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胎丸治疗肾虚型先兆流产,用何配药
寿胎丸治疗肾虚型先兆流产,用何配药
寿胎丸主治肾虚型先兆流产,方由桑寄生30g,续断 20g,菟丝子30g,阿胶10g (烊化),沙党参15g,白术10g,焦艾叶 6g,白芍15g,黄芪15g,人参6g,茯苓10g,白术10g,菟丝子 20g,炙甘草6g组成。适用于妊娠早、中期,阴道有少量出血,色 淡红或暗红,质清稀。小腹有下坠感或隐痛,腰骶酸楚,头晕耳鸣, 神疲纳差,或畏寒肢冷,小便频数而清长,或曾有堕胎、小产史。 舌质淡或淡黯,苔薄白,脉沉滑无力。
如何防治血热型先兆流产
血热型先兆流产分为实热型和虚热型两种,清热安胎饮 适用于实热型先兆流产的治疗,保阴煎适用于虚热型先兆流产的治疗。
治习惯性流产的中医药方
中医学认为肾主生殖,胞脉系于肾;母体肾气是胎儿发育的动力,而胎儿的成长,又要靠气血的充养,气血是由脾胃所化生,因此肾气不足,脾胃虚弱是导致习惯性流产的主要病机,肾气不足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是父母的精气,若不足则阴阳虽能结合成形,但是胎元不固,或有畸形,终致流产,甚或频坠;
二是母体虚弱,肾气不足。脾胃虚弱主要导致气血的不足,气虚不能载胎,血虚不能养胎,故而流产。
流产的主要症状为出血和腹痛,阴道出血是最早出现和最常见的症状,在已确定诊断为妊娠者当中,流产的发生率为10%-18%,而其中92%-95%的患者有阴道出血。大部分流产被认为是月经过期而未加注意。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腹痛,伴见腹坠腰酸。
那么怎样预防和治疗习惯性流产呢?
1、 查出引起习惯性流产的原因,针对病因处理。
2、 定期检测,如HC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PL(胎盘泌乳素),孕二醇等。若指标值降低,则提示可能发生流产,可提前治疗。
3、 注意休息,加强营养,尽量避免一切能引起子宫收缩的刺激因素。
4、 中药保胎:
主要有2个方面,一个是先兆流产的保胎治疗,一个是针对有流产病史的妇女,从怀孕受孕起,即予中药治疗,确保不发生流产征兆。近来医生对先兆流产患者持保胎疗法的态度,日趋淡漠,但中国近来报道,以中药补肾为主治疗先兆流产的例案,有效率91%~99%,尚未发现保胎成功的婴儿发育异常或畸形,故对先兆流产特别是盼子心切的患者积极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也为适宜。
中药保胎主要是在补肾和调养气血的基础上,可以结合逐月养胎理论,根据不同妊娠月份,分别加用该月养胎中药和选取针灸穴位。保胎有三法:即补肾育胎,用菟丝子、续断、杜仲、桑寄生等;补血养胎用白芍、熟地、桑椹子、当归等;补气载胎,用党参、黄芪、白术等,根据此三法可组成基本方。肾虚者可用寿胎丸加减,(菟丝子、续断、桑寄生、阿胶);气血虚弱者可以胎元饮加减(人参、当归、杜仲、白芍、熟地、白术、陈皮、炙甘草)。
此外,也可配合黄芩清热安胎,木香、砂仁、苏梗顺气安胎。
5、 西药配合应用,如黄体酮、维生素E等。
6、 中药服用时间应超过以往流产的孕期。
滋肾育胎丸要吃多久
滋肾育胎丸适用于肾虚、脾虚、气血虚弱或脾肾两虚型的先兆流产、反复自然流产。那么,? 西医一般采取激素治疗进行安胎治疗,常伴随头晕、头痛、恶心、抑郁、乳房胀痛等副作用,增加胎儿发生畸形风险,女性胎儿男性化风险。距长期抽样观察结果显示,采用滋肾育胎丸保胎治疗后出生的儿童,其体重、身高、智力均与正常儿童无异。 妊娠的关键是肾气盛,如肾气不足,冲任不能相资,气血失调,则难以受孕。肾虚可因先天肾气不足或后天损伤,可因体质的阴阳偏盛和病因的影响出现肾阴虚和肾阳虚。滋肾育胎丸适用于肾气虚或肾阳虚的不孕患者,其症可见初潮推迟或月经后期、量少,带下清稀,伴腰酸膝软,或少腹冷痛、小便频数。 服用滋肾育胎丸以固本善后,促进卵巢排卵而恢复正常的月经周期,巩固疗效。这类患者多见崩中暴下或淋漓不止、经色淡质稀、腰膝酸软等症。一般在月经干净后开始服用滋肾育胎丸,至下次月经来潮,以连续服用3个月经周期为宜。 导致疾病的病因多种多样,需要进行综合的治疗,如在心理、饮食、药物等各个方面都应该做出合理的治疗措施,选择合适的药物,这样才能够有效彻底的保证病情的逐渐好转。
中医治疗先兆流产
先兆流产,中医称之为妊娠腹痛、胎漏下血。若无阴道出血,而仅有腰腹酸胀坠痛者,则称为“胎动不安”。中医认为,本病的形成原因多为冲任不固,不能摄血养胎所致。因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之气固则胎有所载,血有所养,胎孕可正常生长发育;反之,则发生胎漏,胎动不安等证。
中医辨证治疗,多分为肾虚、气血虚弱、血热、跌仆伤胎四型。现分述如下:
1.肾虚型:主要症状为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色淡暗,腰酸,下腹坠痛,或伴头晕耳鸣、小便频数、夜尿多,或有自然流产史,舌淡苔白,脉沉滑,两尺脉弱。治宜补肾安胎。方用寿胎丸加味:菟丝子、枸杞子、桑寄生、覆盆子、川续断各15克,阿胶20克,益智仁3克,党参、白术各10克,水煎服,每日1 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2.气血虚弱型:主要症状为妊娠期阴道少量流血,色淡红,质稀薄,或腰腹坠胀疼痛,伴神疲气短、面色苍白、心慌失眠,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滑。治宜补气养血,固肾安胎。方用胎元饮加减:党参、熟地各15克,白术、白芍、杜仲、桂圆肉各10克,陈皮、炙甘草各6克,黄芪、阿胶各2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如何安胎中药治疗流产保胎安胎有奇效
在妊娠时期常用保胎药的指征是“流产”。按临床经过将流产分为习惯性流产、先兆流产、难免流产、完全流产、不全流产、稽留流产、感染流产等7种。其中使用保胎药指征的有先兆流产和习惯性流产两种,因为其它流产已不能继续保胎。
针对上面两种流产,也可根据辩证使用中药进行治疗。如妊娠后,阴道少量出血,伴腰痉痛,小腹坠痛,两腿痉软,小便次数多,夜尿多甚至失禁者,多因肾虚所致,可服“寿胎丸”,以固肾安胎,狼吞虎咽以益气;
在妊娠初期,出现阴道少量出血,伴有腰腹胀痛或坠痛,精神萎靡不振,面色光白浮肿,心悸气短者,多因气血虚弱所致,可用人参9克、黄芪10克、杜仲、白芍、熟地各6克,白术5克、陈皮、甘草各3克,每日一剂,水煎分2次服,以补气养血,固肾安胎;在妊娠期间出现阴道出血,胎动下坠,腰腹胀坠痛,伴有心烦不安,手足心热,口干咽燥,或有潮热,小便短赤,大便干燥,舌有黄胎者,多因血热所致,可用生地10克、熟地15克、黄芩6克、黄柏5克、白芍12克、川断9克、山药9克、甘草6克,每日一剂,水煎分2次服,以滋阴清热,养血安胎;
如果因外伤所致,可用熟地、白芍、川芎、党参各20克、黄芪、当归各15克,每日一剂,水煎,分2次服,以补气和血,固涩安胎。
另外,在使用保胎药的同时,应注意卧床休息,减少妇科检查,禁止夫妻生活,以便提高中药治疗流产效果。
治疗习惯性流产不孕
中医学认为肾主生殖,胞脉系于肾;母体肾气是胎儿发育的动力,而胎儿的成长,又要靠气血的充养,气血是由脾胃所化生,因此肾气不足,脾胃虚弱是导致习惯性流产的主要病机,肾气不足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是父母的精气,若不足则阴阳虽能结合成形,但是胎元不固,或有畸形,终致流产,甚或频坠;二是母体虚弱,肾气不足。脾胃虚弱主要导致气血的不足,气虚不能载胎,血虚不能养胎,故而流产。
流产的主要症状为出血和腹痛,阴道出血是最早出现和最常见的症状,在已确定诊断为妊娠者当中,流产的发生率为10%-18%,而其中92%-95%的患者有阴道出血。大部分流产被认为是月经过期而未加注意。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腹痛,伴见腹坠腰酸。
那么怎样预防和治疗习惯性流产呢?
1、 查出引起习惯性流产的原因,针对病因处理。
2、 定期检测,如hc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pl(胎盘泌乳素),孕二醇等。若指标值降低,则提示可能发生流产,可提前治疗。
3、 注意休息,加强营养,尽量避免一切能引起子宫收缩的刺激因素。
4、 中药保胎:主要有2个方面,一个是先兆流产的保胎治疗,一个是针对有流产病史的妇女,从怀孕受孕起,即予中药治疗,确保不发生流产征兆。近来医生对先兆流产患者持保胎疗法的态度,日趋淡漠,但中国近来报道,以中药补肾为主治疗先兆流产的例案,有效率91%~99%,尚未发现保胎成功的婴儿发育异常或畸形,故对先兆流产特别是盼子心切的患者积极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也为适宜。
中药保胎主要是在补肾和调养气血的基础上,可以结合逐月养胎理论,根据不同妊娠月份,分别加用该月养胎中药和选取针灸穴位。保胎有三法:即补肾育胎,用菟丝子、续断、杜仲、桑寄生等;补血养胎用白芍、熟地、桑椹子、当归等;补气载胎,用党参、黄芪、白术等,根据此三法可组成基本方。肾虚者可用寿胎丸加减,(菟丝子、续断、桑寄生、阿胶);气血虚弱者可以胎元饮加减(人参、当归、杜仲、白芍、熟地、白术、陈皮、炙甘草)。
此外,也可配合黄芩清热安胎,木香、砂仁、苏梗顺气安胎。
5、 西药配合应用,如黄体酮、维生素e等。
6、 中药服用时间应超过以往流产的孕期
先兆流产症状中医如何治疗先兆流产
先兆流产的危险症状
1、妇科检查
一般来说,在妇科检查时,患者的子宫颈口未开,羊膜囊未破裂,子宫大小和停经月份相符,尿妊娠试验阳性,超声波检查有胎心和胎动波。
2、呕吐剧烈
呕吐剧烈不能进食,导致孕妇脱水,电解质紊乱,严重者会危及胎儿及孕妇生命,这也是可以提示先兆流产的信号。
3、疼痛感
在女性朋友们发生先兆流产时多数也是有疼痛感的,孕妇的骨盆,腹部或者下背可能会有持续的疼痛感,当阴道出血的症状出现后,可能在几小时或几天后孕妇就开始感到疼痛了。
4、阴道出血
先兆流产的患者一般多有阴道出血的信号,可以分为少量出血和大量出血,持续性出血和不规律出血。若是女性朋友们阴道出血还伴随著疼痛,则需要特别注意。
5、阴道血块
阴道排出血块或者浅灰色的组织。
6、无胎心或子宫停止发育
孕妇应该要定期做好产检,如果在做产检的时候,检查时听不到宝宝的心跳、或你的子宫没有按照应该增长的速度发育时,你可能会出现流产。出现这些症状,女性要去医院检查胎儿的情况,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关的治疗。
中医治先兆流产
1、肾虚型先兆流产
主要症状为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色淡暗,腰酸,下腹坠痛,或伴头晕耳鸣、小便频数、夜尿多,或有自然流产史,舌淡苔白,脉沉滑,两尺脉弱。
治宜补肾安胎。
方用寿胎丸加味
菟丝子、枸杞子、桑寄生、覆盆子、川续断各15克,阿胶20克,益智仁3克,党参、白术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2、气血虚弱型先兆流产
主要症状为妊娠期阴道少量流血,色淡红,质稀薄,或腰腹坠胀疼痛,伴神疲气短、面色苍白、心慌失眠,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滑。
治宜补气养血,固肾安胎。
方用胎元饮加减
党参、熟地各15克,白术、白芍、杜仲、桂圆肉各10克,陈皮、炙甘草各6克,黄芪、阿胶各2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3、血热型先兆流产
专家介绍,血热型先兆流产主要症状为妊娠期阴道下血,色鲜红质黏稠,或腰腹坠胀疼痛,伴心烦、手足心热、口干咽燥、小便短黄、大便秘结,或午后发热,舌红苔黄而干,脉滑数。
治宜滋阴清热,养血安胎。
方用保阴煎加味
山药20克,生地、熟地、白芍、续断、黄柏、黄芩、苎麻根、阿胶各10克,生甘草3克,女贞子、旱莲草、菟丝子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4、跌仆伤胎型先兆流产
主要症状为妊娠外伤,腰酸,少腹坠胀,或阴道少量下血,血脉正常。
治宜补气和血安胎。
方用圣愈汤加味
党参、益母草、菟丝子各15克,黄芪25克,当归20克,生地、熟地、续断、桑寄生各10克,川芎6克。若阴道下血,去当归、川芎、益母草,加阿胶12克、艾叶炭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先兆流产后的女性吃哪些食物比较好
1、红薯红枣粥:
红薯丁30克、红枣10个加水同煮,调饴糖1匙食。功能补中益气,安胎。主治先兆流产。
2、竹茹酒:
青竹茹60克、阿胶20克同与好酒400毫升煮数十沸,待阿胶烊化,去渣候冷。早、午、晚各饮1次。功能解痛,舒经,止血,安胎。主治妊娠下坠,胎损腹痛,跌仆伤胎,下血。
3、杜仲煨猪肾:
猪肾1只对半剖开,去筋膜,用椒盐水淹浸除腥气,然后与杜仲15克同置沙锅中,加水煨熟,入食盐少许,食猪肾饮汤。服2剂/日,7日/疗程。主治肾虚型先兆流产。
4、苎麻鸡蛋汤:
苎麻50克用凉水洗净,再用热水烫去其胶质,入锅加水煮,同时鸡蛋4个打破入锅,30分钟后饮汤食蛋。功能止血安胎,通经止痛。主治妊娠胎动腹痛、腰痛。
5、艾叶瘦肉汤:
阿胶12克打碎;瘦猪肉120克切大块。祈艾叶30克、瘦猪肉入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煲1小时。去药渣,入阿胶炖化,温服。功能养血安胎,温经止痛。主治妊娠早、中期,血虚受寒型胎动或胎漏;症见孕后腹中冷痛,腰酸下坠,或阴道少量出血、色淡红而质稀。亦可用于虚寒型先兆流产,崩漏。
6、苎麻根党参瘦肉汤:
瘦猪肉250克与芒麻根、党参各30克同入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煲2小时,调味,饮汤食肉。功能健脾,清热,安胎。主治妊娠早期,脾虚有热型胎动;症见胎动不安,或胎漏下血,腰腹坠胀作痛,心烦不安,饮食减少。亦可用于防治先兆流产、月经过多。
先兆流产怎么办 如何面对先兆流产
先兆流产怎么办
1、一般治疗
如发生先兆流产,孕妇应该卧床休息,减少活动,但并不是24小时都躺在床上不动,甚至连大小便都不敢下床,这样过分的精神紧张,反而会引起流产,应该适当地进行轻微的活动。必须禁止夫妻生活。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阴道检查,以减少对子宫的刺激。
2、药物治疗
可用黄体酮保胎。因为黄体酮有保证胚胎发育、维持妊娠、抑制子宫平骨肌收缩、降低子宫紧张度的作用。口服维生素E有益于胚胎的发育,每次10~20毫克,每天3次;必要时用镇静、安眠和止痛药,以减少不必要的刺激。
3、中医中药治疗
中医中药治疗主要还是遵循对症下药的原则下进行的,分为肾虚、气血虚、脾虚,血热阴亏这三种情况,中医中药治疗能达到标本兼治的功效。
①肾虚
治以固肾安胎。用寿胎丸加味、桑寄生9克、续断9克、阿胶9克、菟丝子9克、白术9克、艾叶炭9克、杜促9克、党参12克。
②气血虚、脾虚
治以补中益气、养血安胎。用举元煎如味,党参12克、黄芪12克、白术9克、外麻6克、炙甘草3克、职权胶9克、何首乌9~12克、桑寄生9克。
③血热阴亏
治以滋阴清热安胎,用保阴煎加味生地12克、熟地12克、黄芩9克、黄柏9克、白芍9克、续断9克、甘草3克、山药12克、麻根3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