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宝宝喂养关键
关于宝宝喂养关键
1-2岁
关键词1:发生营养不良
1岁以后,宝贝的生长发育虽然较第一年慢了一些,但是磨练运动技能的过程消耗了他们的大量体力,他们的营养需要总体上要高于婴儿期。加之辅食添加不合理,宝贝仍会过分依赖母乳,使得1岁左右的宝贝很容易发生营养不良,表现为不活泼、皮下脂肪薄、食欲不佳、骨骼畸形、抵抗力弱、运动发育落后等。
眼看着宝贝变得孱弱多病,许多妈咪不知所措,其实只要符合以下几点,可以认为是宝贝成长过程的必然阶段,无须多虑——
1.虽然消瘦,但体重持续增加,而非持续减少;
2.虽然食量少,但大便规律,而没有经常性腹泻;
3.没有皮肤苍白、头发稀黄、骨骼畸形等微量营养素缺乏的情况;
4.精力旺盛,乐于探索和学习。
关键词2: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1岁以后,宝贝开始逐渐建立起个人饮食习惯,家长的食物选择决定了孩子的摄食范围。所以,孩子就像一面镜子,能反映一个家庭饮食习惯的优劣。
最应该保护的是宝贝先天的食物选择能力,过多的干涉与贫乏的餐桌一样,会制约宝贝获得适当足量的食物,比如烧烤、火锅、腌渍或辛辣刺激的食物,不该常常出现在家庭的食谱中,家长对蔬菜、鱼肉以及低盐少油的清淡饮食的选择,给宝贝的影响远比单纯说教要深远。
关键词3:鱼油与智力
“鱼油”可不是鱼肝油,人们常说的“鱼油”指的是深海鱼油,其中富含两种特殊脂肪酸,即DHA和EPA。在人们经常食用的陆地动植物的油脂中,几乎不含有这两种脂肪酸。这两种脂肪酸有益于宝贝的神经系统的发育,常被当作益智因子添加到婴儿食品中。1岁以上的宝贝可以摄取各种自然食物了,如果让宝贝经常吃鱼,特别是深海冷水鱼,如马哈鱼、三文鱼、鲑鱼等,宝贝自然就不会缺少益智因子了。
鱼肝油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是维生素A、D,能够预防佝偻病、骨软化及夜盲症等相应的维生素缺乏症。
关键词4:营养性贫血
营养性贫血在1-2岁的宝贝中并不少见,既与生长发育过快有关,也与喂养不当有关系。母乳或牛乳的含铁量都不算高,并且牛奶中的铁不容易被人体吸收和利用。如果没有适当地添加含铁丰富且易吸收的肉食、肝脏、鱼、血豆腐、大豆、小米等,宝贝就很可能发生缺铁性贫血。
为了预防贫血,妈咪需注意辅食添加中的荤素搭配原则,蔬菜、水果,如柑橘、红枣、西红柿等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可大大提高肠道对铁的吸收率。当然,营养不足只是贫血的一个原因,慢性失血、补锌过度也可能造成顽固的贫血。所以,在为贫血患儿补铁之前,应该先明确贫血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5:及早预防肥胖
学步乳儿何来“体重控制”一说?但肥胖往往萌芽于幼年,喂养不当、运动不足在不经意间就造成了肥胖。肥胖对宝贝的未来健康影响非常严重和深远,与成年后的高血压、高血糖、心脑血管病等有很密切的相关,儿童肥胖真正是家长心中深深的痛。
肥胖重在预防,在食物选择中,甜度超过10%的饮料(如果汁、奶饮料、可乐等)、油炸食品、点心、糖果、夹心饼干、膨化食品不该经常出现在宝贝的食谱中。另外,每天至少要安排1-2小时户外活动。
关键词6:注意饮食禁忌
这个阶段的宝贝,容易在饮食上进入诸多“禁区”,妈咪应该注意——
1.油腻、油炸、大块、坚硬的食物;
2.咖啡、浓茶、辛辣、胀气的食物;
3.粗纤维含量丰富的蔬菜、泡菜,如生萝卜、洋葱、豆子、甘蓝、整粒花生、杏仁、榛子等;
4.高糖度食物,如甜点心、夹心饼干、巧克力;
5.未经煮熟的海产品,特别是贝类。
2-3岁
关键词1:吃饭能力
2-3岁的宝贝即将入园,面临着步入“社会”的挑战,锻炼好吃饭能力就显得非常紧迫了。如若不然,入园后宝贝在吃饭能力上的落后必然影响到身体发育。良好的进食习惯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指进餐的规律性,即能否做到定时定量。对于2岁以上的宝贝,每天应安排好三餐三点(即早、午、晚餐,早、午、晚点);二是指食物的内容,即是否有挑食、偏食、零食的习惯,饮食结构是否均衡合理。
除了培养良好的进食习惯,还要锻炼宝贝自己动手的能力,放手让宝贝自己尝试用勺、碗吃饭。让宝贝知道,错过适当的时候可口的食物就会不见了,如果不自己吃饱,别人不会替你操心。
关键词2:吃水果
水果从来都是好营养的代名词。然而,对于尚处在幼儿期的宝贝来说,它的作用并不能得到全面的肯定。与谷类、甜食不同,给水果带来甜味的主要是果糖,果糖摄入太多会造成宝贝的身体缺乏铜元素,影响骨骼发育。
水果含有很多碱性元素,如钾、钠、钙、镁,能中和肉食中酸性成分对新陈代谢的影响。但如摄入太多,反会破坏宝贝体内的酸碱平衡,甚至导致腹泻、呕吐。2-3岁的宝贝,每天可以吃100-200克水果,相当于一个中等大小的橘子或半个大苹果。
关键词3:吃粗粮
粗粮宜在2-3岁时正式进入宝贝的食谱。这时,宝贝的消化吸收能力发育已相当完善,乳牙基本出齐。粗粮中富含的营养(B族维生素、膳食纤维、不同种类的氨基酸、铁、钙、镁、磷等)能为宝贝所需,进食粗硬些的食物还可锻炼他们的咀嚼力,帮助建立正常的排便规律。
然而,粗粮并没有广泛地进入家庭餐桌,许多妈咪分不清高粱米、薏仁米,也不知道用大豆、小米和白米一起蒸饭能大大提高营养价值。其实家中常备多种粗粮杂豆,利用煮粥、蒸饭的机会洒上一把,这是吃粗粮最简便的方法。
关键词4:缺锌
锌是妈咪非常关注的营养素。锌缺乏在幼童中并不少见,缺锌的宝贝个子矮、体重低、胃口小,严重时还表现出贫血、异食癖。断母乳、爱出汗、饮食偏素、经常吃富含粗纤维的食物,都是造成缺锌的因素。
另外,如果妈咪在为宝贝烹制辅食的过程中经常添加味精,也可能增加食物中的锌流失。因为,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易与锌结合,形成不可溶解的谷氨酸锌,会影响锌在肠道的吸收。如果没有确切的证据表明宝贝缺锌,不适合采用药物补锌,以免造成补锌过度之害。食补同样有效,而且安全,禽蛋、鱼、肉、大豆等都是锌的良好来源。
关键词5:铅中毒
刚刚离开妈咪的怀抱,能够四处探索的2-3岁宝贝,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易受到铅中毒的威胁。汽车尾气、报纸、油漆、水源、灰尘等等,无一不是含有大量的铅,还有一些食物也含有大量的铅。有人认为,1/8个用传统方法制作的松花蛋,就可使2岁的宝贝对铅的摄入量超标5倍。
铅中毒对人体的危害非常广泛,从智力到身高,从免疫力到造血功能。宝贝的健康无力承受过量的铅害,营养不均衡,膳食中缺乏铁、锌、维生素C及蛋白质,都会增加铅的吸收,减少它在体内的排出;反之,合理均衡的膳食及良好的营养状况,都能对抗铅的威胁。
宝宝奶睡怎么改 不到点不喂奶
给宝宝规律作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定时喂养。如果宝宝睡觉前或是睡觉中想要吃奶,妈妈应该先确认一下,宝宝是不是饿。如果确定上一餐喂饱了,离下一餐时间大于半小时,那么妈妈应该想其他方法来安抚宝宝入睡(或继续睡),尽量不要喂奶。戒奶睡和自行入睡学习不建议同时进行,这样妈妈和宝宝痛苦指数会比较低。
春季宝宝防湿疹注意3大关键
关键1:发病原因
宝宝不会无缘无故就让自己得了湿疹,一定有潜在的因素诱发出来。所以爸爸妈妈尽量寻找发病原因并去除之,引起湿疹的原因那么多,父母可以稍微多留意以下几个原因:
一要看看宝宝对牛羊奶、牛羊肉、鱼、虾、蛋等食物过敏,这跟季节性的关系并不大,所以查找并不容易。
二要看看给宝宝喂养的量是不是多了,导致他消化不良。
三要看看平时给宝宝吃的东西中,糖分是不是过量,糖分过量也会造成肠内异常发酵,引起湿疹。
四要到医院查看宝宝大肠内是不是有寄生虫存在。
关键2:喂养饮食要适当
当母乳已经不能满足宝宝的时候,妈妈都会选择给宝宝添加一些蛋白类的辅食,例如是鸡蛋、鱼、虾等,但是这些食物都有可能诱发湿疹,所以,最好在宝宝4个月以后再添加。如果发现宝宝有湿疹的话,最好是延迟1-2个月在添加,且添加的速度要减慢。而且母乳喂养可以减轻湿疹的程度,建议还是以母乳为主。
另外,平时妈妈要留意一下,宝宝是否会因为吃下某种食物而引发湿疹,如果已经发现这种食物的时候,则应该尽量避免再次进食这些食物。例如,如果是对牛奶过敏的宝宝,可用豆浆、羊奶等代替牛奶喂养;如果是对鸡蛋过敏的宝宝,妈妈可以给宝宝单吃蛋黄;如果是人工喂养的宝宝患湿疹,妈妈最好把牛奶煮沸几分钟以降低过敏性。
关键3:衣物要材质好
可能你想都不会想到,连宝宝每天穿的衣服都会导致宝宝湿疹。的确,衣服可以直接接触宝宝娇嫩的皮肤,有不少皮肤疾病都是因为衣物的质量不过关而引起的,湿疹也不例外。所以爸爸妈妈给宝宝选衣服的时候要注意所挑选衣服的材质,不要因为一时贪图便宜而让伤害了宝宝。
首先,宝宝的贴身衣服最好都是棉质的,包括衣服的领子等等。棉质衣服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摩擦,而且也可以降低静电的危害。
其次,给宝宝选择的衣服质地不能太硬。不然摩擦太到,宝宝皮肤很容易发红。
如何帮助不同时期孩子长高呢
一、孩子长高的关键时期
孩子的身体发育一般分为三个阶段,一个阶段是婴儿时期,一个阶段是儿童时期,另外就是孩子的青春期。这三个时期是孩子长高的快速发展阶段。孩子在这些关键时期中,需要注重营养的补充以及帮助长高的相关训练。现在我们来看看不同时期的长高计划。
二、婴儿期长高计划
处于婴儿期的宝宝,饮食的选择一般会选择混合喂养的方式,以母乳喂养为主,配方奶粉喂养为辅。孩子的营养补给要合理安排,饮食要均衡。
怎样才能让宝宝吃饱吃好
婴儿期是宝宝饮食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家长要注意采用科学的喂养方式。
坚持母乳喂养,自然是最好的喂养方式。产假结束后,妈妈可以背奶继续母乳喂养。
如果妈妈不方便背奶或者因其他原因断奶,要注意继续给宝宝补充奶类,相对于普通牛奶来说,建议选择配方奶粉更适合宝宝的成长发育所需。
生完孩子后妈妈们还得过这几关
产后出血关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出生后24小时内经阴道分娩的产妇失血量超过500ml,剖宫产的产妇失血量超过1000ml,是很严重的分娩期并发症,在我国产妇死亡原因中居首位。所以产后出血是新妈妈在产后需要闯过的第一个关口。
产后出血与子宫收缩乏力、胎盘滞留、胎盘粘连、软产道裂伤及凝血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新妈妈在产后24小时内,尤其是2小时内,仍需做好监护,注意观察精神状态、宫缩及阴道出血情况,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同时,尽早开始喂奶,也能反射性地引起子宫收缩,减少新妈妈的产后出生量。
哺乳关
母乳是最天然、营养价值最高的宝宝食品,现在越来越多的新妈妈认识到了母乳喂养的重要性,都会尽量尝试母乳喂养。但在母乳喂养的过程中,很多新妈妈还是会遇到各种困难,如乳汁少,乳汁不通畅或因乳汁不通而导致的乳腺炎等问题,有些新妈妈没能熬过这关,最后只能可惜地放弃了母乳喂养。
新妈妈闯母乳喂养关,生后两周是非常关键的。新妈妈在产后应尽早开奶,产后一小时内应帮助新生宝宝尽早实现第一次吸吮。和奶粉喂养的定量喂养不同,母乳喂养应该按需哺乳,宝宝饿了就吃,这样可以使妈妈的乳头得到足够的刺激,以促进乳汁分泌,每次哺乳的时候,应强调先喂空一侧,再喂另一侧。另外,乳母身心愉快、充足睡眠、合理营养,都是建立母乳喂养成功的关键。
宝宝奶睡怎么改
1.戒奶睡,先分床
2.睡着前,拔乳头
让宝宝戒奶睡,根本解决方案就是打破吃奶和睡觉之间的关联,白天可以采用“吃-玩-睡”的循环。让宝宝醒着吃奶,然后跟宝宝玩一玩,等TA犯困时再送TA上床去睡觉。这样,宝宝放电完毕较容易入睡,逐步改掉含着乳头入睡的习惯。
3.不到点,不喂奶
给宝宝规律作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定时喂养。如果宝宝睡觉前或是睡觉中想要吃奶,妈妈应该先确认一下,宝宝是不是饿。如果确定上一餐喂饱了,离下一餐时间大于半小时,那么妈妈应该想其他方法来安抚宝宝入睡(或继续睡),尽量不要喂奶。
4.如果喂,请喂饱
如果宝宝哭了,妈妈确认TA是饿哭的,那就必需要喂,不能肚子空空的宝宝一直哭。决定要喂奶,就应该一次把宝宝喂饱。喂完奶以后观察一下宝宝的状况,看TA是想继续睡觉,还是提前起床。
早产儿如何快速提高抵抗力
早产儿的喂养要特别注意
我们都知道早产儿的身体虚弱,抵抗力差,同时消化系统的发育也不及足月宝宝。早产儿需要很多营养,但是它的吞咽能力差,吮吸乳汁的力气都不够。这就给宝妈们出了个难题了。其实解决喂食上的问题还只是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母乳含有许多能够帮助孩子塑造免疫系统的物质,因此母乳喂养是很关键的,但是如果是孩子消化不好,就要注意一次喂食不宜过多,多了给肠胃造成负担,有时候还有需要对乳汁进行稀释,避免引起宝宝肠胃不适。喂养时如果宝宝出现吞咽问题而呛咳,应立即把宝宝翻过身俯卧,轻拍后背帮助乳汁流出,在宝宝难以吮吸的时候,可以用滴管帮助喂养,总之遵循一次少喂,多喂几次的原则,既保证营养,又不给宝宝身体添负担。
需要及时对照宝宝的发育情况
早产的宝宝在出生时,发育是不及足月宝宝的,父母除了急切喂养之外,还要在平时适当给宝宝做一些小的运动,例如翻身,趴着练习抬头等小动作,帮助孩子的身体一步步建立起抵御机制。在满月之后到1-3岁,需要密切关注宝宝身体的各项指标,身高、体重以及血液和身体各项功能等,一些简单的项目可以自己在家进行测量,心中有数,一些身体的机能和健康指数则需按时到医院进行检查,保证孩子的身体可以一步步追赶上同龄孩子,也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根据宝宝的身体状况进行一些营养素的补充以及护理方法的调整,总之为了增强宝宝的抵抗能力,需要杜宝宝的身体有比较详细的了解,才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调理和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