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止血药有哪些 花蕊石化瘀止血
中药止血药有哪些 花蕊石化瘀止血
花蕊石为变质岩类岩石蛇纹大理岩的石块,全年可采,除去杂石及泥沙,洗净,干燥,砸成碎块用,或经火煅,研细后用。
性味归经:酸,涩,平,归肝经。
功能主治:化瘀止血,用于咯血,吐血,外伤出血,跌扑伤痛。
用法用量:煎服,4.5-9g,研末吞服,每次1-1.5g,包煎,外用适量,研末外掺或调敷。
注意事项:孕妇忌用。
中医怎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1 )化瘀理气法解痛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痛经多于月经前1-2天开始,经期时达到高峰。
治疗上采用活血化瘀,理气去滞,就地消化吸收淤血和内膜增生分泌物,解除疼痛。
常用药:
当归9克、川芎6克、丹参9克、川牛膝9克、赤芍9克、桂枝4.5克等。
用法:月经前3-5天内开始服,服至月经结束。
2)化瘀止血法固经
有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行经期既有剧烈腹痛,又见经血量多如冲,中医学认为属于淤血引起的崩漏。
治疗必须以活血化瘀为主,佐以止血固摄,消淤血与固经血并用。
常用药:
炒当归9克、怀牛膝9克、制香附9克、党参12克、花蕊石15克、血竭3克、生蒲黄(包煎)30克等。
用法:凡每次经血较多,经期拖延较长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可在经前3-5天开始服用7-10剂,有利于子宫收缩,减少经血量。
3)化瘀散结法消膜
子宫内膜移位至子宫腔以外的组织或器官,月经不能从阴道排出体外,就成了潜伏扰乱的病根了。
中医主张月经干净后继续服用活血化瘀、消膜散结的中药,使移居异地的子宫内膜渐渐吸收。
常用药:
1)乌金丸
成分:木香、延胡索、当归、益母草、莪术
2)血府逐淤丸
成分:红花、桃仁、当归、熟地黄、牛膝、赤芍等。
两种药丸任选其一,每日9克,于月经干净后第七天开始服用,直至月经临前5天为止,然后继续服用化瘀止痛或化瘀止血的煎药,一般以3个月为一个疗程。
注意:
以上所有药方及使用方法,请勿私自使用,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莫擅自用药。
止血化瘀的药有什么
三七散瘀止血
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和根茎,夏末秋初开花前或冬季种子成熟后采挖,去尽泥土,分开主根,支根及根茎,晒干,生用或研细粉用。
性味归经:甘,微苦,温,归肝,胃经。
功能主治:散瘀止血, 消肿定痛,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
用法用量:多研末吞服,一次1-3g,煎服3-9g,亦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外掺或调敷。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
茜草凉血祛瘀止血
茜草为茜草科植物茜草的干燥根及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茎苗,泥土及细须根,洗净,晒干,生用或炒用。
性味归经:苦,寒,归肝经。
功能主治:凉血祛瘀止血,通经,用于吐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瘀阻经闭,关节痹痛,跌扑肿痛。
用法用量:煎服,6-10g。大剂量可用30g,亦入丸,散,止血炒炭用,活血通经生用或酒炒用。
蒲黄止血化瘀
蒲黄为香蒲科植物水烛香蒲,东方香蒲或同属植物的干燥花粉,夏季采收蒲棒上部的黄色雄性花序,晒干后碾轧,筛取细粉,生用或炒用。
性味归经:甘,平。归肝,心包经。
功能主治:止血,化瘀,通淋,用于吐血,衄血,咯血,崩漏,外伤出血,经闭痛经,胸腹刺痛,跌扑肿痛,血淋涩痛。
用法用量:煎服5-10g,包煎,外用适量,研末外掺或调敷,止血多炒用,化瘀,利尿多生用。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
花蕊石化瘀止血
花蕊石为变质岩类岩石蛇纹大理岩的石块,全年可采,除去杂石及泥沙,洗净,干燥,砸成碎块用,或经火煅,研细后用。
性味归经:酸,涩,平,归肝经。
功能主治:化瘀止血,用于咯血,吐血,外伤出血,跌扑伤痛。
用法用量:煎服,4.5-9g,研末吞服,每次1-1.5g,包煎,外用适量,研末外掺或调敷。
注意事项:孕妇忌用。
止血药可以分为哪几类
凡是以制止体内外出血的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止血药。本类中药因其药性有寒、温、散、敛之异,所以分为四类。用于各种出血症,如咯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以及创伤出血等。
1.凉血止血药:本类中药药性寒凉,能清血分之热而止血。适于血热妄行之出血证。
2.化瘀止血药:本类中药既能止血,又能化瘀。适于因淤血内阻而血不循经之出血证。
3.收敛止血药:本类中药多涩,或为炭类,或质粘,故能收敛止血。虚寒性出血或热性出血均可用。
4.温经止血药:本类中药药性温热,能温内脏,益脾阳。适于脾不统血之虚寒性出血证。
【品类介绍】
止血药可通过收缩小动脉及毛细血管,或增强血小板功能,或加速、加强血液凝固过程,或抑制血块溶解过程而产生止血作用。近十几年来,以从蛇毒提取的止血酶类为主要成分的生化类止血药在临床应用最为普及,并成为临床治疗出血性疾病或出血状态的主流药物。目前国内临床常用的止血药约有20多种,根据作用于凝血机制的不同环节,分为四大类。
促凝血因子活性药:是通过影响某些凝血因子,促进或恢复凝血过程而止血。代表药物有血凝酶、去氨加压素、维生素K1、维生素K3、维生素K4、醋甘氨酸乙二胺等。
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药:能增强毛细血管对损伤的抵抗力,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促进受损毛血管端收缩而止血。代表药物有卡巴克洛、卡络磺钠。
抗纤维蛋白溶解药:通过抑制纤维蛋白酶原的激活因子,使纤维蛋白溶酶原不能被激活,从而抑制纤维蛋白的溶解。代表药物有氨基己酸、氨甲苯酸、氨甲环酸、抑肽酶等。其中6-氨基己酸因作用强度弱、维持时间短、副作用较多,现已少用。这类药对一般慢性渗血效果较好,对癌症出血及创伤出血效果较差。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用时要小心选择病人,必须明确有纤溶功能亢进,否则会将出血性疾病转变成致命的血栓病。对老年病人特别要小心。对有血栓性倾向和栓塞性血管病史者应禁用。
其他外用止血药:可吸收创面止血封固剂、明胶海绵、吸收性止血绫、小蘖胺、云南白药、止血粉8号、止血消炎贴等。
除根据药理作用分类以外,还可根据药物来源属性分类,分为化学药品(如维生素K系列)、生物制品(如血凝酶)和其他制品,生物制品所占份额较大,剂型以冻干粉剂居多。据中国药学会相关统计,中国医院用止血药市场规模达到了约15亿元/年,年平均增长率4.59%,基本保持一个稳定的用药水平,约有200家企业的产品参与止血药市场竞争。2004年根据全国16家抽样医院止血药销售金额推测,血凝酶的份额达33%,抑肽酶占15%,氨甲环酸占16%,凝血酶原复合物占7%,其余的依次为凝血酶、人纤维蛋白原、氨甲苯酸等。
止血药都有止血作用,其机制有何不同
能使出血停止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种:①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的药物可治疗血管因素所致的出血,如安络血、维生素C和路丁等;垂体后叶素可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使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收缩,有止血效果,特别是对咯血和门脉高压引起的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更有效。②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和功能异常引起的出血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止血敏等。
③大量的出血病人是由于凝血机制障碍所致,维生素K可促使肝脏合成凝血酶原及因子Ⅶ、Ⅸ和Ⅹ,有助于制止凝血因子缺乏引起的出血;6氨基己酸、对羧基苄胺和止血环酸是抗纤维蛋白溶解的药物,可使已形成的血凝块不致被溶解和破坏,达到防止由于纤维蛋白溶解增强所致的出血;对于由肝素或类肝素抗凝物质引起的出血,可静脉注射鱼精蛋白,由凝血因子抗体引起的出血治疗困难,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等。此外,一些中草药也具有较好的止血效果,如云南白药、三七、止血灵、仙鹤草、白芨、紫草、茜草和白茅根等。
局部外用的止血药有明胶海绵和止血棉(由安络血、药用明胶、依他酸二钠和甲醛等经严密消毒后制成),对创面渗血和牙龈及鼻出血有较好疗效。根据药物作用的不同,用于止血的中药一般分为凉血止血药、收涩止血药、化瘀止血药和温经止血药。凉血止血药主要用于火热炽盛、阴虚火旺、灼伤血络、迫血妄行引起的各种出血证。收涩止血药主要用于内无瘀滞,外无实邪的吐血、衄血、咳血、咯血、便血、尿血等。化瘀止血药主要用于瘀血阻滞脉络,不得循经而外溢引起的各种出血证。温经止血药主要用于久病阳气虚弱,不能摄血引起的各种出血证。
止血生肌的药有哪些
生活中存在各种各样的疾病,都需要提高警惕,尤其是出血类疾病更不能忽视,那么止血生肌的药有哪些?出血现象很容易导致贫血,此时不管出血的情况严重与否,都需要适当的选用一些止血类药物来服用,控制病情,防止流血过多,不过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用药。 大量的出血病人是由于凝血机制障碍所致,维生素K可促使肝脏合成凝血酶原及因子Ⅶ、Ⅸ和Ⅹ,有助于制止凝血因子缺乏引起的出血;6氨基己酸、对羧基苄胺和止血环酸是抗纤维蛋白溶解的药物,可使已形成的血凝块不致被溶解和破坏,达到防止由于纤维蛋白溶解增强所致的出血。 对于由肝素或类肝素抗凝物质引起的出血,可静脉注射鱼精蛋白,由凝血因子抗体引起的出血治疗困难,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等。此外,一些中草药也具有较好的止血效果,如云南白药、三七、止血灵、仙鹤草、白芨、紫草、茜草和白茅根等。 局部外用的止血药有明胶海绵和止血棉(由安络血、药用明胶、依他酸二钠和甲醛等经严密消毒后制成),对创面渗血和牙龈及鼻出血有较好疗效。根据药物作用的不同,用于止血的中药一般分为凉血止血药、收涩止血药、化瘀止血药和温经止血药。 凉血止血药主要用于火热炽盛、阴虚火旺、灼伤血络、迫血妄行引起的各种出血证。收涩止血药主要用于内无瘀滞,外无实邪的吐血、衄血、咳血、咯血、便血、尿血等。化瘀止血药主要用于瘀血阻滞脉络,不得循经而外溢引起的各种出血证。温经止血药主要用于久病阳气虚弱,不能摄血引起的各种出血证。 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对止血生肌的药有哪些也都一目了然了。只要能够抓紧时间将治疗工作做好,完全可以摆脱疾病的困扰与伤害。当然了治疗期间也需要注意生活防护措施,改善生活习惯,提高健康意识,才能让自己的身体健康得到保障。
止血药会影响月经吗
专家表示,月经前期使用止血药是会影响月经的。
止血药指的是能促进血液凝固而使出血停止的药物。止血药主要通过增强体内凝血因素或抑制抗凝血因素,促使凝血,以达到止血目的。 中药止血药具有收敛、凝固、清营、凉血等作用,用以治疗咯血、衄血、咳血、便血、尿血及崩漏等出血症,并用于创伤性出血。
止血药应用注意事项
一、止血药以其药性区分有凉血止血、温经止血、化瘀止血、收敛止血之不同,临床应用须跟据药性选择相适应的药物进行治疗。
二、止血药是治标之品,临床应用需配合相应的药物如清热药、温热药、活血化瘀药以及补益药,以标本兼治之。
三、凉血止血药一般忌用于虚寒之症,温经止血药忌用于热盛之症,收敛止血药主要适用于出血日久不止而无邪瘀之症,以免留瘀留邪之弊。
四、大量出血每有气随血脱、亡阳、亡阴之症,首应考虑大补元气、急救回阳以及挽回气阳,以免贻误病机。
五、止血药用量与用法各自不同,有需炒炭者(艾叶),有不需炒者(三七),有主要用于汤剂者(蒲黄),有直接研粉吞服者(白芨),有需用量较大者(仙鹤草),当各随药性用之。
花蕊石的功效与作用 收敛止血
花蕊石为酸涩性平,既能收敛止血,又能化瘀行血,适用于吐血、咯血、外伤出血等兼有瘀滞的各种出血之症。
止血药可以分为哪几类
【止血药可以分为哪几类】
凡是以制止体内外出血的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止血药。本类中药因其药性有寒、温、散、敛之异,所以分为四类。用于各种出血症,如咯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以及创伤出血等。
1.凉血止血药:本类中药药性寒凉,能清血分之热而止血。适于血热妄行之出血证。
2.化瘀止血药:本类中药既能止血,又能化瘀。适于因淤血内阻而血不循经之出血证。
3.收敛止血药:本类中药多涩,或为炭类,或质粘,故能收敛止血。虚寒性出血或热性出血均可用。
4.温经止血药:本类中药药性温热,能温内脏,益脾阳。适于脾不统血之虚寒性出血证。
【品类介绍】
止血药可通过收缩小动脉及毛细血管,或增强血小板功能,或加速、加强血液凝固过程,或抑制血块溶解过程而产生止血作用。近十几年来,以从蛇毒提取的止血酶类为主要成分的生化类止血药在临床应用最为普及,并成为临床治疗出血性疾病或出血状态的主流药物。目前国内临床常用的止血药约有20多种,根据作用于凝血机制的不同环节,分为四大类。
促凝血因子活性药:是通过影响某些凝血因子,促进或恢复凝血过程而止血。代表药物有血凝酶、去氨加压素、维生素K1、维生素K3、维生素K4、醋甘氨酸乙二胺等。
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药:能增强毛细血管对损伤的抵抗力,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促进受损毛血管端收缩而止血。代表药物有卡巴克洛、卡络磺钠。
抗纤维蛋白溶解药:通过抑制纤维蛋白酶原的激活因子,使纤维蛋白溶酶原不能被激活,从而抑制纤维蛋白的溶解。代表药物有氨基己酸、氨甲苯酸、氨甲环酸、抑肽酶等。其中6-氨基己酸因作用强度弱、维持时间短、副作用较多,现已少用。这类药对一般慢性渗血效果较好,对癌症出血及创伤出血效果较差。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用时要小心选择病人,必须明确有纤溶功能亢进,否则会将出血性疾病转变成致命的血栓病。对老年病人特别要小心。对有血栓性倾向和栓塞性血管病史者应禁用。
其他外用止血药:可吸收创面止血封固剂、明胶海绵、吸收性止血绫、小蘖胺、云南白药、止血粉8号、止血消炎贴等。
除根据药理作用分类以外,还可根据药物来源属性分类,分为化学药品(如维生素K系列)、生物制品(如血凝酶)和其他制品,生物制品所占份额较大,剂型以冻干粉剂居多。据中国药学会相关统计,中国医院用止血药市场规模达到了约15亿元/年,年平均增长率4.59%,基本保持一个稳定的用药水平,约有200家企业的产品参与止血药市场竞争。2004年根据全国16家抽样医院止血药销售金额推测,血凝酶的份额达33%,抑肽酶占15%,氨甲环酸占16%,凝血酶原复合物占7%,其余的依次为凝血酶、人纤维蛋白原、氨甲苯酸等。
4种医学常用止血药揭秘
妇科止血药有哪些?止血药的止血原理是什么?使用时有什么注意事项?凡功能制止体内外出血的药物,称为止血药。血液为人体重要的物质,故止血药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为你带来妇科止血药相关信息。
妇科止血药有哪些 止血药止血原理及使用注意事项
妇科止血药有哪些
妇科止血药:
常用的口服止血药物有云南白药、宫血宁胶囊、维生素K、断血流胶囊(片)、安络血、止血芳酸、止血敏、妇血安片和妇血康颗粒等。常用妇科止血药包括云南白药,宫血宁胶囊,维生素K,断血流胶囊,安络血,止血芳酸,止血敏,妇血安片,妇血康颗粒。
止血药止血原理:
原理有凝血和收缩血管,还有就是物理原理和生理原理。 侧柏叶,白茅根,它们的原理是生理性的,有的出血是因为血热引起的,它们有凉血的作用,这样就有一个平衡以达到止血效果;三七的作用原理与肝脏有关也应属于生理性的。 白芨,它止血的原理应该是物理性的,这跟它所含胶状成分有关,创面能形成一种保护膜和跟红细胞凝集形成血栓以达到止血效果。 槐花的作用原理是减少血管的的通透性。 蒲黄,仙鹤草,血余炭,艾叶,地榆,棕榈的作用原理是凝血作用。
医学常用止血药:
1.作用于血管的止血药物 垂体后叶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溃疡,急性胃粘膜损伤,贲门粘膜撕裂。 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胃肠道粘膜的小动脉与毛细血管,使其强烈收缩。 生长抑素:上消化道出血、胰腺炎、食破。 卡巴克洛/卡络柳钠:鼻出血、子宫出血、脑溢血等。 酚磺乙胺:防止手术前后的出血、胃肠道出血等。
妇科止血药有哪些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2)
2.抗纤维蛋白溶解药物 氨甲环酸:纤维蛋白溶解亢进所致出血、治疗溶栓过量所致严重出血。
3.凝血酶 凝血酶:小血管或毛细血管渗血的局部止血、外伤出血、口服用于上消化道出血。 凝血酶原复合物:凝血因子缺乏导致的出血、敌鼠钠盐中毒。 蛇毒血凝酶:需减少流血或止血的各种医疗情况。
4.促进凝血因子活化药物 维生素K1:新生儿出血症、胆绞痛等。 一些中草药也具有很好的止血效果,如云南白药、三七、止血灵、仙鹤草、白芨、紫草、茜草和白茅根等。 推荐阅读:外伤止血护理与急救。
止血药应用注意事项:
止血药以其药性区分有凉血止血、温经止血、化瘀止血、收敛止血之不同,临床应用须跟据药性选择相适应的药物进行治疗。
止血药都有止血作用,其机制有何不同
能使出血停止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的药物可治疗血管因素所致的出血,如安络血、维生素C和路丁等;垂体后叶素可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使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收缩,有止血效果,特别是对咯血和门脉高压引起的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更有效。
②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和功能异常引起的出血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止血敏等。
③大量的出血病人是由于凝血机制障碍所致,维生素K可促使肝脏合成凝血酶原及因子Ⅶ、Ⅸ和Ⅹ,有助于制止凝血因子缺乏引起的出血;6氨基己酸、对羧基苄胺和止血环酸是抗纤维蛋白溶解的药物,可使已形成的血凝块不致被溶解和破坏,达到防止由于纤维蛋白溶解增强所致的出血;对于由肝素或类肝素抗凝物质引起的出血,可静脉注射鱼精蛋白,由凝血因子抗体引起的出血治疗困难,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等。
此外,一些中草药也具有较好的止血效果,如云南白药、三七、止血灵、仙鹤草、白芨、紫草、茜草和白茅根等。局部外用的止血药有明胶海绵和止血棉(由安络血、药用明胶、依他酸二钠和甲醛等经严密消毒后制成),对创面渗血和牙龈及鼻出血有较好疗效。根据药物作用的不同,用于止血的中药一般分为凉血止血药、收涩止血药、化瘀止血药和温经止血药。凉血止血药主要用于火热炽盛、阴虚火旺、灼伤血络、迫血妄行引起的各种出血证。收涩止血药主要用于内无瘀滞,外无实邪的吐血、衄血、咳血、咯血、便血、尿血等。化瘀止血药主要用于瘀血阻滞脉络,不得循经而外溢引起的各种出血证。温经止血药主要用于久病阳气虚弱,不能摄血引起的各种出血证。
花蕊石的功效与作用 化瘀消肿
花蕊石化瘀行血,能消肿止痛,可用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等症。
月经连续不断吃什么药好
您的情况考虑是内分泌失调了,建议你用中药来治疗,养阴止血汤。组成:生地,生白芍 ,黄芩,玄参,石斛,地骨皮,煅牡蛎,花蕊石,陈 棕炭,侧伯叶,藕节炭。最好具体看看中医大夫,也建议参考一下剂量。生地24克,生白芍12克,黄芩12克,玄参12克,石斛12克,地骨皮12克,煅牡蛎30克,花蕊石30克,陈棕炭30克,侧伯叶15克,藕节炭12克。建议服用功血胶囊。考虑是功血造成的出血。
中药止血药有哪些 茜草凉血祛瘀止血
茜草为茜草科植物茜草的干燥根及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茎苗,泥土及细须根,洗净,晒干,生用或炒用。
性味归经:苦,寒,归肝经。
功能主治:凉血祛瘀止血,通经,用于吐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瘀阻经闭,关节痹痛,跌扑肿痛。
用法用量:煎服,6-10g。大剂量可用30g,亦入丸,散,止血炒炭用,活血通经生用或酒炒用。
花蕊石的功效与作用 可治五脏崩损
花蕊石对人类的五脏崩损,出血不止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在治部时可以把花蕊石加工成粉末状,取童子尿一盅,炖温加入到粉末中,饭后服用,就能起到止血的作用,另外在治疗这种疾病时男子可以用酒女子能用醋,调制花蕊石药末服用,能让身体中的瘀血化成黄水,排出体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