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膜早破治疗措施
胎膜早破治疗措施
1.胎膜早破孕妇应住院待产,密切注意胎心音变化,胎先露部未衔接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以侧卧为宜,防止脐带脱垂。已临产者,均不阻止产程继续进行。
2.若有羊膜炎,应设法及早结束分娩,不考虑孕龄。妊娠近足月或感染明显,考虑剖宫产。
3.若未临产,又无感染征象,胎儿已达妊娠足月(孕37周,胎儿体重已达2500g),可观察12~18小时。若产程仍未发动,则开始引产或根据情况行剖宫产。
4.若孕龄未达37周,无产兆,无感染征象,应保持外阴清洁,严密观察,以争取适当延长孕龄。
5.妊娠不足月,产程已发动,为头先露,可给予阴道分娩的机会。
6.妊娠不足月,但孕龄在30周以上,臀位已临产,应考虑行剖宫产,但产妇不同意则不必勉强,小于妊娠30周者最好经阴道分娩。
7.分娩结束,应给予抗生素控制感染。
通过上述内容的介绍,您现在应该对胎膜早破有哪些危害了解了吧。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帮助。
羊水栓塞可以完全预防吗 孕妇定时产前检查
定时做好产前检查,积极治疗合并症。通过超声波检查可诊断出90%的前置胎盘,也可早期发现胎盘早剥,做出相应的处理。临床资料表明,生殖道感染、急产和羊水过多、头盆不相称等都是构成胎膜早破的主要原因。因此,防止胎膜早破的重点在于防止生殖道感染;妊娠后期要禁止性交,避免负重和防止腹部被撞击;若为头盆不相称最好选择剖宫产,这些措施可减少胎膜早破发生,降低羊水栓塞的风险。
孕期发生胎膜早破还能保胎吗
胎膜早破与难产和感染常互为因果,产道及胎儿异常即是胎膜早破的常见诱因,胎膜早破又可导致宫内感染及羊水减少,因此而发生宫缩乏力、胎儿宫内窘迫,致使难产和手术分娩机率增加,所以胎膜早破往往是难产的信号。那么,胎膜早破还能保胎吗?
一旦发生胎膜早破,孕妇应立即上医院,在严密监护下由医务人根据不同孕周制定处理原则:
胎膜早破发生在孕36周以后,因胎儿已经成熟,为预防感染,原则上应尽快终止妊娠,破膜后12─24小时仍不临产者应予以引产。
胎膜早破发生在28─35孕周,随孕周的增加,出生婴儿的病死率呈显著递减趋势,故提倡采取期待疗法,延长孕龄、促进肺成熟,一旦胎肺成熟,应尽早终止妊娠。
胎膜早破发生在28周前,由于胎龄过小,根据目前我国多数医疗单位的育儿水平,胎儿生存率依然很低,而且易发生难以处理的合并症,从优生角度看,应终止妊娠,不宜采取保守治疗。
所以胎膜早破是否还能保胎这个问题,一定要根据个体的情况来决定的。如果是晚期出现早破的就应该引产,否则就应该终止妊娠了。
胎膜早破的护理措施
1、减轻焦虑、配合治疗
向孕妇及家属说明目前的情况,以及医护人员采取处理措施的目的意义,指导配合治疗与监护,协助孕妇做好各种生活护理,减轻焦虑。
2、防止脐带脱垂促进围生儿健康
胎膜已破脐带随羊水从胎先露部与骨盆入口的空隙处脱出于子宫颈外口,降至阴道甚至外阴者,称脐带脱垂。
(1)破膜后立即肛查或阴道检查,了解先露高低,宫口情况,及有无脐带脱垂。
(2)宫口未开全,先露未入盆,应立即卧床并抬高臀部侧卧位,禁灌肠。
(3)及时听取胎心音,并进行严密监护。
(4)一旦发现脐带脱垂者,宫口未开全应立即氧气吸入,在胸膝卧位下带无菌手套将脐带送回宫腔,做好即行剖宫产准备,宫口开全,应协助立即助产。
3、防感染
(1)保持外阴清洁,每日2次外阴擦洗,并勤换消毒卫生垫。
(2)观察羊水量、性质、颜色、气味,注意是否混有胎粪,尤其是头先露者。
(3)观察体温变化,每日测体温4次,若体温上升,白细胞计数升高,血清C-反应蛋白升高,均提示宫内感染,应及早处理。
(4)绝对卧床休息,尽量少做肛查或阴道检查,必要时必须在无菌下进行。
(5)破膜超过12小时,可考虑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超过24小时尚未临产,应按医嘱给予引产。
4、防早产
(1)若破膜发生于妊娠37周以前,在预防感染和预防脐带脱垂的护理下,保守治疗。
(2)在保守治疗中尽量避免干扰,少作肛查和阴道检查。
(3)定期监测胎儿,以了解胎儿在宫内的情况,一旦发生异常现象,应及时报告医生终止妊娠。
什么是胎膜早破
胎膜早破是围生期最常见的并发症,对孕妇、产妇、胎儿和新生儿来说,胎膜早破是极其容易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的。
胎膜早破指的就是妊娠中晚期或临产前胎膜破裂,羊水自阴道突然流出。如果怀孕的周数小于37周,那么这种情况下的胎膜早破又称为早产,也即我们常说的未足月。
羊膜腔压力增高,支原体感染,胎儿先露部与骨盆入口衔接不好,孕妇缺乏铜、锌微量元素等情况,都可能是造成胎膜早破的原因。
无论对于孕妇本身还是胎儿来说,胎膜早破都是有危险的。胎膜早破可导致早产率升高,围生儿病死率增加,宫内感染率及产褥感染率均升高。
胎膜早破的危害
胎膜早破是指妊娠中晚期或临产前胎膜破裂,羊水自阴道突然流出,在孕产妇中,胎膜早破的发生率约2.7-17%,是一种妊娠晚期严重并发症,对母婴生命威胁极大,因此决不能掉以轻心。
对母体来说,胎膜早破最严重的后果在于感染,表现为发热,白细胞升高,子宫压痛,胎心加速及羊水有臭味等,致病菌来自阴道或外阴部位,常伴菌血症现象。
对未成熟的胎儿来说,胎膜早破最大的威胁在于早产。对成熟的胎儿来说,胎膜早破的威胁在于引起羊水过少而导致胎儿宫内窘迫,且在出生后易发生败血症、肺炎和呼吸窘迫综合征,因此,围产儿的病死率明显增加。
另外,胎膜早破还是难产的信号,这是由于有难产因素如头盆不称,胎头高浮等易发生胎膜早破;而胎膜早破由于羊水量减少,感染及胎儿宫内窘迫又使得难产率及剖宫产率增加,由此可见,胎膜早破与难产互为因果。
胎膜早破的危害极大,如果准妈妈们发现胎膜早破的征兆,一定要及时就医,采取措施。
准妈妈孕期遭遇妇科病怎么办
孕妈妈孕期常见妇科病
(1 )细菌性阴道病
细菌性阴道病主要是由阴道加特纳菌引起的一种阴道炎,可通过性关系传播。细菌性阴道病是加特纳菌、厌氧菌等增多,而乳酸杆菌减少,阴道内生态平衡系统改变而引起的疾病。
症状:白带呈稀糊状,为灰白色、灰黄色或乳黄色,带有特殊的鱼腥臭味。外阴瘙痒。
传染途径:性传播或间接传染。
危害:胎膜早破、早产、绒毛膜羊膜炎、产褥感染等。
对孕期的影响:
孕期患细菌性阴道病,如果细菌沿子宫颈上行,可能会导致胎膜早破,从而造成早产。在治疗方面,医生会根据症状轻重进行筛查、再根据产妇自身状况,来决定治疗措施。
如何预防与治疗:
1. 内裤每日烫煮,避免重复感染。
2、怀孕后,阴道分泌物旺盛,务必注意外阴清洁;
3、性生活的卫生至关重要,不仅要注意房事制之后,之前双方也应该注意清洗干净
4. 在妻子炎症期间,要严禁性生活,准爸爸只能辛苦一点咯!
(2 )念珠菌性阴道炎 (俗称霉菌性阴道炎)
75%的女性一生中至少患过一次霉菌性阴道炎。女性怀孕后性激素水平高,加上阴道充血、分泌旺盛、外阴湿润等,创造了一个非常有利于霉菌生长的环境。孕期最常见的生殖系统疾病就是霉菌性阴道炎。
症状:外阴有明显瘙痒,灼痛感,白带为较稠的白色或黄白色凝乳状或豆腐渣样;阴道壁往往有充血。有时还有尿频、尿痛。
传染途径:性传播或洗涤用具的间接传播
危害:极少数念珠菌经宫颈上行,能穿透胎膜感染胎儿,引起早产、胎膜早破等。胎儿经产道感染,多引起口腔念珠菌病,如通常所说的鹅口疮。有些婴儿还可能出现肛门周围念珠菌性皮炎。
女人患过这病怀孕会流产
胎膜早破的发生
胎膜早破是孕期常见的一种早产问题,其发生率在6%-12%左右。一般胎膜早破之后会导致胎儿的流产、早产、死亡以及宫内感染等。往往孕期的不同时间段发生胎膜早破所带来的危害也不同,孕早期和孕中期往往会导致胎儿死亡,而孕晚期则容易导致早产儿的出现。
所以,在整个孕期中除了要避免外界机械性的伤害,还有注意预防胎膜早破的发生。所以导致胎膜早破的因素大家要充分了解。
患过生殖器感染小心引起胎膜早破
虽然引起胎膜早破的原因还不是很明确,但是如果生殖器官患过感染类疾病,那么将大大增加发生胎膜早破的概率。同时,感染也是导致胎膜早破的最重要因素。
常见的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等,这一类疾病往往是由于细菌、病毒、支原体、霉菌和滴虫等引起。虽然这类疾病在孕前可能已经治愈,但是其中的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常常没有明显的症状,如果孕妈妈没有及时发现极容易引起流产、早产。
病原体会削弱胎膜的强度,使其变得薄弱,继而容易发生早破现象。有研究数据表明生殖器感染引起的胎膜早破发生率接近60%。
所以,有生殖器感染病史的女性在怀孕之前要积极治疗,而怀孕之后也要多注意观察,及时预防。
胎膜早破的护理措施
1、减轻焦虑、配合治疗
医生应向孕妇及家属说明其目前的情况,并说明医护人员采取处理措施的目的意义,指导配合治疗与监护,协助孕妇做好各种生活护理,减轻孕妇的焦虑。
2、防止脐带脱垂,促进围生儿健康
胎膜已破的,脐带随羊水从胎先露部与骨盆入口的空隙处脱出于子宫颈外口,降至阴道甚至外阴者,称脐带脱垂。
胎膜早破后,应立即进行肛查或阴道检查,了解先露高低,宫口情况,及有无脐带脱垂。若宫口未开全,先露未入盆,应立即卧床并抬高臀部侧卧位,禁灌肠,并及时听取胎心音,进行严密监护。若发现脐带脱垂者,宫口未开全,则应立即氧气吸入,在胸膝卧位下,带无菌手套将脐带送回宫腔,并做好即行剖宫产准备。若宫口开全,应协助立即助产。
3、防感染
①保持外阴清洁,每日2次外阴擦洗,并勤换消毒卫生垫。
②观察羊水量、性质、颜色、气味,注意是否混有胎粪,尤其是头先露者。
③观察体温变化,每日测体温4次,若体温上升,白细胞计数升高,血清C-反应蛋白升高,均提示宫内感染,应及早处理。
④绝对卧床休息,尽量少做肛查或阴道检查,必要时必须在无菌下进行。
⑤破膜超过12小时,可考虑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超过24小时尚未临产,应按医嘱给予引产。
4、防早产
若破膜发生于妊娠37周以前,在预防感染和预防脐带脱垂的护理下,建议保守治疗。在保守治疗中,应尽量避免干扰,少作肛查和阴道检查。并定期监测胎儿,以了解胎儿在宫内的情况,一旦发生异常现象,应及时报告医生,终止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