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艾滋病的临床病因病理

艾滋病的临床病因病理

病原学: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

HIV属于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中的人类慢病毒组,分为1型和2型。目前世界范围内主要流行HIV-1。HIV-1为直径约100~120nm球形颗粒,由核心和包膜两部分组成。核心包括两条单股RNA链、核心结构蛋白和病毒复制所必须的酶类,含有逆转录酶、整合酶和蛋白酶。HIV-1是一种变异性很强的病毒,不规范的抗病毒治疗是导致病毒耐药的重要原因。HIV-2主要存在于西非,目前在美国、欧洲、南非、印度等地均有发现。HIV-2的超微结构及细胞嗜性与HIV-1相似,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与HIV-1相比明显不同。

HIV在外界环境中的生存能力较弱,对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的抵抗力较低。对热敏感,56℃处理30分钟、100℃20分钟可将HIV完全灭活。巴氏消毒及多数化学消毒剂的常用浓度均可灭活HIV。如75%的酒精、0.2%次氯酸钠、1%戊二醛、20%的乙醛及丙酮、乙醚及漂白粉等均可灭活HIV。但紫外线或γ射线不能灭活HIV。

流行病学:

1.流行概况:WHO报告2010年全世界存活HIV携带者及艾滋病患者共3400万,新感染270万,全年死亡180万人。每天有超过7000人新发感染,全世界各地区均有流行,但97%以上在中、低收入国家,尤以非洲为重。专家估计,全球流行重灾区可能会从非洲移向亚洲。中国CDC估计,截止至2011年底,我国存活HIV携带者及艾滋病患者约78万人,全年新发感染者4.8万人,死亡2.8万人。疫情已覆盖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目前我国面临艾滋病发病和死亡的高峰期,且已由吸毒、暗娼等高危人群开始向一般人群扩散。

2.传染源: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

3.传播途径: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①性行为:与已感染的伴侣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包括同性、异性和双性性接触。②静脉注射吸毒:与他人共用被感染者使用过的、未经消毒的注射工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HIV传播途径。③母婴传播:在怀孕、生产和母乳喂养过程中,感染HIV的母亲可能会传播给胎儿及婴儿。④血液及血制品(包括人工受精、皮肤移植和器官移植)。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

4.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高危人群包括:男性同性恋者、静脉吸毒者、与HIV携带者经常有性接触者、经常输血及血制品者和HIV感染母亲所生婴儿。

病理改变:

1.免疫系统病理变化:包括HIV相关性淋巴结病、脾脏淋巴细胞的高度耗竭,儿童患者的胸腺过早退化和晚期患者骨髓细胞减少等。

2.临床病例变化:艾滋病是累及全身多器官系统的疾病,皮肤粘膜、淋巴结、眼部、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除免疫系统病变,还包括多系统机会性感染(如病毒、细菌、真菌和原虫)和恶性肿瘤(包括卡波氏肉瘤、恶性淋巴瘤和子宫颈癌),构成了艾滋病复杂的临床病理变化。

艾滋病的临床表现

发病以青壮年较多,发病年龄80%在18~45岁,即性生活较活跃的年龄段。在感染艾滋病后往往患有一些罕见的疾病如肺孢子虫肺炎、弓形体病、非典型性分枝杆菌与真菌感染等。

HIV感染后,最开始的数年至10余年可无任何临床表现。一旦发展为艾滋病,病人就可以出现各种临床表现。一般初期的症状如同普通感冒、流感样,可有全身疲劳无力、食欲减退、发热等,随着病情的加重,症状日见增多,如皮肤、黏膜出现白念球菌感染,出现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紫斑、血疱、淤血斑等;以后渐渐侵犯内脏器官,出现原因不明的持续性发热,可长达3~4个月;还可出现咳嗽、气促、呼吸困难、持续性腹泻、便血、肝脾肿大、并发恶性肿瘤等。临床症状复杂多变,但每个患者并非上述所有症状全都出现。侵犯肺部时常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咳嗽等;侵犯胃肠可引起持续性腹泻、腹痛、消瘦无力等;还可侵犯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

1.一般症状

持续发烧、虚弱、盗汗,持续广泛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特别是颈部、腋窝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更明显。淋巴结直径在1厘米以上,质地坚实,可活动,无疼痛。体重下降在3个月之内可达10%以上,最多可降低40%,病人消瘦特别明显。

2.呼吸道症状

长期咳嗽、胸痛、呼吸困难、严重时痰中带血。

3.消化道症状

食欲下降、厌食、恶心、呕吐、腹泻、严重时可便血。通常用于治疗消化道感染的药物对这种腹泻无效。

4.神经系统症状

头晕、头痛、反应迟钝、智力减退、精神异常、抽搐、偏瘫、痴呆等。

5.皮肤和黏膜损害

单纯疱疹、带状疱疹、口腔和咽部黏膜炎症及溃烂。

6.肿瘤

可出现多种恶性肿瘤,位于体表的卡波济肉瘤可见红色或紫红色的斑疹、丘疹和浸润性肿块。

艾滋病病毒筛查阳性不一定是感染

“艾滋病病毒筛查阳性不可怕,因为其中的假阳性可能达到30%(甚至更高)”。在中国医科院—美国克林顿基金会艾滋病临床检验培训合作项目启动暨基地揭牌仪式上,中美专家表示:艾滋病防治的深入开展,不仅需要公众提高认识,不再对艾滋病病毒筛查阳性的群体另眼相看,更需要提高实验室检测水平,为艾滋病临床诊治决策和改善医疗质量提供重要支撑。

“由于各国都存在试剂等方面的局限性,目前对艾滋病感染者的筛查误差率较高”。中国医科院检验医学研发中心主任、持美国联邦政府颁发的实验室主任执照的何健教授说:艾滋病临床检验分两块,一是筛查实验,即采用elisa等免疫方法检验艾滋病毒抗体,目的是发现所有阳性者,筛查试剂的敏感性必须好,假阳性率一般要求在30%以下,但是目前国内有的实验室假阳性率比这高。二是确认试验,多使用免疫印记实验,以剔除筛查阳性者中可能存在的假阳性。因此,确认试剂必须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到这一步,才算真正“戴帽”。

美国的经验显示:在艾滋病防治领域,检验医学的投入约为10%,但当实施艾滋病防治决策时,对检验医学的依赖度则达到70%。克林顿基金会中国首席代表何欣薇博士说,目前艾滋病检验医学的技能培训存在较大缺口,而且随着越来越多艾滋病人需要关怀和治疗,对检验技能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为此,在我国卫生部与美国克林顿基金会签署的谅解备忘录框架下,克林顿基金会与中国医科院开展合作,到2008年1月底,将完成对500名中国临床医生的艾滋病检验培训。

献血会得艾滋病吗 艾滋病可以献血吗

不可以。

艾滋病到目前为止依然没有找到可以彻底根治的方法,一旦罹患就意味着走近死亡,也是人们惧怕的重大疾病之一,更可怕的是这也是一种可以通过血液直接感染的疾病,临床上也有过因为输血而感染艾滋病的,因此,一旦被查出有艾滋病,是绝对不能献血的。

唾液检测艾滋病的窗口期

定义

艾滋病毒进入人体后,需要经过一段时间体内才会产生艾滋病毒抗体,在此期间抗体检测呈阴性,这段时间即为窗口期。感染者体内的HIV数量会在这时达到一个峰值,传染性极强,急性感染期也出现在这段时间。

周期

根据中国艾滋病防治最高机构——卫生部艾滋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临床病毒最新研究成果显示,窗口期是2—6周。

窗口期计算

窗口期的计算应从高危行为之时或是接受输血之时算起,也就是说,如果1月1号发生高危性行为或是接受输血,那么,接受抗体检测的时间应该是从1月1号算起6周后,也就是2月12日。

艾滋病有哪些临床表现

(1)Ⅰ期急性感染原发HIV感染后小部分病人可以出现发热、全身不适、头痛、厌食、恶心、肌痛、关节痛和淋巴结肿大,类似血清病的症状。此时血液中可检出HIV及p24抗原。由于CD8T细胞升高导致CD4/CD8的比例倒置,同时可出现血小板减少。一般症状持续3~14d后自然消失。

(2)Ⅱ期无症状感染本期可由原发HIV感染或急性感染症状消失后延伸而来。临床上没有任何症状,但血清中能检出HIV以及HIV核心蛋白和包膜蛋白的抗体,具有传染性。此截断可持续2~10年或更长。

(3)Ⅲ期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综合征(PGL)

主要表现为除腹股沟淋巴结以外,全身其它部位两处或两处以上淋巴结肿大。其特点是淋巴结肿大直径在1cm以上,质地柔韧,无压痛,无粘连能自由活动。活检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一般持续肿大3个月以上,部分患者淋巴结肿大1年后逐步消散,亦由再次肿大者。

(4)Ⅳ期艾滋病本期可出现5种表现:

⑴体质性疾病,即发热、乏力、不适、盗汗、厌食、体重下降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慢性腹泻和易感冒等症状。除全身淋巴结肿大外,可有肝脾肿大。成为艾滋病相关综合征(ARS)。

⑵神经系统症状,出现头痛、癫痫、进行性痴呆、下肢瘫痪等。

⑶严重的临床免疫缺陷,出现各种机会性病原体感染。包括卡氏肺孢子虫、弓形虫、隐孢子虫、隐球菌、念珠菌、结核杆菌、鸟分支杆菌、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EB病毒感染等。

⑷因免疫缺陷而继发肿瘤,如卡氏肉瘤、非霍奇金病等。

⑸免疫缺陷并发的其它疾病,如慢性淋巴性间质性肺炎等。

艾滋病临床症状

我国将HIV感染分为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

(一)急性期:通常发生在初次感染HIV后2-4周左右。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盗汗、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关节痛、淋巴结肿大及神经系统症状。多数患者临床症状轻微,持续1-3周后缓解。

此期在血液中可检出HIV-RNA和P24抗原,而HIV抗体则在感染后数周才出现。CD4+ T淋巴细胞计数一过性减少,CD4/CD8比例可倒置。

(二)无症状期

可从急性期进入此期,或无明显的急性期症状而直接进入此期。

此期持续时间一般为6-8年。但也有快速进展和长期不进展者。此期的长短与感染病毒的数量、型别,感染途径,机体免疫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

(三)艾滋病期

为感染HIV后的最终阶段。病人CD4+ 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下降,多<200/mm3,HIV血浆病毒载量明显升高。此期主要临床表现为HIV相关症状、各种机会性感染及肿瘤。[2]

HIV相关症状:主要表现为持续一个月以上的发热、盗汗、腹泻;体重减轻10%以上。部分病人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如记忆力减退、精神淡漠、性格改变、头痛、癫痫及痴呆等。另外还可出现持续性全身性淋巴结肿大,其特点为①.除腹股沟以外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位的淋巴结肿大;②.淋巴结直径≥1cm,无压痛,无粘连;③持续时间3个月以上。

HIV相关机会性感染及肿瘤的常见症状:发热、盗汗、淋巴结肿大、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难、头痛、呕吐、腹痛腹泻、消化道出血、吞咽困难、食欲下降、口腔白斑及溃疡、各种皮疹、视力下降、失明、痴呆、癫痫、肢体瘫痪、消瘦、贫血、二便失禁、尿储留、肠梗阻等。

艾滋病临床四个时期

1. 急性感染期

窗口期也在这个时间。HIV侵袭人体后对机体的刺激所引起的反应。病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还会发生乏力、出汗、恶心、呕吐、腹泻、咽炎等。有的还出现急性无菌性脑膜炎,表现为头痛、神经性症状和脑膜刺激症。末梢血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或淋巴细胞减少,单核细胞增加。急性感染期时,症状常较轻微,容易被忽略。当这种发热等周身不适症状出现后5周左右,血清HIV抗体可呈现阳性反应。此后,临床上出现一个长短不等的、相对健康的、无症状的潜伏期。

2. 潜伏期

感染者可以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但潜伏期不是静止期,更不是安期,病毒在持续繁殖,具有强烈的破坏作用。潜伏期指的是从感染HIV开始,到出现艾滋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时间。艾滋病的平均潜伏期,现在认为是2-10年。这对早期发现病人及预防都造成很大困难。

3. 艾滋病前期

潜伏期后开始出现与艾滋病有关的症状和体征,直至发展成典型的艾滋病的一段时间。这个时期,有很多命名,包括"艾滋病相关综合征"、"淋巴结病相关综合征"、"持续性泛发性淋巴结病"、"艾滋病前综合征"等。这时,病人已具备了艾滋病的最基本特点,即细胞免疫缺陷,只是症状较轻而已。

4. 典型的艾滋病期

有的学者称其为致死性艾滋病,是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最终阶段。此期具有三个基本特点:

严重的细胞免疫缺陷。

发生各种致命性机会性感染。

发生各种恶性肿瘤。

艾滋病的终期,免疫功能全面崩溃,病人出现各种严重的综合病症,直至死亡。

确诊艾滋病不能光靠临床表现,最重要的根据是检查者的血液检测是否为阳性结果,所以怀疑自身感染HIV后应当及时到当地的卫生检疫部门做检查,千万不要自己乱下诊断。

艾滋病临床表现

发病以青壮年较多,发病年龄80%在18~45岁,即性生活较活跃的年龄段。在感染艾滋病后往往患有一些罕见的疾病如肺孢子虫肺炎、弓形体病、非典型性分枝杆菌与真菌感染等。HIV感染后,最开始的数年至10余年可无任何临床表现。一旦发展为艾滋病,病人就可以出现各种临床表现。

一般初期的症状如同普通感冒、流感样,可有全身疲劳无力、食欲减退、发热等,随着病情的加重,症状日见增多,如皮肤、黏膜出现白念球菌感染,出现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紫斑、血疱、淤血斑等;以后渐渐侵犯内脏器官,出现原因不明的持续性发热,可长达3~4个月;还可出现咳嗽、气促、呼吸困难、持续性腹泻、便血、肝脾肿大、并发恶性肿瘤等。临床症状复杂多变,但每个患者并非上述所有症状全都出现。侵犯肺部时常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咳嗽等;侵犯胃肠可引起持续性腹泻、腹痛、消瘦无力等;还可侵犯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

1.一般症状持续发烧、虚弱、盗汗,持续广泛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特别是颈部、腋窝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更明显。淋巴结直径在1厘米以上,质地坚实,可活动,无疼痛。体重下降在3个月之内可达10%以上,最多可降低40%,病人消瘦特别明显

2.呼吸道症状长期咳嗽、胸痛、呼吸困难、严重时痰中带血。

3.消化道症状食欲下降、厌食、恶心、呕吐、腹泻、严重时可便血。通常用于治疗消化道感染的药物对这种腹泻无效。

4.神经系统症状头晕、头痛、反应迟钝、智力减退、精神异常、抽搐、偏瘫、痴呆等。

5.皮肤和黏膜损害单纯疱疹、带状疱疹、口腔和咽部黏膜炎症及溃烂。

6.肿瘤可出现多种恶性肿瘤,位于体表的卡波济肉瘤可见红色或紫红色的斑疹、丘疹和浸润性肿块。

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仍缺乏根治HIV感染的有效药物。现阶段的治疗目标是:最大限度和持久的降低病毒载量;获得免疫功能重建和维持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HIV相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本病的治疗强调综合治疗,包括:一般治疗、抗病毒治疗、恢复或改善免疫功能的治疗及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的治疗。

1.一般治疗对HIV感染者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均无须隔离治疗。对无症状HIV感染者,仍可保持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应根据具体病情进行抗病毒治疗,并密切监测病情的变化。对艾滋病前期或已发展为艾滋病的患者,应根据病情注意休息,给予高热量、多维生素饮食。不能进食者,应静脉输液补充营养。加强支持疗法,包括输血及营养支持疗法,维持水及电解质平衡。

2.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是艾滋病治疗的关键。随着采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联合疗法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抗HIV的疗效,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艾滋病有几个发展时期

艾滋病临床分为四期,急性感染期、无症状感染期、艾滋病前期和艾滋病期。急性感染期是指人体感染了艾滋病毒之后半个月以后就会出现类似感冒的一些症状,一个月的时候症状就基本消失,到两个月的左右人体就可以出现艾滋病毒抗体,这时候抽血就可以检测到艾滋病毒抗体,此后就进入无症状感染期,这一期可以持续7-8年,少数人可以达到10年。之后就进入了艾滋病的前期,这一期因为机体免疫机能的下降,出现疲劳、盗汗、体重下降这么一些症状,最后就进入了艾滋病期。

艾滋病的临床表现

1发病以青壮年较多,发病年龄80%在18~45岁,即性生活较活跃的年龄段。在感染艾滋病后往往患有一些罕见的疾病如肺孢子虫肺炎、弓形体病、非典型性分枝杆菌与真菌感染等。

2HIV感染后,最开始的数年至10余年可无任何临床表现。一旦发展为艾滋病,病人就可以出现各种临床表现。一般初期的症状如同普通感冒、流感样,可有全身疲劳无力、食欲减退、发热等,随着病情的加重,症状日见增多,如皮肤、黏膜出现白念球菌感染,出现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紫斑、血疱、淤血斑等;以后渐渐侵犯内脏器官,出现原因不明的持续性发热,可长达3~4个月;还可出现咳嗽、气促、呼吸困难、持续性腹泻、便血、肝脾肿大、并发恶性肿瘤等。临床症状复杂多变,但每个患者并非上述所有症状全都出现。侵犯肺部时常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咳嗽等;侵犯胃肠可引起持续性腹泻、腹痛、消瘦无力等;还可侵犯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

相关推荐

艾滋病有哪些病因

根据研究统计数据显示:艾滋病主要病源是来自人们的性生活不干净,部分病源是通过血液传播而引发。因此,导致艾滋病的产生及病变。那么,这种疾病是通过什么,而产生的呢?现在就由国内外知名的专家们详细介绍一下吧! 1.艾滋病病因 1.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名称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

艾滋病初期表现

1、急性感染期 急性感染期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窗口期。窗口期的主要症状有: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肌肉酸痛、还会发生乏力、盗汗、咽炎等。部分患者也有可能出现急性头痛、恶心、呕吐、腹泻。由于急性感染期时,症状比较轻,通常容易被人们忽略。 在被感染HIV后的2-6周,可以通过查血,检测HIV抗体是否呈阳性,以此为判断是否感染艾滋病的标准。急性感染期过后,便是潜伏期,潜伏期一个长短不等的、相对健康的、无症状的阶段。 2、潜伏期 潜伏期指的是从感染艾滋病病毒开始,到出现艾滋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时间。潜伏期内,艾滋病

艾滋病临床分期及表现 艾滋病性传染高吗

艾滋病毒感染者或者是艾滋病人的体液里面都含有艾滋病毒,这个体液就包括血液、精液、乳汁、阴道宫颈等分泌物、粘膜囊液、眼泪、唾液等等,当人体接触到这些体液的时候,艾滋病毒是可能会传播的,当然目前为止还没有关于眼泪和唾液传播的确切报道。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最主要有三个,第一个是性接触传播,包括正常的性交,也包括同性恋的性交;第二种是血液传播,如果是接种或是输入艾滋病感染者的血、血制品或者是组织器官,或者是反复使用污染的针头都会传染艾滋病毒;第三种是母婴传播,艾滋病毒感染的母亲是可以通过怀孕、分娩、哺乳等方式传播给她

艾滋病有哪些临床注意事项

需与原发型免疫缺陷综合征和多种原因如感染、恶性肿 瘤、长期接受放疗或化疗等所引起的继发型免疫缺陷相鉴别。因AIDS病涉及一定的伦理问题,应注意患者的隐私权, 对可疑而未确诊的病人尤应注意。

艾滋病初期症状

你好,根据你的描述,你不想是艾滋病,你现在心理压力较大,建议你去医院查一个HIV,如果是阴性,你就可以放心了. 给你介绍一下艾滋病的分期及症状: 急性感染期,HIV侵袭人体后对机体的刺激所引起的反应.病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还会发生乏力,出汗,恶心,呕吐,腹泻,咽炎等.有的还出现急性无菌性脑膜炎,表现为头痛,神经性症状和脑膜刺激症.末梢血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或淋巴细胞减少,单核细胞增加.急性感染期时,症状常较轻微,容易被忽略.当这种发热等周身不适症状出现后5周左右,血清HIV抗体可呈现阳性反应.此后

怎么用唾液测艾滋啊

口水其实也可以检测艾滋病 不用抽血就可以检测艾滋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日前批准上市的艾滋病唾液检测试剂,为人们自我检测艾滋病病毒感染提供了手段。 这一试剂由北京万泰药业、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研制,通过检测口腔黏膜渗出液中的病毒抗体,30分钟内即可观察检测结果。在国内多家权威临床单位进行的临床考核表明,该试剂与进口同类检测试剂的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和总符合率均为100%。 “通过唾液检测艾滋病病毒感染情况,并不表明唾液可以传播艾滋病,因为检测的是病毒抗体而不是病毒本身。”国家传

艾滋病有哪些临床表现

当不常见的条件致病性感染或罕见的恶性肿 瘤出现于其他方面健康的、没有单独能使这些临 床表现出现的原有疾病和用药史的个体,并且提 示与潜在的细胞免疫缺损有关时,可诊断为艾滋 病。CD条件致病性感染:艾滋病始终伴有条件 致病性感染,以混合性感染为多,且难以控制, 成为90%患者的死亡原因。有关病原包括:原 虫类(卡氏肺囊虫肺炎、鼠弓形体感染、隐孢子 虫病、兰氏贾弟鞭毛虫感染及贝氏孢子球虫感 染);病毒类(巨细胞病毒感染、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水疽-带状疱疹病毒感染、J.C病毒引起 的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EB病毒

爱滋病的原因有哪些

我想不会有人对艾滋病陌生,这个疾病实在是太可怕了,我想很多人最害怕的就是艾滋病艾滋病在全世界都是高发疾病,很多人都是因为被传染而感染上,艾滋病的传染性极强,这才是它最可怕的地方。中医对艾滋病病因则有以下五点: 感染湿温、湿热等 湿温已是中医的专有病名。湿热是艾滋病发病时的重要病机之一,是不少学者的共识,称之为病因既不规范,也不免有以偏赅全之憾。 感染艾毒、艾邪 艾毒、艾邪是直接附会西医的称谓,仅仅是艾滋病病毒的简称,只有“新味”,不含“原汁”,对中医理、法、方、药的具体应用没有实际的理论和临床意义。

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艾滋病病毒感染一般要经过一个较长的、各人不同长短 的潜伏期,然后才逐渐发展成为艾滋病临床表现分为以下几 个阶段: 急性感染期:15%~20%的患者在感染大量病毒后2 到6周,可出现全身疲倦(59%)、肌痛(34%)、低热(40%)、淋 巴结肿大(30%)、盗汗和多汗(27%),偶有发生皮疹、头痛、关 节痛,个别人发生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脑膜炎或外周神经 病变。症状持续1周左右而自愈。也有的病人经过对症处理, 症状消失。以后就进入一段相当长的无症状期。个别人因严 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或严重的继...

艾滋病护理

艾滋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致死性传染病,需要经过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除HIV外,还包括并发症的护理。除注意HIV的消毒隔离外,还应针对患者的并发症的不同病原,作好呼吸道、体液及接触隔离。要严格无菌操作,严格消毒隔离;接触患者的血液和体液时,应带好手套、口罩或防护眼镜、穿好隔离衣,做好自我防护。 另外,针对艾滋病患者出现的不同临床症状,如发热、腹泻、皮肤疾病、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等进行不同护理。 艾滋病性颈淋巴结肿大心理护理:艾滋病患者不仅要面对疾病的折磨、死亡的威胁,还要承受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压力和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