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奶粉喂养的8个误区
宝宝奶粉喂养的8个误区
一。 什么东西都是越新鲜的越好,所以给婴儿喝鲜牛奶比喝配方奶粉好。
专家解误:婴儿断掉母乳后,有些妈咪直接开始给婴儿喝鲜牛奶,这样其实对婴儿的健康非常不利:
1.婴幼儿的胃肠道、肾脏等系统发育尚不成熟,给婴儿喝鲜奶会产生很多危害,首先,鲜奶中的钙磷比例不合适,含量较高的磷会影响钙的吸收,而高含量的酪蛋白,遇到胃酸后容易凝结成块,也不容易被胃肠道吸收。
2.鲜奶中的乳糖主要是α型乳糖,会抑制双歧杆菌,并促进大肠杆菌的生成,容易诱发婴儿发生胃肠道疾病。同时,鲜奶中的矿物质会加重肾脏负担,使婴儿出现慢性脱水、大便干燥、上火等症状。
3.鲜奶中的脂肪主要是动物性饱和脂肪,会刺激婴儿柔弱的肠道,使肠道发生慢性隐性失血,引起贫血,鲜奶中还缺乏脑发育所需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不利于婴儿大脑的发育。提醒一点,如果条件许可配方奶粉可以一直喝,只要注意选择适合婴儿年龄的配方奶粉即可。
二。给婴儿买配方奶粉要买贵的,因为越贵的奶粉越好。
专家解误:如果仔细研究一下各种奶粉的配方成分表,很容易就会发现,其实从奶粉的配方角度来讲,其中的营养成分无非就是那些,同类产品的价格都不应该相差很多。
但有些奶粉制造企业会利用妈咪们的消费心态,故意炒作价格,所以妈咪们选择的时候要擦亮眼睛。一般来说,进口奶粉相对要贵一些,但并不说明它们的质量就一定优于同类的国内奶粉。进口奶粉之所以贵,是因为要额外分担销售、运输、异地开启市场等费用和关税,而国产奶粉是据国情、人民生活水平与各类食品的比价,并延续以前国家统一的定价,所以价格相对就较低。
三。挑选奶粉时,最重要的是要特别注意说明上的营养成分的配比。
专家解误:不必过于关注奶粉中包含多少营养成分。目前市场上的配方奶粉,不管是国产的还是进口的,只要是喂养1岁内婴儿的,各种奶粉中含有的营养成分都大致与母乳接近。 虽然,有些品牌的奶粉中强化了某些营养成分,但对于婴儿来说,增加的营养成分并没有对他们有什么效果。因为,除了喝奶以外,6个月以上的婴儿还要吃辅食,许多营养成分在辅食中一样可以得到补充。由此可见,父母在选购时,不必只是为了某一两种营养成分而精挑细选了,更重要的是为婴儿选择那些质量可靠的厂商生产的配方奶粉。
再者,来自海外的奶粉多为根据西方人的体质特点而设计,配方未达到本土化。纵然个别成分技术领先,却未必适合中国婴儿的体质。
四。味道越香浓的配方奶粉越好,不仅口味婴儿喜欢,而且里面的营养含量高。
专家解误:奶粉原本淡香、无特殊气味。由于中国人饮食讲究色、香、味,因此生产商就有意识地在奶粉中添加一些香兰素、奶香精等芳香物质,使其冲饮时香气扑鼻,以增强人的食欲。但芳香物质仅能改变奶粉的口感,并不能增加奶粉的营养。所以,奶粉不能仅以味道是否香浓来论其好坏。五。买配方奶粉就买能快速溶解的,这往往说明奶粉质量高。
专家解误:奶粉速溶度高确实可以省事,但这只是奶粉的一项外在感官指标,并不代表奶粉有更好的营养成分,尤其是配方奶粉。因为,配方奶粉是奶粉、乳清粉、奶油粉、微量元素等诸多原料混合而成的,而实际上这些原料的质地、多寡、配比,才是决定奶粉质量的关键因素。
六。婴儿生长发育需要大量的钙,含钙量和浓度越高配方奶粉越适合婴儿。
专家解误:其实各厂家的配方奶粉原料牛奶本身的含钙量差别并不大,但有些厂家为了寻找卖点,在天然牛奶当中加进了化学钙,人为提高了产品的含钙量,但过多的化学钙并不能被人体所吸收利用,反而会使大便变得坚硬,难以排出,久而久之还容易在人体中沉淀,甚至造成结石。
七。婴儿喝配方奶粉容易上火,在奶粉中多加糖就可以败火。
专家解误:许多父母认为喝奶粉婴儿容易上火,总是要加一些糖“败火”。有的甚至一勺奶粉就要配一勺糖,这种做法是不对的。按照配方奶粉的成分,饮用时并不需要另外加糖。如果加糖过多,会导致营养搭配不合理,造成婴儿体内高糖,容易导致婴儿肥胖。
八。对于1岁以内的婴儿来说,只要喝足够的配方奶粉,营养就够了。
专家解误:母乳或奶粉虽能为婴儿提供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大部分营养,但它还是满足不了全部营养需求。如果不及时增添辅食,就会引起一些营养素缺乏,如贫血、缺锌等。因此,一定要按月龄为婴儿添加辅食。4个月开始逐渐加蛋黄;5个月大的时候喂菜泥;6个月喂鱼泥;8个月喂碎豆腐、动物血和肝泥。这些辅食的添加,能满足婴儿身体的快速生长发育。
婴儿换奶粉怎么换
需要给宝宝换奶粉有很多情况,宝宝之前就是奶粉喂养,现在需要换另一种奶粉?宝宝之前是母乳喂养,现在就要换成奶粉喂养?还是宝宝长大了需要换一种大宝宝奶粉更好的奶粉?这些情况怎样给宝宝换奶粉呢?下面小编来告诉大家给宝宝最佳的换奶粉方式。
当宝宝需要从一种奶粉换到另一种奶粉时,最好的转奶方式是交替渐进方式换奶。换奶的基本原则为减少一小匙原配方奶粉,改成新配方奶粉一小匙,若宝宝没有不良反应即可再更改第二小匙。通常换奶造成宝宝不适症状中腹泻的最多,但多是因为奶粉浓度冲泡不当所造成,所以换奶时也应仔细读读罐装标示;其次就是过敏,如皮肤痒、红疹等现象,若新更换的奶粉与原配方成份相差太大,才会有此现象出现,所以爸爸妈妈们在为宝宝挑选新的奶粉时要多考虑宝宝的身体状况和适应能力。
当宝宝从母乳喂养需要转成奶粉喂养时,应该每次以一小匙婴儿配方奶粉(即30㏄)的量开始测试,若无不良反应,即可一小匙一小匙逐渐增加至全量,婴儿配方奶粉多以牛奶为基质,都是以营养成分贴近母乳为配方的设计理念,但母乳化的婴儿配方奶粉仍然不含可帮助宝宝消化的酵素,所以喂养方式由母乳要换成婴儿配方奶粉时,宝宝可以同时母乳与婴儿配方奶粉交替食用,这样便可缓解宝宝因换奶而导致的不良反应。
当宝宝年龄增大了,这个阶段的奶粉换成高一阶段的奶粉并不是很难了,此时宝宝的肠胃机能虽已经比初生时成熟些,不会那么容易有不良反应。其实较大婴儿奶粉营养含量较婴儿配方奶粉高,蛋白质也提高,其实一般的婴儿配方奶粉可供应宝宝至一岁都不会有营养缺乏的现象,且此阶段的宝宝开始食用副食品,不一定需要更换成蛋白质含量较高的较大婴儿配方,若是家长仍然坚持换大婴配方奶粉,为了保险起见仍可采用渐进式换奶。
6个月宝宝发育的饮食
首先,母乳喂养还是重点。6个月的宝宝,主食依旧是母乳。相比之前,为了宝宝能够适应其他的食物,可以逐渐延长喂奶的间隔时间,同时缩短喂奶的时间,避免宝宝对母乳产生依赖。其次,奶粉喂养要注意。这个时候宝宝的奶粉饮食量控制在1千毫升左右,建议妈妈们在喂宝宝奶粉的时候可以喝一些水,这样利于消化,要严格控制奶粉喂养的时间,避免吃太多而影响到宝宝的健康。最后,辅食添加以乳类为主。6个月宝宝的辅食不再像之前一样全部以流食为准,这时可以增加半固体的辅食进行喂养。像面食在煮熟的情况下也可以慢慢喂。辅食只需要一天加一次,像鸡蛋粥、肉粥都可以慢慢喂食宝宝。
6个月的宝宝因为听觉、神经就爱是变得敏感起来,所以在喂食宝宝的时候为避免外界影响而宝宝有所反应,尽可能地在安静的环境下进行喂食,让宝宝可以充分吸收营养。
宝宝饮食的误区有哪些
误区一:咀嚼过的食物易于消化吸收
有些家长认为,婴幼儿胃肠功能尚不成熟,给他们喂食咀嚼过的食物,更易于消化吸收。其实,这是一种不科学、不卫生的喂养方式。人体的口腔本身就是一个多菌的环境,给婴幼儿喂咀嚼过的食物,易将成人口腔中的细菌传给婴幼儿,从而引起感染。实际上,初生婴儿已具备较好的咀嚼和消化食物的能力,让宝宝自己咀嚼食物,不但可以促进其牙齿的生长,还有利于培养他们咀嚼和吞咽的良好习惯。但要注意的是,应避免给宝宝喂食生硬、粗糙、油腻或过于刺激的食物。
误区二:人工喂养方便易行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妇女广泛参加各项社会工作,她们可能尚在哺乳期就不得不回到工作岗位上,因而不能按时按需给宝宝母乳喂养,加之目前市面上可供选择的乳制品、优质代乳品琳琅满目,许多家长可能就会过早地采取以人工喂养法代替母乳哺育。而实际情况是,过早地以人工喂养代替母乳喂养,并不利于宝宝的生长发育。
众所周知,母乳是宝宝最理想的天然食品,它不仅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并且含有多种免疫成分。因此,母乳喂养的婴儿患病率往往较低,而哺乳时的母婴直接接触,使婴儿患病也较容易被及时发现。
此外,母乳还有经济方便、温度适宜、不易过敏等优点。健康母亲的乳汁分泌量已可满足4~6个月以内宝宝对营养的需求,若过早地以人工喂养代替母乳,则容易引起消化功能紊乱,还会因所选代替品(如米糊、豆奶等)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完全而引起营养不良。
误区三:奶粉越浓,营养成分越多
在给新生宝宝喂食奶制品时,许多家长可能会想当然地认为, “奶粉越浓,营养成分越多,就越有利于宝宝生长发育”,于是,他们往往喜欢给宝宝喂食高浓度的奶粉。诚然,新生儿生长发育迅速,他们对能量及营养的需求特别高,但另一方面,我们还必须注意到,新生儿胃肠发育尚不成熟,他们对能量及营养的耐受性亦相对较差。
奶粉配制过稀,固然易引起营养不良,但配制过浓了,则可能加重胃肠道负担,导致消化功能紊乱、肠胀气等问题出现,这同样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因此,我们强调配制奶粉时,应按照奶粉罐上的详细配制说明,选择适宜的浓度。
误区四:保健品有益健康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自我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不少爱子心切的父母认为蜂乳、人参等是高级营养品,为了使孩子更健康,在每日吃饭、饮水时都给他们喝一些,有的甚至以此代替牛奶给宝宝吃。诚然,婴幼儿期营养充足是个体生长发育的关键,但上述补品均含有一定量的激素(如雌二醇,或能与雌二醇抗体交叉结合的雌激素样物质),其浓度相当于正常未发育儿童的8~34倍。
人工喂养的误区
人工喂养是如今不少年轻爸妈选择的喂养方式,这样可以很好的减轻妈妈的负担,也能增进宝宝和其他家人的感情交流。虽然人工喂养已经并非新鲜事,但人们对于人工喂养仍有一些认知错误。下面详细了解一下人们常常容易忽视的一些人工喂养的误区。
误区一:什么东西都是越新鲜的越好,所以给宝宝喝鲜牛奶比喝配方奶粉好。
其实鲜奶中的钙磷比例不合适,不利于宝宝吸收,鲜奶中的脂肪主要是动物性饱和脂肪,会刺激婴儿柔弱的肠道,鲜奶中还缺乏脑发育所需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不利于婴儿大脑的发育。如果条件许可配方奶粉可以一直喝,只要注意选择适合婴儿年龄的高适应配方奶粉即可。
误区二:给宝宝买配方奶粉要买贵的,越贵的奶粉越好。
不少奶粉制造企业都会利用妈咪们的消费心态,故意炒作奶粉的价格,所以配方奶粉并非贵的就是好的。一般来说,进口奶粉相对要贵一些,但并不说明它们的质量就一定优于同类的国内奶粉。国产奶粉是针对中国宝宝体质研发的,更适合中国的宝宝,妈妈们最主要是要选择合适的,而不是贵的。
误区三:选奶粉时最主要注意说明上的营养成分的配比,不必过于关注奶粉中包含多少营养成分。
目前市场上的配方奶粉中含有的营养成分都大致与母乳接近。虽然,有些品牌的奶粉中强化了某些营养成分,但对于婴儿来说,增加的营养成分并没有对他们有什么效果。除了喝奶以外,6个月以上的婴儿还要吃辅食,许多营养成分在辅食中一样可以得到补充。所以父母大可不必只是为了某一两种营养成分而精挑细选了,更重要的是为婴儿选择那些质量可靠的厂商生产的配方奶粉。
误区四:婴儿喝配方奶粉容易上火,在奶粉中多加糖就可以败火。
这种做法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一般按照配方奶粉的成分,饮用时并不需要另外加糖。如果加糖过多,会导致营养搭配不合理,造成婴儿体内高糖,容易导致婴儿肥胖。
误区五:对于1岁以内的婴儿来说,只要喝足够的配方奶粉,营养就够了。
母乳或奶粉虽能为婴儿提供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大部分营养,但它还是满足不了全部营养需求。如果不及时增添辅食,就会引起一些营养素缺乏,如贫血、缺锌等。所以除了喂奶之外,妈妈们还需要根据月龄给宝宝添加辅食。
宝宝喂养有哪些误区
生活中,还是有许多老人甚至新手爸爸妈妈不懂得科学喂养宝宝,采用老一辈的错误的喂养方式。以下就是常见的宝宝喂养有哪些误区。
宝宝喂养有哪些误区1.许多家长喜欢给宝宝穿—件又—件的毛衣,一条又一条的毛裤,宝宝穿得太多太紧,一是束缚孩子的活动;二是宝宝容易出汗,湿了以后在吹到风就会着凉,反而容易感冒。
宝宝喂养有哪些误区2.如果将宝宝短短的头颈塞的满满的,而宝宝流口水较多的话,被口水浸湿再干的衣领就会发硬,将宝宝颈部皮肤蹭破,发生感染。
宝宝喂养有哪些误区3.宝宝裤腰叠加在—起,会将宝宝柔软的肋骨压住,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肋骨外翻。
宝宝喂养有哪些误区4.新鲜牛奶因为含酪蛋白太高,挥发性脂肪酸多,易引起肠道过敏,消化不良。
宝宝喂养有哪些误区5.很多外婆、奶奶喂宝宝自己咀嚼过的食物,认为这样的食物更易于消化吸收,但这样容易将成人口腔中的细菌传给婴幼儿。
宝宝喂养有哪些误区6.不应将蛋黄泥等辅食加在奶瓶中给宝宝喂食,这容易引起宝宝食欲减退。
宝宝喂养有哪些误区7.鸡蛋蛋白,有壳海鲜容易引起宝宝过敏,给宝宝食用要小心。
宝宝喂养有哪些误区8.宝宝跟爸妈—起睡虽然可以就近照顾,但是也容易因为熟睡中大人翻身压坏宝宝。
宝宝喂养有哪些误区9.宝宝房间的灯如果太鲜艳,会刺激宝宝的视觉引起兴奋,晚上不容易入睡。
宝宝喂养有哪些误区10.带宝宝去超市,但是因为超市里的细菌很多,容易让宝宝得肺炎。
宝宝喂养有哪些误区11.宝宝在晒太阳时,给孩子蒙上纱巾,戴上帽子,还隔着玻璃晒,会影响杀菌和宝宝维生素的吸收。
两个月宝宝一天吃几次奶粉
6-7次。
两个月的宝宝奶量,随着体重逐渐增加,如果是奶粉喂养,每日可喂6~7次,每次间隔3.5~4小时,每顿约吃100~120毫升左右,最多可吃到150毫升。但宝宝的喂养是有个体差异的,有的孩子可能吃的更多。
6个月宝宝发育的饮食
6个月的宝宝饮食上的护理也是很重要的,相比前几个月而言,半岁的宝宝的饮食也会有一定的改变,除了母乳喂养以外,还需要注意以下要点。
首先,母乳喂养还是重点。6个月的宝宝,主食依旧是母乳。相比之前,为了宝宝能够适应其他的食物,可以逐渐延长喂奶的间隔时间,同时缩短喂奶的时间,避免宝宝对母乳产生依赖。
其次,奶粉喂养要注意。这个时候宝宝的奶粉饮食量控制在1千毫升左右,建议妈妈们在喂宝宝奶粉的时候可以喝一些水,这样利于消化,要严格控制奶粉喂养的时间,避免吃太多而影响到宝宝的健康。
最后,辅食添加以乳类为主。6个月宝宝的辅食不再像之前一样全部以流食为准,这时可以增加半固体的辅食进行喂养。像面食在煮熟的情况下也可以慢慢喂。辅食只需要一天加一次,像鸡蛋粥、肉粥都可以慢慢喂食宝宝。
6个月的宝宝因为听觉、神经就爱是变得敏感起来,所以在喂食宝宝的时候为避免外界影响而宝宝有所反应,尽可能地在安静的环境下进行喂食,让宝宝可以充分吸收营养。
这样喂宝宝会营养不良
误区一:因噎废食不喂奶粉 误区:一个年轻母亲带着3个月大的女婴来体检,她对医生说,看了媒体关于“大头婴”的报道,她不敢再喂孩子奶粉,只好改喂米糊。 陈医生当即纠正了这位母亲的做法———这是因噎废食。无法提供母乳,应该以乳制品喂养婴儿。米糊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不足,没有奶粉的补充,婴儿的营养肯定跟不上。陈医生说,只要选择品质好的奶粉,奶粉喂养的婴儿可以和喝母乳的婴儿同样健康。 如何选购品质优良的奶粉?建议到专业的育婴指导机构接受专家的建议。
误区二:只喂母乳未添辅食 误区:对于一周岁以内的婴儿,一种约定俗成的做法是按需哺乳。什么时候宝宝饿了,妈妈就哄着吃母乳。很多人以为这样就可以喂饱婴儿。 实际上母乳质量可能因人而异,因此,虽然提倡母乳喂养,但是如果母乳质量确实有问题,母乳喂养还是不能为婴儿提供足够的营养。在这种情况下,除了母乳喂养,还应该及时添加辅食。 4个月以内的婴儿,适合添加乳制品。婴儿5个月大的时候,可以喂菜泥,6个月可以喂鱼肉,8个月时则可以喂豆腐、动物血和肝泥。这些固体食物的添加,对于婴儿的营养吸收有很重要的作用。
婴儿对于奶粉的口味有一段适应期,婴儿一时排斥某种品牌的奶粉,可能只是暂时没有适应这种牌子的口味。只要家长认定一种品牌奶粉的品质,就应该坚持让婴儿食用,这样有利于婴儿更好地吸收蛋白质。
误区四:奶粉米糊一起冲调 误区:有的家长把奶粉和米糊一起冲调。 冲调奶粉不当也可能导致婴儿对蛋白质吸收不全。家长最好按照奶粉包装上标明的剂量冲调奶粉,如果奶粉加得太多,可能增加胃肠、肾脏的负担,不利于营养成分的吸收,奶粉冲调太稀,则蛋白质含量不足。 陈医生表示,除非仔细计算营养成分构成按比例冲调,否则冲调效果没有配方奶粉的好。
误区五:不够耐心重视不足 误区:很多家长在喂养奶粉时耐心不足,平时,对于婴儿的身体状况也关心不够。 买几个奶瓶,这样在夜里喂奶就比较方便。每次给孩子喂奶时都要做记录,记下喂奶的时间和数量。这样能够准确地掌握孩子的食量。
新生儿吃什么奶粉好
新生儿吃什么宝宝奶粉好?各方面综合考虑,刚出生的宝宝最好是母乳是喂养。母乳中含有新生儿所需的营养,是宝宝健康成长最完美的食物。一般认为,母乳喂养的宝宝抵抗力会更加好。
不过,若母亲是剖腹产或者奶水不足,可以给宝宝选择奶粉来进行混合喂养。如果母亲的奶水严重不足,就只能用奶粉来作为母乳的替代品了。
购买奶粉时,妈妈不仅需要看奶粉的蛋白质含量,也要看各种营养的比例是否合乎要求。市面上,宝宝奶粉的种类可以分为四种:
1、早产儿奶粉
未足月出生的宝宝,他们的消化系统功能比较薄弱,比较适合用母乳或者早产儿奶粉喂养。等宝宝体重恢复正常之后才能更好为婴儿配方奶粉。原奶粉每次减少一匙,改成添加婴儿配方奶粉一匙,直至完全更换成功。
2、婴儿奶粉
一般婴儿配方奶粉是根据宝宝年龄阶段发展的特点进行配置,刚出生的宝宝喝一段奶粉,之后再慢慢换成二段奶粉。当发现宝宝食用配方奶粉时出现不适应的情况,就需要根据情况更换其他婴儿奶粉。
3、防过敏奶粉
有部分宝宝对乳糖不耐受,食用普通的婴儿配方奶粉会出现腹泻等情况。防过敏奶粉不含乳糖,乃针对天生缺乏乳糖酶的宝宝及慢性腹泻导致肠黏膜表层乳糖酶流失的宝宝设计。宝宝在拉肚子时可停用原配方奶粉,直接换成此种配方,待腹泻改善后,若欲换回原婴儿配方奶粉时,以渐进式添加奶粉方式进行换奶。
4、水解蛋白配方
水解蛋白配方奶粉又叫做防腹泻奶粉,它的营养成分事先进行水解,食用之后可以让宝宝直接吸收。水解蛋白配方奶粉含渣量少或无渣,可减少宝宝的粪便量,适合急性或长期慢性拉肚子以致肠道酵素粘膜层受损多种消化酶素缺乏的宝宝。
宝宝拉肚子可以喝奶粉吗
宝宝拉肚子可以喝奶粉。若宝宝拉肚子之前一直都是喝奶粉,可以继续喝,只是由于宝宝在拉肚子期间,消化道的功能降低了,因此在奶粉喂养的量上要适当减少,采用少量多餐的方式,而且宝宝奶粉中要稍微多加一些水,不要把奶粉调的太浓稠,若宝宝之前是喝母乳的,则没有必要转换,继续让宝宝喝母乳,因为相对来说,母乳的抵抗力更高,更利于宝宝。
不要让喂养误区耽误了宝宝
喂养是否适当,直接影响到宝宝的生长发育与身体健康。大部分新手爸妈处于新手上路的初级水平,难免会进入喂养误区。如果不能及时从喂养误区走出来,很可能影响宝宝的健康成长。
越来越多的妈妈虽然做到了母乳喂养,但有些人却陷入另一个误区:认为母乳喂养时间越长越好。儿科专家指出,当母乳喂养4-6个月的时候,由于婴儿生长发育迅速,母乳中的营养成分已不能满足其需要。因此,婴幼儿在6个月后就开始添加辅食很重要。
喂养是否适当,直接影响到宝宝的生长发育与身体健康。大部分新手爸妈处于新手上路的初级水平,难免会进入喂养误区。如果不能及时从喂养误区走出来,很可能影响宝宝的健康成长。
误区一: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越多越好
虽然维生素和矿物质对婴幼儿十分重要,然而也不能给宝宝过量地摄入或滥用,否则会对宝宝身体产生不利影响,造成的危害比如会有维生素A、D中毒、补钙过量等。
误区二:母乳看上去稀稀的,没有奶粉冲出来的牛奶那样浓,所以放弃母乳喂养,以牛奶替代母乳
母乳喂养对宝宝有很多好处,母乳中含有抵抗多种疾病的抗体,实践证明用母乳喂养的宝宝少生病;母乳与牛奶相比,所含营养较全面、充分,母乳喂养的宝宝较健康;母乳对于宝宝来说更容易消化吸收,且吸收率最高。对妈妈来说,母乳喂养更方便、更省钱,不用消毒,且温度适宜;母乳喂养的妈妈身体恢复较快,并不易患上乳腺疾病。
误区三:母乳喂养时间越长越好
越来越多的妈妈虽然做到了母乳喂养,但有些人却陷入另一个误区:认为母乳喂养时间越长越好。儿科专家指出,当母乳喂养4-6个月的时候,由于婴儿生长发育迅速,母乳中的营养成分已不能满足其需要。因此,婴幼儿在6个月后就开始添加辅食很重要。添加换乳期食品不仅可以补充宝宝营养,还能让宝宝学会吞咽、咀嚼,锻炼胃肠道的消化、吸收能力。如果宝宝甚至一岁还没有添加任何食品,非常不对。
宝宝健康四大误区
误区一:吃得越多越健康
一次或多次超量喂食,造成婴儿胃肠道负担过重,以致食物在胃肠内消化吸收障碍,很容易引起过食性腹泻。
建议:婴儿喂养要注意总量摄入,更重要的是注意营养均衡。
误区二:过早停止母乳喂养
市面上可供选择的优质代乳品品种繁多。家长应该了解,再好的代乳品也达不到母乳中所含营养的比例标准。
建议:提倡母乳喂养4-6个月,母乳含有多种免疫成分,是宝宝最理想的天然食品。
误区三:新鲜牛奶比奶粉好
新鲜牛奶因为含酪蛋白太高,挥发性脂肪酸多,易引起肠道过敏、消化不良。其实有些奶粉易引起大便干燥的主要原因是:奶粉中添加的棕榈油容易与肠道内钙质结合形成难以吸收的不溶性钙质,影响钙质吸收,造成排便困难。
建议:避免直接用鲜奶喂养。若担心宝宝喝奶粉上火可选用精制植物油的配方奶。
误区四:喂宝宝咀嚼过的食物
有些家长认为宝宝的肠胃功能还不成熟,因此以为给宝宝喂食咀嚼过的食物更易于消化吸收。
指正:人体口腔本身就是一个多菌的环境,给婴幼儿喂养咀嚼过的食物,易将成人口腔中的细菌传给婴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