采用脱敏注射法,或者使用抗破伤风的免疫球蛋白来注射。
打破伤风针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创伤后一律应用破伤风抗毒素或免疫球蛋白
在多数医院,当患者就诊时只要是外伤,甚至只是擦伤,无论其是否进行过主动免疫,一律应用破伤风抗毒素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进行被动免疫。
按时接种破伤风类毒素疫苗,可在一定时期内产生很好的抵抗破伤风的抗体。凡接受过破伤风类毒素疫苗全程预防者,在注射完最后1针的5~10年,若有外伤不需再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也不用接种破伤风类毒素疫苗。若超过5~10年,受伤后可再加强注射1次破伤风类毒素疫苗,但不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误区二——破伤风抗毒素或免疫球蛋白只在外伤后24小时之内有效
多数医务人员会告知患者,应该在外伤后24小时之内应用破伤风抗毒素和免疫球蛋白,否则无效。
破伤风感染后发病的潜伏期多数为1-2周。根据其发病机制,伤后24小时之内甚至稍晚应用破伤风抗毒素都能起到预防作用。临床上应强调尽早应用,但只要未发病且两周内应用都应视为有预防作用。
误区三——该应用被动免疫制剂时却不应用
对于某些非外伤性的损伤,例如肛周脓肿、结肠穿孔等,临床医生很少考虑到其有破伤风杆菌感染的可能。其实,破伤风杆菌大量存在于人的肠道内,并随粪便排出体外。肠道破裂造成的腹腔及手术切口污染,若病史较长,污染重,就可能发生破伤风杆菌感染。这些患者应该应用破伤风抗毒素或免疫球蛋白,同时要接种破伤风类毒素疫苗,促使其产生长期抗体。
误区四——被动免疫后就不会患破伤风
被动免疫给体内带来的抗体只能持续2-3周,此后抗体水平下降,身体不再受到保护。因此,应用一次破伤风抗毒素或免疫球蛋白,并不能带来持久免疫力。持久的免疫力要靠破伤风类毒素疫苗在体内产生的主动免疫。
儿童不可轻易打破伤风抗毒素
儿童生性活泼好动,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受伤。为了预防破伤风的发生,就诊时家长常要求给孩子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其实,要不要打破伤风抗毒素,应视孩子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TAT是破伤风类毒素免疫马的血浆,经胃酶消化后用盐析法制得的液体或冻干抗毒素球蛋白制剂,用于治疗及预防破伤风。然而,TAT虽然有预防破伤风的作用,但它毕竟是一种异种蛋白的抗毒素血清,反复注射后会刺激人体对其产生相应的抗体,不仅会降低药效,还易使患儿发生过敏反应,甚至血清病。血清病如抢救不及时可导致死亡。
事实上,只要是注射过白喉、百日咳、破伤风(俗称“白百破”)三联疫苗的6岁以内的儿童,其体内已有足够的抵抗破伤风毒素的抗体存在,受伤后不需要再注射TATo因此,当孩子受伤后,家长带其去医院时,应带上孩子的预防接种卡,以供医生参考。
孩子如果只是轻微的受伤,可在家里进行简单的处理。首先,用冷开水或碘酒清洗伤口,然后用创可贴或消毒纱布包扎。重要的是应避免伤口接触水,以免发炎。但如果伤口内有异物或已化脓,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