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超重 痤疮发病率是普通人2倍
女性超重 痤疮发病率是普通人2倍
近期挪威的专家经过调查显示,十几岁以上的女性体重超重以后患痤疮的发病率是普通女孩的两倍,研究人员介绍一般来说百分之二十左右的青少年会在青春期出现痤疮,可是肥胖为什么会导致痤疮的病变呢?让我们一起在文章中找找答案吧。
该调查涉及3600名18-19岁的年轻人,在调查问卷中,他们需要提供痤疮、体重、饮食和其他生活方式等信息。在这些受访者中,大约只有十分之一的女孩和15%的男孩体重超重或肥胖。在体重超重和肥胖的女孩中,19%的人说她们在过去的一周曾经历过痤疮,而未超重的受访者,只有13%的女孩经历过。
研究人员综合考虑其它潜在的影响因素(像饮食、吸烟和心理疾病)后得出结论:超重和肥胖的女孩患痤疮的几率是未超重女孩的两倍。对于男孩子而言,受痤疮之苦的大约有14%,而且与体重关系不大。
总的来说,研究人员认为,10%-20%的青少年都会经历中度至重度痤疮。许多研究都证实,情感和社会问题都会导致痤疮,特别是在敏感的十几岁。
目前,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体重超重和肥胖。哥伦比亚大学临床教授NanetteSilverberg认为,有很多的生理因素与肥胖有关,这些可以解释挪威调查的结果。例如,高血压、胰岛素抵抗和荷尔蒙的变化,经常伴随肥胖发生,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痤疮。
最后专家还介绍,不但肥胖跟痤疮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长期饮食高塘、高热量的食物,也有利于痤疮的发病,因此对于痤疮患者,在饮食上一定要少油,严格控制面部的出油对于痤疮疾病的治疗也是有一定的辅助意义的。
丛集性头痛会遗传吗 遗传与丛集性头痛的关系
级亲属发病率是普通人的5-8倍。
级亲属发病率是普通人群的1-3倍。
有些家族是常染色体低外显率遗传。
日常生活中乳腺癌的高发群体有哪些
专家指出,其实乳腺癌是完全可以来预防的,不过重中之重是必须要去医院进行全面的检查,然后确诊后次才能对症下药的,不过乳腺癌的高发群体是女性朋友们必须知道的。下面就是小编总结乳腺癌的高发群体:
1、有乳腺癌家族史
据临床报道,母亲有乳腺癌病史的女儿患乳腺癌的风险是无乳腺癌母亲的女儿的2倍。
2、乳腺发育不良女性
乳腺发育异常或有副乳腺的女性,40岁以后的副乳女性更易发生癌变。
3、月经初潮年龄小于12岁
12岁以前月经来潮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1.2倍。
4、超过55岁未绝经
绝经期过迟,超过55岁尚未绝经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
5、长期口服避孕药
长期口服避孕药可使乳腺癌的患病率增加50%。
6、绝经期后肥胖的女性
肥胖并不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但绝经期后发生肥胖的女性应警惕乳腺癌。
7、初次生产超过35岁
未产妇或初次生产时年龄超过35的经产妇乳癌发病率较30岁之前生育的经产妇高。
什么原因会引起膀胱癌
1、长期接触化学致癌物
据统计,从事染料作业的工人膀胱癌的发病率是普通人群的15~32倍,究其原因是长期接触的染料中含有2-萘胺、1-萘胺、联苯胺、4-氨基联苯等致癌物质,这些致癌物质可经过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进入体内,作于于膀胱,导致膀胱黏膜发生恶变,诱发膀胱癌。
2、吸烟
吸烟人群患膀胱癌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4倍,丙烯 醛是香烟致癌化学成分中结构最简单的化学物质,每支卷烟含丙烯 醛100mg,具有毒性、致畸性和可能的致瘤性。据统计,膀胱癌患者中有1/3~1/2的人有吸烟史。
3、性激素水平
男女罹患膀胱癌的比例是3:1,其原因是雄激素和雌激素对膀胱组织的基因表达有影响,雄激素可刺激膀胱黏膜细胞中致癌基因的表达,增加患膀胱癌的风险。
4、反复的尿路感染
女性反复发生尿路感染是诱发肾盂癌、输尿管癌和膀胱癌的危险因素,临床发现膀胱长期发生感染或有慢性炎症过程的膀胱癌患者以鳞状细胞癌多见,与慢性刺激引起膀胱细胞的不规则增生有关。
5、年龄
膀胱癌的发病率与年龄增长有关,40岁以上男女发病率均明显增加。老年男性多有症状性前列腺肥大,排尿困难甚至发生尿潴留,致癌物质在膀胱内停留时间延长,增加了对膀胱黏膜的刺激,使之发生恶变,再加上老年人机体免疫力下降,清除恶变细胞的能力降低,因此容易发生膀胱癌。
乳腺癌最青睐十类女性
1.有乳腺癌家族史
据临床报道,母亲有乳腺癌病史的女儿患乳腺癌的风险是无乳腺癌母亲的女儿的2倍。
2.乳腺发育不良女性
乳腺发育异常或有副乳腺的女性,40岁以后的副乳女性更易发生癌变。
3.月经初潮年龄小于12岁
12岁以前月经来潮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1.2倍。
4.超过55岁未绝经
绝经期过迟,超过55岁尚未绝经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
5.长期口服避孕药
长期口服避孕药可使乳腺癌的患病率增加50%。
6.绝经期后肥胖的女性
肥胖并不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但绝经期后发生肥胖的女性应警惕乳腺癌。
7.初次生产超过35岁
未产妇或初次生产时年龄超过35的经产妇乳癌发病率较30岁之前生育的经产妇高。
8.长期接受雌激素治疗
因各种原因长期接受雌激素治疗的女性,尤其是绝经后用雌激素替代治疗者,其罹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40%。
9.嗜酒、高脂肪饮食的女性
长期饮酒或喜食高脂肪肉类食物的女性,亦是乳腺癌的高发人群。
10.长期暴露于电离辐射环境
长期暴露于电离辐射之下的女性,其乳腺癌的发病率也同样明显增加。
肥胖也是病胖起来挺“要命”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普外科袁辉生邢颖
时下,网络上的胖子们流行这样一句话:“胖怎么了?吃你家饭了?还是碍你眼了?”然后我行我素地胖着。的确,做人自然无需过于在意别人的目光,但是,肥胖真的不仅仅是“多吃点饭,多费点布”那么简单。其实肥胖也是一种病。
从医学术语上严格地讲,肥胖叫做肥胖症,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导致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点在于体内脂肪细胞的体积或细胞数量增加导致个体脂肪占体重的百分比异常增高,并在某些部位过多地沉积脂肪。这里指的是单纯性性肥胖,也就是不伴有内分泌及代谢障碍的肥胖。
肥胖的计算指标主要依靠体重指数,也就是BMI,指体重(kg)/身高(m)平方得到的数字,用以评估一个人的胖瘦程度,BMI在25-30之间称为超重,BMI30-35达到肥胖标准,而BMI大于35属于重度肥胖。那么胖人到底易得哪些疾病呢?
胖人发生心衰是普通人的一倍
我们知道,心脏要支撑供应全身的血压,体重越大,心脏的工作量就越大,负担随之增加。肥胖者的心脏负荷明显高于体重正常者,发生心衰的概率是普通人的一倍,高血压的发病率也明显高于常人。
胖人冠心病发病率是普通人的两倍
肥胖者往往合并高血脂。血液中过多的脂质和胆固醇会附着并沉积在血管壁上,久而久之,血管管腔越来越细,血管壁弹性丧失,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能够造成肢体供血障碍,如果发生在心脏或脑血管中,则会导致冠心病或中风。有调查显示,肥胖者冠心病的发病率是普通人的两倍。
胖人近半数合并有脂肪肝
肥胖者容易得脂肪肝,大约一半的肥胖者合并有脂肪肝。血液里过多的脂肪在肝脏内存积,即可形成脂肪肝,脂肪肝逐步加重,便会发展成肝硬化。另外,血液中的大量胆固醇还会导致难治粘稠度上升,增加患胆囊结石的可能性。肥胖者的胆囊结石发病率是普通人的4至6倍。
胖人多患有糖尿病
肥胖者一般喜好大量摄入高糖、高热量的食物,饮食习惯较不健康。加之肥胖者脂肪含量高,容易产生“胰岛素抵抗”,即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程度下降。因此,糖尿病几乎成了肥胖者的专利。
胖人易患低通气综合症
由于体重增加,肥胖者呼吸所需的氧气量也随之增加。而腹部脂肪的堆积会限制胸腔的运动,从而减小了肺的运动空间,限制肺的呼吸功能,需氧量增加了,肺活动度却减小了,因此,往往很小的运动量就会叫一个胖子“喘不上气”,这也符合我们的生活经验。这种喘不上气在医学上称为低通气综合症,长期的低通气会导致脑供血的不足,影响中枢功能,因此胖人白天也动不动就睡着。低通气还会导致机体代谢紊乱,可能反过来再次加重肥胖。
胖人多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肥胖带来的低通气综合征,白天表现为“喘”,夜间则体现为打鼾,也就是医学上说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影响睡眠质量不说,也严重威胁身体健康。严重的患者甚至每晚都需要使用呼吸机来保障生命安全。
胖人寿命比正常人短
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体重每超过正常标准4.5千克,因各种肥胖并发症死亡的概率就会增加8%。超过标准体重50%的人,病死率较正常人增加30%,超过标准体重100%的人,病死率增加150%。
去年《柳叶刀》上的一篇文章显示,肥胖可造成最多8年的寿命减少。根据体重指数划分,超重(BMI25-30)人群寿命减少0-3年,肥胖(BMI30-35)人群寿命减少1-6年,而严重肥胖(BMI大于35)人群寿命则可减少8年。这一变化对青年人影响最大,老年期的肥胖则对寿命没有明显影响。
世上有没有“健康的胖子”?
这针对一问题,英国伦敦大学增加做过一个研究,他们追踪随访了181名胖子,其中66人是“健康的胖子”。10年后,41%“健康的胖子”出现了健康问题,20年后,这一数字变成了51%。20年中,还有11%“健康的胖子”变成了“健康的瘦子”,也就是说,只有38%的人在20年间保持健康且肥胖。
研究的结论是:大多数肥胖者最终都会产生各种健康问题,想做个“健康的胖子”没那么容易。即使成功保持健康且肥胖,这些人的患病风险也明显高于体重正常的人。
好发乳腺癌的10个人群
1、有乳腺癌家族史
据临床报道,母亲有乳腺癌病史的女儿患乳腺癌的风险是无乳腺癌母亲的女儿的2倍。
2、月经初潮年龄小于12岁
12岁以前月经来潮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1.2倍。
3、超过55岁未绝经
绝经期过迟,超过55岁尚未绝经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
4、绝经期后肥胖的女性
肥胖并不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但绝经期后发生肥胖的女性应警惕乳腺癌。
5、乳腺发育不良女性
乳腺发育异常或有副乳腺的女性,40岁以后的副乳女性更易发生癌变。
6、长期口服避孕药
长期口服避孕药可使乳腺癌的患病率增加50%。
7、长期暴露于电离辐射环境
长期暴露于电离辐射之下的女性,其乳腺癌的发病率也同样明显增加。
8、初次生产超过35岁
未产妇或初次生产时年龄超过35的经产妇乳癌发病率较30岁之前生育的经产妇高。
9、嗜酒、高脂肪饮食的女性
长期饮酒或喜食高脂肪肉类食物的女性,亦是乳腺癌的高发人群。
10、长期接受雌激素治疗
因各种原因长期接受雌激素治疗的女性,尤其是绝经后用雌激素替代治疗者,其罹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40%。
膀胱癌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1、长期接触化学致癌物
据统计,从事染料作业的工人膀胱癌的发病率是普通人群的15~32倍,究其原因是长期接触的染料中含有2-萘胺、1-萘胺、联苯胺、4-氨基联苯等致癌物质,这些致癌物质可经过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进入体内,作于于膀胱,导致膀胱黏膜发生恶变,诱发膀胱癌。
2、吸烟
吸烟人群患膀胱癌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4倍,丙烯醛是香烟致癌化学成分中结构最简单的化学物质,每支卷烟含丙烯醛100mg,具有毒性、致畸性和可能的致瘤性。据统计,膀胱癌患者中有1/3~1/2的人有吸烟史。
3、性激素水平
男女罹患膀胱癌的比例是3:1,其原因是雄激素和雌激素对膀胱组织的基因表达有影响,雄激素可刺激膀胱黏膜细胞中致癌基因的表达,增加患膀胱癌的风险。
4、反复的尿路感染
女性反复发生尿路感染是诱发肾盂癌、输尿管癌和膀胱癌的危险因素,临床发现膀胱长期发生感染或有慢性炎症过程的膀胱癌患者以鳞状细胞癌多见,与慢性刺激引起膀胱细胞的不规则增生有关。
5、年龄
膀胱癌的发病率与年龄增长有关,40岁以上男女发病率均明显增加。老年男性多有症状性前列腺肥大,排尿困难甚至发生尿潴留,致癌物质在膀胱内停留时间延长,增加了对膀胱黏膜的刺激,使之发生恶变,再加上老年人机体免疫力下降,清除恶变细胞的能力降低,因此容易发生膀胱癌。
膀胱癌其实并不是那么的可怕,积极有效的预防,良好的生活习惯都可以使我们院里它的发生。所有我们要多了解一下预防措施及手段,养成良好的生活吸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膀胱癌的发生,才能有一个良好的身体。
过度减肥易得哪些病 引起心血管疾病
美国一项长达23年的跟踪调查表明:虽然肥胖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但不适当的减肥方法造成减肥者体重的反复增减,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更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是未减肥的超重者的2倍。
肥胖也是病胖起来挺要命
时下,网络上的胖子们流行这样一句话:“胖怎么了?吃你家饭了?还是碍你眼了?”然后我行我素地胖着。的确,做人自然无需过于在意别人的目光,但是,肥胖真的不仅仅是“多吃点饭,多费点布”那么简单。其实肥胖也是一种病。
从医学术语上严格地讲,肥胖叫做肥胖症,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导致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点在于体内脂肪细胞的体积或细胞数量增加导致个体脂肪占体重的百分比异常增高,并在某些部位过多地沉积脂肪。这里指的是单纯性性肥胖,也就是不伴有内分泌及代谢障碍的肥胖。
肥胖的计算指标主要依靠体重指数,也就是BMI,指体重(kg)/身高(m)平方得到的数字,用以评估一个人的胖瘦程度,BMI在25-30之间称为超重,BMI 30-35达到肥胖标准,而BMI大于35属于重度肥胖。那么胖人到底易得哪些疾病呢?
胖人发生心衰是普通人的一倍
我们知道,心脏要支撑供应全身的血压,体重越大,心脏的工作量就越大,负担随之增加。肥胖者的心脏负荷明显高于体重正常者,发生心衰的概率是普通人的一倍,高血压的发病率也明显高于常人。
胖人冠心病发病率是普通人的两倍
肥胖者往往合并高血脂。血液中过多的脂质和胆固醇会附着并沉积在血管壁上,久而久之,血管管腔越来越细,血管壁弹性丧失,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能够造成肢体供血障碍,如果发生在心脏或脑血管中,则会导致冠心病或中风。有调查显示,肥胖者冠心病的发病率是普通人的两倍。
胖人近半数合并有脂肪肝
肥胖者容易得脂肪肝,大约一半的肥胖者合并有脂肪肝。血液里过多的脂肪在肝脏内存积,即可形成脂肪肝,脂肪肝逐步加重,便会发展成肝硬化。另外,血液中的大量胆固醇还会导致难治粘稠度上升,增加患胆囊结石的可能性。肥胖者的胆囊结石发病率是普通人的4至6倍。
胖人多患有糖尿病
肥胖者一般喜好大量摄入高糖、高热量的食物,饮食习惯较不健康。加之肥胖者脂肪含量高,容易产生“胰岛素抵抗”,即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程度下降。因此,糖尿病几乎成了肥胖者的专利。
胖人易患低通气综合症
由于体重增加,肥胖者呼吸所需的氧气量也随之增加。而腹部脂肪的堆积会限制胸腔的运动,从而减小了肺的运动空间,限制肺的呼吸功能,需氧量增加了,肺活动度却减小了,因此,往往很小的运动量就会叫一个胖子“喘不上气”,这也符合我们的生活经验。这种喘不上气在医学上称为低通气综合症,长期的低通气会导致脑供血的不足,影响中枢功能,因此胖人白天也动不动就睡着。低通气还会导致机体代谢紊乱,可能反过来再次加重肥胖。
胖人多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肥胖带来的低通气综合征,白天表现为“喘”,夜间则体现为打鼾,也就是医学上说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影响睡眠质量不说,也严重威胁身体健康。严重的患者甚至每晚都需要使用呼吸机来保障生命安全。
胖人寿命比正常人短
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体重每超过正常标准4.5千克,因各种肥胖并发症死亡的概率就会增加8%。超过标准体重50%的人,病死率较正常人增加30%,超过标准体重100%的人,病死率增加150%。
去年《柳叶刀》上的一篇文章显示,肥胖可造成最多8年的寿命减少。根据体重指数划分,超重(BMI25-30)人群寿命减少0-3年,肥胖(BMI30-35)人群寿命减少1-6年,而严重肥胖(BMI大于35)人群寿命则可减少8年。这一变化对青年人影响最大,老年期的肥胖则对寿命没有明显影响。
世上有没有“健康的胖子”?
这针对一问题,英国伦敦大学增加做过一个研究,他们追踪随访了181名胖子,其中66人是“健康的胖子”。10年后,41%“健康的胖子”出现了健康问题,20年后,这一数字变成了51%。20年中,还有11%“健康的胖子”变成了“健康的瘦子”,也就是说,只有38%的人在20年间保持健康且肥胖。
研究的结论是:大多数肥胖者最终都会产生各种健康问题,想做个“健康的胖子”没那么容易。即使成功保持健康且肥胖,这些人的患病风险也明显高于体重正常的人。
打呼噜引发呼吸性酸中毒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一般指上气道塌陷堵塞引起的呼吸暂停和低通气不足,具体指成人7小时睡眠时间,发作次数大于30次,每次发作时,口、鼻气流停止大于10秒,伴血氧饱和度下降,称之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呼吸暂停可以分为中枢性、阻塞性和混合性三种。中枢性呼吸暂停表示肺内无气流进入,无口鼻气流亦无胸腹呼吸运动;而阻塞性呼吸暂停时口鼻无气流通过,而胸腹呼吸运动存在。据统计,“鼾症”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5%~20%,这部分人群中有1/5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我国约有4000万左右。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30~35岁的人群中,有20%的男性和5%的女性打呼噜;60岁左右的人群中,则有60%男性和40%女性打呼噜;肥胖者打呼噜的要比瘦者多3倍;严重的打呼噜者与相同年龄和体重的不打呼噜者比较,前者患高血压的可能性更大,且往往发展成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总之,鼾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甚至婴儿和儿童,男女均可发病,但多见于40岁以上男性;女性则多见于绝经后,其病情多较男性为轻。少数病人可有家族史。随着我国肥胖人口的快速增加,该病有明显增高的趋势,因此已经成为影响公众健康的重要问题之一。
睡眠呼吸暂停导致血氧分压下降,二氧化碳分压上升,pH下降,可发生呼吸性酸中毒,甚至呼吸骤停、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因此OSAHS可以严重危害病人的健康,在所有的OSAHS病人中血液氧饱和度都会降低。调查证实,严重打呼噜者中高血压患病率达48%而且不易控制。冠心病患病率是普通人的3~4倍。脑血管意外(中风)发病率是普通人2倍。另外OSAHS也与糖尿病发病有一定关系。
因为开车打瞌睡而引发的交通事故占总交通事故的25%。同时可引起白天疲倦、嗜睡、记忆力减退、肥胖、脾气暴躁、性欲减退、老年呆滞等各种症状体征。现已发现80多种疾患与人的睡眠有关,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已经成为都市人健康的隐形杀手。
鼾症引发什么疾病
一、心血管系统方面
可致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衰、冠心病。多项研究证实,“恶性打鼾”的患者中,高血压的患病率高达48;冠心病患病率是普通人的3.4倍。研究提示“恶性打鼾”已成为高血压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第三大危险诱因。
二、呼吸系统方面
在呼吸系统,可致肺心病、呼吸衰竭、夜间哮喘。多项研究证实,
三、神经系统方面
可致脑梗塞、脑出血、老年痴呆症、记忆力减退、性格改变(如抑郁症)。
便秘会导致癌症的出现吗
首先,便秘容易引起高血压和中风。由于便秘使胆固醇排泄受阻,血液中胆固醇含量上升,血管易受胆固醇侵袭而发生硬化。血管硬化,管径变细,外周阻力增加而引发高血压。老年高血压患者还会因便秘在排便时用力过猛而可能诱发中风,甚至猝死。如果只是看表面现象服用降压药以及单纯的治疗中风就成了治标不治本。
其次,便秘容易引起肠癌。嗜肉食有便秘的人,肠癌的发病率是正常人的2倍。便秘使肠道黏膜与致癌物的接触时间增加,使肠癌发病率增高。便秘容易引起胆结石:正常人每天要从大便中排泄相当数量的胆固醇,而便秘者胆固醇的排泄受阻,易在胆囊中沉积形成胆结石,便秘者患胆结石人数多。
最后,便秘还容易引起乳腺癌。科学研究资料表明,每周排便次数在2次以下者乳腺癌的发病率要比每日排便者高出2倍,肥胖妇女兼有便秘者乳腺癌的发病率更高。
此外便秘还容易引起痤疮,临床发现患痤疮而兼便秘者占多数。便秘容易引起痔疮更是广大群众公认的事实。嗜好肉食有便秘的人,肠癌的发病率是正常人的2倍。便秘使肠道黏膜与致癌物的接触时间增加,使肠癌发病率增高。最后患偏头痛的女性和血管性头痛患者兼有便秘者很多。
专家还指出,有部分老年便秘患者,还会出现猝死症状,这主要是患者出现到了心脏病等并发症导致的,所以,当老年患上了便秘后,一定要注意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这样才能避免自己出现更严重的并发症,影响以后的生活。
类风湿产生的原因都有哪些
1、首先是感染因素
由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有滑膜炎、发热、白细胞升高和血沉增快,有误认为本病可能与感染有关。有人怀疑链球菌、类白喉杆菌、支原体、病毒等为类风湿原体。故感染还是一种可疑因素。
2、其次是遗传因素
类风湿因子(rf)阳性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病的的直系亲属患病率是普通人群患病的3倍,而类风湿因子阴性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直系亲属及患者配偶的患病率不增高。类风湿性关节炎还考虑与免疫应答基因有关。
3、内分泌失调
类风湿性关节炎多见于女性。口服避孕药的妇女性中发病率较低,妊娠期病情常缓解,更年期出现发病高峰,皮质激素能有效地抑制本病炎症,均提示与内分泌因素有关。
哪些人易得偏瘫
哪些人易得偏瘫?
1、脑动脉硬化患者:脑动脉硬化是脑梗塞、脑出血、冠心病、心肌梗塞的物质基础。
2、高血压病:高血压是诱发偏瘫的首要危险信号。偏瘫患者发病前有高血压史的占60-- 70%,脑出血患者有高血压史的占88.5%,无症状高血压患者的偏瘫发生率比有症状者高4倍。
3、心脏病:如风心病、冠心病、心房纤颤、心力衰竭、冠心病患者发生脑梗塞者是非冠心病的3倍,心房纤颤患者脑梗塞的发生率是心律正常的5倍。
4、糖尿病:脑血栓偏瘫患者中有糖尿病者占10--30%,糖尿病患者的脑血栓发病率比一般人多21倍,约 10%的男性及14%的女性偏瘫患者是由糖尿病引起的。
5、高血脂症:高血脂症患者发生脑血栓形成要比一般人多2倍,且加速动脉硬化的形成。
6、血液高粘滞综合征:约60%的脑血栓偏瘫患者发病前患有血液高粘滞综合征。
7、吸烟:吸烟者患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比不吸烟者高3-5倍,因脑血管疾病而死亡者比不吸烟者高2-6倍。
8、饮酒:酗酒者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是普通人的4-5倍。
9、颈椎病:颈椎病患者患脑血栓偏瘫的发生率比正常人至少高2倍。
10、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一过性脑缺血是中风的常见先兆,是中风的重要因素和报警信号,必须作为危急症状来处理。据统计,约有三分之一在发病后数年内出现不可逆性脑梗塞,30%在第一次发作后1个月内发生脑梗塞,50%于第一次发作后一年之内发生脑梗塞。