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孩子不想上幼儿园怎么办
节后孩子不想上幼儿园怎么办
1、乐不思蜀型
原因:一些孩子跟着大人假期外出游玩,休息时间比在幼儿园时少,玩得太开心,导致过度留恋假期生活而不愿接受约束自己的幼儿园生活。
建议:首先要逐步调整孩子的心态,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说出游的话题或看出游时拍的照片,让孩子懂得假期已过去,应去幼儿园了;还要注意多跟孩子讲讲幼儿园的高兴事和趣事。
孩子节后不想上幼儿园怎么办 孩子不想上幼儿园怎么办 节后孩子不想上幼儿园
2、耍赖抵抗型
原因:假期打乱了以往的生活节奏。如假期中的暴饮暴食、营养搭配不均,使孩子的各个器官超负荷运作,引发肠胃功能紊乱,或者是因为家长在周末只顾着带孩子参加各种活动,而忽略了跟幼儿园学习和生活节奏的衔接。
建议:注意调整假期作息时间。临近开学前,一定要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逐渐跟在园作息时间接近乃至吻合。父母在开学后还要让孩子重新做到起居有序,同时保证营养均衡。
孩子上幼儿园哭闹怎么办 跟孩子交流幼儿园里的趣事
孩子上幼儿园之后,家长应多跟孩子交流一下上幼儿园的事物,比如问问孩子老师今天说了什么,你认识了几个同学,同学跟你一起玩了什么等等,最好还能跟孩子讨论一下,而不是简单地打报告。久而久之,孩子会发现幼儿园里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也会更爱上幼儿园。
孩子幼儿园生病怎么回事 孩子上幼儿园为什么容易生病
许多家长抱怨,孩子一去幼儿园就生病,一定是幼儿园有“问题”,其实,也不完全是这个原因。初上幼儿园生病,就是一种不适应的表现。孩子进入幼儿园,类似我们成人走入社会,连大人都可能不适应,更何况孩子。由于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和家人,在陌生的环境下,孩子必然有恐惧、害怕,焦虑的情绪,加上幼儿园孩子多,交叉感染的机会增多,必然会导致孩子身体的抵抗力下降,于是得病就不可避免了。
宝宝不愿来幼儿园怎么办
造成孩子不肯上幼儿园的原因很多,对于初上幼儿园的孩子来说,首先是因为不熟悉环境,特别是所接触的人的改变,会使孩子感到陌生、不习惯,从而产生恐惧的心理。其次是因为生活方式不适应,孩子从个体活动过渡到有规律的集体活动,难以适应。
对于上过幼儿园已有一段时间的孩子来说,原因就比较复杂了。可能因为他在幼儿园做事遇到了困难或受到批评,也可能是因为他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或身体不舒服,还可能是因为生病或其他原因,隔了一段时间没上幼儿园,对幼儿园产生了陌生感。
以上两种情况,父母要分析原因,采取适当的措施,动员孩子上幼儿园。
对初上幼儿园的孩子,主要应做好入园前的准备工作:
一、多给孩子讲幼儿园有趣的事,引起孩子对幼儿园的向往。
二、带孩子参观幼儿园,熟悉老师,熟悉环境,感受幼儿园生活的快乐,培养孩子初步的适应能力。
三、了解幼儿园提出的有关教育孩子的具体要求,培养孩子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给孩子安排与幼儿园相应的作息时间,缩短家庭与幼儿园生活、卫生习惯方面的距离,使孩子对幼儿园有一定间接经验。
四、讲明道理,并给孩子以鼓励,使孩子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初步理解上幼儿园的意义,从而能自愿地上幼儿园。
对已上过一段时间幼儿园的孩子来说,要深究原因,对症下药:
一、如果孩子在幼儿园做事遇到了困难或受了批评,父母要帮助孩子克服困难或找出做错事的原因,教育孩子要勇于克服困难,承认并改正错误,做个坚强的孩子。
二、孩子若向父母提要求,对于合理的要求,要尽量满足;对不合理的或虽合理但一时无法满足的,要向孩子讲明原因。若发现孩子身体不舒服,可暂时不上幼儿园,在家观察;也可送孩子去幼儿园,但要和老师说明情况,以便老师在必要时给予照顾。
三、对于因病或其他原因间隔一段时间没上幼儿园的孩子,父母事先要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让孩子对重返幼儿园有一个心理准备。同时,送孩子上幼儿园要持之以恒,没有特殊情况不要随意中断。
放假结束后如何帮助宝宝收心
【节日问题】
春节长假过完了,家长该收拾心情开始上班了,宝宝们该去幼儿园了。可问题来了,宝宝好像还没从过年的氛围中缓过来,不愿意起床,更不愿意上幼儿园。
小雪4岁了,由于家里就这么个“宝”,所有长辈都很宠爱她,无限制地满足她的要求,就是为了让她能开开心心地过新年。年后的第一天杨女士就把小雪送去幼儿园了,“她在路上又哭又闹,根本控制不住。”杨女士说,本以为把她送到幼儿园后就会好些,可是老师连续3天给我打电话,说她在幼儿园总是无故哭闹,还不睡午觉,而且一天比一天严重。杨女士很苦恼,不知道该怎么办?
【家长支招】
我的孩子也出现过这种现象,我的解决办法是让孩子在家多呆两天,调整她的作息时间,然后从下一周起送去幼儿园,情况会好很多。
我的办法是坚持送孩子去幼儿园,告诉他幼儿园的小朋友和老师都等着他呢,激起他对幼儿园生活的期望,慢慢就适应了。
如果家长有时间可以陪孩子在幼儿园呆上一阵,鼓励她多跟小朋友说话、玩耍,待她玩得起劲时,家长可以借故离开,告诉她一会回来接她。
我儿子今年3岁,一般遇到这种情况我都会提早接孩子回家,让他慢慢适应家里和幼儿园的环境,小孩子都喜欢跟同龄人一起玩,等他渐渐对新事物有兴趣后,过节对他的影响也就变得微乎其微了。
【专家解答】
幼儿专家吴萍指出,节假日后孩子再次入园,往往会出现哭闹、难送或身体不适,不上幼儿园等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假期孩子的生活规律被打乱,家长娇惯和放纵,这些都给孩子入园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既然孩子已经不愿意上幼儿园了,则该想想怎样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首先,恢复饮食习惯。
许多家长觉得平时没有时间给孩子弄好吃的,正好利用年假好好补偿一下。于是想方设法给孩子买好吃的、做好吃的。只要孩子想吃,不管什么时间,全部满足;还有部分家长生怕孩子吃少了,所以一到吃饭时就端着碗追着喂;对于孩子提出的要求,不管是否合理,一概满足。因此,假期过后,部分孩子就会出现不会自己吃饭,正餐时间吃不下饭或者身体不适,严重的则不能按时入园,甚至要送医院。为了孩子能顺利地回到幼儿园,家长要尽快恢复过节前的饮食习惯。
其次,恢复作息时间。
一到假期,好多孩子的生活习惯就改变了,对于玩玩具、吃零食、睡觉等,都想怎样就怎样,这就打乱了孩子在幼儿园中建立起来的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最突出的就是午睡,部分孩子干脆就不午睡了,这样不仅破坏了孩子正常的作息规律,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孩子的生长发育。规律的生活,能帮助孩子更快地适应幼儿园。所以要培养孩子有规律的起居习惯,如早睡早起,按时午睡,睡前不给孩子看过多的电视节目、提供新玩具或其他新鲜的东西等。
再次,培养孩子独立能力。
有些家长对孩子比较溺爱,无论是春节还是周末,都帮孩子做这做那,所以在幼儿园需要自己动手做的时候就不会了,这样不仅影响孩子的情绪,还影响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所以建议家长尽量让孩子自己动手吃饭、穿衣服,独立大小便等。不要嫌孩子太慢或做的不好而又开始帮他,要慢慢养成其独立的习惯。
孩子为什么怕到幼儿园去
姚女士来电问:春节长假后,我的女儿又要送去幼儿园了,但她就是不愿意去。之前每天早上都要演一场“哭别”。从吃早饭时就开始央求“好妈妈,不上幼儿园好吗?”时间到了,怎么也不肯出门。好容易出了门,还没到幼儿园门口,眼泪就开始往下淌。下了车拖着我的腿不让走,哭着不肯入园。如果逢到生病,需要在家休息,就会高兴地说:“生病真好,可以不去幼儿园,我希望天天生病!”我觉得幼儿园挺好的,可孩子为什么不愿去呢?
心理咨询师分析
从儿童心理的发展来看,孩子出生三个月以后到一周,虽然有了自我意识的萌芽,并开始逐渐脱离自闭期,但作为独立人格的自我意识还没产生,感觉运动机能尚未成熟。在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的一切方面都需要父母的帮助,是依赖性很强的年龄期。
一般来说,如果三岁之前,孩子从没有离开过母亲或家人,突然上幼儿园会感到恐惧,怕生,不愿意上幼儿园。但是,只要家长坚持送,及时鼓励,再加上幼儿园本身丰富多彩的生活的吸引,一般孩子会由不适应到适应,由不愿去到愿意去。
但如果孩子一去幼儿园就有情绪,每次都哭闹一番,且持续的时间较长,那就表明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不充分,年龄虽然到了三岁,进入独立期,而自我意识发展的某些指标仍处于三岁水平以下。有这种现象的孩子往往和家长平时过分溺爱、娇惯有关。因此,家长在孩子一周岁能独立行走后,应该多让他自己玩。只要孩子没有危险,可以让他独立活动,鼓励他多和别的小朋友接触,使他逐渐适应离开父母的守护,为今后上幼儿园打好基础。
在孩子上幼儿园前,家长可以有意识的做些准备工作.比如,经常给孩子吹吹风,幼儿园如何好,有什么玩具,幼儿园的老师唱歌跳舞特别好等,使孩子在思想上先有一点向往:“幼儿园是个好地方。”可以把邻居家上幼儿园的小朋友请来,讲讲幼儿园的事,表演一下老师教的儿歌,让孩子产生“我也想去幼儿园”、“我想唱儿歌”等欲望。
有条件的家长,应该带孩子提前到幼儿园转一转,看看幼儿园里各种活动器材,看看小朋友们在老师带领下做游戏的场面,让孩子看看教室里的小桌椅,睡觉用的小床。这些实地“考察”都可以让孩子产生对幼儿园的兴趣,让孩子熟悉幼儿园,喜欢幼儿园。
进幼儿园那天,家里可以搞得像过节一样,让孩子吃节日食物,穿节日服装,让孩子觉得上幼儿园是一件特别好的事,盼望已久的事,让他在“隆重欢送”下欢欢喜喜地进入幼儿园。到了幼儿园,把孩子交给迎接的老师,家长应立即离开,不要千叮咛万嘱咐,和孩子和老师讲个没完没了。孩子看到家长这么不放心、自己也就会对家长的即将离开感到不安。所以,家长要学会控制自己。保持孩子上幼儿园的欢乐心情和稳定的情绪。
一旦决定把孩子送幼儿园,家长就必须坚持到底。如果孩子一开始不适应,有些哭闹,家长不要有所顾忌,时间长了就会好的。所以问题不在于孩子的哭闹,而在于父母的态度坚定与否。如果父母态度不坚定,孩子就有机可乘,就会反反复复,迟迟适应不了。
平时家长切忌拿幼儿园吓唬孩子,千万不要用恐吓的口气威胁说“你再不听话,就送你上幼儿园”或“看幼儿园老师怎么治你。”使孩子觉得幼儿园是惩罚人的地方,从而产生恐惧心理。
小孩不愿意上幼儿园怎么办
1、两个超人玩偶来帮忙:爸妈离开自己去上班,宝宝长时间在幼儿园里难免也会想念爸妈,因此幼儿园老师说一些孩子会突然间吵闹着要回家找爸爸妈妈。如果你家宝宝经常有这样的状况,小编建议家长让两个超人玩偶来帮忙。妈妈首先要让宝宝意识到,这两个超人玩偶分别代表爸爸和妈妈,超人一直陪伴在宝宝左右保护他,就像爸妈一直在他身边一样。
每次去陌生的地方,家长都可以鼓励宝宝把超人玩偶带上,那么宝宝自然就会将陌生感或者对爸妈的挂念转移到超人玩偶身上,在陌生环境中宝宝也就能够安定一些。
2、给弟弟做个榜样吧:每个宝宝都想被当作小大人对待,所以如果他能够成为别人的榜样,获得他人赞许的目光,他肯定会怀着一份“责任心”很乐意去做这件事。宝宝在幼儿园门前不愿进门时,家长不妨指着旁边哭闹的小朋友说:“宝宝给那个小弟弟做个榜样,快乐地走入幼儿园,弟弟肯定会觉得你很了不起呢!”用激将法再配合妈妈的赞许,宝宝肯定乖乖地就落入了妈妈的“陷阱”了。
3、答应孩子早点接他:宝宝不愿意上幼儿园,其实也是在害怕爸妈会把他丢下,不要他。因此,家长要在离开之前,需要好好跟宝宝分别,和宝宝解释清楚你要去上班了,并答应早点回来接他回家。家长最应该做的是安抚好宝宝的情绪,同时让他知道你不是要抛弃他,你只是因为工作的关系要和他分离一些时间。
尝试让宝宝去理解你的原因,要鼓励他像个“小大人”一样去面对暂时的离别,给宝宝一个亲吻,让爸爸感觉到你是爱他、充分尊重他的,这样宝宝也就比较容易接受你的离去,能够安心地在幼儿园等你回来接他。
4、妈妈放松心态:家长把宝宝送到幼儿园后,不放心还在教室外面偷偷看,担心老师照顾不好,担心孩子没人管、受欺负。一些妈妈更是在离别的时候万分的不舍,或者宝宝哭了妈妈也是一脸的苦情。妈妈的这些小动作和表情,就更容易让宝宝坚定不想上幼儿园的决心,因为宝宝会认为:连妈妈都对幼儿园不放心!
所以妈妈对于宝宝上幼儿园这事上要放松心态,你轻松的态度对孩子克服分离焦虑很有帮助,还要避免在行为和语言上透露出对幼儿园的不信任态度。在和宝宝分离时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和孩子说说笑,习惯性地和孩子吻别,告诉他你什么时候回来,让他感觉安心。这样家长才比较容易安抚孩子的心情。
5、带上熟悉的玩具:宝宝不想上幼儿园,很大原因是在幼儿园找不到安全感。他们习惯了爸妈在身边照顾自己的日子,来到幼儿园却要面对不同的人,使得宝宝很不适应,所以宝宝上幼儿园总是会出现分离焦虑。
家长也可以在出家门之前让宝宝带上自己的贴身玩具,这个慰藉物能够带给他足够的安全感,妈妈可以教宝宝如果在幼儿园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除了跟老师说以外,也可以多抱抱这个小玩具或者跟他倾吐。这样能够很好地帮助宝宝排解压力,并让分离变得简单一些。
6、和老师谈谈:家长都很想要知道自己的宝宝在幼儿园的情况,有没有吃饱饭,有没有睡午觉,有没有被其他小朋友欺负。类似这些问题家长不妨在接宝宝放学时多和老师沟通了解,但家长首先要摆正自己的态度,不要去揪老师、幼儿园的小辫子。一些家长甚至会千叮万嘱老师要特殊照顾好自己的孩子,生怕宝宝受一丁点的委屈。
和老师谈谈的目的不是要求老师去做什么,而是更好地了解宝宝在幼儿园生活的情况,所以家长请放心地将教育孩子的“接力棒”交给老师吧!家长在宝宝面前多和老师谈谈,还能够让宝宝感觉到老师与妈妈是熟悉的,在幼儿园是十分安全、安心的,这样宝宝也比较好放平心态过幼儿园的生活。
宝宝上幼儿园的最佳年龄
孩子上幼儿园的最佳年龄 儿童正常上幼儿园的年龄应该在两岁半。
儿童由于长期在家,环境比较封闭,平时和小朋友的接触比较少,可能有的孩子到了幼儿园不适应那里的环境一到那里就哭闹,这时家长暂时不要强制让孩子去幼儿园。家长需要做的就是每天安排孩子和周边的小朋友一起玩,教会孩子怎样和别人相处,让他和小朋友之间建立友谊,喜欢群体生活的氛围。作为家长不要太着急,要有一个过程。如果方便,要以旁观者的身份,带孩子去幼儿园,让他逐渐对幼儿园感兴趣。
孩子该不该上幼儿园,是有学问的,还应考虑到子女心智的发展。
那些想办法让孩子提早入学的想法,的确有待考量。幼儿教育专家发现,在小学二年级以前,班上年纪最小的学童,有3/4以上容易产生情绪困扰,罹患儿童期精神官能症,学业跟不上,团体生活适应不良等现象。
年龄并不是决定儿童入学的唯一条件。在你准备送孩子上幼儿园之前,不妨先给他一个小测验:
·会不会自己扣衣服扣子?
·懂得如伯伯、叔叔等称谓吗?
·能不能分辨左右?
·可以不用练习而念出四个连续数字?
·能画一个正方形?
·能说出毛衣、鞋子与帽子相同的地方在哪里?
如果孩子能够轻而易举的说出正确答案,那么便有资格快快乐乐地上学了。
协助幼儿愿意上幼儿园
对幼儿而言,幼儿园是一个充满陌生的环境,心理上的杀戮战场。因为孩子一生中最大的“分离焦虑”是在幼儿园产生的。
预防孩子上幼儿园生病
幼儿园开学两个星期了,对于孩子刚上幼儿园的妈妈来说,这两个星期真的不容易。刚开始要想尽办法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等孩子好不容易适应了,却突然生病了,发烧、拉肚子……让妈妈们心力交瘁。而且很多妈妈会发现,并不是自己家孩子生病,好多刚上幼儿园的孩子都生病了,甚至有的平常很少生病的孩子也没能逃过,为什么孩子刚上幼儿园容易生病呢?
1.开始集体生活,接触病菌的机会增多
专家表示,孩子开始上幼儿园,从单纯的家庭环境进入人员众多的幼儿园开始集体生活,接触病菌的机会也相应增多,生病的机会自然也会增多。
2.上幼儿园之前生病太少
家长对孩子的看护尽心尽力,很多孩子在上幼儿园前都很少生病,有的甚至从未生过病。但这并不是值得骄傲的事情,因为孩子生病的过程实际上是免疫系统的学习过程,孩子早生病免疫系统也会早成熟。如果孩子上幼儿园前很少生病,那么也表示他的免疫系统还不够成熟,上幼儿园后接触病菌的机会增多,却没有足够的免疫力来抵抗,也就更容易生病。
3.上幼儿园前生活环境太干净
为了不让孩子接触病菌,有的家庭非常注重环境卫生,宝宝用品、家里地板都经常用消毒液消毒,孩子外出也很少接触大自然,在这样几近无菌的环境下长大,孩子患过敏性疾病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等孩子到了幼儿园,受到复杂环境的刺激,孩子就很容易出现咳嗽、流鼻涕等过敏性疾病。
4.孩子卫生意识不强
孩子在幼儿园接触各种玩具,和小朋友各种肢体接触,很容易接触各种病菌,但却没有足够的卫生意识,老师也不一定能完善地照顾到每一个孩子,病从口入,很容易发生交叉感染。
5.孩子分离焦虑影响免疫功能
知名育儿专家张思莱在其博客表示,孩子的情绪也会影响健康。孩子刚上幼儿园时,容易产生分离焦虑等不安情绪,这些负面情绪也往往促使孩子的抵抗力下降或者消化道功能紊乱,陌生的环境会促使孩子不敢在幼儿园大便和小便,常常出现憋着大便和尿的情况。因此,孩子刚上幼儿园时很容易出现呼吸道及消化道疾病,如感冒、扁桃体炎、腹泻、手足口、便秘等。
孩子生病了,家长不要过于紧张,孩子每生一次病,就产生了对抗这种疾病的抗体,在机体和疾病的抗争中孩子的免疫机能逐渐健全,家长要做的就是对症护理,让孩子早日康复。同时家长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因为孩子上幼儿园容易生病就放弃让孩子上幼儿园,当孩子慢慢适应了幼儿园的环境后,这种状况自然会消失。
预防孩子上幼儿园生病,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1.提前做好入园准备
让孩子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卫生习惯,让孩子学会一些基本生活技能,如吃饭、穿衣、上厕所等,如果不会也要让孩子学会有需求找老师。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让孩子先熟悉一下幼儿园环境,如参加亲子班活动,这样可以避免孩子入园时产生分离焦虑等负面情绪。
2.周末不要暴饮暴食
有的家长担心宝宝在幼儿园没吃好,因此一到周末就做一大桌好吃的,让孩子随便吃,而孩子自控能力差,很容易暴饮暴食,从而引起消化不良或其它消化道疾病。
3.孩子生病时应做好隔离
当孩子生病时(特别是传染性疾病),要做好隔离各种,幼儿园老师和家长都要注意,以防止交叉感染。
4.按时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是预防流行性疾病的有效手段,如水痘、麻疹、流感等。(备注:幼儿园入园一般会检查在的免疫情况,因此家长一定要按免疫计划按时接种相关疫苗。)
5.提高孩子免疫力
注意孩子营养均衡,多参加体育活动,多接触大自然,提高孩子免疫力。
通过以上的分享,希望对爸爸妈妈们有所帮助,能让孩子避免生病,爸爸妈妈们也能省了不少心。
孩子入园需有过渡期
★☆ 要让孩子憧憬上幼儿园
上幼儿园之前,父母应常对孩子说,你长大了,可以上幼儿园了,只有大孩子才可以上幼儿园哦。这样让孩子产生一种自豪感,因为自己长大了,才上幼儿园,而不是因为父母忙,没时间陪她才把她丢在幼儿园的。
★☆ 帮助宝宝学会表达需求,让孩子学会自理
宝宝来到幼儿园这个大集体,不似在家一对一的照应,吃喝拉撒睡,痛了痒了尿了湿了被小朋友欺负了,这些事情老师不可能时时刻刻都关注到,父母要在入园前有意识地帮助宝宝学会生活自理,同时练习表达自己的需求,让孩子学会有什么事情和大人说,到了幼儿园可以和老师说。
★☆ 孩子适应幼儿园的过渡期在一到两星期
孩子对未知的环境、事物是恐慌的、犹疑的,如果能让他了解幼儿园这个未知的环境,知道自己在这里能做什么,便可以减少孩子的恐慌感。一般宝宝初入园,会需要1~2星期适应,父母不要心急,以平常心对待就好!
★☆ 家长的心理准备非常重要
孩子初入园,父母的准备尤其重要。 “爱孩子,就是让孩子离开自己”,让孩子离开,不把孩子绑在自己身边,这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父母要明白孩子不可能在父母的羽翼下生活一辈子,总是要离开父母的,上幼儿园是孩子离开家庭、跨向社会的第一步。
★☆ 老师的家访必不可少
家访对于拉近孩子与老师之间的距离起着很大的作用!可以让孩子和老师彼此熟悉了解,减少陌生感,同时父母也可以将孩子的性格、喜欢的活动、身体状况等情况与老师交流,让老师更加熟悉了解孩子。
父母如何对待孩子不愿意上幼儿园
首先作为父母面对孩子不愿上幼儿园这个问题也要必须重视起来,要了解孩子不原上幼儿园的原因吗,有的可能是我们选择的幼儿园是一些私立的幼儿园,孩子一去就给孩子布置什么作业,刚刚上幼儿园的孩子由于不会写字等等问题导致孩子不愿意去幼儿园,这个问题加重必须严厉的对待。
其次对于刚刚上幼儿园的孩子来说,他们离开熟悉的亲人和熟悉的地方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他们可以需要适应一段时间,他们总是对陌生的环境感到恐惧,所以就不愿意上幼儿园,作为父母要鼓励孩子,多给孩子讲道理,告诉孩子上幼儿园的意义。
再次对于孩子不愿意上幼儿园的问题家长必须详细的了解孩子在学校是否遇到什么困难,或者不合群导致孩子孤独,所以父母要教会孩子懂得交朋友,懂得如何跟小朋友们相处。
孩子不愿意上幼儿园也有可能是孩子没有熟悉的同伴,父母要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尽量给孩子联系一个小区或者孩子经常在一块儿玩的同伴,尽量和他们选择同一所幼儿园,让孩子可以有个伴,这样孩子就不会对陌生的环境感到恐惧,从而爱上幼儿园。
面对孩子不愿意去幼儿园的情况,家长还要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就要经常给孩子讲解一下关于幼儿园好玩的事情,和好玩的东西等等,用这些东西来吸引孩子愿意上幼儿园,对于幼儿园充满幻想和向往,从而就会喜欢上幼儿园。
最后为了让孩子爱上幼儿园家长要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也可以带孩子到幼儿园熟悉一下环境和幼儿园的老师等等,好让孩子感觉到幼儿园其实是很好玩的,从而让孩子自己愿意上幼儿园。
孩子入园了家长的心理调节别忽视
1克服自身的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的情况不仅会在孩子身上发生,很多家长也一样会出现,有些孩子的分离焦虑甚至是由于家长的影响导致的。
沈吟在儿子上幼儿园的前几天,开始感觉到一种莫名的忧伤。原先她以为是对孩子的不舍,并没有特别在意。开学那天,沈吟和先生异常隆重的一同前往送孩子入幼儿园。一路上,沈吟感觉内心越来越恐慌。进入幼儿园,帮孩子打理好一切,老师示意家长赶紧离开,沈吟的眼圈却莫名其妙的红了,泪水不自禁的流下了。儿子原本很开心的与她说再见,看见她伤心的样子,孩子扑过来,紧紧的抱住妈妈。当沈吟被老公强行拉走的那一瞬间,儿子放声大哭,沈吟也忍不住痛哭失声。
“不知道为什么我感到一种莫名的忧伤。很多家长笑话我,孩子只是上幼儿园而已,几小时后就会回来。我也明白,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有一种深深的被父母抛弃的感觉。”沈吟说。她原以为这份情绪很快就会好转,可现实却是每天送儿子上幼儿园她都会哭得稀里哗啦。
无奈之下,沈吟只能向学心理学的朋友求助。在朋友的帮助下,沈吟回想起自己第一天上幼儿园时的情景:
那天沈吟很兴奋,早早的就起床,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拉着爸爸的手出门。到了幼儿园,有一个很漂亮的老师迎接沈吟,说带她去滑滑梯。爸爸留在门口与另一位老师说着什么。沈吟很放心的跟着老师走了,一圈滑滑梯玩好,沈吟想找爸爸,冲到门口去找他,却发现爸爸不见了。遍寻不到爸爸的沈吟惊恐的大哭起来,她以为爸爸不要自己了,她再也回不了家了,不知道哭了多久,幼儿园老师出来强硬的把沈吟拉了进去。但在沈吟幼小的心灵里,却埋下了“爸爸不要我了”的心理阴影。从那一天开始,沈吟每次去幼儿园,这份感觉都会重现,就这样,三年幼儿园上下来,沈吟也整整哭了三年。随着沈吟一天天的长大,这份伤痛早已被深深的埋在潜意识深处。但这次儿子上幼儿园,却唤起了沈吟潜意识深处的伤痛,于是沈吟比孩子还要焦虑,还要伤心。
朋友帮沈吟处理了这部分的情绪,让她告诉那个悲伤的幼小的自己,她并没有被爸爸抛弃,相反,爸爸很爱她。幼儿园的生活也不是那么悲惨,有很多快乐开心的回忆。当沈吟自己的伤痛处理好,她发现儿子能够很平静的接受幼儿园的生活,开开心心的和自己说再见。
家长的分离焦虑就像一股反作用力,会阻碍孩子更快地适应幼儿园。这种情绪会潜移默化影响到孩子。虽然家长嘴上说着:“宝贝,你要去幼儿园。”其实内心并不希望孩子去幼儿园。而孩子们都是非常聪明的,他们能感觉到父母情绪的微妙变化。他们便会通过哭闹来引起父母的同情和怜悯心,以期达到自己的目的,逃避因此,孩子入园前,家长要检查自己是否有分离焦虑,如果有,要尽快处理,同时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和心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要让自己的不安传染给孩子。
2不要把孩子上幼儿园当成一种解脱
很多家长会有孩子上了幼儿园就解脱了的想法,尤其在自己很疲惫的情况下,更是会不由自主的感叹:“等他上幼儿园就轻松了”,这些想法会让孩子有一种自己是爸爸妈妈的负担,爸爸妈妈对自己很厌烦的感觉,会给孩子带来负面信息,加深孩子对幼儿园的恐慌。如果家长抱有这样的想法,即使家长不明确的说出来,孩子也能察觉到,这些都会让他更恐慌,更粘家长。
孩子为什么要上幼儿园?在2-5岁这个阶段,每个孩子将会经历一种类似青春期的孩子会出现的强烈冲突,他们开始认识到自己和妈妈是两个不同的个体,妈妈不是专属于自己的,他们自己会有走向社会的渴望。他们需要认识更多的朋友。同时在情感上,孩子会有更多的情绪出现,他们需要一个更加轻松的环境和氛围,用做游戏或说话等方式抒发自己的情感。而幼儿园就是扮演这样一个角色的。幼儿园提供了一个比家更适合的环境,所有的物品摆设都是配合小朋友的身高,老师会提供一些创意的活动或游戏帮助孩子发展新能力。孩子在这个环境里还会认识许多同龄的小伙伴,他们会学会如何与同伴相处,如何成为同龄团体的一分子。
因此,幼儿园是一个帮助孩子成长的地方,家长让孩子上幼儿园是为了培养孩子的社会性,帮助孩子成长。如果家长坚定这样的信念,孩子就会对幼儿园产生信赖与好奇,也更容易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家长还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用幼儿园吓孩子。有些家长会在孩子不听话的时候用幼儿园吓唬孩子:“你再不听话就送你去幼儿园,让老师教训你”、“你这样,到了幼儿园老师会不喜欢”。这些话都会让孩子讨厌幼儿园。
3相信孩子,相信幼儿园
孩子看似弱小,什么都不懂,事实上,他们的适应能力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得多。我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家长还在焦虑,担心孩子在幼儿园吃不好,睡不香,而孩子早没事了。
转眼牛牛就要上幼儿园了。牛牛妈千挑万选,为儿子报了一所公立幼儿园,幼儿园环境很不错,在一条幽静的接上,操场上有各种小孩子玩的设施,操场四周还种了很多小灌木。虽然这所公立幼儿园里的课程一般,不像有些私立幼儿园或者双语幼儿园有许多特色课程或者外语课等等,主要就是带孩子玩,教孩子一些行为习惯。不过幼儿园的环境设施很好,伙食也很不错,有早餐、午餐、下午点心。老师很温柔,里面的小朋友也很懂礼貌。妈妈还带牛牛去看过一次,牛牛也很喜欢这所幼儿园。
不过日子一天天临近九月,牛牛妈开始忧心起来,牛牛从小都是在自己身边长大,从来没有离开过自己,更别提过集体生活了。牛牛到了幼儿园能不能适应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呢?会不会被同学欺负呢?会不会好好吃饭呢?一系列的问题开始在她的脑海盘旋起来。她每天晚上和老公念叨这些担心的问题,有时候在牛牛面前也不免表现出担心的神色来。
一天喂牛牛吃饭时,牛牛妈想到牛牛到了幼儿园自己就不能喂他吃饭了,又忍不住伤感起来,对老公说:“牛牛到了幼儿园就没人喂他吃饭了,老师肯定不能像我这样细心的,我们家宝宝不喂就不好好吃饭,而且幼儿园的伙食不知道对不对宝宝胃口。万一伙食不对胃口,宝宝肯定要饿肚子了。”听她这么愁眉苦脸的念叨着,原本高高兴兴吃饭的牛牛也变得愁眉苦脸起来,叫着“我只要妈妈喂我吃饭,别人喂我我都不要吃!”
听了此话,爸爸说:“你以后别整天在孩子面前担心这个、担心那个啦!你既然希望宝宝每天开开心心去上幼儿园,你就要放下自己的心理负担,相信孩子,相信老师!”牛牛妈觉得很有道理。自己是宝宝坚强的后盾,应该给宝宝精神上的鼓励。如果自己为了宝宝上幼儿园就成天愁眉苦脸,宝宝的情绪会受到大人的影响,怎么可能开开心心去上幼儿园呢。
现在的小孩子非常聪明,虽然只有两三岁,但是就已经学会对大人察言观色了。如果大人对于孩子上幼儿园表现出过度的担心和不舍,那么孩子到了幼儿园就有可能不停哭闹,抓住大人焦虑的点,然后不肯去上幼儿园。如果大人对于孩子上幼儿园表现出充分的相信、鼓励的话,孩子对于和母亲分离就不会表现出特别的依赖。同时,如果家长不信任老师,老师也会感受到这份能量,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更不利。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所以对于送孩子上幼儿园,父母首先自己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不要过度焦虑,而把这种情绪传染给孩子。
孩子刚上幼儿园阶段难免有焦虑,如果希望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家长首先要做好充分准备。家长的分离焦虑就像一股反作用力,会阻碍孩子更快地适应幼儿园。这种情绪会潜移默化影响到孩子。因此孩子入园前,家长要检查自己是否有分离焦虑,如果有,要尽快处理,同时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和心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要让自己的不安传染给孩子。
假期后宝宝不愿意回幼儿园了怎么办
一、在家恶补营养
常见情况:
孩子入园头几天吃得没家里好,趁着假期好好补一下营养,鱼虾肉蛋天天有,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造成影响:
不规律饮食容易造成孩子回到幼儿园后吃不下饭,暴饮暴食则容易生病,甚至影响正常发育。
温馨提示:
饮食上注意规律,多喝水,多吃清淡食品,多吃蔬菜,有利于提高免疫力,不要吃过多零食,避免暴饮暴食。
二、不规律休息
常见情况:
好不容易盼到假期,想睡到几点就睡到几点,午睡干脆也不睡了。
造成影响:
打破正常作息,孩子再回到幼儿园需要重新调整,很容易感到不适应。而且不规律的作息会影响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
温馨提示:
配合幼儿园的作息时间,早睡早起,按时午睡,睡前不给孩子看过多的电视节目、提供新玩具等。
三、哄骗孩子回幼儿园
常见情况:
孩子哭闹时随口承诺去幼儿园就给买个新玩具,或者哄骗孩子说妈妈不会走,会在幼儿园外面等你。
造成影响:
哄骗孩子一时会奏效,但孩子发现自己上当后,会感觉到非常的不安,逐渐失去安全感,家长的威信大打折扣。
温馨提示:
亲子关系里最重要的是信任与安全感,不要轻易对孩子的许诺,许诺了就一定要实现。
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常见情况:
假期里父母百般呵护,每天穿衣服、喂饭、上厕所全部包了。
造成影响:
孩子回到幼儿园后不会独立自主,看到其他孩子都能独立完成,会产生自卑心理。
温馨提示:
在家里尽量让孩子自己独立穿衣服、吃饭、大小便,父母在旁边耐心指导即可,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习惯要家里园里一个样。
五、家长自己过于焦虑
常见情况:
总担心孩子回到幼儿园后会继续“受苦”,自己也变得敏感焦虑。
造成影响:
家长的情绪会感染到孩子,增加孩子的抵触情绪,更加惧怕回到幼儿园。
温馨提示:
家长的一举一动孩子都看在眼里,用愉快的口气谈论,孩子也会觉得幼儿园是个好玩的地方。同时家长自身也需要信任并支持幼儿园老师的工作。
六、孩子哭闹就恐吓孩子
常见情况:
不许哭!再哭老师和小朋友都不喜欢你了;你再不听话,妈妈就不要你了!
造成影响:
孩子理解能力有限,恐吓会对他们造成被抛弃的感觉,甚至造成精神创伤,影响孩子心理的正常发展。
温馨提示:
多向孩子灌输幼儿园阳光、正能量的信息,告诉孩子幼儿园里的小朋友都等着和你一起开心地玩耍,有助于他们更期待幼儿园生活。
七、心疼而妥协
常见情况:
孩子不想上幼儿园一顿哭闹,家长听着很心疼,于是推迟上幼儿园的时间或是上几天休息几天。
造成影响:
孩子觉得只要自己哭闹就可以不上幼儿园,于是变本加厉地哭闹。
温馨提示:
孩子刚入园还没有建立起对幼儿园的依恋,断断续续送孩子去幼儿园会让适应的过程事倍功半。应该在假期后坚持每天送孩子来幼儿园。
其实不仅是孩子,家长也要学会与孩子一起面对分离焦虑。在假期里,家长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回忆幼儿园生活的快乐,并按照幼儿园的作息时间生活。这样才能让孩子尽早地适应幼儿园。
总之,时间是最好的解药,孩子总有一天会适应幼儿园,这个过程需要家长与幼师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