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是怎么引起的
流感是怎么引起的
流感是因为流感病毒所导致的,这种病毒不耐热,在100℃中1分钟或56℃中30分钟内灭活,对常用消毒剂敏感(1%甲醛、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对紫外线敏感,耐低温和干燥,在真空干燥或是在-20℃以下仍然可以存活。其中甲型流感病毒经常会发生抗原变异,传染性大,传播迅速,极易发生大范围流行。
猪流感是什么引起的
猪流感的病理变化主要在呼吸器官。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的粘膜充血、肿胀,表面覆有粘稠的液体,小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内充满泡沫样渗出液。
胸腔、心包腔蓄积大量混有纤维素的浆液。肺脏的病变常发生于尖叶、心叶、叶间叶、膈叶的背部与基底部,与周围组织有明显的界限,颜色由红至紫,塌陷、坚实,韧度似皮革,脾脏肿大,颈部淋巴结、纵膈淋巴结、支气管淋巴结肿大多汁。类症鉴别由于猪的流行性感冒不一定总是以典型的形式出现,并且与其它呼吸道疾病又很相似,所以,临床诊断只能是假定性的。
在秋季或初冬,猪群中发生呼吸道疾病就可怀疑为猪流行性感冒。暴发性地出现上呼吸道综合征,包括结膜炎、喷嚏和咳嗽以及低死亡率,可以将猪流行性感冒与猪的其它上呼吸道疾病区别开,在鉴别诊断时,应注意猪气喘病和本病的区别,二者最易混淆。防治措施本病无有效疫苗和特效疗法,重要的是良好的护理及保持猪舍清洁、干燥、温暖、无贼风袭击。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康复的头几天,饲料要限制供给。
在发病中不得骚扰或移动病猪,以减少应激死亡。猪流行性感冒特征为突然发病,迅速蔓延全群,主要症状为上呼吸道感染,一般多在冬春季节以及气候骤变时发生,该病也常继发猪副嗜血杆菌病。
甲型流感传染性强吗
甲型流感是流感病毒中最容易发生变异的,流感大流行一般都是甲型流感病毒的亚型引起的,而不同的亚型之间传染性有强有弱,总的来说流感的传染性相对都是比较强的。
禽流感是怎么引起的
(一)病原体
禽流感是由甲型禽流感病毒引起。H7N9是禽流感的一种亚型。既往仅在禽间发现,未发现过人的感染情况。
流感病毒有血凝素(hemagglutininia,H)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两种表面抗原,根据抗原性不同,流感病毒可分为A(甲)、B(乙)、c(丙)3型,A(甲)型可见于人类、禽类、猪、马及其他哺乳动物,B(乙)型和c(丙)型一般仅见于人类。H和N又可进一步细分,H可分为H1~H15,N又可分为N1~N9,不同的H和N又可组成不同抗原性和不同致病性的亚型。甲型流感病毒的亚型有145个,其中能引起人类流感的主要为H1~H3型,H1N1、:H2N2、H3N2曾在人类引起流感大流行。其他多数亚型的自然宿主为禽类、猪、马等多种动物。近年在中国和世界多个国家地区引起禽流感暴发流行且能对人致病的是甲型流感病毒的亚型H5N1。
禽流感病毒的抵抗力:在低温、干燥和甘油中可存活数月至1年以上。在干燥的尘土中存活14d,粪便中存活至少3个月,22℃水中4d,O℃时超过30d。在冰冻的禽肉和骨髓中可存活10个月。禽流感病毒怕阳光,怕热,对普通消毒剂也很敏感。阳光直接照射下40~48h即可灭活,加热(60℃30 min,100℃lmin)或普通消毒剂(如甲醛溶液、碘复合物等)即可杀灭。了解禽流感病毒的上述生物特点对于消毒、预防均有重要意义。
(二)传染源
禽流感的传染源主要是患禽流感的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鸡、鸭、鹅等,但不排除其他禽类、哺乳动物(猪、马)成为传染源的可能。家禽的国际贸易,迁徙野鸟感染禽流感病毒可能是跨国界跨地区远距离传播的重要原因。最近德国报告在1只死猫体内检出H5N1型禽流感病毒。
(三)传染途径
实验表明,通过气溶胶、鼻内、窦内、气管内、口、眼结膜、肌肉内、腹腔内、静脉内、泄殖腔和脑内接种各种不同途径均可引起禽感染。自然条件下传播途径尚示完全明确,一般认为是通过多途径实现传播。
(1)经空气飞沫传播:病禽或禽流感病毒禽的分泌物或排泄物通过空气飞沫播散。
(2)经水源传播:至今已证实,可从飞翔鸭的泄殖腔,水禽的粪便和湖水中分离出流感病毒。表明流感病毒在水中传播,可通过粪便一水一口这个途径。
(3)密切接触:存在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密切接触是传播所必需的,而有的认为是非必需的。如有的报道在平养的火鸡中发生了接触传播,但在同一房间离地面一米以上的笼养火鸡则不受传播。有的事实表明,尽管鸡群靠得很近,而且饲养员也没有采取防范扩散的措施,但感染并没扩散到所有的鸡群。
(4)垂直传播:有报道,7000只受精卵和1100支1日龄小火鸡输入加合大造成8l00只火鸡中流感爆发。由于被感染蛋用于孵化,造成种用火鸡受感染,这在北美注入是常见的,这点从感染的火鸡所下的蛋分离出病毒得到证实。因此,垂直传播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四)易感人群
任何年龄的人均易感,<12岁儿童发病率高,病情较重。与不明原因病死家禽,或感染、疑似感染禽流感的家禽密切接触人员,为高危人群。
禽流感是由什么引起的
人类的禽流感病毒主要是由禽甲型流感病毒某些亚型的毒株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H7N9禽流感会带来什么危害
禽流感是一种危险性极高的流行疾病,表现为传播迅速快、发病快、死亡率高等 特点。那么H7N9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呢?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H7N9禽流感会带来什么危害有哪些。
经验: H7N9禽流感会带来什么危害主要是引发呼吸衰竭、导致死亡。死亡率在60%以上。
H7N9禽流感,主要是通过接触病禽和病死禽及其分泌物为主要传播途径,引发身体的综合病症
H7N9禽流感会给人造成恐慌心理,能引发肺部呼吸疾病,严重的可以发展为重度性败血症疾病。
日常生活中要增加适当的运动,出门要带上口罩,可以吃一些保健品增加身体的免疫功能抵制H7N9的病毒。
注意事项: 一旦患了感冒也不要惊谎,保证充实的睡眠和身体的休息。
流感是怎么引起的
流感病毒所致,该病毒不耐热,100℃1分钟或56℃30分钟灭活,对常用消毒剂敏感(1%甲醛、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对紫外线敏感,耐低温和干燥,真空干燥或-20℃以下仍可存活。其中甲型流感病毒经常发生抗原变异,传染性大,传播迅速,极易发生大范围流行。
流感病程呈自限性,无并发症的患者通常5~10天可自愈。但重症感染或引起并发症时则需要住院治疗;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主要为老年人、年幼儿童、孕产妇或有慢性基础疾病者;少数重症病例可因呼吸或多脏器衰竭而死亡。
流感疫苗会不会也有预防感冒的作用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而普通感冒可能由多达200种不同病原体引起,包括病毒、细菌等,更多的症状是鼻塞、流鼻涕、咽痛和严重咳嗽,一般不会发生严重并发症,也不会引起大流行。所以,流感是一种比普通感冒严重得多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所以才需要特别加以预防。 而流感疫苗是针对流感病毒某一种分型而采取的预防措施,其主要作用是促使机体产生针对这一分型病毒的抗体。这种特殊抗体对普通细菌及其他分型的流感病毒是无任何抵抗作用的。因此,儿童注射了流感疫苗就不会得感冒了,这种说法是不正确也是不科学的
流感极具潜在危害的呼吸道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任何年龄段的人都可能感染流感,但儿童、65岁以上老年人和其他患有慢性疾病的成年人是流感最易感的人群,也是流感的高危人群。
虽然流感的某些症状初期和普通感冒有些相似,但流感和感冒不同,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而普通感冒一般由细菌引起。流感的主要症状为持续发热、头痛、肌肉酸痛、全身乏力、鼻塞、咽痛和干咳,儿童有时会伴有肠胃不适或腹痛。值得的注意的是流感的早期症状与“非典”有些相似,发病初期在鉴别诊断上比较困难。
流感病毒主要通过空气(飞沫在人与人之间)传播,而且流感病毒的传播速度非常快,在当今交通高度发达的时代,流感可以在10天左右的时间里从一个地区传染到另一个地区,而在20世纪初期,流感从一个地区传染到另一个地区需要6-12个月的时间。
流感的发病和流行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我国北方地区的流行一般均发生在冬季,主要集中在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3月份左右;南方四季都有病例发生,发病高峰在夏季和冬季。
流感对人类健康的最大危害是引发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儿童、老年人和其他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哮喘和免疫系统疾病等)的成年人是流感的高危人群。流感会加重潜在的疾病,如心肺疾患等,或者引起继发性细菌性肺炎或原发流感病毒性肺炎,老年人以及患有各种慢性病或者体质虚弱者患流感后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病死率较高。
H7N9禽流感会带来什么危害
禽流感是一种危险性极高的流行疾病,表现为传播迅速快、发病快、死亡率高等 特点。那么H7N9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呢?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H7N9禽流感会带来什么危害有哪些。
1H7N9禽流感会带来什么危害主要是引发呼吸衰竭、导致死亡。死亡率在60%以上。
2H7N9禽流感,主要是通过接触病禽和病死禽及其分泌物为主要传播途径,引发身体的综合病症
3H7N9禽流感会给人造成恐慌心理,能引发肺部呼吸疾病,严重的可以发展为重度性败血症疾病。
4日常生活中要增加适当的运动,出门要带上口罩,可以吃一些保健品增加身体的免疫功能抵制H7N9的病毒。
注意事项:一旦患了感冒也不要惊谎,保证充实的睡眠和身体的休息。
流行性感冒有哪些特点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的最主要特点是流行,可引起区域性、全国性,甚至世界性的大流行,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病原体为甲、乙、丙3种类型流行性感冒病毒,通过飞沫传播。
临床上有急起高热、乏力、全身肌肉酸痛、眼结膜炎明显和轻度呼吸道感染症状,老年人及伴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心脏病者易并发肺炎。由于流感病毒非常容易发生变异,因此每一年发生的流感的病毒株,或病毒血清型往往是不同的,一般3年一个流行高峰,发病人数多,全身症状严重,影响健康和劳动能力。
什么是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的最主要特点是流行,可引起区域性、全国性,甚至世界性的大流行,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病原体为甲、乙、丙3种类型流行性感冒病毒,通过飞沫传播。
临床上有急起高热、乏力、全身肌肉酸痛、眼结膜炎明显和轻度呼吸道感染症状,老年人及伴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心脏病者易并发肺炎。由于流感病毒非常容易发生变异,因此每一年发生的流感的病毒株,或病毒血清型往往是不同的,一般3年一个流行高峰,发病人数多,全身症状严重,影响健康和劳动能力。(
流感有哪些类型
流感的类型有哪些?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指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可引起世界性大流行,以冬、春季多发。
众所周知,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较为严重的呼吸道传染病。但近几年来,临床发现许多药物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一些貌似流感的不良反应。早在1967年,就有学者发现,在应用干扰素(IFN)时,可出现这种情况,以后文献报道渐多。临床上逐渐将由药物诱发的以寒战发热、头痛、四肢肌肉酸痛等类似感冒的症候群为主,伴或不伴有全身不适、鼻塞、流涕、皮疹等表现的一组症状群称为“药源性流感样综合征”。 但药物引起“流感”的概率还是很低的,且是无传染性的,一旦停止用药,流感样症状就会慢慢消失。由于这一特殊的药物不良反应易与流感混淆,而常被漏诊或误诊为一般的病毒性感冒或流感而被滥用抗病毒药物。近年来,随着新病毒或病毒变异所致新病种的出现,如何及时鉴别DFS与各型流感受到大家的关注。
流感疫苗能预防普通感冒吗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而普通感冒可能由多达200种不同病原体引起,包括病毒、细菌等,更多的症状是鼻塞、流鼻涕、咽痛和严重咳嗽,一般不会发生严重并发症,也不会引起大流行。所以,流感是一种比普通感冒严重得多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需要特别加以预防。流感疫苗是针对流感病毒某一种分型而采取的预防措施,其主要作用是促使机体产生针对这一分型病毒的抗体。这种特殊抗体对普通细菌及其他分型的流感病毒是无任何抵抗作用的。所以注射流感疫苗就不会得感冒了,这种说法是不正确也是不科学的。
流感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病毒因素(30%):
主要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病毒据核蛋白及M蛋白抗原性的不同将人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甲型又根据HA及NA抗原性的不同分若干亚型。
抵抗力下降(20%):
免疫力是人体自身的防御机制,是人体识别和消灭外来侵入的任何异物;处理衰老、损伤、死亡、变性的自身细胞以及识别和处理体内突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能力。
其他因素(20%):
1、血凝素:HA是流感病毒包膜的糖蛋白突起之一,在流感病毒感染和复制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①宿主细胞(包括红细胞)的表面具有血凝素受体,流感病毒通过血凝素与其结合,使流感病毒得以吸附于宿主细胞膜,由于流感病毒对红细胞的吸附表现为红细胞凝集现象,血凝素故此而得名,流感病毒吸附于宿主细胞表面后,启动了病毒包膜与细胞膜的融合过程,病毒对宿主细胞膜实现穿入,然后经胞饮作用,以囊泡形式进入宿主细胞质内。
②在囊泡内的低pH值环境中,HA裂解为HA-1和HA-2亚单位,发生构象改变,存在于HA-2的氨基酸末端上的融合序列裸露,激活溶解多肽,使已经以囊泡形式进入宿主细胞质内的病毒核壳体得以破囊释出。
2、神经氨酸酶(NA):NA是流感病毒包膜的另一类糖蛋白突起,但数量显著少于血凝素,它可以裂解寡聚多糖与末端神经氨酸残基(即N-乙酰神经氨酸,又名涎酸)之间的结合键,宿主细胞表面的血凝素受体即含有与寡聚多糖偶联的涎酸,神经氨酸酶对它们所含涎酸的降解作用具有重要的病毒生物学意义:
(1)神经氨酸酶对宿主细胞表面受体所含唾液酸的破坏,可使流感病毒得以从感染细胞内出芽释放,并使释放出细胞外的流感病毒解除聚集状态,彼此分散开来,从而有利于其播散。
(2)呼吸道黏液分子内亦含有涎酸成分,神经氨酸酶对其发挥的裂解活性,使流感病毒突破黏液的阻滞,易于在呼吸道黏膜扩散。
由于神经氨酸酶在流感病毒复制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而且神经氨酸酶的活性位点在甲,乙型流感病毒具有高度保守性,因此,研制中的许多新型抗流感病毒药物以NA作为药物效应的靶点。
3、核壳体蛋白(RNP):即与病毒RNA共同构成核壳的病毒结构蛋白,包括核蛋白(NP)及三种聚合酶蛋白(PB-1,PB-2,PA),三种聚合酶蛋白均系在宿主胞质内合成,然后再转移到细胞核内。
在甲,乙型流感病毒所有结构蛋白中,PB-1是同源性最高的一种蛋白,其功能为负责病毒mRNA合成启动后的延伸,PB-2是依赖于病毒RNA的RNA聚合酶,其功能为识别和结合由宿主细胞聚合酶Ⅱ转录的帽状结构,可从宿主细胞上切下帽状结构并连接到病毒特异性的mRNA的5端上。
帽状结构是病毒mRNA转录的引物,起始RNA的转录,在转录后的加工过程中,PB-2可能参与切除mRNA 5端帽状结构,PA在病毒RNA合成中的作用尚未完全阐明,可能是一种激酶或一种解旋蛋白。
4、膜蛋白(MA)是流感病毒包膜的结构成分之一,包括M1,M2,M1含有252个氨基酸,是病毒体中含量最丰富的一种多肽,具有型特异性,是流感病毒分型的主要依据之一。
M1可能在子代病毒装配中起重要作用,同时对核糖核蛋白颗粒起保护作用,M2是一种完整的膜蛋白,含有97个氨基酸,仅见于甲型流感病毒,M2以四聚体形式大量存在于受染宿主细胞表面,而在病毒体中含量很少,其功能为质子通道作用,用以控制HA合成过程中高尔基体腔内的pH值,以及病毒脱囊过程中囊泡内部的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