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象甲的形态特征及防治方法
梨象甲的形态特征及防治方法
梨象甲又名朝鲜梨象甲,俗名梨狗子、梨虎等,是为害梨幼果的重要害虫之一。此虫分布普遍,在粗放管理的梨园发生严重,除为害梨外,还为害山楂、桃等。属鳞翅目,象甲科。 1、为害状:此虫主要为害梨树嫩枝、花丛和幼果。成虫出土后啃食嫩枝,继而啃食花丛、果梗、果台,随后又在果面上啃食,使果面形成条状伤痕。严重时伤痕连片果面粗糙。梨果拇指大时为害最甚,较大的梨果被害时可使果肉裸露。严重年份,每一成虫可损害100多个果实,幼果萎蔫 。成虫在产卵前,先咬伤果柄,而后在果面咬一小孔,把卵产在孔内,用碎屑及虫粪封口,从外观看似一小黑点。幼虫在果内卵化后,继而蛀食果肉和种子,最后虫果萎 脱落。 2、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0—14毫米,全身深紫红色,有金属光泽,头部向前似管状,较直(谓之头管)。雌成虫触角长在头管中部,雄成虫触角长在头管近前端三分之一处。前胸近球形,前胸背面有一倒“小”字凹陷纹。 卵:椭圆型,长1.5毫米,乳白色。 幼虫: 乳白色,体长9—12毫米,头小,足退化,体肥大弯曲,有皱纹。 蛹:裸蛹,黄褐色,体长7—9毫米。 3、 生活史及习性:一年发生1代或两年发生1代。发生1代的以成虫在土中6厘米左右的深处做土室越冬。 两年发生1代的以幼虫在土中越冬,第二年以成虫在土中越冬,第三年出土为害。据调查当年出土的成虫和未出土的幼虫各占一半。成虫在梨树开花时开始出土, 梨果拇指大时出土较多,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出土盛期,7月中旬前后出土结束。成虫出土与降雨关系密切,降雨旱,出土早,降雨晚则出土日期推迟。如降雨较多,湿透土层,则出土集中,仅需3—5天。因此,每当遇到大雨或透雨之后,变有大量成虫出土。 成虫出土后先在树冠下近地表较低枝条上静伏。如在花期出土,先吃嫩芽、嫩叶和花丛,以后转果啃食。成虫取食1—2周后。多在中午交尾产卵,产卵时先咬伤果柄基部,然后在果上咬一产卵孔,将卵产在孔中,用粪堵塞。成虫产卵期自6月上旬至8月上旬,盛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每头雌成虫可产卵20—150粒, 卵期6—8天。幼虫孵化后钻入果心,蛀食果肉和种子,虫果极易落地。虫果落地后,幼虫在果实内继续为害,约经19—30天左右,最多45天,脱果入土。幼虫脱果入土,多在7月上旬至8月中旬。幼虫入土后先做一个土室,入土30天左右化蛹,蛹期33—62天。成虫羽化后,一部分在土室中越冬(一年1代者) 。另一部分幼虫不化蛹, 直接在土中越冬(二年1代者)。成虫在中午前后活跃,早晚和夜间多停在树冠顶端新梢、枝丫处不动,一旦受惊即缩足假死下坠。 4、防治方法: (1) 人工防治:利用成虫假死习性,可在清晨进行摇树捕杀。 6月以后树下发生落地果时,要及时捡净,每隔5—6天捡一次。 (2) 地面撒药:在去年梨象甲发生严重的地块,在成虫大量出土之前进行地面撒药,可用2%杀螟硫磷粉剂, 每株用药量0.5公斤,每隔15天撒一次,连施2—3次。2.5%对硫磷100倍液或撒施毒土,每亩用商品农药0.5公斤。2.5%敌百虫粉剂0.4公斤+25公斤细砂,拌均后撒于寇下。90%敌百虫100倍液,每株用药水1公斤。 (3) 树上喷药:在成虫尚未产卵前,可喷布80%敌白虫800倍液。成虫大量啃食幼果,每株平均有成虫3—5头时,可喷布50%久效磷混加90%敌百虫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3000—4000倍液、80%敌敌畏1000倍液, 每隔10—15天喷一次,连续喷布二次,防治效果很好。
鸭的形态特征
人类按照一定的经济目的,经过长期驯化和选择培育成三种用途的品种,即:肉用型、蛋用型和兼用型三种类型。
1、肉用型
具有代表性的是:北京鸭、樱桃谷鸭、狄高鸭、番鸭、天府肉鸭。
2、蛋用型
有绍兴鸭、金定鸭、攸县麻鸭、江南1号、江南2号、卡叽—康贝尔鸭等。
3、兼用型
有高邮鸭、建昌鸭、巢湖鸭、桂西鸭等。
蚕的形态特征
下面介绍一下蚕种、蚁蚕、蚕蛹、蚕蛾的形态及桑蚕的生长特点。
蚕卵:蚕以卵繁殖。蚕卵看上去很像粒细芝麻,宽约1毫米,厚约0.5毫米。一只雌蛾可产400~500粒蚕卵。1700~2000粒蚕卵重约1克,直径0,.2cm。蚕卵的颜色,刚产下时为淡黄色或黄色,经1~2天变为淡赤豆色、赤豆色,再经3~4天后又变为灰绿色或紫色,便不再发生变化,称为固定色。蚕卵外层是坚硬的卵壳,里面是卵黄与浆膜,受精卵中的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不断摄取营养,逐渐发育成蚁蚕,它从卵壳中爬出来,卵壳空了之后变成白色或淡黄色。
一龄 四至五天;二龄 三至四天;三龄 四天;四龄六天;五龄 七至九天;蛹期十四至十八天;蛾期 三至五天。
蚁蚕:蚕从蚕卵中孵化出来时,身体的颜色是褐色或黑色的,极细小,且多细毛,样子有点像蚂蚁,所以叫蚁蚕。蚁蚕长约2毫米,体宽约0.5mm,它从卵壳中爬出来后,经过2~3小时就会进食桑叶。
蚕的眠性:蚕宝宝
食桑量极大,因此,长得很快,体色也逐渐变淡。但它的食欲逐渐地有所减退乃至完全禁食,它吐出少量的丝,将腹足固定在蚕座上,头胸部昂起,不再运动,好像睡着了一样,称作“眠”。眠中的蚕,外表看似静止不动,体内却进行着脱皮的准备,脱去旧皮之后,蚕的生长就进入到一个新的龄期,从蚁蚕到吐丝结茧共蜕皮4次。具有眠性是蚕的生长特性之一,眠性是蚕的遗传性状,同时也受环境的影响。目前我国饲养的蚕属四眠性品种。
蚕龄:又称龄期,表示蚕宝宝处于某一个发育阶段。从蚁蚕到第一次蜕皮为第一龄;眠起后进入第二龄;再次蜕皮后进入第三龄;第三次蜕皮后进入第四龄,第四次蜕皮又称大眠。大眠后就进入第五龄,五龄的蚕宝宝长得极快,体长可达6~7cm,体重可达蚁蚕重量的1万倍左右。
熟蚕:蚕宝宝到了五
龄末期,就逐渐体现出老熟的特征:先是排出的粪便由硬变软,由墨绿色变成叶绿色;食欲减退,食桑量下降;前部消化管空虚,胸部呈透明状;继而完全停食,体驱缩短,腹部也趋向透明,蚕体头胸部昂起,口吐丝缕,左右上下摆动寻找营茧场所,这样的蚕就称为熟蚕。
成虫期结茧:人们把熟蚕放在特制的容器中或蔟器上,蚕便吐丝结茧了。
结茧可分为四个过程:1.熟蚕先将丝吐出,粘结在蔟器上,再吐丝连接周围蔟枝,形成结茧支架,即结茧网。茧网不具备茧形,只是一些松软凌乱的茧丝层,以作为结茧的支架。2.蚕结制茧网后,继续吐出凌乱的丝圈,加厚茧网内层,然后以S型方式吐丝,开始出现茧的轮廓,叫做结茧衣。茧衣的丝纤维细而脆,排列极不规则,丝胶含量也多。3.茧衣形成后,茧腔逐渐变小,蚕体前后两端向背方弯曲,成“C”字型,蚕继续吐出茧丝,吐丝方式由S形改变成∞形,这就开始了结茧层的过程。4.当蚕由于大量吐丝,体躯大大缩小时,头胸部摆动速度减慢,而且没有一定的节奏,吐丝开始显得凌乱,形成松散柔软的茧丝层,称为蛹衬。
蚕蛹:蚕上蔟结茧后经过4天左右,就会变成蛹。蚕蛹的体形像一个纺棰,分头、胸、腹三个体段。头部很小,长有复眼和触角;胸部长有胸足和翅;鼓鼓的腹部长有9个体节。专业工作者能够从蚕蛹腹部的线纹和褐色小点来判别雌雄。蚕刚化蛹时,体色是淡黄色的,蛹体嫩软,渐渐地就会变成黄色、黄褐色或褐色,蛹皮也硬起来了。经过大约12~15天,当蛹体又开始变软,蛹皮有点起皱并呈土褐色时,它就将变成蛾了。
桑蚕蛹 蚕蛾(成虫):蚕蛾的形状像蝴蝶,全身披着白色鳞毛,但由于两对翅较小,已失去飞翔能力。蚕蛾的头部呈小球状,长有鼓起的复眼和触角;胸部长有三对胸足及两对翅;腹部已无腹足,末端体节演化为外生殖器。雌蛾体大,爬动慢;雄蛾体小,爬动较快,翅膀飞快地振动,寻找着配偶。一般交尾3~4小时后,雌蛾就可产下受精卵。交尾后雄即死亡,雌蛾约花一个晚上可产下约500个卵,然后也会慢慢死去.
蚕蛾产下的卵→孵蚕→变蛹→化蛾,又将完成新一代的循环。这就是蚕的生活史。
香梨的形态特征
香梨,维吾尔语叫“奶西姆提”。其特点是香味浓郁、皮薄、肉细、汁多甜酥、清爽可口,系梨之上品。香梨以库尔勒香梨产量大,质量好。其种植面积达2.4万亩,年产量在千吨以上。 库尔勒香梨在国际市场上被誉为“中华蜜梨”、“梨中珍品”、“果中王子”等称号。
世界上梨子的种类十分丰富,库尔勒香梨是最独特的一种。据介绍,有花萼的像长胡子的就是公梨,没有花萼的就是母梨。而且,母梨更好吃。
新疆当地早就有“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香梨没有渣”的说法,说明库尔勒在被誉为瓜果之乡的新疆是重要而独具特色的林果基地。库尔勒香梨是新疆最负盛名的果品之一,香梨实属果中珍品,声名远扬海内外。
生梨的形态特征
根
根系发达,垂直根深可达2-3m以上,水平根分布较广,约为冠幅2倍左右。喜光喜温,宜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缓坡山地种植,尤以砂质壤土山地为理想。干性强,层性较明显。结果早,结果期长,有些品种2-3年即开始结果,盛果期可维持50年以上。
花
梨树因分布范围广,因而物候期差别很大。就开花期而言,四川会理,梨树一般于2月上中旬开花,吉林延边5月中旬开花;鸭梨在湖南长沙于3月上旬开花,辽宁北镇在5月上旬开花,各地花期相差近两个 月。同一地区栽培的梨树,因种类、品种不同 ,物候期也有差异,从芽萌动到开花,秋子梨类品种最早,白梨类品种稍晚,砂梨类品种晚于白梨类,而以西洋梨品种为最晚,变动范围约为10天左右。
果
少数品种花叶同时开放或先展叶后开花,花粉受精后,果实开始发育,花托发育为果肉,子房发育为果心,胚珠发育为种子。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前期主要是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后期则是细胞膨大和果肉成熟。果实体积生长曲线成S型。梨根系生长每年有两个生长高峰:第一次生长高峰出现在新梢停止生长时;第二次高峰出现在9-10月。在适宜条件下,梨根系可周年生长,无休眠期。
非典型鳞状细胞是什么
典型鳞状上皮细胞指不能肯定其形态特征及病变性质的形态异常的鳞状上皮细胞.对此类患者应注意复查。复查前注意避免性生活和阴道的治疗。是否有恶性病变可以结合进一步的宫颈活检进行判断。
因其属于癌前期病变,一定要严密观察。由癌前期病变到浸润癌的变化一般很慢,约需8-10年甚至20年。在癌前期阶段,异常的细胞不侵犯间质,更不发生转移,如果在这时发现,并给以相应治疗,则治愈的机会是非常高的。但在宫颈癌已变为浸润癌以后,则发展一般很快,如不经治疗,病人可在2-5年内死亡。非典型增生可分为轻,中及重度,如不经治疗约10-15%的轻及中度非典型增生可发展为浸润癌,约75%的重度非典型增生及原位癌,可发展为浸润癌。
非典型鳞状细胞增生分为轻、中、重度,轻度大部分(百分之60)可逆转,中、重度为癌前病变,其实重度就可以归为原位癌了.非典型鳞状细胞是指不能肯定形态特征及病变性质的形态异常的鳞状上皮细胞,是细胞病理学诊断判断依据,提示为癌前病变,应该定期复查以确认.如是非典型鳞状细胞增生,说明细胞具有异型性。
非典型鳞状细胞是什么?非典型鳞状细胞由於子宫颈发炎而引致细胞变异,属非典型细胞类别,医生多会在数月后重复抹片检查以确定原因。
非典型鳞状细胞病人有上皮鳞状细胞病变(SquamousIntraepithelialLeison,简称SIL),变会导致细胞变异。较轻微的病变显示病人曾受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又或病人已出现低程度的子宫颈上皮内瘤(CervicalInrtaepithelialNeoplasia,简称CIN),这类情况演变成子宫颈癌的机会少过百分之一。较严重的病变则显示病人有高程度的子宫颈上皮内瘤(CIN),其演变成子宫颈癌的危险则可达百分之五。
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指不能肯定其形态特征及病变性质的形态异常的鳞状上皮细胞.对此类患者应注意复查。复查前注意避免性生活和阴道的治疗。是否有恶性病变可以结合进一步的宫颈活检进行判断。因其属于癌前期病变,一定要严密观察。
槟榔的形态特征及分布
(一)植物特征 树干笔直,圆柱形不分枝,胸径10~15厘米,高10~13米以上。
槟榔树茎干有明显的环状叶痕,幼龄树干呈绿色,随树龄的增长逐渐变为灰白色。叶丛生茎顶,羽状复叶,长1.3~2米,叶柄三棱形,环包茎干。小叶长披针形,表面平
槟榔树2滑无毛。肉穗花序,佛焰苞黄绿色;花单性,雌雄同株,花被6;雄花2列,互生于花序小穗顶端,花小而多,约2000余朵;雌花着生于花序小穗基部,花大而少,约250~550朵。雄花有退化雄蕊6枚,花桂3枚,子房上位,一室。坚果,卵圆形;种子1粒,圆锥形。
(二)生物学特性
槟榔生长在热带季风雨林中,形成了一种喜温、好肥的习性。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5~20℃。16℃时落叶;5~6℃时落果;3℃时叶色变黄,果实发黑脱落;-10℃以下植株严重死亡。一般在海拔低的地区生长较好。其喜湿而忌积水,雨量充沛且分布均匀则对生长有利。一般年降雨量在1200毫米以上的地区都能生长。空气相对湿度高(80%左右)又长期稳定对生长有利。一般幼苗期荫蔽度宜50%~60%,至成龄树应全光照。槟榔经济生命长短,土壤是关键。喜欢生长于土层厚、表土黑色、有机质丰富的砂质壤土,底土为红壤或黄壤最为理想。其一般定植后7~8年开花结果,20~30年为盛果期,寿命最高可达100年以上。果实采收后种子有果内后熟的特性。黄色成熟果实发芽率64.3%。果实失水即降低发芽率。在室内催芽,日均温26.41℃,日温变化平均差1.8℃,发芽率98%。
槟榔的分布状况
主要分布在中非和东南亚,如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马来半岛、新几内亚、印
槟榔 图2度尼西亚、菲律宾、缅甸、泰国、越南、柬埔寨等国。我国引种栽培已有1500年的历史,海南、台湾两省栽培较多,广西、云南、福建等省(区)也有栽培。
非典型鳞状细胞转归
非典型增生轻度和中度有以下三种转归:
1:消退或逆转。2:不变。3:癌变。
非典型鳞状细胞增生
非典型鳞状细胞增生分为轻、中、重度,轻度大部分(百分之60)可逆转,中、重度为癌前病变,其实重度就可以归为原位癌了。非典型鳞状细胞是指不能肯定形态特征及病变性质的形态异常的鳞状上皮细胞,是细胞病理学诊断判断依据,提示为癌前病变,应该定期复查以确认。如是非典型鳞状细胞增生,说明细胞具有异型性。
李子食心虫
李子食心虫为鳞翅目小卷叶蛾科害虫(北纬40—50?地区较多),是危害李子果实 最严重的害虫,常常被害率达80%—90%。在虫孔处流出泪珠状果胶,被害果实不能继续发育,渐渐变成紫红色而脱落。被害果虫道内积满了红色虫粪,老乡称 ‘豆沙馅’。下面我们就介绍一下李子食心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等。
分布与危害
寄主:李、杏、桃、樱桃、乌荆子。
为害特点:幼虫蛀果为害,蛀果前常在果面吐丝结网,于网下蛀入果内排出少许粪便,后流胶,粪便排于果内,幼果被蛀脱落,成长果被蛀部分脱落,对产量与品质影响极大。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4.5~7毫米,翅展11~14毫米,体背灰褐色,腹面灰白色。
发生规律
北方年生1~4代,大部分地区2~3代。均以老熟幼虫在树干周围围土中、杂草等地被下及皮缝中结茧越冬。李树花芽萌动期于土中越冬者多破茧上移至地表1厘米处再结与地面垂直的茧,于内化蛹,在地表和皮缝内越冬者即在原茧内化蛹。
防治方法
(1)越冬代成虫羽化前即李树落花后,在树冠下地面撒药重点为干周半径1米范围内,毒杀羽人成虫,可喷洒25%对硫磷微胶囊剂每亩0.8~1公斤,加水50~90倍喷洒。也可用50%地亚农、20%杀灭菊酯、2.5%敌杀死乳油等,每亩0.3~0.5公斤均有良好效果。如药剂缺乏可压土6~10厘米厚拍实,使成虫不能出土,羽化完毕应及时撤土防止果树翻根。
(2)卵盛期至幼虫孵化初期药剂防治,参考桃小食心虫树上施用药剂。
(3)有条件的可用黑光灯、糖醋液诱杀成虫。可用性诱剂测报成虫发生动态,指导树上药剂防治。
酥梨的形态特征
果实近圆柱形,顶部平截稍宽,平均单果重250克,大者可达1 000克以上;果皮绿黄色,贮后黄色;果点小而密;梗洼浅狭,中广有条锈式片锈;萼片多脱落;果心小;果肉白色,中粗,酥脆,汁多,味浓甜,有石细胞;含可溶性固形物11%-14%,可溶性糖7.35%,可滴定酸0.10%,维生素0.21毫克/百克。树势强,萌芽率为82%,一般剪口下多抽生2个长枝。定植后3-4年开始结果。以短果枝结果为主,腋花芽结果能力强。短果枝占65%,腋花芽20%,中果枝7%,长果枝8%,较丰产、稳产,原产地株产可达千斤。果台一般可抽生1-2个副梢,偶有抽生3个副梢的。很少形成短果枝群,因而连续强结果能力弱,结果部位易外移。适应性极广,对土壤气候条件要求不严,耐瘠薄,抗寒力中等,抗病力中等。在山东泰安9月中下旬成熟,果实发育天数135天,营养生育天数为207天。
酥梨为一种喜闻乐见的水果品种,以其表面光洁,个大丰满,多汁酥脆,营养丰富和无公害等几大特点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在我国有多个品种,畅销海内外。酥梨含有糖份,矿物质,有机酸和多种维生素,营养极为丰富,是不可多得的果中佳品,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梨酒、梨膏梨糖和罐头等,是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梨汁、梨膏具有去热清痰止咳润肺等药用价值,是人们日常十分喜爱的辅助药剂。
该品种果大质优,外观好,比较丰产稳产,在晚熟品种中为适宜性最广的优良品种。在西北黄土高原冷凉地区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枣的形态特征
落叶小乔木,稀灌木,高达10余米;树皮褐色或灰褐色;有长枝,短枝和无芽小枝(即新枝)比长枝光滑,紫红色或灰褐色,呈之字形曲折,具2个托叶刺,长刺可达3厘米,粗直,短刺下弯,长4-6毫米;短枝短粗,矩状,自老枝发出;当年生小枝绿色,下垂,单生或2-7个簇生于短枝上。叶纸质,卵形,卵状椭圆形,或卵状矩圆形;长3-7厘米,宽1.5-4厘米,顶端钝或圆形,稀锐尖,具小尖头,基部稍不对称,近圆形,边缘具圆齿状锯齿,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浅绿色,无毛或仅沿脉多少被疏微毛,基生三出脉;叶柄长1-6毫米,或在长枝上的可达1厘米,无毛或有疏微毛;托叶刺纤细,后期常脱落。花黄绿色,两性,5基数,无毛,具短总花梗,单生或2-8个密集成腋生聚伞花序;花梗长2-3毫米;萼片卵状三角形;花瓣倒卵圆形,基部有爪,与雄蕊等长;花盘厚,肉质,圆形,5裂;子房下部藏于花盘内,与花盘合生,2室,每室有1胚珠,花柱2半裂。核果矩圆形或长卵圆形,长2-3.5厘米,直径1.5-2厘米,成熟时红色,后变红紫色,中果皮肉质,厚,味甜,核顶端锐尖,基部锐尖或钝,2室,具1或2种子,果梗长2-5毫米;种子扁椭圆形,长约1厘米,宽8毫米。花期5-7月,果期8-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